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院士,有谁呢?
1、钱学森院士(1911年12月11日-2009年10月31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中国空气动力学家和系统科学家,工程控制论创始人之一,为我国科技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1965年授予解放军中将军衔,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袁隆平院士(1929年8月13日-2021年5月22日)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于1960年代至1970年代对杂交水稻品种的研究,令中国大陆和世界各地的粮产增加,是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3、孙家栋院士(1929年4月8日-)被誉为中国的“卫星之父”。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北斗导航系统第一代和第二代总设计师。为中国突破卫星基本技术、卫星返回技术、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发射和定点技术、导航卫星组网技术和深空探测基本技术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创建和发展中国人造卫星总体技术、卫星航天工程管理技术和深空探测技术,作出了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4、黄旭华院士(1926年3月12日-)被誉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搞出了比常规流线型潜艇水下阻力更小的水滴形潜艇,同时解决了核潜艇的操纵性问题,是世界上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做深潜试验的第一人。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5、南仁东院士(1945年2月19日-2017年9月15日)被誉为中国的“天眼之父”。是中国天眼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是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工程的发起者及奠基人。作为工程团队的带头人,建成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第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并在射电天文研究领域、国家重大需求、国际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2019年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6、詹天佑(1861年4月26日-1919年4月24日)被誉为“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是中国首位铁路总工程师,负责修建京张铁路等工程。修建京张铁路期间,厘定了各种铁路工程标准,并上书政府要求全国采用。此外詹天佑亦着重铁路人才的培训,制定了工程师升转章程,对工程人员的考核和要求作出明文规定,并且定明工程师薪酬与考核成绩挂钩。京张铁路培训了不少中国的工程人员,詹天佑所制定的考核章程亦成为其它中国铁路的模仿对象。
7、钱三强院士(1913年10月16日-1992年6月28日)被誉为“中国原子之父”。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组织推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作为原子能学科学术带头人和科技计划的制定者,对中民共和国核工业、“两弹一星”计划贡献巨大。1999年获追授由515克纯金铸成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8、于敏院士(1926年8月16日-2019年1月16日)被誉为“中国氢弹之父”“中国中子弹之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1999年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91年被中国政府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2019年授予共和国勋章
9、朱瑞(1905年-1948年10月1日)被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之父”。1945年4月,朱参加了中国***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朱瑞拟任中央军委副参谋长。但朱瑞主动提出要负责炮兵建设,任延安炮兵学校代理校长。朱瑞提出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发展部队,建立家业”的十六字方针,除派遣少部分干部到主力部队训练骨干外,其它师生全部分散到东起东宁,西至满洲里,南从长春,北到穆陵的广大地区收集武器。至1946年5月,共收集各种火炮700余门,炮弹50多万发,坦克12辆,汽车23辆,以及大量的零配件和各种器材。1946年夏,朱瑞任东北军政大学副校长兼东北炮校校长。10月,朱瑞任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司令员,建立了一支独立建制的炮兵部队,在第二次国共内战中立下战功。1948年1月,朱瑞任东北军区兼东北野战军炮兵司令员。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辽沈战役中率部攻克锦州义县,战后在前往前沿阵地时触地雷身亡。当时朱瑞只有四十四岁。大体上军衔处于“大将靠后、上将靠前”的标准
10、朱德元帅(1年12月1日-1976年7月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创始人及***之一,被誉为“中国红军之父”。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革命家和军事家,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称之为中国***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伟大的革命战士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之一”。北洋政府时期,朱德曾被授予勋五位、三等文虎勋章、陆军中将军衔。抗日战争期间被国民政府授予国民革命军上将军衔,战后获抗战胜利勋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于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并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各位补充评论
1946年,中国的科学家们觉得,中国的院士也应该诞生了。
起初拟命名为“会员”,觉得太俗。
后称为“学侣”、“院侣”,没有了科学倒有了宗教味。
有的说按西方叫法译为“院员”吧,更不好听,好像扫大街的清洁工。
几经周折,傅斯年先生倡议称为“院士”。听着看着,都有深邃和高雅的感觉,经表决,一致通过。
1948年3月,中国院士终于诞生了。
通过层层选拔,拟定出一份儿402人的名单,再由院士评议会审定其中的105人为院士候选人,最后,评议会进行了选举,结果81人当选中国第一届院士。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数理组(含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学、技术科学)28人: 姜立夫、许宝蘅、陈省身、华罗庚、苏步青、吴大猷、吴有训、李书华、叶企孙、赵忠尧、严济慈、饶毓泰、吴宪、吴学周、庄长恭、曾昭抡、朱家骅、李四光、翁文灏、黄汲清、杨钟建、谢家荣、竺可桢、周仁、侯德榜、茅以升、凌鸿勋、萨本栋。
生物组(含生物学、农学、医学药学、人类学、心理学)25人: 王家楫、伍献文、贝时璋、秉志、陈桢、童第周、胡先、段宏章、张景钺、钱崇澍、戴芳澜、罗宗洛、李宗恩、袁贻瑾、张孝骞、陈克恢、吴定良、汪敬熙、林可胜、汤佩松、冯德培、蔡翘、李先闻、俞大绂、邓叔群。
人文组(社会科学)28人: 吴敬恒、金岳霖、汤用彤、冯友兰、余嘉锡、胡适、张元济、杨树达、柳诒徵、陈垣、陈寅恪、傅斯年、顾颉刚、李方桂、赵元任、李济、梁思永、郭沫若、董作宾、梁思成、王世杰、王宠惠、周鲠生、钱端升、萧公权、马寅初、陈达、陶孟和。
1948年9月23日,在南京的北极阁召开第一次院士大会,上述81名院士中,到会仅48人。
1955年,上述81名院士中的46人,进入了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
新增院士籍贯省份排名如下:
新增两院院士省籍前几名是江苏22人、 湖南和山东均为13人、 湖北12人、 浙江和四川均10人。其他新增两院院士较多的省份有湖北省8人,广东省7人,陕西省6人,湖南省和四川省均为5人。
新增两院院士工作地排行榜。在新增两院院士工作地排行榜上,北京成为最多的城市,据不完全统计,在京单位至少有24人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9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当选院士人数位列全国各省市区之首。
排名第二的是江苏省,江苏共16人当选,其中有14人在南京。这绝对体现了南京科教的绝对实力。毕竟南京除了有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两年顶级985大学外,还有一从211大学和其他科研院所。排名第三的是上海,新增上11位两院院士。
两院新增院士省籍排名。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新增两院院士省籍前几名是江苏22人、 湖南和山东均为13人、 湖北12人、 浙江和四川均10人。这几个省无疑是全国基础教育强省。其实这与2019年新增两院院士省籍排名情况也类似,江苏、浙江、湖南、山东均在前五名。
如下:
目前中国科学院 共有 795 名院士 、 104 名外籍院士 , 639位 已故院士 、29位已故外籍院士。
795名院士中,数学物理学部147人,化学部126人,生命科学和医学部146人,地学部134人,信息技术科学部96人,技术科学部146人。
中国科学院院士工作地分布在全国27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北京市418人,上海市103人,江苏省47人,湖北省25人,陕西省23人,广东省22人,安徽省21人,香港特别行政区20人,辽宁省19人,浙江省18人;以上1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共有院士716人,占全体院士的87%。
评选条件:
在科学技术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称号。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与简介
内蒙古大学走出四位院士却没有院士是因为内蒙古大学在某些领域的研究力量相对较弱,或者在院士评选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大学走出四位院士却没有院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院士的评选和产生是一个相对复杂的过程,这并不代表内蒙古大学的学术水平不高,它仍然可以在其他方面取得卓越的成就。
201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 (共51人,分学部按姓氏笔画为序) 数学物理学部(9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王广厚71原子分子与团簇物理南京大学2张维岩55激光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理论物理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3张肇西70粒子物理理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4陈永川47应用数学南开大学5武向平50天体物理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6袁亚湘51运筹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7高鸿钧47凝聚态物理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8鄂维南47数学北京大学、普林斯顿大学9潘建伟41量子信息、原子分子与光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化学部(7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田 禾48精细化工华东理工大学2刘忠范48物理化学北京大学3严纯华50无机化学北京大学4张俐娜(女)70天然高分子与高分子物理武汉大学5李亚栋46无机化学清华大学6杨学明48物理化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7赵进才50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9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朱玉贤55植物生理学北京大学2张学敏47医学军事医学科学院3张明杰44结构生物学香港科技大学4李 林5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5赵玉沛56外科学(普通外科)北京协和医院6康 乐52昆虫学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7黄路生46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江西农业大学8舒红兵44细胞生物学武汉大学9葛均波48心血管内科复旦大学 地学部(10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单位1万卫星52空间物理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石广玉68大气物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3刘丛强55地表地球化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4周忠和46古生物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5郭华东60遥感科学与应用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6高 山49地球化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7龚健雅54测绘科学与技术武汉大学8傅伯杰53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9焦念志48生物海洋学厦门大学10舒德干65古生物学及进化生物学西北大学 信息技术科学部(7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李树深48半导体器件物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2杨学军48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3郑建华54密码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保密委员会技术安全研究所4金亚秋64电磁散射与空间遥感信息复旦大学5徐宗本56智能信息处理西安交通大学6梅 宏48计算机软件北京大学7黄 维48有机光电子学南京邮电大学 技术科学部(9人) 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朱 荻57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张统一61力学香港科技大学3沈保根58磁性材料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郑 平75工程热物理上海交通大学5南策文48复合材料清华大学6赖远明48土木工程(寒区工程)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7翟婉明47载运工具运用工程西南交通大学8雒建斌49机械设计及理论清华大学9魏炳波47材料科学与工程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 (共9人,分学科领域按姓氏音序为序) 序号姓名年龄国籍专 业工作单位1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70美国理论物理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2弗朗斯瓦·马蒂Francois Mathey70法国化学中国郑州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3野依良治Ryoji Noyori73日本有机化学日本独立行政法人理化学研究所4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74以色列生物化学以色列理工学院5蒲慕明Muming Poo63美国神经生物学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6罗伯塔·鲁德尼克(女)Roberta L Rudnick53美国地质学-地球化学美国马里兰大学7刘必治Bede Liu77美国信息处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8饭岛澄男Sumio Iijima72日本纳米科学日本名古屋名城大学9罗格·欧文D Roger J Owen69英国计算力学与工程英国斯旺西大学
目前全国一共有1695个院士。院士是国家所设立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其能够直接和间接调动的科研资源极其庞大。
所以很多高校和科研院所,甚至一个省市,都以拥有多少名院士作为显示自己科研实力和教育水平的一种方式。截至2021年6月,中国科学院院士在世的共80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在世的共893人。
中国院士名单:
艾国祥、白以龙、蔡荣根、常进、常凯、陈彪、陈和生、陈佳洱、陈建生、陈木法、陈难先、陈十一、陈式刚、陈恕行、陈松蹊、陈仙辉、陈永川、陈志明、崔向群、邓小刚、杜江峰、鄂维南、方成、方复全、方忠、封东来、甘子钊、高鸿钧、高原宁、葛墨林、龚昌德、龚新高。
郭柏灵、郭尚平、韩占文、何国威、何祚庥、贺贤土、洪家兴、胡和生、胡仁宇、霍裕平、江松、姜伯驹、景益鹏、邝宇平、李安民、李邦河、李大潜、李德平、李家春、李家明、李骏、李儒新、李惕碚、励建书、林海青、林群、刘仓理、龙以明、陆夕云、罗俊、罗民兴、吕敏。
马余刚、马余强、马志明、莫毅明、欧阳颀、欧阳钟灿、潘建伟、彭实戈、曲钦岳、阮勇斌、沈文庆、沈学础、史生才、石钟慈、苏定强、苏肇冰、孙昌璞、孙斌勇、孙鑫、孙义燧、汤涛、汤超、唐孝威、陶瑞宝、田刚、万宝年、万哲先、汪承灏、汪景琇、王鼎盛、王恩哥、王广厚。
王乃彦、王诗宬、王世绩、王小云、王迅、王贻芳、王玉鹏、王梓坤、魏宝文、文兰、吴岳良、武向平、席南华、夏道行、夏克青、向涛、谢心澄、邢定钰、熊大闰、徐红星、徐至展、严加安、杨国桢、杨乐、杨应昌、杨振宁、叶朝辉、叶叔华、叶向东、于渌、袁亚湘、詹文龙。
中国有哪些院士,有谁呢?
本文2023-10-30 09:13:5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3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