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感觉古人很容易参透周易八卦,现代人却不能呢?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1收藏

为何感觉古人很容易参透周易八卦,现代人却不能呢?,第1张

古者伏羲(6000年前)仰观天象,俯查地理,感悟人情,将天地人统一于一体,而各又因时空变幻而有别。

此乃万物旁通,触景生情。

八卦类比,触类旁通。

《易经》为八卦之精辟解说,不失于本。

道法自然,离经则叛道!

我是风水师,跟你分享不一样的生活!

周易对古代和现代的人来说,难度都是一样的。反而由于资讯的发达,现代人学习易学更有优势。

一、周易是古代经典中难度最大的典籍

周易成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漫长的时间,才最终成为我们目前看到版本,它不仅是一本占卜书籍,更是一部哲学著作。

1、在上古时期, 伏羲氏作八卦

准确的说应该上古先民观察天地万物,然后以图画的形式来描述。那时候易经只有图画,没有文字,只能算雏形。

2、在西周时期, 文王和周公(文王之子)应该再加上当时的筮官一块给64卦添加卦辞、爻辞,这些卦爻辞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增删修正才最终形成。

3、春秋时期, 孔子及其弟子又在原基础上作了新的注解,写成10篇“读后感”(《易传》又称“十翼”),这才是目前流行的《易经》的最终版本。

正是在孔子及弟子们的努力下,这本原为占卜书籍的古经《周易》,才成为一部具有朴素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著作,被称为“五经之首”“大道之源”。

从上古伏羲氏开始到春秋时期易经成书,经历上千年的时间,才最终成稿,流传下来的经典中,对解读周易的著作是最多的,据说到达600多种。

这本书之所以这么高的地位,就是因为从当初一个占卜的工具书变成了蕴含大道至理的哲学著作,参透这么一本学问的难度可不是一星半点,说到底是因为中国哲学是直觉的真理,涉及到人与天地自然和谐统一和人与人之间心灵本身种种生命 情感 ,滋养人的心灵。书本直接将这份感受告诉你,你读的懂说明你有这种生命感受,读不懂说明这段感受你还没经历过 。

二、除了思想性外,语言文字演变也是参悟周易的难点

在文王之前,易经只有八卦符号,没有文字,而且当时只有八个卦。后来随着 社会 发展,八卦已经不足以表达更加丰富的 社会 生活的需要,因此周文王推演了64卦,并做了卦辞,之后周公作了爻辞。

什么叫卦辞?爻辞?

说白了就是算卦笔记!为了方便以后占卜用的,并不神秘。

再之后,到了孔子所生活的春秋时期又过去五六百年,语言文字又发生比较大的变化,因此孔子及弟子又写了十篇读书笔记对易经进行注释,以方便时人理解。

需要注意的一点时,中国的著作从二十世纪新文化运动开始才是“所说即所写”,在这之前即使是最近的清朝人,日常说话已经和现代人区别不太大了,但他们也要学习文言文。因此在学习周易方面,从孔子之后历朝历代都有人对周易进行新的注释,以方便当时的人理解。现代对周易的解读书籍则更多,随便一搜保证够你看一辈子。

作为一个普通人可不可以解读周易?

当然可以!

举个例子:

乾卦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思是乾卦的最基本象义是天 ,天的性质是刚健,君子占到乾卦后,从而以天为法,自强不息。

那我不说君子自强不息,我改成“加油吧,打工人”行不?行啊!

另外一个例子:

乾卦初九爻辞 潜龙勿用

“潜龙” 是一种发展状态描述, “勿用” 是断语,说的是潜藏的龙,时机不成熟,不要施展。

我改成“ 猥琐发育,别浪 ”行吗?当然可以!你高兴就好。

三、现在资讯发达,对周易解读参悟更加便捷

在古代读书是一种奢侈,八九成以上的普罗大众是读不起书的,而且因为 社会 不发达,人们接触的书籍数量是非常有限,学富五车就代表知识渊博。现在互联网高度发达,自古至今的典籍都能搜索到,而且有各类专家的视频、音频可以辅助解读经典,可以让学习者快速提升。

古代的有钱的家庭比较注重文化 出钱请老师教的,一般的家庭是不识几个字的 。古代的人也不是每个人都会。现在你肯出钱去学也一样会。

中国古文化中,有很大成分和很多内容的明喻、暗喻、隐喻、类比的表述、思维和推理,原中学课文中的《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楚人涉江》、《郑人买履》、《精卫填海》,以及另有《庄子寓言》、《孟子》、《荀子》,和叶落归根、鲲鹏展翅、纸上谈兵、草木皆兵等诸多打比方说事、明理的典故、故事、成语和词汇。还有古代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中,其中就包含《易经》。中国传统文化中,这种以比喻、类比表述,说事、明理、推断的习惯,至今在广大农村的延续依然明显。

《易经》刚好就是一本化万物入八卦、以类比明事理的百科全书。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易经的表述,都不是那么直接、直白的。比如,周易八卦中的"乾″,乾为天、为龙、大金、为玉、为父、为国君、为首都,它怎么又是这、又是那,一会儿是这、一会儿是那呢?乾的本义是阳刚、强健,天最为阳刚强健,龙是中国祟拜的图腾,金是金属里边最好的,玉是石头里边最好的,国君是国之元首,父亲是一家之主,首都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周易八卦全是万物类象。所谓参透周易八卦,就是明白了万物类象的逻辑、方法、规律,并掌握了一系列类比推理的程序。中国古人,尤其是有文化的人很少拿一说一、拿二说二的,他们喜欢隐含一定内容的表述。西方文化和西方 科技 传入我国后,我们现代的人们,已经非常习惯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龙就是龙、猪就是猪的表述,很直接、很明了,但也很直白。你象易经"乾卦″中的"潜龙勿用″、"飞龙在天″,它都是说人在不同阶段、地位的一种状态的。"坤卦″中的"东南失朋,西北得朋″它指的是有舍有得、利弊得失的道理的。

即中国古代人语言表达上,它不是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它不是丁就是丁、卯就是卯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的,它会有隐喻、暗喻、类比、类聚、类推的很多内容和成份,加之受"四书五经″影响,尤其是古代名讳、事讳和"文字狱″的影响,中国古人以此说彼,以物喻人,以寓讲理的思想和思维习惯,是根深蒂固的。而现代人尤其是现代科学的语言表述上,则又是必须是是什么就必须要是什么,最好是简单、精准、清晰、直接和明了的。所以现代科学、近代白话文环境条件下成长起来的人,不经有人指点、讲述和传授,大多数人是极难一下子能参透周易八卦的万物类象和类比推理的思维逻辑的。时代在变,习惯在变,思维、逻辑、推理也在变,一切都在变化。周易一般人读不懂,但中国古人也不懂现代科学。

古人,或现代人,知之者甚少。古今也都不乏此类人。易经明人都知是观天之道观人物事的存在总结。

以前的古人,往往是通“道”的,其代表时期就是三皇五帝时代,这段时间以前的 历史 ,目前不得而知,想必其应该时更加的通晓大道之术。据有人讲,《山海经》就是讲三皇以前的史书,这还没有公论,我们不做置评(《尚书》是五帝时期的史书)。

而《易经》以及《黄帝阴符经》《道德经》,都是在讲“道”的元理和运用,通天道、明大道之人,自然也就容易看懂周易、参透八卦。

那为何现代人不能了呢?因为后来的人,逐渐被机心(或者说人欲,脱离大道自然的各种欲望)所遮蔽本真的心灵、被物语所役累,已经彻底的天人分离了。

这也是为何后来的朝代几百年甚至几十年就改朝换代了,因为不合天道。人自己想出来的各种条条框框,有多少是符合大道之理的呢?只要这个宇宙不变,道就亘古永恒,按照道来运行的,自然就长久,比如三皇五帝时期。

夏朝,约公元前2070~前1060年,存在1000多年;商朝,约公元前1600~前1046年,存在550多年;周朝,约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大约790年。按照中华文明5000年的说法,那么五帝时期也就大概1000年左右了。经历的帝王人数少,却比出帝王人数多的朝代活得长久。

而不合天道而行的朝代,长的两三百年,比如汉朝与明朝,短的百年左右,甚至更短,比如南北朝时期。处于天人合发与天人分离的过渡期的夏商周三代,存续时间则处于几百到1000年之间。

至于近的例子,就拿一些动物和禽类来说吧。比如公鸡打鸣,鸟类迁徙,地震来临前狗狗等一些生物的焦急状态,等等,都是它们通天道的一种体现。

通天道的人,在天人合发的时代,人也是能够做到感应的。生来就通道的人,叫做真人;后天修炼而通道的人,被称为圣人(只是后来这一称谓被用烂了)。而天人分离后,最现实和显著的例子,就是人们对气候节气变化的感知,就明显不行喽。

邵康节把周易通篇抄写在墙上,冬不炉夏不扇三十年,你说很容易,呵呵,告诉你,少林寺有句台词,叫,没吃三天素就像上西天,天下哪有那么容易的事。

在我国古代,人们要解决一切事务不明而决,逐形成了神密文化周易八卦。

周易八卦太极起阴阳八卦,细究还是尊循自然规律中无穷无尽演变。如乾与坤就首先从天地开始。

现代人接受的知识信息十分广大,问天气就有天气预报,用不着打卦类繁锁之事。由于人们对周易八卦的使用不是广凡,便渐渐淡糢下去了。

古人仰观于天,星汉灿烂,俯察于地,万物兴衰。广汉星宿尽收于心,层峦叠翠尽感于身。日月穿行,四时分明。花开花落,喜怒哀乐。人与天地尽合于一体。遂可著易,流传于世。

现代人越来越浮躁,厚朴之言难以参透。唯有少数人淳厚清静,内观不争;若能日积月累,方可参悟!

看看学字的繁体字。就是一个小孩两只手在玩竹签,头上那两个XX就是爻。

小孩在学什么?学做人的道理。道理何来?全在易里。

古人学字,14之前不学理论,认识字打下根,什么理论都好学。

所以古人的发散思维比现在人高,现在学习把人局限在各种专科里面。你研究的领域就窄了。

而且你所说的,都是象。观相后体会,然后演绎。里面是没有答案的,只有提示。全凭自己去领悟。

所以天马行空才是关键。

这篇文章中,我会先对每一卦的属性进行概述,方便大家以后根据这些属性,添加更多的类象,然后会从几个方向,先总结一些我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类象。在断卦中,根据所测之事,加入相应类象会提高断卦的准确度。师父在我学卦的时候跟我说过一句话, “欲晓卦理,先通人事” ,与君共勉。

震卦概述

“震仰盂”,即震卦代表的是两阴爻在上,一阳爻在下,表示一种向上、向外发展的趋势。故其正象为雷。秋冬之间潜于两阴之下的阳气,春天到来,便开始向上,向外发展,震动其上之阴气,如春天万物开始发生一样,跃跃欲试,驱阴霾震万物而萌发,如春天的蛰雷。震卦卦德为奋励(起也),表示阳刚在下不愿被阴邪所压制,而奋起之状。表示不默守成规,不甘落后、永往直前的象意,故“万物出乎震”,为激发性,主动性。

震为迅疾: 快速激烈,振奋迅疾。

震为奋进: 意气风发,雷厉风行。

震为兴起: 起立出发,开始起动。

震为自立: 自立自强,追求卓越。

震为积极: 不甘平庸,勇于创新。

震为果断: 毫不犹豫,敢说敢为。

震为勃勉: 勤劳勇敢,不断上进。

震为伸长: 雷惊天地,延伸绵长。

震为新生: 萌生萌发,新生新起。

震为显现: 横空出世,形色顿显。

震为鸣声: 声响激荡,振奋人心。

震为急躁: 雷之急速,躁动之象。

震为恐惧: 恐惧,“惊远而惧迩也”。

震为雷电: 闪电在前,雷声在后,互不分离。

震为刚健: 雷震动极而健。

震为惩罚: 惩罚、打击、制裁。

震为随从: 盲目随从,顺时自发。

震为统帅: 勇帅三军,独挡一面。

震为出征: 出征、打仗。

震为过错: 过错、过失、过头,雷速而不顾,必有过。

震为开拓: 开发、开拓。

震为勇气: 一阳面于二阴而震,必勇。

震为(效)果: 无形丽有声,效果不大。

其他象意: 强劲、霸道、追求、紧迫、功名、鲜艳、攻克、移动、动向、大路、上升、崇高、愤怒、惊恐、粗糙、粗心、多动、冲突、夸大、无礼、仁贞、显示、表现、进步、警骇、勇敢、出发、兴起、狂乱、新生、虚惊性急、轻举妄动、考虑不周、意气风发。震为追逐,为惊走,为射击,为打猎,为警卫(守护),为讲议,为问语,为言告,为声响,为夜黑,为交互,为反背,为后世,为品尝,为宽仁,为喜笑,为陵墓,为祭奠,为茂盛,为征伐,为老夫,为商旅,为公,为父,为神,为登高,为乘坐,为华美(嘉),为萌芽,为邻(居),为争斗,为福,为虚,为岁年。

从人物类象而言: 有名望的人物、与高速运动有关的人物(运动员)、情绪激动不稳定人物(狂想症、神经过敏不安分)、保卫部门人物等(警卫、军人、安保)、法官、警察、将帅、中层领导或者管理层、飞行员、列车员(乘务员)、驾驶员、成人、长子、兄长、胎儿(孕育新生命)、丈夫、青年、社会活动家、激情煽动家、继承人、名人、官吏、辛苦工作的人、忙人、善言者、狂人、音乐家、大嗓门的人、骚乱捣蛋者、说大话吹牛者、朝气蓬勃的人、爱传闲话的人、邮递员、舞蹈演员、足球爱好者、跑的快的人、弹跳力好的人、合作者、活泼快乐者、指挥、争性情人、多动症者、神经过敏的人、壮士、指挥员,勇敢的、竞争的、打击报复的、愤怒急躁的、痛苦焦急的人等。

从身体类象而言: 额头(头部)、口(正在讲话的嘴巴)、足、脚趾头、腿部、肝脏、神经、筋、左肋、右肩臂、头发(弯而稀少)。

从动物类象而言: 龙、善鸣奔走之马、骆驼、麇鹿(獐子或者鹿)、羊(善于鸣叫)、鹰隼(苍鹰和大鹏等)、锦鸡、鹤、鸽、善鸣之鸟(画眉、云雀和金丝雀等)、蜂、苍蝇、百虫。

从器物类象而言: 蔬菜、鲜花、嫩芽、竹子、芦苇(多节之物)、花、花蕾、树木、柴、青绿色之物、音响乐器和锣鼓(牛皮大鼓、架子鼓或者铜锣等)、车类、电话、广播、飞机、汽车、火箭、飞船(舟船)、鞭炮、大炮、导弹、长枪、刀剑武器类、闹钟、玉器、新产品、茶货、裙子、裤子、短衣(短袄)、围嘴(幼儿使用的)、衣袖、蹄筋、鲜肉、树林、禾稼、百谷、草莽、箩筐(簸箕)、瓶罐(开口向上)、酒杯、令旗,向上发展的、外虚内实的,上虚下实的、上大下小的、朝气蓬勃的、骚乱、健康、有声有响的、令人吃惊、恐怖的、高速的、激烈的、腾飞的、振动的、传达的、生长的、比赛的、代用的、好看而无内容的、粗糙的、移动、滑动的。

从场所类象而言: 春季的原野、田园、菜地、庭院、篱笆、山林野地、林区、山阴(山之背阴处)、震源、菜市场、线路、战场、靶场、演奏会场、广播电台、邮电局、乐器店、声像电器商店、杂技场、花店、音乐茶座、舞厅、歌厅、闹市、躁声大之场所、喧哗之地、游乐场所、远处、大道(道路)、机场、发射场、试车场所、军营、公安部门、军队、车场、公园、停车场、车站。

从天象类象而言: 雷雨、雷鸣、地震、火山喷发、星辰(“日月星辰”:日,为乾离;月,阴晦之月为坤,上弦月为兑,下弦月为巽,满月为坎;星,为兑卦;辰,为震卦)。

从时间类象而言: 甲乙寅卯年月日时,春分(春季阴历三四月之交),每月初三(阴历);上午五至七时,共两小时。

从方位类象而言: 正东(后天八卦),东北(先天八卦)。

从数字类象而言: 三、四、八、百。

从干支类象而言: 十干为甲。十二支为卯。五行为木。纳甲为庚。

从味道类象而言: 酸

从色彩类象而言: 青、绿

从疾病类象而言: 精神病、狂躁症、神经衰弱、歇斯底里、羊癫风、神经过敏、惊吓症、“舞蹈症”、妇科病、肝火旺、痛疼性症状、腿痛、多动症、外伤(碰撞造成)、突发性症状、剧烈症状(先重后轻变化很快)、咳嗽、声带咽喉症病、肝病。

这是因为古人 对八卦有两种符号形式:一是三画卦的八经卦;一是六画卦的八卦。

八卦代表了早期中国的哲学思想,除了占卜、风水之外,影响涉及中医、武术、音乐、数学等方面。

先天八卦图通常与太极图搭配出现。太极和无极代表中国传统信仰(儒,道)的终极本体“道”。

卦形记忆歌:宋代朱熹的《周易本义》写了《八卦取象歌》帮人记卦形: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八卦的类型:分为先天八卦、中天八卦、后天八卦。

八卦的阴阳:乾、震、坎、艮为四阳卦,坤、巽、离、兑为四阴卦。

八卦的五行:只论后天五行:乾、兑为金,坤、艮为土,震、巽为木,坎为水,离为火。

八卦配九宫:有先天配法、后天配法、太乙配法。

起源

关于八卦的起源,主要有三种说法:

1、伏羲画八卦于卦台山,后来甘肃天水和河南还有伏羲画卦台。卦台山又名画卦台,相传为伏羲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始画八卦的地方,处于三阳川西北端,现辖于麦积区渭南镇。当然,很多现代学者不相信,认为是后人把一些发明托于古名人;另外,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江苏东部海安县青墩遗址,1979年出土了八个六爻的数字卦,在远古那种人口稀少、部落林立、交流工具很差的环境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江苏东部,需要漫长的过程。

2、张政烺的筮数多步演化出八卦论:其文《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研究二十世纪出土的一批数字卦,认为先有大量筮数(数字卦),后简化成几个筮数,战国时期再由这些少量的具体数值简化成(由一、六两个数字表示的)二元奇偶数符(才有数符化的八卦),战国末期至秦汉再演化为(后世通用的)抽象的二元阴阳符号(才有阴阳化的八卦),阴阳哲学观起源很晚。此论与某些古籍的记载矛盾大,影响也大。

3、刘林鹰的天文六卦演化出八卦论:其《易学起源之谜新解》阐述六卦体系论,认为卦产生于天文学家圭测工具的预测活动,初期的卦是六卦体系,没有坎卦和离卦,后来演化出八卦体系,其重要证据是六卦体系(如三阴三阳)是中医学的主干性理论,不是八卦能解释的,而且六卦体系里的月卦等在《归藏》《易经》有残迹。其后来的论文《商周数字卦之用六象筮法考》,否定易卦源于筮数论,论证四象性大衍筮法在东周占统治地位之前的数千年,易的卜筮是用六象筮法,复杂的筮数只是六象的用数及其变化等,阴阳六象本质上是六卦,即:六卦生八卦曾是漫长的卜筮历史,抽象阴阳观起源非常古远。

这三种说法所含论证力相对较大,此外有多种看法,如:刘珏1946年提出圭影说,认为八卦源于土圭记录日影;冯友兰认为八卦由模仿占卜的龟兆而来,是标准化的“兆”,类似说法还有屈万里的易卦源于龟卜论;李镜池认为古人用结绳方法记录占筮之数,后衍化为八卦,此说的来源是臆测八索这个古书名;汪宁生的八卦源于彝族雷夫孜。有的猜测完全无据。比较看,黄懿陆认为易卦源于先越人后裔壮族的鸡卜文化,虽然几个关键环节的论述无力,还是在论述,也有一定的依据。

这些是八卦的卦源说,爻源说则是另一词条的内容了:爻。

附: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彩陶上的古太极图

卦象

卦象也称类象,是象征类型而非某个单体。易因象设辞,象数是义理的基础,《易经》、《易林》、梅花易断法,都是因象而断,易象广大,具体断法看问题项目而确定一个小范围。

基础卦象

《周易·说卦传》介绍了一些卦象,是基础卦象。

宇宙观上: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

家庭观上:乾父也,坤母也,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

动物观上: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豕,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身体观上:乾为首,坤为腹,震为足,巽为股,坎为耳,离为目,艮为手,兑为口。

运动观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权力观上:乾为君,坤为众。

为何感觉古人很容易参透周易八卦,现代人却不能呢?

古者伏羲(6000年前)仰观天象,俯查地理,感悟人情,将天地人统一于一体,而各又因时空变幻而有别。 此乃万物旁通,触景生情。...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