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主要人物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6收藏

上下五千年主要人物,第1张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3 黄帝战蚩尤

4 尧舜让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汤和伊尹

8 盘庚迁都

9 姜太公钓鱼

10 奴隶倒戈

11 周公辅成王

12 国人暴动

13 骊山上的烽火

14 囚车里的人才

15 曹刿抗击齐军

16 齐桓公九合诸侯

17 愚蠢的宋襄公

18 流亡公子重耳

19 晋文公退避三舍

20 弦高智退秦军

21 崤山大战

22 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23 伍子胥过昭关

24 孔子周游列国

25 勾践卧薪尝胆

26 范蠡和文种

27 墨子破云梯

28 三家瓜分晋国

29 商鞅南门立木

30 孙膑庞涓斗智

31 张仪拆散联盟

32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33 孟尝君的门客

34 燕昭王求贤

35 田单的火牛阵

36 屈原沉江

37 蔺相如完璧归赵

38 廉颇负荆请罪

39 范雎的远交近攻计

40 纸上谈兵的赵括

41 毛遂自荐

42 信陵君救赵

43 李斯谏逐客

44 荆轲刺秦王

45 秦王灭六国

46 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47 博浪沙的铁椎

48 沙丘的阴谋

49 大泽乡起义

50 刘邦和项羽

51 巨鹿大战

52 刘邦进咸阳

53 鸿门宴

54 萧何追韩信

55 楚汉相争

56 霸王乌江自刎

57 大风歌

58 白登被围

59 白马盟

60 萧曹两相国

61 周勃夺军

62 缇萦救父

63 周亚夫的细柳营

64 晁错削地

65 马邑诱敌战

66 飞将军李广

67 卫青和霍去病

68 张骞通西域

69 苏武牧羊

70 司马迁写《史记》

71 霍光辅政

72 王昭君出塞

73 王莽复古改制

74 绿林赤眉起义

75 昆阳大战

76 刘秀重建汉王朝

77 硬脖子的洛阳令

78 老当益壮的将军

79 取经求佛像

80 班超投笔从军

81 张衡和地动仪

82 跋扈将军梁冀

83 “党锢”事件

84 范滂进监狱

85 黄巾军起义

86 袁绍杀宦官

87 曹操起兵

88 王允计除董卓

89 迁都许城

90 衣带里的密诏

91 官渡大战

92 孙策占据江东

93 诸葛亮隆中对策

94 周瑜火攻赤壁

95 华佗治病

96 刘备进益州

97 蔡文姬归汉

98 关羽水淹七军

99 吕蒙白衣渡江

100 曹植七步成诗

101 陆逊烧连营

102 七擒孟获

103 马谡失街亭

104 五丈原

105 司马懿装病

106 司马昭的野心

107 邓艾偷渡剑阁

108 扶不起的阿斗

109 王浚楼船破吴

110 石崇王恺比富

111 周处除“三害”

112 白痴皇帝

113 八王混战

114 李特的流民大营

115 匈奴人称汉帝

116 闻鸡起舞

117 王马共天下

118 石勒读汉书

119 祖逖中流击楫

120 陶侃运砖头

121 王羲之写字换鹅

122 桓温北伐

123 王猛扪虱谈天下

124 一意孤行的苻坚

125 谢安东山再起

126 淝水之战

127 陶渊明不折腰

128 刘裕摆却月阵

129 檀道济唱筹量沙

130 说实话的高允

131 大发明家祖冲之

132 范缜反对迷信

133 魏孝文帝改革风俗

134 北魏的分裂

135 梁武帝做和尚

136 反复无常的侯景

137 陈后主亡国

138 赵绰依法办事

139 隋炀帝游江都

140 李密牛角挂书

141 瓦岗军开仓分粮

142 李渊太原起兵

143 李世民取东都

144 玄武门之变

145 魏征直言敢谏

146 李靖夜袭阴山

147 玄奘和尚取经

148 文成公主进吐蕃

149 女皇帝武则天

150 请君入瓮

151 狄仁杰桃李满门

152 张说不做伪证

153 姚崇灭蝗

154 口蜜腹剑的李林甫

155 李白蔑视权贵

156 安禄山叛乱

157 颜杲卿骂贼

158 马嵬驿兵变

159 张巡草人借箭

160 南霁云借兵

161 李泌归山

162 李光弼大破史思明

163 杜甫写“诗史”

164 段秀实不怕强暴

165 郭子仪单骑退回纥

166 颜真卿刚强不屈

167 浑瑊和李晟

168 东宫里的棋手

169 刘禹锡游玄都观

170 白居易进长安

171 李愬雪夜下蔡州

172 韩愈反对迎佛骨

173 甘露事件

174 朋党的争吵

175 冲天大将军黄巢

176 唐王朝的末日

177 “海龙王”钱镠

178 伶人做官

179 “儿皇帝”石敬瑭

180 周世宗斥冯道

181 黄袍加身

182 杯酒释兵权

183 李后主亡国

184 赵普收礼

185 杨无敌

186 王小波起义

187 寇准抗辽

188 元昊建立西夏

189 狄青不怕出身低

190 范仲淹实行新政

191 欧阳修改革文风

192 铁面无私的包拯

193 王安石变法

194 沈括出使

195 司马光写《通鉴》

196 苏东坡游赤壁

197 花石纲

198 方腊起义

199 头鱼宴上的阿骨打

200 李纲守东京

201 太学生请愿

202 两个皇帝当俘虏

203 宗泽三呼“过河”

204 女词人李清照

205 韩世忠阻击金兵

206 岳家军大破兀术

207 卖国贼秦桧

208 “莫须有”冤狱

209 钟相杨么起义

210 虞允文书生退敌

211 辛弃疾活捉叛徒

212 陆游临终留诗

213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214 贾似道误国

215 文天祥起兵

216 张世杰死守厓山

217 正气歌

218 郭守敬修订历法

219 欧洲来客马可·波罗

220 《窦娥冤》感天动地

221 一只眼的石人

222 和尚当元帅

223 鄱阳湖大战

224 刘伯温求雨

225 胡维庸案件

226 燕王进南京

227 三保太监下西洋

228 土木堡的惨败

229 于谦保卫北京

230 杨一清计除刘瑾

231 杨继盛冒死劾严嵩

232 海瑞刚正不阿

233 戚继光驱逐倭寇

234 李时珍上山采药

235 张居正辅政

236 葛贤痛打税监

237 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238 萨尔浒大战

239 徐光启研究西学

240 左光斗入狱

241 五人墓

242 袁崇焕大战宁远

243 皇太极施反间计

244 徐霞客远游探险

245 闯王李自成

246 卢象升战死巨鹿

247 张献忠奇袭襄阳

248 李岩和红娘子

249 吴三桂借清兵

250 史可法死守扬州

251 夏完淳怒斥洪承畴

252 郑成功收复台湾

253 李定国转战西南

254 康熙帝平定三藩

255 雅克萨的胜利

256 三征噶尔丹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258 文字狱

259 乾隆帝禁书修书

260 曹雪芹写《红楼梦》

261 大贪官和珅

262 女英雄王聪儿

本书大事年表

后记

上古时代  三皇

  盘古氏

  天皇氏

  地皇氏

  人皇氏

  有巢氏

  燧人氏

  伏羲氏

  女娲氏

  神农氏

  五帝

  黄帝 姬轩辕

  少昊 己挚

  玄帝 姬颛顼

  帝喾 姬夋

  帝挚 姬挚

  唐尧 伊祁放勋

  虞舜 姚重华

夏朝

  大禹 姒文命

  启

  太康

  仲康

  相

  少康

  予

  槐

  芒

  泄

  不降

  扃

  廑

  孔甲

  皋

  发

  桀帝 姒履癸

商朝

  成汤 子天乙

  太丁

  外丙

  中壬

  伊尹

  太甲(太宗)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宗)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

  小乙

  武丁 (高宗)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纣帝)

周朝

  西周

  周文王 姬昌

  周武王 姬发

  周成王姬诵

  周康王 姬钊

  周昭王 姬瑕

  周穆王 姬满

  周共王 姬繄扈

  周懿王 姬囏

  周孝王 姬辟方

  周夷王 姬燮

  周厉王 姬胡

  周宣王 姬静

  周幽王 姬宫湦

  周携王姬余臣

  东周

  周平王 姬宜臼

  周桓王 姬林

  周庄王 姬佗

  周厘王 姬胡齐

  周惠王 姬阆

  周王子 姬颓

  周襄王姬郑

  周王子 姬带

  周顷王 姬壬臣

  周匡王姬班

  周定王 姬瑜

  周简王 姬夷

  周灵王姬泄心

  周景王 姬贵

  周悼王 姬猛

  周敬王 姬匄

  周王子 姬朝

  周元王姬仁

  周贞定王 姬介

  周哀王 姬去疾

  周思王姬叔

  周考王 姬嵬

  周威烈王姬午

  周安王姬骄

  周烈王 姬喜

  周显王 姬扁

  周慎靓王 姬定

  周赧王 姬延

  周惠王 姬杰

秦朝

  秦惠文王 嬴驷

  秦武王嬴荡

  秦昭襄王嬴则

  秦孝文王嬴柱

  秦庄襄王 嬴子楚

  秦始皇嬴政

  秦二世嬴胡亥

  秦三世嬴子婴

汉朝

  西汉

  汉高祖 刘邦

  汉惠帝 刘盈

  汉前少帝刘恭

  汉后少帝 刘弘

  汉高后 吕雉

  汉文帝 刘恒

  汉景帝 刘启

  汉武帝刘彻

  汉昭帝 刘弗陵

  昌邑王 刘贺

  汉宣帝 刘询(刘病已)

  汉元帝 刘奭(shì) 

  汉成帝刘骜

  汉哀帝 刘欣

  汉平帝 刘衎

  孺子婴 刘婴

  新朝

  新朝 新始祖高皇帝王莽

  玄汉

  汉延宗更始帝 刘玄

  汉昌宗建世帝 刘盆子

  成家

  公孙述

  东汉

  汉光武帝 刘秀

  汉明帝 刘庄

  汉章帝 刘炟

  汉和帝 刘肇

  汉殇帝 刘隆

  汉安帝 刘祜

  汉少帝 刘懿

  汉顺帝 刘保

  汉冲帝 刘炳

  汉质帝 刘缵

  汉桓帝 刘志

  汉灵帝 刘宏

  汉少帝 刘辩

  汉献帝 刘协

三国

  魏

  魏武帝 曹操

  魏文帝 曹丕

  魏明帝 曹睿

  魏齐王曹芳 (邵陵厉公)

  高贵乡公曹髦

  魏元帝 曹奂

  蜀蜀汉

  汉昭烈帝 刘备

  汉孝怀帝 刘禅

  吴

  武烈帝 孙坚

  长沙桓王孙策(孙坚子,孙权之兄)

  吴大帝 孙权

  吴会稽王 孙亮

  吴景帝 孙休

  吴乌程侯 孙皓

  西晋

  宣帝 司马懿

  景帝 司马师

  文帝 司马昭

  武帝 司马炎

  惠帝 司马衷

  赵王司马伦

  怀帝 司马炽

  愍帝 司马邺

  东晋

  元帝 司马睿

  明帝司马绍

  成帝 司马衍

  康帝 司马岳

  穆帝 司马聃

  哀帝 司马丕

  海西公 司马奕

  简文帝 司马昱

  孝武帝 司马曜

  安帝 司马德宗

  恭帝 司马德文

十九国

  成汉

  (成)景帝 李特

  (成)秦文王 李流

  (成)武帝 李雄

  (成)哀帝 李班

  (成)幽公 李期

  (汉)昭文帝 李寿

  (汉)末主 李势

  汉赵

  (汉)光文帝 刘渊

  (汉)梁王 刘和

  (汉)昭武帝 刘聪

  (汉)隐帝 刘粲

  (赵)秦王刘曜

  后赵

  明帝 石勒

  文帝 石弘

  武帝 石虎

  正帝 石世

  成帝 石遵

  仁武帝 石鉴

  兴武帝 石祗

  冉魏

  武悼天王 冉闵

  惠帝 冉智

  前凉

  武穆王 张轨

  昭王 张实

  成王 张茂

  文王 张骏

  桓王 张重华

  哀王 张耀灵

  威王 张祚

  冲王 张玄靓

  悼王 张天锡

  凉王 张大豫

  后凉

  景昭帝 吕婆楼

  懿武帝 吕光

  隐王 吕绍

  灵帝 吕纂

  后主 吕隆

  西凉

  武昭王 李暠

  后主 李歆

  末主 李恂

  南凉

  武王 秃发乌孤

  康王 秃发利鹿孤

  景王 秃发傉檀

  北凉

  文王 段业

  武宣王 沮渠蒙逊

  哀王 沮渠牧犍

  高昌王 沮渠无讳

  河西王 沮渠安周

  前燕

  武宣帝 慕容廆

  文明帝 慕容皝

  景昭帝 慕容俊

  幽帝 慕容暐

  后燕

  成武帝 慕容垂

  惠愍帝 慕容宝

  开封公 慕容详

  赵王 慕容麟

  昭武帝 慕容盛

  昭文帝 慕容熙

  西燕

  归帝 慕容泓

  威帝 慕容冲

  昌平王 段随

  中帝 慕容觊

  文帝 慕容瑶

  代帝 慕容忠

  末帝 慕容永

  北燕

  惠懿帝 高云

  文成帝 冯跋

  昭成帝 冯弘

  南燕

  献武帝 慕容德

  末主 慕容超

  胡夏

  桓帝 刘卫辰

  武烈帝 赫连勃勃

  德武帝 赫连昌

  平武帝 赫连定

  前秦

  惠武帝 苻洪

  高祖 苻健

  厉王 苻生

  世祖 苻坚

  哀平帝 苻丕

  太宗 苻登

  后主 苻崇

  后秦

  武昭帝 姚苌

  文桓帝 姚兴

  末主 姚泓

  西秦

  宣烈王 乞伏国仁

  武元王 乞伏乾归

  文昭王 乞伏炽盘

  厉武王 乞伏慕末

  代国

  太祖 拓跋猗卢

  太宗 拓跋普根

  世祖 拓跋始生

  平文帝 拓跋郁律

  惠帝 拓跋贺傉

  炀帝 拓跋纥那

  烈帝 拓跋翳槐

  昭成帝 拓跋什翼犍

  西蜀

  蜀王 谯纵

南北朝

  南朝

  宋

  武帝 刘裕

  少帝 刘义符

  文帝 刘义隆

  元帝 刘劭

  孝武帝 刘骏

  前废帝 刘子业

  明帝 刘彧

  后废帝 刘昱

  顺帝 刘准

  齐

  高帝萧道成

  武帝 萧赜

  郁林王 萧昭业

  海陵王 萧昭文

  明帝 萧鸾

  东昏侯 萧宝卷

  和帝 萧宝融

  梁

  武帝 萧衍

  临贺王 萧正德

  简文帝 萧纲

  豫章王 萧栋

  武陵王 萧纪

  元帝 萧绎

  闵帝 萧渊明

  敬帝 萧方智

  后梁

  宣帝 萧詧

  明帝 萧岿

  靖帝 萧琮

  陈

  武帝 陈霸先

  文帝 陈蒨

  废帝 陈伯宗

  宣帝 陈顼

  炀帝 陈叔宝

  北朝  北魏

  道武帝 拓跋珪

  明元帝 拓跋嗣

  太武帝 拓跋焘

  南安王拓跋余

  文成帝 拓跋浚

  献文帝 拓跋弘

  孝文帝元宏

  宣武帝 元恪

  孝明帝 元诩

  幼主 元钊

  孝庄帝 元子攸

  长广王 元晔

  节闵帝 元恭

  安定王 元朗

  孝武帝 元脩

  东魏

  孝静帝 元善见

  西魏

  文帝 元宝炬

  废帝 元钦

  恭帝 拓跋廓

  北齐

  神武帝 高欢

  文襄帝 高澄

  文宣帝高洋

  废帝 高殷

  孝昭帝 高演

  武成帝 高湛

  后主 高纬

  安德王 高延宗

  幼主 高恒

  范阳王 高绍义

  北周

  文帝 宇文泰

  孝闵帝 宇文觉

  明帝 宇文毓

  武帝 宇文邕

  宣帝 宇文赟

  静帝 宇文衍

  隋文帝 杨坚

  隋炀帝 杨广

  隋恭帝 杨侑

  隋秦王 杨浩

  隋越王 杨侗

  唐高祖 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

  唐高宗 李治

  唐中宗李显

  唐睿宗李旦

  南周(武周)

  南周则天大圣皇帝 武曌武则天

  唐朝复辟

  唐中宗 李显

  唐殇帝 李重茂

  唐睿宗 李旦

  唐玄宗 李隆基

  唐肃宗 李亨

  唐代宗 李豫

  唐德宗 李适

  唐顺宗 李诵

  唐宪宗 李纯

  唐穆宗 李恒

  唐敬宗 李湛

  唐文宗 李昂

  唐武宗 李炎

  唐宣宗 李忱

  唐懿宗 李漼

  唐僖宗李儇

  唐昭宗 李晔

  唐哀帝李柷[chù]

  渤海国

  渤海高王 大祚荣

  渤海武王大武艺

  渤海文王大钦茂

  渤海前废王 大元义

  渤海成王大华兴

  渤海康王大嵩璘

  渤海定王 大元瑜

  渤海僖王大言义

  渤海简王 大明忠

  渤海宣王 大仁秀

  渤海宁王 大彝震

  渤海雍王 大虔晃

  渤海厉王 大玄锡

  渤海赧王大玮瑎

  渤海后废王 大諲撰

五代十国

  五代  后梁

  太祖 朱温

  郢王 朱友珪

  末帝 朱瑱(朱友贞)

  后唐

  太祖 李克用

  庄宗 李存勖

  明宗 李亶

  闵帝 李从厚

  末帝 李从珂

  后晋

  高祖 石敬瑭

  出帝 石重贵

  后汉 (包括北汉)

  高祖 刘暠

  隐皇帝 刘承佑

  湘阴公 刘赟

  世祖 刘旻

  睿宗 刘钧

  少主 刘继恩

  英武帝 刘继元

  后周

  太祖 郭威

  世宗 柴荣(郭威义子,实为郭威妻子柴皇后的侄子,过继之后改名“郭荣”,所以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荣”)

  恭帝 柴宗训(有些史书中也写作“郭宗训”)

  十一国  吴越

  太祖 钱鏐

  世宗 钱元瓘

  成宗 钱弘佐

  忠逊王 钱弘倧

  忠懿王 钱弘俶

  闽国

  太祖 王审知

  嗣王 王延翰

  惠宗 王延钧

  康宗 王昶

  景宗 王曦

  殷帝 王延政

  荆南(南平)

  武信王 高季兴

  文献王 高从诲

  贞懿王 高宝融

  荆南侍中 高保勖

  荆南侍中 高继冲

  南楚

  武穆王 马殷

  衡阳王 马希声

  文昭王 马希范

  前废王 马希广

  恭孝王 马希萼

  后废王 马希崇

  南吴

  太祖 杨行密

  烈宗 杨渥

  高祖 杨渭

  让帝 杨溥

  岐国

  忠敬王 李茂贞

  桀燕(杰燕)

  桀王 刘仁恭

  燕王 刘守光

  南唐

  烈祖 李升

  元宗 李璟

  后主 李煜

  南汉

  烈宗 刘隐

  高祖 刘岩

  殇帝 刘玢

  中宗 刘晟

  后主 刘鋹

  前蜀

  高祖 王建

  后主 王衍(王宗衍)

  后蜀

  高祖 孟知祥

  后主 孟昶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

  辽太宗 耶律德光

  辽世宗 耶律阮

  辽穆宗 耶律璟

  辽景宗 耶律贤

  辽圣宗 耶律隆绪

  辽兴宗 耶律宗真

  辽道宗 耶律洪基

  天祚帝 耶律延禧

  西辽

  辽德宗 耶律大石

  感天后 萧塔不烟

  辽仁宗 耶律夷列

  承天后 耶律普速完

  辽末帝 耶律直鲁古

  辽恭帝 耶律屈出律 

  宋

  北宋

  宋太祖赵匡胤

  宋太宗 赵炅(赵光义、赵匡义)

  宋真宗 赵恒

  宋仁宗 赵祯

  宋英宗 赵曙

  宋神宗赵顼

  宋哲宗 赵煦

  宋徽宗 赵佶

  宋钦宗 赵桓

  南宋

  宋高宗 赵构

  元懿太子 赵旉

  宋孝宗 赵眘

  宋光宗赵淳

  宋宁宗赵扩

  宋理宗 赵昀

  宋度宗 赵禥

  宋恭帝赵显

  宋端宗 赵昰

  宋帝昺 赵昺

西夏

  太祖 李继迁

  太宗 李德明

  景宗 李元昊

  毅宗 李谅祚

  惠宗 李秉常

  崇宗 李乾顺

  仁宗 李仁孝

  桓宗 李纯佑

  襄宗 李安全

  神宗 李遵顼

  献宗 李德旺

  末帝 李睍

  金太祖 完颜旻(完颜阿骨打)

  金太宗 完颜晟

  金熙宗 完颜亶

  海陵王 完颜亮

  金世宗 完颜雍

  金章宗 完颜璟

  卫绍王 完颜永济

  金宣宗 完颜珣

  金哀宗 宛颜守绪

  金末帝完颜承麟

元(孛儿只斤氏)

  元太祖(成吉思汗) 孛儿只斤铁木真

  元睿宗(监国) 孛儿只斤拖雷

  元太宗孛儿只斤窝阔台

  马乃真后 (称制)

  元定宗 孛儿只斤贵由

  海迷失后(称制)

  元宪宗 孛儿只斤蒙哥

  元世祖(薛禅汗) 孛儿只斤忽必烈

  元成宗(完泽笃汗) 孛儿只斤铁穆耳

  元武宗 (曲律汗) 孛儿只斤海山

  元仁宗(普颜笃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

  元英宗 (格坚汗) 孛儿只斤硕德八剌

  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

  天顺帝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

  元文宗(札牙笃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

  元明宗 孛儿只斤 和世剌

  元宁宗 孛儿只斤懿璘质班

  元惠宗(乌哈图汗) 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

  元昭宗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

  元益宗孛儿只斤脱古思帖木儿

  明太祖 朱元璋

  明惠帝 朱允炆

  明成祖 朱棣(庙号初为明太宗)

  明仁宗朱高炽

  明宣宗 朱瞻基

  明英宗 朱祁镇

  明代宗 朱祁钰

  明宪宗 朱见深

  明孝宗 朱佑樘

  明武宗 朱厚照

  明世宗朱厚熜

  明穆宗 朱载垕

  明神宗 朱翊钧

  明光宗 朱常洛

  明熹宗朱由校

  明思宗 朱由检

  顺

  李自成,年号永昌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南明

  安宗 朱由崧,年号弘光

  绍宗 朱聿键,年号隆武

  昭宗 朱由榔,年号永历

  清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清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

  清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顺治)

  清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清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清仁宗 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清宣宗 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清文宗 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清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清德宗 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清废帝 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太平天国

  天王 洪秀全

  幼天王 洪天贵福(原名:洪天贵)

中华民国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大总统 袁世凯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 袁世凯,年号洪宪,

问题一:请问夏朝之前是什么 夏朝以前,被一些古人称为“虞朝”。比如尚书,就有虞书。虞这个名字起得不好,因为当时是部落联盟,比如尧,是唐部落的首领,被推举为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而舜是虞部落的首领,被称为虞舜。而禹是夏部落的首领,被称为“夏禹”。所以,如果非要起个名字,炎黄部落联盟,也应该起一个别的名字,而不该取其中的一个部落的名字。

关于虞朝,在史记以前的许叮书里都有记载,比如诗经、尚书、春秋等等。据现代史学家考证,这个朝代,或者说部落联盟,有9位君主,也就是黄帝、炎帝、帝喾、颛顼、神农、尧舜禹等。这个部落联盟,基本活动在今天河北、河南和山东三省交界的地方。

由于史记仅仅提到一点虞朝,所以后代就很少提及,但学历史的人,一般都会知道有这么个假说。近代有位学者叫顾颉刚,写了一本关于虞朝的书。但是中国大陆现在讲的历史,大多出自范文澜的中国通史,通史中没有提到虞朝。中国 对于关于虞朝的书,就明令禁止。

问题二: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那之前没有朝代了,正史记载夏朝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

这之前貌似叫“部落时代”吧――由部落联盟掌权,以联盟首领为首,最著名的就是最后三代首领――尧舜禹,禹之子启接任部落联盟首领,从此由“众天下”(?)变为“家天下”,夏朝建立,启则成为了夏朝的第一个王,一般是这样认为的,也有禹才是夏朝第一个王的说法

问题三:中国古代夏朝 之前 所谓的朝代叫什么 虞朝(约公元前36世纪-约前21世纪),又称黄帝王朝,中国历史上一个可能存在过数千年的王朝,在夏朝之前。启是虞朝的最后一位统治者 。

问题四:夏朝以前是什么朝代阿 夏朝以前没有朝代,夏启是第一个把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人。

问题五:在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这些年夏朝不存在的论述很流行,你问不到答案的,要不是挖到了殷墟,商朝都被人说不存在的

呵呵,在那些人眼里:古希腊万岁万岁万万岁!古希腊是现代文明的起源,是最先进的文明可惜在我看来,存在证据都不如夏朝有说服力

问题六:夏朝之前是什么朝代 详解夏朝之前的历史 夏朝之前没有朝代,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

问题七:夏朝是半神话时代吗 夏朝之前是什么时代 由于没有考古学证据能充分佐证史籍,所以夏王朝的存在还处于传说。

夏朝之前属于传说中的五帝时代。

问题八:夏朝之前还有什么朝代, 史学家称夏商周之前还有虞朝 存在时间近二千年

据《学术月刊》第2期刊文称,历史学家对夏商周之前是否有虞朝存在不同看法。一种较普遍的意见认为,夏商周之前没有虞朝。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以舜(有虞氏)来说,在位仅五十年,这作为一个朝代而言,是难以成立的。

另一种意见认为,虞朝是古代史中实际存在很长时期的一个朝代。《韩非子・显学》载:“虞夏二千余岁”。按此说法,有虞氏决非只有一代五十年。另外,根据《国语》、《左传》等史料记载,可以列出有虞氏的世系有:幕、穷蝉、敬康、句芒、虫乔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戏、虞阏父、胡公满等15个名号。有虞氏的世系既可考定,则不能不承认有虞氏是一个朝代。

虞朝之说

《河北学刊》2002年第一期刊发王树民同志的学术论文,《夏、商、周之前还有个虞朝》。“虞朝”即史书上说的“虞舜”,指的就是舜帝姚重华。姚重华字为有虞氏,氏族公社的一个部落。为什么名字叫“重华”?传说舜的眼睛是双瞳仁,故为“重”。“华”字可能为华夏族的华族之意。据运城学者王雪樵前几年《运城报》专文,“华夏”二字追根溯源到夏县的“夏”,河津华谷的“华”。这两个地方是中国华夏民族的发源地。王树民同志的论文认为,我国古代历史上,世人通称夏、商、周三代。某些古籍却称虞、夏、商、周四代。夏代以前,明确称道的政治事迹,只有尧、舜、禹相禅让一事,并说舜在位50年。而夏商周各传位数百年,称帝王名号都在10人以上者。有虞氏作为一个朝代而言,似乎十分勉强。但《朝非子・显学》说“虞夏二千余年”,按照这种说法,有虞氏绝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现今的史书上说“夏王朝统治了四百多年”去年在中央电视台看到历史学家断代史的最新研究成果,确定夏为471年,据此虞朝当是1520多年。王树民同志考证《国语》、《左传》、《史记》及《五帝德》、《帝系姓》等著作,可以列为有虞氏的世系15个名号,也就是说虞朝传位有15个帝王。既然有虞氏的姓氏可以考定,其历史地位不难得出正确的结论。

经查最新的永济地方志,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蒲州知府事赢杜崧年《续补永丁县志序》上首句就是:“蒲坂自虞帝以来经天纬地之人,历代层见迭出,昭著史册,目河中为人文之蔽”。既然称说虞帝,可见认为就是一个朝代。中国封建王朝一代最长的为清康熙王朝61年,以此估算奴隶社会的虞朝至少二十四代。如按舜在位五十年算一代,虞朝至少也有三十代。据此,王树民同志“有虞氏绝非只有一代五十年”的观点,完全可以成立。

虞朝之说的论点如果确立、确认,那么中国的历史通称就要改变。“中国上下五千年”就要改为“中国上下六千年”,“五千年华夏文明”就要改为“六千年华夏文明”。如果如此,那么,永济历史的现今的知名度,将会大大提高。

问题九:夏朝前面是什么朝? 夏朝之前是部落时代,没有形成朝代和国家。

传说时代是指依靠口耳相传所描述的远古历史时代,在文字记载出现之前,历史靠世世代代的口述而流传,这些内容到后来才被文字记录下来,成为文献中的古史传说。传说时代里有许多著名人物,如黄帝轩辕氏、炎帝神农氏、帝喾、尧、舜、禹等,他们常处于半神半人状态,应是当时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中国古代传说里尽管有后人不断加工的成份和神话内容,也有后人的臆想和迷信,但在一定程度上是接近于历史真实的。

问题十:夏朝前面是什么朝代 先秦诸子的记载 三皇五帝 虞夏商周 夏朝前面的朝代是虞朝。

但是从考古学发现有证据可考的中国历史是商朝,商之前的历史目前还没有确凿的 实物证据,只存在于史书和记载中。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我们伟大祖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按照古代的传统说法,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现在,大约 有四千多年的历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在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里,有许多动人的有意义的故事。其中有许多是有文字记载的。至 于五千年以前远古时期的情况,没有文字记载,但是也流传了一些神话和传说。

譬如,我们人类的祖先,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古时候流传着一个盘古开天地的神话,说 的是在天地开辟之前,宇宙不过是混混沌沌的一团气,里面没有光,没有声音。这时候,出 了一个盘古氏,用大斧把这一团混沌劈了开来。轻的气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气往下沉, 就成了地。

以后,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氏本人也每天长高了一丈。这样过了一 万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就很厚很厚,盘古氏当然也成了顶天立地的巨人。后来,盘古 氏死了,他的身体的各个部分就变成了太阳、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这就是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 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 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多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 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原始人就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 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一座小屋。这样就安全得多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巢 音cháo,就是鸟窝)。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 把这件事说成有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 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 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 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 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 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 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 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 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从那时候起,人们就随时可以吃到烧熟的东西,而且食 物的品种也增加了。据说,燧人氏还教人捕鱼。原来像鱼、鳖、蚌、蛤一类东西,生的有腥 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办法,就可以烧熟来吃了。

不知过了多少长的时间,人们开始用绳子结网,用网去打猎,还发明了弓箭,这比光用 木棒、石器打猎要强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兽,就是天空上的飞鸟,水里的游鱼,都可以射 杀、捕捉起来。捕来的鸟兽,多半是活的,一时吃不完,还可以留看、养着,留到下次吃, 这样,人们又学会了饲养。这种结网、打猎、养牲口的活,都是人们在劳动中共同积累起来 的经验。传说中却说发明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牺氏”(庖牺音páox ī,疱是厨房,牺是牲口的意思)。

这种渔猎的时期又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人类的文明越来越进步。开始,人们偶尔把一把 野谷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发现地面上生出苗来,一到秋天,又长成了更多谷子。于 是,人们就大量栽种起来。他们用木头制造一种耕地的农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 种带把的木锹)。他们用耒耜耕地,种植五谷,收获量就更大了。后来传说中把这些种庄稼 的人说成是一个人,名叫“神农氏”。

传说中的神农氏还亲自尝过各种野草野果的味儿,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 的。他不但发现了许多可以吃的食物,还发现了许多可以治病的药材。据说,医药事业,就 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从有巢氏到神农氏,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但是从构木为巢,钻木取 火,一直到渔猎、畜牧,发展农业,反映了原始人生产力的发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 1952年,在陕西西安半坡村发现了一处大约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遗址。从遗址中发 掘出来的东西,知道那个时期的人已经学会饲养和农耕了。"

如满意,请采纳,谢谢!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夏:

(启以后)公元前2197--1766共432年姓,共传十四世,

十七王,建都:安(今山西雯县)。

1、宗神夏禹??年2、帝启9年3、太康29年4、仲康l3年

5、帝相28年--(羿-寒浞)40年6、少康22年7、帝抒17年

8、帝槐26年9、帝芒l8年lO、帝泄l6年l1、不降59年

l2、帝扃2l年l3、胤甲2l年l4、帝孔甲3l年l5、帝皋l1年

l6、帝发l9年17、履癸5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商

  汤  太丁  外丙  中壬  太甲  沃丁  太庚 小甲  雍己  太戊  中丁  外壬  河亶甲 祖乙  祖辛 沃甲  祖丁  南庚  阳甲  盘庚  小辛小乙  武丁  祖庚  祖甲 廪辛  康丁  武乙 文丁  帝乙  帝辛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周

周分西周、东周,姬姓,建都:镐京(西安)、洛阳。

西周:公元前l122--770共353年。历十二帝。建都:镐京。

l、武王发7年2、成王诵37年3、康王钊26年4、昭王瑖5l年5、穆王满55年

6、共王紧扈l2年7、懿王囏25年8、孝王辟方15年9、夷王变16年

l0、厉王胡37年-共和时代l4年-ll、宣王靖46年12、幽王宫湼ll年。

武王之前还有:古公亶父(太王)、季历、文王,虽有强大的势力,但在名义上

仍是商朝属下的一个诸候国。

东周:公元前77O--225共545年,历二十六帝。建都:洛阳。

l、本王宜臼5l年2、桓王林23年3、庄王铊15年4、厘王胡齐5年5、惠王阆

25年6、襄王郑33年7、顷王壬臣6年8、匡王班6年9、定王瑜2l年

1O、简王夷14年11、灵王泄心27年l2、景王贵25年13、悼王猛1年

l4、敬王匈44年15、元王仁7年l6、贞定王介28年17、哀王去疾1年

18、思王叔1年19、考王嵬15年20、威烈王午44年2l、安王骄26年

22、烈王喜7年23、显王扁48年24、慎靓王定6年25、赧王延59年

26、东周君杰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春秋战国:

春秩,公元前77O--475,战国,公元前475--22l年。周东迁后,实力大为削弱,全国

处于四分五裂割据的状态,大小国家约有一百二十多个。经过不断兼并,到战国初年,

也有十几个国家,大国有秦、楚、韩、赵、魏、齐、燕七国,即有名的“战国七雄”。

因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难以查找,敬请原谅。

注:可搜“鲁国世系(周朝)、齐国世系(周朝)、赵国世系(周朝)、…………”。各诸侯国世系都有。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秦

秦:(统一后)公元前22l--2Ol共15年,历三帝,嬴姓,建都:咸阳。

1、始皇帝政12年2、二世胡亥3年3、子婴l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汉

汉: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和前汉和后汉)。在两汉之际,还有

王莽、刘玄两个短暂的统治时期。

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长安。

l、高祖帮12年。

2、惠帝盈7年。

3、少帝(吕后专政)8年。

4、文帝桓23年。

5、景帝启l6年。

6、武帝彻年号: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始元,l3年。

8、宣帝询本始,25年。

9、元帝爽初元,16年。

lO、成帝骜建始,26年。

ll、哀帝欣建平,6年。

12、平帝珩元始,5年。

l3、孺子婴居摄,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新朝

新朝:公元9--25共17年,建都:长安。

l、王莽,始建国,l5年。

2、淮阳王刘玄更始,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东汉

东汉:公元25--220,共195年,刘姓,历十三帝,建都:洛阳。

1、光武帝秀建武33年。

2、明帝庄永平l8年。

3、章帝炟建初l3年。

4、和帝肇永元17年。

5、殇帝隆延平1年。

6、安帝佑永初19年。

7、顺帝保永建l9年。

8、冲帝炳永加l年。

9、质帝钻本初l年。

lO、桓帝志建和2l年。

ll、灵帝宏建宁22年。

12、少帝辨光熹1年。

l3、献帝协初平32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三国

三国:三国始于22O年魏国代汉,终于265年晋国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挟汉献

帝离开洛阳为三国上限,以28O年晋灭吴为三国下限。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魏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历五帝,建都:许昌。

l、文帝丕黄初7年。

2、明帝睿太和13年。

3、齐王芳正始14年。

4、高贵乡公髦正元7年。

5、常道乡公奂景元6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曹

曹:建安十八年,曹封为魏公,建魏国,虽已是皇帝,但名义上还为汉臣。

后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蜀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刘姓,历二帝,建都:成都。

l、昭烈帝备章武3年。

2、后主禅建兴4l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吴

吴:公元222--28O共59年,孙姓,历四帝,建都:建业。

l、大帝权黄武31年。

2、会稽王亮建兴7年。

3、景帝休永安7年。

4、乌程候皓元兴l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晋:

西晋:265--316共5l年,历四帝,先都洛阳,后迁长安。

1、武帝司马炎泰始25年。

2、惠帝司马衷永熙17年

3、怀帝司马炽永加5年。

4、憨帝司马业建兴4年。

东晋:317--4O2共1O4年。历十一帝,建都:金陵

l、元帝司马睿建武6年。

2、明帝司马绍太宁3年。

3、成帝司马衍咸和17年。

4、康帝司马岳建元2年。

5、穆帝司马聃永和l7年。

6、哀帝司马丕隆和4年。

7、废帝司马奕太和6年。

8、简文帝司马昱咸安2年。

9、孝武帝司马曜宁康24年。

l0、安帝司马德宗隆安22年。

ll、恭帝司马德文元熙2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十六国

十六国:304--439十六国建立可分前后二期:前期的政权有:蜀(成汉)、汉和前赵、

后赵、前燕、前秦、前凉。还有鲜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闵的‘魏’不在十六国

内。后期的政权有:后秦、后燕、南燕、北燕、后凉、南凉、西凉、北凉、西秦、

夏。此外还有‘西燕’不在十六国内。

蜀:303--347共七个皇帝建都:成都。

l、李特2年2、李流l年。3、李雄30年4、李班l年5、李期3年

6、李寿5年7、李势5年。

前赵:304--329匈奴建都:平阳(山西临汾)历五帝

l、刘渊6年2、刘和l年3、刘聪8年4、刘l杰l年5、刘曜l3年

后赵:319--352历7帝,羯族人,建都:襄国(河北邢台)。

l、石勒l5年2、石弘l年3、石虎l5年4、石世l年5、石遵l年

6、石祗?年7、冉闵3年。

前燕:357--37O历三帝,鲜卑族,建都:邺(河北临漳)。

l、慕容皝15年2、慕容儁1l年3、慕容暐1l年。

前秦:351--394历六帝,氐族,建都:长安

l、符健4年2、符生3年3、符坚27年4、符丕2年5、苻登9年

6、符荣l年

前凉:313--376汉族,历7帝,建都:姑臧。

l、张茂5年2、张骏22年3、张重华9年4、张耀灵l年5、张祚3年

6、张玄靓9年7、张天钖l2年。

后秦:384--4l7羌族,历3帝,建都:长安。

l、姚苌8年2、姚真22年3、姚弘2年。

后燕:384--409鲜卑族,历5帝,建都:中山。

l、慕容垂l3年2、慕容宝3年3、慕容盛3年4、慕容熙7年5、高云3年。

南燕:398--4lO鲜卑族,历二帝,建都:广固(山东益都)。

1、慕容德7年2、慕容超6年。

北燕:409--436汉族,历二帝,建都:昌黎。

l、冯跋22年2、冯弘6年。

后凉:386--4O3氐族,历四帝,建都:姑臧。

1、吕光13年2、吕绍l年3、吕篡1年4、吕隆1年。

南凉:397--4l4鲜卑族,历三帝,建都:乐都。

l、秃发乌狐3年2、秃发利鹿狐3年3、秃废傉檀13年。

西凉:4O0--42O汉族,历二帝,建都:敦煌。

l、李暠17年2、李歆4年。

北凉:397--439匈奴,历三帝,建都:张掖。

1、段业4年2、沮渠蒙逊33年3、沮渠牧犍7年。

西秦:385--43l鲜卑族,历四帝,建都:金城(皋兰)。

1、乞伏国仁3年2、乞伏乾归24年3、乞伏炽磐l6年4、乞伏暮末4年。

夏:4O7--43l匈奴,历三帝,建都:统葛(陕西横山)。

l、赫连勃勃19年2、赫连昌4年3、赫连定4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南北朝:

南朝为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42O--479年。共6O年八个皇帝。

一、武帝刘裕永初3年。

二、少帝刘义符景平2年。

三、文帝刘义隆元加30年。

四、孝武帝刘骏孝建11年。

五、废帝刘予业永元l年。

六、明帝刘彧秦始8年。

七、后废帝刘昱元徴5年。

八、顺帝刘准升明3年。

齐:479--5Ol,共23年,七个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建元4年。

二、武帝肖赜永明ll年。

三、废帝肖昭业隆昌l年。

四、废帝肖昭文延兴l年。

五、明帝肖鸾建武5年。

六、东昏侯宝卷永元13年。

七、和帝肖宝融中兴l年。

梁:502--557,共56年,四个皇帝。

一、武帝肖衍天监48年。

二、简文帝肖纲大宝2年。

三、元帝肖绎承圣4年。

四、敬帝肖方智绍泰3年。

陈:557--589,共33年,五个皇帝。

一、武帝陈霸先永定3年。

二、文帝陈倩天加7年。

三、废帝陈伯宗光大2年。

四、宣帝陈顼太建l4年。

五、后主陈叔宝至德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北朝

北朝为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个王朝。

北魏:386--534,共l49年,ll个皇帝。鲜卑拓跋氏,建都:盛乐(今内蒙和林格尔。)

l、道武帝珪23年2、明元帝嗣15年3、太武帝寿28年4、文成帝睿14年

5、献文帝弘6年6、孝文帝宏29年7、宣武帝恪l6年8、孝明帝诩12年

9、孝庄帝子攸3年1O、节闵帝恭1年l1、安定王朝l年。

东魏:534--550,共l7年,只有一个皇帝:孝静帝善见,建都:邺。

西魏:535--557,共23年,四个皇帝,建都:长安。

l、孝武帝修2年2、文帝宝炬17年3、废帝钦2年4、恭帝廓3年。

北齐:55O--577,共28年,五i个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lO年2、孝昭帝演l年3、武成帝湛4年4、后主纬11年

5、幼主恒1年。

北周:557--58l,共25年,五个皇帝,宇文氏,建都:长安

1、孝愍帝觉l年2、明帝毓4年3、武帝邕l8年4、宣帝赟l年

5、静帝阐2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隋朝

隋朝:58l--6l8杨姓建都:长安(西安)

一、文帝杨坚开皇24年。(文帝有二个年号:开皇58l--60O、仁寿60l--6O4)

二、炀帝杨广大业12年。

三、恭帝杨侑义宁l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唐朝

唐朝618--9O7李姓建都:长安

一、高祖渊武德9年。

二、太宗世民贞观23年。

三、高宗治永徽34年。

四、中宗显嗣圣1年。

五、武则天垂拱21年。

六、中宗(复辟)神龙5年。

七、睿宗旦景云3年。

八、玄宗隆基先天43年。

九、肃宗亭至德7年。

十、代宗豫宝应17年。

十一、德宗适建中26年。

十二、顺宗诵永贞l年。

十三、宪宗纯元和l5年。

十四、穆宗恒长庆4年。

十五、敬宗湛宝历2年。

十六、文宗昂太和14年。

十七、武宗炎会昌6年。

十八、宣宗忱大中13年。

十九、懿宗漼咸通l4年。

二十、僖宗儇乾符l5年。

二十一、昭宗晔龙纪16年。

二十二、哀帝祝天佑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记载二十位,武周政权不计在内),统治唐朝29O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五代:

五代十国9O7--96O

后梁:9O7--923,共16年。朱姓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开平6年。

二、末帝友贞乾化11年。

后唐:923--936共14年。李姓建都:洛阳

一、荘宗存勗同光4年。

二、明宗嗣源天成8年。

三、愍帝从厚应顺l年。

四、废帝从珂清泰2年。

后晋936--946共1l年石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天福7年。

二、出帝重贵开运4年。

后汉947--95O共4年刘姓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远天福2年。

二、隐帝承佑乾佑2年。

后周951--960共lO年郭姓、柴姓建都:汴梁

一、太祖威广顺3年。

二、世宗荣显德6年。

三、恭德宗训l年。

十国:

前蜀:9O7--925建都:成都

一、王建12年。

二、王衍8年。

吴:892--937建都:杨卅

一、杨行密15年。

二、杨渥3年。

三、杨隆演lO年。

四、杨溥l7年。

楚:896--95l建都:长沙

一、马殷35年。

二、马希声2年。

三、马希范l5年。

四、马希广3年。

五、马希萼2年。

六、马希崇l年。

闽:897--946建都:福州

一、王审知4O年。

二、王延均3年。

三、王昶4年。

四、王延义4年。

五、王延政3年。

南唐:937--975建都:金陵

一、李升7年。

二、李璟l9年。

三、李煜l6年。

荆南:9O7--96建都:荆州

一、高季兴22年。

二、高从海20年。

三、高保融l2年。

四、高保勗l年。

五、高继冲l年。

南汉:9O5--97l建都:广州

一、刘隐12年。

二、刘32年。

三、刘玢1年。

四、刘晟l6年。

五、刘鋹l3年。

吴越:893--978建都:钱塘

一、钱鏐41年。

二、钱元瓘lO年。

三、钱佐6年。

四、钱倧l年。

五、钱俶40年。

北汉:951--979建都:太原

一、刘崇4年。

二、刘钧l4年。

三、刘继恩l年。

四、刘继元1l年。

后蜀:933--965建都:成都

一、孟知祥l年。

二、盈昶3O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宋朝

(分北宋与南宋)

北宋960--1127,共l68年。赵姓,历九帝。建都:汴梁

一、太祖匡胤,建隆。在位16年。

二、太宗光义,太平兴国,在位22年。

三、真宗桓,咸平,在位25年。

四、仁宗祯,天圣,在位41年。

五、英宗曙,治平,在位4年。

六、神宗顼,熙宁,在位18年。

七、哲宗煦,元佑,在位15年。

八、徵宗佶,建中靖国,在位25年。

九、钦宗桓,靖康,在位2年。

南宋:1127--l279,共152年。历九帝,赵姓。建都:临安(杭州)。

一、高宗构,建炎,在位36年。

二、孝宗昚,隆兴,在位27年。

三、光宗敦,绍熙,在位5年。

四、宁宗扩,庆元,在位3O年。

五、理宗盷,宝庆,在位4O年。

六、度宗禥,咸淳,在位10年。

七、恭帝显,德佑,在位2年。

八、瑞宗昰,景炎,在位3年。

九、帝昺,祥兴,在位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元朝

元朝:l279--l368,共90年。历十一帝奇渥温氏,建都:燕京(北京)。

一、世祖忽必烈,至元,在位15年。

二、成宗铁木耳,元贞,在位13年。

三、武宗海山,至大,在位4年。

四、仁宗爱育万拔力八达,皇庆,在位9年。

五、英宗硕德八刺,至治,在位3年。

六、泰定帝也孙铁木耳,泰定,在位5年。

七、大顺帝阿速吉八,大顺,在位1年。

八、明宗和世瑓,天历,在位2年。

九、文宗图铁木耳,至顺,在位5年。

十、宁宗懿璘质班,至顺,在位l年。

十一、顺帝托权铁木耳,元统,在位36年。

明朝皇帝有的记载十位,天顺未列入。

据明初官修《元史》记载,自成吉思汗建国迄元顺帝出亡(l206--l368),通称元朝。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明朝

明朝:1368--l644,共277年,历十六帝,朱姓,建都:南京,成祖移至北京。

一、太祖元璋,洪武,在位3l年。

二、惠帝允炆,建文,在位4年。

三、成祖棣,永乐,在位22年。

四、仁宗高炽,洪熙,在位1年。

五、宣宗瞻基,宣德,在位l0年。

六、英宗祁镇,正统,在位14年。

七、景帝祁钰,景泰,在位7年。

英宗祁镇,天顺,在位8年。(复辟)

八、宪宗见深,成化,在位23年。

九、孝宗佑樘,弘治,在位18年。

十、武宗厚照,正德,在位l6年。

十一、世宗厚熜,嘉清,在位l6年。

十二、穆宗载垕,隆庆,在位6年。

十三、神宗翊钧,万历,在位47年。

十四、光宗常洛,泰昌,在位l年。

十五、熹宗由校,天启,在位7年。

十六、思宗由检,崇祯,在位17年。

李自成

大西

张献忠,年号大顺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南明

福王朱由崧,年号弘光Z}(n

唐王朱聿键,年号隆武g

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清朝

清朝:l644--l9ll共268年,历十帝(入关前两个皇帝:清太祖,年号天命和清太宗,

年号天聪不计在内)。满族,爱新觉罗氏。建都:北京。

一、世祖福临,为顺治,在位l8年。

二、圣祖玄烨,为康熙,在位61年。

三、世宗胤禛,为雍正,在位13年。

四、高宗弘历,为乾隆,在位6O年。

五、仁宗颙琰,为嘉庆,在位25年。

六、宣宗旻宁,为道光,在位30年。

七、文宗奕詝,为咸丰,在位1l年。

八、穆宗载淳,为同治,在位l3年。

九、德宗载湉,为光绪,在位34年。

十、溥仪,为宣统,在位3年。

中国历代皇帝列表,中国历代时间表 - 中华民国

中华帝国

中华帝国皇帝袁世凯,年号洪宪。

其实是复制的,但是还是望采纳

  三皇五帝

  夏朝(约前2146-约前1675)

  商朝(约前1675-约前1029)

  西周(约前1029-前771)

  东周(前770-前256)-春秋(前770-前476)-战国(前475-前221)

  秦朝(前221-前207)

  西汉(前206-8)

  (新朝)(9-23)

  东汉(25-220)

  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

  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五胡十六国(304-439)

  南北朝(386-556)

  隋 (581-619)

  唐 (618-907)

  五代十国(公元907-978)

  北宋(960-1127) 辽(916-1125) 西夏(1038-1227)

  南宋(1127-1279) 金(1115-1234)

  元(1206-1368)

  明(1368-1644)

  清(1644-1911)

  三皇五帝

  盘古氏

  就是我们都熟知的盘古开天辟地故事的主人公,传说天地是由盘古用斧开的,这一故事到了北魏,经郦道元传入北方。从此,盘古由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的神话,而发展成为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共同的老祖宗。

  有巢氏

  有巢氏的传说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他是传说中发明巢居的人。这一传说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穴居而进入巢居的情况。

  女娲氏

  女娲的名字最早出自屈原的《天问》:“女娲有体,孰制匠之?”意思是:女娲的身体,是谁造出来的。传说女娲炼七彩石补天,并造就了人类。,这是母系社会神话的反映。

  燧人氏

  燧人氏是传说中发明钻木取火的人,这在先秦的古籍中已有记载。

  伏羲氏

  伏羲氏又称包牺氏,他对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包牺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他还发明“结绳为网以渔”,造福于民。

  神农氏

  神农氏是传说中的炎帝。炎帝是中国的太阳神,又说他是农业之神,教民耕种,他还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神农尝百草,创医学。传说神农死于试尝的毒草药。

  黄帝

  黄帝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姓公孙,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皇帝生性灵活,能说会道,道德情操高尚,被拥为西北方游牧部族的首领。他联合炎帝,打败由蚩尤率领的九黎族的入侵,代神农而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成为“黄帝”。相传黄帝时期有许多创造和发明,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算数、医学等。

  历史上尧,舜,夏,商,周,都是黄帝的后裔,故称“轩辕后裔”,“炎黄子孙”。

  颛顼

  颛顼,姓姬,号高阳。黄帝之孙,昌意之子。二十岁时,黄帝将帝位传给了他。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颛顼又进行了一次重要的宗教改革。被黄帝征服的九黎族,到颛顼时,仍信奉巫教,杂拜鬼神。颛顼禁绝巫教,强令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促进了族与族之间的融合。他在位78年,死时90多岁,颛顼子孙很多,屈原就是自称颛顼的后裔。

  帝喾

  帝喾,姓姬,号高辛,黄帝的曾孙。帝喾在位时人才济济,把天下治理得很好。帝喾在位70多年。

  尧帝

  尧帝,姓尹祁,号放勋。因封于唐,故称“唐尧”,由于他德高望重,人民倾心于帝尧。他严肃恭谨,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团结族人,使邦族之间团结如一家,和睦相处。尧为人简朴,吃粗米饭,喝野菜汤。自然得到人民的爱戴。

  尧到年老时,由四岳十二牧推举部落联盟军事首长继承人,大家一致推荐了舜。尧帝把自己两个女儿嫁给了舜,又对他进行了长期的考察,最后才放心的禅让。

  舜帝

  舜帝,姓姚,传说目有双瞳而取名“重华”,好有虞氏,故称虞舜。舜之父瞽叟,其弟名象。由于四岳的推举,尧命他接替自己的首领职位,并把两个女儿给他作妻室。《尧典》所记舜的主要事迹有:命后稷按时播植百谷;挖沟开渠以利灌溉;疏通河道,治理洪水;公布五刑,除去四凶族。舜知人善任选用能人,如舜任命了许多官职:命禹作司空,主平水土;命弃作后稷,主管农业;命契作司徒,主管五教;命皋陶管理五刑等等。舜为首领时,把各项工作都做的很好,开创了上古时期政通人和的局面,所以舜成为中原最强大的盟主。正如《史记》所云:「天下明德,皆

上下五千年主要人物

1 开天辟地的神话 2 钻木取火的传说 3 黄帝战蚩尤 4 尧舜让位 5 大禹治水 6 神箭手后羿 7 商汤和伊尹 8 盘庚迁都 9 姜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