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拜师学艺的故事都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5收藏

古代名人拜师学艺的故事都有哪些,第1张

1、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2、厉归真学画虎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3、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4、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5、华佗拜师学艺

华佗,字元化,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亳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是一种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药,比西方的麻醉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华佗对世界医学的贡献非常巨大。不要以为华佗一生下来就是神医,华佗小时候学医,经历了千辛万苦。

6、邓亚萍:苦练球技

众所周知,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却因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领奖台。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大熊猫是我国特产的珍贵动物,历史记载已有三千多年了,随着时序和人们对它的认识的深化,其名称不断演变。 下面都是各个时代对熊猫的称呼和出处 貔(pí)貅(xiù)或貅 《诗经》、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礼记》、《峨眉山志》、《洪雅县志》等。 白狐《尔雅》。 豰(hù)(幼子) 《尔雅》。 执夷 孔注 《书经》、陆玑(吴)注疏《毛诗》、《尔雅》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等。 挚兽《礼记》。 白罴(pí) 陆玑《毛诗广要》。 文罴《庄子》。 皮裘《峨眉山志》。 角端《洪雅县志》。 或干将(指雄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貅或镆(指雌兽名) 《辞源》、《尔雅翼》。 貘或《尔雅》、《雅》、《本草纲目》、白居易《貘屏赞》、《东周列国志》、《说文》、《南中志》、《旧唐书》、司马相如《上林赋》、《雷波县志》、《酉阳直柰(nai)州总志》、《竹山县志》、《长阳县志》等。 貊或《新论》、《兽经》、《广雅》、《直隶澧州志林》、《后汉书》、《中山经》、《蜀中广记》、《酉阳杂俎》、《广志》、《巴东县志》(指秭归)和唐刘良注等。 玄貘《王会篇》。 貘《神异经》。 白豹 陆玑《毛诗广要》、《尔雅》。 猛豹《蜀中广记》。 猛氏兽 《蜀中广记》。 啮铁《神异经》。 食铁兽 《蜀中广记》、晋左思《蜀都赋》、《北川县志》、《酉阳直隶州总志》等。 林云《尔雅》。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记》中记载,远在4000年前,有一个部落的首领叫黄帝,他利用驯养的虎、豹、熊、貔貅(大熊猫)等猛兽助战,在阪泉(今河南逐鹿县)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3000多年前的西周初年汇编的《尚书》和《诗经》,记述了貔貅皮(大熊猫皮)是皇帝进贡的珍品。貔像虎豹一样威武,把古代的勇士比喻为貔一样的威武英勇,以至军队打着“貔”、“貅”的旗号,象征着战无不胜。 春秋战国时代(2700年以前)的《山海经》中记叙,它很像熊,毛色黑白,产于邛崃山严道县(今四川荣经县),并说它食铜铁,故称食铁兽。 汉代(2000年前)文学家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记叙,汉武帝时上林苑(今西安市西周至县、户县界)方圆200里,放养很多禽兽,供皇帝狩猎,而貘(大熊猫)列为前茅。 西晋时(1700年前)称大熊猫为驺虞,因为它只吃竹子,不伤害猎食其他动物,是一种能与友邻和平共处的“义兽”,故在当时把大熊猫当作和平友好的象征。当两军交战,杀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时,只要有一方举起“驺虞”旗,战斗会嘎然而之,因为战争规则:凡使用“驺虞”旗,表示要求和平友好,停止冲突。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幽室静养,感觉冷风飕飕,肤寒头疼,有人送给他一个画了大熊猫的屏风,果然有避风祛邪,驱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赋诗《貔屏赞》,诗人借大熊猫需要一个和平安静的环境才能生存,抒发他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不幸和饥荒。 明朝李时珍(1518-1593)所著的《本草纲目》,记述了貘皮可作睡垫可防寒湿,驱瘟疫避邪气;作为膏药,能穿透肌肤防治肿瘤;尿加水饮,可溶解误食入人体内的金属杂物。 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古籍和地方志中可以看到,自古以来,大熊猫就是神秘的传奇式的异兽,十分珍惜。还可以确认,大熊猫曾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北地区的河南,西北地区的陕西、长江中下游的湖北、湖南,华南地区的福建,以及西南地区的云南、贵州和四川盆地的周边山区等地。

名垂后世的仡佬族名人

民族名人是一个民族的骄傲,也是一个民族实力的见证。文化底蕴越是深厚的民族往往民族名人也会相对比较活跃。在仡佬族文化中,也曾涌现出许许多的十分有名的人物,那么他们都有谁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盘点一下吧。

冯辅元

贵州正安县人,乾隆四十年(1726年)生于一个宦官家庭,21时在省城书院学习,毕业后任镇宁州府知县。他认为 的腐败是因文化奇缺,民愚官蠢所致。他自己出资办学,劝民读书,将大水濠的祖业田拿出来捐助当地办学,并将每年的谷物收入全部用于发展教育,为私塾办学提供了保障,使大水濠的教育事业有了逐步的发展。

聂树楷

贵州务川县人。光绪甲午科(1894年)中举。第二年入京会试,参加“公车上书”签名。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回到贵州,在贵阳与他人倡导组织“贵州不缠足会”,从事早期妇女解放运动。1913年担任兴义县知府时被举为贵州全省清廉六官吏之一。1915年,改任比节县知事,后任省公署秘书。1919年任《贵州通志》分纂。1920年他不愿卷入政治旋涡,辞职返乡,一心着书立说,编出《聱园诗剩》两卷、《词剩》一卷、《诗种》卷。

申佑

申佑(1425~1449年),字天锡,务川县火炭垭人。其天资聪颖,有胆识,少年英雄,事迹动人。一曰虎口救父。传说申佑少时随父至田间,一只猛虎突然从林中窜出来,向其父扑去,欲衔走,申佑机智勇敢,持棒猛击其虎,虎被击痛而放口惊逃,其父幸免一死。

二曰冒死救师。申佑中庚申举人后进京入太学肄业。在就读期间,祭酒李时勉,因谏政事遭奸臣王振谗言陷害入狱,带枷示众于国子监门。申佑义愤填膺,倡议六馆诸生,上疏以拯师难。六馆诸生虽同性老师爱冤,但畏惧王振势大,怕遭株连,惟申佑与石大用槌鼓称冤,伏阙不起,愿以身代师死。明英宗深受感动,特赦李时勉,让其官还在职。申佑拯救师难的义举,蜚声于京师。

龚来发

龚来发(1862-1995年),荣获“中国长寿之王”的称号。务川茅天人,仡佬族,于1862年3月出生在务川石江坪安家坨。半岁时,因家贫,父亲无力养活他,被送给茅天大帮岭向老二做儿子,刚满10岁,向老二夫妻先后去世,龚来发生活无着,跑到山坡上以野果、野菜度日,过了4年“野人”生活。

他习惯于赤足在山间行走。白天在外找寻食,夜间在山洞或树下睡觉。全身长着黑毛,人们称他为“小野人”。他14岁那年,大帮岭向礼全缺劳力,就上山找龚来发,要他来家干活,龚来发就到了向礼全家,从此结束了“野人”生活。龚来发在向家干活勤劳,为人忠厚。

要:读 yāo,吴人要离之后。《郑通志》、《续通志》之《氏族略》《姓苑》里都有收载。

要离,春秋末年,吴国有个刺客叫要离。相传他由伍子胥推荐给吴国国君,谋刺住在卫国的吴公子庆忌。要离请吴王砍断他的右手,杀掉他的妻子儿女,假装和吴王有仇而跑出国境。他到卫国之后,又假意向庆忌说了些如何攻灭吴国的办法,为的是能得到庆忌信任。后来他果然骗取了信任。在一次与庆忌同舟渡江时,刺杀了庆忌,他也自刎而死。

要兢,汉朝人,汉朝时河南郡辖下的河南县县令。

要廷珍,唐朝中期人,晋州守卫。

要敬,唐朝中期人,武将。朔州尚德府左果毅上柱国赏赐绯鱼袋。

要谦,唐朝中期人,武将。宁远将军守左卫翊府中郎将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要崇,唐朝中期人,武将。游击将军守左武为翊府中郎将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要逸,唐朝中期人,武将。游击将军守左清道率府率上柱国赐紫金鱼袋。

要秀,明朝人,为河北三思要氏家族第五世;成化中女为宪宗妃,拜光禄署正。

要毅,明朝人,为河北三思要氏家族第二世,知县。

雷义  鄱阳(今江西省波阳)人,东汉时名臣,官至侍御史。与同郡人陈重情笃,被誉为交友的典范,人称“胶漆自谓坚,不如雷与陈。”

雷敩  南朝·宋时著名药物学家,以著《雷公炮炙论》三卷著称。其中有的制药法,至今仍被沿用。著有《论合药分剂料理法则》等。

雷焕  晋代天文学家。武帝时,斗牛(星名)间常有紫气。雷焕观气知丰城有宝剑。司空张华任其为丰城令,果于牢狱地基下掘得龙泉、太阿二剑。

雷渊  山西省浑源人,金代翰林院编修、监察御史。弹劾不避权贵,曾在蔡州杖杀贪官污吏五百人,时号“雷半千”。

雷锋  湖南省长沙人,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在辽宁抚顺服役时,荣立过二、三等功各一次,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万春  唐张巡偏将,安禄山部将围攻雍丘,与张巡并力死守睢阳,他站在城上督战,雷万春面部中六箭,仍屹立城头巍然不动,面不改色,使敌军怀疑他是一个木刻的人,后来探知原来是一个真的人,令狐潮禁不住赞美张巡说:“向见雷将军已知足下军令矣!”最后,这位连敌人都赞美的勇将,终于与张巡同时死难,英名传流千古,备受后人的尊敬。

雷海青  唐代明皇时著名宫廷乐师,善弹琵琶,常入宫随侍于唐明皇和江梅妃之侧。安禄山攻入长安(今洛阳),数百名梨园弟子皆为俘虏,雷海青掷乐器于池,以示抗拒,被杀。

雷万兴  潮州(今广东省潮安)人,唐代山越首领,与同族蓝奉高等先后领导闽南、粤东山越人民反抗唐朝的残暴统治,持续了四十余年。

雷德骧  北宋同州郃阳(今陕西省合阳)人,历任屯田员外郎、判大理寺,曾被赵普罢职,后赵普出镇河阳,骧复户部侍郎,旋赵普又入相,骧复遭降黜。

雷三益  清流(今属福建省)人,南宋勇士。与三子雷丙、雷戊、雷庚一同入文天祥部,父子四人英勇刚烈,全部战死沙场。

雷润德  建安(今福建省建瓯)人,元代学者,与其子雷机、雷洪、雷杭俱精于易理,有《周易》注解,世人称为“雷门易”。

雷发达  字明所(1619-1693),江西省建昌(今永修)人,明末清初建筑工匠。曾参与过北京故宫太和殿等工程的重建,其代也继承其业,在工部样房主持宫廷的营造工作达二百余年,圆明园和颐和园中大部分建筑均为雷氏设计,有“样式雷”之称。

雷以针  湖北省咸宁人,清道光进士,太平军起,奉办江北大营军务,在扬州创办厘金,以后各省效尤,致使政府财政收入大增。如不是他推行钱江创设的“厘金制”,清廷粮饷无着,恐早被太平天国倾覆了。雷以针因而声名大噪,后又授陕西省按察使等职,显达一时。著有《大学解读》、《经传杂记》等。

雷学淇  顺天通州(今北京市通县)人,清代学者。曾整理《竹书经年》,著有《夏小正经传考》、《夏小正本义》、《校辑世本》、《古今天象考》等。

雷补同  江苏省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清代大臣,1907年擢升右丞,旋任出使奥地利国大臣。与奥地利外交部蹉商,同意中国选派通晓德法文的学生前往学习。

曲焕章(1880—1938),字星阶,云南省江川县赵官村人。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少数民族医药学家,“云南白药”的发明人。

曲焕章少年时期家境贫寒,在马帮中打杂为生,因患病得到四川道人姚连钧及其弟子杜文远的救助得以脱险后,拜姚连钧为师,从此开始行医生涯。

曲焕章不仅继承了姚连钧的医药知识,还博采众长,学习中医药经典著作,打下了坚实的医疗理论基础,同时可以识别和采集数百种草药,配制几十种草药验方。

在行医中,曲焕章注重收集和验证古医书中未记载的民间草药和用法,并进行深入探索,先后研制成功百宝丹、虎力散等少疗效显著的药品,其中百宝丹即是现在享誉海内外的云南白药。云南白药因其用三七、重楼、独宅子、麝香等配制而成,药色洁白,故称为“白药”。它内外兼治、疗效显著、收效神速、用法简捷、用量少、无毒副作用。直至今日仍作为一种治疗内外伤的药品,深受欢迎。

由于白药的疗效神速,救治了不少名人,因而名声大振。1934年,白药取得了云南省公安局的“药商执照”,白药的制作、销售也因此得到了合法地位,并正式命名为“曲焕章万应百宝丹”,简称“百宝丹”,行销国内。1938年,曲焕章建成“云南曲焕章大药房”,向各地销售百宝丹等药品,曲焕章的事业也在这一时期达到其人生的巅峰。

正当曲焕章事业上顺利发展时,1938年,曲焕章被国民党中央派人接往重庆,因不愿为国民党政府所用,拒绝传授药方,于同年8月在重庆被害身亡,终年58岁。

罗炳辉(1897—1946),云南彝良人。1915年,罗炳辉加入护国军,投入到反袁斗争之中。1921年投奔孙中山,加入了属于广东革命政府领导的滇军朱培德部。1922年,参加了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和第一次北伐战争,任参战官。在战斗中英勇顽强,立下战功,被任命为营长。1926年5月第二次北伐战争开始,罗炳辉任国民革命军第3军第9师第25团第2营营长。1928年冬,滇军朱培德部缩编,罗炳辉被诬陷为***而遭“谴散”。1929年春,他回到江西,被聘为吉安县靖卫大队队长。同年7月加入中国***。11月,他率吉安靖卫大队起义,参加红军。其所属部队被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五团,罗炳辉任团长。1930年,独立团改编为黄公略的红六军第二旅,罗炳辉任旅长。2月,他参加了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二七会议”,坚定了革命立场。3月,赣西南苏维埃政府成立,罗炳辉当选为执委委员。4月,闽西地方红军6个独立团合编为红十二军,罗炳辉任军长。十二军奉命随红一军团进逼南昌,攻占湘赣边界的文家市。后又随毛泽东、朱德东进,攻占赣西南重镇吉安。在第一、二、三次反围剿中因战功卓著,先后荣获一级红星金质奖章和中央军委的嘉奖。1934年10月,罗炳辉率红九军团参加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奉命赴华中工作。11月,任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陈毅任司令员,建立了茅山根据地。1939年春,创建了淮南皖东抗日民主根据地。1941年,皖东江北指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二师,罗炳辉任副师长。他依据多年从事游击战的经验,创造性地利用“梅花战术”——以伏击与运动游击为特色的包括伏击、纠缠、阻击迟滞、扰敌、歼灭等内容融为一体,有效地打击了日伪军,粉碎了敌人大规模的“扫荡”。同时,他还领导部队发展生产,精兵简政。1945年2月,带领淮南军民向日伪发起新攻势。8月,解放了定远、来安、盱眙、六合、天长等城市,取得淮南抗战的胜利。1946年4月,中央军委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他不顾多病的身体,全身心的投入到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战斗中。6月9日,指挥部队向枣庄伪军王继美部队发动攻击,全歼伪军,解放了枣庄。

1946年6月21日,罗炳辉突发脑溢血,抢救无效,病逝于兰陵,时年49岁。新四军军部暨山东党、政、军、民各机关团体,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陈毅在《悼罗炳辉将军》一诗中赞到:“戎马三十载,饮马江南北,苏鲁驰劲旅,革命不自惜。”高度评价了他的一生,号召大家学习他坚贞不屈的革命精神。

古 弼:后魏时的代州人。

为人忠厚,善于骑射。

因战功卓著而封为灵寿侯。

历位吏部尚书,虽然事务殷凑,但坚持读书不辍。

太武帝称赞他为社稷之臣。

文成帝即位后,他因被诬告而处死,时人都为他叫冤。

古 朴:明朝大臣,陈州(今河南淮阳)人。

历任兵部侍郎、户部尚书等职。

在朝30多年,以清廉著称。

古 柏:江西寻邹人。

1925年加入中国 ,在广东从事党的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领导寻邬学生、农民举行武装起义。

后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一纵队政治委员、 寻邬县委书记。

1931年后历任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秘书长、中央工农民主 粮食部长、红军独立师师长和红军十一军军长等职。

1933年因拥护 提出的正确路线和政策,受到王明“左”倾路线的迫害和打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粤赣军区游击司令。

1935年底在广东龙川山区和 军队作战中英勇牺牲。

年29岁。

古之奇:唐朝人。

他写过一篇奇文,名叫《县令箴》云:“政不欲猛,刑不欲宽。

宽则人慢,猛则人残。

小恶无为,涓流成池。

片言可用,毫未将拱。

勿轻小道,大车可覆。

不恕而明,不如不明。

不通而清,不如不清。

”说到当县官应做些什么,也说到清官还在次要,更重要是通晓世事,心地仁爱才有益于百姓。

古云应:唐朝人。

在宪宗元和五(810年)以明经荐任江西省洪州(今南昌市)通判,因此举族南迁,先迁赣南,后定居广东省南雄珠玑沙水村。

据《梅县客家姓氏源流考》载:“凡赣、闽、粤、桂、滇、琼、湘、川等古氏后裔,均以云应为始祖。”

古应芬:字勃勤,亦作湘芹,广东省番禺市人(祖籍广东省梅县)。

自小人私塾读书,1902年考中秀才,1904年赴日本留学,1905年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革命活动。

1906年毕业于日本法政大学速成科,升人专门部。

1907年毕业归国后,历任广东法政学堂编纂、广东咨议局书记等职。

民国元年(1912年),广东都督府成立,古应芬任省核计院院长,时琼崖民军叛变,出任琼崖绥靖处总办,平之。

次年,“二次革命”起,古应芬与胡汉民、朱执信等起兵响应。

中华革命军兴,往来于马来半岛和港澳间,任筹饷联络。

1917年后任都督府秘书,随孙中山参加讨袁护法运动。

1922年6月,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古应芬速归见孙中山于黄埔永丰舰,佐治军书。

数月后,去香港筹饷,接济各地讨陈军,是驻港讨陈办事处成员,开展筹款和联络工作,与邓泽如等联合策动滇、桂、粤等联合驱逐陈炯明出广州。

1923年2月,受孙中山命,任大本营江门办事处全权主任,组织力量讨伐沈鸿英;3月,任大本营法制局长,继后任元帅府大本营秘书长;8月,随大元帅孙中山东征陈炯明,撰有《孙大元帅东征日记》一卷。

1924年9月,任大本营财政部长、广东省财政厅厅长,兼军需总监。

民国十四年(1925年),广东国民 成立,古应芬当选为国府委员,仍兼任广东省财政厅厅长;8月,任国民 财政部部长。

1926年1月,任中央监委委员。

南京国民 成立后,古应芬任中央常务委员、中央政治会议委员、财政部部长,后任国民 文官长。

1931年回广州,策动粤桂军反蒋,任广州国民 常务委员、广州非常会议组织委员会委员。

古应芬在职忠心努力,协助孙中山革命成功。

时值南北统一,训政开始之际,他维系各方,关系重大。

1931年11月18日因牙疾重症,不治逝世。

明令褒扬,国葬如仪。

古公亶父:即周太王。

他父亲公叔祖类去世后,他即位继续从事后稷、公刘的事业,做了很多德义的事业,整个都邑的人都拥戴他。

这时,薰育、戎、狄都来攻打他,为的是要获得财物,古公直父就给了他们;过了不久,又来攻打,这回却是为了要得到土地与人民。

人民都愤怒了,想要对抗。

古公却说:“人民拥立君主,是为了替他们谋福利。

现在戎狄所以要攻击我,是为了我的土地和人民人民属于我和属于他们,那有什么差别呢!人民却要为了我的原因而战斗,那等于是杀了他们的父子以做他们的领袖,我不忍心这么做!”于是就和他自己亲近的部属离开豳地,渡过漆、沮二水,越过梁山,定居于歧山下。

豳地整个地方的人,扶老携幼,全又归附古公于歧山下。

其他的地方,风闻古公的仁爱,也多来归附他。

到了这时候,古公就扬弃狄戎 的习俗,而营建城池宫室房屋,将人民分成几个邑落居住;又置职有专司的五官。

于是人民都歌咏乐诗,颂扬他的德业。

古公的长子名叫大伯,次子名虞仲;太姜又生了幼子季历,季历聚了大任,大姜、大任都是有贤德的妇人,因此季历与太任生下了昌,而有圣王的瑞应。

古公说:“我们这一族应当有王者出现,这该是在昌吧!”长于太伯、次子虞仲晓得古公的意思,想要立季历继承他,以便将来传位给昌,于是两个人就逃到南蛮之地,学当地土著习俗,表示不再回中原,以此让位给季历。

古公去世后,季历继立,就是公季,公季去世后,子昌继立,那就是西伯。

后人尊号为文王。

又追尊古公为大王。

此外,古姓名人还有:战国时赵有隐士古桑,北魏有吏部尚书古弼,宋代有潮州太守古革,明代有画家古其品……等。

古代名人拜师学艺的故事都有哪些

1、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