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元散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4收藏

养元散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养元散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方法 3 《摄生众妙方》卷五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养元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4 《红炉点雪》卷二 41 方名 42 养元散的别名 43 组成 44 功效 45 主治 46 养元散的用法用量 47 附注 附: 1 古籍中的养元散 养元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yǎng yuán sǎn

2 《古今医鉴》卷五 21 方名

养元散

22 组成

糯米1升(水浸1宿,滤干燥,慢火炒令极熟),干山药少许,胡椒少许。

23 功效

滋补。

24 主治

泄泻,饮食少进。女人子宫虚冷,不能成孕,久服之,亦能怀孕。

25 养元散的用法用量

每日清晨用半盏,再入砂糖少许,滚汤调服。其味极佳,且不厌人。

26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3 《摄生众妙方》卷五 31 方名

养元散

32 组成

糯米1升,莲肉(去心)3两,怀庆山药3两,大鸡头实3两。

33 主治

脾胃病。

34 养元散的用法用量

每日清晨用1钟,再入白糖2匙,或砂糖,用滚汤调食,其味甚佳,可以常食不厌。

35 制备方法

用糯米1升,水浸1宿,沥干燥,慢火炒令极熟,磨细罗过如灰面,将莲肉、山药、鸡头实碾末入米粉内。

4 《红炉点雪》卷二 41 方名

养元散

42 养元散的别名

养元粉

43 组成

糯米1升(水浸1宿,滤干,慢火炒令极干,为细末),淮山药3两,芡实3两,莲肉3两,胡椒末1钱。

44 功效

实脾,养胃气。

45 主治

久泄,饮食少进。

46 养元散的用法用量

和匀。每日清晨用半盏,再入砂糖2匙,滚汤调服。

47 附注

养元粉(《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古籍中的养元散 《古今医鉴》:[卷之五]泄泻

药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空心米汤送下。养元散〔批〕(按此方治虚泻之剂)治泄泻,饮食少进。糯

《痰火点雪》:[卷二火病泄泻]附∶诸方

一两)上三味为末,每服米饮调下二三匙,日三服。养元散治久泄饮食少进。糯米一升,水浸一宿,滤干,慢火

《药征》:[卷上]人参

参之名义,而岂参之实乎,学人详诸。余读本草,至参养元气,未尝不发书而汉也。曰∶呜呼,可悲哉,人之惑也

《瑞竹堂经验方》:[七、羡补门]补养丸

补养元气,滋益气血,暖水脏及下元。菟丝子(洗净,捣为末,四两)破故纸(炒香)益智仁(各一两)杜仲(

《景岳全书》:[卷之十九明集·杂证谟咳嗽]述古(共六条)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 41 羌活胜湿汤的别名 42 组成 43 功能主治 4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45 加减 46 使用注意 47 方解 48 临床运用 49 各家论述 410 附注 411 歌诀 412 出处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羌活胜湿汤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54 出处 6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61 组成 62 主治 63 出处 7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71 组成 72 功效主治 73 加减 74 出处 8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81 组成 82 主治 83 出处 9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羌活胜湿汤 91 组成 92 主治 9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94 制备方法 95 出处 10 《扶寿精方》之羌活胜湿汤 101 组成 102 主治 10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04 出处 11 《普济方》卷一四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11 组成 112 功效主治 11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14 羌活胜湿汤的临床应用 115 出处 12 《一盘珠》卷一方之羌活胜湿汤 121 组成 122 主治 12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24 出处 13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主治 13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135 加减 136 制备方法 137 出处 14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主治 144 出处 1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羌活胜湿汤 1 拼音

qiāng huó shèng shī tāng

2 英文参考

qianghuo shengshi decoctio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羌活胜湿汤同名方剂约有十一首,其中《内外伤辨惑论》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羌活6g、独活6g、藁本3g、防风3g、炙甘草3g、川芎3g、蔓荆子2g,具有祛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证,本方为治疗风湿在表的常用代表方剂。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属风湿在表者。

4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 41 羌活胜湿汤的别名

通气防风汤、通气防风散、胜湿汤

42 组成

羌活、独活各一钱,甘草(炙)、藁本、防风、川芎各五分,蔓荆子三分[1]。

羌活6g、独活6g、藁本3g、防风3g、炙甘草3g、川芎3g、蔓荆子2g[2]

43 功能主治

《内外伤辨》卷中方之羌活胜湿汤具有祛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在表证。症见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2]。外伤于湿,郁于太阳,肩背痛,脊痛项强,脉浮;邪在少阳、厥阴,卧而多惊。

4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㕮咀,都作一服[1]。水二盏,煎至一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1]

上㕮咀,都作1服。水2盏,煎至1盏,空心食前去滓大温服。

45 加减

如经中有寒湿,身重腰沉沉然,加酒洗汉防己5分,轻者附子5分,重者川乌5分。

46 使用注意

风湿热及素体阴虚者应慎用。若下部之湿,当于利水法中求之,非本方所宜。[2]

47 方解

本方所治之证多系汗出当风,或久居潮湿之地,风湿之邪著于肌表所致。邪中于表,当从表解,使风湿之邪随汗而去,故治以祛风胜湿之法。方中以羌活、独活为君,羌活能祛上部风湿,独活善于祛下部风湿,二者相合,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以防风、藁本为臣,祛太阳经风湿,且止头痛。佐以川芎活血,祛风止痛;蔓荆子祛风善治头痛,与羌活、藁本、川芎同用,止痛作用尤为显著。炙甘草制诸药之峻,调药和中。[2]

48 临床运用

[2]

1.本方为治疗风湿在表的常用代表方剂。凡临床上出现以头痛头重、一身尽痛、难以转侧、恶寒微热、苔白脉浮等为主要表现者,即可使用本方加减治疗。

2.加减法:寒湿重者,见身重尤以腰部沉重较甚者,加防己、附子,重者加制川乌;湿热身重,关节热痛,加苍术、黄柏、薏苡仁、防己等清热除湿。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神经性头痛等属风湿在表者。

49 各家论述

1《医方考》:《经》曰:风胜湿。故用羌、防、藁、独、芎、蔓诸风药以治之,以风药而治湿,如卑湿之地,风行其上,不终日而湿去矣;又曰无窍不入,惟风为能。故凡关节之病,非风药不可。用甘草者,以风药悍燥,用以调之,此之谓有制之兵也。

2《医方集解》:此足太阳药也。《经》曰:风能胜湿。如物之湿,风吹则干。羌、独、防、藁、芎、蔓皆风药也,湿气在表,六者辛温升散,又皆解表之药,使湿从汗出,则诸邪散矣。藁本专治太阳寒湿;荆、防善散太阳风湿;二活祛风胜湿,兼通关节;川芎能升厥明清气,上治头痛;甘草助诸药辛甘发散为阳,气味甘平,发中有补也。

410 附注

通气防风汤(《医学发明》卷五)、通气防风散(《普济方》卷九十七)、胜湿汤(《医级》卷七)。

411 歌诀

羌活胜湿草独芎,蔓荆蒿本加防风;湿邪在表头腰痛,发汗升阳经络通。[2]

412 出处

《内外伤辨》卷中·四时用药加减法

5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之羌活胜湿汤 51 处方

羌活、独活,各二钱。藁本、防风、蔓荆子、川芎,各一钱。甘草(炙半钱)。

52 功能主治

方贤著《奇效良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如脊痛项强,腰似折,项似拔,上冲头痛,及足太阳经不行。

5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作一服,水二钟,生姜五片,煎至一钟,食后温服。如身重腰沉沉然,乃经中有湿热也,加黄蘗一钱、附子半钱、苍术二钱。

54 出处

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6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61 组成

防风通气汤加附子。

62 主治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寒湿重著腰痛。

63 出处

《医宗金鉴》卷四十三

7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71 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黄柏、泽泻、茯苓、广皮、甘草。

72 功效主治

《伤寒大白》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具有表里分消,散风胜湿之功效。主治风湿相持,身体疼痛,不能转侧;风湿相搏,身肿身痛,小便不利。

73 加减

风湿兼寒,去黄柏,加桂枝。

74 出处

《伤寒大白》卷二

8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81 组成

羌活、苍术、防风、白术、泽泻、白茯苓、广皮、甘草。

82 主治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寒湿伤于太阳,筋挛,左脉浮紧者。

83 出处

《症因脉治》卷三方之羌活胜湿汤

9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羌活胜湿汤 91 组成

羌活7分,独活7分,防风5分,升麻5分,柴胡5分,藁本1钱,苍术1钱,川芎8分,蔓荆子8分,甘草5分。

92 主治

《古今医鉴》卷四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风湿相搏,一身尽痛。

9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温服。

94 制备方法

上锉一剂。

95 出处

《古今医鉴》卷四

10 《扶寿精方》之羌活胜湿汤 101 组成

羌活1钱半,独活1钱半,炙甘草1钱,南川芎1钱,藁本1钱,蔓荆子1钱,防风1钱,酒炒黄芩1钱,米泔苍术1钱。

102 主治

《扶寿精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湿痰结聚,中有实热,背恶寒。

10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为1剂。水煎,食远温服。

104 出处

《扶寿精方》

11 《普济方》卷一四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11 组成

炙甘草3分,黄耆7分,生甘草5分,生黄芩3分,酒黄芩3分,人参2分,羌活2分,防风2分,藁本2分,独活2分,蔓荆子2分,川芎2分,细辛半钱,升麻半钱,柴胡半钱,薄荷1分。

112 功效主治

《普济方》卷一四七方之羌活胜湿汤具有去湿泻热之功效。主治真气已亏,胃中火盛,汗出不休;或阴中之阳、阳中之阴俱衰,胃中真气已竭,阴火亦衰,无汗皮燥,甚者湿衰燥旺,四时无汗。

11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上作1服。水2大盏,煎至1盏半,入细辛以下较清四味,再上火煎至1盏,去滓热服。

114 羌活胜湿汤的临床应用

湿热汗出:张耘夫,已酉闰二月尽,天寒阴雨,寒湿相杂,缘官事饮食失节,劳役所伤,病解之后,汗出不止,沾濡数日,恶寒,重添厚衣,心胸间时作烦热,头目昏愦上壅,食少减。此乃胃中阴火炽盛,与外天雨之湿气峻热,两气相合,令湿热大作,汗出不休,兼见风邪。以助东方甲乙之风药去其湿,以甘寒泻其热,羌活胜湿汤主之。一服而止,诸证悉去。

115 出处

《普济方》卷一四七

12 《一盘珠》卷一方之羌活胜湿汤 121 组成

羌活、独活、防风、川芎、苍术、甘草。

122 主治

《一盘珠》卷一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风湿上冲,头重如裹,似有物蒙之。

123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生姜为引,水煎服。

124 出处

《一盘珠》卷一

13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 131 方名

羌活胜湿汤

132 组成

羌活1钱,独活1钱,藁本5分,防风5分,蔓荆子2分,川芎2分,甘草5分,白术1钱,防己1钱,黄耆1钱。

133 主治

《寿世保元》卷二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脾胃受湿,身重倦怠好卧,背脊痛,项强似折,顶似拔,上冲头痛,及足太阳经不行。

134 羌活胜湿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水煎服。

135 加减

如经中有湿热而见身重,腰沉沉然,加黄柏1钱,大附子5分,苍术2钱。

136 制备方法

上锉一剂。

137 出处

《寿世保元》卷二

14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之羌活胜湿汤 141 方名

羌活胜湿汤

142 组成

羌活、防风、苍术、甘草、黄连、黄柏、泽泻、猪苓。

143 主治

《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七方之羌活胜湿汤主治湿热腰痛。

144 出处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之玉容散 31 组成 32 制法 3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34 功能主治 4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方之玉容散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45 使用注意 46 摘录 5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玉容散 51 组成 52 功效主治 5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54 制备方法 6 《外科大成》卷三方之玉容散 61 组成 62 制备方法 63 功效主治 6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65 用药禁忌 7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方之玉容散 71 组成 72 功效主治 7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74 制备方法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之玉容散 81 组成 82 功效主治 8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84 制备方法 9 《种福堂方》卷四方之玉容散 91 玉容散的别名 92 组成 93 功效主治 9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95 制备方法 96 附注 10 《女科切要》卷八方之玉容散 101 组成 102 制备方法 103 功能主治 10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11 《御药院方》卷十方之玉容散 111 组成 112 制备方法 113 功能主治 11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12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玉容散 1 拼音

yù róng sǎn

2 概述

玉容散为方剂名,其同名方剂约有九首。

3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之玉容散 31 组成

白牵牛子、团粉、白蔹、细辛、甘松、白鸽粪、白及、白莲蕊、白芷、白术、白僵蚕、茯苓、白附子、鹰矢白、白扁豆、白丁香各一两,荆芥、独活、羌活、防风各五钱[1]。

32 制法

上药为细末[1]。

3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搽搓面部,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各一次[1]。

34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卷六十四方之玉容散主治面部黑癍,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色,枯黯不泽,大小不一,与皮肤相平[1]。

4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方之玉容散 41 处方

白牵牛 团粉 白蔹 白细辛 甘松 白鸽粪 白及 白莲蕊 白芷 白术 白僵蚕 白茯苓各30克 荆芥 独活 羌活各15克 白附子 鹰条白 白扁豆各30克 防风15克 白丁香30克

42 制法

共研细末。

43 功能主治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方之玉容散主治黧黑皯黯(又名黧黑斑)。初起色如尘垢,日久黑似煤形,枯暗不泽,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赤豆,木者似莲子;芡实,或长、或斜,或圆,与皮肤相平。

4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每用少许,放手心内,以水调浓,擦搓面上,良久,再以水洗面,早晚日用二次。

45 使用注意

服药期间,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46 摘录

《医宗金鉴》卷六十三

5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玉容散 51 组成

皂角3斤(去皮),升麻8两,楮实子5两,甘松5钱,山奈3钱,砂仁(连皮)5钱,天花粉1两,白芷1两,白及1两,糯米1升(另研),白丁香5钱(须腊月收者),绿豆1两(另研)。

52 功效主治

《古今医鉴》卷九方之玉容散功在馨香,去垢腻。主治面生小疮,或生痤痱、粉刺,并皮肤瘙痒。

5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量用洗面。

54 制备方法

上为末,和匀。

6 《外科大成》卷三方之玉容散 61 组成

白芷、白术、白及、白茯苓、白扁豆、白细辛、白僵蚕、白莲蕊、白牵牛、白蔹、白鸽粪、甘松、团粉、白丁香、白附子、鹰条各等分,防风减半,荆芥穗减半,羌活减半,独活减半。

62 制备方法

上为末,罐收。

63 功效主治

《外科大成》卷三方之玉容散功在白面嫩肌。主治黧黑斑、雀斑、粉刺。

6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洗面,日3次。

65 用药禁忌

戒忧思劳伤,忌动火之物。

7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方之玉容散 71 组成

绿豆粉90g,白菊花30g,白附子30g,白芷30g,食盐15g,冰片15g。

72 功效主治

《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方之玉容散功在祛风利湿,消斑润肤。主治黄褐斑,痤疮,扁平疣等。

7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用清水调匀外搽,代肥皂洗面,外搽10分钟后洗去。

74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8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之玉容散 81 组成

绿豆粉2钱,白附子1两,白芷1两,白蔹1两,白僵蚕1两,官粉5钱,明粉2两,防风2两,零陵香2两,排草香2两,上冰片2钱,山奈2两,檀香2两。

82 功效主治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吉林方)之玉容散功在祛风止痒,化斑点。主治脾湿受风,血热发斑,黑白斑痕,癞痒硬坚。

83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为清凉性之涂搽剂。

84 制备方法

上为末,用绢罗筛23次,至极细。

9 《种福堂方》卷四方之玉容散 91 玉容散的别名

玉容粉

92 组成

白僵蚕3钱,白附子3钱,白芷3钱,山奈硼砂3钱,石膏5钱,滑石5钱,白丁香1钱,冰片3分。

93 功效主治

《种福堂方》卷四方之玉容散功在润颜色。主治雀斑。

9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临睡用少许水和,搽面;人乳调搽更妙。

95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96 附注

玉容粉(《集验良方拔萃》卷四)。

10 《女科切要》卷八方之玉容散 101 组成

香芷5分,肥皂1两,细辛1钱半,甘松2钱半,荆芥5钱,木贼3钱,白丁香2钱,杏仁3钱,花粉5钱,蕤仁5钱,藿香叶3钱,天虫5钱,山奈1钱半,陀僧5钱,玄明粉3钱,轻粉2钱,硫黄1钱,铅粉1两,苏合油5钱(后入),冰片1钱。

102 制备方法

上为细末。

103 功能主治

《女科切要》卷八方之玉容散主治妇女面无光彩,颜色白而不润泽。

10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临睡吐津调匀,擦面过夜;次日清早用煮酒1杯冲热水洗去,再拍玉容粉。

11 《御药院方》卷十方之玉容散 111 组成

白及1两半,白蔹半两,白僵蚕(生)半两,成炼钟乳粉半两,白附子(生)2钱半,冬瓜子2钱半,韶脑(别研)2钱半,楮桃儿2钱,麝香1钱(别研)。

112 制备方法

上为极细末,用玉浆调,匀稠得所。

113 功能主治

《御药院方》卷十方之玉容散主治面上诸(黑干)(黑曾)及瘢痕。

114 玉容散的用法用量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十 21 方名 22 组成 23 主治 24 御寒膏的用法用量 2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御寒膏 1 拼音

yù hán gāo

2 《古今医鉴》卷十 21 方名

御寒膏

22 组成

生姜半斤(取自然汁),牛胶3两,乳香1钱半,没药1钱半。

23 主治

体虚人背上恶寒,或夏日怕脱衣,及妇人产后被风吹入经络,故常冷痛,或手足冷痛至骨;又治腰痛,及一切冷痹痛,湿气。

24 御寒膏的用法用量

用皮纸摊贴患处,用鞋底烘热熨之。候57日脱下,或起小疮不妨。

25 制备方法

铜勺内煎化,移入滚汤内炖,以柳条搅至成膏,入川椒末少许,再搅匀。

古籍中的御寒膏 《古今医鉴》:[卷之十]臂痛

。用乌药顺气散合二陈汤、香苏散,加苍术、羌活。御寒膏治体虚人,背上恶寒,或夏月怕脱衣,及妇人产后,

《寿世保元》:[卷五]肩背痛

足冷入骨者。又治腰痛。及一切冷痹痛。又治湿气。御寒膏用生姜八两。取自然汁。入牛膝三两。乳香、没药末

《济世神验良方》:背痛门

体虚人背恶乌药顺气散(见中风)香苏散(见伤寒)御寒膏治背痛恶寒及一切冷痹,并治湿气。生姜半斤(取汁

《目经大成》:[卷之三散阵]独活寄生汤三

牛膝、虎骨、鹿茸,强健药也,入十全大补兼益精而能御寒。凡气凝滞,肢体不仁,及口眼相邀,并宜准此。诗曰

《本草纲目拾遗》:[卷十虫部]黄麻梗虫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十一:清白散 21 处方 22 制法 23 功能主治 24 清白散的用法用量 25 摘录 3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31 方名 32 组成 33 主治 34 清白散的用法用量 35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清白散 1 拼音

qīng bái sǎn

2 《古今医鉴》卷十一:清白散

21 处方

当归 川芎 白芍(炒)生地(酒洗,姜汁炒)黄柏(盐水炒)贝母 樗根白皮(酒炒)各等分 干姜(炒黑)甘草各减半

22 制法

上锉一剂。

23 功能主治

治白带。

24 清白散的用法用量

生姜煎服。

赤带,加酒芩、荆芥;腰腿痛,加鹿角胶。

25 摘录

《古今医鉴》卷十一

3 《赤水玄珠》卷二十六 31 方名

清白散

32 组成

桑白皮(蜜炒)3钱,地骨皮3钱,甘草1钱,贝母2钱,寒水石(煅)3钱,天花粉1钱5分,酒芩1钱5分,天门冬1钱5分。

33 主治

肺热痰火上壅,耳出白脓,名曰缠耳。兼治咳嗽。

34 清白散的用法用量

以蜜水调,食后服。或白通草煎汤送下,尤妙。

35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清白散 《医宗金鉴》:[卷四带下门]带下证治

,牡蛎,赤石脂涩之四物汤方见前调经门汇方内清白散4带下湿热清白散,四物姜炭草柏椿,赤榆荆芩湿

《妇科心法要诀》:[卷二带下门]带下证治

牡蛎、赤石脂涩之。四物汤(方见前调经门汇方内)清白散带下湿热清白散,四物姜炭草柏椿,赤榆荆芩湿二术

《济阴纲目》:[卷之三赤白带下门]治湿热带下

清白散治白带。(得丹溪法,然配四物,似与瘦人多火者相宜)当归川芎白芍药(炒)生地黄黄柏(盐水炒)樗

《医宗金鉴》:[卷四杂证门]杂证门汇方

……六二一清热行血汤……六八八清魂散……六五八清白散……五八二鹿角散……六七二麻黄四物汤……五六一

《证治准绳·幼科》:[集之三·心脏部一疮疡]耳疮

目录 1 拼音 2 《博爱心鉴》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观聚方要补》卷一 31 处方 32 功能主治 3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34 摘录 4 《种痘新书》卷十二 41 处方 42 功能主治 4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44 摘录 5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51 处方 52 功能主治 5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54 摘录 6 《玉案》卷五 61 处方 62 功能主治 6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64 摘录 7 《外科正宗》卷四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易简方便》卷四 81 处方 82 功能主治 8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84 摘录 9 《片玉痘疹》卷三 91 处方 92 功能主治 9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94 摘录 10 《医学集成》卷三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104 摘录 11 《博爱心鉴》卷上 111 保元汤的别名 112 处方 113 功能主治 114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115 注意 116 各家论述 117 摘录 12 《会约》卷十二 121 处方 122 功能主治 1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124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保元汤 1 拼音

bǎo yuán tāng

2 《博爱心鉴》 21 处方

人参3克 黄耆9克 甘草2克 肉桂15~2克

22 功能主治

主痘疮气虚顶陷者。

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煎至150毫升。不拘时服。

24 备注

方中肉桂原书无用量,现据《景岳全书》卷六十三补。

25 摘录

《博爱心鉴》

3 《观聚方要补》卷一 31 处方

桂枝6克 白术 人参各3克 黄誊25克 当归25克 生附子2克

32 功能主治

主中风虚脱,卒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肾气易动而燥者,加芍药、地黄。

3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34 摘录

《观聚方要补》卷一

4 《种痘新书》卷十二 41 处方

炙耆3钱,人参1钱5分,炙草7分,川芎1钱,肉桂1钱,白术1钱。

42 功能主治

痘顶陷皮薄而软者。

4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气不行,加木香。

44 摘录

《种痘新书》卷十二

5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51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黄芩、阿胶、杜仲。

52 功能主治

妇女出痘脓期。

5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54 摘录

《痘疹仁端录》卷十一

6 《玉案》卷五 61 处方

石斛1钱,巴戟天1钱,人参1钱,白茯苓1钱,黄柏7分,柴胡7分,甘草7分,地骨皮7分,黄连1钱2分,荆芥6分,知母6分,升麻6分。

62 功能主治

赤白带下,久久不愈,气血亏损。

6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加大枣2枚,水煎,空心服。

64 摘录

《玉案》卷五

7 《外科正宗》卷四 71 处方

人参1钱,黄耆1钱,白术1钱,甘草3分。

72 功能主治

助脾健胃。主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气血虚弱,痘痈留经络中,发无定处肿不红。

7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金鉴》有当归一钱。

74 摘录

《外科正宗》卷四

8 《易简方便》卷四 81 处方

肉桂2钱,生耆4钱,生甘草1钱。

82 功能主治

阴疽。

8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84 摘录

《易简方便》卷四

9 《片玉痘疹》卷三 91 处方

人参、黄耆、甘草、牛蒡子、木香、防风、白芷、青皮、官桂、当归、生地、麦冬、桔梗、连翘。

92 功能主治

补气。主血虚气实,血至而气不至,痘起发四周红活有水色,中心顶陷不起者。

9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上以大枣、莲肉、糯米为引,水煎,空心服。

94 摘录

《片玉痘疹》卷三

10 《医学集成》卷三 101 处方

苍术、黄柏、当归、独活、灵仙、加皮、防己、牛膝、姜、酒。

102 功能主治

内因湿热,致成湿脚气,肿而又红。

10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热盛,加芩、连。

104 摘录

《医学集成》卷三

11 《博爱心鉴》卷上 111 保元汤的别名

参耆汤、参耆饮、保元丹

112 处方

人参1钱,黄耆3钱,甘草1钱,肉桂5分至7分。

113 功能主治

补气温阳,滋养益气,扶弱补虚。主元气虚弱,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饮食少进,面青(白光)白,睡卧宁静,痘顶不起,浆不足,及有杂证。气血不足,婴儿怯弱,痘毒内陷,面色苍白,气陷久泻,肢体无力,肺脾虚弱,恶寒自汗。

114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参耆汤(《痘疹活幼至宝》卷终)、参耆饮(《简明医彀》卷六)、保元丹(《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沈阳方)。

115 注意

血热毒壅之火证禁用;禁忌生冷。

116 各家论述

1《博爱心鉴》:人参益内,甘草和中,实表宜用黄耆,助阳须凭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体,后一味扶一命之巅危。

2《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参、耆非桂引道,不能独树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气血,亦不能绪其条理。

117 摘录

《博爱心鉴》卷上

12 《会约》卷十二 121 处方

熟地35钱,枣皮2钱,山药1钱半,菟丝子(炒香,捣碎)23钱,五味3分,益智仁(酒炒)1钱,附子1钱半,肉桂12钱。

122 功能主治

补阴固涩。主肾虚无火而下焦滑遗者。

123 保元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空心服。

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净肉)2钱,或加乌梅2个;兼大便溏泄,加骨脂、吴茱萸之属。

124 摘录

《会约》卷十二

古籍中的保元汤 《医学入门》:[外集·卷五小儿门]附∶小儿病机

草∶暑月,六一散、清暑益气汤,体薄清贵者,只用保元汤,随证加减。内伤乳食,气壅遏者,二陈汤加山楂、

《张氏医通》:[卷十六祖方]保元汤

方。多京枣三枚。)归脾汤治心脾郁结。经癸不调。保元汤加白术、茯苓、酸枣仁、远志肉、当归身、桂圆肉、

《寿世保元》:[卷八痘疮]起胀治法

保元汤人参(去芦二钱)嫩黄(三钱)甘草(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一片。水煎。温服。一当起胀而不起。用穿

《景岳全书》:[卷之四十四烈集·痘疹诠痘疮(中)]报痘三朝治款(二十五)

,亦切不可用寒掠之药,恐伤脾胃,为害不小,须以保元汤,或六物煎之类为主,因证加减,以培养之。一、痘

《古今医鉴》:[卷之十四痘疹]出痘三朝方药例

目录 1 拼音 2 《伤科补要》卷三:化瘀散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化瘀散的用法用量 24 摘录 3 《古今医鉴》卷十六 31 组成 32 主治 33 化瘀散的用法用量 34 制备方法 附: 1 古籍中的化瘀散 化瘀散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huà yū sǎn

2 《伤科补要》卷三:化瘀散

21 处方

大黄3两,干漆5钱,桃仁2两,土狗1两,青皮1两,川芎1两,枳实1两5钱,厚朴1两,赤芍1两5钱,归须2两,甘草5钱,红花1两。

22 功能主治

杖后瘀毒上攻,一切蓄瘀作痛。

23 化瘀散的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服。

24 摘录

《伤科补要》卷三

3 《古今医鉴》卷十六 31 组成

苏木3钱,红花2钱,归尾3钱,大黄2钱。

32 主治

杖打重,血上攻心。

33 化瘀散的用法用量

童便1钟,黄酒1钟,煎至1钟,热服。

34 制备方法

上为末。

古籍中的化瘀散 《医学见能》:[卷三证治]刀伤跌打

刀伤溃烂,成脓流水不止者,血瘀而化脓也。宜提脓化瘀散。花蕊石(一钱五分)乳香(一钱五分)没药(一钱

《古今医鉴》:[卷之十六]杖疮

胆汁涂之。又法,用真绿豆粉微炒,鸡子清刷之。方化瘀散治杖打重血上攻心。苏木(三钱)红花(二钱)归尾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26.三七解

(诸家多言性温,然单服其末数钱,未有觉温者)。善化瘀血,又善止血妄行,为吐衄要药。病愈后不至瘀血留于

《医学衷中参西录》:[二、药物]78.血余炭解

者,发也,不则其质不化,故必为炭然后入药。其性能化瘀血、生新血有似三七,故善治吐血、衄血。而常服之又

《医学衷中参西录》:[五、医案(十八)妇女科]5.产后下血

养元散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古今医鉴》卷五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