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哪些病疗效比较好?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中医对哪些病疗效比较好?,第1张

中医学,博大精深,共享社会,造福人类!虽不能说中医学能救万民于水火,那也有与死神搏斗的勇气。中医治病讲究“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阴阳协调”“扶正气”,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从治病来说阴阳跟人体有重要联系!所谓特点是与西医比较而言,中西医虽然都以人体为研究对象,但由于观察的角度和研究的方法不同,所以两个学术理论体系无论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各方面都是不同的。中医是在古代朴素的自发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观察,经过抽象思维,逐步形成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个基本特点。 1、 整体观念 概括地说就是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而人本身又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也是对立的统一体。这也是把朴素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运用一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各方面所得到的认识。 人与外界环境截然不同,但却又是统一的,人有独立于环境的一面,有主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又有依赖于环境的一面,有适应外界条件变化的能力。任何人都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存在,而自然界的阳光、空气、水和食物等等,更是生活所必需。有时这些生活条件也可以造成自然灾害和疾病,人的生命活动就是在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相互影晌中来完成的,因此,完全可以把人与环境看做是一个整体。早在《内经》中,古人就建立了类似时间生物医学的概念,发现了人在长期进化中,为适应自然界的变化,无论是生理还是病理活动,都形成了周期性节律。人体气血阴阳的变化是与自然界的阴阳盛衰消长相应的,阴阳五行学说就是从整体水平上概括了许多周期性节律,例如:日、月、年或超年的周期,古人称为生、长、化、收、藏的规律。《素问,宝命全形论》用一句话总结了这一认识:“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这是讲统一的一面。另外还有自然界加害于人和人能改造自然的一面。许多疾病的发生是与环境变化有关的,如疫病的流行、营养不良、中暑、冻伤等等。同时,人又能通过锻炼逐渐适应环境变化而不发病,或者改造环境,改善生活条件,从而保持健康地生活。诚如《内经》所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五疫之至,皆相染易,……避其毒气。”其他如“穿井”、“改水”、“沟渠通浚”等等,说明古人已经有了一定的卫生预防措施这些是讲人与环境对立的一面。 通过上述,可见人与环境是一个对立的统一整体。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保护人类环境的重要意义,并建立了“系统理论”来研究和解决生态环境平衡间题,否则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的威胁。这足以证明古人认识的正确性。 古人还认为:人也是一个小宇宙,《素问·灵兰秘典论》则以社会上统治机构的官职,来比喻人体脏腑器官的职能和相互关系,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人体本身也自成系统,是一个对立的统一体。中医学认为人体可以层层不断地分为对应的的两个方面,例如表里、上下、气血、营卫、律液、精神、脏腑、心肺、脾胃、肝肾、心阴心阳、阴经阳经等等……,正是这些互相对立的两方面,组成了完整的有机体。但是整体不等于各部分的简单总和,这是今天系统概念和系统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而中医学正是具有这种观点,在内的脏腑和体表组织器官,通过经络气血互相联系互相影响,这样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一旦离开了整体,各部分就不再具有原来的功能特点。在整体观念指导下,中医学建立了独特的生理解剖系统,这种系统是以五脏为中心的,而五脏中又以心为中心,任何一个局部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局部和整体的信息。这也就构成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特点,例如面部五色诊、舌诊、耳诊、脉诊等等,都是以局部的变化来推断整体的反应状态,测知内脏的病变,而对内脏的治疗,则又可改善局部如五官九窍的症状。 2、辫证论治 这也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具体运用 辨别证候,讨论治疗法则就叫辨证论治。所谓“证”就是人体典型的反应状态,无论致病因素多么复杂,总是作用于特定的人体,通过人体的反应性而表现出来,而人体的结构和机能是有限的,故典型的反应状态也是有限的。中医用自己的感官,直观地从反应状态中获得病理信息,因而产生了望、闻、间、切四种诊察方法。通过医生的分析、综合,对四诊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最后综合这些信息,是为了分辨患者当时的机能状态,这就是“辨证”的实质。所以说辨证是从机体反应性的角度来认识疾病的本质,从分析疾病当时所表现的症状和体征来认识这些临床表现的必然联系,从而总结出一套辨证的概念和规律,以此反映疾病的本质。 治则的精髓就在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素间·至真要大论》。人体反应性不外太过和不及两方面,治疗的任务就在于调整和扶助人体的控制系统,使之重新建立起正常的动态平衡。因此,中医学处处注意正反两方面,祛邪不伤正,补阳不伤阴……诸如扶正祛邪、补虚泻实、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等等治疗大法,都包含辩证法的思想,这就是中医学调节控制人体的诊治艺术。它的优点在于,尽管一时还弄不清人体失去平衡的根本原因和机制,但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仍可了解其一般原因和状态,照样可以进行纠偏和调节,虽然对调节办法的机制也不很清楚,却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就如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辨证论治就是研究特定的证候与方药的对应关系。 总之,中医从人体与外界环境密切联系的观点出发,从人体是对立统一体的观点出发,观察人体对周围环境的反应状态,透过临床表现的现象,认识疾病的本质,抓住人体反应状态的主要矛盾,运用动态平衡的理论,通过各种治疗手段,使患者重建新的相对平衡。这就是中医理论体系两个最突出的基本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在某些疾病上,中医要比西医在治疗结果上更有优势,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八类疾病,中医治疗显优势,随着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和扶持力度不断加大,中医药的服务领域日益扩大,报销比例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中医来治病和养生。那么,哪些疾病适宜看中医看中医时,要注意些什么呢?

8类疾病中医治疗有优势

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比西医更有效,尤其对肝炎、肾炎、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胃炎、肺气肿、贫血、糖尿病及老年期的消化、内分泌、神经、心血管等系统的慢性疾病有相当好的效果。三天三天乐,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与西医相比,对许多疾病具有独到见解、独特治疗方法和确切疗效。那么,哪些疾病适宜看中医呢武汉市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黄金元认为,中医药治八类疾病有优势。

功能性疾病

许多人自觉身体不适,出现头晕目眩、乏力、心悸、盗汗、失眠、健忘、肢麻、便秘、腹泻等症状,但经西医化验、透视、拍片等检查后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时宜看中医。

病毒感染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用抗生素治疗没多大效果,而采用中医“扶正祛邪”的方法效果明显。中医药在“非典”和“甲流”的防治中发挥的作用,就证实了这一点。

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妊娠反应、产后无乳、回乳等妇科疾病宜看中医。对这类疾病,西医往往采用激素疗法,不仅有副作用且容易复发,而中医治疗较安全,可以减少药物的副作用给孕产妇、婴儿带来的危害,采用健脾、固肾、调气血等方剂,往往能药到病除。

儿科疾病

儿童尤其是婴幼儿患病时,不仅幼儿无法表述病情,家长也很难准确地陈述病况,而中医儿科可采用望、闻、问、切的传统方法,加上现代化的化验检查,经过综合分析,可准确诊断病情,并对症下药。对小儿的消化不良、哮喘、遗尿、厌食、贫血等疾病,中医药能达到治疗和强身的双重作用。

慢性病和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诊疗时特别注意根据脏腑间的相互关系,综合分析人体各脏腑的功能平衡,进行辨证论治,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中风后遗症、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耳目失聪等老年疾病的防治和康复有较好的效果。

疑难杂症

中医治疗肿瘤是从整体提高人体的综合抗病能力与机体恢复能力,减少病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减少放疗、化疗的副作用,增强其疗效。再如,对阳痿、遗精、神经官能症、面瘫、麻痹、脱发、牛皮癣、白癜风等疑难疾病,看中医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对西药过敏的人所患的疾病

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与人类寻找食物的过程密切相关,所以有药食同源一说。对西药有过敏反应的人所患的疾病,用中医药治疗有明显优势。

大病初愈

大病一场后,患者往往会出现乏力、厌食、失眠、消化不良、盗汗、低热等体虚症状。此时,采用中医药治疗,能使患者较快地恢复健康。此外,对精神疾病、皮肤病等疾病的治疗,中医药也能起到不错的效果。

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在中国悠久的岁月中,我们的祖先都是依靠中药来治病救人的,而经过中国漫长的岁月检验,事实证明中医也确实是存在一定的疗效的,不然的话不可能在中国有这么长的历史。而中国古代有一些特别著名的中医典籍,其中大家都可能听说过的一些,比如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青囊书,黄帝内经等等。

其中青囊书是华佗书写的一本医学典籍,可惜随着华佗去世,青囊书也不见了踪影,所以我们现在并没有完整的青囊书流传下来,但是本草纲目伤寒杂病论和黄帝内经这些都是有成本的流传下来的。其实我们现在医学已经发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了,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就应该思考一下中医的这些医学典籍究竟还有没有参考价值?

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国际上公认的是以西方医学为主的医疗体系,而中医则主要还是在中国有一定的分布,因为我们现在的科学发展得十分的快,所以现在的医疗体系也有很大的发展,并且对于一些病和一些药做了很透彻的研究。

但是中医好像渐渐的不受到大家的信任,主要就是因为在一些基础的药理研究上,中医还是存在很大的欠缺的,就比如我们买到的中成药,说明书上居然连不良反应这些都没有写明而相反我们现在买到的西药上面连病理不良反应等等这些都是有很清楚的标注的,这样也更能够让人放心一点。

所以我觉得中医需要进行一个科学的理论改革,把过去模糊不清的概念,甚至自相矛盾的解释都进行一个透彻的研究和分析,对于一些药方是否有用,也应该做一个科学的实验论证,而中国那些流传下来的传统医学典籍应该去做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论证,把其中有用的留出来,而没有用的就可以去掉,以免对后来学医的小伙伴造成一定的误解。

中国最古老的医学典籍是:《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是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其余三者为《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

《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

扩展资料:

《黄帝内经》价值影响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不仅仅是一部经典的中医名著,更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角度论述了天、地、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讨论和分析了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并创建了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则和技术,包含着哲学、政治、天文等多个方面学科的丰富知识,是一部围绕生命问题而展开的百科全书。

-黄帝内经

现在很多人在患病之后更原因去看中医,因为很多疾病中医治疗可能会更彻底一些,或者说更更全面一些,因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是从整体来看的。但是也有些疾病是不适合看中医的,所以要区分。那么,哪些病适合看中医?哪些疾病看中医更好?

1、什么疾病看中医

1慢性疾病

中医注重整体观念,综合分析人体各脏腑之间的功能平衡。因此,中医对肝炎、肾炎、支气管炎、慢性肠炎、胃炎、肺气肿、贫血、糖尿病等系统的慢性疾病有相当好的效果。

2妇科疾病

痛经、月经失调、功血、乳腺增生、更年期综合征、不孕、妇科炎症等妇科疾病宜看中医。

3大病初愈

大病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失眠、乏力厌食、消化不良、盗汗等体虚症状。采用中药治疗,能较快恢复健康,避免对病症用药的影响。

4儿童疾患

中医儿科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并结合现代化的化验检查,经过综合分析,可准确地诊断病症并对症下药。

5疑难杂病

各种肿瘤病人在手术和放化疗后,采用中医治疗可促进身体的恢复和延长生存期。阳痿、遗精、少精、女性不育等疑难杂病,或一人同患多种疾病情况,中医治疗会取得好疗效。

6有病难诊

许多人自觉身体不适,或部分脏腑出现功能问题,而未形成病,但经各种现代化检查、化验后,仍难以确诊时宜看中医。如气虚盗汗、耳鸣、肢麻、肢冷、腹胀、便秘、溏泻、小便频数、夜尿、口渴、胸闷、狂躁、忧郁、精神萎靡、身倦无力、头晕眼花、失眠健忘等症状。

对西药过敏或有严重副作用患者时,亦宜中医药治疗。

2、中医健康长寿秘诀

1、吞津养肾

口腔中的唾液分为两部分:清稀的为涎,由脾所主;稠厚的为唾,由肾所主。你可以做一个实验,口里一有唾液就把它吐出来,不到一天时间,就会感到腰部酸软,身体疲劳。这反过来证明,吞咽津液可以滋养肾精,起到保肾作用。

2、饮食保肾

能够补肾的食物有很多。除了黑色的黑芝麻、黑木耳、黑米、黑豆等黑色食物可养肾外,核桃、韭菜、虾、羊腰等也可以起到补肾养肾的作用。

3、睡眠养肾

充足的睡眠对于气血的生化、肾精的保养起着重要作用。临床发现,许多肾功能衰竭的患者有过分熬夜、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的经历。因此,不要过度熬夜,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有利于肾精的养护。

4、避免劳累节房事

体力劳动过重会伤气、脑力劳动过重会伤血、房劳过度会伤精。因此一定要量力而行,劳作有度,房事有节。这样才有助于养肾护肾精。

5、警惕药物

不论中药还是西药,都有一些副作用,有的药物常服会伤肾。所以在用药时要提高警惕,要认真阅读说明书,需长期服用某种药物时,要咨询相关专家。

6、护好自己的双脚

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方法。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每晚睡觉前可以按揉脚底涌泉穴,按摩涌泉穴可起到养肾固精之功效。

7、大便要畅通

大便不畅,宿便停积,浊气上攻,不仅使人心烦气躁,胸闷气促,而且会伤及肾脏,导致腰酸疲惫,恶心呕吐。因此,保持大便通畅,也是养肾的方法。大便难解时,可用双手手背贴住双肾区,用力按揉,可激发肾气,加速排便;行走时,用双手背按揉肾区,可缓解腰酸症状。

8、饮水养肾

水是生命之源。水液不足,则可能引起浊毒的留滞,加重肾的负担。因此,定时饮水是很重要的养肾方法。

9、有尿不要忍

膀胱中贮存的尿液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刺激神经,产生排尿反射。这时一定要及时如厕,将小便排干净。否则,积存的小便会成为水浊之气,侵害肾脏。因此,有尿时就要及时排出,也是养肾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10、运动养肾

生命在于运动。通过运动养肾纠虚,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这里向您介绍有助于养肾纠虚又简单易学的运动方法:两手掌对搓至手心热后,分别放至腰部,手掌向皮肤,上下按摩腰部,至有热感为止。可早晚各一遍,每遍约200次。此运动可补肾纳气。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