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著名的本草是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宋代著名的本草是什么,第1张

宋代本草学的代表著作当推唐慎微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简称《证类本草》),这部本草著作采用图文并重,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较前代本草著作有所进步,同时广泛引证历代文献,为后世保存了大量古代方药文献资料。它使我国大型骨干本草编写格局臻于完备,起到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 健康 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 历史 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中医基础理论是对人体生命活动和疾病变化规律的理论概括,它主要包括阴阳、五行、运气、脏象、经络等学说,以及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则治法、预防、 养生 等内容。说到中国的药文化,由于它有着数千年的悠久 历史 ,所以其底蕴十分丰富。然而,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故而导致某些误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我们对药文化的研究与宣传,力度很不够,长此以往,无疑对中药事业的继承、发展与推广是十分不利的。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我国最早的一部中药学专著是汉代的《神农本草经》,唐代由政府颁布的《新修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唐代孙思邈编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集唐代以前诊治经验之大成,对后世医家影响极大。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了16世纪以前的药物经验,对后世药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

如今,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所以,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工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 历史 ,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中医药有四气五味的说法。

中医的四气是指“热”、“温”、“寒”、“凉”四气。有这样一句话叫“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意思就是说,如果得了寒冷的病要吃带热气的药,得了温热的病要吃带寒气的药。也就是阴阳相克。

中医药的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每一味药可以应对一种以上的症状。例如“辛”这味药专治血管阻塞等症状,可以起到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这一味的代表的中草药有 薄荷、红花等。还有“甘”,它最好用于身体虚弱或急需大补的人,有补虚、缓急、调和的作用。这一味的代表的中草药有人参和当归。

随着新医改的实施,国家开始注重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同时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扶持力度也在加大。在这种大前提下,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中医药治病的“简、便、验、廉”,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提供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用中医中药,从病人的角度讲等于减轻了经济负担;从医院的角度看等于提高了 社会 效益

  《本草纲目》是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是中医药物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此书是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为了继承李时珍精神,弘扬中华医药文化,中华典籍珍藏书系编辑委员会组织数百位医药学专家和古文研究人员用了整整3年时间将《本草纲目》问世411周年编译完天下第一药典——《本草纲目》的白话本。

  其内容有:52卷,420万字,记载药物1892种,比以前新增374种,分为十六部六十类,类以下分纲目,对每种药又列条目作详细说明,载方11096个,并附有动植物插图1100余幅,内容十分丰富,在世界观的药物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其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说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成为历代医者和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必修书。

  它为我国中药学和植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栽培、采集、炮制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严密的考证,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他在书中介绍和考证了许多来自南亚的药物,并广征佛书,给其中许多药物注出了梵文译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

  李时珍说药,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平平直说,有时富于诗意,有时又如戏剧。使你觉得他不是在说药,而是在说变化多端的世事,在说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说一物降一物的妙理。生病的人读着这样的文字,渐渐减轻了自己的病痛;没病的人看到他的文字,就像欣赏到一篇美文。真不应该仅仅将《本草纲目》看成一本药书,他教人养身,也教人如何看待大自然,同时教人养德养心。

  人生在世,怎能不读这样的美文?

  在药物解说方面,本草纲目包括八个部分

  释名,罗列明前典籍中药物的异名,并解说诸名的由来;

  集解,集录诸家对该药产地、形态、栽培、采集等的论述;

  修治,介绍该药的炮制法和保存法;

  气味,介绍该药的药性;

  主治,列举该药所能治的主要病症;

  发明,阐明药理或记录前人和自己的心得体会;

  正误,纠正过去本草书中的错误;

  附方,介绍以药为主的各种验方及其主治。

  人类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中华民族的瑰宝

  译成了10多种语言文字 流传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天下第一药典

  中医药物学中登峰造极的巨著

《神农本草经》是现存最早的中药著作,约成书于西汉以前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约成书于秦汉时期(一说战国时期,一说成于汉代)。《神农本草经》总结了古代医疗实践所得药学成就,形成了我国药学理论体系,奠定了我国药学基础,后世大量本草著作皆是在此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原书早已失传,其主要文字则经辗转引录,仍保存于《证类本草》等书中。明以后刊印的多种题名《神农本草经》的书,都是后代的辑佚本。书中除包括了药物总论的序例外,收载药物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类)。其中上品、中品各120种,下品125种。在药物理论方面,书中提出了药有君臣佐使,阴阳配合,四气五味,七情和合等药物学理论。并介绍了每种药物的别名、性味、生长环境及主治功用和宜忌等。本书有较高的历史文献价值和医学科学价值。《神农本草经》所载药物的功用和主治绝大多数都能验之于临床,一直沿用至今。其中有些为世界最早之发现,但其内容也掺杂一些糟粕。现存最早的《神农本草经》辑本是明·卢复辑本。而流传较广的为清·孙星衍等氏辑本、清·顾观光辑本及日本·森立之辑本(后三种辑本1949年后均予重印)。阅读《神农本草经》请访问zhongyiguji21tcm/1/shennongbencaojing/indexs

详见百科词条:神农本草经 [ 最后修订于2015/10/18 10:07:44 共560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本草纲目》是明朝医学家李时珍30余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

  在这部书中,李时珍指出了许多药物的真正效用,如常山可治疟疾,延胡索能够止痛。他还举了日常生活中容易中毒的例子,象锡做盛器,因有毒素能溶解在酒中,久而久之,会使饮酒的人慢性中毒。他在写作中遇到难题时还跑到实地进行观察。如看到旧本草中所说,穿山甲吞食蚂蚁是通过鳞甲来诱捕。他觉得奇怪,认为百闻不如一见,他搞到一只活穿山甲,仔细观察了它的生活规律后,发现它是用舌头吃蚂蚁。他又解剖了穿山甲的胃囊,发现里面竞有蚂蚁一升之多,于是写下了这段记载。

  李时珍就这样认真刻苦,一丝不苟地写下了他的巨著《本草纲目》。由于他在书中批判了水银“无毒”,久服“成仙”“长生”等说法,当时皇帝大臣都信道士们的水银炼丹,所以这部著作大书商们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后于公元1596年才与读者见面。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人们到处传播它,并进行翻刻,成为医生们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李时珍的伟大学术成就还受到世界人民的 为世界上对人类最有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本草纲目》

  明代最伟大的科学成就

  中医药物学中登峰造极的著作

  天下第一药典

  展示5000年中华文明独特风采

  影响中国的经典著作

  影响历史进程的100本书之一

  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医药书

  《本草纲目》为明代著名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撰,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此书是作者在继承和总结明代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进行多方考证,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药物学巨著。

  《本草纲目》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药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其涉及内容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所以可以说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曾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的百科全书",成为历代医者和读书人孜孜以求的必修书。

  中国博物学家中的"无冕之王"李时珍写的《本草纲目》这部伟大著作,至今仍然是研究中国文化史、化学史和其他各门科学史的一个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

  --《中国科学技术史》

  明人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部药书,它为我国中药学和植物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李时珍根据古籍的记载和自己的亲身实践,对各种药物的名称、产地、气味、形态、栽培、采集、炮制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严密的考证,纠正了前人的一些错误。他在书中介绍和考证了许多来自南亚的药物,并广征佛书,给其中许多药物注出了梵文译名,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著名医药学家 薛克翘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在药物发展史上有巨大贡献,是我国传统医学的经典著作,是现今研究中药的必读书籍,在国际上有七种文字译本流传。

  --《药理学总论》

  《本草纲目》中的水

  读《本草纲目》就是读李时珍,因为这和读其他书籍不同,你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些文字,打开书页就能感受到一股善意,这个名为李时珍的长者一直活在这本书中,他用我们听得懂的语言和我们说话,我经常被他的语言所折服,常常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来。多么有味啊,不仅仅是药味,同时充满着文学的意味和做人的品味。

  李时珍说药,有时娓娓道来,有时平平直说,有时富于诗意,有时又如戏剧。使你觉得他不是在说药,而是在说变化多端的世事,在说丰富多彩的人生,在说一物降一物的妙理。生病的人读着这样的文字,渐渐减轻了自己的病痛;没病的人看到他的文字,就像欣赏到一篇篇美文,至少我是这样。真不应该仅仅将《本草纲目》看成一本药书,他教人养身,也教人如何看待大自然,同时教人养德养心。

  人生在世,怎能不读这样的美文?如果有人没有读过李时珍,请看我特地为您从《本草纲目》中做的摘录,仅仅是水的一部分,就足以见到他的智慧之美了。

  李时珍说--

  "露水。露是阴气积聚而成的水液,是润泽的夜气,在道旁万物上沾濡而成的,味甘,性平,无毒。秋露水禀承夜晚的肃杀之气,宜用来煎润肺的药,调和治疥、癣、虫癞的各种散剂。

  "腊雪。凡是花都是五瓣,雪花却是六瓣,六是阴数。冬至后第三戌为腊。腊前的雪,很宜于菜麦生长,又可以冻死蝗虫卵。腊雪,瓶装密封后放在阴凉处,数十年不会坏。用腊雪水浸过的五谷和种子,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在桌几和床席上,则苍蝇、蚊子自己就飞走了;浸泡过的各种果实,不蛀虫,难道不也是除蝗虫的效验吗?春天的雪有虫,水也易败坏,所以不收取。

  "夏冰。冰是太阴之精。水性很像土,能变柔为刚,这就是所说的物极必反。味甘,性大寒,无毒。宋徽宗吃冰太多,伤了脾胃,御医治疗没有效果,便召杨介去诊治,杨介用大理中丸。徽宗知道后说,服了多次了。杨介说,皇上的病,因吃冰太多而得,臣因此用冰来煎此药,是为治致病原因。徽宗服后,果然痊愈。"

  瞧,是不是很有意思?在他的书里,满世界都是药,药草、药木、药石、药谷、药兽、药水等等,甚至于人的部分,诸如牙齿头发也可做药。在他的书里,药物各有属性,有毒,无毒。若得当,有毒也是好药,不当,则无毒也伤身体。由此可见,服用是否得当,与做人一样,也是有正道、邪道之分的,而正道、邪道全在于一个恰当,关键能不能去患。至于上面所说的水的变化,更使人看到大千世界不可穷测之理。

  希望这短短的摘录能够激起您了解这位智者的兴趣。(姚育明)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