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注解体例中,传,笺、疏、有什么不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6收藏

古书注解体例中,传,笺、疏、有什么不同?,第1张

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南北朝,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语义疏》《论语义疏》是现今完整流传下来的南北朝时期的唯一义疏体著作,此书亡佚于南宋,清乾隆年间又由日本传入。

传:替经书作注的著作。一般由他人记述,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它属于古籍注释体例之一,其它的还有注、笺、正义、诠、义疏、义训。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详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以史实为根据,但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描述。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袁可立)子枢,博雅有胆识,为户部郎,别有传。”

笺:本指狭条形小竹片,古代无纸,用简策,有所表识,削竹为小笺,系之于简。《毛诗》篇首“郑氏笺”孔颖达疏:“郑於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吕忱《字林》云:'笺者,表也,识也。'郑以毛学审备,遵畅厥旨,所以表明毛意,记识其事。故特称为笺。”后因以称注释古书,以显明作者之意为笺。

相鼠

相鼠有皮⑴,人而无仪⑵;人而无仪,不死何为⑶?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⑷;人而无止,不死何俟⑸?

相鼠有体⑹,人而无礼⑺;人而无礼,胡不遄死⑻?

⑴相:视也。

⑵仪:威仪,指人的举止作风大方正派而言,具有尊严的行为外表。一说为“礼仪”。

⑶何为:为何,为什么。

⑷止:假借为“耻”,郑笺释为“容止”,也可通。

⑸俟:等。“不死何俟”为“俟何”宾语前置。

⑹体:肢体。

⑺礼:礼仪,指知礼仪,或指有教养。

⑻胡:何,为何,为什么,怎么。遄(chuán):快,速速,赶快。

王力版《古代汉语》,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主要有三类:

1、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2、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3、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

扩展资料:

古汉语分为书面语和口头语两种,由于古代人民的口头语言,现在已经无法听到,我们常说的古代汉语只指书面语言。

古代的汉语的书面形式从有文字记载到五四运动,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一般可以把古汉语分为远古、上古、中古、近古四个时期。

远古指从殷商时期,上古指的是周秦两汉时期,中古指的是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近古指的是元明清时期。

参考资料:

-古代汉语(文学术语)

古书注解体例中,传,笺、疏、有什么不同?

疏: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起源于南北朝,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意阐述原书的思想,或广罗材料,对旧注进行考核,补充辨证如南朝梁皇侃的《论...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