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橙简介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3收藏

甜橙简介,第1张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甜橙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甜橙的别名 24 来源 25 原形态 26 生境分布 27 化学成份 28 甜橙的药理作用 29 性味 210 归经 211 功能主治 212 附方 213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甜橙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甜橙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甜橙 1 拼音

tián chéng

2 《辞典》:甜橙

21 出处

《滇南本草》整理本

22 拼音名

Tián Chénɡ

23 甜橙的别名

黄果(《滇诲虞衡志》),橙子(《滇南本草》),新会橙(《植物名实图考》),广橘(《中国树木分类学》)。雪柑、印子柑、广柑(《广州植物志》)

24 来源

为芸香科植物甜橙的成熟果实。果实成熟时采收。

25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2~3米。分枝多,无毛,小枝呈扁压状的棱角,无刺或稍有刺。叶退化呈单叶状:叶柄长08~18厘米,叶翼窄,宽2~3毫米,和叶交结处有显明的隔痕;叶片椭圆形,长6~12厘米,宽3~55厘米,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不明显的波状锯齿;革质。花萼杯状,3~5裂,裂片卵圆形,先端窄尖;花瓣4~8,通常为5,长椭圆形,长达15厘米,宽07厘米;雄蕊多数,花丝常数簇愈合著生在花盘上;子房上位,10~13室,每室有胚珠4~8枚,花柱粗大,常早落。果大,圆球形,径长7~9厘米,成熟时橙**,油胞圆大,显明突出,汁多,味甜。花期5月。果期11月。

本植物的叶(橙叶)、果皮(橙皮)亦供药用,各详专条;未成热的果皮或幼果,在某些地区作青皮使用,参见"青皮"条;亦有某些地区用幼果作枳实,用将成熟的果实作枳壳使用,参见"枳实"、"枳壳"条。

26 生境分布

江苏、浙江、江西、四川、贵州、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均有栽培。

27 化学成份

果实含黄酮甙、内酯、生物堿、有机酸等。黄酮甙中有橙皮甙、柚皮芸香甙、异樱花素7芦丁糖甙、柚皮素4’葡萄糖甙7芦丁糖甙、柚皮甙、柠檬素3βP葡萄糖甙和OD木糖基牡荆素。内酯中有双内酯苦味成分柠檬苦素即黄柏内酯及其衍生物柠檬苦素酸单内酯。生物堿为那可汀。有机酸中主要为柠檬酸和苹果酸。另含根皮酚βD葡萄糖甙及糖类、维生素、钙、磷、铁等。

果皮还含挥发油15~2%,其主要成分为正癸醛、柠檬醛、柠檬烯和辛醇等。

28 药理作用

非洲用本品种子提取物来治疗疟疾,可使增大的脾脏缩小,但可产生严重的呼吸抑制。

29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微温。味辛微苦。"

⑦《植物名实图考》:"味甜。"

210 归经

入厥阴肝经。

211 功能主治

行厥阴滞塞之气,止肝气左胁疼痛,下气消膨胀,行阳明乳汁不通。

212 附方

治妇人乳结不通,红肿结硬疼痛,恶寒发热:干橙子细末二钱。有新鲜(者)捣汁点水酒服。(归经以下出《滇南本草》)

213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甜橙的方剂 万年春酒

时,滤过,即得。性状:本品为橙**的澄清液体;味甜。检查:乙醇量应为40~50%(附录46页)。其

强身壮骨酒

置,滤过,即得。性状: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检查:乙醇量应为38~44%(附录ⅨM)

羊羔补酒

取上清液,即得。性状:本品为橙**的澄清液体;味甜。检查:乙醇量应为23~30%(附录ⅨM)。其他

灯心止血糠浆

匀,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色的粘稠液体;气微香,味甜、微涩。鉴别:取本品10ml,加醋酸乙酯10ml

益母草冲剂

,干燥,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微苦。鉴别取本品13g,加盐酸乙醇(05:

更多用到中药甜橙的方剂

用到中药甜橙的中成药 益气维血颗粒

,即得。性状:本品为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气香,味甜。鉴别:(1)取本品05g,加稀硫酸2ml使溶

万年春酒

时,滤过,即得。性状:本品为橙**的澄清液体;味甜。检查:乙醇量应为40~50%(附录46页)。其

羊羔补酒

取上清液,即得。性状:本品为橙**的澄清液体;味甜。检查:乙醇量应为23~30%(附录ⅨM)。其他

强身壮骨酒

置,滤过,即得。性状:本品为橙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检查:乙醇量应为38~44%(附录ⅨM)

胃福颗粒

香马齿苋性状:本品为棕褐色或褐色的颗粒;味苦、微甜。鉴别:(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草酸钙针晶

更多用到中药甜橙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甜橙 《证类本草》:[卷第二十三上品]桔柚

咳嗽。陈藏器云∶桔、柚本功外,中实冷。酸者聚痰,甜者润肺。皮堪入药,子非宜人。其类有朱柑、乳柑、黄

《饮食须知》:[卷四]果类

榧,黑皮自脱。同甘蔗食,其渣自软。榧煮素羹,味更甜美。多食引火入肺,大肠受伤也。荔枝味甘性热。多食

《寿世保元》:[卷十杂方]歌曰

甘草(去皮切二两)杏仁(去皮切二两)瓜仁(五钱)橙皮(切丝二两)紫苏(切丝二两)姜(二片临时切丝)

《本草纲目别名录》:[本草纲目释名]草部(中)

红蓝枣枣丁香柿)柑(木奴)安石榴(若榴金罂丹若)橙(金球鹄壳)山樱桃(朱桃英豆麦樱李桃)柚(壶柑朱

《食鉴本草》:果

 白灵菇大家都吃过吗,洁白剔透的感觉,让人有种不忍去吃的冲动。白灵菇是菌类的一种,也是比较稀缺的菌类,它可以促进食欲,同时也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如何食用呢,赶紧来看看蚝汁白灵菇芦笋的做法吧。

  蚝汁白灵菇芦笋

  制作材料:

 主料:白灵菇200克,芦笋300克

 调料:胡椒粉2克,蚝油10克,盐3克,味精1克,料酒10克

  制作方法:

 1把白灵菇和芦笋焯一下水;

 2在锅里下油用小火慢慢煎熟(加点黑胡椒粉),调味后装盘;

 3用蚝油汁勾个芡淋在煎熟的白灵菇上即可。

  蚝汁白灵菇芦笋的制作要诀:

 用鲍鱼汁味道更好;可采有烩的烹饪方式,吃起来更加入味。

  小帖士-食物相克:

 芦笋:《食鉴本草》记载:“芦笋,忌巴豆”。

 白灵菇的药用价值很高,它含有真菌多糖和维生素等生理活性物质及多种矿物质,具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一般人皆可食用,尤适宜患胃病、伤寒、高血压、动脉硬化、儿童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病等症人群。含有17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白灵菇的养生作用还是比较强的,不仅适合儿童,而且也适合中老年人,预防心脏疾病,同时也可以有预防女性肿瘤的功效,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食材哦,大家不妨试试。

 蚝汁白灵菇芦笋的具体的做法,大家都了解了吧,经常吃这样的食物可以改善机体的抗病的能力,增强体质,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促进食欲增强免疫抗疾病,所以适合各类的人群食用,对身体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什么是药食同源

“药食同源”指,许多食物即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药食同源”是说中药与食物是同时起源的。

药食同源补脾的食物有哪些

1、红薯

俗称甘薯、山芋,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2、粳米

性平,味甘,有补脾益气之功,《食鉴本草》即有记载:“粳米,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本草经疏》亦云:“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

3、牛肉

性平,味甘,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医林纂要》中说得好:“牛肉味甘,专补脾土,脾胃者,后天气血之本,补此则无不补矣。”故凡久病脾虚、中气下陷、气短乏力、大便泄泻、脾虚浮肿之人,宜用牛肉炖汁服食,或用牛肉适量与大米煮粥调料进服,这对脾胃虚弱的恢复,大有裨益。

4、鲫鱼

性平,味甘,入脾胃大肠经,有健脾养胃作用,故脾胃虚弱者宜食;《唐本草》早有“鲫鱼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的记载,《本草经疏》还说:“鲫鱼,甘温能益脾生肌,调胃实肠,与病无碍,诸鱼中惟此可常食。”

我国历代本草药书及古籍的许多著作都论述了灵芝。东汉王充在《论衡·初禀篇》中说:“芝草一年三华,食之令人眉寿庆世,盖仙人之所食”。东汉末年《神农本草经》论述了灵芝的分类、产地、气味和主治等,书中将灵芝分为赤、青、黄、白、黑、紫等六种,皆列为药中“上品”;还明确指出“山川云雨、四时五行、阴阳昼夜之精以生五色神芝”。唐朝苏敬的《新修本草》、梁代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和《名医别录》以及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著作均在《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进一步补充,修正了有关灵芝的论述。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撰写的《本草纲目》中,不仅引用了古书中有关灵芝的记述,而且还对其进行了考证与评论。关于灵芝的药效,李时珍曰:“主治耳聋,利关节,保神,益精气,坚筋骨,好颜色,久服轻身不老,延年、疗虚劳、治痔”,这些药效,已为当今药理研究所证实。清朝陈螟子在《花镜》(1688)一书中,对灵芝的人工栽培方法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如“道家种芝法,每次糯米饭捣烂,加雄黄、鹿血,包暴干竹笋,候冬至日堆于土中自出”,或“灌菌入老树腐烂处,来年雷雨后即可得各色芝类”。

关于灵芝药食兼用的特点,有许多论述。李时珍指出:“昔四酷采芝,群仙服食,则芝菌属可食者,故移入菜部”。陶弘景亦指出:“凡得芝草,便正尔食之,无余节度,故皆不云服法也。”苏敬则认为:“芝自难得,纵获一二,岂得终久服耶”。古代天然灵芝较少,且难得,这不仅提高其价值,而且也限制其更广泛应用。

目录 1 拼音 2 《辞典》:豆腐 21 出处 22 拼音名 23 来源 24 制法 25 性味 26 归经 27 功能主治 28 附方 29 摘录 附: 1 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2 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豆腐 豆腐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dòu fǔ

2 《辞典》:豆腐

21 出处

《本草图经》

22 拼音名

Dòu Fu

23 来源

为豆科植物大豆种子的加工制成品。

24 制法

一般用黄大豆,以水浸约一天左右(夏季可较短),待豆浸胖后,带水磨碎,滤去渣滓,入锅煮沸,即成豆腐浆,再点以盐卤或石膏,即凝成豆腐花,然后用布包裹,榨去部分水分,即成。

25 性味

甘,凉。

①《本草图经》:"寒。"

②宁原《食鉴本草》:"味甘,平。"

⑧《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26 归经

《本草求真》:"入脾、胃、大肠。"

27 功能主治

益气和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治赤眼,消渴,休息痢;解硫黄、烧酒毒。

①宁原《食鉴本草》:"宽中益气,和脾胃,下大肠浊气,消胀满。"

②《纲目》:"清热散血。"

③《医林纂要》:"清肺热,止咳,消痰。"

④《本草求真》:"治胃火冲击,内热郁蒸,症见消渴、胀满。并治赤跟肿痛。"

⑤《本草求原》:"解硫黄毒。"

⑥《随息居饮食谱》:"清热,润燥,生津,解毒,补中,宽肠,降浊。"

28 附方

①治休息痢:醋煎白豆腐食之。(《普济方》)

②治饮烧酒过多,遍身红紫欲死,心头尚温:热豆腐切片,满身贴之,冷即换,苏醒乃止。(姚可成《食物本草》)

29 摘录

《辞典》

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麻甘豆腐汤

(打碎),法半夏6g(打碎),杏仁6g(打碎),豆腐1小块。功能主治:清热化痰,止咳平喘。主痰热阻肺

痰毒顶

g《串雅补》卷一:方名:痰毒顶组成:白信5钱(用豆腐一大方块,中挖一池,放信于池内,以原豆腐盖好,煮

杖疮珍珠散

gchuāngzhēnzhūsǎn处方:珍珠(入豆腐内,煮至豆腐起蜂窝时取出,研之)乳香(去油)海螵

鬼头顶

拼音:guǐtóudǐng处方:白信5钱(用豆腐1大方块,中挖一池,放信于池内,以原豆腐盖好,煮1炷

二妙丹

会通》卷四:二妙丹:处方:明雄黄2两,雌黄2钱,豆腐1块(4寸厚,方圆4寸)。功能主治:痘疔。用法用

更多用到中药豆腐的方剂

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癫狂马宝散

1处方:马宝600g琥珀30g龙涎香30g珍珠(豆腐炙)3g牛黄15g制法:以上五味,分别研成细粉,

白氏眼药

的白敬宇眼药的别名。别名:白氏眼药。组成:珍珠(豆腐炙)15g,麝香75g,熊胆60g,冰片506

醒脑再造丸

香5g僵蚕(炒)25g猪牙皂5g冰片5g珍珠(豆腐制)75g大黄5g制法:以上三十六味,除冰片外

十宝丹

方之十宝丹组成为牛黄、贝母、马勃各三分,珍珠(入豆腐内煮去油,另研)六分,冰片半分,人指甲(阴阳瓦上

六灵丸

藏:密封。注:珍珠的炮制方法取珍珠用布包好,放入豆腐中,煮3~4小时,取出,晾干。江西省药品检验所起

更多用到中药豆腐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豆腐 《本草纲目拾遗》:[卷八诸谷部]腐

浆、沫、渣、皮、乳、锅巴、泔水、麻腐濒湖纲目于豆腐集解注∶腐皮堪入馔,而浆乳皆遗之。又胡麻亦可作腐,

《济世神验良方》:外科附录

尿半桶,入瓮内烧滚,熏洗三四次即可走。治重腿粗肿豆腐渣一斤,板猪油四两,捣敷,有臭水出即消。治诸漏凤

《本草求真》:[上编卷七食物]豆腐

(造酿)泻胃火过服生寒动气豆腐(专入脾胃大肠)。经豆磨烂。加以石膏及或卤汁内入而成。其性非温。故书皆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豆腐

(《日用》)集解时珍曰∶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凡黑豆、黄豆及白豆、泥豆、豌豆、绿豆之类,皆

《证治准绳·类方》:[第八册]蛊毒

目录 1 拼音 2 处方 3 制法 4 功能主治 5 莲子粥的用法用量 6 摘录 附: 1 古籍中的莲子粥 1 拼音

lián zǐ zhōu

2 处方

莲肉(去心皮)6两,芡仁(炒)4两,白茯苓(水飞)3两。

3 制法

上为末和匀。

4 功能主治

止渴,止痢,益神安心强志,益气聪耳明目,补脏腑,养气力,润皮肤,肥五脏,补虚羸。主水气。

5 莲子粥的用法用量

每1两用海松子细屑5钱,水1升,同碎米心煮成粥,和蜜少许,长服极佳。

6 摘录

《济众新编》卷七

古籍中的莲子粥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编(下)

捣烂,用水二升绞滤取净汁,和粳米半升煮粥当服。莲子粥益心神,明目聪耳。莲实(去壳,半两)糯米(三合

《寿世青编》:[病后调理服食法]调理脾胃门

合,新者研如膏,陈者作粉,和粳米三合,煮粥食。莲子粥治同上,健脾胃,止泄痢。莲肉一两,去衣煮烂,研

《食鉴本草》:虚

三合。新者研成膏。陈者作粉。和粳米三合煮食。莲子粥功同芡实。建莲肉两余。入糯米三合煮食。茯苓

《本草纲目》:[果部第三十三卷果之六]莲藕

十丸。此仙家方也。清心宁神∶宗曰∶用莲蓬中干石莲子肉,于砂盆中擦去赤皮,留心,同为末,入龙脑,点补

《普济方》:[卷四十九头门]乌髭发(附论)

目录 1 拼音 2 概述 3 粳米的别名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 41 拼音名 42 粳米的别名 43 来源 44 生境分布 45 功能主治 46 粳米的用法用量 47 摘录 5 《中华本草》:粳米 51 出处 52 拼音名 53 英文名 54 粳米的别名 55 来源 56 原形态 57 生境分布 58 性状 59 化学成份 510 粳米的药理作用 511 鉴别 512 性味 513 归经 514 功能主治 515 粳米的用法用量 516 注意 517 附方 518 各家论述 519 摘录 6 粳米的食用量 7 粳米的营养价值 8  粳米适合的人群 9 粳米的食疗功效 10 与粳米相克的食物 11 粳米的食用建议 附: 1 用到中药粳米的方剂 2 用到中药粳米的中成药 3 古籍中的粳米 1 拼音

jīng mǐ

2 概述

粳米为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为禾本科粳稻的种仁,又称大米,一般呈椭圆形颗粒状,较圆胖,半透明,表面光亮,腹白度较小。粳米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种植历史已有6900多年,粳米饮食文化是我国饮食文化的特产之一。

3 粳米的别名

硬米

4 《全国中草药汇编》:粳米

41 拼音名

Jīnɡ Mǐ

42 粳米的别名

白米

43 来源

禾本科粳米Oryza sativa L,以种子入药。

44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

45 功能主治

温中和胃,益气止泄。主治烦躁口渴,赤痢热躁,伤暑发热。

46 粳米的用法用量

03~1两。

47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5 《中华本草》:粳米

51 出处

出自《名医别录》;1《药性裁成》:粳米造饭, 用荷叶煮汤者宽中,芥菜叶者豁痰,紫苏叶者行气解肌,薄荷叶者清热,淡竹叶者避暑。造粥则白粥之外,入茯苓酪者清上实下,薯蓣粉者理胃,花椒汁者辟LAN瘴,姜、葱、鼓汁者发汗,与夫古方羊肾、猪肾之类无非药力也。

52 拼音名

Jīnɡ Mǐ

53 英文名

Rice

54 粳米的别名

白米、粳粟米、稻米、大米、硬米

55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稻(粳稻)去壳的种仁。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Oryza sativa L

采收和储藏:秋季颖果成熟时,采收,脱下果实,晒干,除去稻壳即可。

56 原形态

稻 一年生栽培植物。秆直立,丛生,高约1m左右。叶鞘无毛,下部者长于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长525mm,幼时具明显的叶耳;叶片扁平,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3060cm,宽615cm。圆锥花序疏松,成熟时向下弯曲,分枝具角棱,常粗糙;小穗长圆形,两侧压扁,长68mm,含3小花,下方两小花退化仅存极小的外稃而位于1两性小花之下;颖极退化,在小穗柄之顶端呈半月形的痕迹;退化外稃长34mm,两性小花外稃,有5脉,常具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稃3脉,亦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长1mm;雄蕊6;花药长2mm;花柱2枚,筒短,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花、果期610月。

57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58 性状

性状鉴别 呈扁椭圆形,长34mm,宽23mm。一端圆钝;另端有胚脱落而稍歪斜。表面浅白色,半透明,光滑。质坚硬,断面粉性。气微,味甘。 显微鉴别 粉末特征:类白色。单粒淀粉圆球形,412边形,直径24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复粒淀粉由28(30)个分粒组成。

59 化学成份

约含75%以上的淀粉(starch),8%左右蛋白质(protein),05%1¥脂肪(fat),另含少量B族维生素B1、B2、B6等。脂肪部分主要为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一、二、三酰甘油(monoglyceride,diglyceride,triglyceride),磷脂(phospholipids),还含有二十四酰基鞘氨醇葡萄糖(Nlignoceryl sphingosylglucose),自由脂肪酸(free fatty acid)。尚含乙酸(acetic acid),延胡素酸(fumaric acid),琥珀酸(succinic acid),羟基代乙酸(glycolic acid),枸橼酸(citric acid),苹果酸(malic acid)等15种有机酸,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麦芽糖(maltose)等单糖和双糖。

510 药理作用

抗肿瘤作用:应用自然长菌风化陈年(3年以上)的糯米粽子,剔去其发黑者,80℃焙干,磨粉,做成水混悬液、水提取液及乙醇提取液。给小鼠接种腹水型肝癌后,每天灌服水混悬液或皮下注射水或乙醇提取液,连续10天,对于腹水型肝癌小鼠的腹水生成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776%、564%和521%。在腹水涂片上看到用药组的癌细胞退变现象都较对照组为著。肉眼观察,对照组腹腔内肿瘤生长较给药组广泛,粘连情况也较严重。但接种癌细胞后11天,对照组与用药组动物死亡情况并无明显差异。

511 鉴别

理化鉴别 取粉末2g,加水4ml,置研钵中研磨,静置片刻后吸取上清液,滤过,滤液供试。 (1)取上述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茚三酮试剂,在100℃左右烘箱中放置12min,斑点呈紫色。 (2)取上述水提取液,点于滤纸上,喷洒苯胺邻苯二甲酸试剂,105℃烘5min,呈现棕色斑点。(3)取上述水提取液,加1滴碘碘化钾溶液,显紫蓝色。

512 性味

甘;平

513 归经

脾;胃;肺经

514 功能主治

补气健脾;除烦渴;止泻痢。主脾胃气虚;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心烦口渴;泻下痢疾

515 粳米的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30g;或水研取汁。

516 注意

《食疗本草》:“新熟者动气,常食干饭,令人热中,唇口干;不可和苍耳食品店之,令人卒心痛;不可与马肉同食之,发痼疾。”

517 附方

①治霍乱狂闷,烦渴,吐泻无度,气欲绝者: 淡竹沥一台,粳米一合(炒,以水二盏同研,去滓取汁)。上二味,和匀顿服之。(《圣济总录》竹沥饮)②治赤痢热躁: 粳米半升。水研取汁,入油瓷瓶中,蜡纸封口,沉井底一夜,平旦服之。 (《普济方》)③治受胎未足,初生无皮,色赤,但有红筋: 早白米粉扑之。 (《圣济总录》)

518 各家论述

1宁原《食鉴本草》:粳米, 即今之白晚米,惟味香甘,与早熟米及各土所产赤白大小异族四、五种,犹同一类也,皆能补脾,益五脏,壮气力,止泄痢,惟粳米之功为第一耳。

2《本草蒙筌》:粳米,伤寒方中,亦多加入,各有取义,未尝一拘。少阴证,桃花汤每加,取甘以补正气也;竹叶石膏汤频用,取甘以益不足焉;白虎汤入手太阴,亦同甘草用看,取甘以缓之,使不速于下尔。

3《纲目》:粳稻六、七月收者为早粳,止可充食:八、九月收者为迟粳,十月收者为晚粳。北方气寒,粳性多凉,八、九月收者,即可入药;南方气热,粳性多温,惟十月晚稻气凉,乃可入药。按罗天益《宝鉴》云,粳粟米粥气薄味谈,阳中之阴也。所以谈渗下行,能利小便。又张耒《粥记》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虚,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

4《本草经疏》:粳米即人所常食米,为五谷之长,人相赖以为命者也。其味甘而淡,其性平而无毒,虽专主脾胃,而五脏生气,血脉精髓,因之以充溢,周身筋骨肌肉皮肤,因之而强健。《本经》益气止烦止泄,特其余事耳。

5《随息居饮食谱》:粳米甘平,宜煮粥食,功与籼同,籼亦可粥而粳较稠,粳亦可饭而籼耐饥。粥饭为世间第一补人之物。患停饮者不宜啜粥。痧胀霍乱虽米汤不可入口,以其性补,能闭塞隧络也。故贫人患虚证,以浓米饮代参汤。至病人、产妇粥养最宜,以其较籼为柔,而较糯不粘也。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又有一种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时加入之,香美异常,尤能醒胃。凡煮粥宜用并泉水,则味更佳也。

6《别录》:主益气,止烦,止泄。

7《千金·食治》:平胃气,长肌肉。

8孟诜:温中,益气,补下元。

9《日华子本草》:壮筋骨,补肠胃。

10《滇南本草》:治诸虚百损,强阴壮骨,生津,明目,长智。

11《纲目》:粳米粥:利小便,止烦渴,养肠胃。炒米汤:益胃除湿。

519 摘录

《中华本草》

6 粳米的食用量

每餐60克

7 粳米的营养价值

1 粳米米糠层的粗纤维分子,有助胃肠蠕动,对胃病、便秘、痔疮等疗效很好;

2 粳米能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血液循环,从而减少高血压的机会;

3 粳米能预防糖尿病、脚气病、老年斑和便秘等疾病;

4 粳米中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含量都比较多,多吃能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几率;

5 粳米可防过敏性疾病,因粳米所供养的红细胞生命力强,又无异体蛋白进入血流,故能防止一些过敏性皮肤病的发生。

8  粳米适合的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适宜一切体虚之人、高热之人、久病初愈、妇女产后、老年人、婴幼儿消化力减弱者;

2 糖尿病患者不宜多食。

9 粳米的食疗功效

粳米性平、味甘,归脾、胃经;

具有补中益气,平和五脏,止烦渴,止泄,壮筋骨,通血脉,益精强志,好颜色之功;

主治泻痢、胃气不足、口干渴、呕吐、诸虚百损等。

10 与粳米相克的食物

唐•孟诜:“粳米不可同马肉食,发瘤疾。不可和苍耳食,令人卒心痛。”

清•王盂英:“炒米虽香,性燥助火,非中寒便泻者忌之。”

11 粳米的食用建议

1 粳米做成粥更易于消化吸收,但制作米粥时千万不要放堿,因为米是人体维生素B1的重要来源,堿能破坏米中的维生素B1,会导致B1缺乏,出现“脚气病”;

2 制作米饭时一定要“蒸”,不要“捞”,因为捞饭会损失掉大量维生素;

3 平时不宜多 制后的细粮。

4 不能长期食用精米而对糙米不闻不问,因为精米在加工时会损坏大量的营养,长期使用会导致营养缺乏,所以应粗细结合,才能均衡营养;

5 米油俗称米汤、粥油,为煮米粥时,浮于锅面上的浓稠液体,性平味甘,大能补虚,老幼咸宜,病后产后体弱之人尤为适合,《本草纲目拾遗》云:米油滋阴长力,肥五脏百窍。力能实毛窍,最肥人。《随息居饮食谱》曰:补液填精,有裨赢老。另外,《紫桂单方》中有对男子精少不育的专门论述:治精清不孕:煮米粥滚锅畔面上米沫浮面者,取起加炼过食盐少许,空心服下,其精自浓。

用到中药粳米的方剂 陈橘皮粥

苎麻根(刮去土,晒干)1两,高良姜(末)3钱,白粳米(择净)半合。制法:上除粳米外为散。功能主治:妊

黄雌鸡饭

雌鸡1只(去毛及肠肚),生百合(净洗择)1颗,白粳米饭1盏。功能主治:补益。主女子产后虚羸。用法用量

韭子粥

拼音:jiǔzǐzhōu处方:大量菜子15克粳米50克细盐适量制法:将韭菜子用文火炒熟,与粳米、细盐

松仁粥

拼音:sōngrénzhōu处方:松仁15克粳米30克制法:先煮粳米粥,后将松仁和水研末作膏,入粥内

炒面粥

拼音:chǎomiànzhōu处方:炒面15克粳米30克制法:先煮粳米粥,入炒面,搅匀。功能主治:温

更多用到中药粳米的方剂

用到中药粳米的中成药 速止水泻冲剂

gji标准编号:WS3B160293处方:粳米30g茶叶10g干姜5g食盐2g制法:以上四味,

癫狂龙虎丸

成最细粉,备用;牛黄、白矾分别研成细粉与巴豆霜及粳米粉(蒸熟)40g配研,过筛,混匀。另取粳米粉20

丁香烂饭丸

莪术30g甘松90g甘草30g香附(制)150g粳米(淘、炒)540g制法:以上十一味,粉碎成细粉,

固精补肾丸

干,与山药、茯苓、小茴香混合干燥,粉碎成细粉,加粳米粉适量,过筛,再与上述含糖稠膏混匀,喷加石菖蒲油

庆余辟瘟丹

作外层粉。每992g粉末约加熟糯米粉147g,熟粳米粉98g,用苏合香和水制丸,低温干燥,用朱砂粉末

更多用到中药粳米的中成药

古籍中的粳米 《古今医统大全》:[卷之八十七]老老余编(下)

老人虚羸之气。猪肚(二枚,洗如常法)人参(半两)粳米(三合干姜(二钱,炮)川椒(去目及不开者,二钱,

《医学衷中参西录》:[一、医方(二十五)治伤寒温病同用方]4.白虎加人参以山药代粳米汤

微者,皆投以白虎加人参汤。实验既久,知以生山药代粳米,则其方愈稳妥,见效亦愈速。盖粳米不过调和胃气,

《药征续编》:[卷下]人尿

品,仲景一二方剂,俱使用之,故无所取其征者。如彼粳米之于白虎汤、附子粳米汤、竹叶石膏汤、麦门冬汤七证

《本草纲目》:[谷部第二十二卷谷之一]粳

硬也。但入解热药,以晚粳为良尔。集解弘景曰∶粳米,即今人常食之米,但有白、赤、小、大异族四、五种

《专治麻痧初编》:[卷六]柯氏韵怕《名医方论》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