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利用火的资料
火,原是大自然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如火山爆发引起的大火,雷电使树木、含油特质等易燃烧而产生的天然火。这些野火远在人类诞生以前就存在于地球上了。在人类的童年时代还不会用火,人们称这个时代是“茹毛饮血”的时代。从现有资料看,人类最迟在50~60万年前才开始用火。�
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用火是继石器制作之后,在人类获取自由的征途上又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它开创了人类进一步征服自然的新纪元。据推测,原始人用火可有两个阶段,最初只是利用火山爆发的火,或者雷电击树木或石油物质所产生的天然火。当他们最初尝到经大火烧熟的野物时,觉得比起生吃野物的味美得多,而且更易咀嚼,于是人们开始变生食为熟食,改变了“茹毛饮血”的原始状态。原始人还利用火来驱赶洞穴里的野兽,为自己争得居住的场所。当时,人们对火种的保存和火堆的管理还是煞费苦心的。�
原始人类在使用天然火的漫长过程中,不断加深对火的认识,到了化石智人阶段,开始了人工取火。最早的取火方法是用黄铁矿拓击燧石,冒出火花点燃引火物而获得火种。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钻孔和磨制技术的发展,才发明了摩擦的人工取火方法。�
人们学会取火后,便尽力扩大火的用途,从而使火在人类征服自然界中发近着巨大的作用。
首先,用火来帮助狩猎。其次,火可用来加工武器和工具,例如木矛用火烧后再冷却,它的尖部变得坚硬。第三,借助火的使用,人们学会了在任何气候下生活,人类向过去未曾生活过的地区扩散。第四,特别是人类在长期用火的过程中,发现泥土经过焙烧后变得坚固而不透水,并且还可以依照人们的需要烧制成各种器皿,这就发明了陶器。陶器的制造成功,是人类在火的作用下,对于一种物质(粘土0的物理化学变化最早的有意义的运用。第五,原始农业的发展与火的合用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的农业十分粗放,然而“刀耕火种”,却对人们定居下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的行物质生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用火本的提高,人们开始冶炼金属,使用青铜器了。以后由于鼓风技术的诞生,人们进一步发明了生铁的冶炼。有了青铜器和铁器后,大规模地砍伐森林、开垦荒地、发展农业和开发牧场成为可能。因此,火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摘自《能源趣览》
人类从自然界的雷击、山火等获得火种,学会了用火来烧烤猎物、块根,开始熟食;学会用火来御寒取暖、驱暗照明,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在远古时,河南商丘一带是一片森林。在森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里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
扩展资料
火种虽然能被保存,但毕竟不方便。遇上连绵阴雨天气,火不是淋湿熄灭,就是因没有干燥的柴草接续不上而熄火。火种—经熄灭,人们就犯愁了,向邻近的原始群落去借火,因那时人烟稀少,谈何容易。要重新找到野火,不知又要等到何时。
因此,火种熄灭的后果比我们停电要严重得多。对——个氏族或一个家庭就意味着巨大的灾难。因此,“‘熄灭的火’和‘熄灭的氏族’在希腊人中间是同义语”。穷则变,变能通,正是火种的熄灭,才迫使人们发明人工取火。
从利用自然火并保存火种不灭,到学会人工取火,这才算是第一次控制了这种变革物质的强大的自然力,这是文明的一大飞跃。人类何时学会人工取火,还未找到可信的证据,仍然说不清楚,在世界各地可能有很大的差异。
有报导称,生活在澳大利亚的塔斯马尼亚的土著仍然不会人工取火,依然像原始人类一样,小心地保存从邻近部落借来的火种。但在中国,大约要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人类才有可能用人工方法取火,曾有学者认为:“古人和新人用火更加普遍了。
他们不仅能像北京人那样小心地保存火种,而且已经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以便必要时使用。”这里说的古人和新人,在考占学分期上,古人,即早期智人阶段,相当于旧石器时代中期;新人,即晚期智人,相当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早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已经发现了火的用途。周口洞北京人遗址中厚达几米的石化了的灰烬和燃渣层说明,至少在四五十万年前人类就学会了用火。
到了旧石器时代后期,人类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在德国杜塞尔多夫附近的尼安德特人遗址中已经发现了用敲击燧石的方法进行人工取火的遗迹。
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已经掌握了通过敲击和摩擦把机械能转化为热能的经验知识,也掌握了通过燃烧利用燃料能源的方法。这样,火就成为人类随时可利用的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
-人工取火
你说的远古人吃食的问题,由于当时没有文字,现在只能靠推断了。
看一个原始人的生活遗址和他们的骨骼化石,特别是牙齿,可以知道他们主要是吃什么食物的,如果磨得厉害,则食物太硬。佩戴有贝类饰物,则当地原来有水。
远古人类并不会使用火和制造火,吃食物只能生食。而太阳辐射或雷电引起的火和火灾一开始也引起人们的恐慌,后来人们发现,火中有被烧死的动物、被没有被完全烧焦的一些植物,味道鲜美,人们就逐渐接受了火,认为火是上天用来给他们烧制食物的。再后来是借火来御寒和驱赶野兽。再后来,他们学会储存火,比如捡来柴禾延续火的寿命。再后来是人工取火,即钻木取火。
人类对火的认识、使用和掌握,是人类认识自然,并利用自然来改善生产和生活的第一次实践。火的应用,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100多万年前的元谋人,到50万年前的北京人,都留下了用火的痕迹。人类最初使用的都是自然火。人工取火发明以后,原始人掌握了一种强大的自然力,促进了人类的体制和社会的发展,而最终把人与动物分开。 原始火种 人类最初与动物一样,对火是害怕的。后来,逐渐发现了火的好处--被烧烤过的兽肉味道更鲜美,于是便主动地利用火。火是饮食烹饪的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饮食文化。在能够熟练使用火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 火图腾
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如《韩非子》中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但在人类能够熟练使用火进行后,人类的饮食便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是所谓的“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按中国传说来讲,钻燧取火的燧人氏是最早能够使用火的中国古代先民。考古学家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开始自觉用火的时间,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 《尸子》中说“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路史》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其中说:“燧人是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第二句中的“辰心”就是古人所说的“心宿”,即“大火星”。所谓“五木”,是指当时认为五种应天时可以取火的木材。即“榆;柳青,故春取之;枣:杏赤,故夏取之;桑:柘黄,故季夏取之;柞:(木酋)白,故秋取之;槐;檀黑,故冬取之。” 燧人氏作钻燧取火后,其钻木工具称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于是又有“木燧”和“阳燧”之分。《淮南子》记:“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古今注》:“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景倒,向日生火。”
古人利用火的资料
本文2023-10-30 13:56: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3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