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第1张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联合国1972年为了保护全世界珍贵的文化自然遗产而设立的一个评审项目。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评定需要有一系列的条件,要经过严格的考核和审批程序。最后由世界遗产中心进行终审。世界历史文化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三个类别。

中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有:

一、属于文化遗产有21处:

1、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颐和园(北京)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长城(北京)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天坛(北京)

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5、承德避暑山庄(河北承德,包括周围寺庙)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6、平遥古城(山西平遥)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7、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北京周口店)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8、丽江古城(云南丽江)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9、苏州古典园林(江苏苏州)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0、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陕西西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1、大足石刻(重庆大足县)

199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2、武当山古建筑(湖北丹江市)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3、莫高窟 (甘肃敦煌市沙鸣山)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4、布达拉宫(西藏拉萨)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5、龙门石窟 (河南省洛阳市)

2000年11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6、孔庙、孔林、孔府(山东曲阜)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7、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8、青城山-都江堰(四川青城山)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19、皖南古村落 (安徽西递村)

2000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0、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1、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吉林集安市、辽宁桓仁县)

2004年7月1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二、世界自然遗产,共4处:

1、九寨沟 (四川南坪县)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黄龙(四川松潘县)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武陵源 (湖南武陵)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三江并流 (云南)

2003年7月2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三江并流”是指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交汇而形成的壮观景象。

三、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共4处:

1、泰山(山东泰安)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2、黄山(湖北省)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3、峨眉山-乐山大佛 (四川峨眉山市)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4、武夷山(福建)

199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四、文化景观,共1处:

1、庐山(江西九江市)

199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五、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共2处:

1、 昆曲(江苏昆山)

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昆曲产生于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时间上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了。

2、 古琴

2003年11月7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四羊方尊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其每边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 ,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

文物特征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肩、腹部与足部作为一体被巧妙地设计成四只卷角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整器花纹精丽,线条光洁刚劲。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

方尊颈部饰由夔龙纹组成的蕉叶纹与带状饕餮纹,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有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既掩盖了合范痕迹,又可改善器物边角的单调,增强了造型气势,浑然一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太平天国侍王府 咸丰十一年(1861)5月28日,侍王李世贤率太平军攻克金华,在酒坊巷设王府,是太平天国在浙西的指挥中心,为现存太平天国王府建筑中保存原貌完整、艺术品多的一处。总面积63万平方米,现保存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 宫殿建筑以大殿为中心,前为照壁,高约6米阔17米,正中嵌刻圆形石雕盘龙,直径124米,造型生动,大殿宽2765米,深16米,柱粗一抱有余,画栋雕梁,为太平军将领议事之所。二殿后的耐寒轩,天井庭院有古柏,传为五代钱武肃王所植,至今仍苍劲多姿。侍王府是座艺术宝库,现有各种砖石雕刻作品41件,画栋雕梁500多方,壁画119幅,彩画407方,是研究太平天国历史的重要资料。(县志文化621~622页) 天宁寺 位于城区婺州公园对面,原名大藏院,北宋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建成,政和年间始称天宁寺,现仅存大雄宝殿和两株宋柏。大殿深阔均为1272米,立柱16根,庄严雄伟。正梁都是整根圆木,其纵横交错处全用斗拱。金殿斗拱数百状如百鸟、邑人称之为"百鸟朝凤"。九楹大殿全无铁钉。柱子距今千年,有的梁袱、斗拱距今800余年。当心间椽袱下有"大元延祐五年岁戊午六月庚申吉旦重建"等双钩填墨题字,是我国南方仅存三个元代木构建筑之一,对研究元代建筑具有重大价值。两株宋柏,称"龙凤柏",极为珍贵。(县志文化622页)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咏楼 位于城东南隅,坐北朝南,面临婺江。原名玄畅楼,南齐隆昌元年(494),东阳郡太守沈约登楼赋《登玄畅楼》诗,意犹未尽,复吟"八咏",一时为传诵。唐时改今名。楼屡建屡毁。现存八咏楼为清嘉庆年间重修。楼通面阔137米,通进深4211米,楼高10余米。唐严维、崔颢、宋李清照、吕祖谦等都登楼揽胜,并有隹作传世。(县志文化622页) 法隆寺经幢 位于城南,距城约2公里处,俗称金钱寺。寺久废,寺前有石幢镌唐大中十一年立(857)。经幢平面八角形高可五丈。今幢顶已毁,残高630米,除幢基高外,幢身高175米,上刻《佛顶尊胜陀懈尼经》和建幢记。幢身之上有宝盖莲珠、仰莲、勾栏等构件,经幢结构比例均称,雕刻精致,是浙江所见最早勾栏的实物例证。(县志文化622~623页) 汤溪城隍庙 位于汤溪镇。初建年月无考。清同治五年(1866)知县王日新倡捐重建。占地25亩,建筑面积5000多平方米。亭台飞阁楼殿,雕饰华丽。木碉、砖碉、彩画、壁画等艺术品保存完好,为浙江省内保存最完整的城隍庙。(县文化623页) 铁店古窑址 在琅琊乡铁店村,系宋代窑址。产黑瓷、青瓷。据调查发现,证实新安沉船中的"钧窑系瓷器"是铁店窑产品。(县志文化623页) 古文化遗址县境内至今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时期村落7处,分别为临江乡东古仁村老虎山遗址,属新石器时代及商周文化遗存。莲湖乡山下陈村南山下陈遗址,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其他尚有岭下乡翁村东坑口遗址,莲湖乡龙口村龙口遗址,下周遗址,汤溪镇东冷水井山遗址,厚大乡东真古山遗址等。此外,还有新石器时代晚期和商周时期的厚大乡馒头山,莲湖乡山下周等村落遗址均收集到印文陶片。(县志文化623~624页) 文物1957年1月1日,在城东万佛塔塔基下,发掘出一批唐宋文物,有铜雕佛像,金涤塔等文物154件。铜雕佛像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馆。1979年在中戴乡堰头村发现恐龙化石腿骨一块,距今约60万年,此骨现藏省自然博物馆。(县志文化626页) (出自金华县志)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阳卢宅卢宅位于吴宁镇东。占地500余亩,房屋数千间,分7条纵轴线,南北向布局。各条轴线,以厅堂为核心,配以厢房,自成院落。雅溪中、西河环绕大夫第、世德堂、肃雍堂、忠孝堂、太和堂、茂槐堂、冰玉堂、五台堂等主体建筑。雅溪东西又有尔雅堂、宪臣第、长明堂、秋官大夫第、寅清第、树德堂、善庆堂、嘉会堂、叙堂等厅堂。建筑群有40余座园林台榭、殿堂楼阁;32座牌坊及家庙祠宇;"金谷朝晖"、"雅溪春涨"等十景;荷亭、雅溪、豸山等书院。肃雍堂,明景泰七年(1456)动工,天顺六年(1462)竣工。肃雍堂大厅三开间加左右雪轩,翼以两庑,进深十檀,"勾连搭"屋架。大堂与后堂由穿堂相连,形成工字形平面。前檐平身科一斗六升,明间四攒,次间三攒。斗、梁、枋、檀采用东阳木雕和彩绘装饰。 卢宅建筑群,南峙笔架山,北枕东阳江,风景秀丽;建筑结构严谨,气势宏伟。1961年4月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阳市志》卷三十五文物胜迹) 东阳何氏定武兰亭碑国家一级文物。靖康之变,宋高宗驻跸维扬(扬州),于兵荒马乱中失此碑。明宣德年间,东阳人何士英任两淮都转盐运使,时维扬石塔寺僧浚井,发现此碑,碑缺一角,字有剥落。幸得朝廷宠贶,何士英获取此碑因名"东阳何氏定武兰亭碑"。何将此碑携回家珍藏,世代相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藏于东阳文管会,后藏浙江博物馆。(《东阳市志》卷三十五文物胜迹、卷三十七丛录) 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歌山窑址和葛府窑址东阳歌山窑和葛府窑是婺州窑青瓷的重要产区。为婺州窑之上品。歌山窑创建于初唐,中唐,烧制玉壁足碗,五代,产品有碗、盘、粉盒、执壶等。为砖砌拱券式龙窑,现已发现窑床10余处,堆积分布范围广,堆积层厚02~04米。 葛府窑始于五代,盛于两宋。为砖砌拱券窑。产品大多销往各地,远及东南亚、日本等地。产品造型考究,制作精细,胎质薄而匀。品种有碗、壶、盘、杯、罐、粉盒、瓷枕等,玻璃质感强。包括葛府窑、伏龙山窑、东山窑、官桥山窑、荷花芯窑、金塘坞山窑、湖清窑等近二十处。(《东阳市志》卷十七工业、卷三十五文物胜迹) 东阳境内新石器遗址东阳境内先后发现新石器遗址有:横店新石器遗址,地处横店镇横店村东北一带红壤山丘约1平方千米。出土新石器为石斧、石锛、石镞和夹砂红陶、夹砂灰陶等。采集品部分存省博物馆。大潦新石器遗址,地处白溪大潦村西南朝岗山,范围约2000平方米。出地新石器有石斧、石锛、石镞等。磨制精细。金村新石器遗址,地处千祥镇金村南山坡上。三甘塘新石器遗址,地处巍山镇三甘塘擂鼓山。出土新石器有石镰、石锛和陶器类制品。(《东阳市志》卷三十一文物胜迹) (我的家乡,金华地区的) 金华山川秀丽奇绝,国家级风景区双龙洞早已蜚声中外,省级风景区永康方岩、兰溪六洞山地下长河、浦江仙华山、武义郭洞-龙潭、磐安花溪、东阳花都-屏岩、汤溪九峰山等,或为山奇,或为水秀,可谓各擅胜场。金华的文物古迹与奇山秀水交相辉映,有国家级文保单位10处,省级文保单位37处,县(市)级文保单位300多处,馆藏文物达3万多件。各处古迹遗址如颗颗明珠,点缀于八婺大地。太平天国侍王府、宋代名刹天宁寺、八咏楼、五峰书院等胜迹及诸葛八卦村、俞源太极村等神秘村落以及东阳卢宅等令游客流连忘返。传统与现代交融、人称东方好莱坞的横店影视城也已成为广大影视工作者和游客心中的福地。古婺风情多姿多彩,斗牛、道情、龙灯、浦江抬阁、永康《十八蝴蝶》、磐安龙虎大旗等民俗风情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还有横店影视城,东阳肃雍堂,东白山等等 文化名人有艾青,严济慈,邵飘萍,宋濂等 很多的

楚王狩猎区的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当指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致江滨一带,西部当指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一带,北面大致至今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的大洪山区,难免则已大江(长江)为缘。” 

先秦时代云梦泽的主体位于今荆州市(楚国第二任都城郢都)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是一片冲击而成的路上三角洲。翻开楚国地图便不难发现,这其实就是楚国核心区的中心地带了。“气蒸云梦,波撼岳阳”,曾经的八百年荆楚早已不在,如今深藏于国人记忆中的,是汇入云梦泽(此处指洞庭湖)的汨罗江畔爱国诗人屈原上下求索的精神,以及宋代文人范仲淹感怀士人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诗句。

至秦汉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淤积,荆江和汉江量内陆三角洲连为一体,云梦泽被分割为众多大小不一的湖泊,有的地区甚至已经由湖泊退化为沼泽。曾经“方九百里”的云梦泽不断缩小东移,主体被压缩在了当时的华容县境内。东汉末明著名的赤壁之战中,战败的曹操兵至乌林,已能“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只不过道路泥泞难行而已。

至《水经注》时代(北魏晚期著作)云梦泽主体已移到华容县以东,南云梦泽已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取代。

到了唐、宋年间,日渐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大多已被填淤成为陆地。县志中记载,“夏秋汛涨”,虽“淼漫若海”,然“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廻一十五里”。著名诗人陆游、范成大舟行经此处时,曾经神秘美丽的“云梦泽”已是一片“葭苇弥望”的“巨盗所出没”的地区,而有“百里荒”之称。

时移世易,沧海桑田。曾经“方九百里”的云梦泽,如今早已湮灭为星罗棋布的湖沼平原,散布于城镇之间。云梦已无踪,宫宇覆苔痕;离骚千年颂,王孙作庶人。

1云梦泽简介

云梦泽 (Yun-meng Lakes),又称云梦大泽,中国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古代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450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缩小一半,唐宋时解体为星罗棋布的小湖群。此后有的小湖逐渐淤平,有的则有扩展,洪湖就是在清中叶以后迅速扩展成的大湖。如今,云梦泽古代湖泊群,已消褪为一些相互分离的湖泊。

据《左传》、《国语》、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记载,先秦时期楚国有一名为云梦的楚王狩猎区。云梦地域相当广阔,东部在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和幕阜山麓以至长江江岸一带,西部当指今宜昌、宜都一线以东,包括江南的松滋、公安县一带,北面大致到进随州市、钟祥、京山一带、南面以大江长江为缘。其中有山林、川泽等各种地理形态,并有一名为云梦泽的湖泊。云梦泽因云梦而得名,二者并非指同一概念。春秋时,梦在楚方言中为湖泽之意,与漭相通,由于长江泥沙沉积,云梦泽分为南北两部分,长江以北成为沼泽地带,长江以南还保持着浩瀚的水面。

江汉平原地势低下,河道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素有九曲回肠之称的荆江贯穿其中,构成典型陆上三角洲景观。在地壳下降时期形成巨大洼地,加上江水累积而成巨大湖泊。春秋时代云梦泽的主体位于今荆州市以东、江汉之间,南部以长江为界。

先秦时期,由于汉水和长江所带来的泥沙填充,原始地貌开始改变,云梦泽演变为平原─湖沼的地貌景观。当时云梦泽两侧有两大平原。这两大平原在春秋时代已有村落出现。秦汉时期云梦泽汉江北岸部分已化为平陆。云梦泽西部接纳了大量江水带来的泥沙,不断向东发展,形成汉江陆上三角洲。随着三角洲的扩展,土地也大量被开辟。云梦泽主体被压缩在当时的华容县境内。其东其北虽属于云梦泽,但已退化成为沼泽。随着荆江三角洲不断扩大,云梦泽整体东移,至《水经注》时代云梦泽主体已移到华容县以东,南云梦泽已被新发展的三角洲平原取代。

2云梦泽的历史变迁

江、汉平原上的云梦泽,在构造上属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逐渐发育成为宽敞的古云梦泽内陆湖盆。以后由于长江、汉水夹带的泥沙大量在湖盆沉积,逐渐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使湖面不断分割、解体和缩小。在进入历史时期时,古云梦泽已演变成平原——湖沼形态的自然景观。云梦泽在古籍中最早见于记载的有《尚书·禹贡》荆州:云梦土作乂;《周礼·职方》荆州:其泽薮曰云梦。又见于《尔雅·释地》的十薮,以及《吕氏春秋·有始览》及《淮南子·坠形训》九薮中的楚之云梦。只说云梦泽在荆州,在楚地,而未言明其具体方位。《史记·货殖列传》:江陵故郢都……东有云梦之饶。《河渠书》:于楚,则西方通渠汉水云梦之野,意指从郢都凿渠东通汉水,中间经过云梦,说明云梦泽在江陵以东的江汉平原上。又《水经·禹贡山水泽地所在》说,云梦泽在南郡华容县之东,华容故城在今湖北潜江市西南,与《史记》所述一致。

云梦一词在先秦古籍中,并非专指云梦泽而言,它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狩猎区的泛称。《国策·楚策》: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天。野火之起也若云蜺,兕虎之嗥声若雷霆。从所描述楚王在云梦的游猎生活中可见,所指云梦是广阔的山林原野而非湖沼池泽。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也有云梦的描写,其范围东到今武汉以东的大别山麓,西至鄂西山地,北及大洪山区,南缘大江。东西约在四百公里以上,南北不下二百五十公里,也显指楚王游猎区而言。而他所说的南部则有平原广泽。正是古云梦泽的所在。因此,云梦一词从广义说,它是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湖泊等多种地貌形态在内的范围广阔的春秋、战国时期楚王的狩猎区,而云梦泽则是其中局限于江汉平原以湖沼地貌为主的一部分。由于先秦著作记述云梦多以其泽薮为主,汉、晋以来的注疏家也就望文生义,将云梦狩猎区与云梦泽混为一谈,并一直为后世所沿袭。

演变

先秦时期,在郢都东南,是一片由江水及其岔流夏水和涌水冲积而成的荆江东岸陆上三角洲,见于《左传》昭公七年的章华台,即位于这一三角洲江陵以东百里处。又《左传》桓公十一年和《楚策》的州国故城,则在城陵矶至武汉的长江西侧的泛滥平原今洪湖县东北新滩口附近。方九百里的云梦泽,便处于这东西两大平原之间,北以汉水为限,南则缘以大江,约当今潜江、沔阳南,监利、石首北境。

《水经·沔水注》:又东南过江夏云杜县东,……《禹贡》所谓云梦土作乂,故县取名焉。按汉云杜县治今京山县,辖境兼有今应城、天门二县,可见先秦时期云梦泽的北限曾远及汉水以北。战国中期以后,应城、天门一带的云梦泽,为汉水所挟带的泥沙所湮没,云梦泽已略见缩小。

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和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在荆江三角洲夏水自然堤北侧的原章华台地区新设了华容县(故城在今潜江县西南);在汉江三角洲顶部建立了竟陵县(故城在今潜江西北)。扬水两岸的云梦泽区逐渐淤填分割成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湖,云梦泽的主体已南移至华容附近。以后,随着江汉三角洲的进一步发展,又继续向南、向东推移,南为大江北岸的自然堤所阻,而向东略无阻拦,到东汉时,已移至华容东南。泽区随着江汉输沙的堆积,日益缩小淤浅,而以沼泽形态为主。东汉末年,曹操赤壁战败至乌林,已能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只不过道路泥泞难行而已。

萎缩

由于江汉地区新构造运动有着自北向南倾斜的趋向,荆江东岸分流夏、涌二水所塑造的三角洲也向东南方伸展。至魏晋南朝时期,随着云梦泽主体向东南部的推移,形成首尾七百里的夏州。原在三角洲北部沔北的云杜县迁到了沔南(治今沔阳县西)。接着西晋分华容县东南境增设监利县(治今县北)。

东晋又在汉南平原与夏州的接壤地带,即今沔阳县城关附近增设惠怀县。南朝时,云梦泽的主体渐次东移至云杜、惠怀、监利一线以东,伸展到江畔的沌阳县境(治今武汉市蔡甸区南),靠近江岸的惟一的州陵县也为水体所淹而撤销了。整个云梦泽被分割为大浐湖(今沔阳县西)、马骨湖(相当于今洪湖县西部的洪湖)、太白湖(今汉阳县南)和若干大小不一的陂池。其范围也仅余近二百公里,不及先秦之半了。

唐、宋时,随着江汉内陆三角洲的进一步扩展,日渐浅平的云梦泽主体,已大多填淤成陆。唐宋志书已不见大浐湖的记载。马骨湖据《元和郡县志》记载:夏秋汛涨,虽淼漫若海,然春冬水涸,即为平田。周廻一十五里。太白湖周围也沼泽化,陆游、范成大舟行经此,已是一片葭苇弥望的巨盗所出没的地区而有百里荒之称。北宋初期,在今监利县东北六十里设置玉沙县,管理和开垦新生成的三角洲平原,历史上著名的云梦泽基本上消失,大面积的湖泊水体已为星罗棋布的湖沼所代替。到了1934年就减到2691平方公里,浩浩八百里洞庭,至2000年已只剩下300里。

1949年后成为江汉分洪区。同时江汉平原排水不畅,洪湖为积水汇聚。19世纪后,洪湖发展成为江汉平原最大湖泊。

云梦泽的萎缩与消失给人们以很大警示。现今长江南岸的洞庭湖亦面临此命运。而江汉平原上的湖泊数量也大幅锐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危机。如何防止湖泊的消亡与萎缩,延长湖泊的寿命,是很多生态及水文学家面临的挑战。

3古代的云梦泽是如何消失的

云梦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在湖北省孝感市有个云梦县,就是出土著名的云梦秦简的地方,这个名字印证着曾经的云梦泽。在史料中对云梦泽有零星记载,《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江陵故郢(yǐng)都……东有云梦之饶。郢都江陵即今荆州市,云梦泽位于江陵以东的江汉平原上。在《史记·楚本纪》中亦有记载:庚辰,吴人入郢。昭王亡也至云梦。云梦不知其王也,射伤王。王走郧。伍子胥和孙武率领吴国之兵攻入楚国都城,掘楚平王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楚昭王逃入云梦泽,被不认识他的子民射伤,后逃到郧(今安陆县)。

云梦泽的形成与长江和汉江有关,长江发源于青海,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省、市、自治区,全长6300多公里。在湖北宜昌以上为长江上游,宜昌至江西湖口县为中游,湖口县以下为下游。其中湖北宜都市枝城至湖南岳阳城陵矶这段,被称为荆江。因江汉平原地势比较低平,历史上荆江段河床的摆动幅度比较大,河道弯曲异常,洪水期江水常常冲出河道,江水四溢,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

江汉平原是第四纪强烈下沉的陆凹地,地势比较低,亿万年前整个江汉平原就是一个巨大的湖盆,西起鄂西山地,东至大别山西麓,南至长江,北至大洪山。随着长江、汉江等众多河流挟带的泥沙沉积,逐渐形成江汉三角洲和湖泽、湿地共存的地貌。据史料记载,先秦时期已形成东西两块三角洲平原带,西边的位于荆州以东的江汉之间,东边的在今湖南岳阳城陵矶至武汉之间的长江西侧,两块陆地之间那片巨大的湖泊即为云梦泽。汉朝时期,著名的华容县就是在荆州以东的江汉三角洲上。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大败,从华容道败逃,当时的华容道是沼泽遍地,很难走的,若不是运气爆棚,曹操说不定就被干掉,历史就改写了。

随着秦汉大一统,南方的开发程度进一步提高,人类活动加剧了自然植被的破坏,水土流失加重,江水中的泥沙也越来越多。江汉三角洲在泥沙作用下不断地向东推移,云梦泽也不断地被压缩、割裂,形成众多大大小小的湖泊。这些湖泊还有大量的水道和荆江相通,起到汛期天然调蓄作用。唐宋时期,随着南方人口越来越多,围垸造田等与河湖争地活动愈发频繁。为了开发肥沃的江汉三角洲,抵御洪水的侵袭,人们开始在荆江沿岸筑堤来约束江水。至元朝时,荆江段已形成九穴十三口的分流局面,洪水期上游的巨量来水通过这些分水口进行自然调节。

明清时期,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沿江的堤防水平更高,传统的土方堤坝被改造成石堤。明朝成化至嘉庆年间,荆江北岸的穴口全被堵住,南岸保留太平、调弦两口,上至堆金台(荆州城西北六十多里),下至监利县拖茅埠,长达124公里的江堤被连成一体,这就是著名的万城大堤,也叫万安大堤。为加强荆江大堤的管理,明隆庆元年(1567年),还专门设了堤甲法,以民夫修守,北岸7300余人,南岸3800余人。

清朝时延续明朝的做法,荆江两岸的堤防不断延伸加高,北岸江陵、监利和沔阳境内的江堤长达600余里,南岸江陵、公安和石首境内的江堤长达300余里。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长江发大水造成大堤溃决,江陵城被淹没。为堵塞决口,加固堤身,乾隆皇帝特拨200万两库银专款,并设石尺水志,规定堤防保固期限,改民堤为官堤。

有人说过,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其实江水亦然。随着泥沙沉积,江汉平原的地势逐渐抬高,加上江堤的阻挡,汛期巨量的江水只能转向南岸地势较低的洞庭湖平原寻找新的分水道。清朝咸丰二年(1852年)和咸丰十年(1860年)大洪水,藕池决口;同治九年(1870年)同治十二年(1873年)松滋决口。这几次大洪水时江堤决口形成藕池口和松滋口两个新的分水口,并冲出了两条河流藕池河和松滋河,加上原有的太平口、调弦口,形成荆江南岸四口分流入洞庭的局面。随着江水不断冲入和泥沙沉积,原来面积并不大的洞庭湖变得越来越大。

当然,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比较缓慢的,长期的此消彼长,只不过在唐宋之后明显加快。宋朝之前,荆江分水口主要在北岸,元明之后就主要转至南岸了。据《水经注》记载,东晋南朝时洞庭湖已方圆五百里,到了唐宋时期,已经扩展成八百里洞庭了。云梦泽也是在南朝至唐宋时逐渐消失,被江汉平原取代,只留下星罗棋布的湖泊,也让湖北有了千湖之省的美誉。云梦泽消失以后,洞庭湖则担负起接纳长江洪水分流调蓄的作用。因为洞庭湖取代云梦泽的过程比较缓慢,一定时期内甚至和荆江、云梦泽连成一片,这也是洞庭湖古称云梦的原因。

历史文物,简要地说,文物就是历史文化的遗存。

从《文物保护法》的内容来看,可以把文物分为两大体系,一是文物保护单位;一是散存文物。

文物,旧为礼乐、典章制度的统称。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夫德,俭而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 

文物保护单位,是指不能移动的文物。包括:

①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

②古代遗址;

③古代墓葬;

④古建筑以及历史纪念建筑物;

⑤石窟等;

⑥石刻及其他。 

散存文物,是指可以移动的文物。包括:

①革命文物:指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至1919年)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至1949年)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的有关遗物;

②历史文物:历代的石器、玉器、陶器、瓷器、铜器、铁器、金属器、骨角器、漆器和砖瓦、石刻、织绣、玺印、书画、舆图、货币、徽章、文献、拓片以及纸笔墨砚、钟表、眼镜、景泰蓝、下班器皿、名遗照片等;

③民族文物:指近现代国内少数民族文物。1840年以前的古代少数民族文物归入历史文物类;

④外国文物:指古代、近代和现代由外国传入中国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

如:五星出东方”护膊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

陶鹰鼎

司母戊铜鼎

利簋

大盂鼎

虢季子白盘

凤冠

嵌绿松石象牙杯

晋侯苏钟(一套14件)

大克鼎

太保鼎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良渚出土玉琮王

水晶杯

淅川出土铜禁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齐王墓青铜方镜

铸客大铜鼎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涅盘变相碑

常阳太尊石像

大玉戈

曾侯乙编钟

曾侯乙墓外棺

曾侯乙青铜尊盘

彩漆木雕小座屏

红山文化女神像

鸭形玻璃注

青铜神树

三星堆出土玉边璋

摇钱树

铜奔马

铜车马

墙盘

淳化大鼎

何尊

茂陵石雕

河姆渡土“陶灶”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兽首玛瑙杯

景云铜钟

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

八重宝函

铜浮屠

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

中山王铁足铜鼎

刘胜金缕玉衣

长信宫灯

铜屏风构件5件

角形玉杯

人物御龙帛画

人物龙凤帛画

直裾素纱禅衣

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

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

红地云珠日天锦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

青花釉里红瓷仓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附:

2002年10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对保护文物的范围作了明确规定:“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同时还规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古华容县县治在今天湖北省监利县境内,是春秋时的容邑,以“华丽的容城”得名,后世复设华容县,只有南半部了。 春秋时为楚国境域,战国时属楚黔中地。 秦昭襄王三十年(前277),置黔中郡,县境为秦黔中郡地。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改黔中郡为武陵郡,并置孱陵县,县境归武陵郡孱陵县管辖。新莽始建国元年(9),改武陵郡为建平郡,改孱陵县为孱陵县,县境随之属建平郡孱陆县。东汉建武年间(25—56),复西汉旧地名,县境仍属武陵郡孱陵县。 三国时期,吴大将吕蒙于建安二十四年(219)邻南郡太守,徒治公安城,孱陵县改属南郡,县境为吴南郡孱陵县地。 西晋太康元年(280),杜预定荆州,改南郡江南部分为南平郡,分孱陵县置南安县(见<<水经注>>、<<旧唐书·地理志>>;<<宋书·州郡志>>则谓分江安立),属南平郡,此为华容建县之始。东晋,仍为南平郡属县。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改南安县为安南县,隶南平内史。齐承宋制,仍名安南,属南平郡。梁武帝天监二年(503),立南安郡,不久,废郡,仍为安南县,属南平郡。梁敬帝时(555—557)又立南安湘鄂,邻安南和今湖北石首2县。南朝陈废南安湘鄂,安南县仍属南平郡(见<<隋书·地理志>>及<<东晋南北朝舆地表>>)。 隋代初沿用陈名。开皇十八年(598)改安南县为华容县,移属巴陵郡,炀帝大业初,巴陵郡改称罗州,县境属罗州。大业三年(607)废州为郡,改罗州为巴陵郡,华容县复属巴陵郡。 唐垂拱二年(686),改华容县为容城县,中宗神龙二年(706),复名华容县。武德四年(621)废巴陵郡置巴州,武德六年改巴州为岳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岳州为巴陵郡,朝元元年(758)复称岳州。或州、或郡,华容均为其属县。 五代期间,华容县属岳州。 宋乾德元年(963),岳州归于宋,称岳州巴陵郡。宣和元年(1119),以岳州为岳阳军。绍兴二十五年(1155)改岳州为纯州,岳阳军为华容军。绍兴三十一年(1161)复改纯州为岳州。此间,华容县均属其统辖。 元到元十四年(1277),改岳州为岳州路总管府,华容县属岳州路。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置湖广布政使司,改岳州路为岳州府,华容县属岳州府。 清康熙三年(1664),设湖南承宣布政使司,县境属湖南布政使司岳常澧道岳州府。 中华民国2年(1913),华容县属湖南省岳常澧道,3年,废府存道、县,岳常澧道改名为武陵道,华容属之。5年,裁撤武陵道,华容划归湘江道。11年,废道,县境直隶湖南省。26年,全省设立9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置,华容属第2督察区。29年4月,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华容属第4区。 1949年8月,湖南和平解放,全省分设10个专员公置(专区),华容划属常德专区。196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员公置,华容改属益阳专区。1964年9月,设立岳阳专员公置,华容划归岳阳地区。1986年1月,撤销岳阳地区行政公置,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华容属岳阳市。

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是联合国1972年为了保护全世界珍贵的文化自然遗产而设立的一个评审项目。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的评定需要有一系列的条件,要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