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劝的意思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3收藏

文言文劝的意思,第1张

1 文言文 (劝)字的意思

为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④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⑤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⑥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⑦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⑧因而化怒为悲。⑨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⑩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⑵做。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⑤李 李忠义 其城为坎以先登。

⑥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⑦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⑧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⑨故为之说。

⑩然得而腊之以为饵。(1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12)为坛而盟。(13)亮躬耕陇亩,好为>?(1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15)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16)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17)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18)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

(19)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20)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21)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22)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23)为民诬太守者视此!(24)愿为小相焉。

(25)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⑶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②何以为计?③子墨子解带为城。

④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⑤相传以为雁荡。

⑥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⑦霓为衣兮风为马。

⑧斩木为兵,揭竿为旗。⑨然后以六合为家, 函为宫。

⑷是。例: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②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③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④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城。

⑤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⑦此为何若人?⑧必为有窃疾矣。⑨项燕为楚将。

⑩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11)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1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3)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14)乃知太白“开风言风语入天镜”之句为妙。 ⑸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②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③窃为大王不取也! ⑹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②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④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⑤恐为操所先。⑥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⑦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⑨吾属今为之虏矣。

⑩则为深谷林莽所蔽。(11)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12)为仲卿母所遣。(13)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14)为国者无使为积之所劫域!(15)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16)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17)身死国灭,为天下笑,(18)竟为秦所灭。(19)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⑺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①夫子何命焉为?②何辞为?③秦则无礼,何施之为?④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⑻指心理活动。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⑼有。

例:①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②敢用是为怨望。

③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④顽童之为是心也。 ⑽将来,将。

例:①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②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1)治理。例:①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下惊者?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③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④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12)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13)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③慎勿为妇死。④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4)给,替。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③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④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⑤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⑥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⑦今为君计,菲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

⑧为汉家除残去秽。⑨请为筹之。

⑩保为将军破之!(11)我固为子孙创业也。(1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13)君为我呼入。

(14)公为我献之。(15)为君翻作《琵琶行》。

(16)而为之记,亦以明生死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17)阿母为汝求。(18)臣请为王言乐。

(19)即解貂覆生,为掩户。(20)为复守黜藏使者。

(21)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之事,聊资一欢。 (15)对,向。

例:①不足为外人道也。②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③为之奈何?④如姬为公子泣,⑤怵然为戒。⑥为长者折技。

(16)因为。例:①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②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17)则“于”,在,当。例: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谈交易。 例:一人去为市,(为市:这里指人口买卖) 「为人」做人处世的态度。

例: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为 (为) wéiㄨㄟˊ ◎ 做,行,做事:~人。

~时。~难。

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

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其它字义 -------------------------------------------------------------------------------- ● 为 (为) wèiㄨㄟˋ。

2 古文“劝”含义

quàn

(形声。从力,雚(guàn)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劝相(劝助,劝勉);劝掖(劝勉扶持);劝督(劝勉督促);劝奖(劝勉鼓励);劝劳(劝慰;慰劳);劝农(奖励农事);劝慕(因受奖勉而有所企慕、向往,多指倾心向善);劝惩(奖惩)

劝说

劝君更尽一杯酒。——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肃劝权召瑜还。——《资治通鉴》

劝东游。——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劝君东游。

又如:劝沮(劝阻);劝酬(劝酒);劝杯(劝人饮酒用的小酒杯);劝盘(放劝杯用的盘子);劝讽(婉言劝告);劝导(规劝开导);劝谏(劝说谏诤)

勤勉;努力

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策》

又如:劝赞(努力引见);劝心(努力进取之心);劝功(谓努力建功立业);劝务(勤勉努力);劝耕(努力耕种);劝业(努力从事其事业)

通“观”。细看,看

称德度功,劝其所能。——《管子·君臣下》

通“欢”。喜乐

以劝其心使犯其主。——《韩非子·八奸》

quàn

劝导

quàndǎo

鼓励引导;规劝开导

耐心劝导

劝告

quàngào

拿道理劝人

经再三劝告

劝和

quànhé

劝说别人,使其和解

劝化

quànhuà

佛教指劝人为善;感化

募化

劝驾

quànjià

劝人任职或做某事

劝教

quànjiào

劝勉教化

劝教子侄

3 文言文 《劝读》 翻译

君子曰[1]:学不可以已[2]。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4],輮以为轮[5],其曲中规[6]。

虽有槁曝,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7]。故木受绳则直[8],金就砺则利[9],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10],则知明而行无过矣[11]。

…… 吾尝终日而思矣[12],不知须臾之所学也[13];吾尝跂而望矣[14],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15];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16],而闻者彰[17]。

假舆马者[18],非利足也[19],而致千里[20];假舟楫者[21],非能水也[22],而绝江河[23]。君子生非异也[24],善假于物也[25]。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2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27]。故不积跬步[28],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29],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3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3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3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33],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4]。

…… 注释: [1]君子:指有道德有知识的人。 [2]学不可以已: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

已:停止。 [3]青:靛青,一种染料。

取:提取。前一个“青”字是名词,后一个“青”字是形容词。

于:前一个“于”字当“从”讲,后一个“于”字表差比(即此胜于彼),相当于“比……还(更)……”。蓝:蓝草,也叫蓼蓝,叶子可制染料。

[4]中绳:合乎墨线取直的要求。中:符合。

绳:木工取直用的墨线。 [5]輮以为轮:把它弯曲成车轮。

輮:使直的东西弯曲。为:成为。

[6]其曲中规:它弯曲的程度符合圆规取圆的要求。规:圆规。

[7]有:又。槁:枯干。

曝:晒。挺:直。

然:这样。 [8]受绳:用墨线量过。

[9]金:金属,这里指金属制成的刀剑。就:靠近,这里指磨。

砺:磨刀石。利:锋利。

[10]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再三地对照检查自己。参:同“三”,再三,多次。

省:反省,检查。乎:于。

[11]知:同“智”。知明:明白道理的意思。

[12]吾尝终日而思: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尝:曾经。

[13]须臾:片刻。 [14] 跂而望:踮起脚尖来望。

[15]见者远:距离很远的人都能看见。 [16]加疾:加强。

疾:这里指声音激扬。 [17]彰:清楚明白。

[18]假:凭借,利用。舆:车。

[19]利足:脚走得快。 [20]致:达到。

[21]舟:船。楫:桨。

[22]能水:会游泳。 [23]绝:横渡。

[24]生:同“性”,指人的禀性、能力。 [25]善假于物:善于利用外物。

这里指善于学习。 [26]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土成为高山,(能使气候变化)风雨就会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这深潭里生长。

这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幼稚理解。焉:(在)这里。

[27]神明:精神和智慧。圣心:圣人的思想。

备:具备。 [28]跬步:半步。

古人以跨出一脚为跬,再跨出一脚为步。 [29]骐骥:骏马。

[30]驽马:劣马。十驾:马拉着车走一天的路程叫一驾。

功:成功,效果。不舍:不止。

[31]锲:用力刻。舍:停止。

[32]镂:雕刻。 [33]跪:足。

螯:第一对足,形如钳。 [34]蟮:黄蟮。

躁:浮躁不安。 译文: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处容身,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赏析一: 荀子的《劝学》是历来为人们所传诵的名篇,其中有些警句,已成为勉励学习常用的成语。这里节选三段,在原文中本不相连,但是意脉一贯,可以独立成篇。

文章开篇就郑重地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不但是《劝学》篇的第一句,也是整个《荀子》著作的第一句。

为什么首先提出学习问题呢?因为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必须用礼义来矫正,所以他特别重视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没有吃过别人的苦,你不要劝别人大度的去原谅。没有见过这个人,对这个人不了解,你就不要去评论。

现在经常在网上有的帖子嘛,比如说有一个人会发出来自己在生活当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苦难,比如说那些儿媳经常说,婆婆以前坐月子的时候对自己不好,所以呢,以后等婆婆老了,自己也不会对她有多好,也不会去原谅婆婆。于是廊底下就有很多的评论跳出来说,你的婆婆她毕竟人都老啦,你就不要再去和一个老人家计较啦,况且你也有老的一天,你应该对你的婆婆好,不要让你的儿媳也像你这样子,对你婆婆,到时候你会很伤心很难过哒。首先这些评论的人说实话就是非常的大度。他们都是网络的圣人,因为他们真的没有经过这个儿媳妇和婆婆之间的那种苦。不知道儿媳妇是怎么被婆婆欺负的,所以就在这里大言不惭的劝人家去原谅这个婆婆,去照顾婆婆,孝顺婆婆,我就想问你们,你们凭什么去要求这个儿媳妇去原谅婆婆这个儿媳曾经受过的苦你们又知道吗?所以这就是那句话,未尝君苦,不劝,大度。

还有现在呢有一些人他完完全全没有见过这个人,不了解这个人,但是呢就凭别人对于这个人的评论,就会觉得这个人不好,对于他做一些不好的评论,但事实上是你要和这个人见过面,你才能够去评论他做人的好与不好啊。所以说这句话呢,首先在教会我们真的不要做网络圣人,不要轻易的去劝别人去原谅谁,因为你没有这个资格去劝人。

我觉得很有道理呀。为了让一些脑子不太灵光的人彻底明白一下这句话,我通俗的解释一下。

郭老师那句话的本意是,跟你无关的事儿,你不要多说,因为毕竟你是个局外人,你不是当事人。不是说要各种分析细节,各种推理,然后再来指点江山,真的用不着。因为不是身处其中的人,不可能真的了解细节,所以说什么都可能遭雷劈。

有些话,本身没啥问题,说的人根据当时的语境也没问题,瞎用就有问题了。就像杠精,上来就把别人都叫成“杠精”,弄的人很茫然,怎么去称呼一个真的在那抬杠的人,以让他明白自己才是抬杠。

每句话都有应用的范畴的,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这句话其实对于杠精而言,哪都能用。你不知道细节,所以劝人大度会遭雷劈的。那大家也不用评论了,反正谁都不知道细节。这句话很好用,哪都能用,很容易被无脑的人用,也很容易被点赞。所以是杠精们的杀手锏。一句不用过脑子就能随便飙的话,约等于就是一句废话。这句话本来应该用在一个人在抱怨一个事情,别人劝他大度,他可以用来回怼。

独立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都是很重要的。不要怪谁带歪谁。就那个智力水平,谁便一句话就能当至理名言到处用,因为本来也不会几句完整的话,抓住一句就成了救命稻草了。这种水平,不掉到这个坑里就掉到那个坑里了。

退一万步讲,你是局外人,不是当事人,说别人想开点,说的那么冠冕堂皇。如果事情真的发生在你身上,你能轻而易举的说放下吗?

因为你大度了,给别人一个伤害你的机会,而且大度在以前是保一次,现在不知不觉却成了贬义词。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遇到一些人,因为自己一些错误,反而还要别人原谅自己,如果别人不原谅自己,这个人就会说自己不大度,说自己斤斤计较,这也是真的很无语,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常常有一些人做的事令人感到厌恶,还要别人假装大度,这是多么不现实的一件事情,在生活中,大度也是要看人,如果你懂得知错就改,那么大度就是一个褒义词,如果你不懂得珍惜,还要给别人制作麻烦,这就是一个贬义词。

在以前,大度是一个褒义词,而且是夸奖人的意思,而现在大度却成了一个贬义词,是让人感觉到不怀好意的一个词。很多人听到大度这一个词,一开始觉得是一个非常好的形容词,后来听,就觉得自己大度,反而是一个贬义词,因为我们在生活中可以原谅别人的错误,可是你原谅别人错误,你却受到了伤害,而且,别人不止一次两次伤害你,却次次伤害你,这个时候大度就变成了伤害你的利剑。

在生活中我倒不希望别人劝我大度,因为劝我大度的时候,肯定是别人伤害到了我,别人伤害到了我,为什么还要大度?俗话说得好,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你为何劝别人善良呢?大度这个词就和这个意思是一样。

我们在生活中也不要去劝别人大度,因为你从来没有经历过别人的生活,你为什么要去劝别人呢?站在别人的立场上,我觉得你根本没有别人的大度,所以遇到什么事不要劝别人,大度要去站在多方面的角度去形容。生活中,我倒不希望别人劝我大度,而是让我放宽心,做好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想做一个心情开朗的人,做一个大度的人,如果真的被伤害到,伤害到极致,那么你还会选择做一个大度的人吗?其实大度也有很多意境来形容它,当你选择大度的时候,也有一部分人就会讽刺你,觉得你是一个烂好人,而且,我们也没有任何资格去劝别人做一个大度的人

1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如下:

一:度dù

1、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译文:已经买到鞋子了,才说:“我忘记带鞋码了”

2、限度。

《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译文:生产是有季节的 而使用却没有限度,那么物资一定会很快耗尽。 )

3、制度;法度。

《答司马谏议书》:“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译文:议订法令制度,又在朝廷上修正。

4、气度;度量。

《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译文: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气度。

5、计划;打算。

《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译文:盘庚不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6、渡过;越过。

《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译文: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

7、次;回。

《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二:度duó

1、量(长短)。

《郑人买履》:“自度其足而置其座。”(译文:先测量好自己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2、计算;估计。

《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译文:蔺相如估计秦王虽说答应斋戒,但必定会负约不把城池给赵国,就派他的随从换上粗布便服。)

3、砍伐。

《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

译文:山上有木材,工匠就砍伐而制成器具。

2 度在古文中的意思

1、度在古文中有“夺(duo二声),”音,有揣摩、思量、猜测、估计的含义。

2、du四声百度如下

字义

〈名〉

1 (形声。从又,庶省声。“又”即手,古代多用手、臂等来测量长度。本义:计量长短的标准,尺码)

2 同本义 [linear measure;size;measures]

度,法制也。——《说文》。按,五度,分寸尺丈引也。度起于人手取法,故从又。

同律度量衡。——《虞书》

度然后知长短。——《孟子》

执鞭度守门。——《周礼·司市》

吾忘持度。——《韩非子》

3 又如:尺度

4 法制;法度 [rule;law]

公室无度。——《左传·昭公三年》

度不可改。——《左传·昭公四年》

九曰以度教节。——《周礼·大司徒》。注:“谓宫室车服之制。”

度作刑以诘四方。——《书·吕刑》。马注:“法度也。”

5 又如:度轨(法度轨范);度矩(法度;法则)

6 限度,限额 [limit]

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汉· 贾谊《论积贮疏》

7 又如:每月扣5元,扣满150元为度

8 胸襟;器度 [style of conduct]

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

9 又如:气度

10 心意,考虑 [consideration]

以小舟涉鲸波,出无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11 又如:置之度外(不介意);度内(计虑之内;意料之中)

12 程度 [level]。如:强度;力度;高度

13 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 [degree]。如:温度;湿度;浓度;弧度;角度;经纬度

14 常规 [convention;rule]。如:度程(格式,标准);度制(制度)

15 [电]∶量词。千瓦小时的俗称,测量电能的单位 [kilowatt-hour;kwh]。如:一度电就是一个千瓦小时

16 计划 [design;plan;programme]

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7 姓

〈动〉

1 度过,越过 [pass]

年忽忽而日度。——《楚辞·刘向·九叹·惜贤》

度百里之限。——《汉书·王莽传》。师古曰:“度,亦逾越也。”

将欲度唐虞之隆。——《汉书·匡衡传》

则必度越诸子矣。——《汉书·扬雄传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秋月春风等闲度。——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春风不度玉门关。——唐· 王之涣《凉州词》

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明· 徐宏祖《游黄山记》

2 又如:度岁(过年);度与(递给;交给);度嘴(糊口;维持生计);苦度年关;虚度年华

3 僧尼道士劝人离俗出家 [try to persuade to bee a monk,nun or Taoist priest]

有一个道士三言两语把人度了去。——《红楼梦》

4 超度;宗教说法,使死者灵魂得以脱离地狱诸苦难 [say prayers or perform Buddhist service to release souls from purgatory]

据说虬早已被 吕洞宾度上天了。——《雨中登泰山》

5 又如:度说(道教佛教语。超度解脱人世的生死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脱(使人脱离人世苦难,到达仙、佛境界);度数(星相家迷信说法,以七曜与二十八宿度数相配,推测人事的吉凶)

6 谱写[乐曲] [write]

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宋· 姜夔《扬州慢》

7 又如:度词(依词谱曲);度声(按曲谱唱歌)

<;量词>

1 次 [times]

一年一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缀>

1 词缀。加在“年、季、月”后,指时间段落 [in stage of]。如:年度;季度;月度

3 度文言文意思是什么

①量长短的标准。也指按一定计量标准划分的单位。《汉书·律历志》:“度者,分、寸、尺、丈、引也。”(引:十丈。)《郑人买履》:“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②限度。《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③制度;法度。《答司马谏议书》:“谇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④气度;度量。《荆轲刺秦王》:“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⑤计划;打算。《答司马谏议书》:“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⑥渡过;越过。《木兰诗》:“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凉州词》:“春风不度玉门关。”

⑦次;回。《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duó

①量(长短)。《齐桓晋文之事》:“度,然后知长短。”《郑人买履》:“鸹自度其足而置其座。”

②计算;估计。《垓下之战》:“项主自度不得脱。”《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③砍伐。《左传·隐公十一年》:“山有木,工则度之。”

4 文言文有度全文翻译

原文 国无常强,无常弱。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庄王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

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燕襄王以河为境,以蓟为国,袭涿、方城,残齐,平中山,有燕者重,无燕者轻;襄王之氓社稷也,而燕以亡。

魏安厘王攻燕救赵,取地河东;攻尽陶、魏之地;加兵于齐,私平陆之都;攻韩拔管,胜于淇下;睢阳之事,荆军老而走;蔡、召陵之事,荆军破;兵四布于天下,威行于冠带之国;安厘王死而魏以亡。故有荆庄、齐桓公,则荆、齐可以霸;有燕襄、魏安厘,则燕、魏可以强。

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矣,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故当今之时,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能去私行行公法者,则兵强而敌弱。

故审得失有法度之制者,加以群臣之上,则主不可欺以诈伪;审得失有权衡之称者,以听远事,则主不可欺以天下之轻重。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 务交而不求用于法。

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以誉为赏,以毁为罚也,则好赏恶罚之人,释公行,行私术,比周以相为也。

忘主外交,以进其与,则其下所以为上者薄也。交众、与多,外内朋党,虽有大过,其蔽多矣。

故忠臣危死于非罪,奸邪之臣安利于无功。忠臣之所以危死而不以其罪,则良臣伏矣;奸邪之臣安利不以功,则奸臣进矣。

此亡之本也。若是,则群臣废庆法而行私重,轻公法矣。

数至能人之门,不一至主之廷;百虑私家之便,不一图主之国。属数虽多,非所尊君也;百官虽具,非所以任国也。

然则主有人主之名,而实托于群臣之家也。故臣曰:亡国之廷无人焉。

廷无人者,非朝廷之衰也;家务相益,不务厚国;大臣务相尊,而不务尊君;小臣奉禄养交,不以官为事。此其所以然者,由主之不上断于法,而信下为之也。

故明主使法择人,不自举也;使法量功,不自度也。能者不可弊,败者不可饰,誉者不能进,非者弗能退,则君臣之间明辩而易治,故主仇法则可也。

贤者之为人臣,北面委质,无有二心。朝廷不敢辞贱,军旅不敢辞难;顺上之为,从主之法,虚心以待令,而无是非也。

故有口不以私言,有目不以私视,而上尽制之。为人臣者,譬之若手,上以修头,下以修足;清暖寒热,不得不救;镆铘传体,不敢弗搏戚,无私贤哲之臣,无私 事能之士。

故民不越乡而交,无百里之感。贵贱不相逾,愚智提衡而立,治之至也。

今夫轻爵禄,易去亡,以择其主,臣不谓廉。诈说逆法,倍主强谏,臣不谓忠。

行惠施利,收下为名,臣不谓仁。离俗隐居,而以诈非上,臣不谓义。

外使诸候,内耗其国,伺其危险之陂,以恐其主曰;"交非我不亲,怨非我不解"。而主乃信之,以国听之。

卑主之名以显其身,毁国之厚以利其家,臣不谓智。此数物者,险世之说也,而先王之法所简也。

先王之法曰:"臣毋或作威,毋或作利,从王之指;无或作恶,从王之路。"古者世治之民,奉公法,废私术,专意一行,具以待任。

" 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

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

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

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夫人臣之侵其主也,如地形焉,即渐以往,使人主失端,东西易面而不自知。

故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

峻法,所以凌过游外私也;严刑,所以遂令惩下也。威不贰错,制不共门。

威、制共,则众邪彰矣;法不信,则君行危矣;刑不断,则邪不胜矣。故曰: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故绳直而枉木断,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

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

厉官威名,退*殆,止诈伪,莫如刑。刑重,则不敢以贵易贱;法审,则上尊而不侵。

上尊而不侵,则主强而守要,故先王贵之而传之。人主释法用私,则上下不别矣。

译文 国家没有永久的强、也没有永久的弱。执法者强国家就强,执法者弱国家就弱。

楚庄王并吞国家二十六个,开拓疆土三千里、庄王灭了他国,楚也就衰弱了。齐桓公吞并国家三十个,开辟疆土三千里;桓公灭了他国,齐也就衰弱了。

燕昭襄王把黄河作为国界,把蓟城作为国都,外围有涿和方城,攻破齐国,平定中山,有燕国支持的就被人重视,无燕国支持的就被人看轻;昭襄王灭了他国,燕也就衰弱了。魏安厘王攻打燕国,救援赵国,夺取河东地,全部攻占陶、卫领土;对齐用兵,占领平陆;攻韩,拿下管地,一直打到淇水岸边;眼阳交战,楚军疲敝而退;上蔡、召陵之战,楚军败;魏军遍布天下,威振于中原各。

文言文劝的意思

1 文言文 (劝)字的意思 为 ⑴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③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