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泄肠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千金》卷十八 21 组成 22 主治 23 生姜泄肠汤的用法用量 24 用药禁忌 2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生姜泄肠汤 1 拼音
shēng jiāng xiè cháng tāng
2 《千金》卷十八 21 组成生姜3两,橘皮3两,青竹茹3两,黄芩3两,栀子仁3两,白术3两,桂心1两,茯苓3两,芒消3两,生地黄10两,大枣14枚。
22 主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为生疮,腹胁胀满,腰背重痛,上气喘满。
23 生姜泄肠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7升,煮取3升,去滓,下芒消,分2服。
24 用药禁忌忌生葱、芜荑、海藻、菘莱、醋物,桃、李、雀肉等。
2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本经》言生姜久服去臭气,通神明,故《千金》以之泄大肠之实热,兼大枣以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平胃气,通九窍;橘皮下气通神,竹茹、黄芩、栀子清上热口疮,地黄、芒消治伤中,逐血痹,除邪热,通胀闭,共襄推陈致新之功;白术、茯苓保守中气,以助诸药之力,桂心为祛热之内应也。
古籍中的生姜泄肠汤 《圣济总录》:[卷第五十大肠门]大肠实热,大便不通,上气喘咳,心神烦闷,杏仁汤方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甘草(炙锉各一两)赤芍药麦门冬(
《玉机微义》:[卷十火证治法]从治之剂热方见补虚门五苓散治发热而渴小便不利烦躁头痛方见泄泻门按内经注曰若调寒热之逆冷热必行则热物冷服下咽之
《普济方》:[卷三十七大肠腑门]大肠实(附论)(锉炒各一两)黄芩栀子仁紫苏茎叶杏仁咀。每服生姜泄肠汤(出千金方)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内生疮。
《医心方》:[卷第六]治大肠病方第十五分三服。又云∶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生疮,生姜泄肠汤方∶宿姜(三两)橘皮(三两)大枣(十四枚)青
《外台秘要》:[卷第十]大肠热实方三首目录 1 拼音 2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补肝散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症因脉治》卷四:补肝散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补肝散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银海精微》卷上:补肝散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补肝散 71 处方 72 制法 73 功能主治 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75 摘录 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 81 补肝散的别名 82 处方 83 制法 84 功能主治 8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86 摘录 9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补肝散 91 处方 92 制法 93 功能主治 9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补肝散 101 补肝散的别名 102 处方 103 制法 104 功能主治 10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06 摘录 11 《症因脉治》卷三:补肝散 111 处方 112 功能主治 113 摘录 12 《千金》卷六:补肝散 121 处方 122 制法 123 功能主治 1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25 各家论述 126 摘录 13 《眼科全书》卷三 131 组成 132 主治 13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34 制备方法 14 方出《外台》卷二十一引《肘后方》,名见《证类本草》卷七 141 组成 142 主治 1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44 制备方法 15 《证治汇补》卷二 151 组成 152 功效 153 主治 154 各家论述 155 附注 16 《得效》卷十六 161 组成 162 主治 1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64 制备方法 17 《千金》卷十一 171 组成 172 功效 173 主治 1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75 制备方法 176 各家论述 1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181 补肝散的别名 182 组成 183 主治 18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85 制备方法 186 附注 19 《普济方》卷八十一引《圣济总录》 191 组成 192 主治 19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194 制备方法 20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201 组成 202 主治 20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1 《证类本草》卷十一引《简要济众方》 211 补肝散的别名 212 组成 213 主治 21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15 制备方法 216 附注 22 《审视瑶函》卷五 221 组成 222 主治 22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22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补肝散 补肝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bǔ gān sǎn
2 《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21 处方
山茱萸肉 当归 五味子(炒,杵)山药 黄耆(炒)川芎 木瓜各15克 熟地黄 白术(炒)各3克 独活 酸枣仁(炒)各12克
22 制法上药为末。
23 功能主治补肝肾,益气血。主肝肾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或身痛,月经不调,或视物不明,筋脉拘急,面色青,小腹痛者。
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
每服15克,加大枣数枚,水煎服。
25 摘录《证治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3 《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补肝散31 处方
干姜6分,甘遂3分,桂心5分,茯苓5分,附子(炮)5分,黄连5分,甘草(炙)5分,当归5分,干漆(熬)5分,贝齿(烧)5分,猪苓5分,白术5分,干地黄8分,丹参6分,防风7分,黄耆6分。
32 制法上为散。
33 功能主治肝脏病,服青盲,内或生障,恶风赤痛。
3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日3次。
35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菜、猪肉、冷水、桃李,雀肉等。
36 摘录《外台》卷二十一引《深师方》
4 《症因脉治》卷四:补肝散41 处方
川芎、陈皮、生姜、防风、当归身、白芍药、羌活。
42 功能主治内伤霍乱转筋。
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原书治上证,本方加木瓜、秦艽。
44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5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补肝散51 处方
人参1两,茯苓1两,五味子1两,芎1两,藁本1两,茺蔚子1两半,细辛1两半。
52 制法上为末。
53 功能主治心脏伏毒,热气壅在膈中。初患之时,微有头痛目眩,眼系常急,夜卧涩痛,泪出难开,时时如针刺,外障相似。
5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日1钱,空心米汤调下。
55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五
6 《银海精微》卷上:补肝散61 处方
当归、熟地黄、川芎、赤芍药、防风、木贼各等分。
62 功能主治冷泪。
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水煎服。
64 摘录《银海精微》卷上
7 《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补肝散71 处方
甘菊1两,茯神3分,芎3分,细辛3分,五味子3分,人参3分,独活3分,羚羊角屑3分,白术3分,肉桂半两,酸枣仁(微炒)半两,甘草(炙)半两。
72 制法上为散。
73 功能主治肝脏虚寒,头目昏疼,四肢不利,胸膈虚烦。
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大枣3枚,同煎6分,去滓温服。
75 摘录《医方类聚》卷十引《神巧万全方》
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补肝散81 补肝散的别名
补肝煎、补肝汤
82 处方山茱萸肉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炒,杵)半两,山药半两,黄耆(炒)半两,川芎半两,木瓜半两,熟地黄(自制)1钱,白术(炒)1钱,独活4钱,酸枣仁(炒)4钱。
83 制法上为末。
84 功能主治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发热,或身痛经不调。
8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补肝煎(《不居集》上集卷二十四)、补肝汤(《医碥》卷七)。
86 摘录《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9 方出《千金》卷六,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补肝散91 处方
白瓜子7升。
92 制法绢袋盛,搅,沸汤中3遍,晒干,以酢5升浸1宿,晒干,治下筛。
93 功能主治明目,肥人悦颜,延年不老。主男子五劳七伤之目疾。
9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日3次。服之100日,夜写细书。
95 摘录方出《千金》卷六,名见《证类本草》卷二十七
10 《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补肝散101 补肝散的别名
细辛汤
102 处方羚羊角2两,防风2两,羌活3两半,车前子3两半,人参3两半,茯苓3两半,细辛3两半,黑参3两半,黄芩3两半。
103 制法上为末。
104 功能主治肝风目暗内障。
105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细辛汤(《普济方》卷七十六)。
106 摘录《秘传眼科龙木论》卷二
11 《症因脉治》卷三:补肝散111 处方
当归、白芍药、羌活、秦艽。
112 功能主治内伤筋挛。
113 摘录《症因脉治》卷三
12 《千金》卷六:补肝散121 处方
青羊肝1具(去上膜,薄切之,以新瓦瓶子未用者,净拭之,纳肝于中,炭火上灸之,令极干汁尽,为末),决明子半升,蓼子1合(熬令香)。
122 制法上药治下筛。
123 功能主治肝虚失明。
12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以粥饮送下,1日2次。稍加至3匕,不过2剂。服之1年,能夜读细书。
12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决明久能益精光,蓼实温中明目,青羊即羖羊,青盲明目之专药,皆《本经》主治,不专滋阴补肝,兼能散血舒筋,同气相感之妙用。
126 摘录《千金》卷六
13 《眼科全书》卷三 131 组成
大黄(酒蒸,久晒)、川芎、菊花、防风、大力子(炒)、荆芥、玄参、蒺藜、细辛、黄芩、栀子、木贼、甘草、草决明(炒)、苍术、蔓荆子。
132 主治肝虚鸡盲内障,至酉时黄昏则不见物,至点灯时又见物,能视上者。
13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2钱,临卧饮汤调下;或酒调下。
134 制备方法上为末。
14 方出《外台》卷二十一引《肘后方》,名见《证类本草》卷七 141 组成蒺藜子(7月7日收,阴干)。
142 主治积年失明,不识人。
14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食后水送下。
144 制备方法上为散。
15 《证治汇补》卷二 151 组成生地、熟地、当归、白芍药、石斛、丹皮、柴胡、甘草。
152 功效养阴血,退虚热。
153 主治痨瘵。
154 各家论述《医略六书》:方中生地滋阴壮水,专退疲劳之热;熟地补阴滋血,专资耗亡之阴;当归养血荣肝,白芍敛阴和肝,石斛益阴平热,丹皮凉血退蒸,生草泻虚火以缓中,柴胡引诸药以入肝也。益肝无补法,养阴滋血即所以补肝,水煎温服,使阴血内充,则肝得所养而疲劳自已。
155 附注《医略六书》本方用生地十两,柴胡五钱,熟地十两,归身六两,白芍(炒)四两,石斛三两,丹皮一两半,甘草一两。上为散,水煎,去滓温服。
16 《得效》卷十六 161 组成熟地黄半两,白茯苓(去皮)半两,家菊半两,细辛半两,芍药3分,柏子仁1分,甘草半钱(炙),防风1分,北柴胡1两(去芦)。
162 主治肝肾俱虚,圆翳内障,黑珠上一点圆翳,日中见之差小,阴处见之则大白,或明或暗,视物不明,以冷药治之,转见黑花。
16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煎,食后服。
164 制备方法上锉散。
17 《千金》卷十一 171 组成山茱萸5分,桂心5分,薯蓣5分,天雄5分,茯苓5分,人参5分,芎7分,白术7分,独活7分,五加皮7分,大黄7分,防风1两半,干姜1两半,丹参1两半,厚朴1两半,细辛1两半,桔梗1两半,甘菊花1两,甘草1两,贯众半两,橘皮3分,陈麦曲1升,大麦糵1升。
172 功效消食破气止泪。
173 主治左胁偏痛,宿食不消,并目昏(目巟)(目巟),迎风泪出,见物不审,遇风寒偏甚。
17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方寸匕,酒送下,1日2次,若食不消,食后服;若止痛,食前服。
175 制备方法上药治下筛。
176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此补肝散所主木乘土衰,故于萸、桂、天雄等补肝药中添入大黄、厚朴、贯众以泄内蕴之滞;人参、白术、茯苓以补内亏之气;干姜、芎,五加以温内阻之血;防风、细辛、独活、甘菊以卫内虚之风;其余薯蓣、丹参、桔梗、橘皮、甘草、曲糵随补泻以为佐使耳。
18 《准绳·类方》卷四引滑氏方 181 补肝散的别名补肝煎、补肝汤
182 组成山茱萸肉半两,当归半两,五味子(炒,杵)半两,山药半两,黄耆(炒)半两,川芎半两,木瓜半两,熟地黄(自制)1钱,白术(炒)1钱,独活4钱,酸枣仁(炒)4钱。
183 主治肝肾二经气血亏损,胁胀作痛,或胁胀头眩,寒热发热,或身痛经不调。
18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5钱,加大枣,水煎服。
185 制备方法上为末。
186 附注补肝煎(《不居集》上集卷二十四)、补肝汤(《医碥》卷七)。
19 《普济方》卷八十一引《圣济总录》 191 组成茺蔚子1两半,旋覆花1两,羌活1两,知母1两,甘菊3分,防风2两。
192 主治眼坐起生花外障。
19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水1盏,煎至5分,去滓,食后温服。
194 制备方法上为末。
20 《医方类聚》卷六十五引《龙树菩萨眼论》 201 组成决明子5分,防风5分,芎5分,秦皮5分,人参5分,茯苓5分,干地黄5分,枳壳5分,蕤仁5分,石膏5分,黄连5分,青葙子5分,生姜5分,甘草5分,黄芩5分,麦门冬5分,竹沥5合,青羊肝1具(并胆)。
202 主治诸眼疾。
20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去肝,纳上药各5分,煎取1升,去滓,入竹沥,入羊肝,更煎5沸,分3次温服,如人行10里,再服之。
21 《证类本草》卷十一引《简要济众方》 211 补肝散的别名还明散、还精散、夏枯草散
212 组成夏枯草半两,香附子1两。
213 主治肝虚目睛疼,冷泪不止,筋脉痛及眼羞明怕日。
214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1钱,腊茶调下,不拘时候。
215 制备方法上为末。
216 附注还明散(《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卫生家宝》)、还精散(《普济方》卷七十一)、夏枯草散(《济阳纲目》卷一○一)。①《医方论》:肝无补法,养血便是补肝,此方但行气而不养血,负此名矣。②《济阳纲目》本方用法:麦冬煎汤调下。
22 《审视瑶函》卷五 221 组成羚羊角、细辛、羌活、白茯苓、楮实子、人参、玄参、车前子、夏枯草、防风、石斛各等分。
222 主治偃月障症。
223 补肝散的用法用量每服钱,食后米饮调下。
224 制备方法上为细末。
古籍中的补肝散 《张氏医通》:[卷八七窍门上]内障散大而不可复收之比。血气未衰者拨治之。先服羚羊补肝散。次用补肾丸。庶有复明之理。如金内障证瞳神不大
《医学纲目》:[卷之十三·肝胆部目疾门]内障取效。(丹溪云∶椒目行渗道不行也。)〔《外》〕补肝散治三十年失明。蒺藜子七月七日收,阴干,捣散,饮
《证治准绳·类方》:[第七册目]内障分,食后去滓温服。娄全善云∶此方并后羚羊角散、补肝散、羚羊角引子,皆以羚羊角、玄参、细辛、羌活、防
《银海指南》:[卷四]治验存参消,疼痛略止,但旋螺转甚,不能睁视,姑再拟方。补肝散合左归饮去萸肉,加牛膝、归身。又疼痛已息,寒邪
《明目至宝》:[卷一]明堂问答七十二证之因大半夏汤--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处方半夏(汤洗)、茯苓,各三钱。
功能主治治伤寒膈间有寒痰。
用法用量上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不拘时服。
摘录唐·孙思邈《千金翼方》
大半夏汤--《金匮要略》卷中
处方半夏9克(洗,完用),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功能主治补中降逆。主治胃反呕吐,朝食暮吐,或暮食朝吐。
用法用量上三味,用水12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500毫升,温服200毫升,余份再服。
备注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补虚益胃,白蜜甘润缓中。三药合用,共奏补中降逆之功。
摘录《金匮要略》卷中
大半夏汤--《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处方半夏9克,人参6克, 白蜜20毫升, 白术3克, 生姜9克。
制法上五味,叹咀。
功能主治主治胃反不能受食,食已即吐者。
用法用量用水500毫升,和蜜扬之200~300下,煮取300毫升,分三次服。
摘录《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大半夏汤--《得效》卷六
处方半夏(汤洗)、陈皮、茯苓、桔梗、槟榔、甘草各等分。
制法上锉散。
功能主治水胀。脾土受湿,不能制水,水渍于肠胃,溢于皮肤,漉漉有声,怔忡喘息。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摘录《得效》卷六
大半夏汤--《鸡峰》卷五
处方半夏5两,大黄5两,吴茱萸1两,朴消1两,桂1两,牡丹3两,柴胡3两,干姜3两,细辛3两,白术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天行病,7日以上,热势弥固,大便秘涩,心腹痞满,饮食不下,精神昏乱恍惚,狂言异语,其脉沉细。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2盏,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五
大半夏汤--《金匮》卷中
处方半夏2升(洗,完用),人参3两,白蜜1升。
功能主治脾阴不濡,胃虚气逆,朝食暮吐;膈间痰饮,心下痞硬,肠中沥沥有声。
用法用量以水1斗2升,和蜜扬之240遍,煮药取2升半,温服1升,余分再服。
各家论述1《金匮玉函经二注》:阳明,燥金也,与太阴湿土为合。腑脏不和,则湿自内聚,为痰为饮,燥自外款,为胃脘痛;玄府干涸,而胃之上脘尤燥,故食难入,虽食亦反出也。半夏解湿饮之聚结,分阴阳,散气逆;人参补正;蜜润燥;以水扬之者,《内经》云:清上补下,治之以缓,水性走下,故扬以缓之;佐蜜以润上脘之燥也。2《金匮要略心典》:胃反呕吐者,胃虚不能消谷,朝食而暮吐也。又胃脉本下行,虚则反逆也。故以半夏降逆,人参。白蜜益虚安中。东垣云:辛药生姜之类治呕吐,但治上焦气壅表实之病,若胃虚谷气不行,胸中闭塞而呕者,惟宜益胃推扬谷气而已,此大半夏汤之旨也。3《古方选注》:大半夏汤,通补胃腑之药,以人参、白蜜之甘,厚于半夏之辛,则能兼补脾脏,故名其方曰大。以之治胃反者,胃中虚冷,脾因湿动而不磨谷,胃乃反其常道而为朝食暮吐。朝暮者,厥阴肝气尽于戌,旺于丑也,宿谷藉肝气上升而乃吐出。主之以半夏辛温利窍除寒,人参扶胃正气,佐以白蜜扬之二百四十遍。升之缓之,俾半夏、人参之性下行不速,自可斡旋胃气,何患其宿谷不消,肝气僭升也乎?4《金匮要略浅注补正》:此反胃即脾阴不濡,胃气独逆,今之膈食病足矣,或粪如羊屎,或吐后微带血水。用半夏降冲逆,即是降胃,用参、蜜滋脾液以濡化水谷,则肠润谷下。
临床应用噎膈:邑宰张孟端夫人,忧怒之余,得食则噎,胸中隐隐痛。余诊之曰:脉紧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陈加姜汁、竹沥。长公伯元曰:半夏燥乎?余曰:湿痰满中,非此不治。遂用四剂,病尚不减,改大半夏汤,服四帖,胸痛乃止,又四帖,而噎亦减,服二十剂而安。若泥半夏为燥,而以他药代之,其能愈平?惟痰不盛、形不肥者,不宜予也。
摘录《金匮》卷中
大半夏汤--《千金》卷十八
处方半夏1升,白术3两,生姜8两,茯苓2两,人参2两,桂心2两,甘草2两,附子2两。
功能主治痰冷澼饮,胸膈中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8升,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大半夏汤但用半夏、人参、甘草三味,水、蜜和煎以治胃反呕吐。此用参附、术附、桂附,合苓桂术甘汤,仍用《金匮》三味以治冷痰饮澼,故不用水、蜜和煎,而用生姜以涤痰气也。
摘录《千金》卷十八
大半夏汤--《千金》卷十六
处方半夏3升,人参2两,白蜜1升,白术1升,生姜3两。
功能主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即呕吐。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5升,和蜜扬之200-300下,煮取1升半,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大半夏汤本治胃反呕逆,取人参助半夏之祛痰,白蜜滋半夏之辛燥,《千金》加白术、生姜,不但佐参、半之祛痰,且善行白蜜之滞也。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大半夏汤--《千金》卷十六
处方半夏1升,大枣20枚,甘草2两,附子2两,当归2两,人参2两,厚朴2两,桂心5两,生姜8两,茯苓2两,枳实2两,蜀椒200粒。
功能主治下气。主治中虚胃冷胀满。肝气不平,胜克于脾,脾郁不行,结聚涎沫,闭于脏气,腑气不舒,胃中胀满,其脉弦迟。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煮取3升,分3服。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金匮》治胃反呕逆大半夏汤,止人参、半夏、白蜜三味。此以胃虚腹满,故去白蜜之腻滞,加椒、姜、附子以散寒结,枳实、厚朴以泄腹满,当归、茯苓以和血气,生姜、大枣以和荣卫,甘草代白蜜之和脾,并和椒、姜、附子之烈也。
摘录《千金》卷十六
大半夏汤--《御药院方》卷五
别名橘皮汤
处方半夏2钱半,白茯苓(去皮)2钱半,陈皮2钱半。
功能主治痰饮及脾胃不和。恶心,欲吐不吐,心中兀兀,如人畏舟船。
用法用量橘皮汤(《痘疹心法》卷十一)。
摘录《御药院方》卷五
大半夏汤--《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处方半夏1升(洗),白术2两,茯苓2两,人参2两,甘草(炙)2两,附子(炮)2两,橘皮2两,生姜8两,桂心3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肉极虚寒则脾咳,其状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痛,不可以动,动则咳,腹胀满,留饮痰癖,大小便不利,少腹切痛,膈上寒。脾痹,四肢怠惰,发咳。
用法用量以水1斗,煮取3升,去滓,分为4服。
注意忌羊肉、饧、桃、李、雀肉、生葱、海藻、菘菜、猪肉、冷水。
摘录《外台》卷十六引《删繁方》
大半夏汤--《鸡峰》卷十二
处方半夏3升,人参2两,白蜜1升,泉水2斗,生姜3两。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反胃不受食,食己即吐。
用法用量和水、蜜扬之200-300下,煮取1升半,分4服,不拘时候。
摘录《鸡峰》卷十二
大半夏汤--《外台》卷八引《集验方》
处方人参1两,茯苓4两,青竹茹5两,大黄6两,橘皮3两,干姜3两,泽泻2两,甘草(炙)2两,桂心2两。
制法上切。
功能主治胃反不受食,食已呕吐。
用法用量以水8升(用泉水、东流水尤佳),煮取3升,服7合,日3夜1。已利,去大黄。
注意忌海藻、菘菜、生葱、大酢。
摘录《外台》卷八引《集验方》
大半夏汤--《医统》卷十四
处方半夏2钱,茯苓2钱,生姜2钱。
功能主治伤寒痰证。
用法用量水2盏,煎1盏,临卧服。
摘录《医统》卷十四
大半夏汤--《鸡峰》卷十八
处方半夏5两,白术5两,人参半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宿寒在胃,胃寒则不能运化水谷,胃属土而恶湿,以致心中温温欲呕,恶闻饮食,有时吞酸、其脉关上小弦而短。
用法用量每服5钱,水3盏,煎至1盏,去滓,加白蜜皂子大,停少时温服。
摘录《鸡峰》卷十八
《温病条辨》卷一方之杏仁汤处方杏仁9克黄芩45克连翘45克滑石9克桑叶45克茯苓块9克白蔻皮24克梨皮6克功能主治治肺疟,咳嗽频仍,寒从背起,舌白渴饮,伏暑所致。用法用量用水600毫升,煮取400毫升,日服二次。摘录《温病条辨》卷一《备急千金要方》卷十八方之杏仁汤组成杏子50枚,苦酒2升,盐1合。主治(匿虫??)。少小夏月伏暑吐痢过后,胃中虚热,渴唯饮水。用法用量上药和,煮取5合,顿服之,小儿以意量服。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杏仁上散肺气,下走大肠,借酸、咸以收上逆之气。《备急千金要方》卷三方之杏仁汤组成杏仁3两,橘皮3两,白前3两,人参3两,桂心4两,苏叶1升,半夏1升,生姜10两,麦门冬1两。主治产后虚气。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1斗2升,煮取3升半,去滓,分5服。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产后浮肿喘乏,总属气虚风袭之故,故效《金匮要略方论》大半夏汤之法,参以苏、杏、白前疏风利气之品,又以桂、半性燥,以门冬济之,与大橘皮汤用蜜不殊,苏、杏耗气,以人参固之,较大橘皮汤用意稍别。《普济方》卷七十四引《选奇方》方之杏仁汤组成黄连、杏仁各等分。主治暴赤眼。用法用量同研匀,以水调,滤取汁,入轻粉和匀,点之;汤调,顿冷洗,皆可用。《伤科方书》方之杏仁汤组成甘草3钱,归尾1钱,生军3钱,杏仁(去皮)3钱,桃仁(去皮)3钱。主治中部受伤肚痛者。用法用量童便煎服。《圣济总录》卷一○四方之杏仁汤组成杏仁14枚(去皮),黄连(去须)7枚,腻粉2钱,沙糖1钱。主治暴赤眼,涩痛肿痒。用法用量于晨朝睡觉未语时,口内将杏仁与黄连同嚼烂,并余药,尽入生绢内,线系,以沸汤浸洗之;冷,重汤再暖,遇夜露之,每用可洗5次。《圣济总录》卷一七五方之杏仁汤组成杏仁(生,去皮尖双仁)、知母(焙)、贝母(去心)、款冬花、仙灵脾、麻黄(去根节)、甘草(炙)、人参、赤茯苓(去黑皮)、玄参各等分。功效解寒壅。主治小
详见百科词条:杏仁汤 [ 最后修订于2016/8/18 1:10:56 共2707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千金方》是集隋唐前之医学大成的著作。宋代学者高保衡、林亿等评论《千金要方》是“上极文字之初、下讫有隋之世,或经或方,无不采摭,集诸家之所秘要,去众说之所未至”。就是对孙氏学术贡献的高度概括。
公元九世纪前后《千金方》传入日本和朝鲜。日本学者丹波康赖氏公元984年所编的三十卷《医心方》中,大量著录了《千金方》内容。这本书可能是国外最早引用和传播孙氏学说的著作。日本学者多纪元坚影宋本《备急千金要方》序也谓:“晋唐以降,医籍浩繁,其存而传于今者,亦复何限;求其可以扶翎长沙,绳尺百世者,盖莫若孙思邈《千金方》者焉。”
唐宋以降以迄于今,随着许多学者努力弘扬和长期实践的历史检验,«千金方》的价值,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重视。《千金方》的版本也有16种之多。不仅有医学家,还有哲学家、伦理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对《千金方》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并给予高度评价。
也有后世学者将其与仲景并列而论。例如清代学者张璐在《千金方衍义》自序中指出“夫长沙(指张仲景)为医门之圣,其立法诚为百世之师,继长沙而起者,惟孙真人千金方,可与仲景诸书、颉颃上下也。”高度概括了孙思邈的学术贡献。
近1400多年来,医药学家,还有哲学家、伦理学家、历史学家以及自然科学其他领域的专家学者,从无间断的对《千金方》进行了多方面传承研究,著作超过百余种,研究论文上万篇,评价极高,方兴未艾,近年来更为日、美、德以及东南亚各国学者和理论研究者所关注,颇有更上一层楼的趋势。
我国现代医史学者公认《千金方》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1974年日本还成立了"千金要方研究所",重新影印了《千金要方》,将该书誉之为"人类之至宝"。朝鲜、美、德等国学者分别从临床医学、化学和炼丹术、伦理学等方面对《千金方》开展研究工作。
孙思邈千金方中给出了完整的健康概念,包括生理、心理、道德、社会和环境和谐关系等五个方面。其中特别注重和强调治神养性的重要作用,奠定了道德对于健康影响的独特地位,确立了精神心理对健康的特别影响价值。基于此,要求医者必须高于常人修身养性,出神入化达于臻境,方能为医,取其“打铁先要自身硬”和“正人必须先要正己”之义。透彻的描述了医患之间的关系,定义了医生精神道德修要必要性的所以然。这在今天乃至今后任何时候,都依然具有正确性和必要性。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弘扬孙氏医德思想,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我国卫生事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研究热点。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禁精汤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禁精汤 1 拼音
jìn jīng tāng
2 处方韭子2升,粳米1合。
3 功能主治失精羸瘦,酸削少气,目视不明,恶闻人声。
4 禁精汤的用法用量上于铜器中熬之,俟米黄黑,趁热以好酒1斗投之,绞取汁7升,每服1升,1日3次,尽2剂。
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韭子能逐败精,助相火,为房劳不禁之专药;加稻米则充胃气,利膀胱,以予败浊之出路。
6 摘录
《千金》卷十九
古籍中的禁精汤 《普济方》:[卷三十三肾脏门]肾虚漏浊遗精(附论)
肾虚损。阳不固。溺有余沥。小便白浊。梦寐频泄。禁精汤(出千金方)治虚劳尿精。韭子(二升)粳米(一合
《医心方》:[卷第十三]治虚劳梦泄精方第三枚)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僧深方》云∶禁精汤主失精羸瘦,酸消少气,视不明,恶闻人声方∶韭子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三消治法]玄菟丹治三消渴利神药,常服禁精,止白浊,延年。菟丝子(酒浸通软,乘湿研焙干,别取末,十两)白茯苓干莲肉(
《医学入门》:[外集·卷六]杂病用药赋,以火焙衣盖,犹寒冷之极,小便不止,与白带长流不禁,目睛KTKT无所见,身重如山,腿膝枯细,大便难
《理虚元鉴》:[卷下]虚劳本治方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功能主治 4 白羊鲜汤的用法用量 5 各家论述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白羊鲜汤 1 拼音
bái yáng xiān tāng
2 处方白羊鲜3铢,蚱蝉2枚,大黄4铢,甘草2铢,钓藤皮2铢,细辛2铢,牛黄如大豆4枚,蛇退皮1寸。
3 功能主治小儿风痫,胸中有痰。
4 白羊鲜汤的用法用量上(口父)咀。以水2升半,煮取1升2合,分5服,日3次。若服已尽而痫不断者,可更加大黄、钓藤各1铢,以水渍药半日,然后煮之。
5 各家论述《千金方衍义》:白羊鲜即白鲜,《本经》虽主头风、黄疸、湿痹、死肌,乃兼搜风湿痰气之药,不独治外证也;蚱蝉、蛇退、牛黄,《本经》皆主惊痫癫病;细辛疏利九窍;大黄推陈致新;甘草解毒除邪;以风痫为足厥阴之病,故用钧藤为响导也。
6 摘录
《千金》卷五
古籍中的白羊鲜汤 《幼幼新书》:[卷第十二]风痫第一
服如枣许,日三。《千金》治小儿风痫,胸中有痰。白羊鲜汤白羊鲜(三铢)蚱蝉(二枚)大黄(四铢)甘草(炙
《本经逢原》:[卷一山草部]白藓皮之病。《千金》治婴儿风痫,热则生风,胸中有痰,白羊鲜汤取其善祛风热也。世医只施之于疮科,浅矣。下部虚
《冯氏锦囊秘录》:[杂症痘疹药性主治合参卷三十九草部下]白藓有脓,熬白藓皮膏,吐出即愈,理肺嗽不己,制白藓皮汤,饮下即瘥。《冯氏锦囊秘录》清代冯楚瞻公元164
《幼幼新书》:[卷第四十]草部第二。*羊藿一名仙灵脾。黄芩丸者名子芩。白藓皮一名白羊鲜。石韦《本草》云∶用之去黄毛,微炙。恶实一名牛
《本草蒙筌》:[卷之二草部中]白鲜生姜泄肠汤简介
本文2023-10-30 07:17:3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