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海昏侯,后来是怎么才发现他墓葬所在的位置呢?
海昏侯墓是汉武帝孙子、汉废帝刘贺的墓葬,它是迄今发现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西汉列候墓葬。发掘至今已经出土了万余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五千多枚竹简,三百多斤金器,十余吨五铢钱,三千多件铜车马及各种玉器、玛瑙等。
在中国,许多的古墓被发掘都是因为被盗,刘沫沫也没能被免俗。躲过了发丘中郎将郭沫若,躲过了摸金校尉吴晗;躲过了搬山道人温韬,躲过了卸岭力士孙殿英;却没躲过拿着现代化工具的21世纪盗墓贼。
2011年的南昌某古玩市场上,有一人来卖货,但是当搞古董生意的店家看到此人手上的货时,都纷纷摇头,表示不敢收,因为这货真的太硬了,竟然是一条金光闪闪的纯金打造的金龙,毕竟这个市场的人都是懂行的,知道这种货不可能是传世的,绝对是从某个墓葬中偷盗出的赃物。于是这个人转遍了整个市场,无一人敢收。
这种爆炸性的新闻很快的就到了本地文物公安局民警的耳朵里,他们职业的敏感觉得这必定是一伙盗墓贼在销赃,于是乎一张秘密的大网开始铺开
这次的这个海昏侯墓之所以能得以保存,得益于一场自然灾害——地震。
原来在公元318年,这里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地震造成地壳移动,使得海昏侯墓的主墓室与墓道有一定的偏离,正是这个偏离,让盗墓者没有轻易找到主墓室。此外,地震造成的断层,使地下水进入了墓里面,早在五代之时,就有盗墓者发现这个墓并实施盗掘,幸好当时盗墓小贼没有水下发掘技术,这也是海昏侯墓能保存到现在的一个主要原因
据说,在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之中,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而它的出现将有可能使我国“蒸馏酒”的历史提早千年;而在剥离出来的多枚“竹简”上,真正释读之后,就会清晰地看到失传一千八百多年的《齐论》,而它对整个学术界来说,都将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甘肃省博物馆: 「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之谜 逛博物馆的时候,忽然有一件展品,让我们大伤脑筋。或者说,看到了一件,所蕴含的技艺,所代表的理念,超出了我们思维的文物。 周末闲逛,甘肃省博物馆,就意外和这样一件展品相逢了。这件展品,名叫「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是春秋时期,秦人的杰作。 1猛虎按住小羊,全身使劲,张口就咬 看上去这是一件有分量的青铜器,也是一件非常精致的青铜器。这是件大家伙,高十四五厘米,长二十厘米左右,红斑绿锈,古拙自然。 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青铜雕塑,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老虎扑倒小羊后,张开大口,准备撕咬的瞬间。只见,老虎后腿蹬地,前腿按住羊身,虎口大张,羊蜷缩成一团羊,尽显兽之王的威风,完美展示了老虎吃羊的情形。即便隔着玻璃,我们也能感受出猛兽的力量之美。 「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虽然是冰冷的青铜器,但在细节上,却表现的很完美。尤其是虎头的造型,2500年前的秦国工匠,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段,突出了虎头,整个虎头几乎占据了整个雕塑的三分之一,而虎嘴的造型,则占去了虎头的一半。可见,先秦的工匠们非常高超的铸造技艺。 不仅造型夸张,在雕塑的外形纹饰上,也用各种线圈、各种线条,突出表现了猛兽的凶猛强悍,给人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 在「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背上,另有玄机。老虎的背部中间有一个正方形的铜插,高约五六厘米,宽约三厘米,显然这上面,用来插东西的。 那么,究竟用来插什么的呢?有人说,是铜镜,有人说是屏风。以前,我觉得应该是三军司命之类的令旗,唯独如此,才能和秦人铁血征战的个性相一致。 显然,学界也对「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用途迷惑不解。对于这件青铜雕塑,只是简单地写: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年代为春秋。具体用途,似乎不得而知了。 它究竟是什么的底座的呢?如人们推测的那样是,是放置铜镜或者屏风或者三军司司命之类的器物。 2秦王身边的器物,秦人崛起的见证 不过,细细来看,这件神秘的青铜雕塑,有着非常高的级别。表面不少地方闪着金光。原来,虎噬羊以前上面曾有鎏金。只不过在地下埋藏了千年之久后,大部分鎏金已经渐渐地剥落了。 在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错金、鎏金都非一般人所拥有。别的不说,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的诸多礼县秦公青铜器、灵台白草坡青铜器中,错金、鎏金的青铜器,没有几件。 据说,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是从民间征集而来,出自于礼县大堡子山一带。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它的重要性。那里是秦人早期的发源地,也是秦人最重要的根据地,秦人三位国君,都葬于此地。「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见证秦人的发展壮大。 起初,秦人只是一个非常弱小,犯了大罪的部族。对于秦人的起源一直扑朔迷离,就连司马迁的记载也语焉不详。大体上有东来说和西来说两种,东来说认为秦人源自东夷,西来说认为秦人源自西方,比如三危山等地。 李学勤先生依据秦简考证认为,秦人来自东夷。 原来,秦人先祖曾为商纣王的重要部属,曾统帅大军在东方作战。周朝建立后,把殷纣王的儿子武庚封在了山东曲阜一带,并派管叔等三人监督。谁知武庚却策动管叔等跟他一起造反,参加此次造反的还有秦人先祖。失败后,周王朝将部分造反者贬为奴隶,一部分被迁移到西方,为周人守卫西部边疆。其中飞廉(秦人先祖)和他的父亲起了一定作用。这便是秦人西迁的缘由。 依据秦简记载,秦人被发配迁移到西方,一个叫朱圉的地方。朱圉是中国最早的地名之一。2500多年前成书的《禹贡》,是我国第一部地理学著作,书中曾提到了朱圉,它是大禹治水行程中的一个关键点,「 ”大禹导渭,至于太华、朱圉”。 朱圉山就在渭水河畔,有华夏第一县之称的甘谷县城外。那里,山崖为红色是朱圉山一名中「 ”朱”的来历,朱是红色的意思。那么,圉是什么意思呢?圉是放牧的意思,在古文中同「 ”圄”,但在金文中却像个「 ”地牢中的奴隶”,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放牧奴隶的意思。 朱圉二字的解读,和秦人西迁的意思相一致。距离甘谷县城大约50里毛家坪,近年出土了大量的秦人遗物遗迹。人们发现这里的遗存,属于两种文化类型,一种属于秦文化遗存,另一种则属于和秦文化并存,而又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文化,它们形状图案和山东一带古遗址出土器物相类似,山东在古代的东夷范围内。 可见,这里就是秦人最西的落脚点。然后,同礼县大堡子山、陇山之西张家川等地的秦人,组成了一个三角,牢牢地占据了一大批土地。 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青铜器,就是秦人当年开拓进取的见证。 3晋人,游牧部族,秦人工匠的老师 从「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的铸造工艺来看,显然是东西方铸造技艺的融合。 这些年,我看多很多的虎噬羊造型的器物,但多是牌子。也就是多是平面的浮雕,像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这样的青铜立体雕塑,相对比较少。 虎纹图案为欧亚游牧民族喜欢的纹饰题材。秦汉之前,虎纹或者以岩画,或者以墓葬画、或者以鄂尔多斯青铜器图案而广泛流行。 那时,武士们为了表现勇武,非常喜欢用虎纹作为装饰,而表现猛虎凶猛的虎噬羊图案,就成为武士的钟爱。 在匈奴人金银器和青铜器中,出现了大量的与虎有关的造型的图案。这种图案直到隋唐以后,才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金箔的虎噬羊图案,四五厘米长,三四厘米高,工匠们抓住了猛虎扑食的瞬间,虎嘴大张,全身向上,前爪使劲,尾巴翘起。有人认为,这是一件斯基泰人的工艺品。斯基泰人是源于东欧大草原的民族,足迹一直到今天鄂尔多斯,以善于养马而闻名。在公元前1000多年前,他们也被称为塞人,是北方草原的霸主。 虎纹装饰,传入农耕民族后,人们逐渐将它们的形状,做了改变,逐渐由纹饰牌,演变成立体铸造件。 有一件过渡器物。这是一次文物展中看到东西。这件东西长五六厘米,高三四厘米,厚约半厘米。显然是铸造的,能清晰地看到浇铸后留下范线。展出文物,无法上手,估摸着怎么也有五六十克黄金。 由此可见,虎噬羊的造型,从欧亚大陆北方草原的铜牌形状,逐到黄河流域农耕民族转变。就从铸造工艺而言,秦人「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造型的底座,有着非常精湛而细致的铸造工艺,远远高于同时代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青铜铸造工艺。 那么,秦人的铸造技艺是哪里学来的呢? 秦人的青铜器铸造技艺来自于晋人。春秋时期,秦人和晋人的关系比较密切,秦穆公与力量强大的晋国联姻,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后来,秦穆公又帮助了晋国公子重耳,当上了晋国的新国君,这就是「 ”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这段历史,被人们称为秦晋之好。 据考证,秦人在同晋人的交往中,掌握很先进的青铜器制造技术。可以这样说,「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青铜雕塑,融合了秦人、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铸造技术之长,他们都是秦人工匠的老师。 4秦人青铜器之谜,汉代海昏侯刘贺给出了答案 那么,甘肃省博物馆藏的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究竟用来做什么用的呢? 过去未见,对此物用途的论述。近日我翻阅,汉代海昏侯刘贺墓葬出土文物的,忽然有所得。本人以为,「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应是青铜编钟的底座。 何以见得的呢?我们先看看,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地出土的几件铜器。 海昏侯墓是汉废帝刘贺的墓葬,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是中国发现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的汉代列侯等级墓葬,2015年入选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汉代海昏侯墓地的考古发掘是近些年,非常重大的一次考古发掘,出土了大量的珍稀文物。 我翻阅海昏侯墓葬出土文物资料中,看到了三件编钟底座。这种青铜编钟底座,都是动物造型,大小相差不多,一种是犀牛,一种是羊,尽管的都是比较温和的动物,但造型刚劲有力。显示了与众不同的气势。背部都有一个插孔,便于人们插上木杆。具体情形见图。 尤其是,犀牛造型的前面还有一个云状铲,似乎为增加稳定性而设计。这一点,甘肃省博物馆藏的「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被老虎扑倒的小羊,其力学作用,也是为了增加底座的稳定性。因为青铜编钟在演奏的过程中,晃动起来,力量还是比较大的。 在几年前,秦文化考古中,礼县大堡子山中也出土了秦人的编钟和石磬。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秦人对礼乐的重视。 甘肃省博物馆藏的这件「 ”青铜鎏金虎噬羊形底座” ,应该是用来悬挂编钟或石磬等乐器的底座。 人们没有想到,汉代海昏侯解开了,秦人虎噬羊的谜底。有时候,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奇妙。 王文元原创作品 请关注 请转发 版权已保护,转载微我, 以免误伤,盗用必究! 资料来自网络
海昏侯墓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墓主人是西汉废帝刘贺。该墓葬于2011年3月开始先期勘探,整个考古工作前后历时6年,开创了多项考古新纪录,在我国考古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被称为“惊世大发现”,对考古届来说意味重大。
第一,考古方式上的突破海昏侯墓考古过程科学、有序,代表了当今我国最先进的墓葬发掘和文物保护水平。它摈弃了传统的旧式考古法,不仅重视主墓葬,还对其周边环境进行了勘测、保护和研究,堪称我国古墓发掘的典范之作。
在墓葬试掘之前,考古队就制定了科学、周密、详尽的发掘计划。随后,考古队员采用GPS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球物理探测等多项先进的勘探技术,对墓葬的规模、布局、埋藏深度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初步搭建起整个墓葬的数据模型,用来指导后续发掘,使得整个考古工作进展的非常顺利,未对墓葬进行任何破坏。
除此之外,考古队还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详细记录了墓葬的勘探、发掘、文物清理、修复等整个考古过程,积累了大量数据、和视频,为今后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第二,出土文物上的突破海昏侯墓出土了大量珍贵、精美的汉代文物,不少文物都是首次出现,为我们了解西汉甚至是先秦的等级制度、宫廷生活、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例如,海昏侯墓出土了约5000枚竹简,其中包括失传1800余年的《齐论语》,为我们了解儒家经典文化提供了更丰富的历史资料,填补了相关学术研究的空白。此外,墓葬还出土了刘贺的私印、编钟、青铜博山炉、金缕玉衣、错金铜当卢等顶级文物和大量的金饼、金锭、成吨的古钱币等,累计共出土文物10000余件(套),数量之多、质量之高让人惊叹。
第三,墓葬等级上的突破自从定陵考古发掘失败以后,我国便制定了不主动发掘帝陵的规定,致使近几十年来都没有对古代帝王陵寝进行过考古发掘。而海昏侯墓尽管在名义上属于王侯级别,但却是按照皇帝的规制埋葬的,可以说是近几十年来我国考古界发掘等级最高的墓葬。并且,海昏侯墓保存完整,尽管出现了盗洞,但墓葬本身没有受到任何实质上的破坏。其保存之完好、功能布局之清晰、祭祀体系之完备居已发掘西汉王侯墓园之首,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海昏侯墓的发掘见证了我国考古水平的进步,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先进的考古技术和文物保护技术,在考古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它出土的文物也为我们研究西汉历史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大幅度提高了我们对西汉王朝的认识。
毫无疑问,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几个时代之一,想当初,崛起于草莽之间的刘邦在不被任何人看好的情况下,先是推 翻了秦朝,后又击败了最强劲的对手“西楚霸王”项羽,从而建立了汉朝,为了和汉光武帝刘秀建立的东汉加以区别,所以,世人称之为西汉。
及至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达到了鼎盛,不过,由于汉武帝晚年的糊涂,制造了“巫蛊之祸”的惨 案,导致数万人因此丧命,虽然最后汉武帝幡然醒悟,但为时已晚,因为皇太子刘据早已死于这场祸乱之中。
正因为如此,汉武帝死后,是由他年仅八岁的小儿子刘弗陵继承的皇位,史称汉昭帝,只是刘弗陵二十一岁的时候就病逝了,由于他没有子嗣,当时的权臣霍光,便将昌邑哀王刘髆的儿子刘贺推上了皇帝之位。
然而,意外当上皇帝的刘贺并没有因此名留青史,反倒是因为荒 *无道遭到了世人的唾弃,仅仅当了二十七天的皇帝,就被废掉了,成为了西汉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史称汉废帝,那么,刘贺到底坏到了什么程度呢?
据《汉书》记载:“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仅仅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刘贺就干了一千多件的坏事,从这点上看,他确实不适合当皇帝。
此后,霍光立了汉武帝曾孙刘询为帝,即汉宣帝,而失去帝位的刘贺则被遣返回到了昌邑国,不过,此时的昌邑国早已被废除,代之而立的是由朝廷直接管辖的山阳郡,后来汉宣帝在确定刘贺对自己没有太大的威胁之后,将他封为海昏侯,从帝王降级到侯爵,又过着形同软 禁的日子,极度郁结的刘贺于神爵三年即公元前五十九年去世,终年三十三岁。
岁月荏苒,时间一晃就过去了两千多年,二零一一年三月,一次偶然的盗墓事件,让考古学家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附近的山上,发现了一座汉代大墓,后来圌经过仔细鉴定,确认这就是第一代海昏侯刘贺的墓葬。
由于种种原因,海昏侯墓并没有像其他大墓一样,遭到盗墓者太多的破坏,因此,它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一座汉代列侯等级墓葬,而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海昏侯墓也给世人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大量工艺精湛的金银玉器、整套乐器以及五千多枚竹简等等,显示出了西汉时期手工业高超的工艺水平,而在这些文物中,更有三个重大发现,改变了世人以往的认知。
重大发现一:
在众多的陪葬物品中,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补品,后经专家鉴定,这些补药应该是冬虫夏草,据推测,它们很有可能是从西 藏传过来的,而关于冬虫夏草最早的文字记载,始见于清朝王昂的《本草备要》,如果最后证明这些补药确实是冬虫夏草,那么,中国以冬虫夏草入药的历史便将提前一千多年。
重大发现二:
考古工作者在海昏侯墓葬出土的文物中,还发现了一个形似制酒用品的青铜“蒸馏器”,经过仔细鉴定后,发现了芋头的残留物,要知道,直到现在,日本制作清酒的主要原料还是芋头。
因此,专家们一致认为,这应该是蒸馏制作烧酒所用的器皿,而此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制酒蒸馏器,是出自距今八百多年的元代,而海昏侯墓“蒸馏器”的发现,一下子便将蒸馏酿酒的技术提前了上千年。
重大发现三:
可以说,这次出土的最重要文物之一,就是五千多枚的竹简了,通过扫描技术,现在已经知晓,这些竹简的内容大约分为《论语》、《易经》、《礼记》、《医书》、《五色食胜》、《悼亡赋》、《签牌》以及《奏牍》等八个部分。
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论语》的发现,因为古代《论语》一共有三个版本,即《古论语》、《鲁论语》和《齐论语》,而我们现在常用的是《鲁论语》,不过,经专家鉴定,海昏侯出土的《论语》,就是已经失传了一千八百多年的《齐论语》,这对学术界来说,无疑是一个非常重大的发现。
随着墓葬各种文物的出土,尤其是这些竹简的发现,让很多史学家对刘贺有了重新的认识,虽然史书上记载刘贺是个品行极端恶劣的人,但是,他们很难相信,一个格调清奇,精通儒家文化的人,会如此的不堪,如果这点能够得到证实,那么,关于刘贺的历史记载或将被彻底改写。
在中国浩瀚的 历史 轴线上
总有一些时光特别闪耀
西汉便是其中之一
《中国考古大会》第五期
就聚焦堪称“西汉文化宝库”的
江西南昌海昏侯墓
借助考古这一“ 历史 显微镜”
透过 历史 遗存中的条条线索,抽丝剥茧
展现璀璨的西汉气象
2011年春天
一场意外的发现
让这座位于江西南昌的海昏侯墓
走进考古人的视野
为了让古墓不再遭到破坏
考古人员立即以盗洞为中心
对方圆5公里做了大面积的摸底勘探
这是一次震惊中外的考古发掘
总共两个主墓、七个袝葬墓
真车真马陪葬
形成了一座总面积 超过46万平方米 的
巨大的墓园
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是
海昏侯墓里竟然发掘出一座重达10多吨
由400多万枚铜钱堆砌的钱山
五年的考古发掘
海昏侯墓先后出土了
大量黄金、青铜器、漆器、玉器
等精美的陪葬品
以及中国迄今发现最早的
孔子像和数千枚竹简木牍
对这座传奇大墓的发掘
颠覆了世人的认知
海昏侯墓是一座
总面积超过46万平方米的超级墓园
墓中的陪葬品不仅做工精美
数量更是惊人
总共发现了480件
重量超过120公斤的各类金器
包括385枚金饼、50枚马蹄金
25枚麟趾金以及20块金板
足以显示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富足
而5辆真车20匹马的规格
又彰显出墓主人不仅多金
而且身份等级高贵
5200多枚竹简木牍
更是研究墓主人生活的汉代
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这座建筑格局完整的墓葬
功能分区完备
“甲”字形墓葬总面积约400平方米
主椁室位于墓室中央
分为东、西两室
东室相当于墓主人寝宫
棺椁位于室内东北
西室则相当于墓主人饮食起居和会客的厅堂
东“寝”西“堂”的布局
是墓主人生前居室的模仿
这种独特的布局
也区别于
将墓主棺椁放在正中心位置的其他汉墓
主椁室东、西、北三面为器物藏椁
考古专家根据里面陪葬器物的种类
将其分别命名为
钱库,粮库,乐器库、衣笥库
武器库、文书档案库
娱乐 用具库、酒具库以及厨具库
墓室南回廊为车马库和乐车库
主椁室与藏椁之间
有一条宽约07米的过道
连通所有椁室
在考古专家
进行海昏侯墓的文物的
清理和保护过程当中
还发现了一个重要的文物——
当时海昏侯国的“除国诏书”
其内容不仅与《汉书》中记载
海昏侯国被除国的文字非常相似
还解释了
海昏侯墓中陪葬巨额财富的原因
因海昏侯国被除国
海昏侯刘贺的家人也成为了平民
无人能享用的财富只能被埋进墓葬
从田野考古到实验室考古
是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的最大亮点
低压氧仓设备
也是在全世界考古中
首次应用于保护文物
通常,墓葬中的文物是极为脆弱
出土后不久就可能因为氧化
或光线照射而快速变质
出现无法修复的损坏
现场没办法马上完成发掘
考古人员就把木质棺椁
和周边回填土体一起套箱提取
通过异地迁移到实验室内
进行发掘、清理和研究
最大限度保存并还原
墓葬的原始状态信息
通过细致的工作
海昏侯墓成为中国迄今发现保存最好
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的
西汉列侯墓园
海昏侯墓中还发现了
粟、黍、稻、麻四类粮食遗存
一个存于精美漆木盒中的“补品”
这两千年前“补品”究竟是什么?
专家们又将如何判断出来呢?
《中国考古大会》节目中
系统的展现了
这位神秘中药材——天目地黄
重现于世的过程
由于经过2000多年的埋藏
取出的材料十分脆弱
经过专家研究后
决定用冰冻切片的方法一探究竟
经过专家的不断研判
最后得出结论
海昏侯墓中出土的熟地黄
是一种失传已久的“米蒸法”
如今通过研究
终于恢复了这项古老的炮制技艺
来自2000年前的中药炮制工艺
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
为今天人们的 健康 带来帮助
2000多年前的刘贺
就已使用中药来调理身体
反映出了西汉时期 社会 的发展与进步
而海昏侯墓中出土的一件
“汉代黑 科技 ”代表性器物
——青铜雁鱼灯
则展现了汉代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
本期节目中
“考古专家团”不论是
指导“考古推广人”张晓龙
像拼积木一样
将这件灯具文物的仿制品零件拼合复原
还是对其燃料成分
光线明暗调节方式
以及点燃后烟的“过滤环保原理”
等细节的详细讲解
全都让我们大开眼界
海昏侯墓中
除了发现大量体现
古人精致生活的器物之外
更重要的是一些文字的发现
这展现了古人的文化修养和精神追求
这些文字是存在于一枚枚竹简当中
经过文物保护人员的清理
海昏侯墓共清出5200多枚竹简
主要记录了包括
《礼记》《孝经》《诗经》
《易经》《春秋》
《易简》《汉赋》、六博棋谱
等在内的珍贵文献
其中通过文保人员的清理
发现了失传了1800多年的《齐论语》
它让我们看到了其他版本《论语》中
未曾记载的内容
而在墓中出土的另一件珍贵文物
——漆屏风上
有迄今发现最早的孔子像
及目前中国最早的《史记》的实物资料
一件件竹简
一座精美的漆屏风
让我们看到了
那个时代对儒家文化的崇敬
及独特的精神与文化风貌
海昏侯墓留给世人的
不仅是物质文明珍藏
还有千年来绵延不断的文化宝藏
是一批批考古人以科学的理念
科技 的手段、人文的温度
让我们有幸目睹流传千年的件件文物
透过它们看到
汉代的文明之盛、文化之美
播出时间
今天17:30档,CCTV-4
《中国考古大会》探秘海昏侯墓
不见不散!
海昏侯墓内提取出百余件文物 ,再现精美玉器 。
这是从棺木中提取出的玉质韘形佩(1月28日摄)。近日,海昏侯墓园五号墓主棺文物提取工作接近完成。经过数日细致工作,考古人员从主棺内提取出百余件珍贵文物,其中韘形佩、玉剑彘等一批深埋地下两千多年的精美玉器重现世间。
此前专家在五号墓中清理出一枚刻有“刘充国印”字样的铜印,结合此前刘贺墓中出土的木牍及《汉书》等文献记载,推断五号墓墓主身份为刘贺长子刘充国。工作人员清理在五号墓墓主足部发现的玉环。
这是提取出的雕有兽形装饰的玉剑彘。
这是从棺木中提取出的玉质带钩。
工作人员在现场清理出一件凤首玉佩。
在灯光的照射下,一件玉璧展现出通透的绿色。
历史上的海昏侯,后来是怎么才发现他墓葬所在的位置呢?
本文2023-10-30 20:02:31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