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发芽能吃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1收藏

小麦发芽能吃吗,第1张

楼主说的应该是麦麸吧。麦麸即小麦在磨成面粉的过程中,被磨掉的小麦种子的最外面一层种皮。它也是中药,也可以做中药饮片的辅料。

效:清热解毒,补虚敛汗。

治:治虚汗,盗汗,泄利,糖尿病,口腔炎,热疮,骨折,风湿痹痛,脚气。

性味归经:甘,凉。①《本草拾遗》:“甘,寒,无毒。”②《日华子本草》:“凉。”③《医林纂要》:

“咸,寒。”《得配本草》:“入手阳明经。”

域:

真核域

Eukarya

界:

植物界

Plantae

门:

被子植物门

Magnoliophyta

纲:

单子叶植物纲

Liliopsida

目:

禾本目

Poales

科:

禾本科

Poaceae

属:

小麦属

Triticum

种:

小麦种

Triticum

aestivum

性味归经甘,凉。入心经。

功效主治

1止虚汗用于自汗盗汗,单味煎汤服,或与黄芪、牡蛎、麻黄根等同用。

2退虚汗用于骨蒸劳热,常配伍生地、鳖甲、地骨皮等。

用量用法10~30克,水煎服。

按语浮小麦功专止汗,性较平和,故不论自汗、盗汗均可使用。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浮小麦的别名 7 来源 8 性味归经 9 浮小麦的功效与主治 10 浮小麦的化学成分 11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小麦 111 拼音名 112 来源 113 性味 114 功能主治 115 浮小麦的用法用量 116 摘录 12 《中华本草》:浮小麦 121 出处 122 拼音名 123 英文名 124 浮小麦的别名 125 来源 126 原形态 127 生境分布 128 性状 129 鉴别 1210 炮制 1211 性味 1212 归经 1213 功能主治 1214 浮小麦的用法用量 1215 注意 1216 附方 1217 各家论述 1218 摘录 13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浮小麦的方剂 2 用到中药浮小麦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浮小麦 1 拼音

fú xiǎo mài

2 英文参考

Fructus Tritici Levis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immature whea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fructus tritici levis [朗道汉英字典]

blighted wheat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浮小麦为中药名,出《本草汇言》。为禾本科植物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瘪轻浮的颖果[1]。

4 拉丁名

Fructus Tritici Levis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immature whea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浮小麦的别名

浮麦、浮水麦[2]。

7 来源

浮小麦为禾本科植物小麦 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瘪轻浮的颖果[1]。

浮小麦为禾木科植物小麦Tyiticum aestivumL.干瘪轻浮的小麦[2]。

8 性味归经

浮小麦味甘、咸,性凉;入心经[2]。

9 浮小麦的功效与主治

浮小麦具有养心敛汗,益气除热,利尿的功效[2]:

浮小麦治自汗,盗汗,骨蒸劳热:煎服,15~30克[2]。

浮小麦治血淋不止:童便炒,研末,砂糖水调服[2]。

10 浮小麦的化学成分

浮小麦含淀粉、蛋白质、脂肪、钙、磷、铁和B族维生素[2]。

11 《全国中草药汇编》:浮小麦 111 拼音名

Fú Xiǎo Mài

112 来源

禾本科小麦属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的干燥轻浮瘪瘦的果实。果实成熟时采收,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去杂质,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113 性味

甘,凉。

114 功能主治

止虚汗,养心安神。用于体虚多汗,脏躁症。

115 浮小麦的用法用量

3~5钱。生用或炒香用。

116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12 《中华本草》:浮小麦 121 出处

出自《本草汇言》

122 拼音名

Fú Xiǎo Mài

123 英文名

Blighted Wheat, shriveled wheat, light wheat

124 浮小麦的别名

浮麦

12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小麦干瘪轻浮的颖果。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ticum aestivum L

采收和储藏:夏至前后,成熟果实采收后,取瘪瘦轻浮与未脱净皮的麦粒,筛去灰屑,用水漂洗,晒干。

126 原形态

小麦,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60100cm。秆直立,通常69节。叶鞘光滑,常较节间为短;叶舌膜质,短小;叶片扁平,长披针形,长1540cm,宽814mm,先端渐尖,基部方圆形。穗状花序直立,长310cm;小穗两侧扁平,长约12mm,在穗轴上平行排列或近于科行,每小穗具39花,仅下部的花结实;颖短,第1颖较第2颖为宽,两者背面均具有锐利的脊,有时延伸成芒;外稃膜质,微裂成3齿状,中央的齿常延伸成芒,内稃与外稃等长或略短,脊上具鳞毛状的窄翼;雄蕊3;子房卵形。颖果长圆形或近卵形,长约6mm,浅褐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

127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为我国主要食粮之一。

128 性状

性状鉴定:干瘪颖果呈长圆形,两端略尖。长约7mm,直径经26mm。表面黄白色,皱缩。有时尚带有未脱净的外稃志人稃。腹面有一深陷 的纵沟,顶端钝形,带有浅黄棕色柔毛,另一端成斜尖形,有脐。质硬而脆,易断,断面白色,四化建设性差。无臭,味淡。

以粒均匀、轻浮、无杂质为佳。

显微鉴别,颖果横切面:果皮与种皮愈合。果皮表皮细胞1列,壁较厚,平周壁尤甚;果皮中层细胞数列,壁较厚;横细胞1列,与果皮表皮及中层细胞垂直交错排列,有纹孔;有时在横细胞层下可见管细4胞。种皮棕**,细胞颓废皱缩,其内为珠心残余,细胞类方形,隐约可见层状纹理。内胚乳最外野为糊粉层,其余为富含淀粉粒的薄壁细胞。

粉末特征:白色,有黄棕色果皮小片。①淀粉粒为主扁平的圆形、椭圆形或圆三角状,直径3040μm,侧面观呈双透镜状、贝壳状,宽1119μm,两端稍尖或钝圆,脐点裂缝状;少复粒,由24或多分粒组成。②横细胞成片,细长柱形,长28232μm,直径621μm,壁念珠状增厚。③果皮表皮细胞类长方形或长多角形,长64220μm,直径1642μm,壁念珠状增厚。④果皮中层细胞长条形或不规则形,壁念珠状增厚。⑤非腺毛单细胞,长40950μm,直径1030μm,壁厚510μm。

129 鉴别

薄层角谱:取本品细粉01g,加70%乙醇1ml,冷浸过夜,上清液作点样用。并以果糖、蔗糖、棉子糠溶液做对照溶液。分别点样于硅胶G1%CMC薄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5)上层液展开,展距10cm,重复1次。喷以a萘酚硫酸溶液,加热后果糖、蔗糖、棉子糖显蓝紫色。

1210 炮制

拣去杂质,筛净灰屑,漂洗后晒干。《本草纲目》:焙用。

1211 性味

味甘;性凉

1212 归经

心经

1213 功能主治

除虚热;止汗。主止阴虚发热;盗汗;自汗

1214 浮小麦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研末。止汁,宜微炒用。

1215 注意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无汗而烦躁或虚脱汗出者忌用。”

1216 附方

①治盗汗及虚汗不止: 浮小麦,文武火炒令焦,为末。每服二钱,米钦汤调下,频服为佳。一法取陈小麦用干枣煎服。(《卫生宝鉴》)②治男子血淋不止: 浮小麦加童便炒为末,砂糖煎水调服。(《奇方类编》)

1217 各家论述

1《本草汇言》:卓登山云,浮小麦系小麦之皮,枯浮无肉,体轻性燥,善除一切风湿在脾胃中。如湿胜多汗,以一、二合炒燥煎汤饮。倘属阴阳两虚,以致自汗盗汗,非其宜也。

2《本经逢原》:浮麦消克敛盗汗,取其散皮膝之热也。

1218 摘录

未脱皮的小麦可以煮粥。但是,如果小麦没有脱皮,煮粥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因为皮层可能会阻碍水分和营养物质渗透到内部。

此外,如果小麦没有脱皮,粥可能会更难以消化,因为皮层中的纤维素可能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过程。因此,如果你想煮粥的话,最好选择脱皮的小麦,以确保容易煮煮且口感更佳。

 在食用谷物类食品时,我们建议多吃粗粮(玉米、高粱、荞麦、绿豆、薯类等),这不仅能获得各种营养成分,还有防病保健的作用。因为粗粮里面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粗纤维的好处是在肠道内缓慢膨胀,吃一点就会觉得饱饱的了,同时纤维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合成的膳食纤维(比如低聚糖)会很快发酵,所以我们推荐食用天然的高纤维食物(粗粮),像麸皮面包之类。

  碳水化合物是谷类的主体营养。谷类食物主要是淀粉,还有纤维素、半纤维素。谷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最高,一般占70%以上。

  丰富的蛋白质含量。谷物一般蛋白质含量为10%~12%。燕麦含量最高,约为156%,青稞(一种稞大麦)约为134%,荞麦约为11%,小麦约为10%,玉米约为8%。但是谷物中氨基酸组成不佳,不属于优质蛋白。

  脂肪含量较低。谷类中一般脂肪含量仅1%~2%,玉米为43%。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其油脂属于优质食用油。

  含有大量的食物纤维

  ——————————————————————————————————

  食物性中药谷物类

  粳米:

  「异名」 大米、硬米、嘉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的种仁。

  「化学成分」 含淀粉75%、蛋白质8%左右、脂肪05-1%及少量维生素B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胃经。

  「功效主治」 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除烦渴,止泻痢。

  「用法」 蒸食,煮粥,或配制药膳、药粥等。内寒者少食。

  「附」 籼米、糯米:籼米、糯米与粳米来源于同种植物。籼米粒较细长,粘性较小,胀性大;糯米粒有同籼米者,也有同粳米形较圆短者,唯含糊精量大,粘性最强,胀性小。籼米、糯米与粳米功效主治基本相同,但性温,多食生热,易致大便干燥。

  粟米:

  「异名」 谷子、粟谷、小米、粱米、白粱粟、粢米、硬粟、寒粟、黄粟、稞子、籼粟。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粟和种仁。

  「化学成分」 含淀粉6327%、脂肪141%、还原糖203%、总氮248%、蛋白氮241%。蛋白质为谷蛋白、醇溶蛋白、球蛋白等,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并且含固体和液体脂肪酸等。米粒的外层薄膜上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钙、磷、铁)。

  「性味归经」 甘、咸,凉。陈粟米苦,寒。入肾、脾、胃经。

  「功效主治」 和中,益肾,除热,解毒。主治脾胃虚热,反胃呕吐,消渴,泄泻。陈粟米能止痢,解烦渴。小米适于治疗脾、胃、肾湿热导致的小便淋涩不尽。

  「用法」 煎汤或煮粥。素体虚寒、小便清长者少食。淘米时不要用手搓,忌长时间浸泡或用热水淘米。

  小麦:

  「异名」 白麦。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化学成分」 含淀粉53-70%、蛋白质约11%、糖类2-7%、湖精2-10%、脂肪约1/6%、粗纤维约2%。脂肪油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的甘油酯。尚含少量谷甾醇、卵磷脂、尿囊素、精氨酸、淀粉酶、麦芽糖酶及微量维生素B等。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脾、肾经。

  「功效主治」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主治脏躁,烦热,消渴,泄痢,痈肿,外伤出血及烫伤等。

  「用法」 煎汤,煮粥,或制成面食常服;也可炮制研末外敷,治痈肿、外伤及烫伤。病湿热者忌食面条。

  「附」 浮小麦:功能敛汗,用于虚汗过多。

  荞麦:

  「异名」 乌麦、花荞、甜荞、荞子。

  「来源」 为蓼科植物荞麦的种子。

  「化学成分」 瘦果中含水杨胺、4-羟基苯甲胺、N-水杨叉替水杨胺。

  「性味归经」 甘,凉。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主治」 开胃宽肠,下气消积,解湿热毒。主治绞肠痧,肠胃积滞,慢性泄泻,噤口痢疾,赤游丹毒,痈疽发背,瘰疠,汤火灼伤。

  「用法」 磨面煮汤,或制丸、散内服。也可研末外用。本品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忌用。

  高梁:

  「异名」 蜀黍、蜀秫、木稷、芦粟、番黍、荻粱。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蜀黍的种仁。

  「化学成分」 含P-羟基扁桃腈-葡萄糖甙,水解产生P-羟基苯甲醛、HCN和葡萄糖。

  「性味归经」 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主治」 温中健脾,渗湿止痢。主治脾虚湿困,消化不良及湿热下痢、小便不利等症。

  「用法」 熬汤,或碾粉熟食、煮粥等。

  黄大豆:

  「异名」 黄豆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种皮的种子。

  「化学成分」 含较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胡萝卜素和维生素B1、B2、烟酸以及异黄酮类、皂甙类等。尚含胆碱、叶酸、亚叶酸、泛酸、唾液酸、生物素、维生素B12等。

  「性味归经」 甘,平。入脾、大肠经。

  「功效主治」 健脾宽中,润燥消水。主治疳积泻痢,腹胀羸瘦,妊娠中毒,疮痈肿毒,外伤出血等。黄豆能抗菌消炎,对咽炎、结膜炎、口腔炎、菌痢、肠炎有效。

  「用法」 做成熟食、豆浆服用,或研末外敷。本品生用疏利,熟食补益。

  「附」 黑大豆: 与黄大豆同种,种皮黑色。有活血、利水、祛风、解毒之功效,治水肿胀满、风毒脚气、黄疸浮肿、风痹筋挛、产后风痉、口噤、痈肿疮毒诸疾,并解药毒。本品炒食易壅热伤脾,虚人及小儿不可食。煮食虽益人,但不宜多食。

  绿豆:

  「异名」 青小豆

  「来源」 为豆物植物绿豆的种子。

  「化学成分」 每100克含蛋白质221克、脂肪08克、碳水化合物59克、钙49毫克、核黄素012毫克、尼克酸18毫克。蛋白质主要为球蛋白类,其组成中蛋氨酸、色氨酸和酪氨酸较少。磷脂成分中有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酢丁醇、磷脂酰甘油、磷脂酰丝氨酸、磷脂酸。

  「性味归经」 甘,凉。入心、胃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消暑,利水。主治暑热烦渴,水肿,泻痢,丹毒,痈肿;解药毒。

  「用法」 煎汤,煮粥,或研末外敷。

  黑芝麻:

  「异名」 胡麻、巨胜、狗虱、乌麻、乌麻子、油麻、交麻、巨胜子、小胡麻。

  「来源」 为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种子。

  「化学成分」 含脂肪油约60%、叶酸1845毫克%、烟酸048毫克%、蔗糖064%、卵磷脂065%及戊聚糖、蛋白质、钙等。脂肪油中含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廿四酸、廿二酸等的甘油酯,甾醇、芝麻素、芝麻林素、芝麻酚、维生素E等。「性味归经」 甘,平。入肝、肾经。

  「功效主治」 补肝肾,润五脏。主治肝肾不足,虚风眩晕,风痹,瘫痪,大便燥结,病后虚羸,须发早白,妇人乳少。

  「用法」 煎汤,或合粳米煮粥,或入丸、散内服。也可煎水外浴或捣敷。脾弱便溏者忌用。

  -----------------------------------------------------------------

  以上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小麦发芽能吃吗

楼主说的应该是麦麸吧。麦麸即小麦在磨成面粉的过程中,被磨掉的小麦种子的最外面一层种皮。它也是中药,也可以做中药饮片的辅料。功效: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