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1、清缅战争
清缅战争,是18世纪末清朝和缅甸贡榜王朝两国围绕边境地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以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清军自卫反击为开端,以1769年11月16日双方签订停战合约收场。
历时7年,清朝虽然取得了缅甸名义上的臣服,但是并未能获得战争的真正胜利。清朝缅甸双方都损失惨重,在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中,对缅战争也是其中唯一存在较多争议的一件。乾隆帝晚年时曾说过,“五十多年八桩战事,就征缅这桩不算成功。”
一些参加过清缅战争的将领,目睹了部分缅兵所持火器威力之大,有感自身的火器技术落后。返回后曾上书乾隆帝,提议向西方购置先进的枪支,雇佣西方军事技术人员,仿制枪支,增强自身国力。
但乾隆皇帝受“骑射乃建州之本”祖训的影响,认为发展火器将会导致本来入关后因腐化导致骑射和冷兵器作战技艺松弛的八旗军依赖火器,其该方面技艺进一步松弛,所以未予以重视。
这场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的重大政局变动。清缅战争爆发时候,缅甸正和它历史上的死敌暹罗(今泰国)交战,刚灭了暹罗就遇上大清军队进攻。
国内空虚的缅甸被迫只留下九千兵力驻扎暹罗,全军归国抵御清军进攻。暹罗的郑信由此得以击败国内其他割据势力,击退缅兵,重建暹罗。清缅战争造成中南半岛上发生一大变局,缅甸被战争削弱,暹罗得以复国。
缅甸战后十年主动求贡,重新被纳入东亚朝贡体系。
2、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又称林爽文起义,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湾汉族和高山族人民为反对清朝统治者的压迫和剥削,在林爽文领导下掀起的农民起义。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湾总兵柴大纪命知府孙景燧、副将赫生额等率兵300到彰化镇压,勒令村民擒献林爽文,激起民愤。林爽文遂率众起义,攻清军营垒,全歼其官兵。
十二月,众举林爽文为盟主大元帅,建元顺天。清廷大震,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调水师提督黄仕简、陆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学士福康安为将军、领侍卫大臣海兰察为参赞大臣,率水师渡海。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军多路出击,于仑仔顶和牛稠山连败义军,乘胜占领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获林爽文,解至北京杀害。
林爽文事件与朱一贵起义、戴潮春事件并称台湾清治时期三大民变。尽管这次起义仅有一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便被镇压,但它的意义和影响却是深远的。
3、天理教之乱
天理教之乱是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九月至十二月,林清、李文成领导豫东、京畿天理教的武装暴动。
天理教武装暴动虽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动,但因以“杀害官兵,以应劫数”及“若要吃白面,除非林清坐了殿”等口号来作动员,群众基础不广泛,不牢固,缺乏斗争准备,带有相当大的盲目性。
加以交战双方力量过于悬殊,失败在所难免。此次暴动以不足百人之京畿低层劳动群众,竟敢冒险“直犯禁阙”,试图夺权,确如嘉庆帝在《遇变罪己诏》中所说,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
4、虎门销烟
虎门销烟(1839年6月)指中国清朝政府委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在广东虎门集中销毁鸦片的历史事件。
此事后来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南京条约》也是此次战争时政签订的。虎门销烟间接导致了不平等条约给华夏人民带来的伤害(割地赔款)。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岁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则徐下令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至6月25日结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19187箱和2119袋,总重量2376254斤。
虎门销烟成为打击毒品的历史事件。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民国时被定为不放假的禁烟节,而销烟结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国际禁毒日。
5、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一次鸦片战争(First Opium War)英国经常称第一次英中战争(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鸦片战争也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清缅战争
——林爽文事件
——天理教之乱
——第一次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
八旗是一种军政制度,本身并没有等级区分。所谓‘上三旗、下五旗’并非等级称呼,而只是名称不同罢了。
八旗的由来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五牛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
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
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
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
乾隆皇帝的二十四功臣图里的二十四位功臣是:多尔衮、洪承畴、范文程、鳌拜、吴三桂、明珠、张廷玉、隆科多、年羹尧、鄂尔泰、刘墉、纪晓岚、和珅、林则徐、肃顺、僧格林沁、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奕欣,翁同龢、荣禄,袁世凯。
1、多尔衮: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2、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在镇压明末农民起义中立功,升任延绥巡抚、陕西三边总督,崇祯十二年(1639年)转任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清朝。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此后开始被清廷起用,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翌年赴江南任招抚南方总督军务大学士。
3、范文程:字宪斗,号辉岳,辽东沈阳人。北宋名相范仲淹十七世孙。曾事清太祖、清太宗、清世祖、清圣祖四代帝王,是清初一代重臣,清朝开国时的规制大多出自其手,更被视为文臣之首。
4、鳌拜:清初权臣,出身瓜尔佳氏,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生年不可考,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以战功封公爵。鳌拜前半生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晚年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
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他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5、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朝辽东人,祖籍江南高邮,锦州总兵吴襄之子,祖大寿外甥。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明崇祯时为辽东总兵,封平西伯,镇守山海关。崇祯皇帝登基,开武科取士,吴三桂夺得武科举人。不久,吴三桂又以父荫为都督指挥。
6、明珠: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
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7、张廷玉:字衡臣,号砚斋,安徽桐城人。清朝杰出政治家,大学士张英次子。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入值南书房,进入权力中枢。康熙朝,官至刑部左侍郎,整饬吏治。雍正帝即位后,历任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拜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完善了军机处制度。
乾隆帝即位后,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致仕归家。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享年八十四岁,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8、隆科多(?—1728年),字竹筠,满洲镶黄旗人,清圣祖孝懿仁皇后之弟,一等公佟国维第三子,清朝大臣。
在有清一代,被皇帝公开以“舅舅”相称呼的,大概只有隆科多一人。就是这个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之间扑朔迷离、明争暗斗的皇位大战中地位非同一般,是康熙、雍正两朝皇权交替之际最为关键的核心人物。
9、年羹尧:字亮工,号双峰,中国清朝名将。原籍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怀远县),后改隶汉军镶黄旗,清代康熙、雍正年间人,进士出身,官至四川总督、川陕总督、抚远大将军,还被加封太保、一等公,高官显爵集于一身。
他运筹帷幄,驰骋疆场,曾配合各军平定西藏乱事,率清军平息青海罗卜藏丹津,立下赫赫战功。公元1724年(雍正二年)入京时,得到雍正帝特殊宠遇。但翌年十二月,风云骤变,他被雍正帝削官夺爵,列大罪九十二条,于公元1726年(雍正四年)赐自尽。
10、鄂尔泰,西林觉罗氏,字毅庵,满洲镶蓝旗人。清朝中期名臣,国子祭酒鄂拜之子,与田文镜、李卫并为雍正帝心腹。鄂尔泰先人投归清太祖,为世管佐领。祖父图彦突官户部郎中。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鄂尔泰二十岁中举,进入仕途。
二十一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累任内务府员外郎。鄂尔泰官运的转机是在雍正继位之时。雍正三年(1725年),拜广西巡抚。雍正四年(1726年)调任云贵总督,兼辖广西,他在云南实行设置州县、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地区的统治。
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帝驾崩,与张廷玉等同受遗命辅政,担任总理事务大臣,历任军机大臣、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经筵讲官,管翰林院掌院事,加衔太子太傅,充国史馆、三礼馆、玉牒馆总裁,赐号襄勤伯。
11、刘墉,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乾隆十六年(1751年)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洁闻名于世。
刘墉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嘉庆九年十二月(1805年1月)病逝,时年八十五岁,追赠太子太保,赐谥号文清。
12、纪昀,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直隶献县人。清代政治家、文学家,乾隆年间官员。历官左都御史,兵部、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管国子监事致仕,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
13、和珅,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十笏园、绿野亭主人,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即下旨将和珅革职下狱。和珅所聚敛的财富,约值八亿两至十一亿两白银,所拥有的黄金和白银加上其他古玩、珍宝,超过了清朝政府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乾隆帝死后十五天,嘉庆帝赐和珅自尽,和珅死时年仅49岁。
14、林则徐, 福建 侯官县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5、肃顺,满洲镶蓝旗人,晚清宗室、权臣,字雨亭,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自道光中期历任御前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深为咸丰帝信用,与其兄郑亲王端华及怡亲王载垣相互倚重,煊赫一时。
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是年十月二日夜,肃顺在护咸丰帝梓宫回京途中,行至密云被捕,随后被斩于菜市口,年四十五。
16、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蒙古族,晚清名将,蒙古科尔沁旗人,贵族出身,善骑射。道光五年(1825年),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1834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
17、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18、李鸿章,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之一,安徽省合肥人,世人多称“李中堂”,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fú],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
19、左宗棠,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20、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出生于贵州兴义府,祖籍直隶南皮。
咸丰二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二十七岁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21、奕欣,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欣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欣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欣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22、翁同龢,字叔平,号松禅, 别署均斋、瓶笙、瓶庐居士、并眉居士等,别号天放闲人,晚号瓶庵居士,江苏常熟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政治家、书法艺术家。
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第三子,咸丰六年(1856年)状元,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先后担任清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卒后追谥文恭。
23、荣禄、字仲华,号略园,瓜尔佳氏, 满洲正白旗人,清朝大臣,政治家。出身于世代军官家庭,以荫生晋工部员外郎,后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出为西安将军。因为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留京任步军统领,总理衙门大臣,兵部尚书。
辛酉政变后,为慈禧太后和恭亲王奕欣赏识,官至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转文华殿大学士。二十九年,卒,赠太傅,谥文忠,晋一等男爵。编有《武毅公事略》、《荣文忠公集》、《荣禄存札》。其女瓜尔佳·幼兰是末代皇帝溥仪的生母,被慈禧太后收为养女。
24、袁世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字慰亭(又作慰廷),号容庵、洗心亭主人,汉族,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古时候的名谋名将名臣
中国东周、秦朝名将:李牧,王翦,白起,廉颇,吴起,蒙敖,蒙恬,田单,乐毅,魏犨chou这个字打不上,先轸,曹刿,孙膑,庞捐,王贲,蹇丙,百里视,西乞戍,南宫适等
名臣:百里溪,斗谷於菟,管仲,鲍叔牙,苏秦,张仪,赵衰,赵奢,商鞅,范睢,魏无忌,赵胜,黄歇,田文,赵高,李斯,李冰,孙叔敖,华督,吕不韦,蔺相如,汉武帝时桑弘羊
汉武帝时大臣。一说生于景帝后元三年(前141)。洛阳人。出身商人家庭,自幼有心算才能,以此13岁入侍宫中。自元狩三年(前120)起,终武帝之世, 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与担任大农丞的大盐铁商东郭咸阳、孔仅二人深得武帝宠信。元狩年间以后,在桑弘羊的参与和主持下,先后实行了盐、铁、酒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统一铸币等经济政策。此外,还组织了60万人屯田戍边,防御匈奴。这些措施都在不同程度上取得了成功,暂时缓解了经济危机,史称当时“民不益赋而天下用饶”。桑弘羊以此赐爵左庶长。武帝后元二年(前87),桑弘羊由搜粟都尉迁任御史大夫,与霍光、田千秋、金日磾、上官桀四人同受遗诏辅佐昭帝。始元六年(前81),昭帝召集各地贤良文学至长安,会议盐铁等国家大事。贤良文学反对盐铁官营和均输平准等与民争利的政策,力主改弦更张,桑弘羊与之展开辩论。由于桑弘羊的坚持和封建国家财政方面的需要,当时除废止酒类专卖改为征税外,盐铁官营等各项重要政策仍沿袭不变。次年,桑弘羊因与霍光政见发生分歧,被卷入燕王旦和上官桀父子的谋反事件,结果被处死。
主父偃(?~公元前126)
汉武帝时大臣。临淄(今山东临淄)人。出身贫寒,早年学长短纵横之术,到中年,听汉武帝重视儒术,改学《周易》、《春秋》和百家之言。因此在齐受到儒生的排挤,于是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但都未受到礼遇。元光元年(前134),主父偃抵长安。拜见卫青,虽卫青多次向武帝说了多次但无结果,后直接上书汉武帝刘彻,当天就被召见,与徐乐、严安同时拜为郎中。因主父偃上书《推恩令》,尊立卫子夫为皇后,揭发燕王刘定国的不法行为,很讨汉武帝的欢心,不久后又迁为谒者、中郎、中大夫,一年中升迁四次,得到武帝的破格任用。
霍去病:西汉名将(前140—前117),汉族,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汉代名将卫青的外甥,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经典之战:决战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骠姚校尉 ,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歼2000余人,受封冠军侯。元狩二年(前121)封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区的匈奴部,歼4万余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在部分降众变乱的紧急关头,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浑邪王得以率4万余众归汉。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击败左贤王部后,乘胜追击,深入2000余里,歼7万余人。后升任大司马,与卫青同掌兵权。他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仅24岁。
卫青简介
卫青(?~公元前105年),汉族。字仲卿,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东平阳(今中国中西部山西临汾西南)人,是汉武帝时期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卫青父亲郑季,是一个县吏,在平阳公主家做事时,和婢女卫媪私通,生下卫青。后来,卫青的同母异父姐姐卫子夫入宫得到汉武帝宠爱,所以他们兄弟姐妹七人都冒姓卫。
在姐姐怀孕之后,当时的皇后陈阿娇嫉妒,派人抓到卫青,想杀死他。卫青被好友公孙敖救出,汉武帝听说后,召见了卫青,并封他为建章宫监加侍中官衔。后来姐姐做了皇后,卫青也升为大中大夫。
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文景之治”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卫青从公元前129年被封车骑将军开始,共有七次领兵打击匈奴,立下了赫赫战功。
卫青率军与匈奴作战,屡立战功,所得封邑总共有一万六千三百户。虽然战功显赫,权倾朝野,但从不结党干预政事。他和霍去病不同,对士卒体恤较多,能与将士同甘苦,威信很高。最后卫青病死于公元前106年。
董仲舒(前179—前104)汉代思想家,政治家。广川人(今河北景县),汉族。是西汉一位与时俱进的思想家,西汉时期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提出其哲学体系的基本要点,并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采纳。其后,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的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此后,居家著书,朝廷每有大议,令使者及廷尉就其家而问之,仍受武帝尊重。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将周代以来的宗教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儒生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董仲舒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自然、人事都受制于天命,因此反映天命的政治秩序和政治思想都应该是统一的。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从此,经学研究在汉代盛行。
唐朝的名将名臣?第一名 贵戚豪族英冠人杰——赵公长孙无忌 第二名 宗室名王,独称军功——河间王李孝恭
第三名 贤辅谋深遭逢明主——莱公杜如晦
第四名 智者尽言青史美臣——郑公魏徵
第五名 命世之才善建嘉谋——梁公房玄龄 第六名 才高望重社稷之臣——申公高土廉 第七名 夺槊陷阵智勇双全——鄂公尉迟敬德 第八名 南平吴会北定沙漠——卫公李靖 第九名 骨鲠大儒直言不隐——宋公萧瑀 唐太宗时代的名臣:
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秦叔宝、尉迟恭、长孙无忌、程咬金、薛仁贵等等
唐玄宗时代的名臣:
姚崇、宋璟
秦始皇时期的名将名臣都有谁?蒙毅、白起、章邯、王翦、王贲
李斯
1、挥师灭韩。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长驱直入,俘虏了韩王安,在韩国故地设定了颖川郡(郡治在今河南禹县),韩国宣告灭亡。韩国的灭亡是秦统一战争全面展开的标志。
2、破赵逼燕。秦灭韩之后,第二个目标就是赵国。公元前229年,赵国接连发生大地震和大饥荒,秦始皇再次命王翦、杨端向赵国发动全面进攻。王翦施行反间之计,用重金收买赵王宠臣郭开,大肆诽谤李牧等人,说他们要谋反,促使赵王将李牧杀害。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赵军,攻克邯郸,俘获赵王迁,占领赵国本土。接着挥师北上,屯于中山(河北定县),逼近燕国。
3、攻破燕国。秦军逼近燕国,引起燕、代一片恐慌。燕国的太子丹收容秦国叛将樊于期,并通过燕国勇士田光结识了刺客荆轲,企图刺杀秦始皇,但荆轲未能杀掉秦始皇,反而激起了秦始皇对燕国的愤怒。公元前226年,秦军攻占燕都蓟城(今北京市),燕王喜和太子丹逃往辽东。
4、占领魏地。秦军攻克燕都蓟城后,把打击的矛头指向了魏国。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王翦的儿子王贲率领10万大军去攻打魏国。王贲看到大梁城地势较为低下,又离黄河、鸿沟不远,遂令秦军开渠,将黄河、鸿沟之水引至大梁城下。三个月后,城垣崩塌,秦军攻入大梁。魏王假投降,不久被杀,魏国灭亡。
5、大举伐楚。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李信率军攻楚。李信轻敌冒进,先胜后败。公元前224年,秦始皇亲请老将王翦,令率60万大军伐楚。大破楚军于蕲南,杀楚将项燕,占领楚国大片领土。公元前223年,王翦与蒙武合攻楚都寿春,俘获楚王负刍。次年王翦又率军渡过长江,平定了楚国的江南地区,降服百越之君。楚国宣告灭亡。
6、吞灭齐国。楚国灭亡后,秦始皇派王贲率军深入东北,扫除燕、赵残余势力。公元前222年,王贲攻占辽东,俘虏了燕王喜。接着攻下代城,俘虏了代王嘉。燕、赵两国彻底灭亡。至此,东方六国中就只剩下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命王贲率秦军从燕国边界南下进攻齐国。王贲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的情况下,猝然攻入齐都临淄(山东淄博)。齐王建入秦投降,齐国也被纳入秦国的版图。
7《史记》蒙恬列传中有记载,在这篇传记中,主要记述了蒙恬和他弟弟蒙毅的事迹。在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大业中,他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都是秦国著名的将领,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夺得了几十座城池,为始皇统一中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蒙恬做了将军,大败齐军,屡立战功。始皇兼并天下后,他又率领三十万人的庞大队伍,北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土地,修筑长城一万余里,风风雨雨、烈日寒霜,驻守上郡十余年,威震匈奴,受到始皇的推崇和信任。蒙恬在外担当军事重任;蒙毅在内为始皇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
佞宦赵高犯罪当诛,是由蒙毅依法经办的。始皇念及赵高平常办事勤勉尽力,又赦免了他。从此结下怨仇。始皇巡游会稽,中途驾崩,封锁讯息。李斯、赵高、胡亥暗中策划,迫使公子扶苏自杀,拥立胡亥为二世皇帝。赵高曾私下侍奉胡亥,深得胡亥宠幸。赵高趁机捏造罪名,日夜毁谤蒙氏,终于把蒙氏兄弟处死。
8白起行伍出身,勇于拼战.善于用兵,在秦昭王时征战六国,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曾在伊阕之战大破魏韩联军,攻陷楚国国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功勋赫赫,白起是继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位列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9章邯(?―公元前205年),秦末著名将领,上将军。秦二世时任少府,为秦朝的军事支柱,秦王朝最后一员大将。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骊山刑徒及奴产子迎击陈胜起义军周文部,屡战屡胜,使秦廷得以苟延残喘。又陆续攻灭义军田臧等部于荥阳直逼陈,迫陈胜遁走。后攻杀反秦武装首领魏咎、田儋、项梁,移师渡河攻赵。钜鹿之战中被项羽击败,漳纡之战中再次被项羽击败而投降,随项羽入关,封雍王。楚汉战争中,章邯在汉王元年(前206)八月,与汉军屡战不利,退保废丘(今陕西兴平东南)。汉王二年(前205年)六月,城破自杀。
10李斯(约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战国末期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
李斯早年为郡小吏 ,后从荀子学帝王之术,学成入秦 。初被吕不韦任以为郎 。后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 。秦王采纳其计谋,遣谋士持金玉游说关东六国 ,离间各国君臣,又任其为客卿。秦王政十年(前237年)由于韩人间谍郑国入秦,秦王下令驱逐六国客卿 。李斯上《谏逐客书》阻止,被秦王所采纳,不久官为廷尉 。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秦统一天下后,与王绾、冯劫议定尊秦王政为皇帝,并制定有关的礼仪制度。被任为丞相 。他建议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的兵器 ;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又主张焚烧民间收藏的《诗》、《书》等百家语,禁止私学,以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 。还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李斯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秦始皇死后,他与赵高合谋,伪造遗诏,迫令始皇长子扶苏自杀,立少子胡亥为二世皇帝 。后为赵高所忌,于秦二世二年(前208年)被腰斩于咸阳闹市,并夷三族。
姓赵的名臣名将名相和帝王有那些皇帝
赵匡胤
赵炅
赵恒
赵祯
赵曙
赵顼
赵煦
赵佶
赵桓
赵构
赵昚
赵惇
赵扩
赵昀
赵禥
赵昰
赵显
赵昺
战国时期的赵国所有国君都姓赵
名人
赵汝愚
赵云
赵弘殷
赵佗
赵胜
赵简子
赵雍
赵孟頫
赵普
很多姓赵的
咱们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不都是赵姓的吗?要说有名的要数开国君王赵匡胤和他的弟弟赵匡义。还有书法家赵孟頫等等,
上下五千年中的名臣名将名相甘罗,张九龄,陈廷敬!
明孝宗时候的名臣名将?及主要政绩?孝宗用人的一个特点就是倚重老臣,王恕担任吏部尚书的时候72岁;兵部尚书马文升当时62岁;礼部尚书丘濬70岁,入阁时已74岁;刘大夏任兵部尚书时67岁,左都御史戴珊66岁;内阁大臣中,首辅刘吉61岁,徐溥60岁,刘健55岁,最年轻的李东阳入阁时也有49岁了。
弘治帝朱祐樘是明朝后期惟一一位可以称道的皇帝。他即位之后不久,新提拔的都御史马文升随即向他建言用人之道,远小人,近君子,选用贤能,提醒孝宗注意用人,孝宗一一听取,认真实施。他一改成化年间的弊政,对朝廷要员进行了调整,毫不手软地清除奸侫,把万安等一批庸碌的官员革职充军;同时起用王恕、马文升、刘大夏、李东阳等得力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虚心听大臣给自己讲课。
除了每天在正殿朝会,他还在便殿会见大臣,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在这些得力大臣的辅佐下,弘治帝革除了众多陋习,接纳了许多解救民困的建议,使得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取得了中兴局面。
古时候的名刺客基本牛人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要离,荆轲
乾隆朝的名将名相名臣贪官奸臣都有哪些人名臣;刘庸,纪晓岚,于成龙[大小],窦光鼎,福康安,名将;傅恒,海兰察,福康安,和绅的弟弟和林,阿桂,李侍尧,兆惠。奸臣;最大的就和绅了,还有刘康等,
来几个满族人的名字 为了系统了解满族人的名字,我们先看一看满族先人女真的命名习惯,女真人传统取名原则:
1、按出生顺序,长子名阿吉或阿吉嘎,次子名加新或加新嘎,最末一个儿子名弗昂枯。
2、因自原始以来世代狩猎,多以有关狩猎的词命名,如莫尔根、嘎溜等等。
3、以禽兽取名,如尼玛伞等等。
4、为了孩子好养活取名阿克丹(有依靠的意思)、阿克敦(结实的意思)、呼塔布(拴住的意思)。
5、根据相貌取名,如穆隆额(相貌长得像其父母辈)。满族共同体形成之后,开始用满语命名,命名方法有以下几种:
1、沿用蒙古族的取名法,词尾用泰、图表示有。如布彦泰(满洲正黄旗人,曾任伊犁副都统)、倭楞泰(满洲镶蓝旗人,曾任吉林副都统),音图(满洲正红旗人,曾任吉林将军)、噶尔图(满洲正黄旗人,曾任宁古塔副都统)。
2、按满语语法,词尾用阿、额等,表示的。如查郎阿(满洲镶白旗人,曾任吏部尚书)、穆彰阿(满洲镶蓝旗人,曾任礼部侍郎)、额勒登额(满洲正白旗人,曾任正黄旗护军统领)、宗室伊铿额(满洲镶蓝旗人,曾任伯都讷副都统)。
3、按满语语法,词尾用布表示使。如郭木布(满洲正红旗人,曾任三姓副都统)、达哈布(满洲镶红旗人,曾任阿勒楚喀同知)。
4、用满语名词和形容词整字,如:以形容词取名的有巴克坦,意思是宽宏大量、对人宽容;巴彦阿意思是富足的;古尼音布,意思是意志坚强;格绷额,意思是有名声的;讷苏肯,意思是性格温良;额图浑,意思是身强力壮。以名词取名的有托津,是以鸟类孔雀命名;尼满是以动物山羊命名。
5、用数字取名,这是满族取名的一个传统特点。其取名的方法,一种是根据本人出生时某一长辈的岁数,例如:某人出生时其祖母70岁,该人就取名那丹珠(满族意为70)。还有的是根据几个儿子的出生顺序取名,例如:头生子就取名阿精嘎,二子取名朱尔,三子取名依兰,四子取名对音,五子取名孙查。这种取名习惯是沿用先世女真族的取名习惯,并不是受汉族文化影响所致。
满族人人关以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满族人也开始用汉语词汇取名,多数是选择汉语词汇中吉利的字,如永祥、富祥、德宝、琦善、代善、寿山、荣禄、裕禄等。到清代后期,满族人受汉族文化影响越来越多,随着满族姓氏开始贯汉字姓以后,满族人按汉族人取名原则和习惯命名的越来越多了。
经济适用房是不是搞笑? 也不是很搞笑啊,起码是解决了一部分人的困难
比如有100套房子,其中的99人都是富锭,只有一人是穷人,这样,总算有一个人受益了
满族名“萨仁娜”是什么意思 是满语中一种花的名字
是一种花的名字 萨仁娜
希望有所帮助,作为名字就想汉名字茉莉这样,没有实际意义。
满族八大姓氏 八大姓的说法不下十种,从实际调查中看,新宾、抚顺、通化、本溪、承德、沈阳、北京等地大多认可八大姓中佟佳氏、瓜尔佳氏、马佳氏、索绰洛氏、舒穆禄氏、富察氏、纳喇氏、纽祜禄氏皆为清帝后族。皇族八王之外以此八姓为最尊。八王即睿(多尔衮)、礼(代善)、郑(济尔哈朗)、豫(多铎)、肃(豪格)、庄(硕塞)、克勤(岳托)、顺承(勒克德浑)。
满族有八大姓之说,见之于典籍的主要是《沈阳满族志》,这与满族人和关心满族姓氏的爱好者大体说法是一致的。这八大姓是佟、关、马、索、舒、富、那、郎。这八大姓的内涵应该是最早与努尔哈赤协同作战,共同夺取天下的名门望族。
佟,佟佳氏。代表人物是佟养正,又叫佟养真。锒黄旗,祖居辽东,定居开原,迁移抚顺。天命四年,努尔哈赤攻下抚顺城,佟养正归附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六年佟养正从征辽阳,以军功授游击世职,不久奉命镇守朝鲜边界之镇江城。同年被城内叛乱官民执送明将毛文龙,不降被杀。于雍正元年追赠一等功,加赠太师。其第三子佟图赖于天聪五年随太宗皇太极夺取军事重镇大凌河城,以军功授兵部右参政。继随多尔衮、济尔哈朗围攻锦州攻塔山、杏山,战功卓越,授一等参领(甲喇章京)又升任都统(固山额真)。顺治元年招降山东四府七州三十二县,继之指挥红衣
大炮攻下太原城,招降九府二十七州一百四十一县。顺治二年从多铎南征平定河南,又以红夷大炮攻下扬州、嘉兴等府、封爵二等男,官拜定南将军。顺治七年奉恩诏受奉封三等子爵世袭罔替。后以顺治帝佟妃之父的身份,特封一等公世袭罔替。
佟图赖之子佟国纲从侍卫起家,后袭一等公爵,任内大臣兼有战功,多人出任总兵,都统、世职骑都尉,世职佐领、其孙曾官至领侍卫内大臣。汉军都统,并成为康熙皇帝的舅舅。康熙曾派佟国纲平定察哈尔叛乱。
佟佳氏曾管辖过清初全部汉军,这个姓氏中出现过众多的都统、将军、世袭总兵、额附、一等大员、佐领。数人被赐封“巴图鲁”(大英雄)称号。
关,瓜尔佳氏。1583 年,努尔哈赤以父祖所遗十三副铠甲起兵,开始了统一东北女真诸部落的大业。1588
年,苏完部落长瓜尔佳氏的索尔果率子费英东及所部军民五百户归附努尔哈赤,使其势力大增。努尔哈赤授费英东为一等大臣,并以长子褚英之女赐费英东为妻。费英东从征瓦尔喀部,乌喇部,东海渥集部、叶赫部至对明朝的抚顺战役中都亲率士卒奋勇作战,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被努尔哈赤授“
万人敌”称号。皇太极追封费英东为直义公,配享太庙。顺治帝评价费英东是开国佐命第一功臣。康熙帝亲书碑文勒石记功。费英东子弟多人,多因军功授都统、内大臣、车都尉世职、云骑尉世职、将军,其中费英东九弟的儿子鳌拜,因战功赐号“巴图鲁”、一等公爵、辅政大臣。
马,马佳氏。隶正黄旗,代表人物叫图海。顺治朝为内国史院侍读,顺治八年任内秘书院学士;
十年晋升内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十二年加封太子太保,授刑部尚书;康熙元年任满洲正黄旗都统,二年奉旨为定西将军;十三年为户部尚书;十四年征讨察哈尔叛乱,大获全胜,封一等男爵;十五年为抚远大将军,平定陕西平凉叛乱,加封三等公爵世袭罔替。继之攻取四川,因病去世。其子孙多封授为都统、大学士、礼部尚书、佐领、云骑尉等世职,旧遍天下。
索,索绰洛氏。索绰洛本是地名,其代表人物为松果托。松果托曾受多尔衮命征山东,以云梯攻临清州,不畏战矢,赐“巴图鲁”称号。继追剿李自成所部二十多万众,底定京畿,为清名将之一。又如都尔古,未入关前从征锦州、松山,入关后平定河南、江南诸省及追剿明福王等役皆有大功。索绰洛氏子孙受封云骑尉、佐领、都统数十人,部属故吏遍天下。
>>
求好听寓意吉祥深刻的满族名字! 其实现在满族人名字和汉族人没什么区别。那种像外国人名字似的满族名字,实际上是根据满语音译过来的。所以满族男子和女子的名字都是取个意思,也就没什么男女之分。也就男的取个“太阳”、“英雄”女的取个“水”“富饶”,实际上男女名字是可以通用的。 你自己选吧 Abkai horgiku 阿布凯和尔吉库 天之枢 Abkai morin 阿布凯茂林 天马 Acangga 阿昌阿 利(元亨利贞之利) AcuhUn 阿楚珲 和睦 Aisin 爱新 金(财货、五行、金) Akdun 阿克敦 结实、信实 Alin 阿林 山 Alingga 阿林阿 山 Amba 安巴 大 AmbalinggU 安巴灵武 大方、魁伟 AmbaEtuhUn 安巴额图珲 大壮(易卦) AmbaBisiren 安巴毕西棱 大有(易卦) AnahUjan 阿纳呼占 谦 Argatu 阿尔哈图 计谋、策略 Baili 白里 恩情 Baksi 巴克什 儒者、学者 Baturu 巴图鲁 勇健、英豪 Bayan 巴彦 富有 BayanWesihUn 巴彦沃西晖 富贵 Bikita 必可塔 璧(东方七宿) BoconggoWehe 博充奥沃赫 采石 Bodohonggo 博多衡奥 有谋略者 Bodon 博敦 韬略 Boisile 博西勒 琥珀 BojiriIlha 博吉利宜尔哈 菊花 Boobai 鲍白 宝、宝贝 Bulukan 布鲁堪 温和 Busumda 布顺达 百合 Buyecuke 布耶楚克 可爱 Cibsen 齐布琛 静 Cibsonggo 齐布松敖 昭穆之昭 Colgoroko 绰勒果罗科 超出、超群 Colgorokobi 绰勒果罗科比 超群 Colhorokongge 绰勒和罗孔额 出类的、超群的 Dacun 达春 快利、敏捷 Dade 达得 根源 Daipun 戴鹏 鹏 Dahasu 达哈苏 和顺 Dasan 达山 政,政务,统治,管理 Dekjike 德克济克 兴隆、兴旺、繁昌 Deocin 道琴 悌 Doro 多罗 道、道理、礼 Dorolon 多罗隆 礼、仪礼 Doronggo 多隆敖 端正、端庄、有礼的 Doshon 多西珲 宠、宠爱 Eldeke 额尔德克 光耀 Eldembu 额尔登布 智能之光、德性之光 Eldengge 额尔登额 壮丽、光华、气宇轩昂 ElderiUsiha 额尔德里乌西哈 瑶光(天文) Ele 额勒 益发、愈发 Elgiyen 额尔瑾 丰盈、宽裕、丰(易卦) Elhe 额尔赫 平安、泰 Enteheme 恩特和谟 永久、长远 Entehen 恩特恒 恒(易卦) Etenggi 额腾伊 强盛 Erdeme 额尔德谟 才德 Erdemungge 额尔德蒙额 有才德之人 Fafursambi 法富尔申比 发奋、勇之 FaSSambi 法士申比 勉励、奋勉 FaSSan 法士善 功业、功绩 FaSSangga 法士尚阿 有功勋、有功业之人 Fengsen 丰生 福祉、福禄 Fengsengge 丰生额 幸福者、有福之人 Ferguwecuke 佛尔果楚科 奇、珍奇 Ferguwecun 佛尔果充 瑞、奇瑞 Ferguwen 佛尔衮 灵智、聪智 Fisin 费馨 密实、诚实人、厚重人 Fiyangga 费扬阿 鲜亮、容貌轩昂 Fiyangtahun 费扬塔珲 壮大、身强力壮 Fujurungga 富诸隆阿 风采翩、其貌堂堂 F>>
满族女人最美的名字都有哪些 什么意义的名字你认为美?
满语发出来的声音与汉语意义完全不同。
而满语意义的美,发出来,在不懂满语的汉族人听来也没有任何意义。何谈美乎?
比如:满族女孩的名字叫果心,你认为美吗?但它的原意是“仁爱”。
求好听的满族人的名字,要全名! 满族名字,女孩可以叫宁楚克,或者叫乌林珠,或者叫布尔和玳。
男孩可以叫 费扬古,或者叫苏和泰,或是叫阿林保。
按满洲习俗,称名而不举姓,满族人的老姓是整个家族的名号不能随便对外使用,所以满族人一般只用名而不写姓,比如:福康安出自沙济富察氏,但不能叫富察福康安,只能叫福康安。海兰察出自多拉尔氏,不能叫多拉尔海兰察,只能单称海兰察。敖拜出自苏完瓜尔佳氏,但不叫瓜尔佳敖拜,只叫敖拜,当时汉族大臣称他为敖少保,敖大人,但绝对不能叫瓜尔佳大人或瓜尔佳少保。启功先生出自爱亲觉罗氏,但对外只称启功,有不懂满族浮俗的写信称爱新觉罗启功收,被启功退信附言:查无此人。著名生物学家秉志出自翟佳氏,但从来不叫翟佳秉志。京剧大师程砚秋真名承麟艺名砚秋出自英额索卓罗氏,但对外只称程砚秋绝对不能叫索卓罗承麟。
以上说明满族用名习惯与汉族是不一样的,文学作品中涉及少数民族的内容就要注意少数民族的一些特有的风俗习惯。
搂下显然不是满族人,对此不了解,让满族人看那样的名字会闹笑话的。
你说为什么满族人现在都是汉族人的名字了,比如老舍,名舒庆春。 也有没汉姓的
比如 爱新觉罗启功先生
爱新觉罗启星
满族人名字、姓氏 一个一个回答 1你一定是查错了,纳兰就是明珠的姓氏。或者你可能查到他姓 那拉 or 那喇--这个只是汉语音译的问题,实际上 纳兰、那拉、那喇是一个姓。满文写作(你可能看不到),转写作 nara。 2他们当然不行索……索尼和索额图是两个词,只是碰巧第一个音节 音译 成汉语写成一样的了(估计当时音译的时候是故意的吧,因为是父子) 索尼的满文转写 suweni,意思是“你们的”;索额图转写 sultu ,意思是“哲学”。 他们姓赫舍里(金代的纥石烈) 谁说满人名字第一个字要继承父辈呢 首先,你不要拿汉语音译来判断。因为满人的名字首先是连在一起写的一个(或两个)满语上有意义的词汇; 其次,就算你看音译,也不是所有人的名字都是你说的那个规律。比如和的儿子叫丰绅殷德,这差得就很远了。和 hexen 在满语中意思是“纲界、地界”,而丰绅殷德则是两个词 fengxen inde ,意思大概是庆禄常驻。 所以,从汉语音译上来看,第一个字可以算的上字;但是在满语中,不过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一个音节罢了。由此,根本不可能被算作姓氏。 满人习惯称名不道姓,对于姓氏一般不提,只说自己的名字。所以很多人感觉好像满人没有姓或者按照汉语习惯来看觉着满人起名字奇怪,其实不过只是习惯不同罢了。 现代大多满人用汉姓,这些汉姓在当年改的时候,有些是根据老姓改的(比如赫舍里可能改姓赫);而还有一些则是根据满文名字的第一个音译字改的--也许现代这部分才可以被勉强算作姓氏了吧。
求几个好听的女孩满族名字,谢谢各位! 满洲语发音 满洲语含义
伊尔哈 花
那木 海洋
博西勒 琥珀
不顺大 百合
布耶楚克 可爱
更根 温柔娴静果西楚喀 可爱
网上可以查到这些,我把我知道的写上了,网上应该还有别的
我国的历史上猛将如云,能称得上是十大名将的人有,抗倭名将戚继光,战神令公郭子仪,国土无双韩信,万世中将岳飞,托塔天王李靖,封狼大将霍去病,乱世人屠白启,西楚霸王项羽,还有兵家识神孙武。
我国的古代历史悠久,出现过很多出色的将领,他们都有各自的本事,项羽是楚国下相人,他是以个人的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人物,也是军事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在秦朝末年的时候和项梁发动了会稽起义,自立为西楚霸王,最后在乌江自刎而死。
春秋时期的白起,人们叫他人屠,他是战国时期的秦国名将,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统帅,他的一生打过很多胜仗。斩杀了数百万人,纵观历史上,无人可以和他相比 。还有封狼大将霍去病,他是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也是卫青的外甥,是司马骠骑将军,他从小就非常厉害,战功比他的舅舅卫青还厉害,后来生了一场大病,年纪轻轻的就去世了。
岳飞是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人,也是是历史上有名的战略家,还有军事家,是朝廷的抗金英雄和民族英雄 ,岳飞被称为是最杰出的军事统帅,后来是被宦官害死的。还有西汉的开国功臣韩信,是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是汉初三杰之一,韩信为汉朝的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却被刘邦猜忌,被扣上了谋反的罪名而处死。
清朝有一百三十九人被封公、侯爵。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一)公爵
1、封超品公者:
扬古利(天聪八年,后赠王。崇德中子塔瞻降袭一等公,英诚公)
2、封一等公者:
图赖(顺治三年,雄勇公) 谭泰(顺治八年)
遏必隆(二等公图尔格弟,顺治九年由袭爵晋封。康熙六年复于原封一等公外加封)
衮布(三等公和硕图孙,顺治九年由袭爵晋封。康熙中从子增寿仍袭三等)
额尔克戴青(三等子恩格德尔子,顺治九年由袭爵晋封,后降二等)
索尼(康熙六年于原封一等伯外加封)
黄梧(康熙六年,海澄公)
鳌拜(康熙六年于原封二等公外加封,超武公)
噶布喇(康熙十三年,承恩公)
佟国维(康熙二十八年,承恩公)
费扬古(三等伯鄂硕子,康熙三十六年由袭爵以军功晋封。后其子陈泰降袭一等侯,昭武公)
臼启(雍正元年,承恩公)
年遐龄、年羹尧(均雍正二年)
五格(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凌柱(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讷亲(二等公图尔格从孙,雍正十三年由袭爵晋封)
富文(乾隆十三年,承恩公)
傅恒(乾隆十四年,忠勇公,后追封郡王)
班第(乾隆二十年,诚勇公)
萨喇尔(乾隆二十年,超勇公。寻削,后封二等伯)
策楞(乾隆二十一年,旋撤)
兆惠(乾隆二十三年,武毅谋勇公)
明瑞(一等承恩公富文子,乾隆二十四年由袭爵以军功加号毅勇公,三十三年加号诚嘉毅勇公)
阿里衮(二等果毅公图尔格从孙,乾隆二十四年由袭爵以军功晋封)
丰伸额(一等果毅公阿里衮子,乾隆四十一年由袭爵以军功加号继勇公)
阿桂(乾隆四十一年,诚谋英勇公)
福康安(乾隆五十三年,嘉勇公。五十八年加号嘉勇忠锐公。六十年晋封贝子,后赠郡王)
孙士毅(乾隆五十三年,谋勇公。寻削,后封三等男,赠公)
海兰察(乾隆五十七年,超勇公)
勒保(嘉庆三年。寻削,后封一等伯,赠侯)
和绅(嘉庆三年,忠襄公)
长龄(道光十七年,威勇公)
德懋(同治元年,承恩公)
3、赠一等公者:
费英东(顺治十六年由三等子追封三等公,乾隆四十三年追晋,信勇公)
佟图赖(康熙十六年由三等子赠,承恩公) 西哈(康熙三十六年)
图海(康熙六十一年由三等公追晋,忠达公)
佟养正(雍正元年,承恩公)
额布根、额参、魏武(均雍正元年,承恩公) 费扬古(雍正元年,承恩公)
赍塔(雍正五年由赠一等男追晋,褒绩公) 透讷、巴图鲁布克查(均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额宜腾、吴禄(均雍正十三年,承恩公)
音德(二等公图尔格弟子,乾隆元年由袭爵赠)
李荣保(乾隆二年,承恩公)
哈什屯、米思翰(均乾隆十三年,承恩公)
讷尔布(乾隆十五年,承恩公)
和琳(嘉庆元年由一等宣勇伯赠)
恭保(嘉庆六年,承恩公)
庆祥(赠三等义烈公纳穆扎尔孙,道光六年由袭爵赠)
4、封二等公者:
英俄尔岱(一作英古尔代,顺治四年)
鳌拜(顺治九年,后于原封外加封一等公)
额尔克戴青(顺治十一年由一等公降)
罗璧(一等伯程尼叔父,顺治十二年以世职兼袭爵并封)
5、赠二等公者:
图尔格(顺治九年由三等公赠,果毅公)
6、封三等公者:
和硕图(三等子何和哩子,天聪二年由袭爵以军功晋封,勇勤公)
武纳格(一作吴讷黑,天聪八年)
图尔格(崇德八年,后追晋二等)
阿山(顺治二年,后降一等子)
宗室拜音图(顺治三年)
图海(康熙十五年,后追晋一等)
岳钟琪(雍正二年封,十年削,乾隆十四年复封,威信公)
玛木特(乾隆二十年,信勇公)
花沙布、盛住(均嘉庆四年,承恩公)
额勒登保(嘉庆十年,威勇公)
德楞泰(嘉庆十四年,继勇公)
恭阿拉(嘉庆十七年,承恩公)
广科、照祥(均咸丰十一年,承恩公)
崇绮(同治十三年,承恩公)
桂祥(光绪十四年,承恩公)
7、赠三等公者:
何和哩(天聪中由三等子赠)
多尼库鲁格(崇德七年由一等子赠,建烈公)
陈福(康熙十四年由三等男赠。一作赠三等子者,误。子世琳袭三等子)
恩格德尔(雍正七年由三等子赠,奉义公。乾隆九年其裔孙降袭一等侯)
纳穆扎尔(乾隆二十四年由一等伯赠,义烈公)
清泰(乾隆六十年,承恩公)
和尔经额(嘉庆元年,承恩公)
嗣兴武士宜(均嘉庆四年,承恩公)
爱星阿、常安(均嘉庆四年,承恩公)
布彦达赍(道光元年,承恩公)
富泰(道光三十年,承恩公)
兴德、昆山、花良阿(均咸丰□年,承恩公)
颐龄(咸丰□年,承恩公)
明山、祺昌、策普坦、福克精阿(均同治元年,承恩公)
穆扬阿、吉朗阿、景瑞、惠徵(均同治元年,承恩公)
8、封公不言等者:
额亦都(崇德元年由一等子赠)
沈志祥(崇德四年,续顺公)
郑成功(顺治十年,海澄公)
白文选(康熙元年,承恩公)
孙徵灏(义王孙可望予,康熙十一年降袭,慕义公)
郑克爽(郑成功子,康熙二十二年仍授公衔)
孙士毅(嘉庆元年由三等男赠,孙均袭封伯)
(二)侯爵
1、封一等侯者:
伊尔德(顺治十四年。雍正初其裔孙降袭二等伯,宣义侯)
张勇(康熙十五年,靖逆)
田象坤(二等侯田雄弟子,康熙二十五年由袭爵以军功晋封)
朱之琏(明朝皇室后裔。雍正二年,延恩侯)
富宁安(雍正五年)
讷苏肯(乾隆十五年,承恩侯)
富德(乾隆二十四年,成勇靖远侯)
福长安(嘉庆三年)
杨芳(道光十三年,果勇侯。后降二等)
杨遇春(道光十五年,昭勇侯)
恩德(咸丰□年,承恩侯)
曾国藩(同治三年,毅勇侯)
袁世凯(宣统三年。未受封)
2、赠一等侯者:
马得功(康熙四年由三等侯赠,顺勤侯)
明安(雍正七年由二等伯赠,恭诚侯)
勒保(嘉庆二十四年由一等威勤伯赠)
李鸿章(光绪二十七年由一等肃毅伯赠)
3、封二等侯者:
田雄(顺治十八年,顺义侯)
杨芳(道光十四年由一等降,果勇侯)
左宗棠(光绪四年,恪靖侯)
4、封三等侯者:
武拜(一作吴拜,顺治八年。寻削,后封一等子)
李国翰(三等男李继学子,顺治十年由袭爵以军功晋封。雍正七年其裔孙降袭三等伯,懋烈侯)
马得功(顺治十八年。后赠一等)
施琅(康熙二十二年,靖海侯)
和隆武(赠一等伯和起子,乾隆四十一年由袭一等予以军功晋封,果勇侯)
明亮(嘉庆二十四年,襄勇侯)
5、赠三等侯者:
巴世泰(顺治九年由一等伯赠)
封侯不言等者:
唐通(顺治元年,定西侯。后改一等子)
吴惟华(顺治二年,恭顺侯)
郑芝龙(顺治十年,同安侯)
谭宏(顺治十六年,慕义侯)
谭诣(顺治十六年,向化侯)
郑鸣骏(康熙二年,遵义侯)
林兴珠(康熙十七年,建义侯)
扩展资料
大清爵位主要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
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
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
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
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
参考资料——大清爵位:
福尔康的原型经考察为清高宗孝贤皇后之弟傅恒之子福灵安,乾隆驸马。资料中显示,福灵安为多罗额附,并且曾经做过侍卫,且卒于乾隆三十二年,当时为正白旗满洲副都统,同电视剧中的一些情节吻合。
而配合电视剧中的背景,紫薇被皇帝以汉女的身份认作“义女”,而且没有较为富贵的背景,因而不太可能被封为固伦公主或是 和硕公主,而 多罗格格在清朝时期指亲王或是郡王和世子的女儿,和所谓“明珠格格”的身份也很匹配。
扩展资料福家几代功在朝廷,这一代福伦不但官居大学士,受封忠勇一等公,额娘的表妹更是皇上的宠妃,而身为福家嫡长子的福尔康自出生便有世袭爵位,背负着父母期望的他,自幼不但勤练武艺马术,攻读百家诗册,及长入宫当差后,更得乾隆赏识,准备把六格格指给他。
“前程爵位,功名利禄”全都铺陈好了在他人生的路上,只要他照着轨道一步一步走,可是意外的是六格格夭折了,乾隆伤心之余,竟忘了再为已达“适婚年龄”的他“指婚”。
参考资料:
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中期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本文2023-10-30 20:58:1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4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