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行书千字文的图书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王羲之行书千字文的图书简介,第1张

《王羲之行书千字文》讲述了王羲之书法在南朝的强大影响,在《千字文》的编纂和书写上可以见出一斑。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一直被作为字书的字样,所以才会出现《千字文》这样专门收集王羲之单字并加以编纂的集字作品。《千字文》编集于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5),是十分爱好王羲之书法的梁武帝命著名文士周兴嗣从王羲之传世书法中选择一千个不重复的单字加以编次而成。传说周兴嗣用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就编次完成,须发皆白,因此得到梁武帝的嘉奖。另一种《千字文》文本是梁武帝的弟弟南平王萧伟命萧子范(486—549)所编撰,可惜今已失传。《千字文》问世之后,历代不断有书法家加以书写,其中最为著名的有萧子云和王羲之七世孙僧智永。萧子云曾奉梁武帝之命书写《千字文》并上呈给武帝,其原迹今已不传。智永所书写的《千字文》则有墨迹和刻本流传到今天。

书法家欧阳询的作品如下:

代表作包括:楷书《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欧阳询(557—641年),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省长沙市)人。唐朝大臣、书法家,南朝陈黄门侍郎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时,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武德三年(620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武德五年(622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受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贞观十五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

主要成就

应召修书

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欧阳询应诏与人主持编撰《艺文类聚》。七年书成,询撰序言。全书凡100卷,分48部。此书征引古籍达1400余种,这些古籍后来大多散佚。赖《艺文类聚》保存诸书许多重要内容。

书法成就

欧阳询不仅是一代书法大家,而且是一位书法理论家,他在长期的书法实践中总结出练书习字的八法,欧阳询所撰《传授诀》《用笔论》《八诀》《三十六法》等都是他自己学书的经验总结,比较具体地总结了书法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形式技巧和美学要求,是中国书法理论的珍贵遗产。

欧阳询代表作;

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

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希望能帮助到你

千文字是楷书字体。

欧阳询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一为蔡襄题识过的《草书千字文》,一为南宋初期扬无咎藏的《楷书千字文》,一为现存的这本千字文。

帖后仅存王诜跋:“东坡云,欧阳率更书非托于偏险,无所措其奇。其末流遂至李国主辈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仆非唯爱此评,又爱其笔札瑰伟,遂白主人而取之。主人自有好事之病,怜我病更甚,故取之而不拒之也。晋卿书。”

按:此本无论从哪方面来看,与欧字所具备的特征都是极为相近的。其中“书”字误书为“画”,而李渊的“渊”字缺笔以避讳。

据陈垣《史讳举例》考证,唐碑之中避讳缺笔的,最早见之于高宗乾封元年赠《泰师孔宣碑》。杨仁恺断定此帖为欧阳询早年所书,那就更没有必要避“渊”字讳。

徐邦达《古书画过眼要录》在提到本帖时,曾指出,黄伯思《东观徐论》卷上论虞书千字文时说过:“世有欧(阳)率更行书《千文》一卷,乃是集其字为之者。”所述不知是否此卷。

永千字文是小楷。因为他的字体大小在2厘米左右,所以是小楷。小楷即是楷体小字创始于三国魏时的钟繇。经典小楷代表作有:钟繇《宣示表》《荐季直表》王羲之《黄庭经》《乐毅论》。

这通《行书千字文》是欧阳询根据周兴嗣本所书,千字文传本共有三种,一为王羲之临繇所书的古各字文,一为萧子范所撰千字文,一为周兴嗣撰千字文,前二种已不传。而欧阳询所书千字文见于著录的共有三本,但存世的仅此一本,可见弥是珍贵。此《行书千字文》风格儒雅俊秀,风神清朗;结字颀长娟秀,精神独具;用笔来往有法,书写自如;点画无懈可击。应该说,这通风骨清峻的《千字文》已臻达人们向往的[古淡]的境界,它更少了一分欧书早期作品那种剑拔弩张的火气,已臻老境,也臻化境,出神入妙,难以言表。

王羲之行书千字文的图书简介

《王羲之行书千字文》讲述了王羲之书法在南朝的强大影响,在《千字文》的编纂和书写上可以见出一斑。在南朝时期,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一直被作...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