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黄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语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
地理文献: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9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大长河。它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的卡日曲,呈“几”字形。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最后流入渤海。
历史记载:黄河流域在公元前3000~2000年间(黄河流域仰韶文化时期至安阳殷墟)的地理环境适宜于植被的生长与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的开展,高出约2℃的气候环境为农作物和植被的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条件。在这一时期,黄河中下游流域有雷夏泽、大野泽等大量的湖泊存在。《孟子·滕文公上》曾记载黄河流域“草木畅茂,禽兽繁殖”,关中平原直到中国战国时期依然有着“山林川谷美,天才之力多”
诗句:1、独树临关门,黄河向天外。--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古来黄河流,而今作耕地。都道变通津,沧海化为尘。---元代诗人萨都剌《过古黄河堤》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5、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6、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李白《赠裴十四》 7、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成语:问鼎中原: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中原:黄河中下游一带,指疆域领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
神话传说:河伯冯夷受命治理黄河,但操劳一生没有把黄河治好,到年迈时,跋山涉水,察看水情,画了一幅黄河水情图,又历尽千辛万苦,找到了大禹,将水情图交给了他。大禹根据河伯授给他的这一幅图,疏通水道,终于治理好了黄河。
三个方面印证,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
1、古籍文献。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的最清楚,从夏启到夏桀,所有的世系都有记载。此外,还有很多古籍也有对夏朝的记载,如《竹书年纪》、《尚书》、《国语》、《左传》。其中《史记》作为正史最为可信,因为通过殷墟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证明了商朝确为信史,这证明了《史记》的可信。从这方面来说,夏朝应该是真实存在过的。
2、后代文物上的铭文。
例如春秋时期齐国青铜器铭文,称汤“尃受天命,伐夏祀”,西周中期青铜器铭文,称“天命禹土,堕山濬川”。这些铭文应该是可信的。
3、考古发现。
目前,二里头遗址发现了相当于夏朝中晚期的宫殿群、高规格墓葬和各类手工业作坊遗址,出土多种精美器物。认定是一处夏代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陶器上有一些刻符,有的刻符十分接近甲骨文的造型,很有可能是夏朝的文字。
夏朝是中华民族历史文明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客观上必然存在。其中,仅在当今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既有丰富的历史文献记载;又有黄帝时期(荥泽西山)都城遗址和(大河村)聚落仰韶文化遗址群;同时还有一定的科技冶炼(冶陶与冶金)成果,与一定的文字记事的载体文物。何况在长江流域和济水流域与淮河流域,又绝对没有夏朝的遗迹?因此,夏朝为什么不存在?
证明夏朝存在与否,需要一个科学的态度。不仅需要一个科学的评判标准,同时还需要一定的科技水平与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因此,当前即使按照一定的标准(但不一定科学),尚不能完全证明其绝对存在的结论,但是也绝对没有充分的理由,可以否认夏朝的存在。
我相信夏朝是必然存在的。但是,科学的结论,需要一定的科学评判标准,还需要一定的科技能力与不断探索实践过程,也需要更多的考古发现。文化自信的科学态度很重要。
关于黄河的历史记载,地理文献,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故事,俗语谚语,成语典故,古今诗词。
本文2023-10-30 08:57:24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3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