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中用名言做引用时,有什么作用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当文中用名言做引用时,有什么作用,第1张

1、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

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

3、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这段文字有三处引用。

第一处是作者引用陆九渊的《陆象山语录》中“如今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

第二处是引用陆九渊的一首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第三处是“读书不求甚解”,作者在阐明自己的观点时引用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中“好读书,不求甚解”一语。作者对前面所引用的句子和诗句是表示肯定的。

扩展资料:

正引:

正用又称“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如:

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怎么忽然的这等执性起来?……他这一段是从至性中来,正所谓儿女中的英雄,一时便有个“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

-引用

用典是引用典故,几个字就说明所要表达的意思,几个字就点明了一个故事。用字、表达都很灵活,可以丰富而含蓄地表达有关的内容和思想。

引用是用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的原文,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说明自己对新问题、新道理的见解。

典故可以用原文,引用可以借用原文,以便为自己的语言。

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

答案: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

17文章第三自然段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

18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分不清哪是蟋蟀、蚂蚱、蝈蝈……有的若大提琴,有的若竖琴,有的若风笛,仿佛一场绝妙的交响曲,此起彼伏响个不停

19秋虫的鸣叫是“谱在大自然里的音符”,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去聆听(3分)

20文章是从哪些角度表现“秋虫之声”充满诗意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17表明古人对秋虫之鸣也有感怀,为下文写作者的感受进行铺垫,同时丰富了文章的意蕴(3分)

  18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各种虫声此起彼伏、优美动听,表现了作者对秋之天籁的迷恋和陶醉(4分)

  19在秋夜静静聆听,并以心灵去感受那细小的音韵(3分)

  20自然界中的秋虫之声,富有音律美和节奏感,如同动人的音乐;由此联想到古典文学秋虫的意象,具有文学的抒情美,令人回味;在秋虫的吟唱中,或邀友品茶,或倚灯夜读,这种诗意的生活令作者的内心宁静、温暖而美妙(6分)

当文中用名言做引用时,有什么作用

1、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观点鲜明。2、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启迪读者。3、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这段文字有三处引用。第一处是作者引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