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市场能捡漏吗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4收藏

古玩市场能捡漏吗,第1张

1 古玩市场的捡漏概念

在古玩市场中,捡漏是指寻找低价值但具有潜在收藏价值的文物或古董。这种行为不仅需要对市场的了解,还需要尽可能的观察、分析和判断。

2 捡漏需要具备的技能

为了在古玩市场中捡漏成功,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对各类古玩的了解和判断能力

良好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耐性和毅力

行情和价格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 常见的捡漏对象

在古玩市场中,常见的的捡漏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

轻度破损的文物或古董

外表看起来不起眼的器具或收藏品

年代久远的邮票、钞票、金银币等

未被市场重视的地方文物产地等

4 找到机会的方法

要找到捡漏的机会,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参加拍卖会,仔细研究复制品和正品的区别,并挑选适合自己的藏品

去古玩市场或者二手市场转转,多与店家聊天,了解市场动态和藏品价值

关注各类行业资讯和新闻,利用信息差抓住市场机会

结交老行家,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资源

5 风险与收益

捡漏行为有着一定的风险,需多加注意。成功的捡漏对于收藏家而言意味着一次极佳的投资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价格会逐渐升高,收藏的价值也会随之提升。

6 市场趋势对捡漏的影响

市场趋势往往是决定捡漏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果市场行情好,捡漏的机会就越多。反之,市场行情不佳,则捡漏也会变得比较困难。

7 如何判断是否值得投资

在捡漏中,如何判断一件文物或古董是否值得投资呢?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考虑:

收藏品的产地和历史

样式和制作水平

年代和保存状况

市场热度和行情走势

8 总结

在古玩市场中,捡漏需要投资者具备较强的判断能力和敏锐的洞察力。而市场前景及投资风险也是要被充分考虑的。同时,投资者在选择捡漏对象时需要考虑不同的因素,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判断。

  家估算了一下,目前在47个国家的2000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流失的文物大约有167万件。在全球,中国至少有数百万件文物流落异域。有的是战争时期掠夺来的,有的是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窃取的,有的是盗墓贼或文物贩子走私出去的。

  中国文物流失是在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侵略的魔爪伸向中国后开始的。1860年10月18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国文物史上最大的劫难。圆明园自康熙以来历代帝王庋藏的纯金、镀银、玉雕、铜铸佛像达10万尊以上。法国文豪雨果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宝物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媲美。”但是,这座艺术宝库被彻底洗劫一空,大量稀世之宝,包括《永乐大典》和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最早募本等都散失殆尽。

  目前,在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总数多达23万余件,珍品如山。其中我国古画有数百件之多。被八国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永乐大典》、《女史箴图》、中国波罗蜜佛经最早版本和“考察队”窃取的敦煌画卷就收藏于此。这里的中国馆是1990年香港商人何鸿卿爵士捐助200万英镑(约2700多万人民币)改建的,改建的目的是便于对文物进行保护和展览。大英博物馆一向被认作是在中国之外藏有最多最好的中国文物的博物馆。事实上,大英博物馆某些类别的收藏还要优于中国,例如敦煌画卷与经卷(经卷现已随大英图书馆一起搬出)。

  大英博物馆的文物除少数为爱好者捐赠外,绝大部分为大英帝国全盛时期大肆掠夺而来。近年许多国家纷纷向英国政府交涉,希望能够取回属于他们的展品。希腊为争取古代巴特农神庙埃尔金大理石雕的归还,至今仍在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流失到日本的中国文物数量也非常大,且品种丰富。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数量大概在数十万件。法国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收藏了中国历代名画、金玉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等3万多件。巴黎卢浮宫国立博物馆分馆——吉美博物馆藏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国文物,达3万多件。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是以收藏中国文物为主的博物馆。其中陶瓷部有2000多件,始于新石器时代,迄于清。玉器部有1200多件,为世界上收藏中国玉器最丰富的博物馆。青铜器部约有800件。

  就地方志和古籍而言,美国最多,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有4000多种地方志;全美有古籍善本3000多种,家谱2000多种。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我国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万片。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3成,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万件。

  面对如此多的中国古代艺术瑰宝,我们在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杰出创造力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为如此众多的无价之宝流落海外而感到痛惜和惭愧。

  文物走私猖獗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非法文物交易价格不断攀升,仅次于毒品和军火走私的巨额利润,导致全球性文物犯罪活动日益猖獗。据国家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河南、山西、陕西等文物大省,群众性的盗墓挖坟以及贩卖文物之风屡禁不绝,甚至在一些地方形成行业。青海某地在短短几个月时间被毁古墓1000余座,5000多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珍品被哄抢一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发生在全国各地的盗挖古墓案有10万余起,被毁古墓20余万座。在英国倒卖中国文物的犯罪嫌疑人住宅里,挂着一张中国地图,一些重要的考古发现地点被标注出来,形同“作战地图”。这些唯利是图的文物贩子们是中国文物流离失所的源头,也是屡禁不止的文物犯罪的祸首。据海关总署统计,1991~2000年,全国海关缉获走私文物10多万件。1997年5月,天津海关查获一起用集装箱偷运文物案,集装箱内共有文物5000余件。2003年8月,深圳海关对外宣布,该关成功破获一起走私国家珍贵古生物化石的走私团伙,截获国家一级文物等国家限制出口文物共计2165件。这一案件是建国以来海关系统查获的最大一宗古生物走私案件。这批走私化石数量之多,级别之高,品种之全,国内罕见。

  因管理不善或监守自盗而造成的文物流失,已成为中国文物走私市场仅次于古墓盗掘的第二大来源。2003年6月18日,在因坐拥避暑山庄而久负盛名的河北承德,共有158件文物被从门禁森严的文物仓库中盗出,其中数件为堪称中国国宝的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其余为国家二级或三级保护文物。案件所涉文物数量多,品级高,业内人士认为,这很可能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博界第一大案。2003年10月9日,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管理文物的办公室副主任陈迪宽,因涉嫌贪污文物被当地检察机关逮捕,之后又有两名工作人员被刑事拘留。这个馆5000多件文物不翼而飞,也没有报案,主管部门也未作深究。2003年11月27日晚,央视《焦点访谈》“访谈”了江西省景德镇陶瓷历史博物馆,一个经营了近20年的博物馆连一个完整的账目都拿不出来,出现文物大量流失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在此之前,也报道过故宫字号文物被盗流失的事,流失的原因也是难敌“家贼”。

  长期以来,资金和人手不足是中国文物博物馆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中国客流量最大的上海博物馆,每年2000万元的门票收入仍不足以使其自足。有的博物馆则因为新文物的出土,不得不在既无人员补充又无资金注入的情况下,背上看守墓葬的沉重负担。近几年来,全国诸如周口店遗址这样的国宝级文化遗产,由于缺乏维护、保护资金,都纷纷陷入了困境。文物保护经费的巨大缺口在全国已是一个普遍现象。目前国内许多开放的文物保护单位都多少有些收入,有的单位如秦俑博物馆等的门票收入都过亿元。这些收入大部分上缴当地政府,上缴的部分返还给文物部门很困难,实际上很难做到专款专用。

  海底“沉宝”“守业”难

  2004年3月1日,在澳大利亚墨尔本市的佳士得公司拍卖大厅,有1700余件精美的中国瓷器被同时拍卖。这些产自明朝万历年间的漳州瓷器是越南渔民几年前在南海的一艘中国古沉船上发现的。如此大量的中国海底文物在境外被批量拍卖已经不是头一遭。中国南海的古沉船应该超过2000艘。由于船的装载量大,因此在文物市场上形成了“一艘船十个墓”的说法。通常一艘普通中型商船就能装载10万件以上的瓷器。

  关于海底沉宝的归属问题,根据国家文物局制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对于遗存于中国领海内以及依照中国法律由中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的文物,无论其起源于中国或起源于外国,均属中国所有。为了获得中国文物并逃过法律制裁,海上盗宝者们使出了各种招数。比如探宝者在获得菲律宾国家博物馆的许可证后就可进行海底打捞工作,只须按协议与其共同分享打捞上来的宝物即可。但是有些探宝者利用这些国家的许可证作幌子秘密在中国海域进行打捞。外国盗宝者们将其打捞沉船的经纬度作为最高机密,从不对外公布,使外界无法找到其违法的证据。国际公约中有“无人认领的沉船允许拍卖”的规定,于是他们钻国际法的空子,将从中国海域打捞上来的文物藏匿一段时间,等过了法律规定的确认期限,再将其堂而皇之地送往拍卖行拍卖。

  由于受到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中国目前还无法对南海海域的中国沉船进行保护性打捞。尽管沉船数量很多,但是由于分布在浩瀚的大洋中,水下打捞无异于一场巨额赌博。打捞一艘比较深的沉船动辄需要几千万元。中国曾经组织过一次对一艘日本近代沉船“阿波丸”的大规模打捞工程,结果前期开支预算就高达1�2亿元。

  海底沉船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其装载的文物值钱与否,人文价值才是最重要的。近年来,中国海底文物严重流失的现象已经引起了中国有关部门的注意,目前中国正在着手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下文物保护管理条例》,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遏制这一现象。

  文物回归不惜血本

  我国的综合实力与日俱增,人民生活开始步入小康,许多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陆续回归。这原本是自己的东西,拿回来却花了大量血本。2003年9月,香港信德集团董事局主席何鸿斥资700万元,以物业发展项目名义,购入圆明园乾隆御制錾花铜猪首并将其赠送保利艺术博物馆。2003年4月,引起海内外广泛关注的书法国宝《淳化阁帖》最善本四卷被上海博物馆以450万美元从美国收藏家手中购回。据说这还是占了大便宜,此前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比利时的博物馆、日本的藏家以及中国的一些拍卖行等都想要这一阁帖,出价均不低于这个数,日本人开的价是1100万美元。这四卷《淳化阁帖》在上个世纪40年代曾经在上海出现过,后来就流出国门。20世纪80年代,在香港的一次艺术品拍卖会上,为美籍犹太人安思远以30万美元拍下。

  2002年12月6日,散轶多年的北宋大书法家米芾的行书《研山铭》被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从海外征集回国。国家文物局依据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指定《研山铭》采取定向拍卖方式,在12月6日拍卖会上,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依法参加竞买,最终以2999万元购回《研山铭》,并由该中心代接代管,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放保护。这是国家设立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后收购的第一件珍品。故宫近几年在文物拍卖市场已经展示好几次大手笔了:1800万元收购张先《十咏图》、400多万元收购清石涛《高呼与可图卷》、600余万元收购沈周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200万元收购《出师颂》。

  近年来,国内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品中有30%左右为海外回流品。看到国人为购回国宝而奔忙不止,并且时有所获,我们在庆幸之余,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如果按照这些价格,数以千万计的大量流失文物,今后又将如何收回。一件件以巨款赎购根本就不现实。正因为经费短缺问题,不少国宝我们眼睁睁看着让人家买走,我们出不起那么大的价钱。2003年7月12日,康熙御用传世玉玺被海外神秘人士以600万元拍去。华辰公司在征集2003年春拍物品时,从一位海外收藏家手中征集到了这件国宝。这枚玉玺被称为“康熙御笔之宝”,仅印面就有9�5厘米见方,是康熙年号玉玺中尺寸、体积最大的一枚,在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遗失海外。康熙共有120方印章,大部分在这次国难中流失。玉玺这种文物本身所具有的综合收藏价值不同于一般文物,它拥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政治价值、学术价值以及艺术价值。

  从2002年开始,国家财政第一次设立了“国家文物征集专项经费”,一般安排5000万元。只能有所选择,“买回一件算一件”,以“填补文物空白”为要。大部分只能眼睁睁看着被人家买走。乾隆的《大阅图》有三件,第一件在故宫。前些时候第二件拿出来拍卖,故宫曾想以500万元收购,但人家的底价已是800万元,最后拍到了2000多万元。《康熙南巡图》一共12卷,故宫有几卷,卖方的开价高也没有买。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故宫的心理价位是1000万元,当叫到2300万元的时候,都不敢举手了,只好看着国外买家拿下了,后来进了美国的博物馆,估计永远不会再出来了。

  立法保护有待加强

  对非法出境的文物,世界各国少有重金赎回的先例。普遍的做法是依据法律和道义的原则,锲而不舍地竭力追索。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甚至不惜采用强硬的外交手段。2003年6月17日,美国向中国归还了6件走私文物,这是中国通过法律程序追索文物取得的一项成果。2000年3月,我国墓葬文物武士浮雕像出现在纽约克里斯蒂拍卖行,在中美两国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成功阻止拍卖,最终得以按照司法程序将这件文物没收为国家财产,并无偿归还给中国政府。武士浮雕像的胜利追索,开创了中美两国政府共同合作,打击非法出口文化财产,返还被盗文物的先河。追寻文物还有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依靠国际刑警组织,协助各国追回被盗文物。我们现在追寻文物的主要法理依据是《国际流失文物返还公约》。但有一个问题存在,返还文物至公约生效以后实行,不溯及以往。当然,国际公约也没有肯定以前的非法流失文物的合法性。

  被帝国主义列强掠夺的文物无偿返回祖国,是中国政府面临的艰巨任务,也是中国人民的殷切企盼。国宝回归的前提是必须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按照国际公约,于情于理,无可辩驳的是属于中国人民的财富。若“不惜重金”赎回,确有损于中国人民的颜面和自尊,有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格。但2002年12月9日,大英博物馆、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18家欧美博物馆联合发表《关于环球博物馆的重要性和价值的声明》,表示反对将艺术品,包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中依靠掠夺等非正当手段获取的文物艺术品归还给原属国。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相抵触。按照规定,任何因战争原因而被掠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该归还,没有任何时间限制。这里所说的“没有任何时间限制”,就是不论战争何时发生,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归还要求。中国政府多次声明,决不放弃追索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

  为了打击文物走私,中国对文物出境实行许可证制度。这是国际上普遍实行的一种文物出境管理制度,未经我国文物出境鉴定机构审核许可,以任何方式携运文物出境都是非法的,是走私文物出境,都要受到法律追究。我国在禁止非法发掘、禁止文物的非法交易和严厉打击文物走私方面也作出了一系列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如果能得到严格执行,文化遗产受破坏的情况就会有很大的改变。针对国际文物走私猖獗的现象,亚欧一些文化官员呼吁制订一部国际公约,打击文物走私,防止文化遗产流失。目前许多国家都有针对文物走私而制订的相关法律规定,但国际社会需要一部更为详尽可行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以确保人们不会掠夺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同时保证被掠夺的文化遗产能返还给其原属国。

关注老孟收藏不迷路,不定期更新最新钱币收藏价格!

前言

在古玩界捡漏其实算是非常难得一件事情了,现在的社会不像之前,信息不发达很多人都不懂,随便忽悠两句可能就把东西卖了,或者出的价格高一些别人也会卖掉,因为早年人们穷吃不上饭,什么都不当宝贝,所以那个时期捡漏还是非常容易的,当然也是因为早年捡漏比较容易,所以现在很多人都觉着捡漏是一件寻常的事情,但是这里老孟想说的是现在这个时代,捡漏不可能,小赚可能会有,但是捡漏就不要想了,真正地漏不是让你赚钱,而是让你赔钱的!

古玩界的捡漏

古玩界的捡漏其实就是早年很多人买古玩的时候以低价格买到非常值钱的东西,这其中的价格差距就是捡漏,当然这也跟早年的时代的有关系,当年潘家园也是诞生了很多捡漏王,但是如今你在去潘家园看看,基本上你就是被漏的那个,而不是捡漏的,潘家园的东西早就被人们筛选了上万遍,不可能还有漏等着你去捡,所以这种事情还是不要想了,不如踏踏实实的找个班上班挣钱来得踏实,至于马末都确实早年见到过很多漏,但是现在他还能捡到吗?显而易见的是不能,可能人家卖家都比他要精,所以赶上一个好时代也是尤其重要的!

捡漏的方法

当你有这种想法的时候,基本上你就离被坑不远了,每个人都想捡漏,但是真正捡漏的又有几个人,千百年来也就出来了一个马末都吧,所以大家还是老老实实的玩收藏也好,看也好,千万不要有我能捡漏,我能捡大漏的心里,往往有这种心里的人基本上都被坑得倾家荡产,甚至比赌博坑还严重,现在的假货做得比真货还真,没有一点眼力真的敢接触古玩?估计假的东西还当宝贝呢,所以捡漏没有方法,更没有地方,只有坑你的地方!

结束语

不管怎么说想捡漏都不是一个好的念头,最好还是放弃,要抱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心态,古玩玩的是一种爱好,而不是天天想着做梦发财,虽然想象是美好的,但是要知道现实是非常残酷的,这么多年来除非是赶上好时候,不然发财的真没有几个,也没有听说谁捡漏发了大财,基本上都是赶上一波行情赚大了的,就像银元,其实就是一波行情赚的钱,前两年低价买的,现在的价格基本上都是三四倍,这就能算是漏了,但是赶上不好的行情,坑也能坑怕了你,所以古玩这个行业没有漏!

谢谢大家观看,欢迎大家关注@老孟收藏,大家有问题可以邀请老孟回答!

在我国的文物中,有一批文物受到特殊的保护,是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它们无比的珍贵,大多是一级文物中的孤品和易碎品。2002年,我国文物局印发了《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在规定里一共有64件(组)文物不能运出境内参展,“晋侯苏”编钟就是其中一件。

说到编钟,可能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闻名中外的曾侯乙编钟,其实,历史上还有另外一套比曾侯乙钟早出四百多年,同样具有不菲的价值,那就是“晋侯苏”编钟。晋侯苏,史学家结合考古发现和史料推断,他便是西周时期诸侯国晋国的早期国君晋献侯。

位于今山西省侯马市曲沃县一个叫曲村的小村庄,在上个世纪80年代偶然发现了晋国9代19位晋侯及其夫人古墓,其中包括编钟的主人晋侯苏。该遗址冠名“晋侯墓地遗址”,也叫曲村天马遗址,墓葬规模宏大,时间上几乎贯穿整个西周时期,因此是一个非常复杂而费时的考古工程。然而,90年代时,该地的盗墓活动十分猖獗,由于保护得不周到,晋侯墓地8号墓遭到了盗掘,其中很多随葬品被窃取,其中就包括这套14件晋侯苏编钟。

按照正常的逻辑,被盗走的文物一般都会很快找到买家销往各地,可奇怪的是偏偏这套编钟无人相中,久而久之还流落到了香港的古玩市场。

明明是国宝,难道玩古董的人当真就没一个人识货?原来,这套编钟一直被所有“行家”都当成了赝品,其中包括当时拥有这件宝贝的文玩店老板!在出土的所有青铜器中,铭文和花纹都是事先镌刻在陶范上,然后在铸造的过程中再自然留在了青铜器上。这套编钟可好,不仅表面蒙了一层新鲜的土锈,而且上面的铭文也是用利器刻上去的,刻痕至今还非常明显,这“造假”的痕迹也太过了。所以,当时无论是个人收藏家还是博物馆都认为它是假货,根本无人问津。

直到后来,香港中文大学张光裕教授无意中看到了它,他带着疑问询问时任上海市博物馆馆长,长期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练就了一双鉴定文物“火眼金睛”的人马承源先生。马承源几乎半辈子都在跟文物打交道,根据自己长期浸*青铜器的经验,单根据张教授从网上传过去的照片就隐约感觉到可能是真品。

后来他又仔细研究了每一个钟,再次肯定这些就是真的国宝,因为每个编钟上的铭文都不是单独成篇的,铭文上共刻有300多个字,上一个钟的内容衔接着下一个钟的内容,表达的是完整的叙事,连起来讲的就是周厉王三十三年(公元前846年)晋侯苏受命征伐夙夷的全过程。如果文物贩子要伪造,也没必要大费周章用金文写上这些连史料都没有记载的事件,另外,他们就算要造假,也应该造得更逼真才对,这样的赝品未免也太糊弄了。

判定出这些编钟货真价实后,马承源当即对此事表示高度关注,决定在古玩市场大胆买回这些“赝品”。申请上海市领导后,他紧急联系了远在香港的张光裕,让他马上和老板协商,无论如何也要“抢到”这套编钟。这老板当然是不知道真相的,有人肯买,价格又不错,自是愿意出手。就这样,14件钟被装进了14个箱子,连夜寄往了上海。除去编钟表面的锈迹,“晋侯苏”三个字显露了出来,令人喜出望外,上博的专家们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流浪在外的瑰宝终于重见阳光,喑哑了三千多年的编钟,再次发出了声音。后来,在山西省晋侯墓地又出土了两件小编钟,大小和文字都能与前面14件连缀起来,这也再次证明了被当赝品的14件编钟真的是国宝,而原套编钟一共有16件。如今,其中14件馆藏在上海博物馆,另两件在留在了山西博物馆。

古玩市场能捡漏吗

1 古玩市场的捡漏概念在古玩市场中,捡漏是指寻找低价值但具有潜在收藏价值的文物或古董。这种行为不仅需要对市场的了解,还需要尽可能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