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战国时期的古书有什么?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我国战国时期的古书有什么?,第1张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尚(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的作品,现存6卷。《尉缭子》: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司马法》:战国时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今存本仅5篇。

有本 春秋小领主 赤虎的书;

就是讲 春秋时代,是中华文明的根源,因为中国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一半以上的成语形成于春秋时代,我们文化的始源也在春秋……因为有了这段历史,才给我们留下了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遗产。

一个偶然的原因,某男穿越来到春秋,成为一个春秋时代的封建小领主。

他是幸运的,因为他来到这个伟大时代……的霸主国,成为一名衣食无忧的小贵族,稍稍一努力就能成为掌握话语权的“贵人”,他拥有自己的领地,自己的私军,自己的家臣团,自己的妻妾群…… 然而,他也是不幸的,因为在这个动荡的年代,公卿之间的争斗从来都是血淋淋的,失败者被抄家灭族,而晋国的公卿厮杀,惨烈之处尤为这时代之最。

不幸的是,这名穿越者所化身的正是传说中的“赵氏孤儿”……

春秋时期的也就月关和赤虎这两本不错,出现一些历史错误,像宋国姓子而非姬,东周时期女子名中有姜,此为姓氏非统称等,不过瑕不掩瑜。

是本能看的书。

先秦时期的史书并不完备,周到底有封过多少个诸侯国还是谜,很多国只是见过国名而已,具体情况根本不得而知。五经之中的《春秋》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读春秋时期历史首先看这个,另外“春秋三传”也是必读的,即《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介绍周、鲁、齐、晋、郑、楚、吴、越的情况,《战国策》介绍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的情况……

你看完这些再说吧

十年踪迹十年心——穿越秦末

秦时明月

寻秦记

秦皇的宠妃

战国恋之错爱大秦

别梦作流水 穿越大秦 恋绝秦朝

红颜魂归乱世:秦姝穿越秦朝

凤凰涅磐之秦殇小说

穿越秦朝之情断阿房宫

大秦妖后

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为明代长篇白话历史演义小说。

当周宣王轻易见杀,当褒姒巧遇得活,《东周列国志》拉开了它那长达数百年史事的序幕。

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描写春秋战国时代“列国”故事。

关于 “列国”故事的平话,最早产生在元代。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余邵鱼(字畏斋)撰《列国志传》,以烽火戏诸侯开篇,分节不分回,每节随事立题。

明末冯梦龙加以改编,凡余邵鱼疏忽或遗漏的地方,都根据史书作了订正,艺术上也有显著的提高,改名为《新列国志》,共108回。

清代乾隆年间,连环画封面图册1(15张)蔡元放(名界,号七都梦夫、野云主人)又作了一番修改,并加了序、读法、详细的评语和简要的注释,改名为《东周列国志》。

《东周列国志》写的是西周末年(公元前789年),至秦统一六国(公元前221年),包括春秋、战国五百多年间的历史故事,内容相当丰富复杂。

《东周列国志》所叙述的历史,正是这样一个时代,所有的故事,都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展开的。

其中叙写的事实,取材于《战国策》、《左传》、《国语》、《史记》四部史书,将分散的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按照时间顺序穿插编排,冶为一炉,成为一部结构完整的历史演义。

秦汉前的一些史家为了某种原则立场,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评价,有时会隐而不言,把意思深藏在记述的文字中,没有一定见地的人,很难发觉,更谈不上理解了。

这部书的通俗之处,正是将那暗礁一样的文字弄得水落石出,大家一看便心知眼明,种种是非善恶,忠好智愚,毕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是作者编写此书的用意,也是他们对后人的贡献。

西周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叫周幽王,他是一个昏庸暴虐的国王。

西周末期,由于社会矛盾的加剧,王室内部的矛盾也扩大了,周幽王终于被申侯和犬戎的联合军队攻入王宫后杀死,周王朝鼎盛时代就此结束,历连环画封面图册2(15张)周平王继位后,将王都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这就是历史上称做东周的开始。

周王朝的统治日渐衰落,各诸侯国的势力日益强大,东周社会进入了一个大动荡的时期,中国先秦时代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自此开始。

这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大发展的时期。

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诸侯国大国争霸的局面,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公、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的“春秋五霸”。

在这个时期,还出现了像管仲、子产、曹刿、孙武这样著名的历史人物,发生了“城濮之战”这样以弱胜强著名的古代战例,也出现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诸侯国王。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也是在春秋末期这个社会大变革时代产生的。

春秋时期最先强大起来的是郑庄公,小说里面把他描写成一个奸诈阴险的小人,因此在里面的历史地位并不高。

郑庄之后有齐桓,齐桓公小白得鲍叔牙的帮助,击败管仲辅助的公子纠,从而成为齐公,后又任管仲为相,因其认人唯信,不进谗言,又得管仲鲍叔牙之大才,很快就雄霸天下,九合诸侯。

但其结局悲惨,困死宫中,死后各子相争数岁不休,也因此渐渐失去了齐国的霸主之位。

齐桓公之后,重耳续伯,自深得民心的申生死后,年青时的晋文公重耳便多有磨难,三十岁上逃走天涯,先后流走齐、楚、秦等无数国家,取齐女秦女为妻。

只因一帮志同道合如介子推人的帮助方幸而得生。

秦公三平晋乱,最终还是把他推上了晋国国君的宝坐,老来得国的重耳继承齐桓公的伯业,兢兢业业把国家治理得无比强大。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鸣必惊人”的楚之大鸟,因国乱而三年隐若之后果如他之言,一下飞上了乱世春秋的高空,成为一方霸主,这就是缔造了绝缨大宴的楚庄王。

而后的楚平王昏庸,竟占儿媳为己有,又听谗言,欲死太子也绝后患,因而牢伍奢,诱杀其子,幸得伍员逃得一生,一夜间愁发皆白之后逃离楚国,后落根于吴,也因他的再生,几使楚丘和越国覆灭于吴国之手,这个有着太多传奇的伍子胥,扣开了吴越春秋的大门,吴王阖闾之后,伍子胥荐夫差而得王,然而夫差不听子胥忠言,放回已困多年的越王句践夫妇,最终导致吴国灭于这个重生后兢兢业业,一心为复仇而卧薪尝胆的人手里。

紧接着晋国三分天下为韩、赵、魏。

大概春秋时期的历史就到此了,之后的战国史,小说写得相对简单得多,也没有像赵氏孤儿那样纷繁复杂的故事。

《东周列国志》描写战国部分虽然不比春秋部分那么庞大,但也还十分精彩,卫鞅入秦变法,西门豹、吴起的故事等,但给读者记忆深刻的当数孙膑、庞涓、苏秦、张仪等人,四人皆是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庞涓学兵法,苏秦、张仪习游说。

孙膑后为庞涓后害,几死于魏,佯疯才得脱归齐国,后马陵道万箭射死庞涓。

苏秦游说六国联合抗击秦国,即历史上著名的合纵,张仪助秦,后几次破苏秦的合纵之谋。

两人皆为游说之仕,小说中,他们算不得什么伟大人物,全为小人之举,苏秦先贫如洗,后因游说而富贵还家,按小说的观点,其是为了自己而行游说之事,全不顾国家以后的发展,尤其在他后面的日子尤为明显。

结局悲惨自是不必说。

苏秦张仪之后,多出如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这样的好客之士,在他们门下,养士多达数千人,但所养之士也多无用,不能为国出谋划策,也不能为之身死。

作者:冯梦龙

当然蔺相如、廉颇这样的大将之才也是有的,白起长平一战坑杀赵卒四十万余。

再后期,秦王翦、赵李牧等出现,王翦是秦并吞六国的主力统帅,兵越千里,战功显著。

纵观东周几百年,无外乎一个“乱”字,乱世春秋,父子相残、兄弟相争、父夺子爱,子通其母、兄妹相通等并不足为奇。

春秋时期,多有谋国之能臣如管仲、百里奚、先轸、智宁俞、赵盾等,也多有谋国之君如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悼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但之后,谋国之君和谋国之臣皆越来越少,后几近灭绝,多出将才而无相才者,也多为游说之人,再之后,只剩家养士人的君子,当然如信陵君这些也堪为国才,但所养之士少有用者。

再之后,仅剩将领之才了。

将领之后呢,就只剩贪赃枉法、卖国卖家的郭开之流,惟秦王政为治国之君,任人唯贤。

下面也有一帮如王翦、李斯等的能臣,也难怪秦能并吞六国而统一天下,唉也!

推荐几本:

春秋战国:《霸主》、《争雄》一一洪兵

汉:《这个汉朝太有意思了》一一朱耀辉

三国:《卑鄙的圣人曹操》一一王晓磊

两晋南北朝:《东晋十六国风云》、《说不尽的南北朝》一一邙山野人

唐:《血腥的盛唐》一一王觉仁

宋:《如果这是宋史》一一高天流云

明:《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一一张宏杰

古史像《竹书纪年》、《路史》、《春秋左氏传》、《尚书》、《史记》、《穆天子传》、《吕览》、《管子》等等

今人做的像顾颉刚《古史辨》;

钱穆的《国史大纲》有不少创造性的观点;

吕思勉的《先秦史》,当然资料性很强,比较保守。

当然,史书的故事性普遍来说不是很强,倒是引用的很多资料有故事性。史家要从故事中总结出他的观点来么。

我国战国时期的古书有什么?

《六韬》:传说为周代吕尚(姜太公)所作。后经研究,认定为战国的作品,现存6卷。《尉缭子》:为战国尉缭所作,共31篇,今存有5卷,共24篇...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