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第1张

#婴幼儿# 导语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幼儿园古诗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好的形式。下面是 无 分享的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欢迎阅读参考!

1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一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 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2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二

 咏鹅

 骆宾王〔唐代〕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译文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白色的身体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

 注释

 曲项:弯着脖子。

 歌:长鸣。

 拨:划动。

 鉴赏

 《咏鹅》相传是骆宾王在七岁时写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咏物诗。这首千古流传的诗歌,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哲理,而是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

 开头的“鹅、鹅、鹅”不只是模拟鹅的叫声,而且把思维的那种跃动表现出来,融为一体。小诗人用三个“鹅”字道出鹅由远至近的欢叫声,让人渐渐看清它“曲项”的外形和“向天歌”的得意神态,再写鹅在水中嬉戏时有声有色的情景。表现小诗人细微入神的观察力。

 小作者通过白描的手法,简单的略加勾勒,鹅的鲜明形象就脱颖而出。“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一幅可爱的动态的形象。

3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三

 梅花

 朝代:宋朝|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古诗简介

 诗人是在描写梅花,赞美梅花可贵的品性,而实则在字里行间渗透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诗人是在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像诗人自己一样处于艰难、恶劣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那些人,为国家强盛不畏排挤和打击的那些人。

 翻译/译文

 那墙角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盛开。为什么远望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

 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地。

 3知:知道

 4为:因为。

 5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4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四

 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代〕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译文一

 清晨告别五彩云霞映照中的白帝城,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达。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荡,轻快的小舟已驶过万重青山。

 译文二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

 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注释

 发:启程。白帝城:故址在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山上。杨齐贤注:“白帝城,公孙述所筑。初,公孙述至鱼复,有白龙出井中,自以承汉土运,故称白帝,改鱼复为白帝城。”王琦注:“白帝城,在夔州奉节县,与巫山相近。所谓彩云,正指巫山之云也。”

 朝:早晨。辞:告别。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郦道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自非亭午时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或泝)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时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或巚)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啭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还:归;返回。

 猿:猿猴。啼:鸣、叫。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5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五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迎着和暖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都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yí)岁除:一年已尽,“一”字用在第四声(去声)字的前面时,“一”变调,读第二声(阳平)。除,逝去。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

 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

 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6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六

 静夜思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诗简介

 《静夜思》是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表达的是思乡之情。这首诗虽然只有区区二十个字,但就流传非常广泛,它几乎是全世界华人耳熟能详的一首名篇。

 直译

 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韵译

 皎洁月光洒满床,恰似朦胧一片霜。

 仰首只见月一轮,低头教人倍思乡。

 注释

 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疑:好像。

 举头:抬头。

7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七

 相思

 王维〔唐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译文

 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

 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

 注释

 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

 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

 “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é):采摘。

 相思:想念。

8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八

 春晓

 朝代:唐朝|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古诗简介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首句破题,写春睡的香甜;也流露着对朝阳明媚的喜爱;次句即景,写悦耳的春声,也交代了醒来的原因;三句转为写回忆,末句又回到眼前,由喜春翻为惜春。全诗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言浅意浓,景真情真,深得大自然的真趣。

 翻译/译文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注释

 ⑴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昨夜。

 ⑷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9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九

 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

 站在高楼上,只见夕阳依傍着山峦慢慢沉落,滔滔黄河朝着大海汹涌奔流。

 想要看到千里之外的风光,那就要再登上更高的一层楼。

 注释

 鹳(guàn)雀(què)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

 白日:太阳。

 依:依傍。

 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穷:尽,使达到极点。

 千里目:眼界宽阔。

 更:再。

10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篇十

 山村咏怀

 宋代/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 九十枝花。

 译文

 不知不觉一走就离家二三里远了,轻雾笼罩着四五户人家。

 路边亭台楼阁有六七座,还有八 九十枝的鲜花在绽放。

 注释

 去:指距离。

 烟村:被烟雾笼罩的村庄。

 亭台:泛指供人们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简析

 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两句是一种线状的视觉印象,“一去”做水平运动,”二三“虚指数量多,炊烟袅袅呈垂直状态,“亭台六七座,八 九十枝花”两句变换为点状视觉印象:亭台座座,鲜花朵朵。

 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每句安排一个量词,即“里”、“家”、“座”、“枝”,新颖有变化,也在每句中安排两三个数字:“一”字打头,“二三”“四五”和“六七”嵌于句中,“八 九十”又回归句首,把一到十表示数目的十个汉字按照自然数序同小路、烟、村、亭台、鲜花编织在一起,随着诗句和画面自然排列,只用了寥寥几笔就构成一幅自然朴实而又朦胧的山村风景画,自然地融于山村的意境之中。

#婴幼儿# 导语古诗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古诗词平仄押韵,韵律感十分强,教孩子学习古诗词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文化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文化气韵,腹有诗书气自华。下面是 无 分享的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赠汪伦

 李白〔唐代〕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译文

 李白乘舟将要远行离去,忽听岸上传来踏歌之声。

 即使桃花潭水深至千尺,也比不上汪伦送我之情。

 注释

 汪伦:李白的朋友。

 将欲行:敦煌写本《唐人选唐诗》作“欲远行”。

 踏歌:唐代民间流行的一种手拉手、两足踏地为节拍的歌舞形式,可以边走边唱。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深千尺:诗人用潭水深千尺比喻汪伦与他的友情,运用了夸张的手法。

 不及:不如。

2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寻隐者不遇

 贾岛〔唐代〕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译文

 苍松下询问年少的学童,他说他的师傅已经去山中采药了。

 只知道就在这座大山里,可山中云雾缭绕不知道他的行踪。

 注释

 寻:寻访。隐者:隐士,隐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一般指的是贤士。

 不遇:没有遇到,没有见到。

 童子:没有成年的人,小孩。在这里是指“隐者”的弟子、学生。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

 处:行踪,所在。

3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鸟鸣涧

 王维〔唐代〕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译文

 寂静的山谷中,只有春桂花在无声地飘落,宁静的夜色中春山一片空寂。

 月亮升起月光照耀大地时惊动了山中栖鸟,在春天的溪涧里不时地鸣叫。

 注释

 鸟鸣涧:鸟儿在山涧中鸣叫。

 人闲:指没有人事活动相扰。

 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

 桂花:春桂,现在叫山矾,也有人叫它山桂花。

 春山:春日的山。亦指春日山中。

 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

 月出:月亮升起。

 惊:惊动,扰乱。

 山鸟:山中的鸟。

 时鸣:偶尔(时而)啼叫。

 时:时而,偶尔。

4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代:宋朝|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古诗简介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言绝句,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这首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描写概括品评。

 翻译/译文

 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显得美极了。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美丽的。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好,她总是美丽的。

 注释

 ①饮湖:在西湖上饮酒。湖,指杭州西湖。

 ②初晴:起初开始放晴。晴,一作“睛”。

 ③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④方好:正显得美。

 ⑤空濛:形容细雨迷茫的样子。谢玄晖诗:“空濛如薄雾”。濛,一作“蒙”。

 ⑥奇:美妙,与诗中“好”同义。

 ⑦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⑧淡妆:淡雅朴素的妆饰。

 ⑨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⑩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5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独坐敬亭山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古诗简介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写的是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此诗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

 翻译/译文

 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注释

 ⑴尽:没有了。

 ⑵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中有“孤云独无依”的句子。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独去闲:独去,独自去。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孤单的云彩飘来飘去。

 ⑶两不厌:指诗人和敬亭山而言。

 ⑷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市北。《元和郡县志》记载:“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6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小池

 朝代:宋朝|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简介

 《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的著 名诗篇。此诗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感情。

 翻译/译文

 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

 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

 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注释

 ①泉眼:泉水的出口。

 ②惜:爱惜。

 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7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江南

 汉乐府〔两汉〕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译文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

 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还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注释

 汉乐府:原是汉初采诗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田田:荷叶茂盛的样子。

 可:在这里有“适宜”、“正好”的意思。

8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于易水送人

 朝代:唐朝|作者: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古诗简介

 《于易水送人》是初唐诗人骆宾王所写的五言绝句,亦叫《于易水送人一绝》。易水是地名,本诗描述作者在易水送别友人时的感受,并借咏史以喻今。整首诗寓意深远,笔调苍凉。

 翻译/译文

 在这个地方荆轲告别燕太子丹,壮士悲歌壮气,怒发冲冠。

 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还是那样的寒冷。

 注释

 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此地:指易水岸边。燕丹:指燕太子丹。

 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

 水:指易水之水。

9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池上

 朝代:唐朝|作者: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古诗简介

 《池上》是唐代著 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创作基调为闲情偶寄,该作品文字洗练,内容通俗淡雅,是经典佳作之一。

 翻译/译文

 一个小孩撑着小船,

 偷偷地采了白莲回来。

 他不知道怎么掩藏踪迹,

 水面的浮萍上留下了一条船儿划过的痕迹。

 注释

 ①撑(chēng)小艇,用竹篙抵住水底使小船行进。

 ②莲:诗中指白荷花结的莲蓬。

 ③解:明白,懂得。

 ④踪迹: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⑤浮萍:一种浮生在水面的植物。

10经典幼儿园启蒙古诗

 江上渔者

 朝代:宋朝|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古诗简介

 《江上渔者》是宋代诗人范仲淹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的小诗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危境与艰辛。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翻译/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

 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

 ③爱:喜欢

 ④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⑤君:你。

 ⑥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⑦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⑧风波:波浪。

要看你的古诗是五字还是七字,你的纸跟我的一样 要想有创新 可以按照我的方法做:七言绝句:去掉标点符号 采用竖的形式写,右边空一竖,每一竖写一句古诗,上下各空两格,紧挨着左边(正规书法作品是从右往左写)在写下一句古诗空一竖,在写一首照样画葫芦,写好三首古诗 之后,在空一竖写落款

#婴幼儿# 导语背诵古诗词除了能够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还能够培养道德素质,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基础,慢慢的转化成为了孩子的文化财富。下面是 分享的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十首。欢迎阅读参考!

1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悯农二首·其二

 李绅〔唐代〕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得来的呀?

 注释

 禾:谷类植物的统称。

 餐:一作“飧”。熟食的通称。

 赏析

 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一开头就描绘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依然在田里劳作,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就补叙出由“一粒粟”到“万颗子”,到“四海无闲田”,乃是千千万万个农民用血汗浇灌起来的;这也为下面“粒粒皆辛苦”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可谓一以当十。它概括地表现了农民不避严寒酷暑、雨雪风霜,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病的呻 吟;它近似蕴意深远的格言,但又不仅以它的说服力取胜,而且还由于在这一深沉的慨叹之中,凝聚了诗人无限的愤懑和真挚的同情。

 诗人在阐明上述的内容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

 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2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山行

 杜牧〔唐代〕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生处一作:深处)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石径”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这样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白云仿佛从山岭中生出,飘浮缭绕,既可见山之高,又表现云之淡白与山之苍翠相映衬,点染出明快色调。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一定会有另一种景色。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3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绝句

 杜甫〔唐代〕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赏析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末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4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梅花

 王安石〔宋代〕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后两句写梅花的幽香,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亦是以梅花的坚强和高洁品格喻示那些像诗人一样,处于艰难环境中依然能坚持操守、主张正义的人。全诗语言朴素,写得则非常平实内敛,却自有深致,耐人寻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写墙角梅花不惧严寒,傲然独放,“墙角数枝梅”,“墙角”不引人注目,不易为人所知,更未被人赏识,却又毫不在乎。“墙角"这个环境突出了数枝梅身居简陋,孤芳自开的形态。体现出诗人所处环境恶劣,却依旧坚持自己的主张的态度。“凌寒独自开”,这里写梅花没写她的姿态,而只写她“独自开”,突出梅花不畏寒,不从众,虽在无人偏僻的地方,仍然凌寒而开,写的是梅花的品质,又像写人品。“独自”,语意刚强,无惧旁人的眼光,在恶劣的环境中,依旧屹立不倒。体现出诗人坚持自我的信念。

 “遥知不是雪”,“遥知”说明香从老远飘来,淡淡的,不明显。诗人嗅觉灵敏,独具慧眼,善于发现。“不是雪”,不说梅花,而说梅花的洁白可见。意谓远远望去十分纯净洁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诗意曲折含蓄,耐人寻味。暗香清幽的香气。“为有暗香来”,“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气,以梅拟人,凌寒独开,喻典品格高贵;暗香沁人,象征其才华横溢。

 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幽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

5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所见

 袁枚〔清代〕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 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6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清代〕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译文

 漆黑无月的夜里,河面上飘着一艘渔船,孤独的灯光像是一点萤火。

 微风轻拂,吹起簇簇细浪,水面上的光点被吹散,如同满河星光。

 注释

 孤光:孤零零的灯光。

 簇:拥起。

 赏析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

 前两句是静态描写,把暗色和亮色联系在一起,显得形象鲜明。

 第一句“月黑见渔灯”中“月黑”指的是月亮没有出来,天特别黑,不是说月亮是黑的。见(读xiàn),显现。孤光,孤单的亮光。萤,萤火虫,光亮微弱。意思说:一个没有月亮的晚上,天是那样黑。只有渔船上一盏围灯,孤零零闪着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第一句用“月黑”突出“渔灯”。

 第二句“孤光一点萤”,写如豆灯光像江岸边一点萤火,是意中之象,描写渔灯的形象。河面幽黑,只有孤零零的一点灯光闪烁着,仿佛是一只萤火虫在原野里发出微弱的光。“孤”表现了环境的寂寞、单调,寄寓着一定的感情 色彩。一种茫然无奈的情感袭上诗人的心头。

 后两句为动态描写。不难想象,当诗人见到微风腾起细浪,灯影由一点散作千万这动人一幕的时候,心情是何等地兴奋。

 第三句“微微风簇浪”簇,拥簇,簇动。风儿微微吹来,水面拥起细细的波纹,再看那倒映在水中的“孤光”,四下散乱开了,顿时化作满河的星星,闪烁不定,令人眼花缭乱。这两句由静入动,描绘出一个十分生动神奇的画面。风簇细浪,浪散灯光,灯光化星,层层展开,引人入胜。“簇”字用得准确形象,既写出了风微,又刻画了浪动。

 第四句“散作满河星”犹如天外奇峰,劈空而来。那如萤的孤光,刹那间似乎变成万船灯火,点缀河中,又如风吹云散,满天明星,倒映水中,使这静谧的黑夜,单调的河面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壮观。风吹浪起,簇起的每朵浪花,都把那如萤般的灯光摄进水中,有多少浪花,就有多少灯光。同时此句的描写为诗词增添了画面感,使枯燥无趣的文字能幻化出美丽浪漫带有一丝丝的安逸宁静的景象,使诗人流连其中。

 诗人细腻的观察是由上到下,由静到动的,写来又是那样井然有序,明暗互衬,静动相间,用字传神,联想奇特,构成一幅独特而又令人神往的舟夜渔火图,使读者得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

7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夜宿山寺

 李白〔唐代〕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译文

 山上寺院好似有百丈之高,站在上边仿佛都能摘下星辰。

 不敢高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注释

 宿:住,过夜。

 危楼:高楼,这里指山顶的寺庙。危:高。百尺:虚指,不是实数,这里形容楼很高。

 星辰:天上的星星统称。

 语:说话。

 恐:唯恐,害怕。惊:惊动。

 赏析

 这是一首纪游写景的短诗。诗的内容记录了李白夜游寺庙的有趣经历。全诗没有一个生僻字,从头到尾用“夸张”的手法,形象而又逼真地写出了山寺之奇高,星夜之奇妙。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两句是写山寺之高。第一句正面描绘寺楼的峻峭挺拔、高耸入云。发端一个“危”字,倍显突兀醒目,与“高”字在同句中的巧妙组合,就确切、生动、形象地将山寺屹立山巅、雄视寰宇的非凡气势淋漓尽致地描摹了出来。次句以极其夸张的技法来烘托山寺之高耸云霄。字字将读者的审美视线引向星汉灿烂的夜空,非但没有“高处不胜寒”的感慨,反给人旷阔感,以星夜的美丽引起人们对高耸入云的“危楼”的向往。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两句,“不敢”写出了作者夜临“危楼”时的心理状态,从诗人“不敢”与深“怕”的心理中,读者完全可以想象到“山寺”与“天上人”的相距之近,这样,山寺之高也就不言自明了。

 诗人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山寺的高耸,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山上的这座楼好像有一百尺高,诗人站在楼顶就可以用手摘下天上的星星。在这儿都不敢大声说话,唯恐惊动了天上的仙人。

 此诗语言自然朴素,却形象逼真。全诗无一生僻字,却字字惊人,堪称“平字见奇”的绝世佳作。诗人借助大胆想象,渲染山寺之奇高,把山寺的高耸和夜晚的恐惧写的很逼真,从而将一座几乎不可想象的宏伟建筑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摘星辰、惊天人,这些仿佛是童稚的想法,被诗人信手拈来,用入诗中,让人顿感情趣盎然,有返璞归真之妙。

 李白的诗风豪放雄健,想象极其丰富,语言自然婉转,音律富于变化而又和谐统一,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此诗寥寥数笔,就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了人在高处的愉悦、豪放、可爱、率直。

8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画鸡

 唐寅〔明代〕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裁一作:戴)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赏析

 《画鸡》是一首题画诗。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这是写公鸡的动作、神态。头戴无须剪裁的天然红冠,一身雪白,兴致冲冲地迎面走来。诗人运用了描写和色彩的对比,勾画了一只冠红羽白、威风凛凛,相貌堂堂的大公鸡。起句的“头上红冠”,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在这第一句里,诗人更着重的是雄鸡那不用装饰而自然形成的自然美本身,所以诗人称颂这种美为“不用裁”。

 承句“满身雪白”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状物明确,从局部到全面;用大面积的白色(公鸡)与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相比,色彩对比强烈,描绘了雄鸡优美高洁的形象。

 “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这是写公鸡的心理和声音。诗人拟鸡为人揭开了它一生中不敢轻易说话的心理状态,它一声呜叫,便意味着黎明的到来。它一声呜叫,千家万户都要打开门,迎接新的一天的到来。“平生不敢轻言语”,诗人的诗路急转,说公鸡一生不敢随便啼叫,此句的气色收敛,还很低调,尤其“不敢”一词,用的很贴切,为第四句的结句做了铺垫,并对下句有反衬效果。后两句用拟人法写出了雄鸡在清晨报晓的情景,动静结合,运用了诗歌的艺术手法,使两句产生了强烈的对比树立了雄鸡高伟的形象,表现了公鸡具备的美德和权威。

 这首诗描绘了公鸡的威武,写出了它的高洁。把鸡这种家禽的神态气质和报晓天性展现的淋漓尽致。它平时不多说话,但一说话大家都响应,由此表达了诗人的思想和抱负,从此诗还可看出诗人“不避口语”的写诗特点,富有儿歌风味。

9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元日

 王安石〔宋代〕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

 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不仅是政治家,还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10适合幼儿园背的古诗

 小儿垂钓

 朝代:唐朝|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赏析/鉴赏

 《小儿垂钓》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蓬头稚子”学钓鱼,“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向小儿招手,想借问打听一些事情,那小儿却“怕得鱼惊不应人”(怕惊了鱼而不置一词),真是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形神兼备,意趣盎然。其艺术成就丝毫不亚于杜牧的《清明》一诗。

 此诗分垂钓和问路两层,第一、二句重在写垂钓(形),第三、四句重在问路(传神)。

 第一、二句,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小儿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小儿打问,就因为看得见小儿。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小儿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小儿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小儿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小儿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诗中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格式:竖着写。从左向右即可。

1、充分利用上端,下端不用。这种格式以每行写两字为宜,从右至左,依次安排。落款写在正文的左侧。款宜长些,款字写一行至数行不等,印章宜小于正文。

2、写少数字,利用扇面的宽度由右向左,横排书写二至四字,要收放有度,落款可写数行小字,与正文相映成趣。

3、上端依次书写,下端隔行书写,形成长短错落的格局。这样则可避免上端疏朗,而下端拥挤的情形,达到通篇的和谐。这种格式,先写长行,以五字左右为宜,短行以一、二字为宜。落款要精彩,一般写在正文后面,一行或数行均可。即章宜小于落款的字。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七绝,属于近体诗范畴。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在押韵、粘对等方面有严格的格律要求。

幼儿园必须掌握的十首古诗

#婴幼儿# 导语幼儿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是对儿童进行预备教育。幼儿园古诗也是教育体系中的一种好的形式。下面是 无 分享...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