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庭职位表,要齐全一点;不要太简单的
三皇伏羲、女娲、神农
五帝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
三教儒教、道教、佛教
三清元始天尊〖清微天玉清境〗、灵宝天尊〖禹余天上清境〗、道德天尊〖大赤天太清境〗
四御昊天金阙无上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后皇大帝、承天效法土皇地祗
十大弟子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罗睺罗(密行第一)、须菩提(解空第一)
八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王菩萨、灵吉菩萨、大势至菩萨、日光菩萨、月光菩萨
过去七佛释迦牟尼佛、拘那含佛、毗舍婆佛、毗婆尸佛、尸弃佛、拘楼孙佛、迦叶佛
龙九子辟玺负碑、螭吻望守、蒲牢盘钟、狴犴守拱、睚眦化刃、饕餮潜器、鲅夏匐阶、狻猊伴鼓、椒图衔环
八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
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江罗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
十八伽蓝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遍视
二十八宿东官苍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王母东西宫王母
李靖父子金吒,哪吒,木吒
十殿阎王[第一殿] 秦广王、[第二殿] 楚江王、[第三殿] 宋帝王、[第四殿] 五官王、[第五殿] 阎罗王、[第六殿] 卞城王、[第七殿] 泰山王、[第八殿] 都市王、[第九殿] 平等王、[第十殿] 转轮王
二十四诸天大梵天王、帝释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密迹金刚、大自在天、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陀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官天子、娑竭罗龙、阎摩罗王、紧那罗、紫微大帝、东岳大帝、雷神
黄道十二宫白羊座、金牛座、双子座、巨蟹座、狮子座、处女座、天秤座、天蝎座、人马座、摩羯座、水瓶座、双鱼座七仙女红橙黄绿青蓝紫
二十八宿东官苍龙:〖角木蛟〗、〖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官玄武:〖斗水獬〗、〖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狳〗
西官白虎:〖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昂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南官朱雀:〖井水犴〗、〖鬼金羊〗、〖柳土獐〗、〖星日马〗、〖张月鹿〗、〖翼火蛇〗、〖轸水蚓〗
释义:
天庭为《封神演义》、《西游记》等小说中描述玉皇大帝所主宰统治的地方,是中国神话中统治三界(天、地、冥)、六道(轮回)、五行(诸天)、阴阳(生死)的最高权利中心。
相传天庭位于三十六重天之中的最高天位,最高处乃是弥罗宫。弥罗宫中的最高处为凌霄宝殿,玉皇大帝昊天陛下在此殿中统领诸天万神。
天庭是古代神话传说中天帝(玉皇上帝)的宫廷。天庭就是天地三界内外十方万灵之宰中央政府所在地。是统领三界内外,无尽虚空宇宙运转的权利中心。天庭又是人体部位名。又名阙庭。额的中央。是望诊诊察头面部疾患时诊视内容之一。 素问天有九重。“九重天”是数量词,重字意为数量多。九天中的九字,只是因为它是数字单数中最大的 数字,在数中最尊贵,所以有“极限尊贵”之意。九重天是指天有极多极多重。亦指天之极高处。
却说孙大圣挟同二弟滚着风,驾着云,向东北艮地上,顷刻至青龙山玄英洞口,按落云头。八戒就欲筑门,行者道:“且消停,待我进去看看师父生死如何,再好与他争持。”沙僧道:
“这门闭紧,如何得进?”行者道:“我自有法力。”好大圣,收了棒,捻着诀,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个火焰虫儿。真个也疾伶!你看他:展翅星流光灿,古云腐草为萤。神通变化不非轻,自有徘徊之性。飞近石门悬看,旁边瑕缝穿风。将身一纵到幽庭,打探妖魔动静。他自飞入,只见几只牛横-直倒,一个个呼吼如雷,尽皆睡熟。又至中厅里面,全无消息。四下门户通关,不知那三个妖精睡在何处。才转过厅房,向后又照,只闻得啼泣之声 ,乃是唐僧锁在后房檐柱上哭哩。行者暗暗听他哭甚,只见他哭道:“一别长安十数年,登山涉水苦熬煎。幸来西域逢佳节,喜到金平遇上元。不识灯中假佛像,概因命里有灾愆。贤徒追袭施威武,但愿英雄展大权。”行者闻言,满心欢喜,展开翅,飞近师前。唐僧揩泪道:“呀!西方景象不同,此时正月,蛰虫始振,为何就有萤飞?”行者忍不住,叫声:“师父,我来了!”
唐僧喜道:“悟空,我心说正月怎得萤火,原来是你。”行者即现了本相道:“师父啊,为你不识真假,误了多少路程,费了多少心力。我一行说不是好人,你就下拜,却被这怪侮暗灯光,**酥合香油,连你都摄将来了。我当吩咐八戒沙僧回寺看守,我即闻风追至此间,不识地名,幸遇四值功曹传报,说此山名青龙山玄英洞。我日间与此怪斗至天晚方回,与师弟辈细道此情,却就不曾睡,同他两个来此。我恐夜深不便交 战,又不知师父下落,所以变化进来,打听师情。”唐僧喜道:“八戒沙僧如今在外边哩?”行者道:“在外边,才子老孙看时,妖精都睡着。我且解了锁,搠开门,带你出去罢。”唐僧点头称谢。
行者使个解锁法,用手一抹,那锁早自开了,领着师父往前正走,忽听得妖王在中厅内房里叫道:“小的们,紧闭门户,小心火烛。这会怎么不叫更巡逻,梆铃都不响了?”原来那伙小妖征战一日,俱辛辛苦苦睡着,听见叫唤,却才醒了。梆铃响处,有几个执器械的,敲着锣从后而走,可可的撞着他师徒两个。众小妖一齐喊道:“好和尚啊!扭开锁往那里去!”行者不容分说,掣出棒幌一幌,碗来粗细,就打。棒起处,打死两个,其余的丢了器械,近中厅打着门叫:“大王!不好了!不好了!毛脸和尚在家里打杀人了!”那三怪听见,一毂辘爬将起来,只教“拿住!拿住!”唬得个唐僧手软脚软。行者也不顾师父,一路棒,滚向前来。众小妖遮架不住,被他放倒三两个,推倒两三个,打开几层门,径自出来,叫道:“兄弟们何在?”八戒沙僧正举着钯杖等待,道:“哥哥,如何了?”行者将变化入里解放师父正走,被妖惊觉,顾不得师父,打出来的事,讲说一遍不题。
那妖王把唐僧捉住,依然使铁索锁了,执着刀,轮着斧,灯火齐明,问道:“你这厮怎样开锁,那猴子如何得进,快早供来,饶你之命!不然,就一刀两段!”慌得那唐僧,战战兢兢的跪道:
“大王爷 爷!我徒弟孙悟空,他会七十二般变化。才变个火焰虫儿,飞进来救我。不期大王知觉,被小大王等撞见,是我徒弟不知好歹,打伤两个,众皆喊叫,举兵着火,他遂顾不得我,走出去了。”三个妖王,呵呵大笑道:“早是惊觉,未曾走了!”叫小的们把前后门紧紧关闭,亦不喧哗。沙僧道:“闭门不喧哗,想是暗弄我师父,我们动手耶!”行者道:“说的是,快早打门。”那呆子卖弄神通,举钯尽力筑去,把那石门筑得粉碎,却又厉声喊骂道:“偷油的贼怪!快送吾师出来也!”唬得那门内小妖滚将进去报道:“大王,不好了!不好了!前门被和尚打破了!”三个妖王十分烦恼道:“这厮着实无礼!”即命取披挂结束了,各持兵器,帅小妖出门迎敌。此时约有三更时候,半天中月明如昼。走出来,更不打话,便就轮兵。这里行者抵住钺斧,八戒敌住大刀,沙僧迎住大棍。这场好杀:僧三众,棍杖钯,三个妖魔胆气加。钺斧钢刀藤纥褡,只闻风响并尘沙。初交 几合喷愁雾,次后飞腾散彩霞,钉钯解数随身滚,铁棒英豪更可夸。降妖宝杖人间少,妖怪顽心不让他。钺斧口明尖-利,藤条节-一身花。大刀幌亮如门扇,和尚神通偏赛他。这壁厢因师性命发狠打,那壁厢不放唐僧劈脸挝。斧剁棒迎争胜负,钯轮刀砍两交 搽-挞藤条降怪杖,翻翻复复逞豪华。三僧三怪,赌斗多时,不见输赢。那辟寒大王喊一声,叫:“小的们上来!”众精各执兵刃齐来,早把个八戒绊倒在地,被几个水牛精,揪揪扯扯,拖入洞里捆了。沙僧见没了八戒,只见那群牛发喊咙声。即掣宝杖,望辟尘大王虚丢了架子要走,又被群精一拥而来,拉了个-踵,急挣不起,也被捉去捆了。行者觉道难为,纵筋斗云,脱身而去。当时把八戒沙僧拖至唐僧前。唐僧见了,满眼垂泪道:
“可怜你二人也遭了毒手!悟空何在?”沙僧道:“师兄见捉住我们,他就走了。”唐僧道:“他既走了,必然那里去求救。但我等不知何日方得脱网。”师徒们凄凄惨惨不题。
却说行者驾筋斗云复至慈云寺,寺僧接着,来问:“唐老爷救得否?”行者道:“难救!难救!那妖精神通广大,我弟兄三个,与他三个斗了多时,被他呼小妖先捉了八戒,后捉了沙僧,老孙幸走脱了。”众僧害怕道:“爷爷这般会腾云驾雾,还捉获不得,想老师父被倾害也。”行者道:“不妨!不妨!我师父自有伽蓝、揭谛、丁甲等神暗中护佑,却也曾吃过草还丹,料不伤命,只是那妖精有本事。汝等可好看马匹行李,等老孙上天去求救兵来。”众僧胆怯道:“爷爷又能上天?”行者笑道:“天宫原是我的旧家。当年我做齐天大圣,因为乱了蟠桃会,被我佛收降,如今没奈何,保唐僧取经,将功折罪。一路上辅正除邪,我师父该有此难,汝等却不知也。”众僧听此言,又磕头礼拜。行者出得门,打个唿哨,即时不见。
好大圣,早至西天门外,忽见太白金星与增长天王,殷、朱、陶、许四大灵官讲话。他见行者来,都慌忙施礼道:“大圣那里去?”行者道:“因保唐僧行至天竺国东界金平府-天县,我师被本县慈云寺僧留赏元宵。比至金灯桥,有金灯三盏,点灯用酥合香油,价贵白金五万余两,年年有诸佛降祥受用。正看时,果有三尊佛像降临,我师不识好歹,上桥就拜。我说不是好人,早被他侮暗灯光,连油并我师一风摄去。我随风追袭,至天晓到一山,幸四功曹报道,那山名青龙山,山有玄英洞,洞有三怪,名辟寒大王、辟暑大王、辟尘大王。老孙急上门寻讨,与他赌斗一阵,未胜。是我变化入里,见师父锁住未伤,随解了欲出,又被他知觉,我遂走了。后又同八戒沙僧苦战,复被他将二人也捉去捆了。老孙因此特启玉帝,查他来历,请命将降之。”
金星呵呵冷笑道:“大圣既与妖怪相持,岂看不出他的出处?”
行者道:“认便认得,是一伙牛精。只是他大有神通,急不能降也。”金星道:“那是三个犀牛之精。他因有天文之象,累年修悟成真,亦能飞云步雾。其怪极爱干净,常嫌自己影身,每欲下水洗浴。他的名色也多:有兕犀,有雄犀,有牯犀,有斑犀,又有胡 冒犀、堕罗犀、通天花文犀,都是一孔三毛二角,行于江 海之中,能开水道。似那辟寒、辟暑、辟尘都是角有贵气,故以此为名而称大王也。若要拿他,只是四木禽星见面就伏。”行者连忙唱喏问道:“是那四木禽星?烦长庚老一一明示明示。”金星笑道:“此星在斗牛宫外,罗布乾坤。你去奏闻玉帝,便见分晓。”
行者拱拱手称谢,径入天门里去。
不一时,到于通明殿下,先见葛邱张许四大天师。天师问道:“何往?”行者道:“近行至金平府地方,因我师宽放禅性,元夜观灯,遇妖魔摄去。老孙不能收降,特来奏闻玉帝求救。”四天师即领行者至灵霄宝殿启奏。各各礼毕,备言其事,玉帝传旨:“教点那路天兵相助?”行者奏道:“老孙才到西天门,遇长庚星说,那怪是犀牛成精,惟四木禽星可以降伏。”玉帝即差许天师同行者去斗牛宫点四木禽星下界收降。
及至宫外,早有二十八宿星辰来接,天师道:“吾奉圣旨,教点四木禽星与孙大圣下界降妖。”旁即闪过角木蛟、斗木獬、奎木狼、井木犴应声呼道:“孙大圣,点我等何处降妖?”行者笑道:“原来是你。这长庚老儿却隐匿,我不解其意,早说是二十八宿中的四木,老孙径来相请,又何必劳烦旨意?”四木道:“大圣说那里话!我等不奉旨意,谁敢擅离?端的是那方?快早去来。”行者道:“在金平府东北艮地青龙山玄英洞,犀牛成精。”
斗木獬、奎木狼、角木蛟道:“若果是犀牛成精,不须我们,只消井宿去罢。他能上山吃虎,下海擒犀。”行者道:“那犀不比望月之犀,乃是修行得道,都有千年之寿者。须得四位同去才好,切勿推调,倘一时一位拿他不住,却不又费事了?”天师道:“你们说得是甚话!旨意着你四人,岂可不去?趁早飞行,我回旨去也。”那天师遂别行者而去。四木道:“大圣不必迟疑,你先去索战,引他出来,我们随后动手。”行者即近前骂道:“偷油的贼怪!还我师来!”原来那门被八戒筑破,几个小妖弄了几块板儿搪住,在里边听得骂詈,急跑进报道:“大王,孙和尚在外面骂哩!”辟尘儿道:“他败阵去了,这一日怎么又来?想是那里求些救兵来了。”辟寒、辟暑道:“怕他甚么救兵!快取披挂来!小的们,都要用心围绕,休放他走了。”那伙精不知死活,一个个各执枪刀,摇旗擂鼓,走出洞来,对行者喝道:“你个不怕打的猢狲儿,你又来了!”行者最恼得是这猢狲二字,咬牙发狠举铁棒就打。三个妖王,调小妖,跑个圈子阵,把行者圈在垓心。那壁厢四木禽星一个个各轮兵刃道:“孽畜!休动手!”那三个妖王看他四星,自然害怕,俱道:“不好了!不好了!他寻将降手儿来了!小的们,各顾性命走耶!”只听得呼呼吼吼,喘喘呵呵,众小妖都现了本身:原来是那山牛精、水牛精、黄牛精,满山乱跑。那三个妖王,也现了本相,放下手来,还是四只蹄子,就如铁炮一般,径往东北上跑。这大圣帅井木犴、角木蛟紧追急赶,略不放松。惟有斗木獬、奎木狼在东山凹里、山头上、山涧中、山谷内,把些牛精打死的、活捉的,尽皆收净。却向玄英洞里解了唐僧、八戒、沙僧。沙僧认得是二星,随同拜谢,因问:“二位如何到此相救?”二星道:“吾等是孙大圣奏玉帝请旨调来收怪救你也。”唐僧又滴泪道:“我悟空徒弟怎么不见进来?”二星道:“那三个老怪是三只犀牛,他见吾等,各各顾命,向东北艮方逃遁。孙大圣帅井木犴、角木蛟追赶去了。我二星扫荡群牛到此,特来解放圣僧。”唐僧复又顿首拜谢,朝天又拜,八戒搀起道:“师父,礼多必诈,不须只管拜了。四星官一则是玉帝圣旨,二则是师兄人情。今既扫荡群妖,还不知老妖如何降伏,我们且收拾些细软东西出来,掀翻此洞,以绝其根,回寺等候师兄罢。”奎木狼道:“天蓬元帅说得有理。你与卷帘大将保护你师回寺安歇,待吾等还去艮方迎敌。”八戒道:“正是,正是,你二位还协同一捉,必须剿尽,方好回旨。”二星官即时追袭。八戒与沙僧将他洞内细软宝贝,有许多珊瑚、玛瑙、珍珠、琥珀、-琚、宝贝、美玉、良金,搜出一石,搬在外面,请师父到山崖上坐了,他又进去放起火来,把一座洞烧成灰烬,却才领唐僧找路回金平慈云寺去。正是:经云泰极还生否,好处逢凶实有之。
爱赏花灯禅性乱,喜游美景道心漓。大丹自古宜长守,一失原来到底亏。紧闭牢拴休旷荡,须臾懈怠见参差。
且不言他三众得命回寺,却表斗木獬、奎木狼二星官驾云直向东北艮方赶妖怪来。二人在那半空中,寻看不见,直到西洋大海,远望见孙大圣在海上吆喝。他两个按落云头道:“大圣,妖怪那里去了?”行者恨道:“你两个怎么不来追降?这会子却冒冒失失的问甚?”斗木獬道:“我见大圣与井、角二星战败妖魔追赶,料必擒拿。我二人却就扫荡群精,入玄英洞救出你师父、师弟。搜了山,烧了洞,把你师父付托与你二弟领回府城慈云寺。多时不见车驾回转,故又追寻到此也。”行者闻言,方才喜谢道:“如此,却是有功,多累!多累!但那三个妖魔,被我赶到此间,他就钻下海去。当有井、角二星,紧紧追拿,教老孙在岸边抵挡。你两个既来,且在岸边把截,等老孙也再去来。”
好大圣,轮着棒,捻着诀,辟开水径,直入波涛深处,只见那三个妖魔在水底下与井木犴、角木蛟舍死忘生苦斗哩。他跳近前喊道:“老孙来也!”那妖精抵住二星官,措手不及,正在危难之处,忽听得行者叫喊,顾残生,拨转头往海心里飞跑。原来这怪头上角,极能分水,只闻得花花花,冲开明路。这后边二星官并孙大圣并力追之。
却说西海中有个探海的夜叉,巡海的介士,远见犀牛分开水势,又认得孙大圣与二天星,即赴水晶宫对龙王慌慌张张报道:“大王!有三只犀牛,被齐天大圣和二位天星赶来也!”老龙王敖顺听言,即唤太子摩昂:“快点水兵,想是犀牛精辟寒、辟暑、辟尘儿三个惹了孙行者。今既至海,快快拔刀相助。”敖摩昂得令,即忙点兵。顷刻间,龟鳖鼋鼍,-鱼白鳜鲤,与虾兵蟹卒等,各执枪刀,一齐呐喊,腾出水晶宫外,挡住犀牛精。犀牛精不能前进,急退后,又有井、角二星并大圣拦阻,慌得他失了群,各各逃生,四散奔走,早把个辟尘儿被老龙王领兵围住。孙大圣见了心欢,叫道:“消停消停!捉活的,不要死的。”摩昂听令,一拥上前,将辟尘儿扳翻在地,用铁钩子穿了鼻,攒蹄捆倒。
老龙王又传号令,教分兵赶那两个,协助二星官擒拿。即时小龙王帅众前来,只见井木犴现原身,按住辟寒儿,大口小口的啃着吃哩。摩昂高叫道:“井宿!井宿!莫咬死他,孙大圣要活的,不要死的哩。”连喊数喊,已是被他把颈项咬断了。摩昂吩咐虾兵蟹卒,将个死犀牛抬转水晶宫,却又与井木犴向前追赶。只见角木蛟把那辟暑儿倒赶回来,只撞着井宿。摩昂帅龟鳖鼋鼍,撒开簸箕阵围住,那怪只教:“饶命!饶命!”井木犴走近前,一把揪住耳朵,夺了他的刀,叫道:“不杀你!不杀你!
拿与孙大圣发落去来。”当即倒干戈,复至水晶宫外报道:“都捉来也。”行者见一个断了头,血淋津的倒在地下,一个被井木犴拖着耳朵,推跪在地,近前仔细看了道:“这头不是兵刀伤的啊。”摩昂笑道:“不是我喊得紧,连身子都着井星官吃了。”行者道:“既是如此,也罢,取锯子来,锯下他的这两只角,剥了皮带去。犀牛肉还留与龙王贤父子享之。”又把辟尘儿穿了鼻,教角木蛟牵着;辟暑儿也穿了鼻,教井木犴牵着:“带他上金平府见那刺史官,明究其由,问他个积年假佛害民,然后的决。”
众等遵言,辞龙王父子,都出西海,牵着犀牛,会着奎、斗二星,驾云雾,径转金平府。行者足踏祥光,半空中叫道:“金平府刺史、各佐贰郎官并府城内外军民人等听着:吾乃东土大唐差往西天取经的圣僧。你这府县每年家供献金灯,假充诸佛降祥者,即此犀牛之怪。我等过此,因元夜观灯,见这怪将灯油并我师父摄去,是我请天神收伏。今已扫清山洞,剿尽妖魔,不得为害,以后你府县再不可供献金灯,劳民伤财也。”那慈云寺里,八戒沙僧方保唐僧进得山门,只听见行者在半空言语,即便撇了师父,丢下担子,纵风云起到空中,问行者降妖之事。行者道:“那一只被井星咬死,已锯角剥皮带来,两只活拿在此。”
八戒道:“这两个索性推下此城,与官员人等看看,也认得我们是圣是神,左右累四位星官收云下地,同到府堂,将这怪的决。
已此情真罪当,再有甚讲!”四星道:“天蓬帅近来知理明律,却好呀!”八戒道:“因做了这几年和尚,也略学得些儿。”
众神果推落犀牛,一簇彩云,降至府堂之上。唬得这府县官员,城里城外人等,都家家设香案,户户拜天神。少时间,慈云寺僧把长老用轿抬进府门,会着行者,口中不离“谢”字道:
“有劳上宿星官救出我等,因不见贤徒,悬悬在念,今幸得胜而回!然此怪不知赶向何方才捕获也!”行者道:“自前日别了尊师,老孙上天查访,蒙太白金星识得妖魔是犀牛,指示请四木禽星。当时奏闻玉帝,蒙旨差委,直至洞战。妖王走了,又蒙斗、奎二宿救出尊师。老孙与井、角二宿并力追妖,直赶到西洋大海,又亏龙王遣子帅兵相助,所以捕获到此审究也。”长老赞扬称谢不已。又见那府县正官并佐贰首领,都在那里高烧宝烛,满斗焚香,朝上礼拜。少顷间,八戒发起性来,掣出戒刀,将辟尘儿头一刀砍下,又一刀把辟暑儿头也砍下,随即取锯子锯下四只角来。孙大圣更有主张,就教:“四位星官,将此四只犀角拿上界去,进贡玉帝,回缴圣旨。”把自己带来的二只:“留一只在府堂镇库,以作向后免征灯油之证;我们带一只去,献灵山佛祖。”四星心中大喜,即时拜别大圣,忽驾彩云回奏而去。
府县官留住他师徒四众,大排素宴,遍请乡官陪奉。一壁厢出给告示,晓谕军民人等,下年不许点设金灯,永蠲买油大户之役;一壁厢叫屠子宰剥犀牛之皮,硝熟熏干,制造铠甲,把肉普给官员人等;又一壁厢动支枉罚无碍钱粮,买民间空地,起建四星降妖之庙;又为唐僧四众建立生祠,各各树碑刻文,用传千古,以为报谢。师徒们索性宽怀领受,又被那二百四十家灯油大户,这家酬,那家请,略无虚刻。八戒遂心满意受用,把洞里搜来的宝物,每样各笼些须在袖,以为各家斋筵之赏。
住经个月,犹不得起身,长老吩咐:“悟空,将余剩的宝物,尽送慈云寺僧,以为酬礼。瞒着那些大户人家,天不明走罢。恐只管贪乐,误了取经,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深为不便。”行者随将前件一一处分。
次日五更早起,唤八戒备马。那呆子吃了自在酒饭,睡得梦梦乍道:“这早备马怎的?”行者喝道:“师父教走路哩!”呆子抹抹脸道:“又是这长老没正经!二百四十家大户都请,才吃了有三十几顿饱斋,怎么又弄老猪忍饿!”长老听言骂道:“馕糟的夯货!莫胡说!快早起来!再若强嘴,教悟空拿金箍棒打牙!”
那呆子听见说打,慌了手脚道:“师父今番变了,常时疼我爱我,念我蠢夯护我,哥要打时,他又劝解;今日怎么发狠转教打么?”行者道:“师父怪你为嘴误了路程,快早收拾行李备马,免打!”那呆子真个怕打,跳起来穿了衣服,吆喝沙僧:“快起来!
打将来了!”沙僧也随跳起,各各收拾皆完。长老摇手道:“寂寂悄悄的,不要惊动寺僧。”连忙上马,开了山门,找路而去。这一去,正所谓:暗放玉笼飞彩凤,私开金锁走蛟龙。毕竟不知天明时,酬谢之家端的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东方青龙七宿:角、亢、氐(dī)、房、心、尾、箕(jī)。
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zhěn)。
西方白虎七宿:奎、娄(lóu)、胃、昴(mǎo)、毕、觜(zī)、参(shēn)。
北方玄武七宿:斗(dǒu)、牛、女、虚、危、室、壁。
PS:每宿包含若干颗恒星。
二十八宿与十二地支对应关系
地支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最重要的符号。地支来源古代二十八星宿另一种一年的表达方式。地支创建的方法是采用二十八星宿部分星象符号。
扩展资料
1、角
角木蛟,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鳄鱼,属于道教二十八星宿之角宿角木蛟。封神前原名 柏林,截教门人,通天教主名下的弟子,死于万仙阵。在西游记当中曾帮助孙悟空降服犀牛精。道教二十八星宿神将是指守护道教四灵神君的二十八位神将,角星是守护东方青龙神君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之一。
2、氐宿
氐宿,中国神话中的二十八宿之一。源于中国人民对远古的星辰自然崇拜,是古代中国神话和天文学结合的产物。东方青龙七宿第三,是龙胸及前爪。在七曜属土,图腾为貉,故亦称氐土貉。氐宿包括氐、天乳、招摇、梗河、帝席、亢池、骑官、阵车、车骑、天辐、骑阵将军共十一个星官。
中国古代“掷珓”习俗考(摘要)
(临沂师范学院 曲文军 山东临沂 276005)
[内容提要] “掷珓”是中国古代占卜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始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它的特点是器具简单、操作方便、神灵的旨意简洁明了。明清时期,逐渐被祝祷内容更为复杂、神明的旨意更为具体的“求签问卜”所取代。
[关键词] 掷珓 掷杯珓 民俗文化 求签
[中图分类号] H [文献标示码] A [文章编号]
中国古代占卜的习俗源远流长。远在上古的周代,官府里就专门设有大卜、卜师、龟人、占人等专管卜筮的官员。几千年来,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现象,卜龟、卜钱、鸡卜、掷珓、掷巧、卜镜等五花八门的占卜形式一直在民间流传。由于尚未见到有人涉猎探索“掷珓”这种占卜形式,故在此作一点粗率的考索。 “掷杯珓”、“掷杯筊”、“掷碑珓”、“卜筊”和“投珓”。它是中国古代占卜术的重要形式之一。“珓”字不见于《尔雅》、《说文解字》等早期的字书,它始见于宋代陈彭年等编订的《广韵》。
从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最早使用“珓”字,最早记载“掷珓”习俗的是唐代的韩愈。他在《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1,上册P836] 诗中写到:
升阶伛偻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庙令老人识神意,睢盱侦伺能鞠躬。
手持杯珓导我掷,云此最吉余难同。
窜逐荒蛮幸不死,衣食才足甘长终。
韩愈的诗歌向人们透露了两个信息:第一,“掷珓”从产生之日起,就同僧佛寺庙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和尚们拥有其发明专利权。第二,“云此最吉”是因为“掷珓”产生“吉珓”和“中珓”的概率各占三分之一,而产生“凶珓”的概率只占三分之一。这对于“窜逐荒蛮幸不死”的失意者来说,不求大吉,只求无凶,得到一丝宽慰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关于 ,《汉语大词典》“杯珓”引宋代程大昌《演繁录·卜教》的记载较为详细:“后世问卜于神有器名杯珓者,以两蚌壳投空掷地,观其俯仰,以断休咎……或以竹,或以木,略斫削使如蚌形,而中分为二,有仰有俯,故亦名杯珓。”[2, 4册P812] 此段文字表明,“掷珓”的器具以蚌壳为主,间或运用竹木。前蜀僧人贯休有《咏竹根珓子》诗曰:“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1,下册P2033] 说明唐末五代已开始运用竹根制珓。此时的“杯珓”是蚌壳、或是用竹木刻成的蚌形器物,而不是后来人们所理解的“杯子”。
宋代的一些正史、野史资料对“掷珓”记载逐渐详细具体起来。
如:宋代费衮《梁溪漫志·乌江项羽神》:“和州乌江县英惠庙其神盖项羽也,灵响昭著。绍兴辛巳敌犯淮南,过庙下驻军,入致祷,掷珓数十皆不吉,怒甚,取火欲焚其庙,俄大虺见于神座,耸身张口,目光射人,敌骇怖而出。”[3, 4册P1941] 这表明,不仅宋代汉人娴熟“掷珓”,连异族金人也非常迷信“掷珓”这种把戏。
又如《宋史·安丙传》载:“先是,从事郎钱巩之从(吴)曦在河池,尝梦曦祷神祠,以银杯为珓掷之,神起立谓曦曰:‘公何疑?公何疑?后政事已分付安子文矣。’曦未省,神又曰:‘安子文有才,足能办此。’巩之觉,心异其事,具以语曦。”[4] 该例证表明,在宋代,“掷珓”所用器具已经不再必须是蚌壳、竹木之类的器物,而是可以用“杯”来替代。“以银杯为珓掷之”,表明“掷珓”这种卜筮活动的随意性在逐渐加强,为元代“掷珓”习俗的全面普及奠定了基础。
在元代的文献中,以杂剧和散曲中保存“掷珓”的资料最为丰富。据粗略统计,仅《全金元曲》、《元曲选》和《元曲选续编》中,就有二十几处提到“掷珓”的习俗。
如张国宾的杂剧《合汗衫》第二折:“(邦老云)我那徐州东岳庙至灵至圣,有个玉杯珓儿,掷个上上大吉,便是小厮儿;掷个中平,便是个女儿;掷个不合神道,便是鬼胎。我那里又好做买卖,一倍增十倍利钱。(张孝友云)既是这等,我和你两个掷杯珓儿去来。( 邦老云)我和你去不济事,还得怀身的亲自去掷杯珓儿,便灵感也。(张孝友云)咱与父亲说知去。(邦老云)住、住、住!则除你和我知、嫂嫂知,第四个人知道,就不灵了。(张孝友云)你也说的是。多收拾些金珠财宝,一来掷杯珓,二来就做买卖,走一遭去。” [5,1册P124]
又如马致远的杂剧《荐福碑》第二折:“将碑珓儿咒愿了,香炉上度了几遭。(做掷珓科,云)元来是个下下不合神道。(三科)(唱)可怎生一掷一个不合神道和这块臭芹泥也折贵攀高。遮莫是角木蛟、氐土貉,大古里是今秋水落。你下下下,淹了我大段田苗。将我些有金银富汉都亡过,我和你无祭享泥神两个厮撞着。(带云)我骂你呵,(唱)那里也雨顺风调。”[5, 2册P584]
再如刘庭信的套曲《夜行船·青楼咏妓》曰:“上弦怕支愣,井内瓶愁扑井。姻缘山高海深, 倘若卦变了燕莺爻,珓掷下鸳鸯兆,签抽的鸾凤谶。牙缝儿唧与些甜,耳朵儿吹与些任。”[6]
这些文字表明,在元代民间“掷珓”的风习是非常盛行的。男婚女嫁、生儿育女、生产劳动、求财问禄,都需要神灵来预先暗示指导。“掷珓”的结果则有三种,分别是能够实现愿望的“上上大吉”、不吉不凶的“中平”和违背自己心愿的“下下不合神道”。当然,求卜者也不会完全按照神灵的指示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实现不了自己心愿的时候,求卜者也会义愤填膺地咒骂“这块臭芹泥也折贵攀高”。
在笔者所发现的资料中,明无名氏《皇明本纪》的记载最为珍贵,它详细地记载“掷珓”的程序步骤和具体内容,兹摘录如下:
“一日,乱兵过寺,寺焚僧散。将晚,上归,祝伽蓝,以珓卜吉凶,曰:‘若容吾出境避难,则以阳报,守旧则以一阴一阳报。’祝讫,以珓投之于地,则珓双阴之。如此者三。复祝,谓神曰:‘出不许,入不许,神可报乎?无乃欲我从雄而后昌乎?则珓如前。’祝既,投珓,如前。神既许之,于心大惊,复祝曰:‘甚恐从雄,愿神复与吉兆而往他方避。’祝毕,投珓于地,一阴覆一卓立,特见神意必从雄而后已,因是固守所居。未旬日,友人以书自乱雄中来,略言从雄大意,览毕,即焚之。又不旬日,有人来告,傍有知书来者,意在觉其事,上心知之……以四境逼近,讹言蜂起,乃决意从诸雄。按:我圣祖起兵之由,万世如见,皇明大一统之业,兆于伽蓝一珓之中矣。”[3, 7册P3]
这段文字显示了丰富的内容:第一,朱元璋在起兵之前犹豫不决,凭借“伽蓝一珓”而决意“从诸雄”,最终实现了明朝一统天下的大业,可见“掷珓”不仅在民间左右着普通百姓们的某些行动,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关联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第二,首次明确了主管“掷珓”的神灵是佛家的“伽蓝神”。这一点有清代陆次云《湖壖杂记》中的记载可为佐证:“明末,净寺一僧尝昼寝,梦伽蓝语之曰:‘有张姓新贵人至矣,急迎之。’僧惊寤,旋往山门物色,见一书生,倚松太息……场事毕,又为卜筊于伽蓝,得大吉,益喜跃。”[2, 8册P1159] 第三,具体记载了“掷珓”的程式:双珓同时抛掷,其结果只能有三种可能:双阳、双阴、一阳一阴。掷珓之前必须先有一个祝祷的内容,将三种可能出现的形式分别赋予实际的内容,通过反复抛掷,以此来领悟“神意”。了解了这段文字之后,人们对“掷珓”这种掷卜形式基本上就算是“自学成材”了。
通过对以上文献资料的梳理,我们对“掷珓”的认识有了一个 :它大约萌芽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时期,衰败于明清时期,前后持续了一千多年。它的特点是器具简单、操作方便,神灵的“旨意”直接明了,人们既可以郑重其事地、公开到寺庙里恭领神灵的“旨意”,又可以私下里许下一些不便启齿的愿望而不被他人得知,具有高度的保密性。但是,由于“掷珓”的结果只有三种,对于人们的祝祷,神灵的旨意也只是“可以”、“不可以”和“无可无不可”,显得过于单调和简单。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相对提高,随着人们了解未来的欲望逐渐加强,人们对神灵的期望也更高、对神灵的旨意也要求更具加体化,而“掷珓”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这些欲望。于是人们逐渐抛弃了这种相对简单的掷卜方式,转而热中于内容更为复杂、神明的旨意更为具体的求签问卜了。在明代的“三言二拍”以及《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词话》等文学作品中已经很少有关于“掷珓”的描写。到了清代的《聊斋志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中,几乎就看不到关于“掷珓”的描写了。在明清时代的文献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求签问卜的记载。说起来,从“掷珓”到“求签”,神灵的旨意更加具体、更加直接,从卜筮手段的角度来看,这也算是一种“进步”。当然,今天的人们利用电脑进行算命,比起“求签”更应该算是一种手段上的进步。
参考文献
① 《全唐诗》上册第93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②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4册第812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9年版
③《全唐诗》下册第203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版
④《中华野史》第4册第1941页, 泰山出版社 2000年版
⑤《宋史》第35册12189页,中华书局 1997年版
⑥ 臧晋叔《元曲选》第1册124页, 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⑦ 臧晋叔《元曲选》第2册584页, 中华书局 1979年版
⑧ 《全元曲》第1292页,中国标准出版社1999年电子版
⑨《中华野史》第7册第3页, 泰山出版社 2000年版
⑩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8册第1159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1989年版
当年共工和颛顼争着做天帝,颛顼派出了大将祝融对其进行围剿,共工不敌,怒撞不周山,将天柱撞折后,导致了一场大洪水的发生。观诸神大战人员折损,人间遭殃,是故上仙都将之看在眼里,三教教主都有心重整天界以安三界太平,故此封神榜起因源于此处。
封神的作用:从修真界和人界选出三百六十五位八部神,依各自的根行进行册封。之后去天庭任职管理,维护三界的秩序和安危。
扩展资料:
西周阵营
周文王:姬昌,四大诸侯之一,作为西伯侯治理着西岐。因崇侯虎向纣王迸谗言,而被囚于羑里,后得释归。益行仁政,天下诸侯多归从。子武王得天下后,追尊为文王。
周武王:姬发,姬昌次子。后在姜子牙的辅佐之下推翻商纣王的统治,开启周家八百年江山。西周开国君主。
姜子牙:姜尚,字子牙,号飞熊,世称姜太公。在玉虚宫元始天尊门下修道40年,后下山代天封神,并辅佐周武王吊民伐罪,推翻商朝而起周八百年基业。后分封营丘,为齐侯。弟子武吉、龙须虎。
散宜生:西周开国功臣。西伯被纣囚禁,他通过权臣费仲游说纣王,赎出了文王;后又佐武王灭商。
伯邑考:姬昌长子,为救父至朝歌,妲己见其长相俊美、琴艺绝伦,欲加勾引不成反遭诬陷,被剁尸做成肉饼,并送给他的父亲姬昌吃下。后封神为“中天北极紫微大帝”。
南宫适:西歧元老大将,个人的武勇出色,兵器为大砍刀,和散宜生并称西岐的文武双将,勇冠三军,为武王伐纣立下汗马功劳。
杨戬:玉鼎真人之徒,会八九玄功,擅七十三变,阙庭有神眼,手持三尖两刃枪,有神兽哮天犬,屡次救周营于危机之中。武王登位后,与李靖、哪吒、金吒、木吒、韦护、雷震子等共七人不恋红尘,主动请辞。后此七人皆肉身成圣。杨戬为昭惠二郎显圣真君,俗称“二郎神”。
哪吒:李靖第三子,太乙真人之徒。为灵珠子转世。形似儿童,但神通广大,头戴乾坤圈,臂绕混天绫,脚踏风火轮,手持火尖枪,且有三头八臂之异术。剔骨还父、哪吒闹海等故事广为流传,武王伐纣的重要功臣之一。后肉身成圣。
雷震子:姬昌养子,文王第一百个儿子,云中子之徒。肋生双翅,力大无穷,使一条黄金棍,为武王伐纣立下赫赫战功。封神之后,肉身成圣。
韦护:金庭山玉屋洞道行天尊门下弟子,兵器是降魔杵,奉师命下山辅佐姜子牙,后随姜子牙进五关,捉三妖。后肉身成圣。
杨任:原为商纣大夫,迸谏鹿台之事,被挖眼睛致死。后为道德真君所救,并收其为徒,用金丹放其眼中,使其眼中长手,手中长眼,得师授飞电枪并神火扇。奉师命下山辅佐姜子牙,屡立战功。在与梅山七怪的交锋中,被袁洪打死。后封神为“甲子太岁”。
土行孙:阐教惧留孙之大弟子,其妻为原成汤大将邓九公之女邓蝉玉。其身材矮小,以遁地术称雄,擅长遁地术,可日行千里,捆仙绳力克天下英雄。本为商汤先锋将军,后投西歧,于猛兽崖死于张奎之手。后与其妻邓婵玉分别封神为“土府星君”和“六合星君”。
李靖:原为商朝陈塘关总兵,金吒、木吒和哪吒之父,有燃灯道人赠他法宝玲珑宝塔,肉身成圣,为“托塔天王”。
金吒:李靖长子,文殊广法天尊弟子,有法宝遁龙柱,奉师命下山辅佐姜子牙,后功成身退,肉身成圣。
木吒:李靖次子,师从普贤真人,学得百般艺,奉师命下山辅佐姜子牙,后功成身退,肉身成圣。
商纣阵营
纣王:殷受,帝乙之子,商最后一任帝王,在位期间倒行逆施,弄得天怒人怨,后走投无路,于摘星楼自焚身亡。后封神为“天喜星”。
姜王后:纣王原配皇后,东伯侯姜桓楚之女。妲己与费仲联合,用奸计使其背上弑君罪名,后纣王剜其一目,炮烙其双手,终因熬刑不过而死。封神为“太阴星”。
殷郊:商纣王嫡长子,姜王后所出。与其弟遭妲己迫害出逃,为广成子所救,即拜其为师。艺成出师,奉广成子命携“翻天印”等数宝下山协助姜子牙,路遇申公豹游说而加入商军攻打西岐。后在岐山应誓言受犁耕而死。封神为“执年太岁”。
殷洪:商纣王嫡次子,赤精子之徒,有师授法宝阴阳镜,奉师命艺成下山佐周途中为申公豹策反,助纣伐周,后应誓言,在太极图中化成飞灰。封神为“五谷神”。
杜元铣:商朝司天监太师,因劝谏纣王不要宠幸妲己,败坏朝纲,被处以枭首之刑。封神为“博士星”。
妲己:原为冀州侯苏护之女,后被千年狐狸精杀死并占据身体。其人艳如桃花,妖媚动人,美丽多姿,受女娲娘娘派遣迷惑纣王。后与雉鸡精和琵琶精一起被姜子牙擒获并处死。
闻仲:殷商太师,商纣王之父帝乙托孤之臣,对殷商忠心耿耿。兵伐西岐中亡于绝龙岭。后封神为“九天应元雷神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兴云布雨,万物托以长养,诛逆除奸,善恶由之祸福。
商容:商朝首相,因不满纣王暴政,辞官回乡,后回朝死谏,头撞九间殿而死。后封神为“玉堂星”。
梅伯:商朝上大夫,进谏纣王被炮烙而死,乃受炮烙而死第一人。封神为“天德星”。
比干:商朝亚相,纣王叔父,后被妲己用计使其被剖心而死,后封神为“文曲星”。
箕子:纣王叔父,妲己用计使其剃发投狱。
微子启: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微子衍:纣王异母兄,进谏纣王无效后归隐。
姜桓楚:商纣天下八百镇诸侯之首,被封为东伯侯,总镇东鲁二百路诸侯,纣王原配姜王后之父。后被诬谋反,醢尸而亡。封神为“帝车星”。
鄂崇禹:南伯侯,总镇南方二百路诸侯。为救姜桓楚,直言进谏,纣王震怒,下令将其枭首。封神为“天马星”。
崇侯虎:北伯侯,总镇北方二百路诸侯。蛊惑天子,残虐万民,曾替纣王监造摘星楼。后与其子崇应彪一起被姜子牙下令斩首。封神为“大耗星”。
殷破败:商纣王麾下的亲随大将,奉命捉拿二位殿下,将二人抓回,又奉命追赶姬昌,被雷震子吓退。后为东伯侯姜文焕所杀。姜子牙岐山封神,封其为“小耗星”。
费仲:商纣王之嬖臣,诡计多端,施计废姜皇后,为自己谋得高官厚禄,后与另一嬖臣尤浑(封神为“卷舌星”)一起被冰冻岐山而抓,被祭封神台。封神为“勾绞星”。
孔宣:殷商三山关总兵,第三十六路征伐主帅,天地间第一只孔雀,五色神光落尽万物,最终为准提所收服。
张凤:临潼关守将,善打百炼索,于黄飞虎过五关时,为其部将萧银所杀。受封“钻骨星”。
-淮南子
-封神演义
我有历法与天文学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的,中国是世界上产生天文学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最早有历法的国家之一。远在5000多年前,中国就有了《阴阳历》,每年366天。商代(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66年)时期,已有专门的官员负责天文历法,当时采用的是《阴阳合历》,将闰月放在岁末,称为“十三月”。西周(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时期,天文学家用圭、表测量日影,确定冬至、夏至和一年的二十四个节气,来指导农牧业生产。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汉武帝时,命令官员在古历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新的历法——《太初历》(公元前104年成书),沿用200余年。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初年,国家又制定了《四分历》。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18年)时期,祖冲之制定《大明历》,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每年3652428天,与现在的精确测量值仅相差52秒。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著名天文学家僧一行经过数年的测量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大衍历》。该书共七部分,包括:计算朔月,望月的方法,计算二十四节气及昼夜长短的方法,计算太阳,月亮运动,计算五大行星的运动,七十二侯,六十四卦,以及预测日食,月食等。这个历法对中国历法史影响很大,在明末采用西欧方法编历之前,历次修订历法都是仿照它的结构进行的。
北宋时期(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沈括制订了依据时令气节而定的《十二气节历》,撤销闰月,与现行的公历主张一致。元朝(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郭守敬在实际观测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的经验,加上自己的创见,编订了中国最优秀的历法《授时历》。废除了上元积年的日法,创立了招差法,孤矢割圆术,精确而圆满地解决了古历中定朔、闺月安排,二十四节气安排,预推日、月食日期、时刻和见食情的四个主要问题。
从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万历年间开始,中国历法引入西学,清代(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初期顺治时,德国传教士汤若望等人编制《时宪历》。公元1912年,中国开始使用公历,但同时使用农历,其实质上仍是《时宪历》。
上古人们认为宇宙有一位至高无上的主宰,称为“帝”或“上帝”。在上古文献里,天和帝常常成为同义词。自然现象各有它的人格化的主持者,如风师谓之飞廉,雨师谓之屏翳,云师谓之丰隆,日御谓之羲和,月御谓之望舒。(这些名字,主要用作古诗赋中的辞藻。)可删,因为“丰隆”、“羲和”、“望舒”在《黄帝内经》中用以论述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出于农耕民族掌握四季变化的需要,古人观测天象是很勤的,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就有了某些星名和日食、月食的记载,《尚书》、《诗经》、《春秋》、《左传》、《国语》、《尔雅》等书有许多关于星宿的叙述和丰富的天象记录,史记有《天官书》,《汉书》有《天文志》。
古人的天文知识不仅丰富,而且也很普及。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后世文人学士,有问之而茫然不知者矣。 ”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以下介绍七政五纬、二十八宿四象、三垣、十二次、分野等天文基本概念。
一、七政、五纬: 古人把日月和金木水火土称七政,也叫七曜。其中金木水火土合起来又称五纬。
金星古称明星,又名太白,这是因为它光色银白,亮度特强。《诗经》的“子兴视夜,明星有灿”( 《郑风·女曰鸡鸣》),“昏以为期,明星煌煌”( 《陈风·东门之杨》)都是指金星说的。金星黎明见于东方叫“启明”,黄昏见于西方叫“长庚”。
木星常称为岁星,简称岁
水星又叫辰星。
火星古名荧惑。
土星又叫镇星或填星
需要注意的是,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水并不是指行星中的水星,而是指恒星中的定星(营室),即室宿,在西方则为飞马坐的αβ两星。如《左传庄公十九年》 “水昏而正栽”。 先秦古籍中谈到天象时所说的火也不是指行星中的火星,而是恒星中的大火,特指心宿二,在西方则天蝎座的α星,如《诗经》中的“七月流火”。
二、二十八宿、四象
古人观测日月五星的运行是以恒星为背景的,因为恒星相互间的位置相对稳定不变,可以用它们来做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古人选取黄道赤道附近的十十八星宿作为坐标。下面先介绍一下黄道、赤道。
黄道是古人假想的太阳周年运行轨道。地球沿着自己的轨道国境线太阳公转,从地球轨道不同的位置上看太阳,则太阳在天球(为研究天文而假想的,通常是以地球为中心,无限长为半径的球体)上的投影的位置也不尽相同。这种视位置的移动叫做太阳的视运动,大阳周年的视运动轨迹就是黄道。
赤道不是指地球的赤道,而是指天球赤道,就是地球赤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星宿不是一颗星,而是邻近若干得的集合。古人把比较靠近的几颗恒星联系起来,东西南北各有七宿,每七宿,想象成一种动物,称为二十八宿:
东方苍龙: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斗扣女虚危室壁
西方白虎:奎娄胃昴毕觜参
南方朱雀:井鬼柳星张翼轸
(亢音kang4, 氐音di1,箕音ji1,昴音mao3,觜音zi1,参shen1,轸zhen3)。苍龙、玄武、白虎和朱雀称为四象。玄武是一种龟蛇合体的动物。
古人以二十八宿来观测日月和五个行星的运行。了解了这一点,古书上的一些内容就不难懂了。《尚书》“月离于毕”指的是月亮附于毕宿(离通丽,附着的意思);《论衡》“荧惑守心”指的是火星位于心宿;《诗经》“太白食昴”指金星遮蔽了昴宿。
二十八宿不仅用于观测日月五星,有的还是古人测定岁时季节的观测对象。上古时代,人们认为初昏时参宿在南方就是春季正月,心宿在正南方就是夏季五月等。另外,古人还按上述二十八宿为主体,把黄道附近的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28个不等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说,二十八宿就意味着28个不等分的星空区域了。
三、三垣
古代对星空的分区,除了二十八宿以外,还有所谓三垣。既然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古人在黄河流域的北天上空,以北极星为标准,集合周围其它各星,合为一区,名曰紫微垣。在紫微垣外,在星张翼轸以北的星区是太微垣;在房心箕斗以北的星区是天市垣。
北斗七星在古代天文也占有重要地位。北斗是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的。古人把这七星联系起来想像成舀酒的斗形。天枢、天璇、天玑、天权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为斗柄,古曰杓。北斗七星属于大熊座。
古人很重视北斗,因为可以利用它来辨方向,定季节。把天璇、天枢连成直线并延长五倍距离,就可以找到北极星,而北极星是北方的标志。北斗星在不同的季节和夜晚不同的时间,出现在于天空不同的方位。人们看起来它在围绕着北极星转动,所以古人又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斗,天下皆春;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四、十二次
古人为了说明日月五星的运行和节气的变换,黄道附近一周天按照由西向东的方向分为十二等分,称为十二次。每次中都有二十八宿中的某些星宿作为标志。由于十二次是等分的,而二十八宿广狭不一,所以十二次各次的起止界限不能宿与宿之间的界限一致,有些宿是跨属于相邻的两个次的。列表如下:
十二次 二十八宿
1.星纪 斗牛女
2.玄枵 女虚危
3.诹訾 危室壁奎
4.降娄 奎娄胃
5.大梁 胃昴毕
6.实沈 毕觜参井
7.鹑首 井鬼柳
8.鹑火 柳星张
9.鹑尾 张翼轸
10.寿星 轸角亢氐
11.大火 氐房心尾
12.析木 尾箕斗
枵音xiao1, 诹訾音zou1 zi1
[编辑本段]起止界限与中国的大致对照
外国古代把黄道南北各八度以内的空间称为黄道带,也自西向东分为十二等分。起止界限与中国的十二次略有差异,大致对照如下:
十二次 黄道十二宫
1.星纪 摩羯宫
2.玄枵 宝瓶宫
3.诹訾 双鱼宫
4.降娄 白羊宫
5.大梁 金牛宫
6.实沈 双子宫
7.鹑首 巨蟹宫
8.鹑火 狮子宫
9.鹑尾 室女宫
10.寿星 天秤宫
11.大火 天蝎宫
12.析木 人马宫
古人创立十二次主要有两个用途:第一:用来指示太阳所在的位置,以说明节气的变换,例如太阳在星纪中交冬至,在玄枵中交大寒。第二,用来说明岁星(木星)每年运行所到的位置,并拒以纪年,例如说某年“岁在星纪”,次年在“岁在玄枵”等。
十二次的名称,多和各自所属的星宿有关。例如大火是次名,同时又是心宿的星名。鹑首、鹑火、鹑尾,其所以名鹑,显然又和南方朱雀有关,朱雀七宿也正属于这天宿内。
五、分野
古人是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州域联系起来看的。在春秋战国时代,人们根据地上的区域来划分天上的星宿,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图,使它们相互对应。说某星是某国的分星,某某星宿是某某州国的分野,这种看法,即是“分野”的概念。
古人的建立分野的目的在观察天象,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论衡》中谈到荧惑守心时就说:“荧惑,天罚也;心,宋分野也。视当君。”对野有了了解,就可以知道古代作家在写到某地区时会连写到这个地区相配的星宿。如庚信《衷哀江南赋》: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王勃《滕王阁序》,“星分翼轸”,李白《蜀道难》“扪参历井”。指的就是所描绘的地方的星宿分野。
古代是把天象的变化和人事的吉凶联系到一起的。如日食是上帝对当政者的警告,彗星的出现象征关兵灾。岁星正常运行到某某星宿,则地上与之相配的州国就会五谷丰登,而荧惑运行到某一星配,这个地区就会有灾祸等。古人还认为,一些天象的变化还是水旱、饥馑、疾疫、盗贼等自然、社会现象的预兆。
本文2023-08-05 05:24:2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