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公案的词义
禅宗公案 公案,原意指官府用以判断是非的案牍。所谓‘案牍’即指文书而言。官府之文书成例及讼狱论定者谓之‘案’或‘公案’。由此转而为佛教禅宗用语,即指佛教禅宗祖师、大德在接引参禅学徒时所作的禅宗式的问答,或某些具有特殊启迪作用的动作。此类接引禅徒的过程,往往可资后人作为判定迷悟之准绳,犹如古代官府之文书成例,故亦谓之为公案。古代专著 自古以来,有若干种集录此种公案而成之作品,如《碧岩录》、《从容录》二书,即各收录百则禅门公案。《无门关》也收录四十八则。诸书所收公案,加上《景德传灯录》等五部灯录所载,公案之数总计约有一千七百则左右。
依文字而说:
“某甲”:我。
“老婆心切”:证悟者以慈悲心,很想帮助来求明心的人;但是,如果明说,学人即不得“开悟”之功德受用;成为“知解之徒”。乃至生起慢心。毫无益处。因此,证悟者象个老婆婆一样,不厌其烦,用种种言语、机锋来开示这个学人。这种行为就是“老婆心切”。末学虽然未悟,因见楼主有此问,说这么多话,也算是“老婆心切”。(《大话西游》之唐僧)o(∩_∩)o。
“无多子”:没有多余的东西。
“道!道!”:快说!快说!
“拟议”:刚要开口说话。
“秦时镀铄钻”:秦朝时的一种常用工具。因赵州是宋朝人,这种工具早已不用;在这里是形容“毫无用处”。至于他为什么就悟了。这要悟后菩萨才知道!
禅宗公案的功能依次是:
一 印证开悟者所悟是否为真。所以是悟后的人拿来印证自己所悟的是真悟还是假悟:真悟者,除了讲见性的公案和假悟者杜撰的公案,其余公案会一个就全部都会。假悟者,也许蒙对一个或多个,其余不会。
二 极利根人,因缘成熟时,阅读公案而悟(这种情形非常罕见,起码末学就没见过这方面的记载)。
三 如亲见祖师风采,因崇敬而信入宗门、教下。
四 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五 被未悟凡夫引用,作为“口头禅”、“狂禅”的谈资,满足虚荣心。
请楼主脚踏实地!在公案上用功,多是“蚊子咬铁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查到两个版本,仅供参考
《五灯会元·道悟传》:
道悟,渚宫人,姓崔氏,子玉之后胤也。年十五依长沙寺昙翥律师出家,二十三诣嵩山受戒,三十参石头,频沐指示,曾未投机,次谒忠国师。三十四与国师侍者应真南还谒马祖。……师常云:“快活!快活!”及临终时叫:“苦!苦!”又云:“阎罗王来取我也。”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师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主无对,便入灭。
《景德录》卷十《昙照传》
荆南白马昙照禅师,常云:“快活!快活!”及临终时叫:“苦!苦!”又云:“阎罗王来取我也。”院主问曰:“和尚当时被节度使抛向水中,神色不动,如今何得恁么地?”师举枕子云:“汝道当时是?如今是?”院主无对。
阿弥陀佛!师兄,这个意思就是:大道本来如此,太平常,故而无法言说;真理就是这样,最简单,以至不可思议!
佛性禅心遍一切处,无所不在。当下一切,遍处皆是。若是识得佛性禅心,烧火煮饭,挑水砍柴,皆是修行。若不识得,翻烂三藏十二部经,走遍天涯海角,亦不得见!
佛印禅师与苏东坡同游灵隐寺,忽然,苏东坡问了一个问题,“人人皆念观世音菩萨,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们一样,挂着一串念珠观世音菩萨念谁”佛印禅师:“念观世音菩萨。”苏东坡:“为何亦念观世音菩萨”佛印禅师:“他比我们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依《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卷十一(上)所载,禅门公案,并非个人之知识上之臆见,亦非依文解义之解说,乃系会灵泉、契妙旨、破生死、越情量,与三世十方百千开士同禀之至理。故不可以义解,不可以言传。因此,师家每藉公案提撕学人,而学人则藉以除去分别情识,俾得开悟之境界。此种风气创始于唐,而盛于宋,主要为临济系禅僧所盛用。到宋代乃成为公案禅之时代。例如,北宋末期五祖法演、南宋大慧宗杲及无门慧开均重视赵州‘无’字公案,并经常以之提撕学人。
据《碧岩录》卷首〈三教老人序〉云(大正48·139b):‘公案者,倡于唐而盛于宋。(中略)其用有三,面壁功成,行脚事了,定盘之星难明,野狐之趣易堕,具眼为之勘辨,一呵一喝,要见实诣,如老吏据狱谳罪,底里悉见,情款不遗,一也。其次,则岭南初来,西江未吸,亡羊之岐易泣,指海之针必南,悲心为之接引,一棒一痕要令证悟,如廷尉执法平反,出人于死,二也。又其次,则犯稼忧深,系驴事重,学奕之志须专,染丝之色易悲,大善知识为之付嘱,俾之心死蒲团,一动一参,如官府颁示条令,令人读律知法,恶念才生,旋即寝灭,三也。’
偈颂十二首
[宋] 释安永
经年不跨云门路,逐浪随波恁麽去。
而今老大复痴憨,归来且作村庵主。
跨瞎驴,挝毒鼓,
百战场中偃文武。
从教临济拨动烟尘,
沩仰互为队伍,列伍位枪旗,
布三玄戈弩。
不消咳嗽一声,
直下一时败露。
偈四首
[宋] 释云贲
维摩病,说尽道理。
龙翔病,咳嗽不已。
咳嗽不已,说尽道理。
说尽道理,咳嗽不已。
本是长江凑风冷,却教露柱患风。
禅宗公案的词义
本文2023-10-30 04:53:3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2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