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彩陶纹样的特点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简述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彩陶纹样的特点,第1张

彩陶艺术

——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窑文化谈起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手工业生产——陶器的制作,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彩陶的产生是制陶业的一项重大发展,彩陶是新石器时代一种手制用红、黑等色绘有花纹的陶器,主要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窑文化类型。他们之间的不同构成了彩陶丰富多彩的历史。就以下七个方面论述他们的不同。

一、 发现地区。

仰韶文化,经过考古专家的陆续发掘,在陕西、山西、河北和甘肃东部等地区都有发现,逐渐形成了以中、晋为中心的地区。仰韶文化彩陶一山西、河南出土的最多也,装饰也最丰富。其有两种类型:半坡类型在今陕西省东郊庙底沟类型在近河南省。

大汶口文化,首次被考古科学家在山东宁阳堡头村发现。他的主要遗址在我们山东宁阳堡头、曲阜膝下候、安丘景芝镇、临沂大范庄、胶县三里河和刘林大敦子、新沂花厅村等。

屈家岭文化,在1954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县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江汉地区,经过发掘的遗址除屈家岭外,有湖北郧县青龙泉,宜都红花套以及河南淅川等处。

马家窑文化主要位于黄河上游,主要分布于甘肃、青海一带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和四川北部地区。

二、 装饰纹样。

仰韶文化彩陶的装饰纹样内容比较丰富,有动物纹样、植物纹、人物纹、几何纹。属于动物纹的纹样有鱼纹、鹿纹、鸟纹、蛙纹、人面鱼纹、鸟鱼纹、蜥蜴纹等。几何纹分别有网纹、三角斜线纹、三角着线纹、弦纹、宽带纹、折线纹、个字纹、圆点纹、叶形圆圈纹、火焰纹等有十几种母体及演变的二、三十种纹样形式之多。

大汶口文化彩陶的装饰纹样形式较多,有圆点纹、窄条纹、圆圈纹、花瓣纹、八角纹、平行折线纹、回旋勾连纹、带状网格纹等十几种,其中,个别纹样和仰韶文化纹样很相似,说明彼此在文化交流上关系密切。此外,还有着较多的植物纹样,以花瓣纹及其演变的装饰纹样为最典型。

屈家岭文化彩陶的装饰纹样极为简洁凝炼,大部分为素面,少有装饰纹样,少数装饰纹样为弦纹、浅蓝纹、刻花纹、附加堆及镂空等。几何纹样的装饰,多种多样有直线、同心圆等。

马家窑的纹样和种类一样也是及其的丰富,包括四种类型,石岭下型纹饰有条纹、圆点纹、波型纹、叶形旋纹、弧纹、三角纹以及鸟纹、蛙纹等。马家窑类型彩陶的装饰纹样主要有条纹、宽带纹、圆点纹、弧线纹、方格纹、垂帐纹、平行线纹、旋纹、旋涡纹以及鱼纹、人面纹、蛙纹等。以旋涡纹、旋纹、波浪纹为典型。

半山类型彩陶的装饰纹样主要有螺旋文、菱形纹、同心圆纹、圆圈纹、折线三角纹、平行弧线纹、编织纹、棋纹、联户纹以及网纹等。

马厂类彩陶的装饰纹样内容多样,除部分有半山型特点外,另有人型纹、贝形纹、云雷纹、大三角形纹、波折纹、方框纹以及象征性的蛙纹等。

仰韶文化是黄河中游地区一种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而红山文化则是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玉石文化,它们对我们的历史研究有着深远的意义。那么本期民族文化带大家了解一下,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哪个早吧。

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哪个早

仰韶文化持续时间大约在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即距今约7000年至5000年,持续时长2000年左右,而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所以仰韶文化要比红山文化早。

红山文化和仰韶文化各有什么特征

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主要社会结构是以女性血缘群体为纽带的部落集团,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经济形态以农业为主,兼以牧、渔、猎并存。它的遗存以独具特征的彩陶与之字型纹陶器共存、且兼有细石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

而仰韶文化则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文化,其村落或大或小,比较大的村落的房屋有一定的布局,周围有一条围沟,村落外有墓地和窑场。村落内的房屋主要有圆形或方形两种,早期的房屋以圆形单间为多,后期以方形多间为多。房屋的墙壁是泥做的,有用草混在里面的,也有用木头做骨架的。墙的外部多被裹草后点燃烧过,来加强其坚固度和耐水性。

仰韶文化的农耕石器包括石斧、石铲、磨盘等,除此之外还有骨器。除农耕外仰韶文化的人显然还进行渔猎。在出土的文物中有骨制的鱼钩、鱼叉、箭头等。仰韶文化前期的陶器多是手制的,中期开始出现轮制的。一些陶器上留有布和编织物印下来的纹路,由此可见仰韶文化有编织和织布的手工业。在发掘的动物骨头中除猎取的野生动物外还有大量狗和猪的骨格,羊比较少。

  仰韶文化是因1921年首先发现于河南省 池县仰韶村而得名.同属这一文化系统

  的彩陶在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内蒙、湖北都有发现.其中以河南及陕西出土最多.经调查,发掘的遗址已达千处以上.分布在如此广大地区的众多遗址,除了时间上有先后分别外,也还有地区性差异.我们大致可以把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马家窑类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马家窑文化与仰韶文化二者时间有先后,分布地区也不同,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有人把马家窑文化作为独立的文化型态,称为“甘肃仰韶文化")

  代表性器物:

  彩陶盆绘舞蹈纹

  时期:新石器时代 

  材料:陶质彩绘

  规格:器高141厘米 口径29厘米

  存藏处:中国历史博物馆

  此盆于1973年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出土。属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图像设计于盆内壁,舞者脚下饰以水纹,盛满水则仿佛水中起舞,妙趣横生,反映出我国先民匠心独具的艺术才能.  

  早期以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彩陶为代表.半坡遗址测定年代的数据,最早的距今

  六千多年。

  典型造型有圆底钵、圆底盆、折腹盆、细颈壶、直口尖底瓶及大口小底盆等,造型风格朴实厚重。

  彩绘纹样,除几何纹以外,以人面、鱼、鹿等形象最引人注意。代表作品有《人面鱼纹盆》、《鱼纹盆),《鹿纹盆》等,形象生动,手法简炼,笔触粗犷,变化单纯而特征鲜明。几何纹常见的有:并列折线和间以并列斜线同三角形面构成的二段连续装饰带,单纯而富有装饰效果。

  中期以庙底沟类型为代表。首先发现于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年代测定距今五千多年。与此同类型的还有陕西扶风和华县等处。

  代表器型:大口小底曲腹盆和碗。盆较大,口部有折沿。碗较小、直口。盆的造型挺秀饱满,轻颖而稳重。

  装饰风格由半坡的写实向变形发展,何花纹较多,通常由园点、勾叶、弧线以及曲线等组成单一的黑色的二方连续花纹,动物纹以鸟纹、蛙蚊为主。

  晚期以马家窑类型为代表。马家窑类型可分为三种类型: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和马厂类型。

  这时期彩陶类型主要有盆、钵、瓶、瓮等。造型完美,纹饰严谨,具有鲜明特色。这一类型彩陶代表着整个新石器时代彩陶艺术的最高水平。

  纹饰全用黑色,用粗细相等,排列均匀的线条组成同心圆,涡状纹、垂幛纹、水波纹等。装饰面积较大,往往遍布器物内外,有满、平、均的装饰特点。代表性器物:《舞蹈纹彩陶盆》等

仰韶文化包括半坡文化、庙底沟文化、河南龙山文化。半坡文化在1952年发现于陕西半坡村,所属年代距今大约六千八百年到六千百年,是一种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出土有诸多农具和渔猎工具,说明当时的农业与渔猎活动并重,此外还出土有多种陶器,在陶器上发现有二十二种符号,被认为是文字的雏形。

庙底沟文化首先发现于河南庙底沟,所属年代约为公元前4005年到公元前2780年,是仰韶文化的中期代表,最主要的特点是彩陶,对周围地区影响非常大,是仰韶文化彩陶工艺的最兴盛的时期,甚至影响到了长江流域的古文化。河南龙山文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已与仰韶文化有了一定的差异,出现了占卜习俗并开始兴盛,并且从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转变。

仰韶文化的氏族村落,都分布在河流两岸的黄土台地上。河流转弯或两河交汇的地方,更是当时人们喜居的地方。这不仅可以避免洪水的侵袭和方便汲水,而且还是适于农业、畜牧、狩猎和捕鱼等生产活动的好地方。著名的西安半坡村仰韶文化村落遗址,就坐落在一块面临浐河的凸地上,南依白鹿原,再向南横亘着雄伟的秦岭山脉。在古代,白鹿原上生长着茂密的树木,浐河里流着清澈的河水。人们在这里劳动生产,安居乐业,过着原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简述仰韶文化不同时期的彩陶纹样的特点

彩陶艺术——从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屈家岭文化、马家窑文化谈起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一种非常普遍的手工业生产——陶...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