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闲情偶寄》外,还有那些讲究美食的古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除《闲情偶寄》外,还有那些讲究美食的古籍?,第1张

《食经》也是记录美食的这本书其实是崔浩记录他母亲及家族女眷做菜的一个合集,非常庞杂,而且深入细节,比如怎么做酸菜、怎么做酱,怎么做各种羹汤等等都有记述。这给我们一个启示,趁现在,一点一点的把自己家和亲戚拿手的菜整理出来,几十年几百年以后,后辈拿出来一看,那感觉,肯定不一般,要真能传到几百年以后,那估计也会成大家的经典了。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里面有个描写桂圆汤的场景么?

“彼时宝玉迷迷惑惑,若有所失众人忙端上桂圆汤来,呷了两口,遂起身整衣。”(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习俗主要有赛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限于篇幅有限,我就挑选8个端午节传统习俗详细分享一下吧。

1、吃粽子

说到端午节大家肯定都会想到吃粽子吧。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代表食物,一说是为了投入江中,以免鱼虾噬咬屈原遗体;二说是因为粽子的棱角像一把刀子,可以将疾病、灾害铲除。经过数千年传承发展,现在的粽子大多用箬叶包裹,加入糯米、黄米制成,不同地区的做法还有不同,比如分口味的甜粽、分材料的肉粽等。端午节吃粽子,不仅承载着家国情怀,更蕴含着家人朋友相聚团圆的浓浓真情,粽子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

2、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端午节赛龙舟的来历是为了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3、挂艾草

在农村有句谚语,叫「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所以每年的端午时节,家家户户过节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插艾叶和菖蒲,所以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楣上插上艾叶、菖蒲,或悬挂在屋中,可以防蚊虫、祛病辟邪。也用艾草、菖蒲、大蒜、榴花、龙船花等,制成香包,佩戴在身上,能驱除瘴气。干枯后艾草可以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它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4、吃咸鸭蛋

咸鸭蛋是最受欢迎的端午美食之一,各大超市里的端午节礼品盒里也都是粽子加咸鸭蛋的经典组合。咸蛋的生产极为普遍,全国各地均有生产,其中以江苏高邮咸蛋最为著名,个头大且具有鲜、细、嫩、松、沙、油六大特点。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过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各地流行的“五黄”、“十二红”等端午节食俗都是起到辟邪避暑的作用,而咸鸭蛋是各地都认证的美味。

5、配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能。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我小时候妈妈就会在端午节这一天给我佩戴一个香囊,那时候我可珍惜了,每天睡觉的时候都要把它压在枕头底下呢。

6、饮雄黄酒

雄黄酒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7、避五毒

五毒是指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这五种有毒动物合称五毒。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影响,各地过端午节的习俗也不尽相同,古代中国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认为每年夏历五月端午日午时,五毒开始孽生,于是便有了避五毒的习俗。一般在屋中贴五毒图,以红纸印画五种毒物,再用五根针刺于五毒之上,即认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横行了。民间又在衣饰上绣制五毒,在饼上缀五毒图案,均含驱除之意。

8、戴长命缕

端午节的另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称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等。长命缕一般用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做出各种形状的小饰品,在端午节的那一天,挂在小孩子的手腕、脚腕,或者脖子上,据说可以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以上就是我所知道的端午节的八大传统风俗了,你还了解哪些呢?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