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生地黄的功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中药生地黄的功效?,第1张

生地黄 :

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生地黄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鲜地黄 12~30g。

生地黄 10~15g。

说起地黄,有些人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六味地黄丸相比很多人都听过,这个的广告打的是比较多的,其主要的功效就是用来补肾,地黄有生的,也有熟的,生的是地黄直接取根部洗净晒干入药,熟的地黄要反复蒸晒,那么生的地黄和熟的地黄功效上有什么差别吗?它们分别有哪些作用呢?

1、生熟地黄的功效

(1)生地黄性凉,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止血、止咳的功效,主要治疗阴虚内热、高烧、烦躁、口渴、咽喉肿痛、吐血、鼻出血、小便出血、实火便秘等症。新鲜的生地黄功效更好。鲜生地黄捣汁外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

(2)熟地黄性温,有滋补肝肾、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主要治疗肝肾阴虚、血虚引起的头晕目眩、耳鸣、腰膝酸软、须发早白、失眠、心悸、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盗汗、月经不调、崩漏等症。滋补肾阴的著名方剂六味地黄丸中用的是熟地黄。

(3)购买熟地黄的时候,可以从中间切断,观察颜色,最中间的部分颜色偏黑,和外层地黄肉颜色接近的才算蒸透了。有些中药加工厂家为了节省活力,还没蒸透就直接晾晒了,这种半生的熟地黄,相当于生地黄和熟地黄的混合物,中间部位带有生地黄的功效。

2、生熟地黄的主要区别

(1)外形区别: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2)药效区别: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3、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1、生地黄粥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消渴病及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

材料:生地黄50克,大米100克,水1000毫升,冰糖100克。

做法:取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于地黄60克煎取药汁,粳米加水煮沸后加入地黄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禁忌:服此药粥时,忌吃葱白、韭菜、薤白及萝卜。

2、生地黄煲水蟹

材料:生地黄50克、水蟹3只、蜜枣2枚、生姜2--3片。

做法: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并稍浸泡片刻;水蟹宰后,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它有清热解毒、补肾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滋肝阴和充胃液之功,还认为有黄疸、眩晕、健忘、喉肿、疥癣、腰酸腿痛和风湿关节炎等症患的人,宜常食螃蟹。

3、藕节生地黄排骨汤

材料:鲜藕节100克、生地黄30克、黑木耳10克、蜜枣2个、猪排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藕节刮皮去须;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功效:藕节有收敛止血、凉血散瘀的功效,为调理各种热性出血的食疗之物;生地黄能清热泻火、凉血养阴;黑木耳能润肠通便、凉血止血;加入甘润的蜜枣和补益的猪排骨为汤,能清热凉血、养阴止血,对秋暑干燥时的痔血者,及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兼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禁忌:脾胃虚寒、经漏或血崩属气虚者慎用。

4、百合生地黄粥

功效:滋阴润肺,凉血宁心。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轿,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中烦扰,夜寐不安,或经期衄血等症。

材料:百合30克,生地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煎生地2次,取汁,与百合、粳米共煮粥。

用法:1日内服完。

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5、枸杞子生地黄粥

功效: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型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等。

材料:百合30克、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酸枣仁10克

做法:酸枣仁10克水煎取汁,入粳米100克煮粥。

用法:1剂/日,分早、晚2次温服。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拉丁名 5 英文名 6 生地黄的别名 7 来源及产地 8 性味归经 9 功能主治 10 化学成分 11 生地黄的药理作用 12 参考资料 附: 1 用到中药生地黄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生地黄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生地黄 1 拼音

shēng dì huáng

2 英文参考

Radix Rehmanniae Recens (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unprocessed rehmannia roo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生地黄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经集注》,即《本草便读》记载的生地的别名[1]。为将地黄缓缓烘焙至八成干[2]。

4 拉丁名

Radix Rehmanniae Recens (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5 英文名

unprocessed rehmannia root(《中医药学名词(2004)》)

6 生地黄的别名

生地黄、鲜地黄[3]。

7 来源及产地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Gaertn) Libosch的新鲜根茎[3]。产河南、浙江、江苏、河北、陜西、湖南等地[3]。

8 性味归经

甘、苦,寒[3]。入心、肝、肾经[3]。

9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生津[3]。

1治温病热入营血,阴伤烦渴,舌绛,神昏,癍疹,咳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虚劳骨蒸,咽喉肿痛,消渴,便秘[3]。煎服:15~60g[3]。

2捣烂绞汁,少加冰片滴耳,治中耳炎[3]。

10 化学成分

鲜根含梓醇(Catalpol)、地黄紫罗兰苷、地黄苦苷、地黄素等,又含糖类、赖氨酸等氨基酸,还含地黄聚糖、地黄多糖、棕榈酸等[3]。

11 药理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这是我们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滋补佳品,它的功效与作用涉及很多方面,入药的食材都需要更加注意,特别适合养胃、养肺的人食用,下面跟大家分享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1

  生地黄的营养价值

 生地黄成分中含脂肪酸每100克含600毫克,地黄素每100克含1、9g,其中不含任何热量。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1、清热凉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2、治温病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3、治温热病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4、养阴生津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2

 生地黄的功效: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生地黄别名生地、鲜地黄、鲜生地、山菸根,生地黄的功效是清热凉血、生津润燥,鲜地黄的作用是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生地黄用药禁忌是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忌服生地黄。

 药名:生地黄

 别名:生地、鲜地黄、鲜生地、山菸根。

 性味:味甘;苦;性寒。

 归经:心经;肝经;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生津润燥

 主治:急性热病;高热神昏;斑疹;津伤烦渴;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崩漏;便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劳热咳嗽;跌打伤痛;痈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捣汁或熬膏。外用:适量,捣烂敷;或取汁涂搽。

 药材基源: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新鲜块根。

 鲜地黄的作用:

 1、生地黄治心病无问新久:生地黄一味,随人所食多少,搜面作馎饦,或冷淘食,但忌用盐,服之良久当利,即愈。(《世医得效方》)

 2、生地黄治骨槽风痛,龈肿齿疏:生地黄一斤(取汁),胡桐泪半两(细研),白矾半两(枯,研),麝香一分(细研)。上三味,研为极细末,与生地黄汁,相和匀,于银器中,即以文武火慢慢熬成膏。临时以药于牙龈上涂之,有津即咽。每用一字,食后,夜卧。(《圣济总录》)

 3、生地黄治小肠实热,心中烦闷,小便出血:生地黄、白茅根各半两,葱白二茎。上三味,锉如麻豆大,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食前分温二服。(《圣济总录》地黄汤)

 4、生地黄治劳热咳嗽,四肢无力,不能饮食:生地黄汁半斤,蜜三合,青蒿汁三合。上药相和,不计时候,温服一合,宜顿服之。(《普济方》地黄汤)

 5、生地黄治产后小便出血:生地黄、生刺蓟各半斤。上捣绞汁,每服一小盏,食前饮下。(《普济方》)

 6、生地黄治产后腹痛,眼见黑花,或发狂如见鬼状;或胎衣不下,失音不语,心胸胀满,水谷不化,口干烦渴,寒热往来,口内生疮,咽喉肿痛,心中忪悸,夜不得睡;产后中风,角弓反张,面赤,牙关紧急;或崩中如豚肝,脐腹(疒亏)痛,烦躁恍惚,四肢肿满;及受胎不稳,唇口指甲青黑:生地黄、生姜各二斤,研,取汁留滓,蒲黄、当归各四两。上于银石器内,用慢火取地黄汁炒生姜滓,以生姜汁炒地黄滓,各令干。四味同焙干为细末,醋煮面糊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前用当归酒化下。(《妇人良方》地黄丸)

 7、生地黄治妇人伤血不止,兼赤白带下:生地黄汁、益母草汁半碗。上件药,取水半盏,同煎至七分,日三五服。(《普济方》地黄益母草汤)

 8、生地黄治跌骨碎破:用生地黄捣烂,熨热过之,日夜数易。若血聚,以针决之。(《卫生易简方》)

 9、生地黄治伤寒心热,口舌生疮:生地黄汁三合,蜜五合。上二味搅匀,慢火煎如稠饧。每服半匙,含化,徐徐咽津,不拘时。(《圣济总录》)

 10、生地黄治伤肢折臂,断筋损骨,但有皮相连者:用生地黄研汁,好酒和服,一月筋皮连续;并杵碎,炒热封损处。(《卫生易简方》)

 11、生地黄治伤寒温病应发汗而不汗之,内蓄血者,并治鼻衄、吐血不尽,内有瘀血,面黄,大便黑:犀角一两,生地黄八两,芍药三两,牡丹皮二两。水煎,分三服。(《千金要方》犀角地黄汤)

 12、生地黄治喉闭:用生地黄汁二升,蜜三升,合,微火煎之,取二升,稍稍含之。(《普济力》)

 13、生地黄治风着口面喎,语不多转:生地黄汁一升,竹沥一升,独活三两(切)。上三味相和,煎取一升,顿服之。未正,更进药一剂。无所忌。(《外台》)

 14、生地黄治髭发黄赤,一染即黑:生地黄、生姜各半斤,洗净,石臼杵,绞取自然汁,留渣用。上用不蛀皂角一条,去皮弦,蘸取药汁,慢火炙黄,以汁完为度,却将前药渣同入罐内,火煅存性,研末,用铁器盛之。每用三钱,白汤一盏调匀,放三日。临睡时将药涂髭发,自然即黑。(《古今医统》)

 15、生地黄治撞碎生翳膜眼,亦除翳膜:生地黄汁、薄荷汁、冬青子汁。三味汁熬浓,加蜜一两,熬成膏,点眼。(《眼科全书》长春膏)

 16、生地黄治乳痈:地黄汁敷之,一日数次效。(《卫生易简方》)

 17、生地黄治小儿热疾,烦渴头痛,壮热不止:生地黄汁三合。上入生蜜半合和匀,时时与一合服,量儿大小加减服之。(《圣惠方》)

 18、生地黄治时气热毒在脏腑,欲发赤斑:地黄汁五合。上件药于锅中,以炼成了猪脂半斤相和,煎十余沸,滤去滓,入麝香搅匀。每服二合,尽服之,毒当从肉中为汗出,便愈。(《圣惠方》)

 19、生地黄治暴赤眼肿痛:生地黄(净洗,切,研)、黑豆各二两,生捣末。上二味,捣成膏,临卧时以盐汤洗眼后,闭目,以药膏厚罨眼上,更不动,至晓水润药令软,取下。(《圣济总录》地黄膏)

 20、生地黄治产后血晕危困:生地黄汁一大盏,当归一分(锉),赤芍一分(锉)。上水煎三五沸,温服,如觉烦热,去当归,入童子小便半盏服之。(《云歧子保命集》)

 21、生地黄通经脉,补虚弱,强脚膝,润肌肤:生地黄一斤取汁,牛膝制了末二两。上件药,搅匀,银石器中熬,可丸即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酒下。(《普济方》)

 22、生地黄治吐血:生地黄汁一升二合,白胶一两,以铜器盛。蒸之令消。(《医心方》单神方)

 23、生地黄治因劳损尿血不止:生地黄汁五合,车前叶汁五合,鹿角胶三两(捣碎),炒令黄燥。上件药,将二味汁相合,每于食前暧一小盏,调下胶末二钱。(《圣惠方》)

 24、生地黄治心热肠风脏出血:生地黄半斤,研取汁,连渣,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相信大家都对地黄的功效和作用有一定的了解,地黄的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地黄不一定适合每一个人,药材对人体的作用过犹不及,下面我带你了解它,地黄的功效和作用。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1

地黄的功效与作用

功效

1、鲜地黄: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2、干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3、熟地黄: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主治

1、鲜地黄: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2、干地黄:用于热人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知绛烦渴,津伤便秘,咽喉肿痛。

3、熟地黄:用于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下血,肝肾阴虚,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jing,内热消渴,眩晕,耳鸣,颏发早白。

地黄的用法和用量

1、鲜地黄,12~30g。

2、干地黄,10~15g。

3、熟地黄,9~15g。

地黄的食用禁忌

1、生地黄: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2、熟地黄:本品性质黏腻,有碍消化,凡气滞痰多、脘腹胀痛、食少便溏者忌服。重用久服宜与陈皮、砂仁等同用,以免黏腻碍胃。

地黄有毒吗

无毒。

地黄的附方

1、堕胎下血不止:代赭石末一钱,生地黄汁半盏调。日三、五服,以瘥为度。(《圣济录》)

2、吐血衄血:胡黄连、生地黄等分。为末,猪胆汁丸梧子大,卧时茅花汤下五十丸。(《普济方》)

3、口干心躁:熟地黄五两,水三盏,煎一盏半,分三服,一日尽。(《圣惠方》)

4、吐血不止:鳖甲、蛤粉各一两(同炒色黄),熟地黄一两半(晒干)。为末。每服二钱,食后茶下。(《圣济录》)

地黄的功效和作用2

一、地黄的功效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归经

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二、地黄的作用

了解了地黄的`功效是什么,应该知道地黄的作用应该也是不少的,应用的范围也是蛮大的,那就来看看地黄的作用是什么吧,还有禁忌是要注意什么的呢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

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

能够治疗肝炎,生地黄配上甘草一起服用,临床实践证明,有治疗肝炎的功效。

三、生地黄禁忌

一般来说,生地在作为中药煎服的时候,用量是10到30克,鲜地黄的量会加倍。不过需要注意鲜地黄性寒,脾虚湿滞的人,不能使用。

性寒,所以脾胃有湿邪及阳虚者应忌服生地。《雷公炮炙论》:勿令犯铜铁器,令人肾消,并白髭发、损荣卫也。生地黄性寒而滞,会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所以脾胃虚寒(虚弱)、大便溏薄、胸闷食少、气滞痰多者不宜应用。

《药性论》:忌三白,指生地与萝卜、葱白和薤白相克。

四、地黄和熟地黄的区别

很多人都是分不清地黄与熟地黄的,认为两者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功效与作用应该也是一样的,其实是不对的,两者的区别还是蛮大的,一起来看看有什么区别吧。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1、外形区别

地黄

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

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2、药效区别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

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黄和熟地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无论在外型上还是药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五、地黄的食用方法

1、地黄粥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消渴病及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

材料:生地黄50克,大米100克,水1000毫升,冰糖100克 。

做法:取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于地黄60克煎取药汁,粳米加水煮沸后加入地黄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禁忌:服此药粥时,忌吃葱白、韭菜、薤白及萝卜。

来源:《二如亭群芳谱》。

2、地黄煲水蟹

材料:生地黄50克、水蟹3只、蜜枣2枚、生姜2--3片。

做法: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并稍浸泡片刻;水蟹宰后,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它有清热解毒、补肾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滋肝阴和充胃液之功,还认为有黄疸、眩晕、健忘、喉肿、疥癣、腰酸腿痛和风湿关节炎等症患的人,宜常食螃蟹。

3、藕节地黄排骨汤

材料:鲜藕节100克、生地黄30克、黑木耳10克、蜜枣2个、猪排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藕节刮皮去须;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功效:藕节有收敛止血、凉血散瘀的功效,为调理各种热性出血的食疗之物;生地黄能清热泻火、凉血养阴;黑木耳能润肠通便、凉血止血;

加入甘润的蜜枣和补益的猪排骨为汤,能清热凉血、养阴止血,对秋暑干燥时的痔血者,及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兼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禁忌:脾胃虚寒、经漏或血崩属气虚者慎用。

 下文是为大家提供的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生地黄百科

 生地黄,别名:地髓、原生地、干生地、地黄、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中国各地均有生产。

生地黄的功效:

 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功效 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归经: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肺经。

生地黄的作用

 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

 生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

生地和熟地的区别

 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外形区别:

 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药效区别:

 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由生地为主所制的六味地黄丸,就是千古著名的补肾良方,临床还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神经衰弱、肺结核等病的治疗。

 熟地黄:性温,其功用也发生变化,为补血要药。配伍当归、白芍、川芎就是大名鼎鼎的“四物汤”,常用于治疗血虚症。熟地配白芍能养肝,配柏子仁养心,配龙眼肉能养脾,配麻黄则通血脉。但熟地滋腻滞脾,有碍消化,故脾虚者少食,腹满便溏者不宜服用。

 所以生地黄和熟地黄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无论在外型上还是药效上都有所不同,所以购买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

 1、生地黄粥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消渴病及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口鼻出血。

 材料:生地黄50克,大米100克,水1000毫升,冰糖100克 。

 做法:取新鲜生地黄适量,洗净后切段,每次榨取生地黄汁约50毫升。或用于地黄60克煎取药汁,粳米加水煮沸后加入地黄汁,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服,空腹食。

 禁忌:服此药粥时,忌吃葱白、韭菜、薤白及萝卜。

 来源:《二如亭群芳谱》

 2、生地黄煲水蟹

 材料:生地黄50克、水蟹3只、蜜枣2枚、生姜2--3片。

 做法:生地黄、蜜枣用清水洗净,并稍浸泡片刻;水蟹宰后,洗净。然后与生姜一起放进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为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少许生油便可,此量可供2――3人食用。

 功效:中医认为它有清热解毒、补肾添髓、养筋活血、通经络、利肢节、滋肝阴和充胃液之功,还认为有黄疸、眩晕、健忘、喉肿、疥癣、腰酸腿痛和风湿关节炎等症患的人,宜常食螃蟹。

 3、藕节生地黄排骨汤

 材料:鲜藕节100克、生地黄30克、黑木耳10克、蜜枣2个、猪排骨400克、生姜3片。

 做法:各物洗净。藕节刮皮去须;蜜枣去核;猪排骨切段。一起下瓦煲,加清水2000毫升(约8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2小时,下盐便可。为3――4人用。

 功效:藕节有收敛止血、凉血散瘀的功效,为调理各种热性出血的食疗之物;生地黄能清热泻火、凉血养阴;黑木耳能润肠通便、凉血止血;加入甘润的蜜枣和补益的猪排骨为汤,能清热凉血、养阴止血,对秋暑干燥时的痔血者,及月经过多,或淋沥不尽兼见口干口苦、烦躁易怒、便秘等有辅助治疗作用。

 禁忌:脾胃虚寒、经漏或血崩属气虚者慎用。

 4、百合生地黄粥

 功效:滋阴润肺,凉血宁心。适用于阴虚肺燥,咳嗽痰轿,潮热盗汗,手足心热,心中烦扰,夜寐不安,或经期衄血等症。

 材料:百合30克,生地30克,粳米30克。

 做法:先煎生地2次,取汁,与百合、粳米共煮粥。

 用法:1日内服完。

 来源:百病饮食自疗

 5、枸杞子生地黄粥

 功效:滋补肝肾,养心安神。主治阴虚火旺型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心烦失眠等。

 材料:百合30克、生地15克、枸杞子12克、酸枣仁10克

 做法:酸枣仁10克水煎取汁,入粳米100克煮粥。

 用法:1剂/日,分早、晚2次温服。

中药生地黄的功效?

生地黄 :功能与主治 鲜地黄 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咽喉肿痛。生地黄 清热凉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