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活化石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中国有哪些活化石,第1张

1、银杏 

活化石(银杏)

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到了一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已和当时称霸世界的恐龙一样遍布世界各地,后来,绝大部分银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只在我国部分地区保存下来一点点,流传到现在,成为稀世之宝银杏是裸子植物银杏纲惟一存留下来的一个种。现在浙江天目山一带尚可见到野生银杏。因此,银杏有“活化石”、植物中的“熊猫”之称。 2、水杉

  水杉为落叶、针叶大乔木。它以树姿优美,枝叶繁茂,叶色多变而独具一格,被列为古稀名贵植物之一,为我国一级保护植物。水杉,这个经历了第四纪冰川浩劫的珍贵孑遗植物,它生长迅速,10年左右就高达10余米,一般20年便可成材。水杉不仅是珍贵的“活化石”,而且它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适应性,生长迅速,是优良的绿化树种。

2苏铁

又名凤尾蕉,在民间俗称铁树,是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在距今1亿多年前,一度是地球上的主要植物类群,与当时的恐龙并驾称雄地球。但现在绝大部分苏铁植物早已灭绝,只剩下苏铁科、蕨铁科和泽米科共3科11属约300种幸存下来,零星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3、大熊猫

  大熊猫的历史作为我国特有的国宝级动物--大熊猫在地球上生存距今已有800多万年的历史,它在地球上生存的时间远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大熊猫最迟出现于晚中新世,它们的直系祖先是始熊猫,生活在炎热潮湿的森林里在距今60万年前的更新世中期,大熊猫的发展到了它们种群的鼎盛时期,它们广泛分布于中国的南部、中部、西部,向北直达今天的河北境内,组成了"大熊猫--剑齿象群落"和它同时代的动物,由于地质与气候的强烈簸动基本上都灭绝了,如剑齿象、剑齿虎都变成了化石,而大熊猫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生存下来,主要因为它们在环境的变化中改变着自己,所以才没有从生物圈的链条上消失,从而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动物活化石。

4、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5、拉蒂迈鱼

  1938年12月22日,在非洲东海岸的东伦敦港附近,靠近一条小河河口的海中,当地渔民捕捞到了一条“奇怪”的鱼。这条鱼身长15米,重58公斤多,出水后只活了3个小时便死了。由于当时防腐技术不高,当该鱼到达研究人员手中时,几乎只剩下鱼皮了。经研究,认为这鱼应属总鳍鱼类的空棘鱼亚目(Coelacanthini)。为纪念标本保管员拉蒂迈女士对标本的“慧眼相识”和精心保护,史密斯教授把这条新鱼起了一个名字叫拉蒂迈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 1939)(图 24)拉蒂迈鱼的发现,立刻轰动了科学界。因为总鳍鱼类分两支,一是骨鳞鱼类,一是空棘鱼类,而骨鳞鱼类的成员当时被认为与“从水到陆”有关。此前,人们只知道总鳍鱼类的化石代表,从未见过现生标本,而今却突然冒出了原被认为早在距今1亿2千万年前(白垩纪早期)就已绝灭了的空棘鱼类的现生代表——活化石

6、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鼍,学名Alligator sinensis,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

7、蟑螂

  蟑螂(Cockroach) 蜚蠊目昆虫的俗称,亦称“蜚蠊”。与其他昆虫源起于泥盆纪,为腐食动物喜昼伏夜出,居住在洞穴内。经得起酷热及严寒的考验,至今分布相当广泛。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你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1紫蛙:紫蛙5年前在西印度被发现。专家认为,紫蛙之所以迟迟没被人发现,是因为它们生活于地下,只会在雨季的时候现身两周,其它时间一直过着隐身的生活。

紫蛙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尖尖的口鼻部,它属于一个仅存于塞舌尔群岛的蛙类。塞舌尔群岛大约在一亿年前同印度分离。

2皱鳃鲨:这种鲨鱼究竟在地球上存在了38亿年,还是9500万年,科学家仍存在分歧。迄今,人类只发现过两条皱鳃鲨,全部是在日本海岸附近发现的,分别是19世纪末期和2007年。这两条史前鲨鱼都是由深海渔网在无意中捕到的。

3侏罗纪虾:在史密森学会科学家1975年发现侏罗纪虾(Jurassicshrimp)之前,人们认为有10条腿、状似龙虾的史前虾类早在5000万年前就已灭绝了。在此之后,活侏罗纪虾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

4三眼甲虫:西伯利亚Sikhotealinia甲虫以其独特性填补了一个空缺已久的命名法的空白:它是一种三眼甲虫。有些科学家认为它是几乎所有的有翼昆虫的祖先。

5天鹅绒虫:天鹅绒虫(VelvetWorm)多是在南半球雨林地区发现的,它们有腿,但与其它蠕虫不同,天鹅绒虫还担负着养活幼虫的重任。天鹅绒虫是缓步动物门(tardigrade)的近亲,腿是中空的,由液体压力支撑。在适应了陆地生活之后,天鹅绒虫在36亿年几乎就没有改变过这种生活习性。

6鳄鱼:鳄鱼作为分布最广的活化石动物,自恐龙统治地球以来,它们在随后的23亿年里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7鸭嘴兽:作为相对罕见的哺乳动物活化石之一,鸭嘴兽在11亿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被披上了神秘面纱:除了独特的嘴部外,它们还孵卵,后足有毒刺,可刺伤攻击者,毒液与蛇毒相近。早期博物学家将鸭嘴兽当作一种“恶作剧”也就不足为奇了。

8鹦鹉螺:鹦鹉螺(Nautilus)螺旋形的外壳在古希腊被认为是完美的象征,在5亿年的进化过程中几乎没有任何改变。

9鲎:鲎属于节肢动物,常见于大西洋海滩,俗称三刺鲎、海怪,因其长相既像虾又像蟹,因此人们又称之为“马蹄蟹”。它们的祖先最早在古生代浅水区生活。鲎在过去445亿年同样变化很小,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

10火星蚂蚁:Martialisheureka蚁被称为“火星蚂蚁”,是所有蚂蚁最后一个共同祖先——一种地下觅食者(subterraneanforager)——的直系后代,它们的这个祖先一直在地下生活,直至12亿年前开花植物进化,才开始到地面上活动。

11腔棘鱼:腔棘鱼41亿年前从化石记录上消失——1938年有人在南非海岸抓到了一条。1999年,第二条腔棘鱼在印度尼西亚水域被发现。

12螳螂虾:螳螂虾(mantisshrimp)既非虾,也非螳螂,在长达4亿年的进化中没有任何改变。螳螂虾具有世界上结构最复杂的眼睛,其双钳猎杀猎物时的活动是动物世界中第二快的活动。研究人员汤姆·克罗宁(TomCronin)以螳螂虾的眼睛为例说明了这种动物的独特性:“无论什么时候,遭遇什么情况,它们总能击败对手。螳螂虾确实是世界上一种了不起的动物。”

非遗项目被称为中华戏曲活化石,是昆曲。

资料拓展:

2007年9月16日,农历八月初六,坐落在政和县东部海拔一千多米高山怀抱中的一个小村庄,杨源村的村民,迎来了他们祭祖的日子。村头不远处山上古老的倒栽杉树,斑驳地洒下金闪闪的阳光。

二十四杆土铳一起鸣放,上千人的踩街队伍,穿着奇特的戏服、画着古怪的脸谱、扛着祖宗的神位,敲锣打鼓一路浩浩荡荡聚焦到了村尾的英节庙。一阵热闹的锣鼓声中,那融入村民血液的四平戏开演了。

唱戏是当地英节庙的古戏台上,台下坐满了人。只听见先是鼓点声响起,大约击打了十几下,锣和鼓也响了,五个后台配乐的人坐在戏台的一侧,一个穿着**戏服的演员跳了出来,第一出戏上演的是《蟠桃会》。

讲的是五母娘娘寿诞上,东方朔偷蟠桃的故事,唱词很有意思:(唱)“受尽劳碌苦难行,龙腾虎跃天行将去,扒开枝叶仔细搜寻。”(白)“好桃好桃真好桃,眉开眼笑盗得此桃献寿,应当回洞报……”演员的唱腔在尾音的时候,悠扬着往上旋,后台配乐手开始和音,一唱众和,最后发出“兮”的颤悠悠的结音。

接着,关公、周仓、八仙、金童玉女,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坐在台下的几位老太太很是陶醉地跟着哼唱。旁边几个听不懂戏文的小孩,一直追问着剧情。细心的人会发现,有些演员穿的是草鞋,有的演员只是上身披着戏服,边裤子都没换。

剧团团长张孝友介绍,全剧团的二十几个人全部是农民,农忙时一样到田里干活,只有在家闲时才抽空来排练戏,因为资金困难,行头很寒酸。

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福建闽江学院中文系教授邹自振教授介绍说,政和四平戏的发展历程总体上是艰难曲折的。最早的四平戏于明末清初由江西传入,主要在杨源一带有“咏霓轩”四平戏班活动,与当地“英节庙”一年两度的庙会密切相联,村里男男女女都会唱四平戏。

十六岁开始学唱戏的七十五岁老艺人张明甲也验证了邹自振教授的话。他说:“当时学习的人一批又一批,都是年轻人。”所以有句话是“杨源孩子三出戏”,就证明了四平戏在当地的影响。邹教授说,康熙、雍正年间杨源四平戏演出活动一度兴旺。

戏班是半职业性或业余的,角色行当在雍正时期较齐全,分生、旦、净、末、丑、贴。外、夫、礼等九门。雍正中期,戏班经常被请到邻县周宁,寿宁等地演出,每到一地演出均达半个月以上,早期演出的剧目有《白兔记》、《刘文锡沉香破洞》、《八卦图》、《青铜棍》、《苏秦》、《芦林会》等。

后来戏班在寿宁演出时,不慎因敬神点香火引起一场大火灾。烧毁戏班行头、道具、仅存一个小板鼓,从此四平戏的演出活动从兴盛走向沉寂。

中国活化石有:中华鲟、大熊猫、大鲵、扬子鳄、银杏、水杉等。1·大鲵:现存有尾目中最大的一种,在两栖动物中,数它最大,全长可达1米至1·5米,体重最重可超越100斤,类似蜥蜴,身体肥壮而扁平,育有四足,主要栖息在山区的溪流之中、或是漆黑的山洞里,视力差,听觉灵敏,无眼脸。2·中华鲟: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一亿多年的历史,如今,古老鱼类已经 不多,从它可以看到生物变化的痕迹。3·大熊猫:简称国宝,是我国特有的国宝级保护动物,--在地球上生存仅有800多万年的历史,生存时间比人类早,据最新研究表明,最迟于出现在晚中新世。3·扬子鳄: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的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极少爬行动物。4·银杏: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的植物相比,它还是高等植物。后来,大多数银杏慢慢的跟恐龙灭绝,少数银杏存活了下来,渐渐的,成为稀世之宝。5·水杉:跟银杏树同一个时代,但是自从大灭绝结束以后,便很难见到了。

贾樟柯的**从某种角度上讲具有一种社会活化石的作用,这句话正确。

贾樟柯的**风格:

1对底层边缘群体始终如一的关注。贾樟柯的作品从类型上来说分故事片和纪录片两类,但是从**的主题方面来说,贾樟柯的**都有意把摄像机聚焦在底层的边缘群体,试图来探求生活在社会边缘大众的真实生存状态,并赋予其极具个人化的表现手法。

2纪实性的**叙事手法。长镜头理论的运用被认为是记录真实最好的手法,这一理论在欧洲得到很好地发扬。贾樟柯对长镜头的运用为其纪实性的影像记录做出了完整的诠释。

如在《小山回家》表现小山失业后在北京街头流浪的**场景中,贾樟柯采用了比较少见的跟拍方式,用七分钟的时间来最充分的展现两个镜头,在这段影像里导演真实的用镜头表达了小山内心的落寞与无根的不确定性。

3游离的不确定性情节。在贾樟柯**里所呈现的人物都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小山、小武、赵小桃、韩三明等等一系列的人物设置所体现的都并非当下中国社会主流或精英人群,无一例外的他们都面临着现实生活的严酷考验。

扩展资料:

欧洲**有现实主义传统,而贾樟柯的作品都无一例外地贯彻了冷静的纪录片拍摄的理念,在贾樟柯看来,纪录片能教会导演怎样看这个世界。

就是在毫无先验的情况下,在一种即兴的,充满随意性、可能性的场景里观察一个过程。从欧洲诸多的围绕**记录性的**运动来看,贾樟柯的这种创作理念正好符合了欧洲**节的艺术评判标准。

昆曲非遗项目被称为中华戏曲活化石。

昆曲发源于江苏省昆山市,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称为中华戏曲“活化石”,2001年入选首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以来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是被誉为“百戏之祖”的南戏系统下之一的曲种。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起源形成

昆曲是出现于中国明代的一种新兴戏剧样式,从16世纪晚期开始,它逐渐占据了剧坛的中心地位,成为此后两百多年间最重要的戏剧形式。昆曲从起源到正式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根据所能见到的资料,大约在南宋光宗皇帝时期,浙江永嘉的一种地方小戏迅速崛起,它以南方民间音乐为主要演唱曲调,所以被称为南戏。南戏保留了许多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受任何清规戒律约束,演出自由活泼,带有较大的随意性。

中国戏曲活化石是昆曲。昆曲,又称昆剧,原名“昆腔”,发源于元末明初的江苏昆山,是“百戏之祖”昆曲集大成者。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当齐全、表演丰富、风格典雅、富于欣赏性而著称。昆曲的表演,也有严谨的程式规范,如出场顺序、舞台布置、化妆、脸谱、曲调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因此,可以说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此外,昆曲对京剧等剧种影响深远,被称为“国粹”,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戏曲形式之一。在众多的剧种中,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价值,使其成为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

同时,昆曲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

在我国,大鲵、中华鲟、白_豚等动物被称为“活化石”。

大鲵是由3亿6千万年前古生代泥盆纪时期水生鱼类演变而成的古老的两栖类动物。

大鲵(学名:Andriasdavidianus)是隐腮鲵科、大鲵属有尾两栖动物。体大而扁平,一般全长582~834毫米,头体长310~585毫米,最大个体全长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扁平而宽阔,头长略大于头宽;雄鲵肛部隆起,椭圆形,肛孔较大,内壁有乳白色小颗粒;雌鲵肛部无隆起,泄殖肛孔较小,周围向内凹入,孔内壁平滑,无乳白色小颗粒。

中国有哪些活化石

1、银杏  活化石(银杏)银杏树又名白果树,古又称鸭脚树或公孙树。远在二亿七千多万年前,银杏的祖先就开始出现了,和当时遍布世界的蕨类...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