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4收藏

北京古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第1张

国家文物局阶段的重要工作纪要(1977-1985)

1 国家级保护单位北大红楼抗震加固设计纪要及后记(另详);

2 1978年4月给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长的信。有感于梁思成先生《营造法式注释序》手稿中对研究传统所受到的打击、从而产生的对谬误观念的屈从和自我批判,所以尽自己亲知亲历的认识全面说明研究传统对现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文物古建在“古为今用”方向的广阔途径(此信被罗哲文扣押了五年,可能王冶秋生前并未见到)——附梁先生手稿原件;

3 根据文革我国面临的现实条件及文物古建本身的价值,阐述文物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必然性,皆有实例为据,绝非概念游戏和抽象的诡辩和空谈,更不是意气之争——附已发表文章;

4 文革后文物古建损坏严重急需清查,因而组织北京市规划局、园林局、文管会(北京市文物局前身)、国旅北京分社(北京市旅游局前身)、建工部建研院、中国建筑学会等六个单位对北京地区的重要古建园林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由北京市规划局打印20份传阅——附原件;

5 古北口明长城被拆毁三千米,城砖用于修营房和猪圈,还在《人民日报》上宣传拆用长城砖是“废物利用”,因而北京文管会文物处长赵学勤找我去现场调查后,因此前长城并未定为任何一级文物保护单位(仅山海关、居庸关、嘉峪关被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保护单位),所以“无法可依”,因而紧急向李先念同志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经先念同志批示后,全面保护历代长城才有据可依;

6 恢复与重建圆明园的调查报告,并以侨委副主任林修德的名义向中央提出建议。新华社记者周建英在《内部通讯》(高级内参)上写了报道,新华社长曾涛也与我见面,因而圆明园这一弃置已久的废墟得到中央及社会人士的关注。在圆明园介绍情况的会议上认识时任全国文联秘书长的金紫光同志,不久他即调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因而当时还不是任何一级保护单位的圆明园在国家文物局受到关注。在众多“神仙会”七嘴八舌畅所欲言的结果,其可谓“木匠多了盖塌房”,圆明园被毫无根据地定位为“遗址园”(此前我查阅了若干日本遗址园的实例,后来又考察了欧洲庞贝、厄科兰诺、奥斯提亚、迈亚尼、德尔菲、(世界人类文化遗产)科诺索斯和菲斯塔斯(欧洲最古老的5000年前遗址)等著名遗址以及与圆明园相当的古罗马皇帝哈德良的别墅和狄华丽园等,反观圆明园根本不够格也不宜于成为遗址园,因而本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结合当时中央大力开展旅游事业的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五千余亩废墟被“遗址园”的头衔和升级为国家级保护单位的虚名作茧自缚,不能有所作为,根本实现不了“以园养园”、“以园建园”的设想,反而成为收支不能相抵、填不满的无底洞,但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理念却在浙江普陀山得到实现(另详);

7 清东陵是一个成功的“以文物养文物”和“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保护与管理的实例。在调研阶段还在裕妃陵发现容妃(即香妃)墓,经过考定新疆喀叶传说中的香妃墓,实为香妃家族墓。香妃本人葬于东陵,骷髅上维吾尔族发辫也可证明是香妃本人的骸骨。兼谈明十三陵、清西陵的保护管理问题;

8 浙江普陀山是佛教的大名山之一,为观音菩萨道场。文革时万余尊佛像一扫而光。岛上原有三大寺、六大庵、72茅蓬。除三大寺尚完整外,其余皆残破不堪。如按照常规修复,难以想象。更严重的是文革破四旧的遗毒远未“拨乱反正”、文物与“四旧”混淆不清。所以首先应明确区别历史文化与封建迷信的不同本质,历史地说明三大宗教传入我国后并非全为迷信,也带来了文化、艺术和哲理,特别是佛教传入后与传统的儒家、道家融为一体,丰富了传统文化,而作为传统文化当然有不少糟粕,所以区别其精华与糟粕,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完全必要的,不能混为一谈。

但是要想做到这一点,必需完整地保存其原貌、原状才能进行具体分析。古建筑、庙宇等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物质地保存了其精神内涵的原貌,使后人得以进行分析研究,这就是保存文物的重要意义和目的。当时陪同我一起考察的有一个舟山地区组成的包括普陀山当地的徐书记在内的“五人小组”一路边看、边谈、边议,最后除一位(大约是木材公司经理)坚持反对恢复外,其余四人皆同意恢复,当然还有更重要的现实利益问题。借“改革开放”的东风,以普陀山在佛教世界的声誉开展旅游事业是非常有益的。在此前提下,我提出按照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因陋就简、修旧利废,边修复、边开放、边受益的原则“滚动发展”。投入少、收益快、尽早起步、尽快脱贫(1978-1988年间我多次去江浙一带,鱼米之乡的江浙当时却饥民遍地)。

按此实施的结果,第二年再去时即有收益,第三年去时已大见实效,但也出现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破坏文物及环境的苗头,以后我未再去,但我认为很值得从全过程“解剖一个麻雀”认真总结一下,和圆明园也是个鲜明对比。

这是又一个以其本身固有的价值,实现“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成功例证,但要避免片面性,防止走向反面,我认为所谓“可持续发展”只有进入良性循环才能达到。——附《建筑学报》关于普陀山规划一文;

9 保存德胜门箭楼始末:当时二环规划要拆除德胜门箭楼,为了保证二环路国庆通车,拆除德胜门箭楼的施工队已进场,北京市的赵学勤紧急来找我。我到现场后根据崇文门交通问题的经验教训,不能单纯的“力保”德胜门箭楼不拆,而不顾解决现实交通的问题,所以我首先到市政设计院看了德胜门立交方案,并在原方案的基础上将立交桥一分为二在箭楼两侧绕过。这样就可以既保存了箭楼又不影响二环通车。

所以我认为规划工作的实质是以艺术的手段统一矛盾,而不是片面地按照一方面的意见(长官或专家)强行贯彻片面的主观意图,如果矛盾得不到统一,不仅不是完善的方案,而且会产生后遗症,甚至恶性循环;

10 古观象台塌毁后,因正好斜对外交公寓,所以外国通讯社率先报导。刚上任的局长齐光要我马上去现场勘察原因。我首先组织人将台上的天文仪器抢救下来置于安全地带(有照片),实地观察是由于修地铁环线时没有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只有一个国家文物局与地铁签署的由地铁负责加固基础的协议而没有提出加固方案,罗哲文经办),所以在元、明城台接缝处产生滑坡……据此提出大、中、小三个修复方案(后由鸣谦负责实施其中的‘大’方案),并统筹考虑修复后的完整性,向当时负责科技工作的副总理方毅提出收回被某单位占用的紫微宫,最后由方毅报小平同志批示收回;

11 与金紫光副局长赴江西考察文物古迹及革命文物,拨款修缮宁都暴动遗址。因陶渊明墓的迁建及新建陶渊明祠以及重建滕王阁、浔阳楼等问题,江西省提出纪念以陶渊明为首的江西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是为最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因滕王阁原址已没入赣江,论证是否恢复、为何恢复等问题,我提出文物古迹的价值并不限于其本身是否为原物或原构,实质问题是其反映的内涵的价值。如北大红楼其价值并不在于其本身设计或建造的优劣,而在于其作为纪念“五四运动”的物质载体。其后我在中国文化报上发表《建筑作为艺术和历史文化的载体》,即举江南三大名楼的价值不在于其本身,而在于其为三篇历史文献的载体,所以屡毁屡建,新建者仍应作为文物,有纪念意义的现代建筑也将作为文物;

12 1980年芜湖会议上(建筑学会、历史理论学会),我和同济大学的罗小未先生议论并提出文物建筑不应只限于传统木石结构体系,也应包括西风东渐后的西式建筑体系。最早可溯源于乾隆在圆明园中建设的西洋楼,及其后流行于北京的“圆明园式”建筑以及洋务运动后产生的新建筑类型,如诸多的“制造局”和外国建筑师设计的仿古建筑,如北京图书馆、燕京大学、协和医院等,也包括租界区的纯西方建筑。其后我去负责编写《北京城建史迹》扩大提纲时,将这类建筑纳入北京近现代建筑一章中,所以哄传的所谓梁先生主张原封不动地保存明清北京城作为大个博物馆是完全讹误的。因为北京城是不断发展、演变的,所谓“明清北京城”如何断代?实际上任何城市都有一个始、兴、盛、衰的过程,应妥善保留和保护的是各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佳作和杰作,而不是单纯的以建筑的年代和形式、风格等界定其是否为文物。

芜湖会议上还首先提出民居及民间建筑亦应选定有代表性的各级文物保护单位,会议赴安徽歙县考察并提出“老屋角”等若干民居报批为保护单位,兼及山西及景德镇等处的民居;

13 与伊-沈(伊顿和沈坚白(原长城饭店总裁))合作广东佛山“中国古代文化游乐中心”的选址规划与可行性研究并共同参观考察清东陵、圆明园、河南中州旅游区等。兼谈6个W在投资决策中的重要性及当时我国立项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14 河南开封“宋城整建委员会”咨询顾问及河南“中州旅游区”规划招商引资;洛阳龙门石窟漫水桥的鉴定;

开封宋城整建规划:由于宋开封城的遗址、遗迹已深埋于地下6-9米处,地上的宋街只是仿照《清明上河图》而建的一条仿古街,所以在营造地上建筑时如何与地下遗址结合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应邀作了一个宋城整建规划方案,其中:

1) 关于“包府坑”的疏浚及污水排放问题,引起普遍的城市污水排放及污染问题的研究,后来证实开封的污水排放一直影响到安徽亳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水体,所以污水处理及再生问题是必需解决的,反映到北京(原市委公交城建部长佟铮同志),导致北京高碑店(建国后第一个)污水处理厂上马。兼谈污水再生及城市垃圾、各种尾气处理变废为宝等几个问题(附1985年给万里同志信中的有关段落和1998年给朱镕基信中有关污水处理及再生的图解部分,以及1964年北京和平北路规划中关于污水排放和市政摊销等问题的记述);

2) 关于开封犹太人的问题:罗马帝国灭犹太国后,被打散的十个部落流亡到世界各地,其中一支于我国东汉时期进入中国。宋真宗时有一支犹太人流入开封,宋真宗接纳了他们并赐给他们七个汉姓,号称“七姓八家”(另详),要他们遵守祖制在开封定居,名为“一赐乐业”(以色列)教,这一支犹太人是流亡的犹太人中唯一被汉化了的,其余流散到各地的犹太人越受压迫,越团结、越坚持自己的信仰和习俗,形成独立的犹太人社区,而开封犹太人由于不受压迫还要他们“遵守祖制”,反而逐渐融入华夏文明。明代传教士利玛窦即派人寻找他们的族长,要帮助他们恢复并学习希伯来文,反被拒绝。1983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沃伦斯基(犹太人)等多次到开封寻找这支犹太人的后裔,结果已“无影无踪”。1983年我陪同沈坚白(同为宋城整建委员会顾问)到开封时,沈受托寻找这批犹太人的后裔,结果通过开封有关部门找到六个人,他们已完全汉化,根本不懂希伯来文,也不再遵守犹太人习俗(如男子成年要行“割礼”等),只是有些卷发和鹰钩鼻等(皆有照片),开封市长方略写了一封委托信给沈坚白,托他到加拿大多伦多找回或复制一套开封犹太人的重要文物(七部羊皮经中有一部被带到开封),写《开封犹太人》的加拿大神甫怀特(Bishop White)把这些文物包括‘一赐乐业’教碑及匾带回到加拿大多伦多(或渥太华)博物馆。后因中国反对以色列“犹太复国主义”,支持阿拉伯,所以省外办压下了(方略原信仍在我处)。实际上开封犹太人是世界上唯一被同化的事例,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不仅体现华夏文明的包容性和亲和力,对内部各民族团结共处,而且对化解当今伊斯兰与以色列的矛盾有重大的启示借鉴作用。(我国56个民族中没有犹太族,但我去开封犹太人族长家中看到1953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少数民族代表的大照片中有开封犹太人的代表(即该族长);

3) 沈坚白谈引入和利用外资及对我国当时的优惠政策的几点意见和建议(另详)’

4) 关于洛阳龙门漫水桥的鉴定:当时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了有利于保护龙门石窟,修了一个小平桥(漫水桥)。水经过龙门石窟前引入对岸北上,以便封闭龙门石窟前的通道。本是一个有利之举,但被某个在龙门蹲点的文保所干部告到国家文物局,说小平桥破坏了龙门石窟的环境,又转到国务院由副秘书长艾知生下令河南省停工,并组织了12位专家到龙门现场开了五天会,批判了五天,最后决议废除小平桥。我与金紫光副局长去河南时,一位副省长岳肖霞对我说:“我们好心办了错事,希望你们去看看,帮助解决一下龙门石窟的保护问题,因为龙门北面的关林(关羽墓地之一)经常有集市,南面的百姓赶集都经过龙门石窟,东面的唯一通道对保护龙门很不利,如果不建桥将人流引开,还有什么可行的有效方案(12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如在龙门石窟后面开凿隧道等不但耗资巨大而且施工过程中如开山放炮更易破坏石窟,故不可行)我到现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龙门北端的铁路大桥,震动很大,相比之下龙门南端的小平桥安静的卧在河床中是个只能走行人和人力车的漫水桥(水大时漫过桥面)我问陪同我们的河南负责文物的文化厅副厅长张家泰,如果说环境景观受影响,首先应迁移铁路大桥,如果说震动对石窟的影响,更应迁移铁路桥。(据说后来铁路桥已迁建)为什么对铁路桥视而不见,却要停建对保护龙门石窟有益无损的小平桥?由于是国务院下令停工,所以直到后来胡耀邦总书记和乔石到河南视察时由省委书记刘杰陪同视察龙门,对小平桥进行现场鉴定也认为对龙门石窟没有什么影响才下令复工。但经过“神仙会”评定的停工、撤点、再复工已平白无故的损失了30万元(1983年时30万元不是小数,有河南省的记录资料);

15 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考察并参观“包产到户”样板。兼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的几点体会。(明中都遗址与《北京城建史》有关)

16 扬州会议:第一次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大会。发表《历史文化名城发展的战略问题》。主旨是,历史文化名城也要发展。会上关于历史文化名城要不要现代化问题与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有一段“对话”。他首先向我发难,我反诘他使他无话可说。后来他画了三根竹子并题款送我,又说他见过我祖父,就算“和解”了。但是历史文化名城如何现代化的问题,既不能“抢残守阙”又不能“面目全非”,这是个普遍的问题,不同的城市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这个问题至今仍在争论,我认为仍然是“以艺术的手段统一‘古’与‘今’的矛盾”,不应该也不可能有固定模式;

17 南京大会:纪念中国建筑学会30周年。由戴念慈作报告,我与第二任建筑学会理事长、原建工部杨春茂部长及兰州副市长任震英谈论了建筑学会的任务与方法等问题。我在学会中无任何“头衔”,因为我是参加成立大会的创始会员,所以应邀参加这次大会。会议期间同时进行改组,所以我对学会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简述如下:根据1953年成立建筑学会的主旨,学会应成为“行政”的助手,凡是不宜由行政规定或决定的问题都应在学会展开充分讨论。例如,在建国初期关于建筑艺术风格和民族形式问题都不应由行政机关作任何硬性规定,包括重大工程的艺术、技术问题都首先由学会组织讨论,但是历次运动都首先从学会开刀,因为议论多,容易抓辫子、打棍子,这是应该注意纠正的。如果没有不同意见的争论和讨论,认识如何能发展或深化,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如果都是“一边倒”、“一刀切”,我们的行政决策如何能避免片面性。时至今日关于严肃的学术性问题都不再学会正经的讨论,而是由媒体组织形形色色非本专业的“名流”哄炒,如何能正确导向?

18 在南京时学会的同志介绍会见南京林学院教授陈植,并应邀参加《中国造园史》的编写工作。这个课题是由建设部园林局出资组织的。另一为《中国园林史》因观点不同由汪菊渊主持。陈植因我祖父曾校刊明代造园古籍《园冶》所以约我参加。但《园冶》是研究江南士大夫“文人园”的,陈老先生因为我当时在国家文物局,所以分给我石窟寺和帝王陵园及名人墓园。由于没有首先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所以两个课题(造园史、园林史)以及亦由建设部出资的中国建筑史皆未完成。

——附《关于史学研究中史料与史观的辩证关系》、《基础资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兼谈国家文物局的资料问题(另详);

19 赴乌鲁木齐参加先土建筑学会会议(《民居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发言稿),同时考察西北五省石窟寺、古城址、清真寺、藏传佛教寺院、陵、墓、古长城等文物古迹。

大西北之行同时考察西北环境变迁及古泽枯竭等问题。根据有关碑记及文献记载,西北环境恶化、水源枯竭,不过600-1000年之间的过程,结合以后去大西南和内蒙(穿越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等几个沙漠)的考察,环境的恶化主要由于森林植被的破坏(在大西南主要为最近半个世纪内造成的)引起河流季节化和湖泊干枯,又引起气候变化和雨量减少等一系列恶性循环,所以治理环境、植树造林是重要手段,但“为植树而植树”常流于形式,效果甚微。必须着眼于从根本上使环境产生良性逆转,形成持续的良性循环。其规律性不难认识,关键在于有效举措,从古文献中(如《言守边备塞疏》汉·晁错)得到的启示,扼要地说:必须采取综合性举措(另详)

——附1985年给万里同志信中有关“环境问题”部分;1998年给朱镕基信中有关“以新观念经营林业”的部分。

总之:一方面环境恶化十分迅速,以大西南为例,不过半个世纪雅砻江已成为季节河,但另方面也可看出使环境产生良性逆转的可能性。当然这不是一代人能完成的,但必需有个正确的开始和长远的目标:“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重之台始于累土”!

20 北京市委公交城建部城建史书编委会编委,编写《北京城建史迹》扩大提纲,组织十个编审小组;论文《燕都蓟城考》(附原文),《北京城建史迹》对北京文物古迹保护利用及历史文化名城规划都是基础性研究,世界著名城市都有翔实的历史演变的典籍,图文并茂作为赠送贵宾的主要礼品,而北京对其起源和演变中的重要里程碑事件都缺乏系统的实物证明和史料的记载。《史迹》一书的扩大提纲本想达到这一目的,但在如何正确对待历史和“古”与“今”的辩证关系上,观念难以统一,所以停顿下来至今仍未能继续,这是十分遗憾的,像奥运会这样的盛举,介绍北京历史的典籍本应成为首要的礼品和宣传品以代替寓意不清的宣传口号!

21 日本建筑史纲(已有纲目,缺乏考察实物)。日本建筑文化源于我国却保存着比我国最早木建筑还早的古建筑(相当于隋唐),“礼失而求诸野”,所以若按梁先生所主张的根据实物来剖析建筑史,则必不可少的要研究日本古建筑。

22 浙江河姆渡遗址、宁波、绍兴、杭州、雁荡山、天台山、临海、新昌、桐庐及安徽黄山、九华山等文物古迹及风景名胜区的调查、旅游网规划。恢复“文革”时被毁的第一批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岳坟、岳庙的几点说明;

23 古建维修中的问题:

1) 不能仅仅以“整旧如旧”概括一切,要分门别类判定“律”与“例”;

2) 古建防火问题,不能仅靠高压水龙,大多数有内部装修和雕塑壁画的文物不能使用高压水龙;

3) 梁先生对赵州大石桥“整旧如新”的批判要具体分析。如原来的构件是否可移至博物馆的问题,欧洲的诸多石质古建中的精致雕塑构件已移置于博物馆,用硅橡胶复制的构件代替原件置于建筑上;

4) 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加固方法和材质的耐久性等方向要认真投入;

5) 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保护举措(包括防火)。

24 古建基础资料调查整理问题

1) 基础资料调查整理、使用应有全盘考虑;

2) 应采用新的科技手段代替人力测绘。我参加过一次建筑学会活动(美国女建筑师代表团)其中纽约负责文物古建的女建筑师C Tayler介绍纽约一地、一次普查就是20万例。如果用原始观念和方法测绘、整理、筛选,如此巨大工作量难以想象,但应用新的仪器和电脑处理则很快完成;

3) 基础资料调研和历史理论研究工作密不可分——附梁先生关于《中国建筑史》编写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的讲述;

4) 文物工作是个既古老又新颖的工作,因为对其应用于当代的需要,范畴是十分广阔的,所以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相关的科学方法,制定“行为规范”,最后才能有合格的人选标准、假冒伪劣分子只能败坏事业和国家的声誉!!!

——附关于所谓罗哲文到重庆美军司令部画军用地图的几个明显的谎言(另详);

5) 历史文化名城的规划建设亦首先需要翔实的文物资料。

埃及金字塔相传是古埃及法老(古埃及国王)的陵墓,但是考古学家从没有在金字塔中找到过法老的木乃伊。金字塔主要流行于埃及古王国时期。陵墓基座为正方形,四面则是四个相等的三角形(即方锥体),侧影类似汉字的“金”字,故汉语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埃及金字塔是至今最大的建筑群之一,成为了古埃及文明最有影响力和持久的象征之一,这些金字塔大部分建造于埃及古王国和中王国时期。大部分研究来源显示埃及存在的金字塔结构数目有81座到112座金字塔,而大多数学者赞成较高的数目。1842年,Karl Richard Lepsius制做了埃及金字塔列表(List of Egyptian pyramids),当时他计算有67座,但在他后来的考古生涯中有更多经他鉴定和发现的金字塔 许多不精确的计数,则是因为与许多保存不佳的小金字塔残骸和碎石陵墓有关,其残骸经常难以确认该陵墓是否为金字塔型构造,但它们确实存在也是经考古学家研究及鉴定的,大部分会将这些难以确认的遗迹分区归类、编组计算数目,其中由北到南最重要观察范围中。2007年12月26日,埃及古迹最高委员会负责人宣称,埃及将通过适用于全球各地的法律,要求复制埃及金字塔或人面狮身像等埃及古迹者支付版权费作为埃及数千座法老古迹的维修费,但不禁止全球各地艺术家利用绘画或其他方式来复制各时期法老古迹与埃及古迹以获得利益,只要这些作品“不是百分之百复制品”就可以了。 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古代埃及人对神的虔诚信仰,使其很早就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来世观念”,他们甚至认为“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短暂的居留,而死后才是永久的享受”。因而,埃及人把冥世看做是尘世生活的延续。受这种“来世观念”的影响,古埃及人活着的时候,就诚心备至、充满信心地为死后做准备。每一个有钱的埃及人都要忙着为自己准备坟墓,并用各种物品去装饰这些坟墓,以求死后获得永生。以法老或贵族而论,他会花费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去建造坟墓,还命令匠人以坟墓壁画和木制模型来描绘他死后要继续从事的驾船、狩猎、欢宴活动,以及仆人们应做的活计,等等,使他能在死后同生前一样生活得舒适如意。 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 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 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字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左塞王之后的埃及法老纷纷效仿他,在生前就大肆为自己修建坟墓,从此在古埃及掀起一股营造金字塔之风。由于金字塔起源于古王国时期,而且最大的金字塔也建在此时期内,因此,埃及的古王国时期又被称为金字塔时代。古代埃及的法老们为什么要将坟墓修成角锥体的形式,即修成汉字中的金字形呢? 原来,在最早的时候,埃及的法老是准备将马斯塔巴作为死后的永久性住所的。后来,大约在第二至第三王朝的时候,古埃及人产生了国王死后要成为神,他的灵魂要升天的观念。在后来发现的《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为他(法老)建造起上天的天梯,以便他可由此上到天上”。金字塔就是这样的天梯。同时,角锥体金字塔形式又表示对太阳神的崇拜,因为古代埃及太阳神“拉”的标志是太阳光芒。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因为,当你站在通往基泽的路上,在金字塔棱线的角度上向西方看去,可以看到金字塔象撒向大地的太阳光芒。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古代埃及人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 古埃及所有金字塔中最大的一座,是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金字塔。这座大金字塔原高14659米,经过几千年来的风吹雨打,顶端已经剥蚀了将近10米。在1889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这座金字塔的底面呈正方形,每边长230多米,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一公里的路程。胡夫的金字塔,除了以其规模的巨大而令人惊叹以外,还以其高度的建筑技巧而得名。塔身的石块之间,没有任何水泥之类的粘着物,而是一块石头叠在另一块石头上面的。每块石头都磨得很平,至今已历时数千年,就算这样,人们也很难用一把锋利的刀刃插入石块之间的缝隙,所以能历数千年而不倒,这不能不说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另外,在大金字塔身的北侧离地面13米高处有一个用4块巨石砌成的三角形出入口。这个三角形用得很巧妙,因为如果不用三角形而用四边形,那么,一百多米高的金字塔本身的巨大压力将会把这个出入口压塌。而用三角形,就使那巨大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开了。在四千多年前对力学原理有这样的理解和运用,能有这样的构造,确实是十分了不起的。 胡夫死后不久,在他的大金字塔不远的地方,又建起了一座金字塔。这是胡夫的儿子哈夫拉的金字塔。它比胡夫的金字塔低3米,但由于它的地面稍高,因此看起来似乎比胡夫的金字塔还要高一些。塔的附近建有一个雕着哈夫拉的头部而配着狮子身体的大雕像,即所谓狮身人面像。除狮是用石块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在一块巨大的天然岩石上凿成的。它至今已有4500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刻成狮身呢?在古埃及神话里,狮子乃是各种神秘地方的守护者,也是地下世界大门的守护者。因为法老死后要成为成太阳神,所以就造了这样一个狮身人面像为法老守护门户。 第四王朝以后,其他法老虽然建造了许多金字塔,但规模和质量都不能和上述金字塔相比。第六王朝以后,随着古王国的分裂和法老权力下降以及埃及人民的反抗和有些人的盗墓,常把法老的“木乃伊”从金字塔里拖出来,所以埃及的法老们也就不再建造金字塔,而是在深山里开凿秘密陵墓了。

编辑本段基沙

  芸芸的金字塔中,以基沙的三大金字塔最为闻名于世,包括胡夫王(Khufu)、卡夫拉王(Khafre)及孟卡拉王(Menkaure)三座最为宏伟及完整的。

胡夫王金字塔

  胡夫王是斯奈福尔王和霍特普勒丝的儿子,是第一位在基沙台地上兴建金字塔的国王。他的金字塔底部边长230公尺,高146公尺,用了共260万块,每块重达二吨半的石头,堆积而成,是埃及规模最大的金字塔,象征国王至高无上的神格化王权。一般人称这座金字塔为大金字塔,目前仅知古夫王在位二十三年(公元前2543年至公元前2520年),对他的事迹,则所知甚少。古夫王金字塔的四周,特别是南北两侧,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许多第四、五王朝的贵族平顶石墓,宛如众星拱月一般,衬托出胡夫王金字塔无与伦比的威势。 胡夫王金字塔令人吃惊的地方,可能是方位的测定之准确。底部四边几乎是正北、正南、正东、正西,误差更少于1度。这般准确的方位绝不是偶然定出来的,考古学家认为是建筑师以右框星为指标定出来的。 胡夫王金字塔更是巴黎铁塔未建成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而且经历三次地震依然岷屹立不倒。考古学家在胡夫王金字塔中的一个封闭的坑洞,找到一艘表面斑驳的雪松木船,长43公尺,宽5公尺,是古夫王的继承人杰德夫勒王为他建造,目的是让它载送胡夫王前往永生世界。

卡拉夫王金字塔

金字塔

  卡拉夫王继古夫王金字塔后在基沙兴建的第二座金字塔,规模足可与古夫王金字榙相媲美,内部构造则较为简单,其简朴的情形,当邻近贵族平顶石墓的富丽堂皇和守护的狮身人面像形成强烈对比。

孟卡拉王金字塔

  卡拉夫王的继位者孟卡拉王,同样地在基沙兴建金字塔,不过规模比前者为小,底部边长只有108公尺,高度也只有67公尺,实际体积仅及古夫王金字塔十分之一,而且所用的石块较重,雕凿较粗糙,可能在仓促下建成的。

编辑本段最新发现

  据外媒报道,埃及利用卫星技术,2011年5月发现了多座被时间之沙埋葬的金字塔和古代定居点。 这些新发现包括藏于地下的17座金字塔和3000个古代定居点。从距离地球450英里的红外设备还探测到了1000多个墓地等等。 卫星技术揭示了多座仍然埋于地下的金字塔

其中的两座金字塔早已被地面研究人员所证实,他们相信在这个地区,不为人知的金字塔数量还要更多。 在这次最新发现之前,通常认为埃及全境有近140座金字塔。但是专家一直怀疑地下还埋有更多没被发现的金字塔。 由于古埃及人用来建造金字塔的泥砖比它们周围的沙土密度要大得多,因此从卫星影像上可以很容易地看出寺庙、墓葬和其他建筑形式。[1]

编辑本段狮身人面像

  雄伟的狮身人面像横卧在埃及基沙台地上,守卫着卡拉夫王金字塔已达五千年之久。终年咆哮的风沙不断侵略这座庞大的石像,在长达五千年的岁月中,大半时间都被数吨流沙深埋地底。古埃及人常用狮子代表法老王,象征其无边的权力和无穷的力量,这种法老王既是神又是人的观念,促使了狮身人面混合体的产生。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已出现许多狮身人面像,其中最早出现的便是基沙巨像。巨像高66尺、长240尺,姿态十分雄浑而优雅。 据说当时本来没有想到要雕凿狮身。金字塔竣工时,附近采石场里的石块都被挖去建造金字塔,只剩下一块巨大的圆顶石灰石,挡住卡夫拉王金字塔。有一位不知名的雕刻家独排众议,把巨石雕刻成狮身人面像,用以纪念卡夫拉王。可惜巨像雕成不久,即为流沙掩埋。1920年代,来自欧洲的考古学家合力消除了巨像的流沙,加以修葺,使这座巨像重新雄踞于卡夫拉王金字塔前,凝视着浩瀚的黄沙。

编辑本段吉萨

  卡夫拉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位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又称“大金字塔”、“奇欧普斯金字塔”)、第二大的卡夫拉金字塔(Pyramid of Khafre)及孟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Menkaure),附近还分布着许多较小的附属金字塔及狮身人面像。 在这三座主要的金字塔中,只有卡夫拉金字塔还保留部分原始磨光的石灰岩外壳,覆盖于它的顶端附近,特别的是,这座金字塔看上去似乎比临近的胡夫金字塔大,起因为其凭藉着较高的地基位置和较斜的金字塔角度,但实际上,无论是高度还是体积,卡夫拉金字塔皆比胡夫金字塔小了一些。 卡夫拉金字塔顶部还保留的外壳吉萨金字塔群是自古以来全球观光客最常去的景点之一,其也是古希腊时代时由Antipater of Sidon列出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而在现今,它是唯一一个依然存在的古代世界七大奇迹。 这个位置原为古王国两个未完成的金字塔,一般认为较北的结构属于法老王内布卡(Nebka),而较南的结构属于第三王朝的法老卡巴(Khaba,塞肯凯特(Sekhemkhet)的继承者),而卡巴仅仅四年的任期使的他的阶梯金字塔在相当早时就已取消金字塔上部的工程,现今它大约高20米,虽然已经完工,但照原来的计划,它将有原先的两倍大!

编辑本段阿布西尔

  阿布西尔金字塔群阿布西尔(Abusir)共有57座金字塔,在第四王朝、第五王朝期间曾被用作王室墓地,在阿布西尔可观察出第五王朝的金字塔的建筑品质、技术明显的不及第四王朝,一般认为其代表着当时王室权力与经济的衰退,这些第五王朝的金字塔比他们的前朝金字塔小,而修造的材料也是当地低品质的石灰岩。 这里主要的金字塔是纽塞拉、内弗尔卡拉及萨胡拉的三座金字塔,其中纽塞拉金字塔是最完整的金字塔,此处也是兰尼弗雷夫的残骸金字塔的所在地。而所有在阿布西尔的金字塔皆建造为阶梯金字塔,另外最大的金字塔是内弗尔卡拉金字塔(Pyramid of Neferirkare Kakai),一般认为它原先建成时为高约70米的阶梯金字塔型,而后将阶梯缺角处填充松散的石材而成为“真金字塔”,且也有固定表面。

编辑本段塞加拉

  著名的阶梯金字塔(左)及乌塞尔夫金字塔(右)塞加拉主要的金字塔包含著名的左塞尔的阶梯金字塔(Step Pyramid of Djozer)、乌塞尔夫金字塔(Pyramid of Userkaf)及特提金字塔(Pyramid of Teti),其中阶梯金字塔也是埃及最古老的石造金字塔,此处还有乌纳斯金字塔(Pyramid of Unas),其甚至还保留着金字塔堤道,是埃及保存最完好的建筑堤道,而这座金字塔也是在古埃及最早被尝式修复的金字塔之一,主持者是拉美西斯二世儿子之一的一个,塞加拉还是左塞尔继承者塞肯凯特的毁坏阶梯埋没金字塔(Buried Pyramid)的所在地,考古学家认为这座毁坏的金字塔曾经被完工,甚至还比佐泽尔著名的阶梯金字塔大。

编辑本段代赫舒尔

  红金字塔代赫舒尔(Dahshur)被认为是埃及除了吉萨、塞加拉以外最重要金字塔区之一,虽然直到1996年以前,仍因其位于一军事管辖地内,使的难以进入该地研究,因此实际上在考古学中对它的所知甚少。 其中较南斯尼夫鲁的金字塔是已知著名的弯曲金字塔(Bent Pyramid),一般认为它是唯一仅存的几个表面几乎平滑的金字塔之一,它成功的保留了金字塔原始的石灰岩外壳,明亮的外观表现了所有金字塔最原始光亮的一面。 而较北的金字塔则是斯尼夫鲁的第二座金字塔红金字塔(Red Pyramid),选定接近弯曲金字塔的建造地点,虽较弯曲金字塔晚建造,但却成功的成为世界最早的真金字塔,其也是埃及第三大金字塔,仅次于吉萨的胡夫金字塔以及卡夫拉金字塔。另外,代赫舒尔附近还有一座阿蒙涅姆赫特三世的黑金字塔(Black Pyramid)。

编辑本段美兹哥哈纳

  美兹哥哈纳(Mazghuna)位于代赫舒尔的南方,此地曾在第一中间期被许多法老用泥砖来建造金字塔,现今这些建筑已耐不住风化而毁坏。

编辑本段利斯特

  利斯特(Lisht)的两座主要的金字塔,是阿蒙涅姆赫特一世和其子辛努塞尔特一世的金字塔,而旁边还围绕着十个较晚建造的已毁附属金字塔,其中一座小金字塔是已知阿蒙涅姆赫特一世亲属卡巴二世的[5],在利斯特附近还有一个著名的法云(Fayyum)绿洲,位于代赫舒尔与美杜姆中途,距离开罗约100公里,此地被认为邻近古城伊塔威(Itjtawy,实际的古城残骸位置是未确定的),此城在第十二王朝时曾为古埃及首都。

编辑本段美杜姆

  美杜姆金字塔美杜姆其中的一座美杜姆金字塔(Meidum)是斯尼夫鲁的金字塔,它是一座残骸金字塔,但它还保留了一个完整的中心结构,被旁边已倒塌的金字塔外壳及沙石围绕着。 美杜姆金字塔是斯尼夫鲁的统治期间内所建造的三个金字塔中的其中一个,一般认为这座金字塔已经由斯尼夫鲁的父亲胡尼(Huni)以及前代着手兴建,然而这个学说也可能是不确定的,因为斯尼夫鲁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这个地点,另外有些考古学家认为美杜姆金字塔可能是埃及最早尝试建造的真金字塔,但后来工程并不成功。 美杜姆金字塔的外部金字塔外壳在古代遭受了严重的崩塌,而现今只剩下内部核心的部分仍屹立着,使它成为一座外表奇特的金字塔,其底下座落的山丘并不是自然的,事实上,这座碎石山就是当时外壳崩塌时形成的。

编辑本段哈瓦拉

  哈瓦拉的金字塔残骸哈瓦拉(Hawara)有一第十二王朝最后一位强而有力的法老阿蒙涅姆赫特三世其一的金字塔,接进法雍绿洲,一般推测它与代赫舒尔的黑金字塔同为他所建,而哈瓦拉的金字塔则是他最后的归宿。

编辑本段拉罕

  拉罕(el-Lahun)有一萨努雷特二世的金字塔,是埃及最南的皇室金字塔,其建筑师巧妙的利用其建筑基地核心一个12米高的天然石灰岩山,大量减少了建造时所需的工作。

编辑本段建造之谜

  金字塔的建造方法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后人有几种推想。一种是用一个巨大的杠杆,一段用绳子绑住石块,另一端通过人力将石块吊往上方,然后将石块逐步往上堆砌。另一种推测是,用土堆成斜坡,利用木质滚轴将石块拉上去,土堆是环绕金字塔螺旋上升。也有人认为,第二种方法土堆的清除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而推测开始用土堆,然后用杠杆。 金字塔的建筑,其所用的技术按现代的标准或许并不高明,但是在他们的管理与组织能力给予我们一个沉默的证明。例如胡夫大金字塔占地十三英亩,用两百三十万块石头组成,每一块石头重约两吨半。此项建筑,据估计费去十万人二十年之力。 但是,也有另外的说法,2006年时,费城德莱瑟大学材料工程学教授巴尔·索姆就推测,“古埃及人在建造金字塔的上层时,是把混凝土灌入高处的模子内,而不是把巨石拖运到高处。”(全文发表于2006年12月的美国陶瓷协会期刊),当然这种说法也遭到许多人的质疑,其中他们质疑巴尔·索姆的采样是否是采样到近代修补金字塔时所用到的水泥。而法国建筑师让·皮耶·胡丹于2007年3月31日提出“由内往外盖”论点,认为是在大金字塔外墙砌一道外置斜坡,接着再建构一条内部螺旋隧道。

编辑本段内部结构研究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带着家人朋友一起领略苏州的精彩,以下我整理的苏州必游八大景点,值得一游,才不枉此行哦!

一、留园

二、七里山塘

三、博物馆

四、拙政园

五、狮子园林

六、平江路

七、同里古镇

八、周庄古镇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该如何走线路最好哈,可参考如下路线哦!

留园-七里山塘-博物馆-拙政园-狮子园林-平江路-同里古镇-周庄古镇,从时间/路程等方面综合来看可这么走呦!

以下是各个景区的详细介绍攻略。

一、留园

留园,曾名"东园"、"寒碧山庄",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留园路338号,南临留园路,北至半边街,东邻市汽车客运集团有限公司,西为绣花弄,于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始建,其后多有荒废易主,1953年,苏州市人民政府决定修复留园,其后不断修缮整治。

📍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阊门外留园路338号

🚗交通攻略:

公交

以下路线请到留园站下车,下车即到。游1路、85路、317路、933路以下路线请到留园路站下车,沿广济南路向南走30米至留园路后向西走约300米。夜5路、7路、34路、36路、44路、64路、70路、85路大站快车、85路、161路、304路、315路、317路、318路、406路、415路、522路、800路、921路

地铁乘地铁二号线,石路站下车从1号出口出站,沿广济南路向北走50米至留园路后向西走约300米。

⏰开放时间:07:30-17:00开放

门票:旺季

门票价格:55元/人次

时间: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淡季

门票价格:45元/人次

时间: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

建议游玩时间:全天

景点介绍留园与苏州拙政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四大名园,园内亭台楼阁、奇石曲廊,加上满园的绿意和一汪碧水池塘,一步一景,景致很是秀气。在这里,可以体会一种园林山水之间的平淡气息。留园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为“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当时称“东园”。清乾隆末年被刘恕所得,扩建后改名“寒碧山庄”,时称“刘园”。清光绪初年,官绅盛康买下此园,改名为“留园”。全园分为四个部分,在一个园林中能领略到山水、田园、山林、庭园四种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小池塘)见长,围绕小池塘分布着可亭、远翠阁、曲溪楼等;东部以曲院回廊的建筑取胜,有佳晴喜雨快雪之亭、林泉耆硕之馆、冠云楼等十数处建筑小品,号称“留园三宝”的冠云峰(太湖石)、楠木殿和鱼化石都在东部。

客户游玩体验留园,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必去之园。 初冬时节逛园林,别有意境。园林叶子变得色彩斑斓;游客少;遇到落雪,那就更美如画了。 留园形态各异的太湖石峰是看点,庭院错落相连,镂空木窗透出季节的色彩,水池幽静,亭台楼阁,山林野趣,尽显苏州园林之美。 冬季实行淡季门票价,需网上预约入园。 景色

必看贴士

1、请从正规渠道购买门票,请勿相信黄牛及野导。2、若游客因景区闸机误检票,而实际并未入园,需要退订,需出示景区“已检票”退款申请单后方可核实是否可退。3、门票当天有效,出园后再入园,需再次购票。4、景区严禁带宠物入园,请严格遵守!

二、七里山塘

七里山塘是唐宝历二年(825年),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调任苏州刺史,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称为"山塘街",山塘河和山塘街长约七里,叫"七里山塘"。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古城西北

🚗交通:

地铁:苏州轨道交通2号线山塘街站2公交:山塘街站:7路、34路、40路、46路、304路、317路、318路、406路、415路、522路、921路、949路、970路、980路、9037路、好行1号线、夜5路、游5路

门票:免费开放;古街免费开放,内部景点另收费

⏰开放时间:全年 08:00-21:00(最晚入园20:30)

景点介绍山塘街因山塘河而命名。唐宝历元年(825年),诗人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对苏州城外西北河道进行疏浚,利用自然河浜开挖成直河(由阊门外护城河直达虎丘山麓),称山塘河,便于行舟。又把挖出泥土填堆成长堤,长堤宽阔成路,也直通虎丘,当时虎丘称武丘,山上有武丘寺,故诗人笔下直称为武丘寺路,后人称“白公堤”,堤长七华里,又称七里山塘。因介于阊门闹市与名胜虎丘之间,逐渐成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客户游玩体验一条山塘街,半座姑苏城。离开虎丘,绕过修路,从虎阜桥下到山塘街。沿河而行,去游览这七里山塘的风光,感受江南的生活。来到山塘,怎么能不来这里,古镇的日夜迥然不同,夕阳西下时,古镇开始活了过来,人流如织,各种烟火气,喜欢这里的风景,还不错还可以。

三、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1月1日,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2006年10月6日,由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太平天国忠王府,总建筑面积达265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性博物馆。

📍地址:苏州市东北街204号

🚗交通:

市内公交:游游1路 夜2路 游2路 游5路 50路 55路 178路 202路 262路 309路 518路 529路 811路 923路等可直接到达。2自驾,导航“南普陀寺”即可

门票:免费   入园需知

1、苏州博物馆自2008年5月18日起向社会免费开放。为确保文物安全和参观秩序,营造馆内良好环境,本馆实行实名制分时预约参观制度。未预约的个人和团队不再提供电话预约及排队入馆方式。2、个人可提前七天登录苏州博物馆官方网站、苏博官方微信公众号、苏州博物馆全预约小程序、苏州旅游总入口微信公众号或文化苏州云微信公众号进行参观预约。如未提前预约且参观当日仍有余票时,观众可在当日进行预约。为充分预留时间进行信息核查,保障观众顺利入馆,苏州博物馆当日预约截止时间设定为停止入馆时间前20分钟(16:00停止入馆,15:40即停止预约)。每张有效身份证件每天限定预约一次,单个账号最多实名预约6人(每个人的姓名和有效证件号码均需填写)。3、60周岁以上老人、12米以下儿童、残障人士、现役军人、荣誉献血个人、苏博会员、文博单位工作人员均可凭本人有效证件由“预约团队入馆通道和绿色通道”入馆(疫情防控期间,暂时取消绿色通道),其中60周岁以上老人、残障人士、离休干部、120米以下儿童还可有一名看护人员陪同入馆。疫情防控期间,特殊人群需进行实名登记,陪同人员均需提前进行实名预约。4、预约成功后,请凭预约号码及有效证件在入口处接受核查,经核实后按时按序由“预约个人入馆通道”入馆。若未在预约时段正负15分钟内到馆,则视为无效,谢谢合作。若核查信息时需寄存物品,则须再次排队入馆。先寄存,后排队。5、友情提醒:预约最后一个时间段的观众(15:00-15:40)务必于16:00之前入馆,16:00后将停止入馆。6、凡衣衫不整和穿着拖鞋者(海绵、塑料、棉布等材质及无后帮)、携带宠物、携带易燃易爆、酒类液体及危险品者,谢绝入馆参观。博物馆内温度常年约为20摄氏度,请注意衣着适宜。7、苏州博物馆古籍图书馆每周二至周日9:00-16:30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每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读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包括居民身份证、港澳台同胞暂住证或通行证、外籍人士护照以及军官证、士兵证)入馆阅览。

⏰开放时间:全年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00) 周一 不开放;中国法定节假日 09:00-17:00(最晚入园16:00);苏州博物馆遇有重大活动或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时,可根据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告示公众

建议游玩时间:3-6小时

景点介绍

苏州博物馆本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馆区以中央大厅为中心,中央大厅南侧为主入口、庭院及艺术品商店,中央大厅北侧为主庭院,分布有湖面凉亭和假山等园林景观。中央大厅东侧由东廊连接为紫藤园和现代艺术厅及忠王府。中央大厅西侧由西廊连接为吴地遗珍、吴塔国宝、吴中风雅、吴门书画四个常设展厅。

客户游玩体验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市姑苏区北街204号,成立于1960年,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府。2006年10月6日,由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本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本馆占地面积10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9000余平方米,加上太平天国忠王府,总面积26500平方米,是收藏、展示、研究、传播苏州历史、文化、艺术的地方性综合博物馆。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风格很有特色,既有现代风格,又具中国特色。

、拙政园(5A景区)

拙政园,是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距今(2022年)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拙政园几度分合,或为"私人"宅园,或做"金屋"藏娇,或是"王府"治所,留下了许多诱人探寻的遗迹和典故。 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地址:苏州市姑苏区东北街178号

🚗交通:

苏州火车站至拙政园:

方案一:火车站出站口向西步行75米到达火车站北广场西,乘坐40路到达北园新村,向西步行约3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二:火车站出站口向西步行75米到达火车站北广场西,乘坐游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三:火车站出站口向北步行130米到达火车站北广场,乘坐529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汽车北站至拙政园:

方案一:汽车北站出站口乘坐529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二:汽车北站出站口乘坐5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三:汽车北站出站口乘坐游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汽车南站至拙政园:

方案一:汽车南站出站口乘坐529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二:汽车南站出站口乘坐811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方案三:汽车南站向西步行700米到达南环新村站,乘坐55路到达苏州博物馆(拙政园、狮子林),向东步行约500米到拙政园。

门票:淡季 70元/位(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旺季 80元/位(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开放时间:3月1日-11月15日 07:30-17:30(停止售票17:00);11月16日-次年2月28日 07:30-17:00(停止售票16:30)

建议游玩时间:整天

景点介绍拙政园是苏州有名的园林,全园以水为中心,萦绕错落有致的假山及精致的庭院建筑,花木并茂。这一江南园林典范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并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整个园林的设计十分精巧,游览起来可以说是“一步一景”,处处体现着江南水乡的韵味。园中小径曲折,从一重重门廊、镂空图案的石墙,到每个亭子、每扇窗户都不雷同,而且与树木花草搭配得恰到好处,构成一幅幅如画般的风景,你可以花上很多时间来摄影。全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各具特色,尤其中花园基本保持明代园林朴素自然的风格,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可以细细游玩。而东花园更加开阔,西花园建筑精美,在拙政园南端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客户游玩体验来过多次拙政园,不同季节,每次来都有不一样的感受,江南烟雨,漫步园林美景,心旷神怡,听雨楼阁,人在画中游,江南出美女,一游解千秋,超赞!每一次来拙政园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一年四季季季不同,虽然来过很多次了,也非常的熟悉,作为江南四大名园,非常值得打卡。

五、狮子园林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名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布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地址: 苏州市姑苏区园林路23号

🚗交通攻略:

交通线路:518、 112、 55、 262、 202 、游2 、50东线、50西线 、游5南线、811、529、游1、游5北线、游1北线、游1南线、309。

狮子林市内交通:从火车站和汽车北站到狮子林只有3公里,坐出租车很方便;也可坐5路(东线)和2路公交车至狮子林站下车;由汽车南站和轮船码头抵苏的游客可乘1路、101路、102路公交车至观前街换乘313路或5路(东线)到狮子林。

⏰开放时间: 07:30-17:30

门票:旺季门票价格:55元/人次

时间:4月、5月、7月、8月、9月、10月

淡季门票价格:45元/人次

时间:1月、2月、3月、6月、11月、12月

建议游玩时间:全天

景点介绍狮子林与拙政园、留园、沧浪亭合称为“苏州四大名园”。狮子林虽然小,但园内的假山群很出名,这些怪石形似起舞的群狮,而且假山与假山间连通犹如迷宫,你可以数石狮子、钻石头迷宫体验捉迷藏的乐趣。园林中央为池塘和假山,有狮子峰、含晖、吐月等怪石名峰,还有真趣亭、修竹阁、见山楼等建筑环绕池塘,登上见山楼可尽览园内山水。园林西部的土山之上有问梅阁,阁内桌椅、吊顶、窗纹都是梅花形,阁前遍植梅树,每年2月盛开。园内还有长廊环绕,长廊的墙壁中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的书法碑及南宋文天祥《梅花诗》的碑刻作品。

客户游玩体验

狮子林始建于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中国古典私家园林建筑的代表之一。属于苏州四大明园之一。狮子林同时又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狮子林位于苏州城内东北部,因园内石峰林立,多状似狮子,故名“狮子林”。狮子林平面呈长方形,面积约15亩,林内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筑分部错落有致,主要建筑有燕誉堂、见山楼、飞瀑亭、问梅阁等。 由于林园几经兴衰变化,寺、园、宅分而又合,传统造园手法与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贝氏家族把西洋造园手法和家祠引园中 ,使其成为融禅宗之理、园林之乐于一体的寺庙园林。 性价比 景色 趣味

必看贴士

1、自2019年4月27日起,狮子林开始实行分时预约制度,不再提供现场预约和购票,未提前预约的游客将不能入园游览。预约截止时间为前一天24时。2、在园内钻假山很有趣,但也很容易迷路,其实进入假山群只要顺同一个方向,保持一直往左拐或往右拐,就容易走出来了。3、园内有面向散客的免费讲解服务,但指定时间才会有,届时具体可询问园内工作人员。4、若游客因景区闸机误检票,而实际并未入园,需要退订,需出示景区“已检票”退款申请单后方可核实是否可退。

、平江路

平江路是苏州的一条历史老街,是一条沿河的小路,其河名为平江河。平江路历史街区是苏州古城保存最为完整的一个区域,堪称古城缩影。对照南宋《平江图 》及明末《苏州府城内水道总图》,平江路基本延续了唐宋以来的城坊格局,并保持着活力。

📍地址:苏州市平江区平江路

🚗交通攻略:地铁1号线,公交2号路,89路到相门站下车

紧邻苏州博物馆、拙政园。可步行约10分钟即到。

⏰开放时间:全天24小时开放

门票:免费

不用预约,无特殊要求,直接去就可以了。

景点介绍平江路历史街区在拙政园以南,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街区。它与西边的观前街仅一巷之隔,却有与其截然不同的清静古朴气息。在这里随便逛逛,边看建筑边吃小食,十分惬意。整个街区以平江路为中心,东西两侧有悬桥巷、大儒巷、卫道观前、中张家巷、大新桥巷等小巷,尤其东边还保留了多条水巷。街区内水陆并行、河街相邻,很有江南水城的特色。街区留住了街巷的旧貌,哪怕是改造而成的酒吧、纪念品店、咖啡馆也不张扬,看起来好似民居。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这里的老宅,白墙灰瓦、木制门窗,淡雅而有韵味。

客户游玩体验

一条平江路,半座姑苏城。 景色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只有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古街水巷,才能真实体会到小桥流水,姑苏人家。因为有了河,这路便如同在水面上漾着,而河水,便成了街道的血脉..而河道小巷各处的老宅,故居,改建的博物馆,是让这片街区充满了人文历史感,值得一遍又一遍的探索寻味。 趣味 🍵在这条集传统和现代文化于一身的平江路上,有着各式各样的特色小店,无论餐饮,书店,传统手工艺品,无不蕴涵着属于姑苏古城的个性和文化气息,让每一个过路的游人行人,驻足停留观赏品鉴..河街两边鳞次栉比的江南民居,很多上了年纪的老房子,外墙已经斑驳,墙上的蔓草凌霄花,攀上了格子花窗,在秋风中摇曳,好似在低诉着平江路上的前世今生。 🍵更有散落在小巷子里的评弹馆,昆曲馆,真是曲美不怕巷子深,清茶一杯,琵琶声声,吴侬软语,柔软了时光~~

六、同里古镇

同里镇,江南六大古镇之一,同里旧称“富土”,唐初改为“铜里”,宋时将旧名拆字为“同里”。始建于宋代,截至2015年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中国水乡文化古镇。同里镇位于苏州市吴江区,距苏州市市区18公里,距上海80公里 。同里面积33公顷,为五个湖泊环抱,由49座桥连接,网状河流将镇区分割成七个岛。古镇镇内家家临水,户户通舟;宋元明清桥保存完好。1982年成为江苏省最早也是唯一将全镇作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古镇。1995年被列为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1998年水乡古镇和退

北京古城址变迁与水源的关系

国家文物局阶段的重要工作纪要(1977-1985)1 国家级保护单位北大红楼抗震加固设计纪要及后记(另详);2 1978年4月给国家文物局王冶秋局...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