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道教礼节是怎样的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武当山道教礼节是怎样的,第1张

按照它的规模和作可以分为:

(一)内斋(极道):包括心斋、坐忘、存思等等(见《洞神经》)。

(二)外斋(济度):包括三篆七品,三篆指金篆斋、玉篆斋、黄篆斋;七品指三皇斋、自然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明真斋、三元斋(见《洞玄灵宝玄门大义》)。

各种斋法有着不同的意义,如金篆斋“上消天灾,保镇帝王,玉篆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黄篆斋“下拔地狱九幽之苦”等等。

现在全真派道士,仍保持食素。正一派道观在初一、十五或其它宗教节日,均要素食,等等。都是在持斋以奉道。

“醮”的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斋醮祈祷,古即有之。早在东汉以前,就有“斋戒”、“醮”、“坛”等的说法,这在《礼记》、《易经》、《高唐赋》、《史记》等书文中均有记载,说明道教斋醮科仪源于中国古代的祈祷仪式。

东汉时期,道教诞生之前,汉明帝永平八年(65),朝廷曾下诏给楚王英,命其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道教诞生后,汉桓帝又亲祠老子于濯龙,文厨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座,用郊天乐(见《后汉书》)。可见此时的斋醮祈祷不仅有了坛和供器,而且有了音乐——郊天乐。

东汉时,太平道已有向天祈祷和称谢等仪式;五斗米道亦有“涂炭斋”、“指(或作旨)教斋”翟猾仪,祈祷者“黄土涂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

另外,五斗米道还有为病人请祈的“三官手书”,具体做法是:“书病人姓字,锐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山,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见《三国志·张鲁传》)此种科仪虽然十分简朴,但已具备了斋醮科仪中表章的雏形。

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张道陵创教之初,因传授《天宫章本》中的某些斋祠醮法,使弟子“各成道法”,于是,其事大行”。《天宫章本》可谓最早的科:醮书。

总而言之,这一时期是道教科仪的开创阶段,所以科仪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十分简单,但不可否认的是,斋醮科仪产生了。

东晋、南北朝时,斋醮科仪经上清派、灵宝派道士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东晋哀帝兴宁二年(364),魏夫人的弟子杨羲、许谧在茅山创建“上清法坛”,用“九老仙都君”印。东晋安帝隆安年间(397—401),葛洪族孙葛巢甫撰著《灵宝经》30余卷,至南朝陆修静再加增修,大行于世,在閤皂山建立“灵宝玄坛”,用“元始宗坛”印和“元始万神”铜印。

北魏时期,道士寇谦之率先改革北方天师道,提倡礼度,改诵经“直诵”为“音诵”,从此斋醮诵经有了音乐的内容。寇谦之著《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和《箓图·真经》,使科仪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继寇谦之后,南朝刘宋灵宝派道士陆修静亦改革南方天师道,他在撰写三洞经典的基础上,修整了斋醮科仪。他曾撰著斋醮科仪百余卷,有关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及《升玄步虚章》翟猾醮乐章多种。

经寇谦之和陆修静整编修订以后,斋醮科仪逐渐定型并走向完善。到隋朝时,基本上停滞不前,但仍受重视。

斋醮科仪历经唐、宋、元各代,随着道教的发展而盛行。

佛教的你可以看《地藏本愿经》《阿弥陀经》《无量寿经》《金刚经》《六祖坛经》。

道教的有《道德经》,《南华经》。

佛在《楞严经》中说: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形,游于山林人不及处,有十种仙。

阿难!彼诸众生,坚固服饵,而不休息,食道圆成,名地行仙。

坚固草木,而不休息,药道圆成,名飞行仙。

坚固金石,而不休息,化道圆成,名游行仙。

坚固动止,而不休息,气精圆成,名空行仙。

坚固津液,而不休息,润德圆成,名天行仙。

坚固精色,而不休息,吸粹圆成,名通行仙。

坚固咒禁,而不休息,术法圆成,名道行仙。

坚固思念,而不休息,思忆圆成,名照行仙。

坚固交遘,而不休息,感应圆成,名精行仙。

坚固变化,而不休息,觉悟圆成,名绝行仙。

阿难!是等皆于人中炼心,不修正觉,别得生理,寿千万岁,休止深山,或大海岛,绝于人境,斯亦轮回妄想流转。不修三昧,报尽还来,散入诸趣。

道教说的是归于自然,一切阴阳二气造,自然造万物。(其实自然又岂非是心念造化的境界? 编者加)修仙可以说是归于自然融入自然鸿蒙。道教没有归到自心本性,而是执着外物,心外求法。修仙非是正觉之道,仅仅是“人中炼心”虽得长寿,但不能脱离轮回生死。究竟解脱。

佛教说的是心,三世一切唯心造,心种念头,念头化境,如日思夜想。成佛即觉了自心本来清净真如法性。究竟解脱。

佛为根本皈依处,六道十生,三世一切,包括上帝(佛经中讲天道的帝王)亦在六道的天道,尚未出离生死六道,虽然福德深厚寿命无疆,所在天堂光辉庄严,然于无上道果则未及。不能究竟解脱。虽能教人仁爱大义获福无量,生于天堂,却不能教以无上法味,令得解脱。

广播爱种,爱满世间,能教人远离苦难,往生天道虽是大善!

而佛菩萨则能令众生觉了本来自性光明清净,根本无有厄苦烦恼颠倒妄想,又何需远离?再好的世间救助也只在苦痛之后,信佛念佛,忏悔罪过则能消宿业恶报,压根没有苦报,又何需求治呢?非只苦患,世间一切解决问题的办法都只能说是弥补,救得一时一世,不能相救永远。而若用佛法正心,则能救千生万世乃至无量究竟解脱。老病死苦,源于生,生源于业力,业力源于取著境象,境象则由念想幻化,若迷于自心念影境象,再种念想,则念想又复化境。。。如此念境轮回辗转不息,烦恼生死无常轮回亦为不息。是名为苦,不觉悟则无有息时。人生福罪二报唯有心所生,如同日所思夜所梦,一切起心动念都将化作境像出来,这个镜像便是生生世世包括六道轮回十类众生乃至一切见闻受触皆是化出的境像,故而这一世当中的善人也有遭逢灾劫的时候,不善也有一帆风顺的时候,正如同居住在美好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恶梦,居住在恶虐的环境中也不一定不做好梦,梦皆由心念幻化,人一世的境像发生也非由此生的作为单一决定,但是也能影响。有时影响还很大很大,比如学佛修行。这种心念与境像的幻化是随缘的,所以不该抱怨“为什么有的善人遭厄,有的不善无灾”正如人不该抱怨“我过得这么好,你偏要化出恶梦!我过的这么差你偏要化出好梦!”境像的幻化皆与心念有关,非只一世的心念,而是无始以来的一切念想交织幻化,其间非是有谁主宰,而是一个“心”在作用,所以“心外无法”。佛法正是这个“心”的阐述,修行也正是了知觉悟一切本末究竟,原来一切皆是妄想妄生,从而究竟觉了幻灭一切妄想而实无妄想可灭,即为解脱而实无解脱者,本来觉了!”

道教主要戒律

道教主要戒律有想尔九戒;五戒;十戒;碧玉真宫大戒规;孚佑帝君十戒;智慧上品大戒;智慧闭塞六情上品戒;智慧度生上品大戒;三洞众戒文;三坛大戒及崇百药、说百病等等。这些戒律的内容大同小异,只不过产生的时代不同,一些高道大德对戒律的观点不同而已,但其目的都是一致的。下面将其主要者分述如下:

(1)想尔九戒:即“老君想尔戒”,又称“道德尊经想尔戒”。戒文源出于《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分上中下三品,共九条。上品戒文是:行无为;行柔弱;行守雌勿先动。中品戒文是:行无名;行清静;行诸善。下品戒文是:行无欲;行知止师认为,能持上品戒者,可望位登仙班;能持中品戒者,可以延年益寿;能持下品戒者,可以避免夭伤。想尔九戒成为正一派的主要戒律之一。

(2)五戒:即老君五戒,托称太上老君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道教规定,篆生弟子受三戒后,再受五戒,五戒与三戒为八戒。五戒在天为五纬,天道失戒则现灾异;在地为五岳,地道失戒则百谷不成;在数为五行,五数失戒则水火相薄,金木相伤;在治为五帝,五帝失戒则祚夭身亡;在人为五脏,五脏失戒则性发狂。五戒失一则命不成。《太上老君戒经》中说:“是五戒者持身之本,持法之根。善男人,善女人,愿乐善法,受持终身不犯,是为清信。”即清信弟子、清真弟子所受戒律。

(3)九真戒:亦称“九真妙戒”,为亡者所持之戒。系九天帝君亲口宣说,佩奉者升人九天,轻慢者堕入九地。《道法会元》卷二0称,“九真戒者,宣告亡灵,奉戒专心,克臻妙道。”据《北帝伏魔神咒妙经》卷六称,此戒内容为:一者敬让,孝养父母;二者克勤,忠于君王;三者不杀,慈救众生;四者不*,正身处物;五者不盗,推义损己;六者不嗔,凶怒凌人;七者不诈,谄贼害善;八者不骄,傲忽至真;九者不二,奉戒专一。《无上玄元三天玉堂大法》谓:世人若能受九真妙戒,佩受救苦长生宝策,生在之日,受之福报,寿龄绵远,运尽数终,不趋轮回,直上丹天。

(4)初真戒:初真戒是人道者必须遵守的金科玉律,是入道的门户,是修道的起点。初真戒有五戒、八戒、十戒和女真九介等。《初真戒说》里就制定初真的意义说得很详细,目的就是树立道心,弘道立德。

初真戒要求十恶不生,无思无为,一念修道,去掉凡心,以戒为师。

清代王常月著的《初真戒律》中,让人道者先受三皈依戒:第一皈身,太上无极大道。永脱轮回,故曰道宝;第二皈神,三十六部尊经。得闻正法,故曰经宝;第三皈命,玄中大法律,不落邪见,故曰师宝。

①初真五戒:初真真戒是初真戒的根基,是人道之初门,清心之良方,是出俗与人俗的枢纽,每人道者,必须牢牢领会其意。

五戒指:一、不得杀生;二、不得荤酒;三、不得口是心非;四、不得偷盗;五、不得邪*。

这五戒是持身之本,护法之根,如果能以此五戒为对照,就能益算延龄,天神护佑,永脱五刑之苦,世世不失人身。

五戒后来发展成“八戒”。陆修静在《受持八戒》中说:在匠戒之外加:六、不得杂卧高广大床;七、不得普习香油,以为华饰;八飞不得耽着,以作倡伎。

②初真十戒:持五戒者,校正身心,去除杂念,许受虚皇己尊所命初真十戒。十戒为:

第一戒者,不得不忠不孝,不仁不信,当尽节君亲,推成万物;第二戒者,不得阴贼潜谋,害物利己,当行阴德,广济群生;第三戒者,不得杀害含生,以充滋味,当行慈惠,以及昆虫;第四戒者,不得*邪败真,秽慢灵气,当守贞操,使无缺犯;第五戒者,不得败人成功,离入骨肉,当以道助物,令九族雍和;第六戒者,不得谗毁贤良,露才扬己,当称人之美善,不自伐其功能;第七戒者,不得饮酒食肉,犯律违禁,当调和气性,专务清虚;第八戒者,不得贪求无厌,积财不散,当行节俭,惠恤贫穷;第九戒者,不得交游非贤,居处秽杂,当慕胜己,栖集清虚;第十戒者,不得轻忽言笑,举动非真,当持重寡辞,以道德为务。

这十戒,托虚皇天尊所命,能做到者,天神护佑,永脱—切苦脑。“十戒”注重道教徒的品德修养,要做到忠、孝、济世、守身、节俭、利人、清修,作为修道养性的前提,洁身戒行的道德规范,能使道教徒品行端正,世人竞向慕之、归之。

道教特别讲究广济群生,要回光返照,与人为善,则广施阴德,普济群生,乃为人道之本。对贞操方面来讲要独拔常伦,顿息尘缘,断绝色欲,精修道行,当证仙阶,福及九祖,庆流一门。对于财物方面来讲:夫人之贫富,命禀生初悉已前定,若生财有分,用尽还来,若胎骨受贫,广求不富,能明此理,一切取觅付之自然,非己之财不妄取,非义之财不苟得。合得之财,随分取可,不陷于贪求无厌之欲,能做到“十戒”的人,则心领神会,精神分明,修道积德之第一步成矣。

③女真九戒:王常月在初真戒后面,还加上了女真九戒,作为道姑信女修持之戒,九戒为:一曰,孝敬柔和,慎言不妒;二曰,贞洁持身,离诸秽行;三曰,惜诸物命,慈愍不杀;四曰,礼诵勤慎,断绝荤酒;五曰,衣具质素,不事华饰;六曰,调适性情,不生烦恼;七曰,不得数赴斋会;八曰,不得虐使奴仆;九曰,不得窃取人物。

道教经书上讲只要能持戒修持,必生十善之家,不经地狱之若,精进修道,则名登紫府,位列仙班。

(5)中极大戒:中极戒是元始天王授给太上高圣道君,以传太微天帝及太极高仙。此戒共三百条,称“中极三百大戒”。中极戒的内容非常详细,从言行举止到传授戒篆,无所不包,可谓道教最为详细的戒律之一。但中极戒中有的内容已不适应时代要求,则应区别对待。持初真戒时能毫无过犯,方许授中极戒。

(6)天仙大戒:天仙大戒是三坛圆满的最后一个大戒。三坛圆满即为全真传戒时以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三戒为主的三坛传授方式。持三百中极大戒毫无过犯者,方授天仙大戒。

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总称为“三坛圆满天仙大戒”道书上讲受天仙戒者称妙道师;受中极戒者称妙德师;受初真戒者称妙经师。

(7)斋日:斋日也就是指斋月中某一天或祖师圣诞或有斋醮科仪等活动时,道教徒必须严格按照道教仪范所规定内容行事。

道教在制定戒律的同时,还特别设立了斋日,斋日是一月之中应持斋戒的日子。这一天必须严格遵守道教戒律,这样举行仪式时才能有天神护佑,才能有求必应,心神感应。

道教的斋日有十直斋日、八节斋日、三元斋日、四始斋日、三会斋日。

①十直斋日:每月一日,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十八日,二十三日,二十四日,二十八日,二十九日,王十日(小月可取二十七日)。

②八节斋日:立春日,春分日,立夏日,夏至日,立秋日,秋分日,立冬日,冬至日。

③三元斋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④四始斋日:正月一日,四月一日,七月一日,十月一日。

⑤三会斋日:正月七日,七月七日,十月五日。

这些斋日是持戒做斋的特定时间,斋日里必须严格持戒、护戒,这样才能真正以身正教化世人,以净心感,化世人。

⑥违戒的处罚:违戒谓受戒道士违背所应受持的规戒条律。破戒谓道士受持规戒后重又违犯规戒。对违戒、破戒者,原本都有统一规定,后来各宫观以清规作为处罚的标准,现在基本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直至催单(开除)。

⑦现行主要斋日:现在各全真庙宇中的斋日与传统定制有些变化,十方丛林主要以农历初一、十五及祖师圣诞日等作为斋日,子孙庙里还以传统定制斋日为主。

道教主要仪范

(1)早晚功课:

早晚功课是全国现有两大派全真、正一派的早晚必修课。早晚课约起于南北朝以后。住观道士每日卯酉二时上殿作课,诵念香赞、开经偈、净心咒、净口咒、净身咒以及《清静经》、《玉皇心印妙经》等经,唱赞礼拜,一是修真养性,二是祈祷崇拜,三是坚定道心,四是为了体现宫观道风的管理。早晚功课现在各常住都按传统定制早晚上殿。

(2)全真传戒:

传戒,又称开期传戒。指从开坛传戒到传戒圆满的整个过程。道士出家,初人道观者为道童,在于孙庙拜师学经,等到了十方丛林开坛传戒之时,子孙庙的师父便荐其赴丛林受戒。

道教全真传戒,是从金元全真教出现以后,长春真人邱处机遂根据道教已有的戒律,订立了道教全真传戒仪范。清顺治年间,全真龙门派第七代律师王常月方丈又创全真丛林,在北京白云观首次公开设坛传戒。他承袭全真派戒法科仪,讲说《初真戒》、《中级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圆满大戒”。王常月说:“学道不持戒,无缘登真箓。”传戒时,戒坛一般分为三期进行。传戒由十方丛林的方丈负责,称为“传戒律师”,又谓传戒本师。

传戒期间经过“考偈”:受戒弟子分清名次,按《千字文》次序排号,传戒圆满后,编人《登真箓》。获得戒名后,自愿遵守戒律不犯规戒,经审查合格,发给“戒牒”,以为凭据。

(3)正一授箓。“箓”通常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功法术的牒文。正一道士只有得受法箓,才能名登天曹,才能有道位神职。有了道位神职的道士,其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才能得到神灵护佑,反之斋醮章词无效。

道士受箓之后,箓牒中拔付受篆者有护身将帅,协助受箓者在主持斋醮时,斩妖除邪。拔度生灵,救济困厄。未受箓受职,就无权遣神役鬼。

“受箓”的意义是“戒除情性,止塞愆非,制断恶根,发生道业,从凡人圣,自始及终,先从戒箓,然始登真。”

道士受箓后,颁发给职券牒文,以证其所得之法职,名所录之神界,以通达神灵。简称为“职牒”。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金箓斋三洞赞咏仪 编  著:张商英 卷  数:三卷 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 乌字号 涵芬楼本第161册 新文丰本第9册 三家本第5册 道藏提要:编号309 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灵宝诸斋仪 第43册  

金箓斋三洞赞咏仪,原题「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张商英奉敕编修」。三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赞颂类。「金箓斋」是供帝王修奉的斋法,用来消除天灾、救度帝王。「三洞」是道教经籍的分类法,指洞真、洞玄和洞神三部,也可泛指道教的经典及学说。「赞咏」是指道士举行斋醮仪式时诵唱赞颂词。《道藏》所收斋醮科仪中的大量赞颂词章,既有道士作品,也有文人帝王作品。

此书卷上为宋太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白鹤赞》十首、《太清乐》二十首。卷中为宋真宗御制《步虚词》十首、《玉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白鹤赞》十首、《散花词》二十首。卷下为宋徽宗御制《玉清乐》十首、《上清乐》十首、《太清乐》十首、《步虚词》十首、《散花词》十首、《白鹤词》十首。以上各类唱赞歌词共一百六十首,皆行金箓斋时所用,表达思慕神仙之意。其词藻雅丽,可歌可诵。唐宋以来的赞咏词是一种配乐的歌词,从形式上看,赞咏词虽然保存了步虚词的入乐法式,但也具备了一些新的特点,在七言诗的基础上加入许多衬句。

按《通志•艺文略》着录《太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真宗御制金箓斋道词》一卷、《徽宗御制金箓斋道场词》一卷,当即本书。

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 ,御制玄教斋醮仪文序,朕观释道之教,各有二徒。僧有禅,有教。道有正一,有全真。禅与全真,务以修身养性,独为自己而已。教与正一,专以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其功大矣哉。虽孔子之教明国家之法,严旌有德而责不善,则尚有不听者。纵有听者,行不合理又多少。其释道两家,绝无绳愆紏缪之为,世人从而不异者甚广。官民之家,若有丧事,非僧非道,难以殡送。若不用此二家殡送,则父母为子孙者是为不慈,子为父母是为不孝,耻见邻里。此所以孔子云:西方有大圣人,不教而治,即此是也。,今之教僧教道,非理妄为,广设科仪,于理且不通,人情不近。其愚民无知者,妄从科仪,是有三、五、七日夜讽诵经文。经乃释道化人为善、戒人为恶之言,犹国家之有律令。若诵经而使鬼魂听之,以发挥其善念则可。若诵经而欲为死者免罪,如犯刑宪而读律令,欲兔其罪,是为不可。盖糜费家资,僧道蠢蠢之徒,将以为仪范之美,致使精神疲倦。观其仪范之设,于中文讹字否,达者遂讥毁之。所以讥毁者,佛未请,三清未至,辄便望壁启闻斋主之事。僧甚至日三遍对佛宣扬,道乃日三朝而敷奏,以此观之,释迦与老子非重听而瞽目,故烦之于再三。若不如此,果何理耶?勑礼部会僧道,定拟释道科仪格式,遍行诸处,使释道遵守。庶不糜费贫民,亦全僧道之精灵,岂不美哉。,洪武七年十一月,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序略,神龟龙马,图书出应于明时;九凤八鸾,呜唱密谐于妙范。方宝珠之辉耀,至玉局之高呈。三十六部,蕴奥之文,极披详而莫既;五千余言,道德之旨,与治化以同符。自经义隐而失真,致科范传而寝广。百家异户,历代滥觞。唱赞繁,则质实之弗专;昼夜多,则精诚之必懈。考之于礼乐制度,既或僭差;质之于天地神祇,甯无冒渎。喜有圣人之在上,庶几仙道之重新。钦遇皇帝陛下,洁静精微,高明博厚,绥万邦,见梯航。入贡总三教,如江汉朝宗。昭事上帝之诚,郊焉而享;怀柔百神之礼,感而遂通。用敛福于庶民,复留神于两教。洪武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臣宋宗真、赵允中、傅同虚、邓仲修、周玄真等钦奉圣旨,编定道门科仪,去繁就简,立成定规进奏。臣宗真等性质凡昧,学识浅陋,不揆率易,谨编定仪式,录稿进呈。倘经天监,出自圣裁,行之于幽显之问;有所益利,实道门万世之幸。谨列品序,仪文于后。,大明立成玄教斋醮仪,建度亡醮三日节次目录,第一日,发直符,洒净,法事,召将,,三献酒,读关文,遣将,,化财回向。,扬旛,法事,白文,吟偈,,讽经回向。,安监坛、监斋,法事,白文,讽经回向。,敷座演经,请经法事如式,讽灵宝经,,生神章,救苦经,生天经。,灵前召请,咒食,讽经,回向。,立寒林所,法事,吟偈,召孤施食,,讽经,化财。,第二日,洒净,法事,讽经。,礼忏,或朝天忏,或九幽忏,或三官谶,,灵前咒食,至晚接待孤魂施食,第三日,法事,净坛,请师,,降神通意,安镇五方符,,告符简,关灯,召亡,,沐浴更衣,参礼咒食。,济孤,施斛炼度传戒,设醮,法事,献供,祭酒,,读疏,送神,化财满散。,建醮一昼夜节次目录,发直符,扬旛,安监坛,,敷座演经,净坛请师,,降神通意,告符简,,关灯,召亡沐浴,,参礼咒食,设斛济孤传戒,,送亡,化财,设醮,,献供,祭酒,读疏,,送神,化财圆满。,建醮一日节次目录,发直符,安监坛,诵经,,请师,降神通意,关灯,,召亡沐浴,参礼咒食,设食祭,孤传戒,,设醮,献供,祭酒,,读疏,送神,化财满散。,大明立成玄教斋醮仪,建度亡醮三日节次,第一日,发直符,咒水 洒净,洞中玄虚,晃朗太无。八方威神,使我自然。灵宝符命,普告九天。乾罗答那,洞罡太玄。斩妖缚邪,杀鬼万千。中山神咒,元始玉文。吾诵一遍,却鬼延年。按行五岳,八海知闻。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常存。,召将 焚符,三献文,伏以范围天地之道,具载斋科;昭回云汉之文,合先疏牍。将感通于一瞬,庶克享于多仪。酌仙酝以浮香,初筵既秩;望玄都而驾景,六合非遥。酒在清樽,谨陈初献。,伏以形而上者谓道,妙莫能名,圣不可知。为神,礼存敬享。既领行持之职,将誊启告之诚。望真阃之开张,仙凡有间;乘飙车而陟降,上下无方。谨运一枕,用陈二献。,伏以官天地,府万物,道所以尊;润风雨,鼓雷霆,神无不在。赫若仙科之著,大哉神化之灵。我有椷封,神将省览,有烦传达,庶副恳祈。庸罄一忱,用终三献。,读关 遣将 化财回向,扬旛,法事 白文,伏乙太乙慈尊,广布汪洋之泽;大千世界,咸依救度之仁。洒甘露以沾濡,敷庆云而覆焘。今者仰遵玄号,昭揭华旛。赤字垂芒,普照昏衢之朗日;洪庥释罪,广施法海之慈航。稽首皈依,称扬赞咏。,咒旛,东华妙严,慈相亿千。身居长乐,安坐金莲慧光无碍,照烛幽泉。枯骸朽骨,咸得光鲜。甘露流润,遍洒空玄。拔度沉溺,不滞寒渊。,吟偈,祥云结就此灵旛,影落浮空散世问。缥缈灵风才一举,含灵俱得脱幽关。,讽经 回向,安监坛,伏以三界之中,位各分于真宰;一方之内,功必赖于神明。况此修斋当严,翊卫恭惟,监坛效职,一切威灵,俨然威像,卓尔神灵。秉总明正直之心,司祸福吉凶之柄。百神所范,庶类咸皈。凡有投诚,必蒙感应。伏望云旗耀日,驭风马以来临;仙仗腾空,屏妖氛而肃静。证明斋事,弹压灵场,法众皈依,志心奉请。,请神 法事 讽经,安监斋,伏以道以斋为先,当备洁涓之供;诚以礼为重,尤严烹饪之功。欲令庖馔以肃清,必仗神威而监董。伏冀灵游来格,潜施弹压之威;法味精修,蔑有纷葩之气。斋功克就,祀事圆,成,法众皈依,志心奉请。,请神 法事 讽经,敷座演经,盖闻:元始一炁,化生诸天。开明三景,是为天根。上无复祖,惟道为身。是知道者,不可思议。非有为有,非无为无,应现十方,发育万类。如月涵众水,了然之影相俱圆;犹云敛长天,廓尔之虚空无碍。真常湛寂,恍惚杳冥,济世无方,度人无量。以今孝士,上念亡灵,幻形有尽,真性常存。虽平等本来,不越一真之体;然染缘累劫,宁无三毒之尘。自非观听于法音,曷可超凌于上界。是用演洞玄之妙典,于以廓灵宝之慧光。珠黍现时,再引仙真之勃勃;璿玑停处,了观大量之玄玄。法众虔恭,请经如法。,请经 法事 讽经,灵宝度人经 生神章经,救苦经 生天经,灵前咒食,自然生神章,灵书开大有。普为诸众生,称扬秘密咒。奉请亡过灵,澄心恭稽首。以今施法食,惟愿来歆受。,奉为灵仪,上资云路,往生仙界。念灵宝慈慧礼请,颂曰:,稽首明慧虚无尊,稽首皈依重玄主,栽成天地无得称,悉为众生作恃估。,慈悲五道转轮回,哀救三涂地狱苦,皈依东极青玄尊,皈依六道慈悲父。,皈依三清无上尊,永离生死长绵绵,出有入虚无所待,能令枯朽便成仙。,千劫万劫难一遇,为众广说业因绿,回骸起死永长存,使其形神无变迁。,散消长夜苦,释恼三涂中。华池流真香,功德不思议。一洒甘露浆,如热得清凉。神魂生大罗,润及于一切。,奉为灵仪,上资云路,往生仙界,念净酆都、破地狱、离寒庭、升仙咒:,茫茫酆都中,重重金刚山。灵宝无量光,洞照炎池烦。七祖诸幽魂,身随香云旛。定慧青莲花,上生神永安。功德金色光,微微开幽关。华池流真香,莲盖随云浮。仙灵诵玄华,常居十二楼。急持灵宝咒,自在天堂游。寒庭多悲苦,回首礼玄微。女青灵宝符,中山神谛书。一念升太清,默诵观太无。功归九幽下,渐渐生紫虚。,生魂育魄咒,灵芝无根,众妙之源。中凝七魄,内结三魂。二十四真,出入无门。杳冥之内,恍惚原精。随劫存亡,逐炁而生。外凝混朴,内养七真。五神植华,三台敷荣。紫阁素童,度魂归婴。腾云而升,逐雾浮空。中有玉真,号日神翁。左挟无英,右卫白元。玄兽遏后,丹禽拥前。上浮翠盖,下拥金莲。香云凝空,甘露无穷。用之无尽,寻源弗终。,三光法炁开重楼咒,浩精生法炁,氤氲凝天中。两曜共澄澈,五纬交相通。三光焕已明,宝气凝三宫。仙乡会九老,咽服百骸丰。金华照光景,身与造化同。念道合自然,万劫寿无穷。,加持法食咒,回首仰玄罗,合景挹灵芒。拘魂制七魄,思审定中央。行住礼虚无,寝息宴玄房。饥餐黄碧花,渴饮琼林浆。神精升大罗,合体炼真光。复照观太无,常在空中游。玄通泯波际,真化靡中期。眇眇无终始,行者当自知。寂寥忘理教,应运阐玄微。降道不自招,要当先所施。会归无二趣,随心自合离。,普献法食咒,香烟散十方,花开莲子房。骞林珍果柰,仙真甘露浆。自然香厨食,琼液妙难量。吾今普供养,逍遥上福堂。,勤修大道法,精心感太冥。黄华降真炁,五脏结胎婴。七祖生天堂,兆魂飞上清。福利无不遍,此食施众生。,讽经 化财 回向,立寒林所,吟偈,符命通溟漠,灵旛扬晓风。迁神超北府,飞舄上南宫。,志心遍召:三涂九夜,六道四生,有灵无祀,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日今时,来临法会。,施食接待 讽经,第二日,洒净 法事 讽前诸经,礼忏,举起敬赞 按人各恭敬,三皈依,志心皈依,十方三宝,当愿亡灵,起心回向,一切信礼。,敷坐赞,道场众等,执简当心,礼忏如法。念忏,或朝天忏,或九幽忏,或三官忏。,灵前咒食如前 至晚接孤施食。,吟偈 焚符,大有通玄户,郁单降神霄。黄云凝灵府,阴阳气象交。,志心遍召:三涂九夜,六道四生,士农工商,文武医卜,千行万类,百家九流,有灵无祀,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咒斛 讽经,第三日,法事 咒水净坛,请师 降神通意,安镇五方真符 告符简,关灯 召亡 沐浴更衣,参礼 咒食回向,济孤施斛,灵宝设斛科,称扬太一救苦慈尊,焚符 洒净,清净道德之香,无远弗届;太虚寥廓之际,有感必通。以今建斋某开建法筵,普资幽爽,恭望慈光,下垂开度。九幽滞爽,咸蒙解脱之功;六道灵魂,悉遂逍遥之果。法众皈依,称扬功德。,称太一救苦慈尊,伏闻:一炁盈虚,万形出没,死复生而生复死,人为鬼而鬼为人,轮转无穷,报偿不息。悲莫悲于六道,苦犹苦于四生。盖乏善者难陟善阶,积恶者斯归恶道。赖我玄祖,拯汝沉沦,广敷济拔之科,大启超升之会。当阴惨阳舒之际,乃神交鬼聚之时。魂气动而悲风生,灵响发而阴雾霭。洪音一举,黑壤遥闻。仰惟紫极玄尊,青华教父,指明星为慧炬,广运照临;凝梵炁作法桥,大垂拯济。追魂使者,告召十方,所属地祇,招延催促。当愿天仙道、神祇道、人伦道、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孳生物命,鱼鳖昆虫,不瞬息间,遍高深而普告;由斯须顷,周遐迩以咸知。自然意感,诚孚翕尔,影随响答。呼群率众,声相应气相求;出死入生,眇能视跛能履。无遮无碍,源源而来;或后或先,徐徐而至。使者运招徕之力,魂兮承摄召之功。所有开业道灵音,谨当吟咏。,诵酆都咒焚召魂符,称太一救苦慈尊,召孤 吟偈,太微回黄旗,无英命灵旛。摄召长夜府,开度受生魂。,志心遍召:九州分野,十类河沙,雷馘天诛,虎狼伤啖,刀兵屠戮,产死阵亡,有灵无祀,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志心遍召:投河落井,洪水漂流,劫火焚烧,饥荒流荡,瘟灾时疫,自缢刎亡,有灵无杞,男女幽魂。惟愿乘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志心遍召:尽十方空界,遍郊野中,客死之魂,横亡之鬼,枯骸朽骨,男女幽魂。惟愿承三宝力、三宝慈悲,此夜今时,来临法会。,沐浴念咒 焚冥衣,焚解冤释结符 加持斛食,五厨经,一炁和泰和,得一道皆泰。和乃无一和,玄理同玄际。,不以意思意,亦不求无思。意而不复思,是法如是持。,莫将心缘心,还莫住绝缘。心在莫存心,真则守真渊。,修离志离志,积修不符离。志而不修志,已业无已知。,诸食气结气,非诸久定结。气归诸本气,随取当随泄。,散施斛食,念太一救苦慈尊于此行炼度符法,传戒,道言,戒者,止也。所以止人非心,归于正定,故戒生定。儒者,亦谓知止,而后有定。但三洞众经、四辅秘典、演说戒法,种种不同。惟无上洞玄灵宝九真妙戒者,诸戒之首。天人共仰,幽显咸遵,无上之上,洞玄中玄,万神之灵,一气之宝,妙贯三才,戒制六情。数定于阳,故分为九。修而不伪,故名二为真。仙凡仰之,以为城郭;幽显资之,以为梯航;灵魂受之,以为法药。然受戒之法,静默为先;持戒之法,勤拳为上。法众皈依,同诚赞咏。,按人各恭敬,夫三皈依者,即是皈依道、皈依经、皈依师也。是故众魂,皆当信礼。,三皈依,皈依既毕,戒法将传。幽壤豁若春回,冤对涣然冰释。罪花凋落,功果圆成,法众皈依,当传九戒:,第一戒者克勤,忠于君主;,第二戒者敬让,孝养父母;,第三戒者不杀,慈救众生;,第四戒者不*,正身处物;,第五戒者不盗,推义损己;,第六戒者不嗔,凶怒凌人;,第七戒者不诈,谄贼害善;,第八戒者不骄,傲忽至具;,第九戒者不二,奉戒专一。,妙戒灵文,黄箓白简,既备敷于妙典,当敬受于灵文。夫心焉难制,制以九戒,则可归心于太虚。形也未超,超以二符,自可炼形于上境。亡灵直须生,生勿忘于戒。言劫,劫常持于符券。澄神物外,尘缘永断于多生;受质阳间,善果自臻于有冰。流芳见在,庆及无穷,稽首慈尊,辞筵好去。,读符牒疏 送亡,化财 回向,资度设醮三献科,讽咒,称职位,具法位某与临坛法众等,谨同诚上启:虚无自然无极大道太上老君、青玄救苦慈尊、三十六部尊经、玄中大法师、祖师正一静应真君祖玄真师、经籍度师、列位真人,玄坛应感,一切威灵。伏闻:云宫法界,上瞻东极之光;风泽洞虚,下接北阴之境。考对莫逃于宪网,摄提特启于玄科。凭丹简以出幽,迁神破妄;资玉眸而炼质,混景成真。慈尊之愿力宏深,仙圣之仁心显著。属建修之,应感随生,化以逍遥。紫府清都,方罄仰瞻之志;潢污行潦,俯殚报效之诚。仰冀飙羽清尘,云车泛景,应物随机而显现;月印千江,排空驭气以飞翔。烟飘八极,旁流慈贶,鉴享恭虔,谨运丹衷。用陈初献。,初献法事,伏闻:无极无穷,莫测虚玄之妙;方生方死,亦犹夜旦之常。特迷悟之有殊,致升沉之各异。念黑郁铜关之苦趣,或堕拘留;瞻青玄莲座之慈光,所祈济度。爰遵依于仙范,沐濯炼于形魂。超凌生化之无违,报效献陈之敢后。蜡台灯蕊,祥开九色之辉,醮席松花,诚感众真之会。跄跄济济,肃肃雍雍,再运丹衷,谨陈亚献。,亚献法事,伏闻:冥慧洞清,经教之流传不息;逍遥快乐,神魂之超化有归。拯幽显以昭苏,秉精诚而激切。恩波穆穆,感沾被以深隆;明水拳拳,愧献陈之菲薄。当愿所荐亡魂,顿除业报,永断执缘。水月光中,自悟本来之性;人天界上,托生福慧之身。今孝士某悃忱感格,行愿满圆。三灾八难以潜消,常居吉庆;百顺千祥之并集,动履光华。爰罄一忱,酒陈终献。,三献法事,读疏 送神,伏以道无弃物,沐济拔以不违;礼有节文,幸醮陈之克满。湛湛杯香之已注,沉沉漏箭以频催。埃尘特愧于凡蒙,飙羽岂能于款驻。云霄景象,实不尽于攀瞻;宇宙玄恩,尚永依于覆护。某等无任攀恋之至,谨再拜奉送。,化财 满散,大明玄教立成斋醮仪范竟

按书籍内容分类包括:天文类、地理类、方志类、史记类、农家类、法家类、杂家类、总集类、别集类、纪事类、谱录类、戏曲类、幼学类、编年类、金石类、时令类、小说类、政职类、奏议类、政书类、目录类、西洋类、风水堪舆、四柱命理、六爻八卦、择日择吉、手相面相、姓名测字、紫微七政、梅花易数、三元玄空、奇门遁甲、六壬太乙、铁板神数、占卜解卦、周易学术、儒家系列、佛教系列、道教系列、医学系列、武术系列、兵法系列、民间系列名家系列

市面上能找到的差不多有:

《龟斗解厄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金刚罩道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步斗咒罡》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门宿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黄箓五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飘放莲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预修预行正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雷霆启醮幡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雷门醮削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随愿往生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阳醮科仪集成》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教金箓受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金刀断索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送白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遣告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迎王母銮驾斋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赤凤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课盆关报》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诸品斋醮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设坛主科》古本秘本易学道教书籍古籍

《道教解冤惘结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肄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童初五相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禳关祭将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禳关度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祭秽幡棺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神霄伏魔玉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祝由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祛文告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祈禳十八诰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祀供全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百鬼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瘟醮年王八圣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田禾醮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6部)

《道教生神九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珍本紫微斗数》古本秘本易学书籍古籍书籍

《道教玉枢镇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玉帝正朝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燃灯祈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火铃诏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清微真经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河图朝天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河图三辰星象晚朝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陆大斋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炼度火琚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水府三界召龙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正启三元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梵音斗科》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教朱陵饯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朝元朝真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星耋宝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旮旯施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旮旯斛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无极真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4册)

《道教斗醮三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文昌宝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敕破九狱》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敕水禁坛》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救苦提纲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挑饕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投告上下元符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手抄残本》道教古本秘本

《道教恭迎诸神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开通纨道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谢真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清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朝圣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提纲上》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总早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建坛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左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大斋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度人夕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右案时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度人午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度人保举四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对灵救苦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清章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太垌符箓》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道教太乙医科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太上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曜分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斋行符告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大放赦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开方隅》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庭参九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大品斋醮关告投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宗秘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圆皇密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四正四维生神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四大归空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受生迎库管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南斗炼度祝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华山秘诀》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鸿斋奉真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十王告简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医方杂症》线装秘本秘本医学书籍古籍

《道教北斗金玄羽章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关摄亡魂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修真锦身科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传度迎箓》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九龙九皇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转生神开坛圄》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皇朝元夕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炼返生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九天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丹罡誓水火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丹罡八镇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临坛驾停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丰都秒斋案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教中元大会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上元大会庆灯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皇广成甲子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复

《道教三景玉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官劾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教三天门下女青诏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十六趑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左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三元斋右案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教一炁生神晚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隐遁一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家镇压秘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家血湖科仪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九册)

《道家功悑法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道家列子冲虚真经》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道家仙踪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七册)

《道传雷霆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表章总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血湖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离明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玄帝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灵祖龙王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

《道传星主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日月祀地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文昌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救苦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接寿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报恩斋》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川主杨泗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和瘟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南斗天曹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道传北斗正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传九幽洞渊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轩辕秘籍》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解坛散结祭赏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观音关帝金木炳灵正朝》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茅山灵光道法秘本》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童限旮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秘传祝由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五册)

《秘传圆光法道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神符秘术宝录》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祝圣沐浴赈济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秘传张天师法术宝录》道教道术法术线装善本秘本

《祈绸灯星灯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祈祷黠雷秘旨》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玄空养义》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玄母天尊道法秘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灵宝道君珍本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测字秘传》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洪阳先生老子注解》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治平宝鉴》道教古本秘本书籍民国

《民间法术合抄秘本》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放生天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张宫谕酌春堂集》秘本秘本道教道家祭文古籍书籍

《建坛安镇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建坛伏魔黠醮品奏纳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度人耋真清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言外中》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清微黄箓科仪》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灵驱解法》秘本道教法术道术理秘本

《安奉金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奏请玉札祝国仪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城隍禳蚁解启师判散》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土皇醮款五方启坛真文》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盲派命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古本推背图》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十种十王报恩转案》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北斗缪玉书》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勾嵝升天神书》道教道家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八卦奇门密法》道家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先天言功掩禁扬幡礼斗》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元始南斗玄灵妙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佛门秘本坛经》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五灵玄科梵度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贪狼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禄存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破军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斗姆预祝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文曲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廉贞庆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九皇大醮同庆万寿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中斗龙神作灶经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东岳丰都北魁冥京全集》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下元大会解厄朝科仪》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上清金嘦清醮奏表科》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

《三洞法宝忏诰咒》秘本秘本道教道家古籍书籍

《万贔秘术》道教道术古籍书籍线装秘本秘本

《道家秘本星辰宝经》道家道术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道家中和秘本》风水堪舆地理古籍线装善本秘本

《秘传犯收吓解灾集》邓松汉 道家法术古本秘本

《礼生祝文》道家古代风俗禁忌祭神鬼祭文古本书籍古籍

《和斗科》道公佬(道士)道家法术秘本秘本道公佬书籍

《鲁班全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本鲁班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鲁班小木经秘笈》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

《鲁班大木定国真经》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秘书》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神鬼图鉴》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重刊董氏道德经集解》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鲁班法咒》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李真仙真仙》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道法大手印》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石印辰州符咒大全》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

《丧事祭礼科仪》道家道教法术古籍善本秘本线装书

还有一些道长出的书就不一一例举了

斋醮科仪 修持 早晚功课 炼气

云游参访 斋戒 戒律 正一派戒律

全真派戒律

宫观清规 符箓法术 符 箓 神咒 掐诀 步罡

变化之术 祈福禳灾 考召

驱邪 治病 送瘟 术数 仪式 三箓斋名 罗天大醮 破狱灯仪

先天斛食济炼幽科仪 炼度仪

关灯散花科仪 进表科仪 坛场设置 斋坛 醮坛 戒坛 万法宗坛 道冠服饰 法器 木鱼 令牌 如意 法印

法杖 法剑 笏 云铛

幡 磬 麈尾 钟 铙钹 坛场执事 高功 都讲 监斋

侍香 侍灯 侍经 神诞庆典 迎神出会 香期与庙会

斋坛是道教在举行较大型的道场时,为行仪的法师和道士专门设立的祭坛。道士的科仪都在斋坛上进行。它和供一般道教徒烧香、奉献、叩头的祭坛不同。

由来

早期道教的仪礼比较简单,并无专设的斋坛。据文献记载,只是在治靖之外,露天设立一方形的土台,上置香炉,祭酒和山居道士在土台上行祭礼,一般信众则在土台下行礼。南北朝时期,道教仪礼有较大的发展。据刘宋高道陆修静的《洞玄灵宝五感文》称,金箓斋和黄箓斋都要设坛,坛有多重。唐宋以后,道教仪礼更趋繁复,坛场设置亦趋繁华。元明之后,由于道教醮仪逐渐代替了斋仪,因此在坛场设置中,斋坛亦为醮坛所取代。

设置

据《洞玄灵宝五感文》称,南北朝时的金箓斋坛为露天玄坛,广三丈。坛立重坛,广二丈,围栏,上下设十门。重坛中央安一长灯,长九尺,上安九灯。围坛四周安色灯三十六,坛外可燃千百灯。黄箓斋设坛与金箓斋坛相同,但围坛之灯的数量有异。坛分两层,取法天象地之义。

唐宋时期,道教斋醮科仪有很大的发展。据南宋时成书的《灵宝领教济度金书》称,斋坛为方形,其制有三层。内坛高三尺,方广一丈八尺,上安纂二十枚;中坛高一尺五寸,方广三丈,上安纂二十四枚;外坛以平地为之,方广四丈,安纂二十八枚。三坛之外还要安花柱。坛分三层,取示天地人三才之理。

明代周思德所纂《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又称,设坛之方向须端正,「坐北面南,如宫观屋宇坐向不同,当以方位东西南北定坛之坐向,或背或偏,郤所不拘,切在迁就坐向端正」。坛内左右北三壁悬挂三界众真圣像,坛内香花灯烛供养。坛外另设左右六幕。清代以来,道教斋坛逐渐为醮仪所代,另外,也由于社会动荡,举行类似道书记载的大型斋醮法会的机会也不多,因此当今道教宫观中斋坛已不多见。

《洞玄灵宝五感文》 《灵宝领教济度金书》 《上清灵宝济度大成金书》

道藏综合索引 书  名:金箓祈寿早午晚三朝仪 编  著: 卷  数:一卷 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 体字号 涵芬楼本第266册 新文丰本第15册 三家本第9册 道藏提要:编号488 中华道藏:道教科仪灵宝诸斋仪 第43册  

金箓祈寿早午晚三朝仪,原不署撰人。内称「历颁正朔以同文,运启皇明之一统」,当出于明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书分三篇,即〈金箓祈寿早朝仪〉、〈金箓祈寿午朝仪〉、〈金箓祈寿晚朝仪〉。三篇仪式皆用于皇帝圣诞之日,设金箓为皇帝祈寿,祝愿皇帝圣躬康泰,仙寿无疆,并祝海宴河清,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三朝仪式大致相同,都包括法事、礼师存念、宣神咒、鸣法鼓、请称法位、祝辞、礼方、忏悔、命魔、三启三礼、十二愿、出堂颂等节次。其咒文祝辞,多与宋人所编《金箓斋三朝仪》一书相同。

武当山道教礼节是怎样的

按照它的规模和作可以分为:(一)内斋(极道):包括心斋、坐忘、存思等等(见《洞神经》)。(二)外斋(济度):包括三篆七品,三篆指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