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记载的染色技术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诗经中记载的染色技术有哪些?,第1张

我国的染色技术起源很早,《诗经》中有不少记述当时人们采集染料染色,以及描绘所染织物色彩美丽的诗篇

《小雅·采绿》的译文是:从早到晚去采蓝,采得蓝草不满裳从早到晚去采绿,采得绿草不满掬《豳风·七月》的译文是:七月里伯劳鸟儿叫得欢,八月里绩麻更要忙染出的丝绸有黑也有黄,朱红色儿更漂亮,给那阔少爷做衣裳

《郑风·出其东门》的译文是:东门外的少女似白云,白云也不能勾动我的心,身着白绸衣和绿佩巾的姑娘呀,只有你才使我钟情瓮城外的少女像白茅花,白茅花再好我也不爱她那身穿白绸衫和红裙子的姑娘呀,只有和你在一起我才快乐

将采集的植物染料变为各种艳丽的色彩,《诗经》中描绘当时织物的颜色,真可谓五彩缤纷!

《诗经》和同时期其他文献中出现众多的色彩名称,表明我国一直延续使用了2000多年的多次浸染套染媒染工艺是从这个时期迅速发展普及起来的

多次浸染法是根据织物染色的深浅要求,将织物反复多次地浸泡在同一种染液中着色常见的为靛蓝的染色,每染一次色泽加深些用茜草及紫草染色时,也是一样,再染一次,色泽也变化一次

套染法的工艺原理和多次浸染法基本相同,也是多次浸染织物只不过是浸入两种以上不同的染液中,以获得各种色彩的中间色

如染红之后再用蓝色套染就会染成紫色,先以靛蓝染色之后再用**染料套染,就会得出绿色;染了**以后再以红色套染就会出现橙色

《诗经》对当时染色情况描述,还说明我国远在3000多年前已获得染红黄蓝三色的植物染料,并能利用红黄蓝三原色套染出五光十色的色彩来

《淮南子》记载:染者先青而后黑则可,先黑而后青则不可另外当时的人们也已知道,青与黄可合为绿色,但以藤黄合靛青则为绿,即用不同的青色与**染料,合成的绿色也不相同

媒染染色已成为先秦时期的植物染色中最为主要的内容媒染法是借助某种媒介物质使染料中的色素附着在织物上这是因为媒染染料的分子结构与其他各种染料不同,不能直接使

用,必须经媒染剂处理后,方能在织物上沉淀出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媒染染料的这一特殊性质,不仅适用于染各种纤维,而且在利用不同的媒染剂后,同一种染料还可染出不同颜色比如蓝草中所含的蓝苷水解溶出,即成引哚酚,在空气中氧化缩合成靛蓝

先秦时采用的是鲜叶发酵染色法,将蓝草叶和织物糅在一起,蓝草的叶子被揉碎,液汁就浸透织物;或者把布帛浸在蓝草叶发酵后澄清的溶液里,然后晾在空气中,使引哚酚转化为靛蓝

可见先秦时期蓝草的染色工艺已经相当成熟,掌握了通过多次染色得到深色的工艺

媒染染料较之其他染料的上色率耐光性耐酸碱性以及上色牢度要好得多,它的染色过程也比其他染法复杂媒染剂如稍微使用不当,染出的色泽就会大大地偏离原定标准,而且难以改染必须正确地使用,才能达到目的

总之,先秦时期的印染原料和印染工艺,都是从染工们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知识,为我国古代印染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工人在染布

天工开物》记载的植物染色法

草木染,即使用天然的植物染料给布料上色的方法。古代使用的主要植物染料有:红色类的茜草、红花、苏木;**类的郁金、荩草、栀子、姜金和槐米;青色类的用蓝草制成的靛蓝,黑色类的皂斗和乌桕等等,它们经由媒染、拼色和套染等技术,可变化出无穷无尽的色彩。

明末宋应星《天工开物》“彰施第三”对草木染色工艺法记载很详尽:

“大红色(其质红花饼一味,用乌梅水煎出。又用碱水澄数次,或稻稿灰代碱,功用亦同。澄得多次,色则鲜甚。染房讨便宜者,先染芦木打脚。凡红花最忌沉、麝,袍服与衣香共收,旬月之间其色即毁。凡红花染帛之后,若欲退转,但浸湿所染帛,以碱水、稻灰水滴上数十点,其红一毫收转,仍还原质。所收之水藏于绿豆粉内,放出染红,半滴不耗。染家以为秘诀,不以告人。)、莲红、桃红色、银红、水红色(以上质亦红花饼一味,浅深分两加减而成。是四色皆非黄茧丝所可为,必用白丝方现。)、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矾、五倍子。)、紫色(苏木为地,青矾尚之。)、赭**(制未详。)、鹅**(黄蘖煎水染,靛水盖上。)、金**(芦木煎水染,复用麻稿灰淋,碱水漂。)、茶褐色(莲子壳煎水染,复用青矾水盖。)、大红官绿色(槐花煎水染,蓝淀盖,浅深皆用明矾。)、豆绿色(黄蘖水染,靛水盖。今用小叶苋蓝煎水盖者,名草豆绿,色甚鲜。)、油绿色(槐花薄染,青矾盖。)、天青色(入靛缸浅染,苏木水盖。)、蒲萄青色(入靛缸深染,苏木水深盖。)、蛋青色(黄蘖水染,然后入靛缸。)、翠蓝、天蓝(二色俱靛水分深浅。)、玄色(靛水染深青,芦木、杨梅皮等分煎水盖。又一法,将蓝芽叶水浸,然后下青矾、五倍子同浸,令布帛易朽。)、月白草色二色(俱靛水微染,今法用苋蓝煎水,半生半熟染。)、象牙色(芦木煎水薄染,或用黄土。)、藕褐色(苏木水薄染,入莲子壳,青矾水薄盖。)。附:染包头青色(此黑不出蓝靛,用栗壳或莲子壳煎煮一日,漉起,然后入铁砂、皂矾锅内,再煮一宵即成深黑色。)。附:染毛青布色法(布青初尚芜湖千百年矣。以其浆碾成青光,边方外国皆贵重之。人情久则生厌。毛青乃出近代,其法取松江美布染成深青,不复浆碾,吹干,用胶水参豆浆水一过。先蓄好靛,名曰标缸。入内薄染即起,红焰之色隐然。此布一时重用。)。”

    

书中记录了二十六种颜色染色:

1、做大红色染剂的原料只有红花饼,染前要先用乌梅水煎煮红花饼,再用碱水漂清几次,可用稻草灰水代替碱水,功效是—样的。多澄几次之后,颜色就会变得非常鲜艳。有些染坊为了省时省钱,会把准备染的布先用芦木水染成**打底。红花最怕遇到沉香和麝香,如果把红色的衣服与这些熏衣的香料放在一起收藏,一两个月内就会褪色。用红花浸染过的丝绸,如果想让红色褪掉,只需把丝绸浸湿,上面滴几十滴碱水或稻草灰水,就能把红色完全褪去,恢复丝绸原来的本色。把漂出来那些红色的水用绿豆粉吸附之后收藏,再用于为其他布料染红色,颜色一点也不会改变。染坊把这个方法作为一种秘方收藏,轻易不肯外传。

2、3、4、5、要想染莲红、桃红、银红、水红等色,所用的原料也是红花饼,颜色的深浅根据红花饼的分量来决定。但是要注意,**的茧丝没有办法染成这四种颜色,只有用白丝才可以。

6、染木红色,要用苏木煮水,配上明矾、五倍子方可染成。

7、染紫色的方法是,先用苏木煮水染成底色,再配上靑矾作为使颜色容易附着的媒染剂。染赭**的方法不详。

8、鹅**要先用煮黄蘖水染出底色,再用蓝靛水套染。

9、染金**要先用芦木煮水染色,然后用麻秆灰水淋过,最后放碱水漂洗。

10、染茶褐色则是先用莲子壳煮水染,再以靑矾水作媒染剂染成。

11、染大红官绿色要先用槐树花煮水染底色,再使用蓝靛色套染,最后用明矾来调整颜色深浅。

12、染豆绿色先用黄蘖煮水染,再用蓝靛水套染。现在还有一种用小叶苋蓝煮水套染的颜色,名叫萆豆绿色,非常鲜艳。

13、染油绿色要先用槐花水稍微染一下,再使用靑矾水作媒染剂。

14、染天青色是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稍染变成浅蓝色,之后再用苏木水染。

15、染葡萄靑色要先把布料放入靛缸中染成深蓝色,再用浓一点的苏木水染成深色。

16、蛋靑色要先用黄蘖水染,之后放入靛缸中再染。

17、18、翠蓝和天蓝这两种颜色都是用蓝靛水染成的,只是颜色深浅不同而已。

19、玄色,是先用蓝靛水染成深青色,再放数量相同的的黄芦木、杨梅皮煮水染。20、另一种方法是先浸在煮过蓼蓝嫩叶的水里染,然后再放进靑矾、五倍子一起浸染。但用这种方法浸染,布和丝绸就会变得容易腐烂。

21、22、月白、草白两种颜色,都是只用蓝靛水稍微染一下就好。现在的方法是用苋蓝煮水,煮到半熟时浸染。

23、象牙色是用黄芦木煮氷稍微染一下,或者用黄土染。

24、藕褐色是先在苏木水中稍微染一下,再用莲子壳、靑矾水稍微染一下。

25、另附:染包头巾所用的深黑色,不是在蓝靛缸里染成的,而是把栗子壳或莲子壳在水中煮一天,捞出壳后剩下的水再加入铁砂和皂矾,在锅里再煮一晚,就染出深黑色了。

26、另附:毛青布的染色法。

青布最开始是在安徽芜湖流行起来的,现在已经有上千年历史了。由于这种布经过浆碾后发出青色的光,故而边远地区和外国都把它作为贵重布料。但是人们用得久了又想变换新的品种,所以近代出现了毛青布,制作的方法是选用淞江出产的好布,先染成深青色,不再浆碾。吹干之后在掺胶水的豆浆水里过一次水,再放到装着最上等蓝靛染料、称为“标缸”的水缸内,稍微染一下迅速取出,蓝色的布上就会些许泛些红光。这种布曾一度广受欢迎。

补充说明:

古代使用过的植物染材种类很多,单是文献记载就有数十种,常见的染料有:

1、红花:同时含有红、黄两种色素,其中红色素较具染色价值,《齐民要术》曾对民间提制红花染料的工艺作了详细描述。

2、苏木:又名苏枋,李时珍《本草纲目》说:“海岛有苏枋国,其地产此木,故名。”属豆科常绿乔木植物,在云南、两广、台湾等均有生长,并且早在西晋年间,就已广泛使用。苏木所染出来的红色与红花色相相近。

3、蓝草:应用最早、使用最多,《诗经》中就有“终朝采蓝,不盈一担”的诗句,说明春秋时人们确曾采集蓝草用于染色。而台湾早期一袭青衫,用的就是蓝草染色。

4、郁金:是我国最早带有香味的布料染色材料,《本草纲目》记载:“郁金生蜀地及西域,染色是用其茎。染妇人衣鲜明,惟不耐日炙,微有郁金之气”。

5、紫草:可做紫色染料,与椿木灰等含铝较多的媒染剂作用可得紫红色。李时珍说:“紫草花紫根紫,可以染紫,故名。”

除上述植物外,古代还以茜草、槐树(槐蕾)、板蓝根、五倍子等植物作染色材料。

古代采用菘蓝主要是用直接浸揉染色和还原染色方法来染色。

菘蓝又名茶蓝、北板蓝根等。除了广为人知的感冒药,它的叶子还可萃取蓝色染料;种子也可榨工业用油。

古代用菘蓝做染料在秦汉以前主要以浸揉直接染色:将蓝叶与织物一通揉搓,或将蓝汁揉出再以织物浸泡,辅以草木灰浸染。

汉以后逐渐发展出还原染色技术,先将菘蓝放到坑里,加水过滤,然后放到容器里再加入石灰,快速搅拌,与空气反应,氧化成为靛蓝,最后沉淀去水,剩下的泥状靛蓝即可用于染色了。

其实其原理用现代方法解释如下:

首先,要把这些植物放入水中浸泡。因为可溶于水,靛苷会从细胞中缓慢地释放出来,同时靛苷上的糖基会被逐渐水解,留下单独的3-羟基吲哚。而那些被释放出来的糖会被微生物转化成乳酸,逐步提高发酵池的酸度,进而促使更多的3-羟基吲哚从糖的怀抱中挣脱出来。

当靛苷水解的工作告一段落后,再用石灰调节溶液的酸碱度,促使3-羟基吲哚被氧化为3-吲哚酮,此时,刚刚独立没多久的吲哚基团将再度走向联合,两个分子的3-吲哚酮会发生缩合反应,形成靛蓝:一种蓝色的沉淀物。

但如果要使用这些染料的话,并不是简单地把沉淀好的靛蓝涂抹到衣物上那么简单,而是必须利用米泔水,酒糟等原料对它进行进行再次发酵。再这样得条件下,靛蓝会发生还原反应,变成无色的靛白。但是和靛蓝一样,靛白还是很难溶解在水中,于是,要再次用到石灰与靛白发生反应,让后者变成可以溶解在水中的靛白盐——直到此时,染色剂才算是真正做好。把需要染色的衣物放在准备好的染色剂中,等靛白充分地进入纤维就可以拿去晾晒了。在晾晒过程中,靛白再次被氧化,变回靛蓝,织物也就如此被赋予了稳重的蓝色。

诗经中记载的染色技术有哪些?

我国的染色技术起源很早,《诗经》中有不少记述当时人们采集染料染色,以及描绘所染织物色彩美丽的诗篇《小雅·采绿》的译文是:从早到晚去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