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史·廉希宪传原文及翻译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5收藏

元史·廉希宪传原文及翻译,第1张

元史廉希宪传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廉希宪,字善用,布鲁海牙子也。幼魁伟,举止异凡儿。九岁,家奴盗马逃去,既获,时于法当死,父怒,将付有司,希宪泣谏止之,俱得免死。又尝侍母居中山,有二奴醉出恶言,希宪日:“是以我为幼也。”即送系府狱,杖之。

皆奇其有识。世祖为皇弟,希宪年十九,得入侍,见其容止议论,恩宠殊绝。希宪笃好经史,手不释卷。一日,方读《孟子》,闻召,急怀以进。世祖问其说,遂以性善义利仁暴之旨为对,世祖嘉之,由是知名。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下江陵,请命重臣开大府镇之。帝急召希宪,使行省荆南,谕日:“荆南入我版籍,欲使新附者感恩,未来者向化。南土卑湿,于卿非宜,今付托以大事,度卿不辞。”希宪日:“臣每惧才识浅近,不能胜负大任,何敢辞疾。”希宪冒暑痰驱以进。

至镇,即日禁剽夺,通商贩,兴利除害。首录宋故幕僚能任事者,以备采访,仍择二十余人,随材授职。左右难之,希宪日:“今皆国家臣子也,何用致疑。”时宋故官礼谒大府,必广致珍玩,希宪拒之,且语之日:“汝等身仍故官,或不次迁擢,当念圣恩,尽力报效。

今所馈者,若皆己物,我取之为非义;一或系官,事同盗窃;若敛于民,不为无罪。宜戒慎之。”皆感激谢去。令凡俘获之人,敢杀者,以故杀平民论。立契券质卖妻子者,重其罪,仍没入其直。先时,江陵城外蓄水扦御,希宪命决之,得良田数万亩,以为贫民之业。

发沙市仓粟之不入官籍者二十万斛以赈饥。大纲既举,乃日:“教不可缓也。”遂大兴学,选教官,置经籍,旦日亲诣讲舍,以厉诸生。西南溪洞,及思、播田、杨二氏,重庆制置赵定应,俱越境请降。

事闻,帝日:“先朝非用兵不可得地,今希宪能令数千百里外越境纳土,其治化可见也。”关吏得江陵人私书,不敢发,上之,其中有日:“皇帝遣廉相出镇荆南,岂惟人渐德化,昆虫草木,成被泽矣。”帝日:“希宪不嗜杀人,故能尔也。”

十七年十一月十九夜,有大星陨于正寝之旁,流光照地,久之方灭。是夕希宪卒,年五十。

翻译:

廉希宪字善用,是布鲁海牙的儿子。小时候身材魁梧,举止不同于一般儿童。九岁时,有四个家奴偷了五匹马逃走,抓住以后,按当时的法律应该处死,父亲很生气,要把犯人送交有关部门,廉希宪哭着劝止了他,犯人全部免死。

他还曾侍奉母亲住在山中,有两名家奴喝醉后口出恶语,廉希宪说:“这是欺我年幼。”于是将那二人绑送官府狱中关押,用木棍打他们。大家都惊奇他有如此主见。世祖还是皇弟时,廉希宪十九岁,得以入选侍奉,世祖看他这般容貌举止和谈吐,特别恩宠他。

廉希宪非常喜好经史著作,手不释卷。有一天,正在阅读《孟子》,得知皇帝召见他,急忙把书揣在怀里就进宫了。世祖问他孟子的学说,他就用人性善、重义轻利、行仁政而不行暴政的观点回答,世祖表扬了他,称他为“廉孟子”,从此知名。

十二年,右丞阿里海牙视察江陵,绘制了地形图上奏朝廷,请求命令身居要职的大臣开设高级官府镇守那里。皇帝急忙召回廉希宪,派他行省荆南,晓谕说:“荆南地区归入了我朝版图,你要让新归附的人感恩,尚未归附的人向往归化。

南方土地低洼潮湿,对你不适宜,现在把大事托付给你,朕想你不会推辞的。”廉希宪说:“我时常担心的是自己的才能和见识都很浅陋,不能够胜任大事,怎敢以身体有病推辞呢?”廉希宪冒着酷暑急速前进。

到达治所,当天就禁止抢掠,使商贩贸易通畅,兴利除害。首先登记宋朝旧有官吏中能干事的人,以备选取和咨询,还挑选了二十多人,根据才能授任相应的官职。

左右之人提出异议,廉希宪说:“现在都是国家的臣子,有什么可怀疑的?”当时宋朝旧官吏到高级官府行礼晋见,必然广送珍宝玩物,廉希宪拒绝不收,并且告诉他们:“你们仍担任原来的官职,有的还被破格提升,应当感念皇帝的恩典,尽力报效朝廷。

现在你们馈送的,如果都是你们私人的物品,我收取就是不义;一旦有属于公家的财物,此事就如同盗窃;如果是从百姓那里搜刮而来的,就不是无罪了。应当警戒慎重对待此事。”送礼的人都感激谢罪离去。

廉希宪下令凡是被俘虏的人,谁敢杀死他们,按故意杀害平民论罪。订立文书典卖妻子儿女的人,加重治罪,并没收他典卖所得的钱。以前,江陵城外储蓄了水作抵御用,廉希宪命令挖开缺口放掉水,得到数万亩良田,分给贫穷百姓耕种。

调拨沙市不入官库的储粮二十万斛,用以赈济饥民。重要纲领已经确立,于是说:“教育不可延缓。”随即大力兴办学校,选择教官,购置经典书籍,天明时亲自到讲学地点,以鼓励学生。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以及思州、播州的田、杨二家族,重庆制置赵定应,全都越过边境前来请求归降。事情上奏朝廷,皇帝说:“先朝不使用军队就得不到土地,如今廉希宪能让几千几百里之外的人越境前来献纳土地,可见其治理教化的效果。”

守关之吏得到一封江陵的私人信件,不敢打开,上交朝廷,信中说:“皇帝派遣廉丞相出京镇抚荆南,哪里只是人民受到恩德教化,连昆虫草木,也都受到恩泽了。”皇帝说:“廉希宪不喜好杀人,所以能做到这样。”

十七年十一月一九日夜,有颗大星陨落在廉希宪居室的正室旁边,闪动的光芒照亮大地,很久才熄灭。这天晚上,廉希宪去世,享年五十岁。

元史:

《元史》,中国“二十四史”之一,记载元朝中国历史事件的一部史书。采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1370年。宋濂(1310-1381)、王袆(1321-1373)遵照皇帝朱元璋的诏令,主持编修。

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再到元朝北逃蒙古高原的历史。

此外,还有些史料杂著,如宋人著的《黑鞑事略》、《蒙鞑备录》、《长春真人西游记》等,也是修《元史》的材料来源。《元史》依据上述材料成书,因而具有原始史料丰富的特点。

1、华罗庚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年应聘到美国讲学,很受学术界器重。当时,美国的伊利诺大学以一万美元的年薪,与他订立了终身教授的聘约。华罗庚的生活一下子舒适起来了,不仅有了小洋楼,大学方面还特地给他配备了四名助手和一名打字员。

新中国成立后,一些人总以为华罗庚在美国已功成名就,生活优裕,是不会回来的了。然而,物质、金钱、地位并没有能羁绊住他的爱国之心。华罗庚毅然放弃了在美国的待遇,冲破重重封锁回到祖国。途经香港时,他写了一封《告留美同学的公开信》,抒发了他献身祖国的热情。

2、钱三强

我国原子能科学事业创始人钱三强,年赴法国留学研究原子理论,被小居里夫妇认为他是最优秀的科研人员。年,钱三强和夫人何泽慧提出回国,导师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挽留。

国民党政府驻法大使恶狠狠地威胁说:看他能上得了大陆的岸,那才怪呢!这意思很明白。如果钱三强坚持要回祖国,国民党特务就会在半路上下毒手。

钱三强不顾个人安危,置生死于不顾,与夫人抱着刚刚半岁的女儿,果断而机智地回到祖国怀抱,为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3、邓稼先

1948年10月,邓稼先去美国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工作。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56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邓稼先曾荣获全国自然科学一等奖、国家级科学进步特等奖,并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4、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发表了《新华夏海的诞生,轰动了欧州。一天清晨,李四光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12月2日沈阳解放,……”

他激动得热泪盈眶,多年的梦想就要成真了,新中国就诞生了!在剑桥大学中国留学生举行的年会上,他激动地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到祖国去。

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但是此举触怒了国民党当局。国民党驻英国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掏出了一张五千美金的支票,说:“你向世界发表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

又威胁说:“你如果不肯,我将采取必要措施,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听罢气愤至极,当即严厉斥责。

“我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收买吗我要回国,不要美金!”经历了千辛万苦,李四光终于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实现了他为中国效力的愿望。5、周培源

在1945年受邀参加美国战时科学研究与发展局的研究工作。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美国海军部成立了海军军工试验站,并希望周培源到该站工作,待遇甚优。但海军部是美国的政府部门,在海军部所属单位任职便成为美国政府的公务员,外籍人员须加入美国籍才能参加。

周培源当即向美方提出三条件:不加入美国籍,只承担临时性的研究任务,可以随时离去。1947年2月,周培源毅然带着妻儿离开美国回到了自己祖国的怀抱。

乌拉特婚礼乌拉特婚礼大致分五个程序:

  第一个程序:求婚

  乌拉特部落的求婚一般是由父母包办。等儿女长大后,有儿的人家父母看中谁家姑娘,并了解其父母也有此意时,就找一个热心肠的人作“昭齐”(即媒人),尔后由“昭齐”再找1—3人,携带4个圆饼、白酒、哈达等礼品到女方家。到女方家后先将圆饼入盘摆在桌子上,接着给老人敬酒、献哈达,同时提出此行是为××家的孩子求婚的。如果女方家的人很愉快地接了哈达,就意味着同意了这门婚事。求婚的目的基本达到了,根据双方的具体情况,初步商定好订亲的日子。过去乌拉特部落台吉出身的男子是不娶台吉出身的姑娘的。

第二个程序:订亲

  乌拉特部落的订亲仪式要比求婚复杂的多。订亲时,男方家要携带整羊一只,白酒若干及圆饼、哈达等礼物。这一天,昭齐领着男方家的长辈、女婿以及亲戚若干人带着礼物到女方家商谈订亲的有关事宜。此行有二层内容:一是商谈彩礼,二是商定娶亲的日期。订亲时带的礼物,根据需要和贫富而定。富者可带全羊、哈达、白酒等。多数人带一套茶礼,即哈达、4块圆饼、2块砖茶、若干瓶白酒。茶礼是代表“全羊”的,属于重礼。砖茶代表羊背子。献礼时,圆油饼在下,砖茶在上,哈达横搭上面。还以冰糖、红枣作为辍物置于其上。

  男方将礼品摆在桌子上说明来意后,向女方父母敬献衣袍料子、绸缎和金钱,以酬养育之恩。接着,启开带来的酒瓶,向女方家父母的亲朋敬三杯。待一切见面礼节行完后,女方家便请亲朋贵客入席。彩礼的商谈是在宴席中慢慢进行的,蒙古族把这种宴席叫作“乃日”,意思是联谊。等亲朋贵客入席后,放“乌查”并诵祝颂词。词的大意是:

  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向各位欢聚的贵客们,献上这神圣上等的美味佳肴。

  这是用四岁绵羊精心调制的食品,为各路贵宾摆好的厚礼!

  这是用两岁羔羊精心调制的食品,为八方宾客敬献的重礼!

  弯曲的羊角、肥大的羊尾、骠悍的个体,

  宽圆的尾巴、健壮的四肢、六节短粗的颈骨。

  十二节粗壮的胸椎,二十四节粗长的脊梁,四条膘肥的肋支。

  我们将雪白的肥羊煮熟调制好,向八方来的尊贵宾客,

  向尊敬的兄弟朋友们,敬献这上等的美味佳肴。

  这时女方家要敬酒,并且还要女方家请来的两名歌手站立在蒙古包的东南角唱歌,唱三支歌,大家喝三次酒。然后席间宾朋回敬一支歌,敬歌手一杯酒,接下来就是大家欢聚一堂,共祝皆大欢喜,彩礼就在此过程中商定。

  第三个程序:娶亲

  娶亲是乌拉特婚礼的高潮,蒙古民族早在八个世纪前,就习惯成亲时从远方聘娶,绝不允许近亲成亲,也不允许一个家族的人从同一个部落娶亲。但这个习惯因种种客观因素慢慢演变成现代蒙古民族成亲奔远方,娶亲在天亮的传统习惯。

  乌拉特部落婚礼,娶亲的日期在订亲时已经选定,但是为了避免出现差错,在娶亲前,还要互相通报情况,确定娶亲、送亲的人数和来去的具体时间,有时提前送彩礼。

  1、女方婚宴(聘姑娘):乌拉特部落婚礼的顺序是先聘后娶。因此娶亲的人们必须在商定的日子去女方家。娶亲人数必须是单数。娶亲的人,尤其是新郎要骑好马,连人带马打扮好,到达女方门口时,女方早已在门外铺一块毡子,摆一方桌,上置奶食、烙饼和白酒,由一名祝颂的人带领几名敬酒人,欢迎娶亲队伍。娶亲队伍到来后,双方问好请安,并为每一位迎亲人敬三杯拦门酒。在拦门时,双方祝颂人要展开一场舌战。女方人提问,男方人回答,形成一问一答,大意是:“祖籍为何地,何许人士,在这阳光明媚的早晨成群结队,神采奕奕,什么缘故,前来此地……”回答说:“祖籍为美丽的呼伦贝尔图奈曼查干、图门乌力吉,祖先为布尔海诺颜,为了美好的姻缘到此前来娶亲……”女方又提问:“既然如此,带来了什么样的礼物?”男方回答:“带来了金银财宝,绫罗绸缎,牛马驼羊。”就这样一问一答,一直说出九九八十一种礼品,方可进屋,否则就要被戏耍。进入蒙古包后,要向女方家长辈以及亲朋好友一一请安问好,礼毕入座。女方递烟、献茶,尔后敬酒,接着男方将带来的“乌查”和一套茶礼并排摆到桌上说:“亲家、亲家母、众亲戚请受礼。”男方斟酒人打开自己带来的酒向女方长辈、亲戚朋友及其每个人敬献三杯酒。男方敬完酒,女方出来一人将礼物微微挪向取亲一方,给男方每人敬一杯酒,歌手引吭高歌三首歌。主要唱的三首传统歌是:《永远之福》、《缔造之福》、《先辈之祝福》,通称“三福”。歌罢,稍事休息,重整盘碗,举行盛宴。

  盛宴一开始,坐首席的长者引吭唱歌后,歌手们接连唱三首祝颂歌。其后,由首席的长者念着诵着颂词奖赏歌手。接着,上“乌查”热情款待。席间,女方的年轻姑娘、媳妇、小伙子频频敬酒,场面非常祥和热闹。尔后,伴娘把新娘领到宴席厅,男方祝颂人向女方一嫂子求问新娘姓名与属相,两人一问一答,巧与周旋,也很热闹。这席间,女方家姑娘,小伙子们为了考验新郎的智慧和力量,端来一个羊脖子,让新郎从中间掰卸开,因为有时在羊脖子中心故意插进一根红柳枝,而新郎感到非常紧张吃劲儿。趁这时,屋外亦有人将新郎的坐骑藏匿起来,使其难以成行。盛宴一直延续到第二天姑娘出嫁时的吉日良辰。第二天天还没有亮,新娘便在众姑娘的簇拥和帮助下,穿上鲜艳的服装,在送亲歌声中与家人依依惜别,出门上马。送亲歌的大意是:

  你像清泉那样流淌,

  你像春柳那样飘荡;

  姑娘出嫁远离家乡,

  送别时为你放声歌唱。

  你像金盅里的酒那样清澈。

  你像修剪过的树木那样修长;

  姑娘出嫁远离家乡,

  送别时为你放声唱。

  ……

  娶亲的人出门上马,女婿找不到坐骑,又要向女方家人求情说好话,献哈达方可找回坐骑。众人在马背上接受三次敬酒,便告辞起程。

  从女方家到男方家的途中,娶、送双方并不是只顾赶路,还有热闹的追逐戏逗场面。距男方家约5—6公里时,新郎跃马扬鞭,赶上走在前面的新娘,以镫击响新娘坐骑的镫梁,策马向前飞驰而去,娶亲的其他人则竭尽全力,保护新郎,不让送亲的靠近。送亲的亦策马扬鞭,设法追上新郎夺其帽子。这也是对新郎坐骑和新郎骑术的一次考验。你追我赶,你争我夺,气氛亲切而热烈,非常有趣。如果男方保护不力或因新郎坐骑不快而被抢走帽子时,大家笑他无能,说他坐骑是老牛,显得很不体面。而后新郎要手捧哈达献给抢帽子的人,说好话索回帽子。击镫、抢帽子是娶亲路上的一场极为热闹的场面。乌拉特部落人在喜庆宴上如果不戴帽子,被视为没有礼貌。

  2、男方婚宴(娶媳妇):当娶亲的队伍即将回来时,男方门外铺一块大白毡或地毯,同辈人出门迎接,长辈的在家依次入左侧坐定,饮酒取乐,等候娶亲的到来。新娘到达门前,未下鞍就要品尝盛在银碗内的鲜奶,随后在别人的搀扶下,同马鞍一起滑落在白毡或地毯上,因为新娘的脚是不能着土的。由伴娘或嫂子们簇拥着,脚踏白毡步入蒙古包。送亲的必须在迎亲桌前接三杯酒后,方可进屋。届时,男方歌手正在屋里引吭高歌,以示热烈欢迎。

  新娘进入蒙古包后,蒙着面纱,在蒙古包的东南角炉灶前磕头,而且这磕头也不是爬地磕头,只是新娘自己由伴娘或嫂子陪伴下被按着头表示磕头,新娘完礼后,在伴娘或嫂子的陪同下来到宴席厅,以辈数和年龄为序,逐个向长辈和众亲戚磕头,受礼者都赠送礼物,大至牛马驼羊,小至衣料银元,赠送牲畜时,必须赠送生产母畜,这是一种兴旺发达的美好祝愿。

  新娘磕完头就要退出(倒退出去)时,青年人们从外面将门堵住,不让新娘出门。新娘只好把平时绣好的手帕、烟荷包等送给他们才让出去。蒙古民族的习俗中耍笑新娘也只在这个时候耍笑,别的时候是不允许的。特别不允许闹洞房,不允许娶新耍旧,耍笑老人。

  新娘磕完头,进入洞房,傧嫂为新娘取掉蒙面红纱,开始举行分发仪式。先由婆婆用筷子去分,接着傧嫂们给新娘缠发鬓。尔后,在新娘头上套一下用绸袋装着的笼头,以示驯服新娘。接着穿上敖晶海和4个开叉的长坎肩,佩带上全套头饰。再交回到宴席厅,婚礼宴也开始了。

  盛宴(酒宴)开始时,必须先上茶,而后敬酒,跟着放“乌查”。敬酒时必须念祝酒词,放乌查时必须唱放乌查颂词,之后唱婚礼歌,即三福歌。在这期间,新郎、新娘在伴郎、伴娘或嫂子的陪同下,给来宾一一敬酒。主婚人和一些长辈每接一杯酒,还要祝颂一番。所有人的在几名特邀歌手的带领下,唱正统的歌,古老悠扬的乌拉特民歌此起彼伏,歌声、欢笑声伴着美酒佳肴使婚礼达到高潮。按习惯欢乐要持续到第二天,富贵人家的婚礼甚至更长一些。

  送亲人提出起行时,男方要向每个送亲的致以薄酬,并在门外较远处铺上毡,摆上方桌,搁两块圆饼和一只羊头,这时屋里唱起一首辞行歌——阿拉泰杭盖,由双方主婚人(亲家正代表)手捧银碗,敬上马三杯酒后告别。女方主婚人上马后,接住男方递来的羊头边扔向外手(右手),边飞驰而去。

  第四个程序:探望闺女

  是送亲的人到新房探望姑娘的一种仪式。有当时探望和几日后探望两种。探望姑娘程序非常简单,但也很重要。如果女方不探望姑娘,那么姑娘就不便回门了。

  第五个程序:回门

  乌拉特部落婚礼中回门仪式是由婆婆领着儿子、儿媳,带上乌查或一套茶礼,去儿媳父母家的一种礼仪。回门没有固定的时间,一般是婚后的适当时候。回门虽不复杂,但也很重要,因为未回门,就意味着婚礼还未结束,两亲家也不便互相往来。回门时,女方家要设酒宴,款待亲家和女婿。

  这样,一个完整的乌拉特婚礼程序便告结束。

《乌拉特婚礼》

元史·廉希宪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廉希宪传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廉希宪,字善用,布鲁海牙子也。幼魁伟,举止异凡儿。九岁,家奴盗马逃去,既获,时于法当死,父怒,将...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