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墓里出古籍散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魏王墓里出古籍散文,第1张

  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有一个叫卫辉市的地方,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财神之乡。自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设置汲县,先后为州治、路治、府治和道治,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卫辉市区西南10公里娘娘庙村南200米处,有一个古墓,是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墓遗址。不要小看这个古墓遗址,就是在这里,公元三世纪被魏晋时期,在一个盗墓贼的“帮助”下,中国又一个著名的古文化,在这里被发现。

 中国古代有“侍奉死人如同侍奉活人一样”的说法,因此古人,特别是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经常将生前最珍贵的物品殉葬,以便在阴间继续使用和占有。一些王公贵族们更是在年轻时候便开始修建陵墓,堆积财富,以供身后享用。如此“厚葬”,刺激了对以获取墓穴中的稀世宝藏为目的的盗墓贼的贪心,所以,中国的古墓遗址,多数都有被盗的痕迹。当然,这个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墓遗址也不例外。

 到了西晋武帝年间,汲郡有个叫不准的人,他是个盗墓贼,在这里盗墓的时候,挖开了这座古墓。在这座墓里发现很多竹简,于是这些盗墓贼就地取材,抽出竹简当火把用来照明。看到墓里也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就撤退了。后来有人发现墓被盗,报告官府。官府将墓内及散落地上的竹片收集起来,但只收回了不准盗墓时照明用的一大批竹简。竹简上面写的都是蝌蚪形状的文字,然后装了几大车,运到都城洛阳后,交给西晋朝廷。这批竹简由汲县运到京师洛阳以后,晋武帝命中书监荀勖﹑中书令和峤负责整理。经过苟勖、校书郎傅瓒等人对这批竹简进行系统整理、研究,发现竹简是包括《穆天子传》在内的魏国史书,十分珍贵。后又经卫恒等学者的进一步整理,共整理出古书16种75篇,还有《纪年》13篇。该书原无名字﹐后世以所记史事属于编年体﹐称为《纪年》﹐又以原书为竹简﹐也称为《竹书》﹐一般称为《竹书纪年》。后来,史学家又依出土地,命名这批竹书为《汲冢书》。

 《竹书纪年》文字简洁,系编年史,类似于《春秋》,比较真实地记录了魏国史事,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以后,郭璞《穆天子传注》、干宝的'《搜神记》、郦道元的《水经注》、司马贞的《史记索隐》、欧阳询的《艺文类聚》、李善的《文选注》、刘知己的《史通》、李昉的《太平御览》、王存的《元丰九域志》、罗泌的《路史》、胡应麟的《三坟补选》、鲍彪的《战国策注》、顾炎武的《日知缘》以及现代史学家郭沫若在其著作中,都曾引用此书,用其中的史实证明自己的研究成果。

 看来这个魏国国君也是个喜欢读书的主,在自己的墓里,埋了那么多古书。那个叫不准的盗墓贼也是很巧合,偏偏盗开了这座墓,使这部古代著作重见天日,才有了后来《竹书纪年》这个古代文化的发现。遗憾的是,被当火把烧掉了一些,否则,这部古书将更加完整,看来,什么事情也没有完美的。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黄金和美玉的赏识程度高过一切。每个人都想拥有它们,帝王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身份和地在他们的穿戴上都用金线和玉品。就连他们的殓服也要用金丝和玉片制作。其中,最有名的当属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是盛行于汉代,是汉朝皇帝及皇亲贵胄在去世后用于穿戴的殓服。它也被叫做“玉匣”或者是“玉柙”,玉衣体现了拥有者身份等级。用金线和玉片给皇帝和近臣穿的殓服称为"金缕玉衣",而级别低一些的贵族就会使用银线、铜线编造。

据《西京杂志》记载,在西汉文景统治时期,金缕玉衣在当时是最高等级的丧葬殓服。帝王下葬都会用“珠襦玉匣”,它的形状似铠甲,用金丝连接,玉匣其实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说的金缕玉衣。古代的人十分相信,玉能够保护尸骨千年不腐,同时金玉还象征着身份之高贵。

在汉代金缕玉衣是地位和身份时的象征。我国考古人员先后在河南、江苏、河北等地挖掘出了十余件金缕玉衣。这些金缕玉衣分别收藏余多家博物馆。目前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院,有四件金缕玉衣,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中山靖王刘胜与他的妻子的那两件金缕玉衣,是最具代表性的金缕玉衣,除此之外还藏有中山孝王刘兴与中山怀王刘修的金缕玉衣各一件。徐州博物馆收藏的金缕玉衣是在楚王陵出土的,这件金缕玉衣是目前出土的年代距今最为久远,玉材的使用数量最多,玉质最优良,工艺最为精美的一件金缕玉衣。临沂市博物馆收藏的刘疵的金缕玉衣是最为特殊的金缕玉衣,它没有主干与四肢。梁孝王的金缕玉衣分别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馆商丘博物馆

2020年9月24日, 阔别五年之久 ,经过全方位提升的河南博物院主展馆终于面向 社会 开放了。 河南作为 历史 文明的发源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华文明的精华汇聚于此。 河南博物院建于1927年,现有馆藏文物多达17万件,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博物馆之一。

一个“中”字,道出了河南数千年 历史 最核心的特质, 一个“都”字,成为河南博物院基本陈列的新的灵魂。 很多之前参观过小馆的游客,都对河南博物院以前的陈列“中原文明之光”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如何使新的陈列展览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更大的提升、更吸引观众? 经过博物院工作人员反复研讨论证,最终确定了陈列展览的主题为: 泱泱华夏 择中建都。

黄河九曲,中原在黄河的襟抱中。中原是华夏民族形成发展的发源地, 中原文化在黄河文化中处于中心地位,这里被称为“最早的中国”,这里长期是统一中央王朝的核心区。 世界古代文明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绵延至今,中原是这一文明谱系中保存最完整的地域。 数千年来, 有 20 余个王朝在中原建都 ,洛阳、开封、郑州、安阳,名都相望,城垣相叠,文化厚积。古都,成为贯穿华夏文明史的一条主线。

主展馆主体建筑以 元代古观星台(中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台遗址,位于河南登封)为原型 ,经艺术夸张演绎成 “戴冠的金字塔” 造型,其底部为长63米的正方形,高455米,内部设计五层,其中地下一层。

终于要说到本文的主题了,那就是镇馆之宝,河南是全国重要的文物大省, 地下文物全国第一,地上文物全国第二,地下文物要还是全国第二的话,那就没有老一了。 除了被运送到台湾省和被国博借走的一部分,(比如清明上河图和司母毋大方鼎)河南博物院的展出数量已经很惊人了。 河南博物院有九大镇馆之宝,各个身怀绝技,云纹铜禁、莲鹤方壶和贾湖骨笛上过《国家宝藏》,杜岭方鼎直接把郑州送进了古都俱乐部,甚至还有一些文物禁止出国展览。它们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而它们出土的地方,合起来就是一张河南宝藏地图。

姓名:武曌金简,籍贯:登封 时期:唐代早期 出土日期:1982年5月中岳嵩山峻极峰

出土过程:1982年5月,登封县农民屈西怀上中岳嵩山采药时,在嵩山山顶峻极峰的石缝中发现了这块纯金的简片。 武曌金简长362厘米,宽8厘米,厚01厘米,重2235克,黄金纯度在96%以上 ,上面有铭文: 上言: 大周国主武曌好乐真道,长生神仙,谨诣中岳嵩高山门,投金简一通,乞三官九府除武曌罪名。太岁庚子七月甲申朔七日甲寅,小使臣胡超稽首再拜谨奏。 大意是说: 大周国皇帝武曌,来到嵩山,投递一枚金简,请求天上神仙们除去武曌的罪名。公元700年7月7日,使臣胡超磕头。

目前武则天的墓墓穴至今仍未打开, 这是现存唯一一件属于武则天的文物,它的发现为了解唐代的 历史 风貌和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生平提供了可靠的实物依据

姓名:贾湖骨笛,籍贯:漯河市舞阳县北舞渡镇,时期: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时期,出土日期:1986年

八千年的漯河人对音乐有了追求,而制造出的乐器,是“人类从愚昧迈向文明的第一道门槛”。 人们一提起中华文明,都会说是五千年古老文明。其实,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时间远不止五千年,1984年~2001年,贾湖遗址中先后出土了 26支骨笛,墓葬共有349座 ,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墓葬,其年代先后相差很大。相继出土的由 仙鹤(丹顶鹤)尺骨(翅骨) 制成的骨笛,就是 距今7800年~9000年 的、华夏族先民的智慧留存。

贾湖骨笛的出土,一下子将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将近4000年。

姓名:杜岭方鼎

籍贯:郑州杜岭张寨前街

时期:商代早期

出土时间:1974年

通俗来讲就是商王朝厨子手里做饭的容器,俗称“锅”。 1974年,一个名叫袁海军的环卫工在挖土过程中挖出,共两件。 大的被国家博物院借走,小的留在河南省博 。 郑州商城出土的青铜礼器,其数量之多、形制之大、铸造花纹之精致,都是前所未有的。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在郑州商城时期,中国古代文明已经进入初现辉煌的时期。 享誉世界的商文明,就在这里起步。它的发现,不仅为安阳殷墟找到了文明的源头,而且为寻找早商文化和夏文化提供了依据,在中国乃至世界古代文明 探索 中,它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可以说: 杜岭方鼎——让郑州挺进“中国八大古都”的重要力量。

姓名:玉柄铁剑 籍贯:三门峡 时期:西周晚期 出土时间:1990年

西周初年, 周武王将自己的两位叔叔虢仲、虢叔分别分封到河南荥阳和陕西宝鸡 史称东虢国和西虢国,来保卫周王室。 西周晚期,西虢不堪犬戎侵扰,东迁到三门峡一带。玉柄铁剑是西周末年虢国君主虢季的佩剑。

出土过程: 1990年2月的一天深夜,三门峡上岭村突然传来几声枪响。三门峡市公安局查获了一起盗墓案,为了查明被盗墓葬的情况,追回被盗的文物,公安人员配合考古人员对盗墓现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墓葬令所有在场的人深感震惊,随葬器物丰富,种类繁多,放置有序,随葬品还有大量的青铜礼乐器和玉器。从墓葬的形制和规格判断,应该是一座国君墓,考古队在椁室的东南角发现了这把宝剑。

玉柄铁剑集铁、铜、玉三种材质于一体,是中国考古发掘中出土的时代最早的一件人工冶铁制品。 它的出土,将中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因此被誉为“中华第一剑”。

姓名:四神云气图,籍贯:永城柿园村 ,时期:西汉早期 ,出土日期:1987年。

在中国古人眼里,尤其在西汉人的眼里, 人死后是可以升天的,寓意死是生的继续。 特别是在汉代的墓葬中充满了对来世享乐的憧憬,对来世仙界的描绘。 汉景帝弟弟梁王刘武的儿子刘买,据《史记》记载,刘买是梁孝王刘武的长子,是在刘武去世之后继任的又一代梁王,在位只有七年,史书上关于他的事情并不太多。

出土过程:1986年5月的一天,永城柿园村一个名叫赵德友的农民,在自家承包的采石塘放炮采石,偶然发现了一座古墓。很快,闻讯而来的商丘文物队对古墓进行了发掘。 考古人员沿着狭窄的墓道进入墓室,微弱的灯光照到墓顶处,突然,大家眼前出现了鲜艳的红色,一只长须飘摆的龙头映入眼帘。 只见墓顶上有一幅生动传神的壁画。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与灵芝、云纹等共同组成一个大气磅礴、灵动飞扬的画面。专家将其命名为《四神云气图》。

《四神云气图》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墓葬级别最高的墓葬壁画珍品,因年代久远、做工精美被中外专家、学者赞誉为“敦煌前之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姓名:汝官窑天蓝釉刻花鹅颈瓶,籍贯:河南宝丰清凉寺,时期:北宋,出土日期:1987年

历史 上各个时代的造物总是恰如其分地附带上当时的文化与习俗烙印,而这种文化烙印尤其强烈的,莫过于宋代的瓷器。宋代对瓷器釉色的追求来源于宋人理学风气的弥漫。“ 雨过天青云破处”是对汝瓷独特的审美追求 。 汝官窑系御用窑,烧造时间极短,只在北宋晚期烧了大约20年。之后,汝窑消失,技术失传。文献记载: 汝窑有“天青为贵,粉青为尚,天蓝弥足珍贵”之称。 天蓝釉的形成,主要是在烧制过程中窑位与火候恰臻妙处,因此成品率极低,传世极少,全世界收藏的汝官瓷加在一起, 不会超过150件 。 在它们之中, 弥足珍贵的天蓝器物,也就5件。 而刻花者,唯有河南博物院收藏的这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 一样的器物,刻花者当然更为珍贵,何况就此一件。 李苦禅先生曾言“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在民间,更有“ 纵有家产万贯,不如汝瓷一片(件)” 之说。

小Tips:陶瓷类器物中唯一入选河南博物院“九大镇院之宝”的代表作品。

姓名:云纹铜禁,时期:春秋时期,出土日期:1978年河南省淅川下寺春秋楚墓

周朝人亲眼目睹了商王朝的灭亡, 他们认为夏、商两代灭亡的原因之一在于嗜酒无度,因而将承放酒杯的案台称为“禁”。 云纹铜禁霸气十足,但它不过是楚庄王的儿子、楚共王的司马、楚康王的令尹——子庚的随葬品。 河南淅川,位于豫、鄂、陕三省交界,因淅水纵贯境内,形成百里冲积平川而得名。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地扼南北,陆通秦晋,水达吴楚,是我国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 文化积淀极为厚重。

1977年10月,淅川下寺当地村民在丹江西岸龙山附近,发现一座被水库冲刷出来的古墓,流散出去许多青铜器和玉器,文物工作者得知情况,迅速前往收集文物,并派人保护现场。 但是由于当时雨季来临,丹江水位上涨,发掘工作被迫中断了。 第二年,文物部门立刻对这片墓地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共发掘出了24座春秋时期的楚墓和一部分汉墓,出土了许多价值不菲的珍贵文物,云纹铜禁就是其中之一。 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云纹铜禁出土时残破不堪,整个案面裂为七八块,千年的水浸和腐蚀让四周的云纹和怪兽变成了一堆堆难以分辨的铜梗和铜渣。

中国青铜古器修复界三大圣手之一、河南博物院高级技师 王长青带着徒弟耗时4年,经过了26道工艺以及数不清的失败,让云纹铜禁复活,创造了中国修复史上的奇迹。

姓名:莲鹤方壶,时期:春秋时期,出土日期: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楼郑公大墓

春秋中期青铜制盛酒或盛水器,1923年8月,河南新郑县南门外李家楼的农民们,在野外进行取土时,镐头意外地撞击到一块坚硬的青砖上。将浮土拨去后,人们发现一堵砖墙,众人锹镐并举,砖墙很快被拆毁,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露了出来。 百姓比较迷信,没有人敢下去一探究竟,只能对当地的文物部门进行汇报。 文物部门随即派来了两位考古人员展开了调查和研究,认为此地为春秋时期的大墓,随后一场声势浩大的保护性发掘展开。 经过发掘,“郑公大墓”出土了完整的青铜器近百件,另外还有玉器、陶器等数百件文物,史称“ 新郑彝器”。

专家们认为,这批文物是郑国王室的祭祀重器, 其主人可能是郑国国君子婴 。 1927年,河南省成立了河南省博物馆筹委会,这批历经周折辗转的青铜器文物成了河南省博物馆的首批“镇馆之宝”,开启了河南文物事业之路。有人这样说, “先有郑公大墓,后有河南博物馆”。 莲鹤方壶被称为“东方最美丽的青铜器”

关于莲鹤方壶的珍贵价值,郭沫若先生曾以极富文采的语言予以评价, “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躇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 莲花怒放,仙鹤欲飞,莲鹤方壶在青铜艺术上,开创了一代新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时代精神的象征。

姓名:妇好鸮尊 时期:商代晚期 出土日期:1976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小屯宫殿宗庙遗址西南侧妇好墓

鸮,又称枭,俗称“猫头鹰” 。在商代 ,鴞是商人喜爱和崇拜的一种神圣的鸟,是克敌制胜的象征。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是个善于打仗的女将军,殷墟的甲骨文记录了她攻克了周边诸多方国。鸮尊作为妇好的陪葬品,是非常符合她生平的。

1975年冬,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平整土地的浪潮,安阳殷墟小屯西北地的岗地成为被平整的目标,安阳考古工作站对岗地钻探,发现了殷商时期文化遗存。 经过进一步发掘, 中国第一女战神——妇好的墓穴重见天日。 随葬品有大量青铜武器和玉器, 妇好鸮尊原器为一对两只,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件收藏于河南博物院。

尊,是一种盛酒礼器, 而妇好鸮尊不但是最早的鸮形酒器,而且造型完美。 头高昂,两眼圆瞪,宽喙,双翅并拢垂地与粗壮的双足形成三点一面,其雄浑厚重,神态庄严,无愧于战神之称号。

小Tips:妇好鸮尊,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河南博物院建院八十周年“九大镇院之宝”的必选宝藏。(也是俺最喜欢的省博馆藏文物之一 )

行程攻略 展馆共有四层,建议至少放4个小时的游览时间。

一层:1号厅为新石器时代; 2号厅为夏商时期; 3号厅为西周时期; 4号厅为东周时期;

二层: 5号厅为秦汉魏晋南北朝1; 6号厅为秦汉魏晋南北朝2; 7号厅为隋唐时期1; 8号厅为隋唐时期2;

三层: 9号厅为宋金元时期1; 10号厅为宋金元时期2; 11号厅为明清河南; 12号厅为国宝特展

四层: 13号厅为中原楚国青铜艺术14号厅为明清珍宝馆。 ^_^游览路线可以说相当友好了,从1号厅新石器时代开始所有展厅一网打尽,不会迷路,镇院之宝的位置在文物介绍上面我都标记出来了,可以一一打卡 建议去之前多做功课,大概了解一下文物信息。

详细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农业路8号

交通攻略: 飞机:飞至“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打车前往博物院,约45分钟左右,也可搭乘地铁2号线到关虎屯站下车。

高铁抵达“郑州东站”后,打车前往博物院,约27分钟,也可乘地铁一号线到紫荆山换乘2号线到关虎屯站下车。

郑州市内的小伙伴可以搭乘地铁二号线关虎屯站下车C口出站,步行几百米即到。

公交车B18、B2、B102博物院公交站下车。 自驾:导航搜索河南博物院,根据导航走即可(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夏季开放时间为9:00—17:30),闭馆前1小时停止发放门票;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门票价格:河南博物院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免费参观,目前仅接受散客(个人)预约。预约可选择时段为:9:00-16:00。原取票窗口不再提供服务。(微信公众号提前预约即可) 关于讲解员(首席讲解员260,一级讲解员200,二级讲解员150,双语讲解员280)

亮点特色: 博物馆新推出了考古盲盒,只需要提前预定,到博物馆当天就可以买到了,预定一次可以购买多个,盲盒其实就是体验考古人员提取文物的过程,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墙裂推荐哦,快去试试你能挖出来什么宝贝

武则天金简,是河南省博物院九件镇馆之宝之一。

公元700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崇尚道教与佛教的77岁武则天到嵩山祈福。此时距她67岁登上皇帝宝座定都洛阳,成为千古第一女皇帝已经整整10年了。

第一次知道武则天除罪金简,是在2020年去嵩阳书院参观,书院展厅里有一通缩小版的仿制品,展品说明上简单记录了这通金简的发现过程,并且说明原件收藏于河南省博物院,

去年四月底,郑州博物馆嵩山路新馆落成开放,同时从各省级博物馆借调很多国宝级文物展出,那是我第一次见到这通武则天除罪金简。

前段时间,又先后两次到河南博物院参观,算是再次与此文物邂逅。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登上皇帝宝座的女性,也是即位年纪最长(67岁)的皇帝,还是寿命最长(82岁)的皇帝之一。

武则天智略过人,兼通文史,在正式称帝前,已经与唐高宗李治共同掌理朝政,此时的政治能力已获得彰显,称帝后的历史功绩更是可圈可点。

比如,武则天朝完善了隋朝开始的科举制,并创立了武举、殿试和试官制度,对当时和后续朝代选拔与任用人才的制度起到了开创性的作用。

武则天当政时期,重视农业奖励农桑,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劳役和赋税,在对均田制逐渐瓦解后逃离土地的农民,也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政策,这为恢复唐朝经济,增加人口数量,稳定社会秩序做出了很大贡献。

武则天当政初期,任用酷吏,兴起酷吏制和告密之风,打击杀害了很多反对她的唐朝宗室贵族,建立起自己的新政治集团,这对稳固政权,稳定社会局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武则天在军事上也是非常有作为的。除了收复并稳固了安西四镇,后突厥也曾在一段时间内归顺大周(唐朝)。

不过,武则天历史上的功绩虽然很多,但是作为女人、母亲和祖母,尤其是登上皇帝宝座晚年后,武则天的许多行为和做法被后世所诟病。

除了武则天从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到唐高宗李治的皇后这一身份一直被后人津津乐道外,后世传言中,还有武则天被权力与欲望冲昏头脑,设计害死了自己与李治的长子李弘。

在陕西咸阳乾陵陪葬墓中,李治与武则天的第二子章怀太子李贤,同样死于母亲武则天这位女皇帝的皇威之下。

乾陵众多的陪葬墓中,除了章怀太子之墓很受关注外,懿德太子之墓也备受瞩目。

懿德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嫡长子,曾被唐高宗李治立为黄太孙,是李治与武则天的亲孙子。李治死后,武则天先后废掉自己的两个儿子中宗李显、睿宗李旦,最终称帝。

晚年时,武则天与宠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私生活混乱,而且二张擅乱朝政,虽被整个朝廷诟病,却慑于武则天的威力无人敢言。

当时年仅19岁的李重润因私底下议论奶奶与宠臣的不堪,被二张告到奶奶武则天那里,随后李重润即被杖毙。即便懿德太子曾贵为李治与武则天的黄太孙,也终抵不过她的宠臣与晚年女皇帝的昏聩。

乾陵陪葬墓中,永泰公主与丈夫武延基的墓同样引人注目。17的永泰公主和丈夫均死于皇帝奶奶之手,与懿德太子李重润死期仅隔一天,死因与懿德太子相同,都是因为私底下议论皇帝奶奶的私生活。

武则天的这通除罪金简,想必当时已经77岁的她,在回想自己一生曾做过那么多伤天害理的事情时也会感到脊背发冷吧?尤其对自己的亲儿子、孙子孙女都能痛下杀手,所以才会到嵩山祈福时,遣道士在峻极峰上抛下除罪金简,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罪恶感。

武则天除罪金简原文如下:

武则天之后,唐中宗李显的皇后韦氏,李重润与永泰公主的亲生母亲,在唐中宗李显重新登上皇位后,也曾试图效仿婆婆武则天擅政并图谋皇帝之位,想做与武则天一样的女皇帝。最后被唐玄宗李隆基所杀,同时被诛杀的,还有李显与韦后的女儿,同样对权力充满无限向往的安乐公主。

继韦后与安乐公主之后,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也想像母亲武则天一样,做个女皇帝。太平公主在协助李隆基翦除韦后与安乐公主后,因觊觎皇位而被李隆基赐死在家中。

这些政治事件的发生,无疑与武则天废中宗、睿宗亲自称帝的影响密不可分。

武则天最后还算明智,还政于儿子中宗李显,并且以唐高宗皇后的身份与李治合葬于陕西咸阳唐乾陵。

武则天墓前那通高大肃穆的无字碑,与这通小小的除罪金简形成鲜明对比,就像她跌宕起伏的一生,功过是非留与后人评说。

《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2392部,2008年3月1日公布;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2392部)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51个)名单,现予公布。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文献典籍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瑰宝,保护和利用好珍贵文献典籍,对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指导方针,以第一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公布为契机,加强科学规划,加大工作力度,切实做好珍贵古籍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工作,使中华民族珍贵的文献典籍永泽后世。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51个) 国家图书馆 首都图书馆 天津图书馆 山西省图书馆 内蒙古自治区图书馆 辽宁省图书馆 辽宁省大连图书馆 黑龙江省图书馆 上海图书馆 南京图书馆 江苏省苏州图书馆 江苏省常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安徽省图书馆 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省图书馆 湖北省武汉图书馆 湖南图书馆 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 重庆图书馆 云南省图书馆 山东省青岛市图书馆 河南省图书馆 湖北省图书馆 贵州省图书馆 陕西省图书馆 甘肃省图书馆 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 贵州省荔波县档案馆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图书馆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 南京博物院 上海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 河南大学图书馆 河南大学图书馆 苏州大学图书馆 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 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南京大学图书馆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516部,2013年3月8日公布。

国务院正式公布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上海图书馆藏北宋拓本《三藏圣教序》、徐州市图书馆藏南宋刻本《四书章句集注》、青岛市博物馆藏清蒲松龄《鹤轩笔札》稿本等1516部古籍入选该名录,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浙江省西泠印社、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等16家单位成为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汉文古籍1218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286部,其他文字古籍9部,3种甲骨文。这是甲骨文首次进入《名录》。《名录》收录宋元拓本71种,明清稿本76部、抄本177部;收录舆图43种,其中,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西汉地图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质地图,也是世界上最早用于书写的纸张实物,还是西汉初即已发明造纸术的有力证明;收录的民族文字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古壮字、布依文等12种民族文字。

其中,西藏博物馆藏元刻本《释量论》,是继元刻《因明正解藏论》之后发现的第二部元刻本藏文古籍。这两部元刻本的发现,推翻了元代无刊印藏文文献和明代以前无藏文印刷实物的旧说。

在此次公布的16家“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中国嵩山少林寺、西藏博物馆、西藏自治区布达拉宫、西藏自治区罗布林卡、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5家为宗教、少数民族单位。

截至目前,共有11375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66家单位成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人物生平

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宋荦出生于河南商丘,为国史院大学士宋权之子。10岁能骑烈马,13岁始学声律、书法,笃学好交游,淹通掌故,有诗名。

顺治四年(1647),年仅14岁的宋荦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以勇猛见嘉。巧岁考察第一,试授通判。其父以弱龄不谙政事,令其在乡里读书,追随侯方域、贾开宗、徐作肃等讲习诗文,组成“后雪苑六子”,成为“雪苑社”后起之秀。

康熙三年(1664年),康熙三年,授湖广黄州通判。以母忧去。

康熙十六年(1677年),授理藩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榷赣关,还迁郎中。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授直隶通永道。

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山东按察使,再迁江苏布政使,察司库亏三十六万有奇,荦揭报督抚,责前布政使刘鼎、章钦文分偿。户部采铜铸钱,定值斤六分五,荦以江苏不产铜,采自他省,值昂过半,牒巡抚田雯,疏请停采。下部议,改视各关例,斤一钱。

二十七年(1688年),擢江西巡抚。湖广叛卒夏逢龙为乱,徵江西兵赴剿,次九江,挟饷缺几哗变。荦行次彭泽,闻报,檄发湖口库帑充行粮,兵乃进。至南昌受事,旧裁督标兵李美玉、袁大相纠三千馀人,谋劫仓库,应逢龙以叛。荦知之,捕得美玉、大相,众汹々。荦令即斩以徇,谕众受煽惑者皆贷不问,众乃定。江西采竹木,饶州供紫竹,南康、九江供檀、诸木,通省派供猫竹,名虽官捐,实为民累,荦疏请动支正帑采买。上命岁终巡抚视察布政司库,荦疏请粮驿道库,布政使察;府库,道员察。汉军文武官吏受代,家属例当还旗,经过州县,点验取结。荦曰:“是以罪人待之也。”疏请自赃私斥革并侵挪帑项解部比追外,止给到京定限咨文,俾示区别。皆下部议行。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累擢江苏巡抚,苏州滨海各县遇飓,上元、六合诸县发山水,淮、扬、徐属县河溢,疏请视被灾轻重,蠲减如例。发江宁、凤阳仓储米麦散赈。别疏请除太湖傍坍地赋额,户部以地逾千亩,令详察。荦再疏上陈,上特允之。赈荒抚饥,深得人心,康熙誉其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康熙三十八至四十四年(1699年-1705年)间,康熙皇帝三次南巡,正值宋荦担任江苏巡抚,康熙皆驻跸苏州,由宋荦负责接待,嘉赞荦居官安静,迭蒙赏赉,御书:‘仁惠诚民’四字,又‘怀抱清朗’四字以赐,又御书诗扇,又临米芾书,董其昌书天马赋,渊鉴斋法帖及耕织图以赐”。以宋荦年过七十,书“福”、“寿”字以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一月,官至吏部尚书。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以老乞罢,濒行,赐以诗。

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诣京师祝圣寿,加太子少师,复赐以诗,回到家乡商丘。九月十六日卒,享年八十岁。康熙下旨赐祭葬于其家乡商丘,祟祀名宦乡贤,葬于西陂别墅(今大史楼村)。

后世评价

有诗称颂宋荦:“惠爱黎元,宏奖髦士。心迹双清,沧浪之水。”

汪琬曾评论宋荦:“廉而不刿,严而不苛,抚循吏民,煦煦慈爱而不失之姑息。当其莅吴,仅四阅月耳,裁决簿书,勾稽金谷,往往至丙夜,虽精锐少年不敢望。一二老奸宿蠹,俯首侧足,亦率不敢旁睨,考其设施。”至今苏州沧浪亭还保留着这首赞诗和他的石刻画像。

清学者朱彝尊诗云:“妙鉴谁能别毫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两中丞指的是当时大收藏家卞永誉和宋荦。

个人作品

●诗作

宋荦编有《商丘宋氏西坡藏书目》,著录宋元明本134种,抄本72种,曾进呈皇上御览过。精于鉴藏书画,淹通典籍,熟习掌故。去世后,其子编有《青纶馆藏书目录》1册。又喜刻印书籍,刻有《古竹圃诗集》、《嘉乐堂诗集》、《柳湖诗草》、《绵津山人诗集》、《商丘宋氏家乘》、《国朝二家诗抄》、《施注苏诗》等古籍30余种,刻书颇为精美。抄本亦多。其藏书后被孙星衍、黄丕烈、瞿镛等家收去。亦通画理,画水墨兰竹,颇有神韵。著有《漫堂墨品》、《漫堂诗说》、《绵津诗抄》、《筠廊偶笔》、《西坡类稿》、《沧浪小志》等10余种。

宋荦曾合刻侯方域、魏禧和汪琬三家文为《国朝三家文钞》,影响颇大。宋荦著作有《西陂类稿》50卷、《漫堂说诗》及《江左十五子诗选》等。宋荦与王士有交往、“性嗜古,精鉴赏”,在慈仁寺所购得《十六国春秋》残本。清代邵长蘅曾选王士祯与宋荦诗为《王、宋二家集》。宋诗不及王诗的超逸,而清刚隽上,亦自可观。其诗多赠答、题画、咏物、记游之作。其中如《盘山诗》、《黄山松石歌寄金仁叔将军兼索子湘和》、《乌江》、《石盆峪龙潭歌》、《椰子》等诗,含蓄酝藉,标格隽上,颇见特色。宋荦有论诗著作《漫堂说诗》,他论诗主张尊杜甫,认为韩愈、苏轼、黄庭坚、陆游、元好问都是学杜而成家的。但他对苏轼“弥觉神契”(《漫堂说诗》)。他和王士祯是好友,但论诗主张有异。他是清代学宋诗派中的重要诗人。

《落花》

昨日花簌簌,今日落如扫。

反怨盛开时,不及未开好。

《即事六首》(其五)

雨过山光翠且重,一轮新月挂长松。

吏人散尽家僮睡,坐听寒溪古寺钟。

《邯郸道上》

邯郸道上起秋声,古墓荒祠野潦清。

多少往来名利客,满身尘土拜卢生。

●绘画

宋荦善画水墨兰竹, 疏远绝伦。同时亦擅长山水画。

个人成就

收藏

宋荦曾在商丘古城老宅内建“御书楼”,专门收藏康熙皇帝给他题写的墨宝。

宋荦藏书有数万册之多,有人评价其“所收藏唐宋名迹,宋元秘帙,冠于河右”,有“江南第一收藏大家”之称,今人周绍良称赞其“鉴赏之精,收藏之富,不惟冠绝一时,后来者也难伦比”。赵孟、鲜于枢(三帖合页)论书帖,著名的宋马麟《层叠冰绡图》、宋林椿《果熟来禽图》册、宋佚名《枯荷图》册、元张宋中《桃花幽鸟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等,均经宋荦收藏。

宋荦因与收藏家袁枢(袁可立子)同乡故,得藏名品,以此名重天下。康乾年间,古董商举物以宋荦鉴定为荣耀。宋荦自云:“余尝云黑夜以书画至,摩挲而嗅之,可辨真赝。”

关于宋荦的鉴赏水平之精,清代梁章钜《浪迹丛谭》中曾引《筠廊随笔·宋漫堂(荦)鉴赏》一则:“合肥许太史孙筌家藏画鹑一轴,陈章侯(洪绶)题曰‘此北宋人笔’。人不知出谁氏之手,公(宋荦)览之,定为崔白画。座间有窃笑者,以为姑妄言之耳。少顷持画向日中曝之,于背面一角映出图章,文曰子西。子西即(崔)白号,众始叹服。

黄州司理王俟斋不信,在客厅悬一画以试宋荦。宋荦坐在门外车上便断定是林良所作,王终于心服口服。可见宋荦鉴赏之精。宋荦所收唐宋名迹,宋元秘帙,冠于河右。有《西陂藏书目》一卷,计数万册。今人周绍良撰《清代名墨丛谈》载《宋荦墨品》三卷,认为“鉴赏之精,收藏之富,不惟冠绝一时,后来者也难伦比。”

宋荦藏书尤富,顺治十二年(1655年),他远游江南、安徽、金陵等地、收罗大批秘籍、名帖。常熟毛晋“汲古阁”藏书散佚后,大半为他所得。如《徂徕文集》、《阳陵先生诗》、《玉澜集》、《乖崖先生文集》均为宋版;另加《白虎通》、《松雪斋集》、《刘豫事迹》、《安禄山事迹》等书,均为藏书中精品。藏书楼有“青纶馆”、“鱼麦堂”、“和松庵”、“西陂”等,藏书多钤有各藏书楼印记。

轶事典故

●康熙赐物

宋荦的清廉和他的超人才干,深得康熙帝的恩宠。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四月,苏州织造李煦的奏折御批中写道:“……巡抚宋荦,朕南巡二次,谨慎小心。特赐御笔书扇二柄,赐李熙扇一柄。尔即传于宋荦,不用写本谢恩。以后有奏之事,密折交与尔奏。”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十月,康熙帝赐给宋荦“鹿肉二方,鹿筋二条,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干十束”。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七月,康熙帝赐给宋荦“御书诗扇一柄”。同年九月,康熙帝赐宋荦“鹿舌二个,鹿尾二个,鹿肉十件,鹿干十束”。同年十月,宋荦因操劳过度,气脱旧病复发。康熙帝闻讯,特“颁赐珍药”,并御书“福”、“寿”二字赐宋荦。同年十一月,宋荦患气脱病,康熙派御医黄运为之医治,并赐圣药和高丽参,直到十二月病愈,御医一直跟随宋荦身边。康熙帝三次南巡皆有宋荦迎送。因此,宋荦在奏折中声称:“三次圣驾南巡,屡荷天语垂问,荦宠至极,不知其年衰力惫。”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十月十七日,四鼓,气脱偃卧,不能赴宴,廷医大用补剂方保残喘,即登舟淮扬一带力疾督赈。适抵扬州病势缠绵,头晕气喘,日渐衰弱,医生皆云年老病剧,非静养不能奏效,倘再一触发,便难医治。但宋荦却以“江苏事务殷繁,非司卧理”。从此不难看出,宋荦为国为民已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王士祯《香祖笔记》中记载了康熙帝南巡时赐书宋荦的情形:上己卯南巡视河,赐江苏巡抚臣宋荦“仁惠诚民”四大字,又赐“怀抱清朗”四字。癸未,以河工底绩,再南巡渡江,驻跸江天寺。荦时扈从,奏云:“臣家有别业在西陂,乞御书‘西陂’二大字赐臣,不令宋臣范成大石湖独有千古玉音。”上云:“此二字颇不易书。”荦再奏云:“二字臣求善书者多不能工,刑部尚书王士祯少与臣为同学,尝云二字倘得御书,乃为不朽盛事。”上笑而书之,即以颁赐,顷之驾回行宫,又命侍卫取入,重书赐焉,再赐“清德堂”大字。

●碧螺春

康熙与宋荦,君臣相处岁月既久,关系自然亲近。某次康熙南巡,正值宋荦任江苏巡抚,特向康熙进奉一种当地俗名“吓杀人”的名茶,色香味俱佳,康熙恶其名粗俗,乃赐名“碧螺春”,一直沿用下来,成为一种名茶。这一故事流传甚广,清人说部亦多有记载,而以王应奎所撰《柳南随笔》为详。

亲属成员

曾祖父:宋,明朝进士,万历名臣,官至礼部尚书。

祖父:宋沾,官至山东福山县知县。

父亲:宋权,官至国史院大学士,卒赠少保。

母亲:赵淑人。

宋荦有子六人:宋基、宋至、宋陆、宋著、宋致、宋筠,皆有史名。

因宋荦《纬萧草堂》诗有“偃仰幽事多,好待鹿门说”之诗句,为与商丘古宋家族一支有别,故称宋荦一支为商丘“鹿门宋”。

后世纪念

宋荦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路河乡大史楼村。宋荦深得清康熙帝的赏识,死后朝廷赐渝葬于故里。墓为圆形土冢,墓前立有墓碑及石像生。2002年著名印尼华侨宋良浩先生捐资进行了修复。

魏王墓里出古籍散文

  在河南省北部、太行山东麓,古黄河北岸,有一个叫卫辉市的地方,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财神之乡。自西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