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进行审美教育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2收藏

如何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进行审美教育,第1张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的美学系统。语文学科教育若缺乏对美的教育,将是贫乏的教育。就仅仅拿教材来说,它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学内容。我们可以凭借这一巨大的美学资源优势,帮助和指导学生去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这对于促进语文教学改革,推动学校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的事物”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主义剧作家、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曾说:“从美的事物中找到美,就是审美教育的任务。”这里提到了“美的事物”。在我们语文教学中,“美的事物”包括哪些呢?这是个基础性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探讨语文审美教育的问题。这个问题还涉及到我们应该拥有怎样的语文观。对大多数语文教师来说,语文教学中的“美的事物”就仅仅是课文,也即文章。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的,只能勉强算作小语文观。语文,它不仅仅是课文,不仅仅是文章。语文教学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文讲解。著名中学语文教学专家鄢文龙教授认为:语文这一学科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不仅包括文章、文化和文字(三者综合体现为课文),还包括语言和言语。我们只有这样理解,才是合理的、科学的大语文观。我省著名鲁迅研究专家姚晓龙教授也曾经说过:“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当要有宽广的精神视野”。我们只有用大的语文观,高屋建瓴地审视语文,才能充分挖掘出语文教学中的“美的事物”,给学生以美的教育。就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美的事物”,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课文,这是语文教学中“美的事物”中的主体部分。这一点,相信大家都没有异议。中学语文课文里,荟萃了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国度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蕴含着极其丰富、极其广泛、极其深刻的美育资源。这一美学教育资源,不仅包括文学审美(包括语言美)、道德审美,还包括着文化审美(集中体现在文言文中),我们可以凭借这一巨大的审美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较为全面的审美教育。其次,是言语方面,即在听、读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语文是要多听、多读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属于自己的、对事物的审美能力。最后一点,也是很多语文教师会忽视的一点,是汉字本身的审美能力培养。我们的方块字能发展成为一门独步中外的艺术,绝对是与它具有美的特质有很大关系的。

二、在课文分析中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在文学审美方面,中学语文课文中包容了各种美的形象和各种美学风格,如苏州园林的优美,小桔灯的朴实,贝壳的精致等等。教师通过文章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的挖掘和分析,一方面唤起学生情感,调动学生想象,一方面又加以理性的指点、引导,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首先,是要抓住美的语言。高尔基曾经说过,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此分析作品首先要抓住作品的优美语言,在领略其语言美中获得美的享受。如《荷塘月色》以细腻委婉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淡雅而富于诗意的图画,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淡淡的喜悦,交织着淡淡的哀愁。语言的中介使他们感觉出景物中所寄寓的至情至深的意境,激起了活跃的想象,升发出喜悦和满足。这正是美的语言产生的奇妙效果。

其次,是要抓住美的形象。美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典型形象的美。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塑造学生的心灵,具有启发人,感动人,鼓舞人的艺术魅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中的蔡老师,她外貌温柔美丽,心地慈爱,爱孩子,关心孩子的甘苦,及时为孱弱的孩子排除痛苦悲伤,是一位老师的美好形象,使人受到美的感召而净化心灵。最后,是要抓住美的意境。王国维的意境说已经为人们所认同。分析意境美,就是要把作者“难写之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把“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所刻意追求的意境。实践证明,优美的意境能引起丰富的想象和联想。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家所勾画的这幅深秋傍晚天涯游子凄凉的旅行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是昏暗的,小桥旁边的人家是稀稀落落的。在荒凉的古道上夕阳残照,西风扑面,无家可归的游子骑的马是消瘦的,举目所见,整个景物是如此的悲凉、凄惨。这实际上是无家可归的“断肠人”的审美感受与心境的写照,或者说是断肠人悲凉心境在自然景物上所打上的印记。在道德审美方面,中学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加强“四美”教育。初中语文教材中社会美的素材非常丰盛,我们所倡导的“五讲四美”中的“四美”都可以从中找到例证。“四美”的核心是心灵美,而社会美的核心也是心灵美。心灵美是相对于人的外在美(仪表美)而言的。现在的初中生普遍比较重视仪表美。人固然应当讲求仪表美,但更重要的还是内在美即心灵美。心灵美是语言美、行动美、环境美的基础,它借助于语言美、行动美、环境美表现出来。反过来,通过语言美、行动美、环境美的教育,又有助于陶冶美好的心灵。而在文言文的教学中,我们也完全可以对学生加强文化方面、思想方面的审美教育。我们的学生,处在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的环境,他们的成长,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他们要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远大的理想,才会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通过经典的文言篇目的阅读,我们可以读到隐藏在其背后的生命意识、宽裕意识、责任意识、超越意识等思想的光华。孟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的坚韧;范仲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的通达;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无一不让我们感受到各种生命形式的存在与意义,深入剖析,自然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以提升。

三、在听、读方面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所以课文内容则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知的材料,而阅读范文(包括教师和学生)则成了激发学生美的情趣,树立美的意识,增强美的感受的重要途径。

首先,是要激发美的情趣。学生美的情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出来的。教师的作用,就在于为学生对课文的感知和体验创设一种情境,指出一种导向,即通过对课文的认真阅读和反复品味,为其接受机制创造美的情绪氛围,诱发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其中。比如教学《童趣》,在充分梳理课文内容之后,教师反复吟读,恰如一个聪明博识的导游,把学生带到一件件新奇的童年趣事面前,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童年其实也是很有童趣的。一篇平实无华的文言就这样把学生引入了意趣盎然的童年情景之中。在这里面,教师的朗读是关键。实践证明:朗读课文是激发情趣的关键所在。通过朗读,课文中的美学意蕴得到了初步的揭示,美学价值得到了相应的开掘。

其次,是要树立美的意识。学生美的意识是在美的情趣激发以后,潜移默化逐步确立起来的。教师要分外珍惜,精心呵护,要在阅读范文上下功夫,花气力。阅读范文既有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更有学生富有表情的朗读。如前者是导径的灯,后者则是寻路的杖。学生在寻路之时则能把教材中优美的诗歌、散文,动人的小说、戏剧,通过声情并茂的反复吟诵,体味出作品的美感,从而进入作品中特定的意境,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醉其音,心同其情”的艺术效果,就会积极主动的去发现美,感受美。 最后,是要增强美的感受。范读不仅要再现课文的情境,更要能深刻体会课文的情感,只有真正体会到课文的情感,才能获得最真切的感受。中学生正值青春萌动期,内心世界一刻也不会平静,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感情共鸣,适时的情感渲泄,而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因势利导,使其从作品中吸取营养,产生爱心,升发美感。比如课文《春》,教师通过舒缓、欣喜的语调,再现了坚韧的青草,温柔的春风,湿润的春雨,璀璨的春花等形象,使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景。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决不能光用教师的范读和讲析去代替学生的朗读和理解,用教师的鉴赏代替学生的鉴赏。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四、在写字课中体验汉字的非凡魅力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汉字,正是这样一种美的集中体现。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而且一直使用到现在的唯一的文字。中华民族创造的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如政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重大成果,都靠汉字记载了下来,流传到现在,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宝贵财富。汉字承载着我国如此悠久的历史和精深的文化,因此了解汉字、学习汉字、把汉字写好,对于向学生传承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是十分有帮助的,同时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汉字除了传承历史和文化外,它还具有陶冶情操的功能。汉字的结构和外形是非常有美感的,古代汉字有些形象逼真,如实物在前。而随后的汉字,则朝着实用方向发展,字体方正。而手写体则朝着书法艺术发展。我国的行书和草书,在发展初期,都是为方便书写而创立的,之后则名家辈出,终成两类大书体。王羲之的行书,怀素的草书都极具审美功能。让学生学会欣赏书法,对于他们以后做人做事,都是很有帮助的。写字是很需要涵养,很需要心静的,浮躁的人终其一生都不可能把字写得很好。所以让学生练字,能培养他们静心做事的好习惯,可以培养他们养成心静、处乱不惊的好心态、好气质。还有一点可顺带指出的是,学生把字写好了,在中考和高考中,也是很有益处的。现在虽是提倡素质教育,但考试仍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在考试时,能让阅卷老师看到试卷后,感觉到眼前一亮,那么学生就能得到更多的卷面分和印象分,这对于他们升学也是非常有帮助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教师只有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美育,才能让学生德、智、体、美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只有做到美育与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增强美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才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养,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培育创新精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包括以下四种:

(1)有利于陶冶人的情操。美育不同于别的教育就在于它是一种自由的形态,通过“寓教于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使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这是因为美与人的心灵是相通的,用康德的话说,美是情感知识与道德的桥梁。美育就是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美,对人进行美化自身的教育,使人具有一颗丰富而充实的灵魂,并渗透到整个内心世界与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自觉的理性力量。这是其他教育无法做到的。

(2)有利于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要将道德、知识等教育转化为人的一种精神素质,使之成为真善美相统一的人格。美育由于冲破了狭隘的功利主义,并且是一种自由形态的教育,所以比较容易与其他教育相结合,并渗透到其他教育之中去。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仅知道什么是不够的,只有从情感上产生爱好,才能心悦诚服,才会在行动中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可见,美育具有全方位的作用,能够把其他教育带动起来,形成为一个有机体。

(3)有利于提高思维能力。人类认识事物的思维形式分为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是基础,没有形象思维也就没有逻辑思维。所以,要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尤其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更要注意形象思维教育。一般来说,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道德修养同思维能力是成正比的,但也并非是绝对的,还要有合理的心理结构,才能将知识、道德转化为一种智慧。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现象:有些人书读得不少,人品也不错,可就是不会运用,甚至成为书呆子,这和平常缺乏美育教育,形象思维能力低,缺乏想象力有着直接的关系。

(4)有利于培养新型人才。我们正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时代,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知识结构的综合化,而不囿于某一学科的单一知识,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教育的精髓是启迪智慧,培养创新精神。美国诗人惠特曼说过:智慧是从灵魂中引发出来的。智慧是知识、修养、经验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已成为人的一种素质。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不管干哪一行,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不可能真正做好工作,成为优秀人才。事实也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美育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美育是一种以艺术为基础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以及更好地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美育不仅可以帮助个人发展艺术方面的技能和兴趣,还可以对社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美育可以促进个人全面发展。通过学习和实践艺术,个人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和技能。这些技能和素养可以帮助个人在不同领域中表现出色,并且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此外,通过参与美育活动,个人还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结交新朋友,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子,促进个人全面发展。

其次,美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艺术是一种重要的文化遗产,它可以传达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观。通过美育,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人类文化。此外,美育活动还可以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丰富社区文化活动,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在当代社会中,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美育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最后,美育可以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美育活动可以帮助个人减轻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个人可以得到更多的乐趣和满足感,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此外,美育活动还可以帮助个人调整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达到心理平衡状态。

总之,美育在当代社会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通过美育,个人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社会可以更好地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产业,个人的心理健康也可以得到提高。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美育的作用,积极参与美育活动,推动美育事业的发展。

  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研究

  一、 前言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便十分重视对于“体育”的学习。他把有军事和运动含义的“射”和进行艺术审美教育的“乐”相提并论,共同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前列。我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就学校美育来说,他认为:“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都没有与美育无关的”。他要求在学校中以各种美育的形式进行教育和学术活动,使学生能在学习专业知识中受到一定的美的熏陶;同时又在美育中学到某些知识。

  美育体现了体育教学固有的特点。不论是跑、跳、投等基础技能的教学,还是健身操、体操形体动作的赏析,都是在传播信息;而这些信息中饱含着许多美的因素。它对培养学生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具有一定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地位。智育是美育发展的前提,而美育对智育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能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能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有利于我们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体育教学离不开美育,美育融于体育教学中,缺少美育涵蕴的体育教学是不完全的体育教学。

  从目前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学生的审美能力比较差,容易接受一些流行的审美标准和趣味,如NBA篮球比赛中各个篮球明星技术动作之华丽;社会上流行的街舞之通俗“靓丽”。但他们却不能理解和欣赏什么是真正的运动美。所以体育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十分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美结合。体育锻炼作为获取健康的手段,人们越来越渴望增加它的艺术性和愉悦性。目前,作为艺术类音乐、美术和舞蹈与体育的结合越来越广泛、密切,如体操、健身操、技巧、水上芭蕾、花样滑冰等都离不开音乐和舞蹈。因此,各种体育项目艺术化,已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未来的体育将是激烈的竞技比赛和轻松愉悦的健身活动并列发展的时代。学校体育是现代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应当体现时代要求,要培养学生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体育与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实施二者结合的主要途径。

  二、 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学校要塑造合格发展的人,美育教育是不可缺的,更应渗透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

  美育与体育相互联结,有一定比例的交叉重叠关系。体育中渗透着大量的美育因素。学生在学校体育教学和活动中应感受到三方面的美的现象:从身体角度可以感受到身体线条美、匀称美、姿势美、健康美、肤色美等、从运动角度可以感受到形态美、跃动美、韵律美、和谐美、敏捷美、柔韧美、力量美等;从行为角度可以感受到协作美、结构美、道德美、忍耐美、热情美、纯朴美、机智美等。更重要的是,参与运动者在运动中可以在身体和精神上得到满足和充实。

  当然,美的教育应是有意识的,潜移默化的。首先,体育教师应该培养自己对现实中美的感受、判断和评价的能力,研究美感的生理、心理基础和社会根源,从科学的意义上懂得美,懂得审美常识。这样才能以高尚健康的美育贯穿于完整的体育教学之中,帮助我们的下一代具有美的情感,更好的认识世界和认识生活。

  其次,体育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形象,除了应以自己语言的优美、行动的高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思想的进步、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美好的感受外,还应在上课的示范中特别注意。再次,应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讲授一些基础的美学知识,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并在示范动作准确的前提下,力求把动作做得轻松、优美,达到能吸引学生产生兴趣的目的,也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另外,更重要的是要鼓励学生在运动中尝试美的内在体验和自觉的审美意识,并将内心体验的美和外形观察的美结合起来。

  三、 体育与美育、艺术的关系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指出:“体育中含有大量的美育因素,体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深刻地说明了体育与美育的密切关系。人们在崇尚美,追求美的过程中认识到,体育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重要手段,也是美化自身的必要手段。通过体育,可以促进人的身体之美与精神之美的最佳结合。体育中蕴含艺术美、表现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同时也拓宽了人类的审美领域。美育也可促进体育,提高体育成绩,按美的标准去锻炼,更是健美运动的要求。体育所蕴含和表现出来的美,主要体现在体育运动美和体育精神美上。体育运动美表现为动作美,它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和观赏价值。人们酷爱体育除了欣赏挑战生命极限的崇高外,也欣赏体育动作的美。体育运动的动作,或追求速度,或追求力量,或追求灵巧,或追求动作与动作的完美和谐的组合,无论哪一种动作都是美的,无论哪一种动作都有着其艺术特性。

  四、学校体育教学中美育的内容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体育运动中主要追求"身体美"和"运动美"。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显现的美(心理、生理)。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人体自身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动作、环境。行为、竞技)。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学生的参与体育活动和观赏体育表演,体验和感受运动之美。体育教师是教学中美的传授者、表现者,体育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教师要言传身教,而且身教重于言教。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要具有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语言、端庄的教态、整洁的仪表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才能做到自身形象与体育教学内容的统一。场地和器材的组合以及教学的周边环境,都要为运动创造一个美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的内容渗透人文教育的思想,提高学生的鉴美能力。

  五、 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表现形式

  体育学科的教学形式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具有开放性、动态性、直观性、瞬时性、体验性等特点。通过体育,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艺术教育活动,可以提高人们对健与美的认识。因此,体育教学活动为美育、艺术教育提供了十分广阔、生动的审美空间,而在进行美育、艺术教育渗透的同时也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果。

  1、 把美育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体育是人的体力和智力和谐发展、才能志趣和审美能力充分发展而服务的教育过程。体育又是寓教于乐的活动,其教育目的是在审美过程中完成的。它以身体运动为特殊手段,展示具体的形象,运动所产生的机体舒适感给人带来活泼欢畅的良好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让美在教学过程中无时不在,使学生有愉悦的心情投入练习,提高教学质量。

  2 、体育教学中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音乐作为一种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可提高学徒对美的理解与追求,会使欣赏者具有更加高雅的气质和端庄的仪态,健康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体育锻炼与音乐的结合可以加强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培养。在练习过程中,动作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是一种美的享受。加强体育教学中各种练习项目与音乐、舞蹈的结合,可以让学生享受音乐美的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塑造美的形象

  教师是影响学生的审美观的关键。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产生影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成为学生形体美、仪态美和心灵美的楷模。

  4 、在体育教学中结合教材渗透美育、艺术教育

  把美育、艺术教育运用于体育教学中。通过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美反复推敲,细心品味,创造更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从酷爱具体运动项目到对该项目运动美、艺术美的欣赏,由此培养学生的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以更好地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陶冶情操,培养美育素质,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六、 美育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培养方法

  1、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进行艺术美的渗透

  体育教学中包含着极丰富的美育内容,教学过程自始至终都贯穿着美的教育。开始部分的队列练习可使学生感受整齐一致,节奏和谐等形式的美;在学习掌握技术动作时,既可感受平衡、对称、协调、节奏旋律等形式的美,又可感受技术动作美,以及思想品德、作风等心灵的美,这也是体育教学区别于任何一种教学的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正确的坐、立、行、走等身体姿势,要求学徒做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轻盈而沉稳,要展示出美的姿态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在教学中,教师还应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徒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关心集体、乐于助人,诚实守信、勇于拼搏的优良品德和作风,塑造学生美的心灵。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音乐的节奏的旋律、优美的舞姿与跑、跳相结合,运动全身。引起学生心理上的连锁反应:欣赏----向往----理解----完成----享受----回味。使学生达到练中有乐,乐中锻炼的良好效果。从而塑造出既有技巧美、造型美又有力量美、耐力美,动作舒展大方、轻松自如、灵活多变而又富有强烈的趣味性和娱乐性。

  2、 结合体育教学中的讲解示范进行美育教学。

  体育教学中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的讲解示范,能否给学生以美感,是能否培养学生的情趣,正确掌握技术动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讲解力求做到:言简意赅、流畅易懂、生动有趣,并注意声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示范力求做到:准确、熟练、舒展、自然、利落、优美。这样才能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良好的体育美之影响。

  3 、体育教学中应充分结合教学内容进行美育。

  青少年时期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也是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结合形体训练进行美育的同时,还必须结合思想品德进行美育,使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形体美和心灵美和谐一致,达到身心健美的目的。由于体育运动具有鲜明的集体感、荣誉感和竞争意识等特点,它就要求参与者能遵守规则、服从裁判、有组织、有纪律、有礼貌,并具有强烈的责任心、民族自尊心、进取心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必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美化思想、塑造心灵美。

  4 、体育教学中场地、器材及教学组织中渗透美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无时不体现美的存在,运动场地的平整、教师运动服装的整洁、器材准备摆放整齐、场地布局合理;课堂组织教学、教学方法针对适用、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等等。

  5、 充分使用现代教学手段,为审美创造条件

  有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雨雪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或室内必修课,有目的有组织地让学生观看精彩的比赛录像,如结合体育教学实践、校内、校际体育比赛及高水平运动比赛录像片断,使学生通过具体、形象、生动的感知逐渐提高对体育美的塑造能力。这样把体育与艺术有机地交融起来,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放松学生的身心,使用权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生理、心理负荷协调

  七、 结论

  现阶段的教学是多元化的教学,各学科教学应该和谐的发展,因此应把学科教育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体育教学不仅使学生强身健体,而且能将智育、美育、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由此相信,在“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实现体育与美育的有机结合,艺术教学穿插于体育教学之中。这样,将使学生在提高身体心理素质的同时,思想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身心得到多全面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语文教学研究中进行审美教育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理论若不包括对审美教育的研究,就是不完备的理论。语文是一门充满美的魅力的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是一个...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