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父母要我从桥牌,围棋,象棋,画画中选一个,那个容易点?200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桥牌中的思维方式是逻辑方法和非逻辑方法的统一。
客观世界本身是辨证的、有规律的及运动的,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到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辨证性,并把它运用与思维,这就形成了认识、观察世界的基本方法。同样,在桥牌领域也需要辨证思维,桥牌要求牌手具有极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牌手运用思维所遵循的原则和逻辑,从各种零乱、细微的信息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东西(如大牌位置、牌型分布等),运用归纳和演绎方法、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制定正确的打牌路线。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妙招都建立在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围棋是一种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中日韩是现今围棋的三大支柱。
围棋的规则十分简单,却拥有十分广阔的落子空间,使得围棋变化多端,比其它棋类复杂深奥。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下围棋对人脑的智力开发很有帮助,可增强一个人的计算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也能提高人的注意力和控制力。下围棋对儿童少年的智力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使他们能更好的分析事物。
中华文化韵深意远、瑰奇典富、博大精蕴、相互涵摄,在深邃璀璨的文化内容里,“琴、棋、书、画”四艺被文人雅士视为必修课。象棋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深深扎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扎根于中国社会广大民众之中。它是我们古老的文化瑰宝,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内涵,是一门高深、微妙、复杂的艺术,是融竞技、艺术、科学和娱乐为一体的体育项目。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今天,中国象棋作为一门艺术,一种文化它不仅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国际象棋是一项融科学、文化、艺术、竞技于一体的智力体育项目。人们在竟技对弈的过程中,一方面尽情享受闲暇与快乐,另一方面三斗智斗勇,尽显自己的个性风采。国际象棋不仅具有竞技性,且兼有艺术性和科学性。学下国际象棋可以开发孩子的认识及判断能力、启发他们的想象力、教会他们大胆而具创造性的思维方式。革命导师列宁曾将国际象棋形象地比作为“智慧的体操”。前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也将国际象棋形象比喻为“启智魔杖”。“下棋能使思维条理化,促使思想集中,但这儿最主要的是增强记忆力。……不借助于国际象棋,难以充分开发学生们的智能天赋和记忆力,国际象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
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对客观事物的观察认识中,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在活动中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它渗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从而使绘画具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的认识作用,又起到“恶以诫世,善以示后”的教育作用。即使山水、花鸟等纯自然的客观物象,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 趣相联系,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体现了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
广义上的素描,涵指一切单色的绘画。素描起源于西洋造型能力的培养。
狭义上的素描,专指用于学习美术技巧、探索造型规律、培养专业习惯的绘画训练过程。美术是表现事物的一种手段。美术的基础是造型,艺术造型是人按照自然方式进行的复杂劳动,是一项需要长期训练才能形成的特殊技能。艺术造型不只是塑造孤立静止的物体形态,更重要的是表现物体中各种形式的有机关系。掌握艺术造型的方法,需要恢复人的自然思维方式和操作方式,需要研究自然物体的形式特点和认识它的变化规律及条件。素描是解决这些造型问题的最佳途径,这在艺术造型的实践中得到了完全证明,因此,素描被称为“造型艺术的基础”。
素描通常意味着可于平面留下痕迹的方法,如蜡笔,炭笔,钢笔,铅笔,色粉笔,乌墨褐,墨水,及纸张,其它还包括在湿濡的陶土,沾了墨水的布条,金属,石器,容器或布的表面所造成的磨损。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这是研究的过程中所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轮廓和线条是素描的一般称谓。素描具备了自然律动感,观者从欣赏过程中可感受这一点。不同的笔触营造出不同的线条及横切关系,并包括节奏,主动与被动的周围环境,平面,体积,色调,及质感。
说到技术含量这个问题其实是相当笼统的,这四种棋牌无论哪个想达到巅峰水平都需要艰苦的训练。
如果我们把它们能产生的变化作为一个标尺来衡量——
围棋,在正式的实战中,现代专业棋手经常要达到一步棋预想出几十个参考图总和高达数百步的变化,而且是在同一盘棋中反复多次的出现这种情形,以至于在日本的围棋历史上曾经经常有几步棋想了一天的情况出现。
中国象棋,实战情形与围棋类似,不过因为开局固定的布子,以及每个棋子固定的移动方式,大大降低了变化生成的数量。
国际象棋,次于中国象棋,这是因为研究积累出的大量固定的国际象棋开局,明显限制了变化出现的数量。(中国象棋虽然也有固定的开局,但大大少于国际象棋)
桥牌,叫牌已经决定了大多的变数不会出现,事实上每一局牌至多不会超过三种出牌顺序,大多情况下只有一种最佳的出牌顺序。
经过咨询国家体育总局棋牌管理处得知,训练一个专业牌手(桥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国际象棋略长与这个时间,平均为8年,中国象棋,特级大师需要10年以上的训练时间,围棋从学棋到专业九段平均时间是18年(大多人终生不能达到九段)。
首先我觉得要是你对画画很有爱好的话,就不会觉得太难了当然要想学好,那是要付出努力的
如果你没有画画方面的天赋的话,学起来,可能要费劲一点,不过自己如果很喜欢画画的话不防试试,虽然开始是有难度的,那自己何不向难度挑战一下呢
自己亲身体会一下,会更好吧
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
也希望我的回答能令你满意。
围棋,充满奥秘,棋盘纵横十九道,黑子白子,可以演绎出无穷的变化。
围棋却又是极度复杂的。单从所蕴含的变化而言,是其他任何棋种都无法比拟的。有学者曾经比较过中国象棋与围棋的变化数,得出的结论是两者的变化相当于米粒与太阳系的比较。但是问题是围棋又不仅仅是计算的问题,它还蕴含着许多判断、感觉等虚的问题,虚和实的结合,可谓说不清、道不明、猜不透。
围棋在对弈中,有许多矛盾需要处理和把握,比如厚与薄、地与势、先与后等等,无不蕴含着高深的谋略和浓重的中国哲学意味。
我以前学围棋时共收集了约七百余册围棋书籍,从入门到深入研究的围棋书籍都有,非常全面,可以说这些均出自 古籍阁 的电子版围棋书籍应该是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最全面的围棋书籍合集
围棋书籍目录:
《围棋古棋谱丛书 坐隐斋先生自订棋谱全集》
《围棋古棋谱丛书 坐隐先生订棋谱》
《围棋古棋谱丛书 仙机武库》
《围棋古棋谱丛书 残局类选》
《围棋古棋谱丛书 棋局诸图(忘忧清乐集)》
《围棋布局一点通》
《围棋布局原理》
《围棋布局技巧》
《围棋布局指南(石仓升)》
《围棋布局指要》
《围棋布局浅解》
《围棋布局辞典 上册》
《围棋布局辞典 下册》
《围棋布局速成指南》
《围棋布局问答》
《围棋序盘战术》
《围棋星布局》
《布局基本问题集》
《布局基础(武宫)》
《布局小百科》
《布局心得》
《布局法探究》
《围棋厚薄与方向》
《围棋战术大全》
《围棋战理》
《围棋的形与手段》
《围棋基本手筋(坂田)》
《围棋妙手百例》
《围棋手筋大全》
《围棋手筋练习(金疆沉果孙)》
《围棋技巧基础训练》
《围棋段位金手指》
《围棋的筋和形》
《实战手筋精萃》
《手筋与攻棋常法》
《围棋初级死活》
《围棋发阳论新解》
《围棋妙手百例》
《围棋实用死活(中)》
《围棋技巧大全_官子谱江版》
《本因坊精彩对局》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国棋战》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最高位战》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棋圣战》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泰克伦杯》
《韩国新闻棋战细解-王位战》
《世界围棋大赛》
《中日韩围棋精英对局详解》
《围棋名家名局自解》
《围棋名局自解》
《围棋名谱精选》
《围棋擂台三连冠》
《围棋极品名局 - 李昌镐实战赏析》
《围棋经典》
《宇宙流精粹300局》
《日本围棋大赛精选》
《棋圣争霸战名局细解》
《围棋名家名局自解》
《围棋名局细解》
《围棋名局自解》
《围棋名谱精选(过惕生)》
《围棋对局解说-南刘北顾-顾着》
《围棋极品名局:李昌镐实战赏析》
《围棋死活大全》
《围棋作战构思》
《围棋棋理与妙手》
《围棋俗筋剖析》
《围棋古今妙手》
《围棋妙手问答》
《围棋常型百例》
《围棋的形与手段》
《围棋的正着与俗手》
《围棋的筋和形》
棋盘和棋子
围棋的棋盘纵横各19道,共有361个交叉点。为便于判别盘上各点的位置,采取坐标法编号:竖线自左至右用阿拉伯数字依次编为1至19路(或道);横线自上而下用汉字依次编为一至十九路(或道)。标注位置时先竖后横,如“2三”路、“6十一”路等。围棋的棋子分黑白两种颜色,各150枚。日本则规定黑子为181格,白子180格。规定由执黑子者先行,轮流把棋子下在交叉点上,以占领多于新规定的交叉点的一方获胜。为了争取较多的交叉点,双方都要千方百计地“围地”和“围吃”对方的棋子。“围棋”之名便由此而来。
围棋对奕的常识
气和提。棋盘上的361个点都相互交叉连路,每一个点的上下左右都有相近的2~4个交叉点,这些点就是那一个点的“气”。因此,棋盘中间的每个点,有“四气”;横盘边上的点有“三气”;而盘角的点,只有“两气”。如果一个或相连几个棋子周围的气全被对方的棋子占住,那么这些棋子就没有气了,就算被“吃了”,并从棋盘上拿掉。“提”就是“吃”。
做眼、活棋和死棋。做眼也叫“做活”。对方不可能在内投子的空格称为“眼”,眼有“真眼”和“假眼”之分。无法使对方入门打吃取子者为“真眼”:棋块被围,其中眼形不完备,有被对方下子投入提吃的可能,称为“假眼”。被围的棋块必须有两个“真眼”以上始称为“活棋”;只有一个“真眼”或两个全是“假眼”而被对方棋子包围的棋就是“死棋”。“做眼”即投子以使棋块有两个以上的“真眼”。
目和地。“地”即地盘和领土。下围棋就是争“地”,一局终了,“地”多者胜。“地”又叫“实地”、“空”、“空空”等。“目”是“地”的单位,一“目”就是一个交叉点,古代称“路”。
一局棋(一盘棋)。一局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布局:布局阶段指的是开始下围棋时,双方抢占战略要点的起手几十个回合。一般的规律是先占角,再占边,最后才争夺中心。棋坛上有“金角、银边、草包肚”之说。第二中盘:布局结束后,彼此着子地位逐步接近,且已紧密接触以致互相扭杀,即进入中盘。这阶段,双方争夺激烈、杀气腾腾,全都是使出通身解数,短兵相接,寸“地”必争。这就要求棋手能周密操算,有高明的算“路”能力。现在国内外第一流对局者可以算到30~50着以后,从而出现许多高妙的着法。第三收宫:收宫是巩固成果决定最后胜负的阶段。此时,中盘大规模的厮杀已过,双方的地域大致定型,但局部仍有许多细微的争夺。对于旗鼓相当、中盘杀得难解难分的对手来说,这一阶段的紧张激烈并不亚于中盘。此时每着新得路数多少,明显有别,如缓急轻重先后次序失当,常常导致胜败逆转。高手下棋,胜负往往在收宫阶段决定。第四局终计算:一盘棋下到双方都认为无可争之点时,就算全局终了。除一方主动认输外,都要通过计算来决定双方的胜负。计算前,必须先将双方的死子从死棋的棋盘上拿走。然后以全盘361个交叉点为根据,来计算一方所占的交叉
但在现代围棋比赛中,为了弥补白方后下子的不利,特规定黑方在计算胜负时
布局的一般原则
以大局为重,眼光要远。围棋的全局观念至关重要,开始局投子要抢占要点,并注意子力间的策应和联络,最忌一开始就在乎只子一城的得失。初学者往往会一开始便纠缠一两子的得失,等到此小战役虽然胜了,地盘却让人占尽。
取地取势,心中有数。一般棋盘第三线为布局线,第四线以上为势力线,是取地或取势?当根据这两条线的特点,并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对手的特点来决定。一般以从第三线投子先建立牢实的根据地,再向第四线以上扩展势力为宜。
占边占角,瞄准中腹。边角之地投子易活,且边角地域看似不大,其实目数很多。
让边让角,中腹难胜。围棋是在一攻一防中完成地域得失的,如布局开始即围取中腹,对方则必然收缩边角,先取实利,等到中腹阵地逐渐形成时,对方必然从四方侵袭,于是又需四处围堵,此时很容易被冲破缺口,那时就很难收拾。一般始占中腹,结果算起来都少于边角的目数。
过实过坚,吹毛求疵。开始如一味巩固阵地,唯恐对方侵入,必将贻误战机,任由对方从容配置力量、抢占要点,自己虽占牢一隅,却失大势,局末终败相尽出。布局犹如划分疆界,如开始就小规模经营,势必失大。况且布局的范围,不一定要终是自己的地域,只是应战的轮廓。关键是开始抢占要点,犹始抢占“制高点”,取得优势,自然就能控制较大地盘。
位高拆广,位低拆狭。“拆”手法在开局时常用,就注意根据己方和对方据点的高低来“拆”。一般说来,离边线近的地方,拆时应拆一或二,离边线远时可拆远些。这就是“立二拆三,立三拆四,立四拆五”的道理。
瞄准中央、尖关有利。占据根据地后,如使用白中央腹地使用“尖”或“关”的手法,即可威胁对方,又可扩张领域,所谓攻守兼备,一举两得,而且很少会下出劣着。
四线有利,二线难行。如被压于第四线作战,则每长一着棋,即获数目的实地,好处是明显的。如被压于二线,实地虽得,只是太少,并造成对方强大外势,以后获利更大。如被压于二线,如不是极重要之子,宁可放弃。
敌阵勿逼,已阵勿急。轻入对方坚实之地,易受围攻,陷于失败,对方借机巩固和扩张,必然于己不利,被动受制。开局旨在抢要点,过早攻击不利。如过急于在自己坚实之地附近增加地盘,也容易贻失战机。
通中之路,保畅保顺。开局应考虑进入中腹的路线,避免对方封锁,为的是扩展己方势力和削弱对方。一般边角之地多会平分秋色,中腹之地决定双方胜负。如开局安于小角小边,失去日后进取中腹的通道,必将导致终局失败。
浮棋少现,子子相策。浮棋就是无根据地孤子,常出现在三线以上。这种孤子最易受攻击、围困,最终导致对方阵地巩固,地盘扩大,浮棋如多就很难收拾局面。
一、学棋首先要端正学习的态度。
著名足球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棋道的探索也是如此。学习贵在用心。只要认真对待每一盘棋,下棋时多思考,复盘时认真领会老师的点评,棋艺的提高将指日可待!
二、布局
重视布局,首先要学会审时度势,保持势地均衡、棋形完整,有一个良好的大局观。
布局要不拘于形式,自由灵活
布局可以不受形式的束缚,进行多样的尝试。这样可以开拓思路,增长见识,切实提高能力。为锻炼自己,在一定时期可以重点练习一种布局,比如“中国流”等。
基本边角的常见变化一定要掌握。随着棋力的提高,有必要了解更多的定式知识,但一定要记住:定式是死的,应用是活的,要根据全局的需要,采用相应的定式,取得整体的效果。
打谱是学习布局的一种好方法。常打高手的谱,对提高大局观很有帮助。
布局要点:势地均衡。
三、中盘
围棋一盘棋的胜负很多时候是通过中盘作战来解决的。而决定中盘战斗的力量,正是通过实战的锻炼逐步培养起来的。
中盘力量的提高主要来自于实战的锻练。要想提高中盘的战斗力,首先就要不畏强手,敢于战斗,在吃了几回亏以后,慢慢地就会知道为什么会吃亏。只有吃了亏,才能学会防守躲避,学会灵活迎战,学会审时度势,敢拼才会赢!而每一次胜利又为今后的作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盘棋的攻击和防守决定了中盘战斗的成败。要确定攻击的方向,明确攻击的目的。要知道攻击的目的不是吃子,边攻击边围空就是最理想的攻击。
中盘要点:急所比大场更重要。
四、关于打入
对手面对打入绝不会袖手旁观,打入首先面临的是被攻击的问题。如果因受到攻击所蒙受的损失,超过了破坏对方地盘所得到的利益,打入就没有意义了。另外,打入的棋受到包围,虽然活了,但是对方形成了厚味,这时如果其厚味起的作用,超过了所占的地盘的话,应该说打入是不成功的。
有的人害怕打入,有的人因冲动而打入。
成功的打入:1、打入后,可以把对方的棋分成两块进行攻击。周围有一定配合时,应果断地打入。2、夺取对方根据地的打入很厉害,条件是周围自身的棋要够厚。3、可以破掉对手大空的打入也非常有必要,但要考虑受到攻击时的消极影响将会有多大。
失败的打入:1、打入的棋子受到攻击,招致比破坏更大的损失。2、使对方形成厚势,得不偿失。在打入前必须考虑对方形成厚势会起多大作用。3、最坏的结果是打入的棋子全部被吃掉。
五、官子
官子的大小,直接决定一局棋的输赢。而怎样收官子,只能来自于计算。下棋,计算是第一位的。计算是围棋的灵魂,第一生命。
官子提高途径:平时多做死活题、手筋题,切实提高计算力。
六、实力、气力和运气
著名围棋大师吴清源归纳出围棋胜负的三个要素:实力、气力和运气。
实力就是棋艺。棋艺水平高,实力才会强。要想赢棋,没有实力就象沙滩上的房屋经不起风浪的考验。
气力是精神力。两军相逢勇者胜,特别是在双方实力相近的时候,就要看谁的意志顽强、毅力坚韧了。下棋和打仗一样,要有不怕输、不服输的精神,激励自己的行为,超越自我。
对待胜负的态度应该是,胜不骄,败不馁。
运气是机遇,下棋是要有一点运气的。特别是比赛,有些人很有胜负感,善于把握战机,这是令人羡慕的。但机会是均等的,要靠自己去争取。“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机遇总偏爱有准备的人,有一个清醒的头脑,一个有准备的心。
七、实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分不清大小,对绝大多数定式不会灵活运用
布局目的性不强,喜欢不假思索地跟在别人后面走棋。
局部死活算不清楚。中盘战斗力量较差,尤其是处理弱棋的功夫很欠缺,攻击的时候也找不到要点。
不敢弃子,围棋学会了弃子才能真正提高。有得必有失,欲取之,必先予之。
忽略先手的价值,莫名其妙的缓手连发。
算不清劫的多少,劫的大小,在劫争中吃亏,而且往往忽略对手劫争的手 段。
以为别人会中自己的圈套,其实却是 作茧自缚。
后半盘的定型走的不好,特别是在优势的情况下,不断的手软,直到大优变小优,小优变成输一目或者半目。
八、对弈诀要
1、注重棋形避免愚型。
2、要有弃子意识,随时准备弃子转换。
3、自己有薄棋的时候,应尽快处理好。
4、不下缓手,省略不必要的棋或笨重的棋。
5、需要保留变化的,不要一下子走完。
6、避免下出让对方走厚之类的俗手。
7、关键的时候不能退,因为退一步等于退一万步。
8、官子往往决定胜负,要寸目必争。
9、不要对方走一步就应一步,随时都要有脱先的意识。
10、要养成经常判断形势的好习惯,清楚每步棋的价值。
11、不要照搬定式,时刻注意全局。
12、宁失数子,莫失一先。
13、敌人的好点,就是自己的要点,对这样的棋要保持敏锐。
14、清楚攻防的要点,选择大局的方向。
15、自己的棋力求走在外面,走厚,争取主动。
16、不下无理手。
17、具备一定水平以后要经常打谱。
18、功夫在棋外,博览群书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故事是这样的:孔融小时候很聪明很懂事,他有好几个兄弟姊妹,有一次他的家长到邻村偷到一批梨,分给他们弟兄一人一个,还不能吃完,每人一个,剩下的留着下次再吃。
孔融拿到他的梨后对他的家长提出了一个异议,他说他的梨比最小的幼弟大,哥哥要让弟弟,他应该吃最小的梨。他的家长觉得有道理,尊老爱幼是咱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就把他的梨与幼弟的小梨做了交换。
孔融拿到换来的梨后又对他的家长提出了一个异议,他说最大的大哥的梨比他的大,他比大哥小,排在中间,大概排行第三左右,应该吃大的梨。他的家长也觉得有道理,就把他的梨与大哥的大梨做了交换 。
这样大家都分到了合适的梨,高兴地吃了起来。大家都夸奖孔融聪明、懂事、能干,不比大人差。
这批梨有的1两一个,有的2两一个,有的3两一个,有的4两一个,大的5两一个,有半斤重。孔融最先分到的是3两的,小弟的是1两的,大哥的是半斤的。
至于秘诀,我想应该是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吧 。
暑假到了,父母要我从桥牌,围棋,象棋,画画中选一个,那个容易点?200分
本文2023-10-30 20:47:59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4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