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1
你知道理想是什么吗?不知道?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理想是一枚指南针,在迷失的途中寻找正确的方向;理想是一张白纸,靠我们的努力在上面印上五彩缤纷的脚印;理想是一个人的支撑目标的架子,挂满了各种各样的梦。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小说家,我的脑子里每天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幻想。有欢乐,有难过,有痛苦,有辛酸,当然还有甜蜜。既然这些幻想有可能会消失忘记,那何不尝试把它保留下来?用笔写写,刻画出了一段旷世奇缘的爱恋;用脑想想,剪辑出一段惊天动地的传奇;用嘴说说,描述出了一段缠绵于世的仇恨。小说的范围就是个小世界,需要你的奇思妙想来装饰这里;需要你的敢于创新来点缀这里;需要你的七情六欲来刻画这里。五彩缤纷的世界挂上了一道微笑的彩虹,流淌的灵感在大街小巷里徘徊。
我的理想起源于一本叫《兰陵缭乱》的小说,里面的剧情跌宕起伏,把一代战神兰陵王刻画得惟妙惟肖;把一代皇室仇恨讲述的刻骨铭心;把一段缠绵爱恋的悲壮写得感人肺腑。小说的结局就是,兰陵王竟然是个女子!小说家的世界就是把童话与现实融为一体,让人在悲欢离合中懂得珍惜;在旷世爱恋中懂得在乎;在仇恨面前懂得包容。
做小说家要有一颗充满想象力的脑袋。在以后,我要每天看不同的书籍,以充实自己的大脑。记住更多的好词好句来发表自己的意见,游遍全世界,输入全大脑。我要观看不同的景物把属于自己的小说力争最完美!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理想是一个天地共存的概念,有了梦想就要了追求就有了爱。理想让我知道只有付出比别人多十几倍的汗水才会成功,在这漫长的道路上只有努力还不够,还要有毅力,有恒心,要坚强,不怕失败。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2“什么理想不理想的,小孩子的兴趣容易转移,一切理想其实就是梦想。等你的梦想不再变来变去后,那就是理想了。”这是我在一本书上看到的一段话。
我也如书上所写的那样——当我帮老师批改作业时,我就憧憬着将来能当一个老师;当我看到电视上放映的种种视频,我就会想象着将来当一名演员;当我看到一些房屋的设计图时,我又会幻想着成为一个建筑设计师……没错,这些就是我的梦想。
任何一个梦想,都有可能开花结果——成为一种理想。
我在梦想的海洋中遨游,总会找到一颗属于我的珍珠。
老师,一个多么神圣的名字,它是一位园丁,悉心照顾着花园里的花朵;它是蜡烛,用毕生的心血换来一片光明……
老师教育着、培养着祖国的花朵,我希望成为老师中的一员,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为了这一理想,我应该用行动来证明我自己,为当一个合格的老师努力奋斗。首先,要保证自己的知识量,就需要掌握课堂内的知识,并有丰富的课外知识;其次,锻炼出一种领导能力,还要有责任心;最后拥有一手漂亮的汉字。
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是我的理想。如果我是一艘在海中前行的船,那理想就是推动我前进的帆;如果我身处黑暗,那理想就是黑暗中的一束光明……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医生,给病人治病,让人们健康快乐;当运动员,赛场拼搏,为国争光;当科学家,把智慧和才能贡献给人民……理想的种子也在我的心里萌芽了。
曾读过这样一段文字——
“您用科学启迪我们的心智,摒弃愚昧,引领文明;您用意志砥砺我们的品格,孜孜以求,奋勇攀登。您用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守候着真理的太阳,心系民族,心系祖国,播种知识,收获希望。”“是您创造了世界的精彩与辉煌!”这是献给老师的赞歌。是啊,老师,这个字眼是多么的神圣;老师,这个称呼是多么荣耀。老师从事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因此,如果我能成为一名光荣的老师,那该多好啊!(引用文字,表达了“我”对老师的敬仰之情,表露了自己的理想——是做一名人民教师。)
可是这个理想要怎样来实现呢?(用问句过渡下文。)
当我看到老师在黑板上写出工整美观的粉笔字时,我明白了,要当老师就要写得一手好字。于是,只要一有空,我就会提笔认真地练起字来。爸爸妈妈问我是不是想当书法家,我轻轻一笑,他们哪里知道我心中的秘密呢?
当我看到老师讲课的生动,出题的准确时,我知道了,要当老师就必须有扎实的知识水平。于是,我总是抓紧时间,温习功课,探索新知。爸爸妈妈问我是不是想争第一,我微微一笑,他们哪会知道我的美好心愿呢?(两段文字,具体叙述了自己为实现理想而付出的努力。字里行间洋溢着“我”对理想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我时常会做一个甜美的梦,梦见我真的走上了讲台(梦中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结尾简洁富有意义。)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4一个人的一生是五彩缤纷的,当然,这里有酸,甜,苦,辣,还有人美好的理想。人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只是他们实现的方法不同罢了。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老师是很多人向往的职业,而我就是向往这个职业的其中一员。我现在是一名在校六年级的小学生。每当看到我们的老师为我们讲课,为差生辅导,心中就更加多了一些对老师这份职业的热爱。老师就像园丁,滋养着生长在祖国花园里的我们;每当在某个街角看到老师时,都会上前打招呼,我才发现:老师这份职业是多么受人爱戴呀!
我当然知道做一个受人尊重的教师并不容易,要有很高的学历,还要有不怕困难失败的精神。但我深信:只要有信心,铁杵磨成针。
努力+坚持+天赋=实现我的理想。一个人如果有了理想,必应为之努力地去奋斗,失败了,继续坚持,那么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井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我有十足的信心冲破各个难关,去追求实现我的理想,为祖国争光!
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5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要让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飞向世界各地,让全世界都知道我的理想。
小时候,弟弟经常生病,我每次在旁边看着弟弟生病的样子,就会很害怕,不知道为什么,弟弟每次生病的时候就很虚弱,看他那苍白的脸,乱糟糟的头发,额头上还有冷汗,微微颤抖的嘴唇。这是因为弟弟天生体质就差,再加上天天生病,所以一生病时就会这样。
记得有一天晚上,不知道弟弟怎么了,一直叫唤特别冷,特别冷,妈妈和奶奶就匆忙来到弟弟的房间,一进门就看到弟弟颤抖着身子缩在被子里,而且嘴唇都发白了,脸上还有冷汗。当时我就吓坏了,妈妈赶紧把弟弟带到医院里去,在去医院的路上,弟弟嘴里一边叫唤好冷,好冷,身体还一直在抖。到了医院之后,才知道,弟弟发了42度的烧。当时,我很害怕,但是看弟弟那难受的样子,我的心里就不再是害怕了,而是担忧。
弟弟在住院时,我就跟妈妈一起来到医院,奶奶由于腿不好,不能外出。每天在医院里的我都可以看到痛苦的病人。还有他们难受的样子,我的心里就满是担心,每天走路都要人扶,吃饭都要人喂,心里满是心酸,真想为他们做点贡献。
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发誓,一定要当一名医生,让人们整天只有开心和快乐,没有悲伤和痛苦在他们的世界里,每天健健康康的,和家人永远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
理想是人生的目标,只要你努力,就一定会达到你的人生目标,实现理想。理想是人成功的动力,就像船的发动机一样,因此,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人生理想是很重要的。
很幸运,我就有这样一个人生理想。我相信:在理想之光的照耀下,我一定会不畏艰难,奋力向前,让理想之花在我心中绽放笑颜!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6在机缘巧合下,我做了这样的一个梦。在这个梦,我活的很快乐,很无忧;在这个梦里,我身边的人都很和睦,友好;在这个梦里,不能找不到违规的食物。
踏进一座城市里,里面的画面美得就如一幅油画。在公路两旁,种着一颗颗高而挺直的白杨树。公路上开着一辆辆我从未看过呢车,车里没有车尾气也没有多少灰尘。人行道的人们并没有出现匆匆忙忙,你拥我挤的现象,而是互相微笑着,慢慢地走着。
一路欣赏着如此美景,肚子也不禁“打起了鼓”。这时我才发现我身上是身无分文的'。一位阿姨好像看出了我的烦恼,便很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吃饭。我若信不信地跟着她走了。
我们坐上了那种车,那个阿姨告诉我,这叫“空气车”。这车主要是靠清新空气启动的,不用油,也不用电。最让我不可思议的是这车还有按摩模式,舒服极了。道路很宽广,路边有各种各样的花,各形各色,一路上你也不会觉得闷。
阿姨很热情地像我问起话来,从谈话中得知,阿姨所在的小区以及很多的小区里,人们不单单赡养着自己的父母,疼爱着自己的孩子,而且还使老年人终其天年,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开心地成长,使老而无妻,老而无夫,幼而无父,老而无子,残疾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嘴馋的我想起了路边小吃并请求阿姨去买。阿姨家里的人的回答让我非常的震惊。他们居然从不知道有零食,路边小吃在这个世界上。这些都是垃圾食品来的,后来我也没有继续说下去了。我只坐了一小会儿,阿姨就和她的丈夫就端了几盘香喷喷的家常小菜出来。我尝了一口,心里面不禁地想:什么路边小吃的根本就比不上这几道小菜阿。饭后,阿姨还叫她的孩子带我去参观小镇,小镇里的美景让我应接不暇。
最后,我被鸡公的鸣叫声惊醒了,原来这是一个梦。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7理想,是我们心中的一盏明灯,它可以为我们指出前进的方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有的想做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有的想成为一名杰出的科学家,有的想当一位救死扶伤的医生……而我的理想上成为一位世界级的羽毛球运动员。
记得前几个月,我在江东区羽毛球比赛上获得了个人第二名的好成绩,那时我就立志要成为一位专业的羽毛球运动员。特别的是在20xx年的北京奥运会上,我的偶像林丹获得了奥运冠军,当他站在领奖台上带着金牌,挥舞着国旗,为国家争一口气。此时此刻我就立志要成为一位国家队的羽毛球运动员,为母亲争光,为祖国争一口气。
当羽毛球运动员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奋斗目标。从现在开始我正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每当别人休息的时候,我正在球场上练蛙跳、练杀球还有跨步;每当同学放学的时候,我却在学校里苦练羽毛球;每当别人正享受空调带来的凉爽时,我还在闷热的球场上挥汗如雨;每当……
假如我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国家队的羽毛球运动员,站在世界级的领奖台上,挥舞着国旗时,我想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奋斗,勇往直前,我将会一步一步地迈向领奖台,到达理想的彼岸!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8在我小的时候有着许多的幻想,但在长大之后,我才发现我真正喜欢的是唱歌,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歌手。
在我六岁的时候,我也曾写过一篇关于理想的作文,那时候我写的理想是当宇航员,那个时候我看到宇航员很酷能飞上太空,很好奇,所以想当宇航员。但我到了五年级,我才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理想是发自他内心的愿望,不会被其他因素所影响。于是我开始思考我内心到底喜欢什么。后来的一件事使我明白了唱歌才是我内心所渴望的。
那是一个周末,电视里放着我喜欢的动画片,而我更喜欢动画片的片尾曲,我就一直坐在电视机前看,以至于忘了写作业,后来妈妈走过来,大声嚷道“看什么看,赶紧写作业去,都看多长时间了,自己的作业没写不知道吗?写不完就不准看电视!”我看到妈妈发火了,赶紧的关上电视写作业了。但写了一会了,我就耐不住性子了,又不敢去开电视,所以我趴在床上唱起了刚才的片尾曲,这时妈妈怒气冲冲的走了出来,批评到:“谁让你又打开电视了,不是说没写完作业不能看电视吗,反应还挺快的,看我出来,马上就关上了。”我对妈妈解释说是我唱的,可是妈妈不相信,让我再重唱一遍。当我重唱完之后,妈妈表扬了我,并奖励我看完这个动画片之后再写作业。我既有点害羞但又很高兴,从那之后我更喜欢唱歌了。
为了我的理想,为了我的梦,我决定改掉以下对我的声音有害的坏习惯;
一不再喝太烫的水。二也不要喝太凉的水。三不再吃过量的辣的东西,可以吃少量的辣椒。四不要大声的喊叫。五也不要过度的用嗓。只要做好这几点,我的嗓音一定会变得更好听的。
我喜欢唱歌,我想当歌手,这就是我的理想。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9人人都有理想,当然也包括我。从小时候开始读书时,我就立志要当一名人民教师,因为小的时候我读一年级时,有一位叫做唐老师的人,她是教我们的班主任,她的样子和蔼可亲,温柔又很有耐心。每次教完了以后,总要问问听没听懂啊?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啊!等等……
记得有一次,我在玩耍的时候绊倒了,腿被磕了一个道口子,好疼!而且血还一直流,我害怕极了,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唐老师焦急的跑过来,担心的问我:“蓝文琳,怎么样。有没有事啊?”我疼得简直说不出话来,唐老师看出了我的异样,急忙把我背了起来就直奔医院去了,到达医院以后,我模模糊糊得看到了唐老师累得满头大汗却还不忘问我疼不疼!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之后唐老师总会抽出时间来看我给我补习住院这些天没学到的知识。我永远都会记得这件事!
所以,我决定要做像唐老师这样的好老师,要是我真的当了老师,我会关心每一个同学,给他们细心的讲解这些题和课文,我还会跟他们谈谈心,这样能更加的了解每个同学,也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我还会用我所学的全部知识全部传授给他们。
我一定会努力的为我的这个理想而奋斗,将来才能成为像唐老师那样的好老师!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10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理想像一棵小的苹果树它告诉你想要吃到苹果就要付出努力,理想像一只船,里面有着我当音乐的理想。
它在我心中已经很久了,小的时候,我很崇拜在电视唱歌的人,因为我也想放声歌唱,我每听到她(他)们的歌声我就觉得我和她们差的好远啊!突然觉的我好像一只毛毛虫羡慕的看着蝴蝶展示自己的翩翩起舞的翅膀,我真想拥有这双翅膀呀!蝴蝶飞了过来说:你一定可以的。于是我当音乐家的信念就更坚定了。
从此,我一直为这个理想所努力着。要知道,当音乐家是很费力的,但我不怕,因为电视上的人也是这样当上音乐家的,所以,我也要努力。随后我一直在练习曲子,每次想放弃时我就想加油你一定可以的,这句话不知说了多少次了,这句话使我依然不放弃。时间长了,我会了很多歌曲,我为我而感到高兴,如果当初放弃的话,就没有今天的我了。
梦想是指路灯,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没有理想就没有目标,没有理想就没有生活。让我们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努力奋斗吧!
不要怕困难!
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从懵懂之时,我们就会听到来很多来自于爷爷奶奶口中的神话故事,在这些神话故事中,最令人记忆犹新的莫过于女娲、伏羲、盘古、三皇五帝等上古时期的众神灵。
大禹治水石刻画拓片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学堂中我们逐渐的学习了小时候神话故事中人物的故事,在这些故事中篇幅最多的莫过于尧舜禹。长大后,这些孩童时期学习过的故事逐渐在脑海中浮现,当再次回味这些尧舜禹的故事时,我发现,其实在尧舜禹的身上,除了那些美好的神话故事外,还凝聚着古人对理想政治与理想社会的情感寄托。
从小到大,在我们接受的历史教育中,尧舜禹一直都被视作上古的贤君。他们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以禅让的形式,完成政权的更替,他们所代表的是“公天下”而非“家天下”。这种“公天下”的思想,一直以来是神州乃至于世界各地人民心中的“乌托邦”。
尧舜禹三皇五帝xianjutu
但是,当你潜心去研读尧舜禹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在有关尧舜禹的考证书籍中,有一部分文章、书籍会抛出这样一个观点,那就是:“尧舜禹未必确有其人”,而且最不能让人接受的是,据考证者推测,尧舜禹时期施行的所谓的“禅让”很可能只是部分学者们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那么,关于尧舜禹以及其统治时期所施行的政策方面的事实真相究竟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围绕尧舜禹,会有这样的争议呢?这一切我们要从关于尧舜禹考证方面的两个观点入手~
自名为“南海圣人”的康有为
首先,我们从那些对尧舜禹时期持怀疑论者的观点入手。通常我们把这些对尧舜禹时期持怀疑态度的学者称之为“疑古派”。“疑古派”兴起于20世纪初,在疑古派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顾颉刚和康有为,当然此二人因疑古的动机和出发点不同,所以在此领域取得的成绩也就迥然不同。
顾颉刚是一位史学大师,他的疑古是基于考证性的疑古。他在疑古方面的出发点,在他所著的《古史辨》第一册中就曾有明确的记述,原文如下:
顾颉刚《古史辨》书影
我很想做一篇《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把传说中的古史的经历详细一说。这有三层意思。第一,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如这封信里说的,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汉以后有盘古等。第二,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越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了《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正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顾颉刚先生的这段话,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文中,简要地阐述了顾颉刚的“疑古”思想,顾颉刚先生通过纵观历史,得出,那些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以尧舜禹为代表)形象,大多是通过历朝历代的加工,逐渐具体化。
诚然,顾颉刚先生的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这种辩证的关于尧舜禹时期的“疑古”思潮,萌发于清中后期,当时的代表有:刘逢禄怀疑《左传》,魏源怀疑《毛诗》和汉代的《古文尚书》,邵懿辰怀疑《逸礼》等等,这些都是怀疑古文经的先声。当然,这些思潮因为受到当时儒学正统思想的影响和压制,传播受限,其传播范围仅限于部分文人之间,但这种思潮大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到后来,随着康有为、梁启超、廖平等变法革新派兴起,变法派出于为变法革新制造舆论,以促成他们“托古改制”的目的,他们便编撰了《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开始大举攻击古文经,并且顺带着怀疑了古史传说,他们认为古史传说大多是先秦诸子们为达到他们“托古改制”的目的而创造出来的。经过变法者政治层面的宣讲,使得原本小众的“疑古”的学风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拾。
影视中的清末民初改革维新派形象
进入民国后,随着西方治学方法和新史观的不断输入,国内学者尤其是那些留洋归来的学者,纷纷加入到重新检讨中国传说人物及历史的阵营之中,这些人中有主张废除汉字的鲁迅、刘半农、钱玄同,有主张白话替代文言文的洪仁轩、胡适、黄遵宪、陈独秀等,而像顾颉刚这样对尧舜禹真实性的考究亦或是发难,则是这群学者中比较典型的一桩历史文化思潮。
在疑古派看来,黄帝、炎帝这样的人物,只能归入传说,至于尧舜禹,则被列入传说附会之列。甚至,他们将历代学人追溯的古代王朝的开端“夏商二朝”也被认定是传说,不被当作信史看待。
但是,这些以顾颉刚、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疑古派”为什么不考虑一下,像尧舜禹这样被正史记载,两千年来一直被视为“典范”的人物,若真的没有一定的历史依据的话,怎么可会就被古人一夜之间杜撰出来?
轩辕黄帝雕塑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女孩。”在研究历史的学者队伍中,有剑走偏分的“疑古派”,就有“信史与传说”的追寻古人记载与尊重考古资料的正朔探寻者。
关于历史和族群血缘的认同上,几乎每个华夏儿女都会毫不疑虑的打骨子里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有关炎黄二帝的考证几乎是和对尧舜禹的考证处于同一水平。我们现代人对炎黄二帝最早的认知来自于《史记》,在《史记》的开篇,《五帝本纪》里说“黄帝者,少典之子,……”这些话,历来被学人们奉为金科玉律,没有人会去怀疑。
黄帝祭祀大典
但是,为什么同样出现在《史记》中的尧舜禹就被“疑古”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单凭史书文字记载去认定历史的真实性这本身就是一个假命题,其次就是历史记录者立场的不同也会造成历史事件一定的偏差。所以,在没有考古的佐证,很多历史记载,尤其是文字未出现之前时期的神话故事,都很有必要的对其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测,这种猜测对历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辅助作用。因此,当20世纪初,胡适、顾颉刚等人在没有考古发掘资料做支撑的情况下,掀起“疑古”思潮的时候,我们应该辩证地去看待这一历史研究方面的新兴思潮。
对于这种思潮的发起人和参与者而言,他们的这种否定尧舜禹真实性和夏商这两个朝代真实存在性的思维,很快就会被兴起的学术科目所推翻,这个学术就是——考古学。
殷墟考古发现刻有文字的甲骨
中国的考古好古之学虽然发轫久远,但真正学科化的考古学却出现的很晚。古人把好古,好收藏考证者所从事的各项活动称之为“金石学”。晚清时期的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就属于晚清时期的金石大家,而他在1898年,因病治药所买来的上刻有奇怪的刻划符号的甲骨,则揭开了中华文化历史上最神秘王朝的面纱,而那些神奇的甲骨上所刻写的符号经过多方查考,王懿荣与当时的一批饱学之士认定,它们属于一种远比小篆、大篆古老的文字,因为其多见于甲骨之上,所以它被称之为“甲骨文”。
后来,考古学家在王懿荣的考证之上,循着线索终于发现这些甲骨的来源地——河南安阳。
殷墟考古发现刻有文字的甲骨
于是在1928年,在民国政府的支持下,安阳考古工作在留学归来的李济的主持下正式拉开了大幕。在考古工作开展不久后,这里被确认为商代晚期遗址。
甲骨文的发现,大量甲骨的出土,随之甲骨文逐渐被释读出来,所以一张商王世系表,逐渐清晰起来。当人们拿着地下挖出来的甲骨文商王世系表与《史记》相互对照时,发现两者的记述竟是惊人的吻合!
殷墟考古发现刻有文字的甲骨
由此可知,《史记》等古籍对于传说时代的记载,是有很大的确定性的,但是,从现在发掘出来的所有甲骨文来看,仍然没有找到任何跟尧舜禹有关的记载,所以说尧舜禹存在与否,在甲骨文发现后依旧存在着争议。
但是在甲骨文发现释读不久之后,一件迄今为止,最早记录大禹治水的西周青铜器——遂公盨出土了,这件文物用其身上的铭文证实了,至迟在西周初年,大禹治水的故事便已经有了。但是西周距大禹的时代毕竟比较遥远,所以这样的故事,依旧不能证明夏朝的创始人——大禹,是否真正存在过。
西周青铜器——遂公盨
尧舜禹中,所处年代最晚的大禹尚且未能明确其人,尧舜二帝的举证就更加困难了。
总之,疑古也罢,信史也好,这两者只是一种研究历史的方法罢了。它们两种猜想在考古发掘工作未完成之前,就像一枚被抛起的硬币一样,未落地之前谁也没办法做到完胜对
《夸父逐日》的主题思想即古代先民企图超越有限生命的束缚以及对生命永恒的渴求。
远古先民,通过幻想、想象与逐日等神话来表现他们对生命--时间--生命的思考:有限的人类生命,强烈地向往永恒的时光。有限的个体生命,"饱尝"时光流逝带来的痛苦。人类为追求永恒的生命,不息作出卓绝奋斗。
夸父逐日 原文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河喝水。黄河、渭河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其一,古代先民希望通过自身努力改造自然,掌控自己的命运,过上幸福理想的生活。
其二,学者杨公骥认为,夸父追日是为了在跟大自然的接触中,不断激发自我潜能,掌握新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凸显自我价值。
他原话这样说:只有重视时间和太阳竞走的人,才能走得快;越是走得快的人,才越感到腹中空虚,这样才能需要并接收更多的水(不妨将水当作知识的象征);也只有获得更多的水,才能和时间竞走,才能不致落后于时间。
柏拉图Platon(古希腊约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
理想国不仅不是空想和梦幻,它是我们心中的理念,而且由于它的稳定性,比之所有那些处于流变之中,在任何时刻都是容易消亡的社会,是更加实在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所有其他对话围绕它而结构起来的中心,在《理想国》中,哲学达到了古代思想家们所曾达到过的顶峰。——奥地利哲学家波普尔古希腊文明与古中华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埃及文明并称于世,她曾经创造了思想与制度的光辉典范,她所达到的智慧顶峰是无人可以企及的。恩格斯曾说:“如果理论自然科学和哲学想要追溯自己今天的一般原理和发展的历史,差不多都要回到希腊人那里去。”而柏拉图在希腊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他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一样,都是当时希腊最博学、最睿智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这位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在西方的地位与影响,比之孔子于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在璀璨的古希腊文明众多光辉灿烂的星辰中,柏拉图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其《理想国》、《会饮篇》、《斐多篇》、《美诺篇》、《费德罗篇》等著作为历代学者竞相传颂。
柏拉图对中世纪文艺复兴及近现代思想的影响是巨大的。文艺复兴中大量的柏拉图著作被重新发现,保存在伊斯兰世界的典籍被带回欧洲,重新引起了人们对古希腊艺术、思想的强烈兴趣,从而掀起了一场发掘和整理古代文化的运动。人们在整理古籍过程中开始重新理解柏拉图。意大利的一些柏拉图作品的翻译家组成了“柏拉图学园”,他们翻译了第一部柏拉图全集,并将柏拉图主义基督教化了。他们所创立的柏拉图学园对文艺复兴思潮有直接的影响,不仅在哲学上有深刻影响,而且也扩展到了文学、艺术领域。
在哲学领域,其思想根源受到柏拉图影响的哲学家举不胜举。突出的有法国行为哲学家布隆代尔、柏格森。黑格尔的理念论从内容到形式上都浸*了浓厚的柏拉图气息,并且发扬了柏拉图的辩证法。柏拉图的《理想国》也启发了类似著作的问世。如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培根的《新大西岛》,以及康帕拉的《太阳城》等,都描绘了作者所想象的理想国家。在此后对空想社会主义,乃至对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产生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柏拉图的智慧星空里,《理想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星辰。它已经照耀人类几千年,为人类指引着方向,今后必将继续散发着它不朽的光芒。
<img class="pgc-img-caption"
中华法律文化精华的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就包含古代“法治”理想和“劲士”精神。
古代的“法治”理想
“法治”理想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以周天子为代表的国家权威日益衰弱,以礼为基础的社会秩序岌岌可危。加之社会动荡,战争频发,给人民带来极大困苦。为了解决现实问题,当时的诸家学派都提出自己的主张。孔孟儒家提倡通过实施“德治”“仁政”以重建西周的宗法贵族政体,老子道家主张“清静无为”以实现社会安定,墨家则“尚同于天子”来结束“若禽兽然”的纷争,法家则主张通过变法实行“法治”来统一天下。
法家“以法治国”的“法治”理想在法家著述中得到充分的表述。如《商君书》:“据法而治”(《更法》),“缘法而治”(《君臣》),“垂法而治”(《壹言》),“任法而治”(《慎法》);又如,“事断于法”(《慎子·君人》),“以法治国”(《管子·明法》),“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等等。“法治”一词已经呼之欲出了。在法家心目中,“法治”作为一种理想,其主要精神就是“法的统治”。如《管子·任法》:“夫生法者君也,守法者臣也,法于法者民也。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此谓为大治”;《管子·法法》:“不为君欲变其令,令尊于君”;《管子·明法解》:“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商君书·修权》:“法者,国之权衡也”;《商君书·壹言》:“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韩非子·定法》:“明主之国,令者言最贵者也,法者事最适者也。言不二贵,法不两适。故言行不轨于法令者必禁”;等等。法家的“法治”作为一种理论以历史进化论、“好利恶害”的人性论、个人与国家相结合的功利主义等观点作为论据。“法治”作为一种治国手段,是通过“赏罚二柄”来实现的。为此,必须拥有完善的立法,并公布成文法,“使吏非法无以守,则虽巧不得为奸”,“使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使“吏不敢以非法遇民,民不敢犯法以干法官”,等等。
法家的“法治”理想以实现“君臣上下贵贱皆从法”的法治社会为目标,它由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来论证其合理性和必然性,并且由一个宏观的施政设计来指导实践。首先,通过变法,建立集权君主政体,在君主领导下实行“以法治国”。包括立法——制定成文法,用法律管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司法——实施成文法,进行法律宣传,普及法律知识,进行职业培训,推动移风易俗。通过赏罚二柄,奖耕战,富国强兵,统一天下。
经历了两千余年的古代社会,法家的“法治”思想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存在。“法治”的五项基本原则也没有改变:“法治”的第一个原则是属于政体性的,即建立和维护集权君主政体;“法治”的第二个原则是属于法体(法律实践活动的宏观样式)的,即严格实施国家统一制定并颁行的“皆有法式”的成文法;“法治”的第三个原则是用详细的法律条文严格制约官吏的施政行为,杜绝其对上的“欺君”和对下的“渔民”行径,以保证法律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一致性;“法治”的第四个原则是强调法律实践的专业性和职业性,法律像儒家经典一样值得去研究和实践,比如,古代的证据制度和法医学是古代法学的重要成果;“法治”的第五个原则是倡导法官忠于国家和法律,不与特殊利益者同流合污,敢于同违法行为进行斗争,必要时不惜以身殉职。
忠于法律、严格执法的“劲士”精神
战国、秦朝是我国中央集权官僚政体确立的时代。它酿造了几宗重要的文化思想:一是“尊君尚法”的思想理论,二是“事皆决于法”的成文法体系,三是忠于法律、严格执法的“劲士”精神。
所谓“劲士”精神,是指执法守职之吏心存法律,严格依法办事,不畏权贵,不徇私情,不记个人得失,忠于职守的风格和情操。其内涵是:忠于国家,忠于君主,忠于法律,依法办事,敢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劲士又称“端直之士”“能法之士”“智术之士”“法术之士”。先秦古籍对此论述颇多。如《商君书·修权》:“君好法则端直之士在前”;《庄子·天下》:“以法为分,以名为表,以参为验,以稽为决,其数一二三四是也,百官以此相齿”;《管子·君臣下》:“据法而不阿,上以匡主之过,下以振民之病者,忠臣之所行也”;《韩非子·孤愤》:“能法之士必强毅而劲直,不劲直不能矫奸”,“智术之士明察,且烛重人之阴情;能法之士劲直,且矫重人之奸行”;《诡使》:“据法直言,名刑相当,循绳墨,诛奸人,所以为上治也”;《荀子·儒效》:“行法志坚,不以私欲乱所闻,如是,则可谓劲士矣。”
“劲士”精神不仅渊源与远古文化,而且直接源于春秋法律实践活动出现的新风气。首先,“劲士”精神来源于遵从占卜的“书法不隐”“以死奋笔”的直史精神。其次,“劲士”精神来源于是有令必行的军法精神。再次,“劲士”精神来源于忠于社稷“大义灭亲”的无私精神。最后,“劲士”精神来源于忠于法律,依法裁断的司法精神。
春秋战国以后,随着集权官僚政体的发展,形成了尊君精神。国家的核心是君主,他掌握最高权力,所有官僚由君主委派,并向君主直接负责。这种政体要求臣民对君主无条件服从和效忠。这种以集权君主为对象的“忠君”思想是在“亲亲”的宗法礼治思想的废墟上确立并发展起来的。“忠君”思想在社会生活领域的折射,便是“士为知己者死”的侠义精神。
“劲士”精神的承载者是秦代所谓“良吏”和“循吏”。《睡虎地秦墓竹简·为吏之道》:“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严刚毋暴,廉而毋刖,毋复期胜,毋以忿怨决。宽俗(容)忠信,和平毋怨,悔过勿重。兹(慈)下勿陵,敬上勿犯,听间(谏)勿塞。”并列举了官吏的五大善行:“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两汉“循吏”与“良吏”的形象大致相同,甚至有些严格司法的“酷吏”亦应归于“良吏”。这些“良吏”在百姓心目中就是“清官”。
“清官”是中国古代民间对品行清廉、公正,守法持正,刚直不阿,执法如山的司法官吏的美称。如西汉的张释之审理百姓“犯跸”案,盗皇陵玉环案。再如张释之依法判刑,汉文帝以为太轻,十分恼怒。张释之说,我是皇帝委任的司法官吏,你是皇帝,你可以自己审理,但是你既然让我审,我必须按照法律规定判决,我审理案件只服从法律。西汉的郅都,敢于直谏,公廉,执法不避权贵;西汉张汤,官至三公,被诬陷入罪,自杀,死后家产仅总值不过五百金,都是所得奉赐之物;尹齐病死后,家产不值五十金。其中,最著名者就是宋代的包拯,他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严惩贪官、为民雪冤、断案清正的事迹被后人以戏曲、小说等形式热情讴歌,在民间广为流传,世人称为“包青天”。还有明代的海瑞。他生活在明朝从全盛走向衰败、贪污成风的时代,为官18年,以自奉节俭、力矫旧弊、刚正廉洁、不畏强权、执法如山而著称,明末时家喻户晓,人称“海青天”。但是,在集权君主政体下,劲士、良吏、清官往往不得善终。因为,在皇帝周围总是簇拥着一大批既得利益集团,他们有太多私利需要保护,他们又有太多手段得以上下其手。在这种政治环境中,忠贞之士安能不危!故历经数次变法的商鞅慨叹道:“法之不行,自上犯之”;韩非亦谓:“智法之士与当涂之人不可两存之仇也”。然而,历代的变法和中兴都离不开“劲士”的冲锋陷阵甚至英勇捐躯。
秦汉以降,虽经世代变迁、王朝更迭,“劲士”精神并未衰绝。“劲士”精神所体现的严于执法、嫉恶如仇、不避权贵的品性,为历代良吏所继承和发扬。“劲士”精神因深深植入忠君尚法的传统意识而演化成为人之道和行为模式,从而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正是仰仗着这种“劲士”精神,中国古代成文法传统才得以维系和完善,进而维护着统一的泱泱大国的生存与发展。(检察日报 山东大学法学院 武树臣)
我的理想小学六年级作文
本文2023-10-30 18:24:1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4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