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训诂和训诂学?
训诂,为解释古代汉语典籍中的字句。就是解释的意思。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扩展资料
训诂研究方法有:
1、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
2、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3、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4、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5、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6、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训诂
清朝末年,章太炎与黄季刚受到了西方语言理论的影响。章太炎在《论语言文字之学》一文中说:“合此三者(按:指文字 、训诂、声韵),乃成语言文字之学。此固非童占毕所能尽者。然犹名小学,则以袭用古称,便于指示。其实当名语言文字之学,方为确切。此种学问,仅艺文志附入六艺。今日言小学者,皆似以此为经学之附属品。实则小学之用,非专以通经而已。”章太炎将“小学”易名为“语言文字之学”,不是简单的更名,而是标志着语言文字学学科观念的产生。太炎先生是中国语言文字学的创始者。在学科观念的支配下,章太炎撰著了《文始》 ,这是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中国的第一部语源学专著。
基本介绍:
顾名思义,通俗的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叫"诂"。
训诂学是中国传统研究古书词义的学科,是中国传统的语文学--小学的一个分支。训诂学在译解古代词义的同时,也分析古代书籍中的语法、修辞现象。从语言的角度研究古代文献,帮助人们阅读古典文献。
训诂学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训诂学包括音韵学和文字学,狭义的训诂学只是小学中与音韵、文字相对的学科,也有人将训诂学分为新旧两种。
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偏重於研究古代的词义,尤其著重於研究汉魏以前古书中的词义、语法、修辞等语文现象,但不等于语义学、词义学。
研究对象:
历史上每种语言都在不断地变化,古书中有许多词义已经变化,或语法变化,历史语言学家考证古书中词的当代意义,编著出注疏书籍,为训诂学。训诂学最主要的研究对象是汉魏以前的古书中的文字。训诂学书籍有两种,一种专为注疏某一本重要的书,逐字解释全书的意义,如《论语注疏》、《毛诗注疏》、《韩非子集解》等;另一种是单纯解释古代的词汇,搜集古代词汇,分类注释,如《尔雅》、《说文解字》、《方言》等;此外后有对训诂学的书籍进行补充、考证、阐释的书籍,如《方言疏证》等。
训诂学研究方法有:
互训,用同义词互相解释,如“老,考也”;“考,老也”。声训,用声音相似意义相同的字解释,如“衣,依也”,说明这个“衣”在古书中是当作“依”的意思。
形训,用字形说明其来源和意义,如“小土为尘”,说明“尘”字的意思是“小土”,这个简体字也是由此产生。
义训,用当代的词义解释古词的意义,如“明明、斤斤,察也”,是说“明明”、“斤斤”的意思是“察”。
反训,古代有的词和现代意义相反,需要用反义词注释,如“乱而敬,乱,治也”,说明这个“乱”字,在此处作“治”的意思。
递训,用几个词连续解释,如“庸也者,用也;用也者,通也;通也者,得也”,说明这个“庸”字用声训是从“用”字来的,但意思实际是“得”的意思。
代表人物:
郭璞
东晋训诂学家。博学多才,好古文奇字,注释《尔雅》、 《穆天子传》 、《山海经》 、《楚辞》 等为后世注疏家所推重。
顾野王
(519—581),南朝陈人,字希冯,文字训诂学家。曾搜罗和考证古今文字的形体和训诂,著 《玉篇》 30卷,收字16917个,先以反切注音,再引群书,解释颇详,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楷书字典,文字训诂学的重要著作。
段玉裁
(1735—1815)清代经学家、文字音韵训诂学家。字若膺,号茂堂,晚年又号砚北居士,长塘湖居士,侨吴老人。江苏金坛人。段玉裁博览群书,著述宏富,所著有《六书音均表》、《诗经小学》、《古文尚书撰异》、《周礼汉读考》、《仪礼汉读考》、《汲古阁说文订》、 《说文解字注》及《经韵楼集》等书。其中以《说文解字注》影响最大,被列为“《说文》四大家”之首。
训诂学发展的原因如下:
由于学术思想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使清代学者们也具备了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他们能够采用因声求义和综合比较的手法,对古书古注进行了专门和全面的研究。
有朴素的历史主义观点作指导,在训诂工作中注意到了语言有古今之别,对汉字形、音、义的观察,都能从古今的不同角度去看问题。不墨守故训,有求实精神,学者们既反对宋儒的“望文 虚道而违古义”,又不像汉人那样“墨守成训而鲜会通”。
基本概念:
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文本的旨意。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语文学的一个部门,是综合性学科,主要根据文字的形体与声音,以解释文字意义的学问。
“训诂”连用,最早见于春秋时期鲁国人毛亨注释《诗经》的书,书名叫《诗故训传》,“故”、“训”、“传”是三种注解古文的方法。训诂合用始见于汉朝的典籍。
语言学家王力在1947年的《新训诂学》中提出“必须打破小学为经学附庸的旧观念,然后新训诂学才真正成为语史学的一个部门。”周大璞在《训诂学要略》中也说“训诂学的研究对象就是词义和词义系统,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研究语义发展演变的规律。”
训诂学与文学的关系
要弄清训诂学与文学的关系,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训诂学,什么是文学。
一、训诂学、文学的基本概念
1训诂学:通俗的解释词义叫“训”,用当代的话解释古代的语叫"诂"。训诂学是汉文古籍释读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学科。释读汉文古籍均从词句入手,最终目的是弄懂古代语言和文本的旨意。殷孟伦先生说:“训诂学是汉语语言学的一个部门,它是以语义为核心,用语言解释语言而正确地理解语 言、运用语言的科学,因此它是兼有解释、翻译(对应)和关涉到各方面知识的综合性学科。”
2文学: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是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是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上层社会建筑。
二、训诂学与当代文学的关系浅析
强调一下:这里的文学,主要指的是当代文学;之所以说是当代文学,是因为文学还包含有古典文学,而古典文学也属于训诂学的范畴。
很多人认为,训诂学与当代文学似乎关系不大,然而当代作者在从事文学创作时,必然涉及到一些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方面的常识性问题。撷取一些有影响的实例、经典的词句,可以提升文学作品的知识性、说理性,适量将训诂学运用到文学创作中,对于阐释现代同类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我国自汉代以来的训诂学史,便是一部对古代文献词义的考证史,以及训诂学家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史。古人所谓“六经注我,我注六经”(陆九渊语)正揭示了训诂学的性质。
古人之所以能写出国学经典、以及流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正是由于他们古文学功底的深厚,便有了可资利用的素材。由于今人在可资利用的古文材料功底上远不如古人,甚至在传统训诂理论的修养方面也不及古人,从而出现穿凿附会、望文生训、随意破字、增字强释、不解语法等问题。由于在理解上错误很多,自然难以写出高质量可传后世的典籍佳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训诂学是检验当代文学质量优劣的重要元素之一。因此,一个真正的文学工作者,必定也是训诂学的行家。
什么叫训诂和训诂学?
本文2023-10-30 18:47:0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4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