中国饮食文化的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国饮食文化漫谈
第一节 中国饮食文化的类型
第二节 佛教与中国的饮食文化
第三节 我国的地域食风
第四节 中国古代饮食溯源
第五节 中国古代传统饮食礼俗
第六节 中国饮食文化对世界饮食文化的 影响
第二章 中国八大菜系漫谈
第一节 八大菜系与中国饮食文化
第二节 八大菜系概述
第三章 鲁菜
第一节 鲁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鲁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一中国古代食典
第四章 川菜
第一节 川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川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饮食业的行神、行话与行碑
第五章 粤菜
第一节 粤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粤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四大美女与美食
第六章 闽菜
第一节 闽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闽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怪俗怪吃
第七章 苏菜
第一节 苏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苏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文人与美食
第八章 浙菜
第一节 浙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浙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一一中国古代饮食十经
第九章 湘菜
第一节 湘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湘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一名人与美食
第十章 徽菜
第一节 徽菜文化溯源
第二节 撷粹漫品——徽菜纵览
第三节 饮食物语——中国筷子的十二种忌讳
第十一章 满汉全席
第一节 由盛及衰的帝王宴
第二节 满汉全席菜谱
第十二章 饮食拾零
第一节 小吃
第二节 饮食风情
第十三章 饮食文化趣谈
第一节 饮食历史趣谈
第二节 民族饮食
第三节 饮食名目溯源
第四节 菜肴命名趣谈
第五节 饮食禁忌
第六节 酒席盛器二三事
第七节 酒席的菜系
第八节 中国饮食入座礼数趣谈
第九节 饮食器具趣谈
参考文献
袁枚是清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是清代乾隆年间的进士,进士中的佼佼者才能被选作庶吉士,他就是其中之一。
虽然他有作官的才能,但他的能力不在做官上,他很早辞官,但并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而是以文人雅士的姿态出现于人前,他一生仍流传于世的著作不少,主要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子不语》,《小仓山房尺牍》等,《随园食单》是他唯一的一部饮食文化大作。
《随园食单》是袁枚文学与美食体验相结合的结晶,积累了他数十年对美食的体验,详细地描绘了中国十四至十八世纪南北流行的各种菜肴及饭点,这是一本中国饮食文化的百科全书,他推崇的关于饮食的理念对现代饮食仍然有借鉴作用。
该书自问世来,长期被认为是厨者的经典,被译成英,日,法文广泛流传,还被改版为漫画版,彩色插图版,豆瓣评分86分。
由于袁枚本人是散文家及诗人,本书也承袭了他的写作风格,文字简明易懂,生动有趣,所推荐的食单清楚明了,易上手,实用性强。
在古代,饮食 文化 非常繁多,你知道关于这类 典故 的有哪些呢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古代饮食文化典故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古代饮食文化典故1 举案齐眉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释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多指夫妻互相尊敬,礼貌互待,相敬如宾。又作“比案齐眉”
近义词:比案齐眉、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 、琴瑟和谐
反义词 :琴瑟不调
古文: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势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
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聘之。女求作布衣、麻
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答。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
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
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亦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
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耀,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
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翻译:
梁鸿字伯鸾,是扶风平陵人。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
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
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
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著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言
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
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什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什么过失” 梁鸿答道: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著绮缟等
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
说:“我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
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
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
耀。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
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苏州)。梁鸿一家住在大族
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
故事 内容: 东汉初年的隐士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咸阳西北)。他博学多才,家里虽
穷,可是崇尚气节。东汉初,他曾进太学学习。结束在太学的学业后,就在皇家林苑—上林苑放猪。
有一次,梁鸿因不小心,使得房子着火,延及周围的人家。梁鸿就一家家的去查问每家所遭受的损失,并
以猪来作为赔偿。有一家人嫌赔得太少。梁鸿说:“我没有别的财物,愿意为你做一段时间的工来补
偿。”那家主人答应了梁鸿的要求。梁鸿在这家干活时不懈朝夕,勤勤恳恳,绝无怨言。邻家的一些老人
见梁鸿的行为非同一般,就联合起来责怪那家主人,不该如此对待梁鸿。那家主人也开始尊敬他,并将猪
悉数归还给梁鸿,梁鸿坚辞不受,后来回乡去了。
由于梁鸿的高尚品德,许多人想把女儿嫁给他,梁鸿谢绝他们的好意,就是不娶。与他同县的一位孟
氏有一个女儿,长得又黑又肥又丑,而且力气极大,能把石臼轻易举起来。每次为她择婆家,就是不嫁,
已三十岁了。父母问她为何不嫁。她说:“我要嫁象梁伯鸾一样贤德的人。梁鸿听说后,就下娉礼,准备
娶她。
孟女高高兴兴的准备著嫁妆。等到过门那天,她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哪想到,婚后一连七日,梁鸿一
言不发。孟家女就来到梁鸿面前跪下,说:“妾早闻夫君贤名,立誓非您莫嫁;夫君也拒绝了许多家的提
亲,最后选定了妾为妻。可不知为甚么,婚后,夫君默默无语,不知妾犯了甚么过失” 梁鸿答道:
“我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是位能穿麻葛衣,并能与我一起隐居到深山老林中的人。而现在你却穿著绮缟等
名贵的丝织品缝制的衣服,涂脂抹粉、梳妆打扮,这哪里是我理想中的妻子啊” 孟女听了,对梁鸿
说:“我这些日子的穿著打扮,只是想验证一下,夫君你是否真是我理想中的贤士。妾早就准备有劳作的
服装与用品。”说完,便将头发卷成髻,穿上粗布衣,架起织机,动手织布。梁鸿见状,大喜,连忙走过
去,对妻子说:“你才是我梁鸿的妻子!”他为妻子取名为孟光,字德曜,意思是她的仁德如同光芒般闪
耀。
后来他们一道去了霸陵(今西安市东北)山中,过起了隐居生活。在霸陵山深处,他们以耕织为业,或咏诗书,或弹琴自娱。
不久,梁鸿为避征召他入京的官吏,夫妻二人离开了齐鲁,到了吴地(今江苏境内)。梁鸿一家住在大
族皋伯通家宅的廊下小屋中,靠给人舂米过活。每次归家时,孟光备好食物,低头不敢仰视,举案齐眉,请
梁鸿进食。皋伯通见此情形,大吃一惊,心想:一个雇工能让他的妻子对他如此恭敬有加,那一定不凡。于
是他立即把梁鸿全家迁入他的家宅中居住,并供给他们衣食。梁鸿因此有了机会著书立说。
古代饮食文化典故2 莼羹鲈脍
发 音 chún gēng lú kuài
释 义 莼:莼菜;脍:切得很细的肉。指家乡风味。比喻怀念故乡的心情。
出 处 《晋书·张翰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刘义庆《世说新语•
识鉴》:“(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
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gū)菜羹:菰菜、莼(chún)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
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
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古代饮食文化典故3 五味调和
“和”是 中国哲学 思想的精髓,也是中国烹饪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和”具有和谐、和平与调和等多种概念。中国儒家思想中“中庸”的概念,即是对最佳平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此外,中国 传统文化 在感官意识方面,也是追求“和”的境界。例如在听觉方面,《周语·郑》就说:“和六律以聪耳”。在烹饪方面,最早提出这个概念的可追溯到周代。如《周礼》“内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隔烹煎和之事”,《左传·昭二十年》:“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燀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这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和”就像烹制羹汤一样,用水、火和各种佐料来烹制鱼肉,掌管膳食的人去调和,再努力去达到适口的味道。味道淡了,或味浓了,随时调和,君子吃了就会感到满意,大到君臣治国,也是这个道理。所以古人常常用“调和鼎鼐”一词来形容治国,鼎鼐就是煮肉的器皿。这里且不去管他引申的含义,起码在烹饪方面,远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和”的道理。
“和”的概念在饮食文化上,又是对和谐与完美的追求。甘、苦、酸、辛、咸各有其味,单一的味道给人的感受并不尽善尽美,五味要经过调和,才能取长补短,相互作用,达到适口和芳香,鱼肉蔬菜也要通过适当的搭配,去其有余,补其不足,才能荤素和谐,令人回味无穷。在烹饪过程中,水、火的运用也要追求和的境界。例如我们今天烹调中讲究的火候,就是对不同菜肴、不同原料做到适宜的处理,既不欠火,也不过火,追求一种最佳状态,这也是对“和”的追求。
在烹饪艺术中,对色彩视觉的追求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常讲“色、香、味”,“色”是第一印象,是最初的感官直觉,但是,无论哪种色泽,都要给人以美感。这种美感要因材制宜,例如新鲜蔬菜的烹调,要追求一种有光泽的翠绿。绿有多种,如同色标,可以展示二十余种不同的深浅色泽,而给人最佳感受的绿色,完全要看厨师的水平。
一个菜肴在视觉、嗅觉和味觉三个方面达到了“色、香、味”的最佳境界,就是“和”在多方面的运用,包括了选材、刀功、调味、火候等各个方面。《尚书·顾命》曾称巧匠为“和”,厨师也可以说是巧匠,“和”的实践即是技巧,而烹调艺术本身就是这种实践过程。
“和”不仅反映在一个菜肴的烹制上,也可以延伸到一桌宴席的调配上。一桌好的宴席并不是多种美味珍馐的堆砌,而是要做到海陆杂陈,荤素得当,五味调和,浓淡有致。即使在上菜的程序上,也要做到起伏错落,主次分明;时而奇峰突兀,时而小桥流水。这不但要在原材、烹制方法方面来精心安排,还要有色彩意识和 美学 意识,实际上,也是对最佳平衡与和谐的追求,对于相对完美的追求。
1.《寒食日即事》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野望吟》
1.《寒食日即事》
唐代: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2.《寒食野望吟》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4.《寒食》
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5.《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唐代:白居易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冥冥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3.《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宋代: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4.《寒食》
唐代: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5.《小寒食舟中作》
唐代: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饼炉饭甑无饥色,接到西风熟稻天。——《夏日田园杂兴》范成大
此生归路愈茫然,无数青山水拍天。犹有小船来卖饼,喜闻墟落在山前。——《慈湖夹阻风》苏轼
香粳有炊玉,煮饼不摇牙。——《再游福溪岩赠主僧》陈造
何家笼饼须十字,萧家炊饼须四破。老夫饥来不可那,只要鹘仑吞一个。——杨万里《食蒸饼作》 高中阅读做到的这首诗,你还是我认识的那个小清新杨万里吗!是吗! 开年春意遽如许,破晓一声婆饼焦。—— 《枕上闻禽声》陆游 饼忆莼羹美,茶思岳瀑煎。——《和韦相公见示闲卧贯休 使君闵雪无肉味,煮饼青蒿下盐菽。——《次韵子瞻与舒尧文祷雪雾猪泉唱和》 黄庭坚
其实模拟下味道应该很一般,可是怎么这么想吃呢。水为乡,蓬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 。——《渔歌子》李珣
云子饭,水晶瓜。林间携客更烹茶。——辛弃疾《清平乐》 呜呜呜呜想吃!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江上渔者》范仲淹 其实这个还没做成饭呢,没事反正都是要吃的!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鲙鲤鱼。——《洛阳女儿行》白居易 一尺鲈鱼新钓得,儿孙吹火荻花中 。《淮上渔者》 郑谷 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春昼回文》李涛 桂花香馅裹胡桃,江米如珠井水淘。——《上元竹枝词》符曾 这个这个呜呜呜!真是看着就想吃!!!肯定香掉牙! 人间定无可意,怎换得玉脍丝莼。——《洞庭春色》陆游 这是以前在知乎上看到的一句,呜呜呜莼羹鲈脍!(我好像只会呜呜呜了)
酒水部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 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麹尘花。夜后邀陪明月, 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茶》元稹
是个很别致的诗体,一至七字诗。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蝶恋花》李清照
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鹧鸪天·寒日萧萧上琐窗》李清照
茶名龙凤团,香字鸳鸯饼。——《菩萨蛮》纳兰性德
茶瓯香篆小帘栊。——《定风波·暮春漫兴》辛弃疾 其实这句和食物关系不大,但是此间意趣尤佳。 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苏轼《题目太长懒得打》 今有八杯水,古有七碗茶! 拟絮怜才逸,充茶觉味甜。 ——《次韵杨考功雪中见寄》 陆容
袁腾飞那本说句不好听简直就是乱来,研究深入一点的人根本不看
我推荐几本:
社会生活史:
1《宋代城市生活长卷》--专门写日常生活,而且基本都写平民老百姓。
2《行走在宋代的城市》--与上面那本类似,不过比较类似小说。
3《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法兰西学院院士谢和耐作品,水平无容置疑。
4《梦回宋朝》----讲历史人物的,文笔不错。
5《东京梦华录全译》----北宋孟元老的回忆开封旧事。
战争史:
《经略幽燕》、《拓边西北》-----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写的,水平非常高。
小说:
1《北宋生活顾问》、《南宋生活顾问》----作者是个女人,文笔很细腻。
2《新宋》---很有意思的一本小说,但是要有点耐心。
以上都能在新浪爱问共享资料网站中下载到。
中国饮食文化的图书目录
本文2023-10-30 01:06:58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22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