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的病因中医怎么看
白血病是
血液系统
的疾病,血液是人全身性的,如果出现了问题对人体的危害是很大的,白血病的病因是复杂的,中医对于白血病的病因和西医是有一定的区别的,如果您想采用中医治愈白血病首先就需要明确中医是怎么看待白血病的病因的。
中医主要是从白血病内外因等方面来进行分析。1热毒侵袭:热毒侵袭表里或者新受到
外邪
从而引发
伏火
,以致毒犯
营血
,*于诸脏,毒损骨髓,耗伤阴精气血,形成急劳、
温毒
。2痰瘀内结:饮食失调,疲劳过度,
脾失健运
,湿聚生痰。如果因为心情抑郁不解以致痰气结聚,复因邪毒搏
于营
血,痰瘀互阻,日久形成
痰毒
、症积诸证。3
脏气
内损
:因虚致病者以脏腑气血阴精亏虚从而患上白血病是主要的
内在因素
,脾肾两脏首先受到损伤,
营卫
之气失和,致使邪毒乘虚侵入或伏火外发,
内犯
骨髓,耗伤气血阴津,邪毒留滞不去,痰瘀毒结日久,逐损诸脏之气,形成虚劳症积、痰毒肿核。
中医认为白血病的病因与患者的内脏器官等有比较大的关系,可从这里进行分析。白血病病因主要是正气亏虚,受到温热毒邪侵袭导致的。邪
毒之
所以能够侵袭机体或者由内滋生,主要原因是正气虚弱,这就是所谓的“
正气内存
,
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诸病源候论·虚劳论》中说到:“
肾主骨
生髓,虚劳损血耗髓。”肾是人体先天之本,主一身之正气,
脾为后天之本
,为人体气血生化之源。机体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都可致脾肾两脏亏损,进而累及其他脏器的亏损,终致正亏不胜邪,温热毒邪入侵机体,伤精耗血,攻注骨髓,损伤其正常的
造血功能
,
气血津液
紊乱,终致白血病。
有关中医认识白血病的病因就是以上这些,患上白血病治疗期是缓慢的,这需要患者坚持治疗同时注意生活环境,不要接触放射性的物质,中医治疗白血病是传统的方法,现在都采用西医治愈疾病,白血病患者为了缩短治疗的时间大多也采用西医治疗。
推荐阅读白血病的病因你了解吗
白血病症状
你了解多少介绍白血病的病因有哪些
你好! 一般认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感受邪毒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致病因素,也是导致脾肿大的关键病机。
从本病发生过程可以看出,虽然早期病者表现为面红目赤、午后潮热、腹中瘕块等实证,但仔细分析,病者还可见周身乏力、头晕心悸、形体消瘦等虚证。因此,可以认为,机体正气虚损是本病发生的内伤基础;而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感受邪毒是本病发生的外在条件。内伤基础由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引起脏腑亏虚,气血阴阳失衡,加之情志抑郁引起气血功能紊乱,脏腑功能失调,导致邪毒乘虚而入。邪毒入侵,轻者伤及气血,重者伤及骨髓,致使气血亏虚;邪与营血相搏结,使气血流通失畅,脉络瘀阻,久而成积。其枢机在于毒、瘀、虚三病理环节相互衍生和转化。
稳定期多为邪毒内伏,损伤气血;加速期多为瘀毒内阻,气阴两伤;急变期多为毒血搏结,阴阳两虚,或阴竭阳微为基本病机。在疾病演化过程中,除以上基本病机外,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病机演化出现一些兼证、并发证,如在稳定期由于毒邪入侵,气血逆乱于上可出现中风病;加速期由于气血亏损,气不摄血可出现血证;急变期由于气血阴阳俱伤可出现虚劳病。本病在古典医籍中多以积聚为病名,后世也有人以虚劳、血证、症瘕等为病名,均是依据其临床表现而论。也有学者推荐用“髓毒”为病证名称。其理由为:
①本病是在正气虚损的基础上,外来之毒继发内生之毒,内外合邪,联合致病,正虚是根本,邪毒是关键,血瘀是本病发生必然结果,其病理变化首发于骨髓,形成髓毒,以“髓”代表病位,以“毒”代表病性;
②根据毒邪特性,侵袭机体,不在肌表,也不在脏腑,而是直接侵袭血脉及骨髓,其病理变化多端,可损害人体气血阴阳、五脏六腑,变生百病;③用“髓毒”概括病证名称,可以贯穿疾病发生发展全过程。
从临床意义上讲,“髓毒”既体现了该病的病因特点,又可概括病程中证候变化特性,还能展示本病中医发病机制及演变趋势。
可见,“髓毒”是动态概念,具有发展的涵义。而“血证”、“虚劳”、“积聚”病名只是“髓毒”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临床特殊表现,因而,用“髓毒”病证名称更符合临床实际。
治疗:
1.辨证施治
(1)毒聚气滞型
主证:症状轻微或不典型,见有面色悔暗,或紫红,气短乏力,倦怠自汗,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胁下瘕积,舌质紫暗,脉象弦涩。
治法:活血解毒,清热祛瘀。
(2)毒瘀内结型
主证:面色紫暗,周身乏力,心悸气短,头目眩晕,午后低热,咽干舌燥,胁下症积块逐渐增大,食欲不振,脘腹胀满,舌淡少苔,脉象细弱。
治法:通血解毒,祛瘀散结。
(3)阴精亏虚型
主证:面色紫暗,形体消瘦,口舌干燥,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多梦遗精,胁下癜积,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细而数。
治法:滋养阴血,补肾益精。
(4)阴阳两虚型
主证:午后潮热,或高热不退,肌肉大消,卧床不起,面目虚浮,腹大如鼓,积块不消,舌暗无苔,脉象虚极。
治法:滋阴养血,温肾壮阳。
2.外治法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病变源于骨髓,主要以内治法为主。但对脾脏明显
肿大,已经影响进食或出现明显疼痛者可采用外治法。
3.兼证治疗
(1)疼痛: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周身疼痛比较轻微,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但巨脾可产生脾周围炎导致疼痛发生,临床以脾区疼痛为主者,根据“不通则痛”与“通则不痛”的中医理论,可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
(2)血证:见于本病急变期,由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所致。此时出血多见气不慑血或血热妄行证候。
(3)发热:发热是本病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疾病的加速期与急变期。发热可由疾病本身所致,也可由白细胞减低招致感染所致。根据中医理论,疾病本身所致的发热多见阴虚内热证候,也可以见气虚发热证候;感染导致的发热多见热毒内盛或外感邪毒证候。
一般用中医药学看白血病的话,我们就是沦为虚症,可用中草药材来进行调理,可是中药调理只是起到一个帮助调理的作用,还是从西医方面方面的放疗化疗为主导,多注意休息以及饮食要味淡,平时注意不要熬夜,无须过度劳累,不能吃辛辣油腻,凉性食物刺激性的食物都尽量少吃。由于肾气不足,则虚热内部结构。
肾主骨生髓,肝主藏血,若热毒内侵,壅遏血中,迫血妄行,则能致湿气蕴聚而发病。亦或因为气血不足,邪毒趁虚侵入身体,损坏五脏六腑中间的正常的功效,气不摄血,脾不统血,归原无从,血液流失。或因脾胃虚弱,不能运化水湿,湿聚为痰,积久伤津,痰热彼此之间搏结,致络脉危害,肺胃白血病。白血病依据中草药材长期用也是治疗不好的。
白血病细胞在脊神经内混乱的很多繁育,正常的造血功能功能遭受毁坏,病人产生重度贫血、感柒、出血等一系列的症状。就目前医学来讲,白血病的治疗方法是放疗化疗,与此同时也可以采用异基因干细胞美容移植治疗,这是目前对白血病最管用的治疗方法。中医药学重视中医方剂,在白血病的治疗中不可忽视。很多白血病患者选用简易药品治疗。
一般治疗时间长治不好,有很多副作用,白血病很容易发病病发。治疗时,如能互相配合中草药材辅助治疗,可减少副作用的伤害,从而提高冶疗。此外,中医药学对白血病的治疗可以用以长久性治疗。能高效管理白细胞的生长,引起细胞死亡,并将其转化为融解,具有良好的冶疗。经过长期的治疗,可以改善的免疫功能,改善机体代谢,减轻病状。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其特点为体内有大量白血病细胞广泛而无控制地增生,出现于骨髓和许多其它器官和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白血病,能取长补短,中医中药能弥补西医化疗不分敌我一味杀的不足,又能解决对化疗药耐药的问题,同时一些低增生性白血病,本来白血胞、血小板很低,经不住强力的化疗药,可用中医中药来治疗,既避免了西药的毒副作用,又能缓解病情。中药治疗白血病1、气血两虚证。主证:头昏,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心悸气短,目眩,耳鸣,唇甲色淡。懒言,自汗出,甚至腰腿酸软,妇女经血涩少或闭经,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皮肤可见出血点。舌质淡或淡胖,苔薄自,脉细软或略数。治法:益气养血。方药:八珍汤(《正体类要》)。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炙甘草,生姜,大枣。体虚乏力者加黄芪、枸杞;出血者加阿胶、小蓟;眠差者加远志、五味子;分析:方中用参、术、苓、草补睥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当归、熟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人参、白术入气分以调和牌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2、气阴两虚证。主证:头晕乏力,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心烦,失眠多梦,甚刚消瘦,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滑泄,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治法:益气养阴。方药: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合二至丸(《医方集解》)。人参,麦冬,五昧子,女贞子,旱莲草。若阴虚重于气虚,人参可改用北沙参,加龟板;若阴虚及肾,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兼见热毒之证,加青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分析:生脉散中人参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热除烦以安神;五味子酸涩收敛,三味合用,取其益气生津,使肺润津生,气阴两复。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功能补肾养肝,用治肝肾阴虚之证。3、热毒炽盛证。主证:壮热,烦躁,头晕唇焦,口舌生疮,周身骨痛,或见发斑衄血,神昏谓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舌红或紫,津少,边有瘀点,苔黄或灰黄,脉弦数或滑数。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方药:犀角地黄汤(《备急千金要方》)合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血病热毒炽盛证多见干急性白血病,往往兼见出血、肺部感染、口腔演疡等备类兼症,若见高热不退,可加用知母、石膏;出血较多,酌加仙鹤草、茜草、三七粉等,加强止血作用;感染,加银花、连翘、板蓝根;见口渴少津等伤津之象,须时时顾护阴液,可加用西洋参泡服。分析:本证之病机为热毒壅盛,且充斥弥漫三焦,故用黄连、黄芩、黄柏直泻上、中、下三焦之火;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兼能导热下行;犀角清心、凉血、解毒;生地养阴清热,配合犀角凉血以止血;赤芍、丹皮既能凉血,又能散瘀。全方泻火解毒与凉血活血散瘀同用,而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4、痰热瘀毒证。主证:胸闷,纳呆,头昏,跛软,发热或不发热,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皮下可见出血点或瘀斑。重者可见骨痛如刺,面色晦暗,唇暗淡红。舌质暗,边有瘀琏,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治法: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药: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合四苓散(《明医指掌》)、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灵脂,蒲黄。痰湿重者,酌加贝母、瓜蒌、竹茹、陈皮、半夏等;热毒重者,加青黛、自花蛇舌草、大青叶、七叶一枝花、土大黄等;用卑虚湿阻者,可加党参。分析:本证由湿浊之邪与热毒互结而成,湿热互结,煎熬津液,炼津成痰,痰热阻滞气机,则气血运行受阻,最后导致瘀血形成。故本证以湿、热、瘀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为主要病机。本方中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四苓散即《伤寒论》五苓散去性温之桂枝而成,功能利水化湿;失笑散中蒲黄、五灵脂均有通利血脉,祛瘀止痛作用,两者相须为用。全方熔泻火解毒、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于一炉,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白血病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促进细胞逆转法”中西医结合“促进细胞逆转法”这种疗法可以使白血病患者正气得以恢复,残毒得以清除,异常白细胞得以杀灭,患者得以康复,不仅在国内患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影响,而且也给血液病治疗创建了新思路,至今已经让成千上万个家庭重新找回了幸福生活。“促进细胞逆转法”就是从本质上改变白血病细胞的基因组成,通过中药祛瘀、清血、扶正、解毒等一系列药物组合,有效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生长,逐渐使之转化分解,同时还能杀死部分白血病细胞,通过增强人体免疫,提高人体新陈代谢,使毒素排除体外。由此而研制出的“舒血康 1-3 号”基本药方并结合病人实施辩证治疗急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上都起到了非常明显的针对性治疗效果,在短期内能迅速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病情。
白血病在中医学上称之为“虚劳、热劳、湿病”等,其主要发病原因主要是因为热毒雍盛、气阴两虚而有发热出血、心烦易怒、手足心热、汗多乏力等症状。因此白血病患者日常饮食中应多选用清凉解毒、健脾利湿等食物。而我们家中常见的五谷杂粮大多都具有以上之功效,所以白血病患者需多食用粗粮。
(1)玉米。味甘性平,具有健脾利湿、开胃益智、宁心活血的作用。玉米油中的亚油酸能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对防止高血压、冠心病有积极作用。此外,它还有利尿和降低血糖的功效,特别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美国科学家还发现,吃玉米能刺激脑细胞,增强人的记忆力。玉米中所含的黄体素和玉米黄质可以预防老年人眼睛黄斑性病变的发生。
(2)薏米。其所含蛋白质远比米、面高,易消化吸收,对减轻胃肠负担、增强体质有益。中医学认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补肺、清热、利湿的作用。现代研究证明,薏米有抗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糖等功效。将薏米与大米煮粥或加入适量冰糖食用,能使肿瘤患者食欲增加、减低放化疗的毒副作用。此外,薏米中含有的薏苡素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可减少皱纹,爱美的人不妨多吃。
(3)高粱。高粱味甘性温,有健脾益胃的作用。小儿消化不良,可取高粱入锅炒香,去壳磨粉,每次取2~3g调服。但高粱性温,含有具收敛止泻作用的鞣酸,便秘者不宜食用。
(4)黄豆。黄豆性平味甘,有健脾益气的作用,脾胃虚弱者宜常吃。
用黄豆制成的各种豆制品如豆腐、豆浆等,也具有药性,豆腐可宽中益气、清热散血,尤其适宜痰热咳喘、伤风外感、咽喉肿痛者食用。
(5)大米。又名粳米,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的功效。冬天室内暖气较热,空气干燥,早晚喝点大米粥,可以远离口干舌燥的困扰。特别需要提醒糖尿病患者的是,大米不同的烹调方法对血糖的影响不同。研究表明,等量大米煮成的干饭比稀饭对血糖的影响小。因此,糖尿病患者早餐进食干饭有利于控制血糖。
(6)小米。又名粟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的作用,适用于脾胃虚热、反胃呕吐、腹泻及产后、病后体虚者食用。小米熬粥时上面浮的一层细腻的黏稠物,俗称为“米油”。中医学认为,米油的营养极为丰富,滋补力最强,有“米油可代参汤”的说法。
(7)小麦。小麦味甘,性平微寒,有健脾益肾、养心安神功效。
心烦失眠者可用小麦与大米、大枣一起煮粥服食。此外,麦麸含高膳食纤维,对高脂蛋白血症、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痔疮、老年性便秘、结肠癌都有防治作用。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医辨证论治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1阴虚内热证
证候:低热,多汗或盗汗,头晕目眩,虚烦,面部潮红,口干口苦,消瘦,手足心热,皮肤瘀斑或鼻衄、齿衄,舌质光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解毒祛瘀。
2瘀血内阻证
证候:形体消瘦,面色晦暗,胸骨按痛,胁下症块按之坚硬、刺痛,皮肤瘀斑,鼻衄,齿衄,尿血或便血,舌质紫黯,脉细涩。
治法:活血化瘀。
3气血两虚证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头晕眼花,心悸心慌,疲乏无力,气短懒言,自汗,食欲减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益气血。
4热毒壅盛证
证候:发热甚或壮热,汗出,口渴喜冷饮,衄血发斑,或便血尿血,身疼骨痛,左胁下积块进行性增大,硬痛不移,倦怠神疲,消瘦,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为主,佐以扶正祛邪。
1化疗方法 急性白血病化疗可分成诱导缓解后继续治疗两大阶段:①诱导缓解:即指白血病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正常造血功能得以恢复,患者症状消失,一般检查方法血片中不能找到白血病细胞。用于诱导的药物要求对白血病细胞较敏感,短期内(1~2个疗程)能杀伤大量白血病细胞,而正常骨髓干细胞得到复原。所以诱导缓解药物不但要求有特异的抗白血病细胞的效能,而且,对非增殖细胞也应具有杀伤效力,并不致在短期内产生耐药性。目前,急淋的诱导缓解药以长春新碱加泼松,急非淋以阿糖胞苷加柔红霉素或三尖杉为基本方案。目前,均主张要争取早期诱导,特别重视初治疗效,速战速决,1~2个疗程即予缓解,不但缓解率高,而且存活时间也较长。对白血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可先用小量化疗,如阿糖胞苷或三尖杉合并肾上腺皮质激素,待血象稍上升,再按一般化疗方案治疗。对此类患者必须反复检查骨髓,调整剂量。②缓解后继续治疗:经上述治疗后,虽然疾病已进入缓解期,但体内仍残留一定数量白血病细胞,必须继续应用抗白血病药物,并间竭使用大剂量巩固强化,以消灭尽可能多的白血病细胞,从而取得长期无病存活期。缓解期治疗药物要求耐药性出现缓慢,且与诱导缓解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对继续治疗时间目前尚无统一意见,大多主张急非淋在完全缓解后巩固强化6~8个月即停药;急淋患者经巩固强化后,尚须维持治疗3年之久。目前国内常用方法是在急淋缓解后,再用诱导缓解的原方案巩固2~4个疗程,然后用6-巯基嘌呤和甲氨蝶呤长期口服维持;也可在缓解后每周加用一次环磷酰胺200~300ml/m2,每2~3个月用联合化疗强化一次;也可在第1年内每月交替应用各种诱导化疗方法。对复发或耐药病例,现多采用大量或中等剂量阿糖胞苷加上其他化疗,完全缓解率及生存率可明显提高。 (1)急性白血病诱导缓解的几种联合化疗方案 ①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VP方案: 长春新碱 14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泼尼松 40~60 mg/m2·d,口服,第1~14天。 每4周一疗程,或直至完全缓解。 VDP方案: 长春新碱 14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泼尼松 40~60 mg/m2·d,口服,第1~14天。 柔红霉素 30~50 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一般4周为一疗程。 VDCP方案: 长春新碱 14mg/m2,静脉注射,每周1次; 泼尼松 40~60 mg/m2·d,口服,第1~14天。 疗程为28天; 柔红霉素 30~40 mg/m2,静脉注射,第1~3天,第15~17天; 环磷酰胺 600~800 mg/m2,静脉注射,第1、15天。 VDLP方案: 即在VDP方案基础上,于第17~28天静脉滴注左旋门冬酰胺酶6 000U/m2,每日1 次。 整个疗程为28天。 ②初治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DA方案: 柔红霉素 30~70mg/m2,静脉注射,第1~3天; 阿糖胞苷 100~150 mg/m2,持续静滴或分早晚2次静脉点滴,第1~7天。 HA方案: 三尖杉酯碱 3~4 mg/m2,静脉滴注,第1~7天; 阿糖胞苷 100~150 mg/m2·d,持续静滴或分早晚2次静脉点滴,第1~7天。 LD-ARA-C方案: 阿糖胞苷 100~mg/m2,每12小时一次,静脉点滴或皮下注射,连续15~21天为一疗程。 维A酸 30~120 mg/m2·d,分3~4次口服,直到完缓解。 主要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变异型(M3),对少数非变异性急性白血病(非M3)也有效。 ③难治和复发性白血病的治疗 一部分急性白血病虽经标准的一线化疗方案治疗,但仍不能取得完全缓解,称为原发性耐药;大部分取得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终因药物治疗诱使细胞特性改变,导致耐药的产生,即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不敏感,正比例本病复发,抵消为继发性耐药。另一种急性白血病为细胞毒药物能大量杀伤白血病细胞,即白血病细胞对化疗敏感,待疗程结束后由于白血病细胞快速再生,导致治疗失败,变为再生耐药或生物耐药。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是根治白血病的最大障碍。难治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定义为:①初治病例对一线诱导治疗无效;②在首次缓解6个月内的复发;③虽然在首次缓解6个月后复发,但以原方案再诱导失败;④第二次及二次以上的复发。 难治或复发急性白血病的当治疗原则是:①选用无交叉耐药的药物组成新方案;②使用加大剂量的常规药物;③采用与现在常用药物作用机理不同的抗白血病新药。对耐药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环孢素或异搏定等可逆转耐药现象。对复发患者一般先采用原有效的诱导方案,若在治疗过程中复发或原发或原方案再诱导无效,对急性淋巴性白血病可选用下列方案: MOAD方案: 甲氨蝶呤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 左旋门冬酰胺酶 1 500U/m2,静脉滴注,第2天; 长春新碱 15mg/m2,小壶滴入,第2天; 地塞米松 6mg/m2,第1~10天口服。 每10天为一疗程。根据骨髓增生程度可连续使用3~4个疗程。 但甲氨蝶呤每10天以50%的剂量递增,直到达到225mg/m2·d为止。 该方案骨髓抑制较轻,缓解后使用强有力的化疗方案。 HD-MTX方案: 甲氨蝶呤 1~3g/m2,其1/3剂量先于3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同时鞘内注射 甲氨蝶呤10 mg/m2,余2/3剂量持续静脉滴注24小时。滴完后12小时开始给予 亚叶酸钙,其总剂量按所用甲氨蝶呤剂量的10%计算,分8次注射,每次间隔6 小时。 HD-Ara-C方案: 阿糖胞苷 05~3g/m2,每12小时静脉滴注一次,共8~12次。可适当加用下列药物之一,如依托泊苷、替尼泊苷、米托蒽醌、4-去甲柔红霉素等二线化疗药物或左旋门冬酰胺酶等。 对于急性淋巴白血病还可选用下列方案: MV方案: 米托蒽醌 75 mg/m2,静脉滴注,第1~3天; 足叶乙甙 75 mg/m2,静脉滴注,连用5~7天。 IA方案: 4-去甲柔红霉素 8 mg/m2,静脉注射,第1~3天; 阿糖胞苷 100~150 mg/m2,静脉注射,连用7天。 对再生耐药可在化疗间竭期使用维甲酸及干扰素,可能会改善治疗效果,因为体内研究发现此两药能减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之增殖速度。 (2)急性白血病缓解后化学治疗方案 缓解后治疗目的是进一步减少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对延长病人的无病生存期是十分必要的。 ①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用以下方案: a可用原诱导方案; bVA方案: 替尼泊苷 100~150 mg,静脉注射,每周2~3次; 阿糖胞苷 100~200mg/m2·d,分早晚2次静脉滴注,第1~7天。 cMD-MTX方案: 甲氨蝶呤1~3g/m2,持续24小时静脉滴注。 3个化疗方案交替强化9个疗程,而后用甲氨蝶呤20 mg/周、6-巯基嘌呤75 mg/m2·d,口服维持治疗。在此期间应鞘内注射甲氨蝶呤75 mg/m2,每周1次,连用4周以上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②对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可用DA方案(DNR 40 mg/m2,静注,第1~3天;Ara-C 150~200 mg/d,分2次静注,12小时一次,第1~7天)、HA方案(高三尖杉酯碱4~6 mg/d,静注,第1~2天;Ara-C 150~200 mg/d,分2次,12小时一次,第1~7天)及MD-Ara-C(05~10 g/m2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共8~12次)交替强化9个疗程。可以不作维持化疗。 2.诱导分化治疗 ⑴小剂量阿糖胞苷:常用的小剂量阿糖胞苷的剂量为10~20 mg/m2,每12小时一次,皮下注射,15~21天为一疗程,也有报道用3 mg/m2者。现认为小剂量阿糖胞苷适用于:①老年急非淋患者;②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而为急性白血病;③继发性急性白血病。小剂量阿糖胞苷被认为有诱导分
参考资料:
本文2023-08-05 05:19:2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2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