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里有“本于阴阳,术数指的是什么呀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黄帝内经里有“本于阴阳,术数指的是什么呀,第1张

不是“本于阴阳,和于术数”,应该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道家认为阴和阳是万物之纲纪,一切变化的源头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而对立的双方又是相互统一的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是自然界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及消亡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的素问篇的阴阳应象大论中提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术,指法术(方式方法)数,指理数、气数(运用方法时的规律),即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运动规律把天象和人事吉凶以数字、阴阳和五行联系起来,是数术的特点术数以卜筮、风水、命理、占梦等各种型态的预知方法,推算对像由人、事物、家居、先人墓地,以至地运、国运不等

术数为道家之术(所谓阴阳家皆出自道家)而阴阳五行理论也一直为道教为推行(儒家、佛教都没其理论。儒家所谓子不语乱神怪力,故不提倡),用阴阳五行生克制化的数理,来推断人事吉凶;即以种种方术观察自然界可注意的现象,用以推测人和国家的气数和命运,对我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科技曾产生过广泛影响。

现代学者仍未明了数术的性质及其名义和用法。大多数人还认为数术就是术数。数术之后还有算数,算数才属于数学。

术数较早出现在黄帝内经,可以说是道家较早使用,但不是道教。道教是一个宗教,而道家是一个诸子流派。问卜之事在儒家的六艺中也是其一。礼、乐、射、御、书、数。这里面的数就是。儒家的六书中的易经其实就是,数理易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在周易入门中,八卦与阴阳五行的关系是密不可分,息息相关的。我在此整理了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的资料,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介绍

 阴阳五行是古人从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那时候他们认为世间的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构成的,在不同的事物上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可以颜色区分,可以味道区分、以五脏、以五情、等。每种事项都能够呈现出五行。本期我就为大家讲解八卦与五行的关系以及八卦对应的五行是什么。

 而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比如说五行有生成、相生、相克的顺序。相生的顺序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而相克的顺序则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这就是所谓的万物相生相克。那时候没现在这么科学,所以五行就被当时的人成为是解释自然和生命现象的一种理论。

 八卦两面代表阴阳,那时候古人把万物都分成了阴阳的两面,比如说阴暗的地方就是属阴,受到光照的就是阳。叶子的正面为阳,背面为阴。女人属阴,男人属阳。八卦表示事物自身变化的阴阳系统,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按照大自然的阴阳变化平行组合,组成八种不同形式,叫做八卦。

 八卦中每一卦所代表的饰物不同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xùn)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gèn)代表山,兑代表泽。八卦对应的五行分别是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水-坎。坎为水(月亮)。火-离离为火(太阳)

 太极,中国古代哲学用以说明世界本原的范畴,“太极”一词,出于《庄子》:“大道,在太极之上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太,即大;极,指尽头,极点。物极则变,变则化,所以变化之源是太极。

 关于太极的含义,有以下几种解释:

 (1)指宇亩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唐颖达《周易正义》:“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易纬·乾凿度》认为“有形生于无形”,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四阶段来解释“易有太极”。以未见气时为太易,气初为太初,形之始为太始,质之始为太素。气形质混然一体而未分离的状态,称之为浑沌。浑沌之物即是古人所说的元气。以元气未分状态为太极,斌以其原始物质的含义。这种观点在两汉较为普遍,如刘歆:“太极中央元气”;王充引易学家的话说:“元气未分,混沌为一”。郑玄则以“淳合未分之气”解释大极。

 (2)以虚无本体为太极,如王弼解释“大衍之数,其一不用”说“不用而用以之道,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以“一”为太极,认为此“一”不是数,而是“无”,“无”为四十九之策数形成的根据。韩康伯注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说:“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

 (3)大衍之数的四十九数未分为太极。崔憬说:“四十九数合而未分,是象太极也。今分而为二,以象两仪矣。分揲其蓍,皆以四为数。一策一时故四策以象四时也。”(李鼎祚《周易集解》引,据《黄氏逸书考》本)崔憬对大衍之数的论述及其太极说,不以不用之一为虚无实体,以四十九数未分为大极,并且认为八卦涵蕴在大衍之数中。此种观点,在易学哲学史上有其重要意义,为宋易将汉易的宇宙生成论转为本体论提供了方法。

 (4)以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后,对太极的解释分为三大流派。

 a、以邵雍为代表,以数说大极。指出“太极一也,不动生二,神也”;以一分而为奇偶解释太极生两仪。并认为在人则“心为大极”,在天地则“道为太极。”

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知识拓展: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滥觞,中华文明的源头,被誉为“宇宙魔方”。

 传说

 相传,上古伏羲氏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浮出神龟,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流传下来收入《尚书》中,名《洪范》。《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件事。

 阴阳五行术数之源

 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术数之源。最早记录在《尚书》之中,其次在《易传》之中,诸子百家多有记述。太极、八卦、周易、六甲、九星、风水等等皆可追源至此。1987年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形意墓,距今约6500多年。墓中用贝壳摆绘的青龙、白虎图像栩栩如生,与近代几无差别。河图四象、28宿俱全。其布置形意,上合天星,下合地理,且埋葬时已知必被发掘。同年出土的安徽含山龟腹玉片,则为洛书图像,距今约5000多年。可知那时人们已精通天地物理,河图、洛书之数了。据专家考证,形意墓中之星象图可上合二万五千年前。这说明邵庸等先哲认为“河图、洛书乃上古星图”,其言不虚。

 释义

 一、河图之象

 河图用十个黑白园点表示阴阳、五行、四象,其图为四方形。如下:

 北方: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表示玄武星象,五行为水。

 东方: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表示青龙星象,五行为木。

 南方:二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表示朱雀星象,五行为火。

 西方: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表示白虎星象,五行为金。

 中央: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表示时空奇点,五行为土。

 (其中,单数为白点为阳,双数为黑点为阴。四象之中,每象各统领七个星宿,共28宿。)以上为《河图》。其中四象,按古人坐北朝南的方位为正位就是: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此乃风水象形之源也。

      是《河图》和《洛书》。是中国古人对宇宙和社会规律认知的最早的神秘智慧。《易系辞上》:“是故天生神物,圣人则之;天地变化,圣人故之;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

      孔子相信河图、洛易的存在,并以二者作为圣人作《易》的四条依据之一。《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竹书纪年》轩辕“五十年秋七月庚申,凤鸟至,帝祭于洛水”沈约注:“龙图出河,龟书出洛”。“天兴禹洛出书,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至于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常道。”《汉书五行志上》认为《尚书洪范》中从“初一曰五行”到“长用六极”是《洛书》本文。

      有关河图,据传说,伏羲对日月星辰,季节气候,草木兴衰等等,曾进行长时间观察。不过,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一天,黄河中忽然跃出了一匹“龙马”,也就是这一刻,他感到自己受到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深切地感到了自身与所膜拜的自然之间,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和谐一致。他发现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一直观察万物自然的“意象”心得暗合,就这样,伏羲通过龙马身上的图案,与自己的观察,画出了“八卦”,而龙马身上的图案就叫做“河图”。在“山海经”中说“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 伏羲八卦源于阴阳概念一分为二,文王八卦源于天文历法。但它的“根”是《河图》。

       《河图》和《洛书》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他涉及宇宙和人生的方方面面,研究时间越长,收获越多。

黄帝内经里有“本于阴阳,术数指的是什么呀

不是“本于阴阳,和于术数”,应该是“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道家认为阴和阳是万物之纲纪,一切变化的源头自然界的任何事物都包括着阴和阳相互...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