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在百姓中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声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4收藏

包拯在百姓中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声望?,第1张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众所周知,北宋时期有一个敢于为百姓申不平的,叫包拯,人称“包青天”,包拯廉洁公正,英明决断,在民间的声望非常高,受到了百姓们的敬仰。正因为如此,包拯也被后世奉为神明崇拜,认为包拯是奎星转世。

包拯在后世的影响非常大,有关于包拯的艺术作品也非常多,不管是戏曲还是电视剧,都将包拯的故事表现了出来,被人们一代一代传唱。不过虽然后世的艺术作品都是在讲述包拯是如何聪明机智,如何破案帮助百姓的,但实际上,包拯之所以受到人们的爱戴,不仅仅是因为这一点,只能说这只是其中一方面,而最重要的,是因为他曾经为百姓们做过一件大事。要想知道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要先从范仲淹开始说起。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范仲淹写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当官的就应当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范仲淹是北宋时期的思想家,他在政绩方面的表现十分卓越,在文学方面也尤为突出。尤其是这一句,对后世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不过对于范仲淹来说,影响力大的事情不仅仅这一件,还有一件事,就是范仲淹曾想要所有的官员先富起来。

在宋仁宗刚刚即位的时候,正赶上朝廷之上皇后刘娥一派和寇准一派争斗、在历史上,刘娥算不上是奸妃,而寇准也是一代名臣。不过最后双方争斗,以刘娥胜出结束,自此之后寇准一派也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自那之后便一直是刘娥一派霸占着整个朝廷,一直到刘娥去世,政权才真正的到了宋仁宗的手上。当时大宋官员多但是办事效率却低,百姓生活越过越苦,之后范仲淹看准的形式,决定大干一场,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也就是“庆历新政”。范仲淹作为主要***,富弼给他做副手,一共是推出了十项内容,其中有一项是“均公田”,意思就是说按照官员的等级来分配田地,通过这种方式让一些地方官先富起来。

这项制度刚一推出的时候得到了众人的认可,但是很快,“庆历新政”便失败了。虽然“均公田”的制度很好,但是却受到了“择官长”的影响。因为以前官员都是由皇帝来任命的,范仲淹推出这么一项政策,并将任命官员的权力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上,很多官员因此被范仲淹认为“无才”给勾掉了。之后大家都挤破脑袋当官,只要一上任就赶紧圈地,生怕调离了什么也得不到。之后官员们就利用自己的权力开始圈地,而且其中一部分钱,就是来自范仲淹提出的一项“高薪养廉”。所以之后宋朝的官员的俸禄都是非常高的。

总之范仲淹的目的也算是达到了,很多地方官都富了起来,有钱的甚至手里有上百上千顷土地,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宋朝开始出现了大量的流民,流民生活得不到保障,便引发了起义与兵变。庆历五年,反对的声音终于是将范仲淹给打垮了,不过打垮范仲淹的不是流民,而是那些受范仲淹影响变有钱的大臣们,因为他们觉得分赃不均,所以对范仲淹有了偏见。范仲淹被打垮之后被罢免了参知政事的职位,并且被派到了边关去。范仲淹离开京城之后,自己留下的烂摊子谁来收拾呢?那就是包拯。

包拯上台之后立马向宋仁宗提出取消“均田制”,改为“限田令”。限田令就是让所有官员的田地不能超过三十顷,其他的土地充公。因为包拯的这项举措是实实在在的在为百姓考虑,所以百姓对此非常感激。在限田令的基础上,包拯就被民间传为了是一个专门政治贪官的“包青天”,而北宋当时也出现了“中兴之象”。其实,限田令并不是包拯和宋仁宗发明的,它最早出现在唐玄宗时代,正因为限田令的实施,百姓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这才有了“开元盛世”。

唐朝实行限田令过上好日子,到了宋代,包拯再次实施限田令,让百姓有了喘息之机,为“仁宗盛治”奠定了基础。不过可惜的是,唐朝达到“开元盛世”之后便因为杨国忠放开限田令而引发了起义和之后的安史之乱,让大唐从此走向了衰败;而等待着包拯的,则是王安石的变法。

在包拯和宋仁宗去世之后,宋神宗即位,王安石成为宋朝权力最大的宰相,王安石怂恿宋神宗,推翻了限田令,推行王安石变法,让北宋走上了一条不归路。所以说,谁是为国家考虑的忠臣,谁是为个人的奸臣,百姓一眼就能看出来。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一、为什么说买房要尽量多贷款

买房多贷款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对于现金不多的人来说,多贷款,首付减少,房款分摊在以后的每个月,压力会减轻不少。对于有足够现金付首付,甚至全款买房的人来说,多贷款,利用银行相对较低的利息还房贷,用手里的资金投资生意或理财,收益率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整体下来还是赚的。中国人爱存钱不爱贷款,所以银行都有很多钱,可是中国没有什么比较好的投资渠道,现在支柱型企业变成了房地产!银行也愿意把钱投到房地产项目上去,但是风险很大!老百姓贷款买房对银行来说有两大好处,第一是可以把老百姓存的钱投资出去回报率还是比较高的,第二贷款的人从某种意义上帮助了银行一起承担风险,因为一旦房地产,银行可以用资不抵债这一招要求贷款买房的老百姓一次性还清贷款,还不出的没收你房产然后拍卖掉,这样来减少银行自己的损失。

二、为什么说买房要尽量多贷款?

普通人买房时,尽量少给首付多贷款,按揭期限做成30年,这样做有2个好处,是什么?这样做还有3个原因,花小钱办大事,长贷长投,让通货膨胀长期不断稀释债务,为什么?

三、贷款买房时,为什么要选择尽量多贷

如果你贷的钱过少的话,那么还不上来的话,对自己来说就特别的尴尬了,所以说买房子尽量多贷一些,如果有能力提前还这是最好的,尽量避免还不上这种情况。

四、为什么说买房要尽量多贷款?

随着20年来房价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购房者选择了住房按揭贷款。对于财力尚不足以全款支付的家庭来说,贷款帮助他们圆了住房梦想,更帮助他们在楼市上涨中实现了财富增长。

但其实,在贷款的时候,甚至这部分购房群体自己也不知道,无形之中,住房按揭贷款让他们通过“负债贬值”实现了倍增的抗通胀效果。

我的观点

不仅是尚无财力全款购房的人,即使是财力充沛具备全款能力的朋友,买房也应该尽量多贷款,还要选择最长的期限,能贷多长就贷多长!

那这是为什么呢?贷款越多,期限越长,支付的利息不是越多吗?又为什么说按揭贷款购房让他们实现了最佳的抗通胀效果呢?

关于运用合理长期负债,省下自有资金进行投资,实现资产、负债和投资的有机组合,达到收益最大化的策略,我已经在之前多篇问答中有过阐述。今天,我主要从负债贬值和资产升值两个维度,跟大家聊一下这个话题。

“负债贬值”,通俗地说,就是用未来变“毛”了的钱偿还现在借来的真金白银,由此表现出来的债务贬值。

01

◇时间是有价值的。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是使用后的增值额。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

·专家给出的定义:货币的时间价值就是指当前所持有的一定量货币比未来获得的等量货币具有更高的价值。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与未来的一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要节省现在的一单位货币不消费而改在未来消费,则在未来消费时必须有大于一单位的货币可供消费,作为弥补延迟消费的贴水。

形象地说,就是现在的100元钱和未来的100元钱的购买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现在节省100块钱不花,而改在20年后再去使用掉,那么20年后消费的时候必须用超过100元的钱才能买到,作为20年前你不花掉这100块钱的代价。

上图换了一个角度解释这个问题。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10元钱可以买到20斤蔬菜、10斤大米或者2斤猪肉。我们假设上世纪您口袋里放了10块钱,当时可以买2斤猪肉,但您没有买,这10块钱就忘在口袋里了;而二三十年后,您突然翻出来这10块钱,便决定要花掉它。但这时候,您发现已经买不到那2斤猪肉了,需再加上50元,共计要花60块钱才可以。

这60元相当于二三十年前的10元钱的购买力,“加上的50元”,就是延迟消费的“贴水”。

这样的解释,估计大家尤其是年龄稍长的朋友,都有切身的体会。

货币的现实购买力远远大于未来几十年之后的购买力,货币的购买力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降低,这就是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体现。

02

◇回到负债的角度。

负债,对多数老百姓而言,主要就是从银行取得的住房按揭贷款了。

大家都知道,住房按揭贷款都是五年以上的长期贷款。许多银行对住房贷款的期限是按照借款人年龄加期限不超过65岁或者70岁来进行上限控制的。假设您今年35岁,那么贷款期限长达30年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我们继续举例说明。

假设,您购置一套现在价值100万的住宅,按照首付款比例交纳首付款40万元,办理住房贷款60万元,期限30年。这30年间,您需要偿还本金60万及利息6058万,共计12058万元。

看上去利息比本金还要稍高一些,貌似非常高。

但要注意的是,30年后我们累计偿还银行的120万元,能相当于现在20万元的购买力吗?

也就是说,30年的时间,银行现在这个时间点借给我们的60万元,我们只需要用同一个时间点的20万元就偿还了银行的全部本息,银行净损失40万元。

这就是“负债贬值”。贷款期限越长,作为贷款人的银行损失的越多;购房的借款人赚的也就越高。

货币增发因素带来的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为住宅资产的名义价格上涨奠定了基础。

01

◇只要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增长的,就必须对应发行适量的货币,否则就会导致经济失衡。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货币增发是一种常态。

比如,我国2000年末国内生产总值为10万亿;到2019年末,则增长至99万亿,相当于20年前的99倍。

而2000年末我国的货币流通总量为人民币134万亿元,对应2000年末GDP总量即市场总价值10万亿的商品;

假设没有货币增发的话,2019年末仍然是134万亿人民币对应全年年市场生产的99万亿商品,那么我们的商品价格则需要下跌99倍。也就是说,我们2000年假设是99元一斤的猪肉,到2019年末只能卖1元一斤。如果再放眼几十年,也许就得以“厘”、以“毫”计价了。

试问,年年养猪年年赔钱,谁还养猪?年年干活,工资越来越低,谁还上班?

然后反过来考虑这个问题,也许大家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货币增发是经济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了。

我们再一起看下图:

这就是我国20年来的货币增况图表。

通过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截止上年末我国的货币供应量为人民币195万亿元,是20年前的1488倍,远远超过的GDP的增长速度。

假如货币增发量与GDP同倍数增加的话,从宏观角度来说,物价不会上涨;但关键的是,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大大领先于GDP的增长。

如果把以上的理论做个简单比喻的话,就好比是:

市场中的货物总量从1件增至10件,而在同期,市场内流通的货币从1元增至100元,那么每件货物的价格必然就从1元/件涨至10元/件。

如此,大家也就很清楚地明白了为什么这20年来楼市为什么上涨了,并不是简简单单地因为住房市场的供需矛盾推动的。

02

◇新冠疫情影响下,全球货币超常规增发将导致货币的加速贬值和资产价格的全面上涨。

新冠疫情的蔓延扩大,使全球经济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疫情危机已经转变为全球性经济危机。

IMF预测今年全球经济衰退3%,同时伴随着巨大的不确定性。IMF将这场危机称为“大封锁”。

第一,严重性方面,我们面临着大萧条以来的最大衰退,全球经济2020年将萎缩3%的预期,仅适用于今年中期疫情控制有进展的前提下;(如果疫情恶化,预期也会随之进一步下调)

第二,规模方面,这是一场全球危机,三个月前我们预计160个国家会出现人均收入增长,如今我们认为170个国家会出现人均收入下降;

第三,特殊性方面,经济活动的关停,是出于防疫的必要性。因此很难用传统的经济措施来促进需求。在IMF历史上第一次,流行病专家左右着宏观经济预测。

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诸多国家纷纷出台量化宽松政策,开动印钞机,加速货币增发,以对冲疫情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我国2019年6月末,对外贸易依存度已达325%。高外贸依存度在疫情的冲击下,给我国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境外国家货币增发给我国带来的输入型通货膨胀;二是在外贸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形势下,我国也必须以“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来应对经济下滑。

4月20日,在之前降准、降息的基础上,我国的LPR再次下调。其中一年期LPR一次性下调20个基点,五年以上LPR下调10个基点,再次验证了国家已经打开利率下行通道,货币增发正在路上。

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货币超常规增发,必然带来货币的加速贬值,同时推动黄金、房产等实物资产的价格上扬。

因此,货币增发为房产的价格上涨奠定了基础,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期内,住宅资产的名义价格上涨是大概率的事情。

总结

对于老百姓来说,除了买房贷款,很难取得银行的长期贷款。只有通过买房,才能实现合法、合规的长期负债。

综合以上分析,通过买房,可以有效对抗在二三年左右传导至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通货膨胀与物价上涨。

通过负债,可以通过“负债贬值”倍增我们的抗通胀效果。

因此,使用银行按揭贷款买房,是极为合适的。金额越高越好,期限越长越好。

老百姓不要惊慌,不要去囤泻药,最后得不偿失害人害己。

第1点就是导致到处买不着药品。第2点就是导致一些不良商家直接哄抬物价。

1、到处买不着药品。每个人都是自私的,这一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每一个人的自私程度,其实也应该有一个衡量。面对疫情放开这件事情虽然会让人们感觉到恐慌,谁也不想在发病的时候买不着药,这种想法虽然会被理解。但是很多年轻人大量囤药,这种行为确实是自私的,因为大量囤药之后,其实也用不到这么多的药,但是占用了市场数量,从而导致很多人无法购买到药品。可是对于囤药的家庭来说,药物多的却用不上。

2、哄抬物价。面对这样的问题,也会导致一些黄牛去大批量购买药物,然后再进行倒卖。或者直接让一些商家直接哄抬物价,把药品的价位直接打得很高,并且摆出一副爱买不买的态度。比如一盒药物平时价位可能十几到三十每盒,可是哄抬后的价格可能一盒已经达到100多块,如果你不买就会被别人抢购。这种情况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无法收场,那么吃亏的也是自己。

那么现在到底该不该囤药?

虽然现在疫情再一次爆发,而且人们也无法再次控制,虽然家中可以囤一些药物,但是没有必要大量囤积。毕竟是药三分毒,而且新冠带来的症状也就是一周的时间,不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来控制。其次,药物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大量囤积药物,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吃完,不仅仅会过期,而且药效也会丧失,最终导致这些药物会成为一堆废品。所以从这一点来看,并不需要进行囤药。

中国人爱存钱的原因:

经济压力: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但大多数人的家庭收入并不足够高。因此,为了应对未来的经济压力,人们通常会将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以便在紧急情况下使用。

教育投资:中国人通常认为教育是一生的投资,因此他们会将一部分收入用于支持子女的教育,例如支付私立学校的学费或购买教育储蓄基金等。

家庭观念:中国人通常非常重视家庭,认为储蓄是一种为家庭创造更好未来的方式,可以支持家庭成员的生活和工作。

社会环境:在中国,社会普遍认为储蓄是一种“不负债”的行为,这意味着人们需要将一部分收入用于储蓄,以便在需要时可以拿出来应对突发事件或购买必需品等。

政府政策:中国政府鼓励储蓄,通过提供税收减免和银行利率优惠等政策来鼓励人们储蓄。

中国人爱存钱的原因主要涉及到经济、家庭、教育和社会等多种因素。

  一、首先解释何为书:

  书,shū,从聿从曰,上古结细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许愼·说文序》黄帝之史仓颉初造书契,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卽谓之字。著於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2 信:~信。~札。~简。~函;

  3 文件:证~。说明~;

  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

  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

  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

  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

  二、解答问题二:

  1、书的演变历史解释如下(当然书的演变和纸张的发明不可分割):

  甲骨的书,早在3000多年前的殷代后期,当时纸尚未发明,人们就地取材,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把内容刻在龟甲或兽骨上,这就是甲骨的书。石头的书 在古代,石头也用来作书写材料,甚至将整篇作品或整部著作刻于石上。简牍的书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缣帛的书 缣帛是丝织物,轻软平滑,易于着墨,幅的长短宽窄可以根据文字的多少来剪裁,而且可随意折叠或卷起,携带方便,可以弥补简牍。 古代写本书 在纸发明初期,纸书并未完全取代简牍与缣帛图书,而是三者并用。 此外,还有宋至清代的印本图书到现代的电子书。

  2、详解:

  纸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四大发明之一,它与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一起,给我国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技术的基础。纸的发明结束了古代简牍繁复的历史,大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在上古时代,祖先主要依靠结绳记事,以后渐渐发明了文字,开始用甲骨来作为书写材料。后来又发现和利用竹片和木片(即简牍)以及缣帛作为书写材料。但由于缣帛太昂贵,竹木太笨重,于是便导致了纸的发明。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1957年陕西省博物馆在西安东郊灞桥附近的一座西汉墓中,发掘出了一批称之为"灞桥纸"的实物,其制作年代当不晚于西汉武帝时代。之后在新疆的罗布淖尔和甘肃的居延等地都发掘出了汉代的纸的残片,它们的年代大约比东汉建初至元兴年间的宦官蔡伦所造的纸要早150~200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纸的发明虽很早,但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政府文书仍是用简牍,缣帛书写的。至献帝时,东莱人左伯又对以往的造纸方法作了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纸张质量。他造的纸洁白,细腻,柔软,匀密,色泽光亮,纸质尤佳,世称"左伯纸",其中尤以五色花笺纸,高级书信纸为上。

  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普遍为人们所使用,造纸技术进一步提高,造纸区域也由晋以前集中在河南洛阳一带而逐渐扩散到越,蜀,韶,扬及皖,赣等地,产量,质量与日俱增。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纸面有明显的纹路,其纸紧薄而匀细。剡溪有以藤皮为原料的藤纸,纸质匀细光滑,洁白如玉,不留墨。东阳有鱼卵纸,又称鱼笺,柔软,光滑。江南以稻草,麦秆纤维造纸,呈**,质地粗糙,难以书写。北方以桑树茎皮纤维造纸,质地优良,色泽洁白,轻薄软绵,拉力强,纸纹扯断如棉丝,所以称棉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渔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因当时把渔网破布划为麻类纤维,所以统称麻纸。

  为了延长纸的寿命,晋时已发明染纸新技术,即从黄蘖中熬取汁液,浸染纸张,有的先写后染,有的先染后写。浸染的纸叫染潢纸,呈天然**,所以又叫黄麻纸。黄纸有灭虫防蛀的功能。

  公元8世纪,我国已经广泛使用纸,这後的几个世纪中,我国将纸出口到亚洲各个地方,并严保造纸秘密。公元751年,唐朝和阿拉伯帝国发生冲突,阿拉伯人俘获几个中国造纸工匠。没过多久,造纸业便在撒马尔罕和巴格达兴起。就这样,造纸技术便逐渐在阿拉伯世界各地传开,那里开始广泛使用纸张,後又经阿拉伯诸国传到北美和欧洲。据史书记载,在蔡伦发明造纸术後的1000多年,欧洲才建立第一个造纸厂。虽然现代的造纸工业已很发达,但其基本原理仍跟蔡伦造纸的方法相同。造纸原料十分之七八已为木浆所代替,但造高级印刷纸、卷烟纸、宣纸和打字蜡纸等,仍不外蔡伦所用的破布、树皮、麻头、废鱼网等原料。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了。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唐代写经的硬黄纸,五代和北宋时的澄心堂纸等,都是属于熟宣纸一类。嗣后宣纸一直是书写,绘画不可缺少的珍品,到明清以后,中国书画几乎全用宣纸。

  同时,由于发明了雕版刷术,大大刺激了造纸业的发展,造纸区域进一步扩大,名纸迭出,如益州的黄白麻纸,杭州,婺州,衢州,越州的藤纸,均州的大模纸,蒲州的薄白纸,宣州的宣纸,硬黄纸,韶州的竹笺,临川的滑薄纸。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栈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韧皮纤维作为造纸原料,这种纸纸质柔韧而薄,纤维交错均匀。

  唐代在前代染黄纸的基础上,又在纸上均匀涂蜡,经过砑光,使纸具有光泽莹润,艳美的优点,人称硬黄纸。还有一种硬白纸,把蜡涂在原纸的正反两面,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块碾压摩擦,使纸光亮,润滑,密实,纤维均匀细致,比硬黄纸稍厚,人称硬白纸。另外政治家填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在粉蜡纸和色纸基础上经加工出现金,银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纸品,称做金花纸,银花纸或金银花纸,又称冷金纸或洒金银纸;还有 色和花纹极为考究的砑花纸,它是将纸逐幅在刻有字画的纹版上进行磨压,使纸面上隐起各种花纹,又称花帘纸或纹纸,当时四川产的砑花水纹纸鱼子笺,备受文人雅士的欢迎。另外,还出现了经过简单再加工的纸,著名的有薛涛笺,谢公十色笺等染色纸,金粟山经纸,以及各种各样的印花纸,松花纸,杂色流沙纸,彩霞金粉龙纹纸等。

  五代制纸业仍继续向前发展,歙州制造的澄心堂纸,直到北宋,一直被公认为是最好的纸;此纸"滑如春水,细密如蚕茧,坚韧胜蜀笺,明快比剡楮"。这种纸长者可五十尺为一幅,自首至尾匀薄如一宋代继承了唐和五代的造纸传统,出现了很多质地不同的纸张,纸质一般轻软,薄韧,上等纸全是江南制造,也称江东纸。纸的再利用开始于南宋,以废纸为原料再造新约,人称还魂纸或熟还魂纸,具有省料,省时,见效快的特点。

  元代造纸业凋零,只在江南还勉强保持昔日的景象。到了明代,造纸业才又兴旺发达起来,主要名品是宣纸,竹纸,宣德纸,松江潭笺。清代宣纸制造工艺进一步改进,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纸。各地造纸大都就地取材,使用各种原料,制造的纸张名目繁多,在纸的加工技术方面,如施胶,加矾,染色,涂蜡,砑光,洒金,印花等工艺,都有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各种笺纸再次盛行起来,在质地上推崇白纸地和淡雅的色纸地, 色以鲜明静穆为主。康熙,乾隆时期的粉蜡笺,如描金银图案粉蜡笺,描金云龙考蜡笺,五彩描绘砑光蜡笺,印花图绘染色花笺,三色纸上采用粉彩加蜡砑光,再用泥金或泥银画出各种图案。笺纸的制作在清代已达到精美绝伦的程度。

  另外,我国从晋代开始朝廷就从邻国接受贡纸,如南越进贡的侧理纸(或称苔纸),是以海苔为原料,加上味甘,大温,无毒的侧理制成的越南纸。朝鲜进贡的高丽纸,鸡林纸为历代统治者所喜爱。到清代则有朝鲜的丽金笺,金龄笺,镜花笺,竹青纸,越南的苔笺,日本的雪纸,奉书纸,西方的金边纸,云母纸,漏花纸,各色笺纸,回回各色花纸等。

  纸张、纸板及加工纸的统称。是供书写、记录、印刷、绘画或包装等多种用途的片状纤维制品。由悬浮在水中的纸浆,在造纸机成形网上沉积成错综交织的纤维层,再经压榨、干燥之后所制成。

  石头纸用石头制纸的技术,原理就是将石头的主要成分“碳酸钙”研磨成超细微粒后吹塑成纸的。这个技术已经不是新鲜事物,但是在全球号召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这一“时尚”的环保概念重新被人们重视。技术简介 石头纸新技术,是以地壳内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碳酸钙为主要原料,以高分子材料及多种无机物为辅助原料,利用高分子界面化学原理和填充改性技术,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的一种可逆性循环利用,具有现代技术特点的新型造纸技术。石头纸技术,是国内领先世界先进的新技术。该技术的诞生,既解决了传统造纸污染给环境带来的危害问题,又解决了大量塑料包装物的使用造成的白色污染及大量石油资源浪费的问题。

  一般印刷纸的生产分为纸浆和造纸两个基本过程,制浆就是用机械的方法、化学的方法或者两者相结合的方法把植物纤维原料离解变成本色纸浆或漂白纸浆。造纸则是把悬浮在水中的纸浆纤维,经过各种加工结合成合乎各种要求的纸页。

  造纸厂一般需贮存足够用4~6个月的原料,使原料在贮存中经过自然发酵,以利于制浆,同时保证纸厂的连续生产。经备料工段把芦苇、麦草和木材等原料切削成料片(供生产化学浆)或木断(供生产磨木浆),再把小片原料放到蒸煮器内加化学药液,用蒸汽进行蒸煮,把原料煮成纸浆,或把木断送到磨木机上磨成纸浆,也可经过一定程度的蒸煮再磨成纸浆。然后用大量清水对纸浆进行洗涤,并通过筛选和净化把浆中的粗片、节子、石块及沙子等除去。再根据纸种的要求,用漂白剂把纸浆漂到所要求的白度,接着利用打浆设备进行打浆。然后在纸浆中加入改善纸张性能的填料、胶料、施胶剂等各种辅料,并再次进行净化和筛选,最后送上造纸机经过网部滤水、压榨脱水、烘缸干燥、压光卷取,并进行分切复卷或裁切生产出卷筒纸和平板纸。如果生产要生产涂布印刷纸,则需要干燥中部或生产成卷筒纸后经涂布加工而实现。

  除以上基本过程外,还包括一些辅助过程,如蒸煮液的制备、漂液的制备、胶料的熬制及蒸煮废液和废气中的化学药品与热能的回收等。

环保 商品零售场所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管理办法》(即老百姓俗称的“ 限塑令”)即将于6月1日开始实施。为什么要实施“限塑令”,“ 限塑令”的核心内容、适用范围, 以及如何实施等问题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百姓议论的热点。 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 问:为什么要对塑料购物袋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答: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是提高广大市民百姓环保意识的手段之一。其目的, 就是培养广大市民百姓树立“减少或不用”塑料购物袋的观念, 引导和鼓励广大市民百姓改变购物习惯,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 从而减少塑料购物袋使用总量,遏制“白色污染”, 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 问:“限塑令”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限塑令”有两个核心内容,一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不得销售、 使用不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塑料购物袋; 二是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应当依据本办法向消费者有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 问:“限塑令”主要适用于哪些范围? 答:“限塑令”规定:有偿使用塑料购物袋的实施范围限定为超市、 商场和集贸市场。“限塑令”所称的超市和商场包括:便利店、 折扣店、超市、大型超市、仓储会员店、百货店、专业店、专卖店、 家居建材店、购物中心等,可以说基本涵盖了所有商品零售环节。 问:“限塑令”中所称的塑料购物袋是不是我们平日在商场、 超市经常见到和使用的塑料袋? 答:“限塑令”明确规定,塑料购物袋系指由商品零售场所提供的, 用于装盛消费者所购商品,具有提携功能的塑料袋。 但这里所讲的塑料购物袋不包括商品零售场所基于卫生及食品安全目 的,用于装盛散装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塑料预包装袋。 这与国家标准化委员会于今年4月16日发布的《塑料购物袋标准》 的规定相一致。 问:“限塑令”并没有对塑料购物袋明确定价, 但对某些零售企业采取定价过低、 不明码标价销售塑料购物袋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等违规行为是 如何界定的? 答:“限塑令”规定,商品零售场所可自主制定塑料购物袋价格, 但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是低于经营成本销售塑料购物袋; 二是不标明价格或不按规定的内容方式标明价格销售塑料购物袋; 三是采取打折或其他方式不按标示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塑料购物袋; 四是向消费者无偿或变相无偿提供塑料购物袋。 也就是说,塑料购物袋的定价不得低于经营成本; 商品零售场所必须按照规定对塑料购物袋明码标价; 要按明码标定的价格向消费者足额收费, 并在销售凭证上单独列示消费者购买塑料购物袋的数量、 单价和款项;打折销售、无偿提供或以旧换新、 购物超过一定额度免费赠送等方法皆为违规。

包拯在百姓中为什么有那么高的声望?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江湖豪杰来相助,王朝马汉在身边。”众所周知,北宋时期有一个敢于为百姓申不平的,叫包拯,人称“包青天...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