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前辈知道北京大学古文献学专业的发展现状?
。
我把我们系的招生时的一些简单介绍给你看看,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
古典文献学以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代文献为研究对象,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从事古籍整理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专门人才。现在古典文献学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漫长发展历程之后,正在迅速走向世界。
古典文献学是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研究与整理的学科,与古代文化各个分支的研究都有密切的关系。中国古典文献学是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等传统学科的基础上吸收了现代文献学理论和方法而形成的学科,为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代文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提供有关典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文献处理方法。
我国古代并无“文献学”之名,却有文献学之实。这个“实”就是把目录学、版本学和校勘学三者融为一体的学问。这门学问开创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
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要掌握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掌握中文文献资料的查询手段。该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
文献是知识的结晶,是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国学的复兴和文明的进步,我们相信文献学领域一定可以大有作为。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 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 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 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
本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的专业�
开设院校: 上海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大学 浙江大学
在“中国语文文学”的7个兄弟中,只有中国语言文化和应用语言学的开设院校比较少,招生人数也比较少,如应用语言学,仅清华、北大、上海师范大学、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等少数院校开设,因而显得“势单力孤”,其他兄弟可都是枝繁叶茂,为广大学子选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
希望你的能力能在这方面充分体现!
祝你成功!
首先是中国古典语言学。了解古代文学和经典的编排和研究。它以古代文献和经典的形式和内容,组织其校对、标点、注释、鉴定、汇编、汇编等各个环节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以经典史为中心。经典成为古代文献学的中心。确定哪些异文必须注出,以示读者。从义理、考据两方面着眼,(异文)版本来源是重要方面。
其次是书籍版本。中国古籍是指1911年革命前出现的书籍。对于各种形式的古籍版本,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善本仅限于清朝乾隆60年,即古籍。1795年以前的书籍一般都是稀有书籍。现存的古籍中,有史迹、学术资料、艺术表现的,或虽不完整但只有一两本,且很少流传的,都可以算是珍本。周代末期出现的简策,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图书。1930年在内蒙古发掘的居延汉简,是我国现存最古的成册书籍。
再者中国电子文献数据库。内容包括经、史、子、藏四个部分,其中以史为主,经、字、藏为辅。如果按门类归类,又可分为宗教文献、医学文献、文献与收藏、政治书籍、阶级书籍和史料收藏。新书目),77246万字,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经典。文字周围大多围以长方形边框或图案,刻书者用以申明版权以及广告宣传的一种特殊标识。
另外可以从汉学典藏数据库中学习。是面向中国图书馆、中国文化研究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和文史爱好者的中国古籍全文信息检索系统。它囊括了从先秦到民国2000多年所有以汉字为载体的古籍,也囊括了清代学者对当代相关古籍研究的重要成果。数据库包括古籍精选版本,即古籍母本或现存最早的版本和精炼版本,基本涵盖了所有重要的古籍文献。
王序
自序
第一章 文献与文献学
一:文献的含义
二:文献学的研究范围
三:为什么要学习文献学
第二章:文献的载体
一:甲骨
二:金
(一) 礼器
(二) 乐器
(三) 兵器
(四) 农器
(五) 度量衡
(六) 钱币
(七) 符玺
(八) 日用器
三:石
(一) 碣
(二) 摩崖
(三) 碑
四:竹木
五:帛
六:莎草纸
七:羊皮纸
八:贝叶
九:纸
(一) 造纸术的发明
(二) 纸质文献的装潢形制
1 卷子
2 经折装
3 蝴蝶装
4 包背装
5 线装
第三章 文献的形成及流布
一:文献的形成
(一) 著
(二) 述
(三) 编
(四) 译
1 佛经翻译
2 学术翻译
3 文学翻译
二:文献的流布
(一) 讲唱
(二) 镌刻
(三) 抄写
(四) 印刷
(五) 摄影
(六) 扫描、微机输入。
第四章 文献的收藏与散佚
一:历代官府藏书及其散佚
(一) 历代官府文献的收藏概况
(二) 历代文献的大量散佚
1 秦始皇焚书
2 西汉末年战乱
3 东汉末年战乱
4 西晋末年惠怀之乱
5 侯景之乱与梁元帝焚书
6 隋末唐初
7 安史之乱
8 黄巢起义
9 靖康之难
10 李自成起义
11 乾隆禁毁
12 嘉庆宫火
13 太平天国起义
14 英法联军纵火圆明园
15 庚子事变
16 日本侵华战争
17 文化大革命
二:历代藏书家之兴替
(一) 周秦私家藏书概况
(二) 汉魏晋南北朝的私人藏书
(三) 唐宋私家藏书
(四) 元明私家藏书
(五) 清代著名藏书家(上)
(六) 清代著名藏书家(下)
(七) 近代著名藏书家
第五章:文献的版本
一:版本释义
古代写作板本,指一种书籍的多种出版形式。
二:版本类型
(一) 写本
1 手稿本
2 清稿本
3 抄稿本
4 影钞本
5 抄本
(二) 刻本
(三) 套印本
(四) 饾版本与拱花印本
(五) 活字本
(六) 石印本
(七) 珂罗版印本
(八) 批校本、题跋本
三:善本的界义
(一) 善本的两层含义
(二) 四部要籍之精校精注本
四:版本的鉴定
(一) 明确撰写年代
(二) 细读前后序跋
(三) 验牌记
(四) 查避讳
(五) 考刻工
(六) 核校阅人时代
(七) 看字体
(八) 看版式
(九) 看纸张
(十) 看装潢
(十一) 查藏印
(十二) 类比法
(十三) 查著录
(十四) 求旁证
(十五) 对书影
第六章 文献的校勘
一:文献讹误的类型及校勘的目的
(一) 文献错讹的类型
1 讹
2 脱
3 衍
4 倒
文字颠倒。
5 错乱
(二) 校勘的目的
二:校勘应具备什么条件
(一) 主观条件
(二) 广求异本
(三) 广求相关资料
(四) 精研所校之书
三:校书的主要方法
(一) 对校法
(二) 它校法
(三) 本校法
(四) 综合考证法
四:校勘成果的处理及校勘记的写法
五:校书的态度:多闻阙疑
第七章 文献目录
一:目录的产生及其含义
二:古籍的分类
三:目录的主要内容
(一) 书名
1 古书的命名方式
(1) 以通称为书名
(2) 取书中一二字为书名
(3) 以性命为书名
(4) 以朝代为书名
(5) 以时间为书名
(6) 以地点为书名
(7) 以隐括内容为书名
2 同书异名与同名异书
(1) 同书异名
(2) 异书同名
(二) 篇卷
(三) 撰人及朝代
1 关于撰人的朝代
2 关于撰人
(四) 版本
(五) 提要
(六) 大小序
四:目录的类型
(一) 公藏目录
(二) 私藏目录
(三) 史志目录
(四) 专科目录
1 经学目录
2 小学目录
3 史部目录
4 子部目录
5 集部目录
(五) 特种目录
1 举要目录
2 丛书目录
3 知见目录
4 眼经目录
5 禁毁目录
6 版本目录
7 辨伪目录
8 其他
第八章 文献的辑佚与辨伪
一:辑佚
(一) 古书亡佚之多及其原因
(二) 前人辑佚的成绩
(三) 辑佚的方法
二:辨伪
(一) 什么叫伪书
(二) 作伪的动机
1 传道
2 射利
3 炫名
4 争胜
5 逃禁
6 避嫌
(三) 作伪的主要手段
1 作者假托他人
2 后人改题著者
3 割去序跋
4 伪撰序跋
5 沿袭旧名而作新书
6 节采某书更易新名
7 缀合群书造为新编
8 变乱旧例以充新编
9 自著自注
10 书以篆籀而充古本
11 以假掺真窜乱旧帙
(四) 我国辨伪的历史
我国辨伪历史从西汉时期就开始了,一直延续至今。
(五) 辨识伪书的方法
1 从授受源流上辨伪
2 从被依托的人辨伪
3 从首先传出该书的人辨伪
4 从该书与作者行事的矛盾辨伪
5 据当世人的揭发辨伪
6 从文本上辨伪
7 从文章风格辨伪
8 从特殊词语的起源辨伪
9 从声韵系统和时代的矛盾辨伪
10 从因袭上辨伪
11 从称引上辨伪
12 从佚文上辨伪
13 从史实的先后辨伪
14 从称谓上辨伪
15 从制度上辨伪
16 从地理沿革上辨伪
17 从本书与作者的思想观点矛盾上辨伪
18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水平与本书矛盾辨伪
19 从被依托者的学术专长与本书矛盾辨伪
20 从学术思想发展史的倒置辨伪
(六) 伪书的价值
1 伪书的史料价值
2 位数的文学价值
3 伪书的语言价值
4 伪书的思想价值
5 伪书的其他价值
第九章 类书与丛书
一:类书
(一) 何谓类书
(二) 类书的起源
(三) 类书的功用
1 查找史料
2 查找辞藻
3 校勘、考订古书
4 辑佚
(四) 类书举要
二:丛书
(一) 什么叫丛书
把多种不同的书编在一起,冠以一个总名。
(二) 丛书的起源与功用
(三) 丛书举要
第十章 地方志与家谱
一:地方志
(一) 地方志的产生
(二) 历代地方志的数量
(三) 地方志的种类
1 总志
2 省志
3 府志
4 州志
5 厅志
6 县志
7 乡镇志
8 都邑志
9 卫所志
10 边关志
11 土司志
12 盐井志
13 专志
(四) 地方志的用途
二:家谱
(一) 家谱的起源与发展
(二) 家谱的内容
(三) 家谱的价值及存佚情况
1 家谱的价值
2 家谱的存佚情况
第十一章 总集与别集
一:总集
(一) 选集举要
(二) 全集举要
二:别集
(一) 别集的起源
(二) 别集的内容
(三) 别集的文献价值
第十二章 出土文献概述(上)
一:甲骨文文献
(一) 甲骨文的发现
(二) 甲骨文的发掘及出土数量
(三) 甲骨文资料的结集与考释》
(四) 甲骨文的文献价值
二:金文文献
(一) 金文的出土
(二) 金文文献的汇集及考释
(三) 金文文献的学术价值
第十三章 出土文献概述(下)
三:简帛文献
(一) 近世出土简帛文献概况
(二) 简帛文献的价值
四:石刻文献
(三) 石刻文献要籍
(四) 石刻文献的价值
五:其他出土文献
(一) 盟书
(二) 玺印
(三) 砖瓦文字
(四) 纸质出土文献
第十四章 敦煌文献概述
一:敦煌·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
(一) 敦煌
(二) 敦煌石窟
(三) 莫高窟
(四) 藏经洞
二:敦煌石室的发现及文献的流散
(一) 敦煌石室的发现
(二) 藏经洞的封闭时间和原因推测
(三) 敦煌遗书的流散
三:敦煌文献的目录
四:敦煌文献的汇编整理与刊行
五:敦煌文献的内容及价值
(一) 宗教文献
(二) 儒家经典
(三) 语言资料
(四) 史籍地志
(五) 子部图书
(六) 考古与艺术
(七) 文学作品
(八) 科技史料
古典文献专业学什么?
快车教育,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古典文献学专业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以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古代典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古籍的整理和运用,达到为现实生活服务的目的。古籍整理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校勘、注释和研究。古典文献学的特点是:人才需求量少,扎实的专业基础,广博的知识和开阔的思路。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古籍整理和中国古典文献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
那么古典文献专业好不好?下面让快车教育我为各位看官总结一下古典文献专业的主要课程、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情况吧!
一、古典文献专业主要课程:
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二、古典文献专业知识与技能: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关于古籍整理、古典文献学的基本理论;
2.了解我国关于古籍整理及编辑出版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以及汉语言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
4.具有较强的古籍整理能力和古典文献修养,了解本学科的前沿成就和发展前景,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并有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
5.掌握中文文献资料的查询手段。
以上是关于大学本科专业古典文献专业学什么的分析情况,更多高考专业古典文献专业分析资讯敬请关注快车教育职业规划频道。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指综合运用版本、校勘、目录、注释、考证、辨伪、辑佚、编纂、检索等方面的理论与方法,科学地分析、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献,进而探讨古代文献的产生、分布、交流和利用的规律,并总结对古代文献进行分析、整理、研究工作的规律与方法的学科。
分而析之,中国古典文献学大致包括以下分支,即:古典文献形态学、古籍版本学、古籍校勘学、古籍目录学、古籍注释学、古籍考证学、古籍辨伪学、古籍辑佚学、古籍编纂学、古籍检索学。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文献由于文献载体的变迁,书写、契刻、印刷的不同以及装订技术水平的进步,对于文献的编缀、卷摺、包背和装订,先后产生过几种不同的体式:
1、简策体式(竹木简的编简)。
2、卷轴体式(缣帛和纸书的卷轴装以及纸书向册页过渡的旋风装)。
3、折叠体式(梵夹装、经折装)。
4、册页体式(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等)。
当代以纸为载体的文献资料,除少数复印的古籍偶尔沿用线装外,大都采用平装、精装。
——中国古典文献学
古典文献学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中国古籍整理与古典文献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教育、文化、出版部门,从事古籍整理、传统文化方面的实际工作、古典文献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文献学高级专门人才。
古典文献学专业主要课程包括中国古典文献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文科工具书使用、古代要籍解题、出土文献概论、古代文化概论、古文献学史、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等。
古文献研究的内容主要有古文献目录、古籍版本、古籍校勘、古籍辨伪、古文献辑佚。针对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的方法。但是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法:
首先是“古典文献的普查登记与学科分类方法”。古典文献学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系统全面地认识了解自己的研究对象——中国古典文献的总体面貌,只有通过全国范围的古典文献普查登记,并对普查登记材料进行条分缕析,使之分门别类,才能掌握其数量和大致的学科类别。因此,普查登记与分类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工作,也是最基本的方法。
其次是“古典文献的编目与著录方法”。古典文献的典藏与查阅都需要目录书和目录卡片提供按图索撰的途径,而编制书本式目录和卡片式目录,既要遵循一定的编目原则,又要按照一定的著录规则,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由此可见,“编目与著录方法”也是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再者是“古典文献的鉴定与辨伪方法”。古典文献学在考辨古典文献的源流、判断某一部书或某一篇文献的价值、分析不同文献版本之间的关系时,都需要对文献的特征和内容予以鉴别,特别是对那些伪造的书籍和文献档案子以断定。
1学习中国文献学要具备哪些知识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其他后续专业课的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的形态、文献的整理方法、文献的鉴别、各种文献的特点与用途等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利用文献的鉴别、文献的分类与编目、文献的检索等,对文献进行整理与使用,为解决实际问题打好基础。
本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古典文献学》是研究古代文献材料的理论和应用的基础课程。古今中外文献浩如烟海、无法穷读,如何才能用较短的时间、有限的精力读自己最需要的书,网罗最必要的文献资料,文献学无疑是得其门而入、事半功倍的一把钥匙。因此,《中国古典文献学》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它既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应用性。
基础性是指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文献学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打基础,是为学生今后独立阅读文献资料打基础。汉语言文学类学生学习文献学重在学以致用,它是研究和发展本专业的重要工具,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文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了解文献的载体、文献形成与流布的主要形式、文献的收藏与散佚、文献的版本、校勘、文献目录、文献的辑佚与辨伪,了解什么是类书和丛书,掌握重要文史工具书的使用。为学好这门课,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重点,即应牢固掌握文献的基本使用方法。
(二)要有良好的学习方法,要尽可能运用实物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对古代文献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从而加深理解。
(三)要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的文献收集与查阅。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为了学好本课程,首先要具有正确的学习目的和态度,应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学习。在学习中要刻苦钻研、踏踏实实、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学习时要抓住古代文献形式多样、与古代生产力水平、文化水平紧密相连的特点;要理解文献的散佚、错讹等问题产生的历史原因,从而在实际阅读中自觉地形成辨伪意识;要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前后是如何呼应的;要重在理解,能提出问题,积极思考,不要死记;要注意各种方法的交叉使用,不要孤立地看问题;通过练习可以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并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学习规定的教材外,应参阅相关的参考书。如有条件,可通过翻阅年代较早的文献版本及文史工具书,训练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
PS:亲,我回答的好吗!!!
2古典文献学
1。商周时期人们将甲骨文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龟甲和兽骨可以说是最早的文献载体,与此同时人们还将文字刻写在青铜器上,这种文字被成为金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则开始使用竹简和丝帛,并使用毛笔,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纸,中国的文字进入了纸的时代,在古代著名的纸有宣纸等。长短不言而知。
2。文献是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具体地说,文献是将知识、信息用文字、符号、图像、音频等记录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上的结合体。由此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文献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文献的知识性、记录性和物质性。它具有存贮知识、传递和交流信息的功能。
由于文献的种类繁多,各具特色,不同类型文献所记载的信息内容也各有侧重,因此,首先了解文献的级别、类型、特点等知识,对进一步做好文献检索工作将有很大的帮助。
依据文献传递知识、信息的质和量的不同以及加工层次的不同,人们将文献分为四个等级,分别称为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1零次文献 这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情报信息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形成一次文献以前的知识信息,即未经记录,未形成文字材料,是人们的口头交谈,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非文献型的情报信息;二是未公开于社会即未经正式发表的原始的文献,或没正式出版的各种书刊资料,如书信、手稿、记录、笔记,也包括一些内部使用、通过公开正式的订购途径所不能获得的书刊资料。 零次文献一般是通过口头交谈、参观展览、参加报告会等途径获取,不仅在内容上有一定的价值,而且能弥补一般公开文献从信息的客观形成到公开传播之间费时甚多的弊病。2一次文献 这是人们直接以自己的生产、科研、社会活动等实践经验为依据生产出来的文献,也常被称为原始文献(或称一级文献),其所记载的知识信息比较新颖、具体、详尽。一次文献在整个文献系统中是数量最大、种类最多、使用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献,如期刊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会议录、学位论文等等。这些文献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学术性等明显特征,是科技查新工作中进行文献对比分析的主要依据。
3二次文献 二次文献也称二级文献,它是将大量分散、零乱、无序的一次文献进行整理、浓缩、提炼,并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科学体系加以编排存储,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检索利用。其主要类型有目录、索引和文摘等。二次文献具有明显的汇集性、系统性和可检索性,它汇集的不是一次文献本身,而是某个特定范围的一次文献线索。它的重要性在于使查找一次文献所花费的时间大大减少。二次文献是查新工作中检索文献所利用的主要工具。
4三次文献 三次文献也称三级文献,是选用大量有关的文献,经过综合、分析、研究而编写出来的文献。它通常是围绕某个专题,利用二次文献检索搜集大量相关文献,对其内容进行深度加工而成。属于这类文献的有综述、评论、评述、进展、动态等。这些对现有成果加以评论、综述并预测其发展趋势的文献,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在查新工作中,可以充分利用反映某一领域研究动态的综述类文献,在短时间内了解其研究历史、发展动态、水平等,以便能更准确地掌握待查项目的技术背景,把握查新点。
总之,从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到三次文献,是一个由分散到集中,由无序到有序,由博而精的对知识信息进行不同层次的加工的过程。它们所含信息的质和量是不同的,对于改善人们的知识结构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零次和一次文献是最基本的信息源,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主要对象;二次文献是一次文献的集中提炼和有序化,它是文献信息检索的工具;三次文献是把分散的零次文献、一次文献、二次文献,按照专题或知识的门类进行综合分析加工而成的成果,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信息,它既是文献信息检索和利用的对象,又可作为检索文献信息的工具。
晕倒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竹简和丝帛上的不就是古典文献。题目是要你把载体形式表达出来,而不是要你具体到古典的名字。晕倒了
3什么是文献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也可以理解为古今一切社会史料的总称。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文献作为人类知识或信息的载体,主要由
信息内容、载体材料、信息符号和记录方式
四个基本要素构成。
4音韵学常识
汉语音韵学是研究汉语语音系统的科学。
它包括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等学科。音韵学和语音学不同:语音学是对语音的客观描写,有时还利用各种实验方法,来征明语音的生理现象和物理现象;音韵学则是把语音作为一个系统来观察,它研究各种语音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语音学既然把语音当作生理现象或物理现象来研究,因此有所谓普通语音学,讲述发音器官的作用、各种语音的构成,那是适用于全人类的,只是每一个民族的具体语言还有自己的一些语音特点罢了。至于音韵学,则不可能有“普通音韵学”,因为音韵总是属于一种具体语言的,它具有很显著的民族特点,甲语言的语音系统决不可能跟乙语言的语音系统相同。
但是,音韵学又是跟语音学有密切关系的。不能想象,一个人不懂发音的道理而能把音韵学研究好。
因此,我们又可以说,语音学是音韵学的基础。汉语音韵学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传统,它有自己的一套理论和术语。
我们应该用现代的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去说明它。我们不能抛开古代的理论和术语不管,因为我们必须把音韵学这份文化遗产继承下来。
我们为什么要研究汉语音韵学呢?我们研究现代汉语音韵学,是为了了解现代汉语语音的严密的系统性,以便更好地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有利于语言实践。我们研究古代汉语音韵学,因为它是与汉语史有密切关系的一个语言学部门。
必须先深入研究了古代汉语音韵学,然后有可能研究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音韵学也跟文字学有密切关系。
有狭义的文字学,有广义的文字学。前者专门研究文字的形体;后者则研究字形、字音和字义。
从广义看,音韵学又包括在文字学之中。文字学的旧名是“小学”,原来是一种识字的功课。
古代的学者认为读书必先识字,因为有些古书的时代距离现代很远了,书中的文字,无论从字形方面看,从字音方面看,从字义方面看,都有许多是我们所不认识的了。而且汉字的形、音、又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假如不懂古音,则古代的字形和字义也会不懂,或者是懂得不透彻。
古人把文字(字形)、音韵(字音)、训诂(字义)看成是继承祖国文化遗产所必备的基础知识,那是很有道理的。中国传统音韵学一向被认为是艰深的学问,甚至称为是“绝学”。
其实古代的一套音韵学理论和术语,如果拿现代语音学的理论和术语来对比,加以说明,也就变为比较易懂,甚至是很好懂的东西了。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在传统音韵学中,也有一些含胡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论,和一些玄虚的,缺乏科学根据的术语,我们在这一本小书中,或者是提出来批判,或者是索性略去不提。
我们力求把汉语音韵学讲得浅显一些,同时也不能因为要求浅显而损害它的科学性。希望这一本小书能够沟通古今,使读者对汉语音韵学能够得到比较个面的基础知识。
音韵学的功用 汉语音韵学和汉语史、汉语方言学、训诂学、考古学、校勘学、中国古典文学、古代历史、古代文献学以及古籍整理等学科都有密切的联系,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谈谈汉语音韵学的功用。
一、汉语音韵学是建立汉语史的前提要研究汉语语音,指出汉语语音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指导汉语的学习和使用,以保证汉语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就不能不建立汉语语音史。要建立汉语语音史,首先必须研究出汉语各个历史时期的声、韵、调系统,例如先秦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隋唐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元明清时期汉语的声、韵、调系统如何等等。
只有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声、韵、调系统的面貌弄清楚,并探寻出其间的联系和发展规律,才谈得上汉语语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汉语各个时期声、韵、调的状况,就得依靠音韵学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汉语语音史》就是在汉语音韵学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写成的,其突出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地展示出了汉语各个历史阶段的声、韵系统及拟音,指出了汉语语音发展的某些规律。
二、音韵学是进行方言研究的必备知识汉语方言学是研究汉语各地方性口语的一门科学。要对方言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牵涉到方言的历史,只有从历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点的根据,才能弄清方音的来龙去脉,才能对方音的特点及其演变规律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因此,要从事方音研究,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音韵知识。
例如“幕”字,北京话读作〔muج〕,而广东梅县话则读作〔mkح〕,北京人和梅县人对“幕”字的读音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只要有点音韵学知识就会知道,原来北京话和梅县话都源自隋唐古音。在隋唐时,“幕”属于入声“铎”韵,带有塞音韵尾〔k〕,拟音为〔mɑk〕。
北京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uج〕,这是因为到元代时大部分北方话的入声韵尾发生了脱落,随着韵尾的脱落,其韵腹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梅县人所以会把“幕”读成〔mkح〕,是因为入声韵尾脱落的这一现象在梅县话中至今也没有发生,由于塞音韵尾的稳定作用,其韵腹的变化很小。
要进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进行方言调查,搞方言调查,需要亲自到方言区去口问、耳听、手记,做静态的分析描写工作,这同样需要具备音韵学知识。凡是有关方言调查的书籍,都免不了要。
5文献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文献
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文献是记录、积累、传播和继承知识的最有效手段,是人类社会活动中获取情报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来源,也是交流传播情报的最基本手段。正因为如此,人们把文献称为情报工作的物质基础。在国内国外,都常常可以看到有人把“文献”与“情报”,“文献学”与“情报学”等同起来,虽然这种等同未必适宜,但却反映了文献在情报活动和科学中的极为重要的地位。
详细资料:/view/70348
本文2023-08-05 05:25:0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