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大观楼长联的内容、作者和具体注释介绍~~~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求大观楼长联的内容、作者和具体注释介绍~~~,第1张

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题昆明大观楼 注释 (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帻:古时的一种头巾。 (3)神骏:指昆明东面的金马山。 (4)翥:飞举。 (5)灵仪: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 (6)蜿蜒:指昆明北面的蛇山。 (7)缟素: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8)蟹屿螺洲:指滇池中如蟹似螺的小岛或小沙洲 (9)风鬟雾鬓:比喻摇曳多姿的垂柳。 (10)翠羽:翠绿色的鸟雀。 (11)丹霞:丹红色的云霞。 (12)九夏:指夏季的90天。 (13)芙蓉:莲花。 (14)汉习楼船:据《史记·平淮书》载,公元前120年,汉武帝“大修昆明池,治楼船……”以操习水军,打通从滇池通往印度的路径。 (15)唐标铁柱:《新唐书·吐蕃列传上》,公元707年,吐蕃及姚州蛮寇边,“九征毁絙夷城,建铁柱于滇池以勒功”。 (16)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镇纸用。《续资治通鉴·宋纪》:北宋初年,“王全斌既平蜀,欲乘势取云南,以图献。帝鉴唐天宝之祸,起于南诏,以玉斧画大渡 河以西曰:‘此外非吾有也!’” (17)元跨革囊:《元史·宪宗本纪》,公元1252年,“忽必烈征大理过大渡河,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皮筏以渡。” (18)断碣残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碑,随时间而断裂残破。 (19)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是题昆明大观楼长联,素有“天下第一长联”之称。 (20)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大观楼坐落于昆明城西南郊,是一个风光秀丽的湖滨公园。它位于滇池北滨,与苍翠连绵的太华山隔水相望,过去称“近华浦”。

“浦”即水边地区之意,“近华浦”就是接近太华山的水滨之地。 大观楼的中心所在就是“万里云山一水楼”的大观楼。大观楼为三层方楼,三重檐四角尖顶,底层面阔17米,进深10米,占地170于立方米。

内有木梯咳大三楼,正面二层檐下悬挂清朝咸丰皇帝的“拨浪千层”匾。登楼远观,湖光山色,景致极为壮观。

当年,大观楼建成之后,吸引了远近文人墨客登楼赏景,吟诗作赋,极一时之盛。两三百年来,大观楼留下许多佳作名篇。其中最富盛誉的是孙髯所作的180字长联。孙髯长联既出,因其社会内容深广,思想内容及艺术性很高,一扫他人俗唱,轰动一世。

大观公园根据其地势,约可分成三片:近华浦、大观楼片,楼外楼、鲁园片,庾园、花圃及柏园片。 

从大观楼东侧彩云崖前过长堤,沿堤南下,见造型如“船”的楼外楼,船周有临水曲廊,船身主建筑为二层歇山式古典建筑,仿佛一支巨型画舫,正待驶往滇池。登上船楼,风帆远树,水网道,俱入眼底。侧看大观楼前,人影、花影、楼影俱映水中。

大观楼长联

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名山、名水、名园、名楼,皆有名诗名文相伴左右。

然而,是名诗沾了名楼的光,还是名楼沾了名诗的光?这是个问题。

以大观楼为例。是大观楼让孙髯翁的天下第一长联扬名海内,还是孙髯翁的《天下第一长联》让大观楼誉满华夏?

这就是文化的魅力。当文化赋予景观以诗情后,此山不再是原来的山,此楼也不再是原先的楼,而是变成了一座诗与楼合二为一的“诗楼”。

大观楼位于昆明城西,美丽的滇池北面湖滨。与太华山隔湖相望,所以又名“近华浦”。最初是清康熙年间,由湖北僧人乾邱选择此地讲经,修建了观音寺。

据史料记载,清康熙29年(1690),云南巡抚王文纪,为了显示“政通人和”与“太平盛世”,就在这块宝地建造了一座楼,并取名为“大观楼”。还在大观楼周围填筑外堤,在堤两旁夹种杨柳,点缀滇池湖山风景。

自此滇内高人雅士、骚人墨客选胜登临大观楼者络绎不绝,遂成为云南第一名胜。

大观楼历经沧桑清咸丰7年(1857)曾毁于战火。清同治5年(1866),重建。

大观楼为一座正方形三层大型亭阁式建筑,飞檐四角攒尖,黄琉璃瓦顶,造型轻盈,精巧美观。

虽名为大观楼,但是,大观楼并不高大壮观,其建筑规模、风格与装饰在中国的古建筑中,只能算是平平的一座。但是,大观楼大门两侧的一幅长联却脍炙人口,被誉为“天下第一联”,“海内第一长联”。

大观楼被冠以江南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大观楼)之一,相比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显然其知名度相对要小太多。而让其扬名海内的正是大观楼大门两侧的一幅长联。现在就让草根带大家一起欣赏这幅被誉为“天下第一长联”。

大观楼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全联如下: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这一幅长联,上联描写滇池的景色:四周的山峦,东面的金马山如奔驰的神马,西边的碧鸡山像展翅的凤凰,北方的蛇山似蜿蜒的长蛇,南端的鹤山若飞翔的白鹤。而螃蟹状的岛屿上,螺蛳形的洲渚上,柳枝在雾中随风飘舞,宛如少女在梳理她的鬓发;铺天盖地的苇草上,点缀其间的翡翠般的鸟雀,映照着烂漫红霞。还有,请不要辜负那滇池四周飘香的稻田、晴日下的万顷沙滩以及夏天的莲荷、春日的杨柳。

下联是咏史述事,追忆云南历史:汉武帝的造船习水,唐玄宗竖立的纪功铁柱,宋太祖的玉斧挥图,元世祖乘皮筏渡江统一中国。历代帝王的丰功伟绩,到头来也不过像朝云暮雨那样过去了;就连那纪功的残碑,也只是横卧在苍烟和夕阳之下。于是,只落得留下古庙的钟声、江中渔火和南飞的秋雁以及深秋的寒霜而已。

这一长联,写景咏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意境深远,对仗工整。《滇南楹联丛钞.跋》认为它是“大气磅礴,光耀宇宙,海内长联,应推第一长联。

孙髯(1685-1774),字髯翁,祖籍陕西三原,生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因其父在云南任武官,随父寓居昆明。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计180字, 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 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 “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孙髯翁早年由于对科场搜身极为愤慨,认为这种“以盗贼待士”的举措有辱斯文,遂发誓永不赴秋闱之试。他中年丧妻,仅生一女,其女长大后适广西州弥勒。从此穷困潦倒,寄居于昆明圆通寺咒蛟台,过着以石洞为栖身之所,以卜筮为求生之道的清贫生活。他曾在诗中写道: “白眼无今古,黄金有是非。”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岁(1907),弥勒士子协力筹资为先生修墓立碑,墓碑正中刻有”清处士髯翁孙先生墓”十个大字,旁刻一联云:

古冢城西留傲骨;

名士滇南有布衣。

墓前华表上刻有光绪十九年癸巳岁(1893)弥勒贡生杨晓云撰写的八十言长联:

读大观楼长联,脍炙人口久矣。就苹天苇地,濡染笔墨生辉,布衣有何能?几经昆池劫灰,常图不磨文字;

出挹爽门半里,追绕马鬣依然,叹断碣残碑,灭没名流不少,吾侪非好事,一存滇南傲骨,以昭先正典型。

民国三年甲寅岁(1914),爱国志士杨杰任弥勒县长,又为髯翁修墓,立碑为志。

孙髯先生的墓碑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得以修复。并将墓联改为先生生前自挽联。

这回来得忙,名心利心,毕竟糊涂到底;

此番去甚好,诗债酒债,何曾亏负着谁!

求大观楼长联的内容、作者和具体注释介绍~~~

昆明大观楼长联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