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武器(包括攻城的器械)?
兵法记载,攻城有“临(临山筑攻)、钩(钩梯爬城)、梯(云梯)、堙(填塞城沟)、水(水攻)、穴(挖地道)、突(穿突暗门)、蛾傅(密集爬城)、轩车(用高耸的轩车攻城)、轒辒车、空洞(隧道攻城)、冲共十二种。
而攻城器械则多不胜数,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
弓
《吴越春秋》中有载“弩生于弓,弓生于弹。”弹就是弹弓,是更古老的抛射工具,发射石丸等弹丸,所以原始弓也十分简单。从《易经》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的记载可看出最处形态的弓无非是将一根木竹弯成弧形,销尖木竹既为箭。可以说简陋到极至,其射程与杀伤力更是不敢恭维,但毕竟使人类摆脱了身体机能的限制成功运用一种机械力。
商周时期,弓箭的发展趋于成熟,作战的箭矢已主要是青铜镞,弓的样式也基本具备了后世弓的形制。到春秋战国,弓的制作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艺。
西汉以后,穿透力更强的铁镞逐步代替了铜镞,弓的制作也愈加精美,但形制,质量没有根本性的变化。火器发明后,因其射速慢,天气影响大,轻便的弓箭还有相当的生命力。以明代戚继光的军队装备为例,步军中弓手占十分之一,马军中仍占二分之一强。至于满清更是以骑射作为夺取天下的利器,直到鸦片战争之后,弓箭才走出了中国军队的序列。
在长达数千载的装备史上,弓箭赢得了无上的荣光,春秋战国时位列兵器之首,“射”技也是公卿大夫必备的“六艺”之一,齐桓晋文称霸,周天子赐予彤弓彤矢以示其代天伐罪之权。如百步穿杨的养由基,辕门射戟之吕奉先具是一段佳话。即便是羽扇伦巾的周公谨也用十日造箭之法来谋害诸葛亮。
飞钩
飞钩,檑义夜和狼牙拍,顾名思义飞钩是将一铁钩栓于绳索之上,是很多梁上君子的最爱。实际上飞钩用于攻城的历史几乎和飞钩本身的历史一样长。《墨子备梯》,《武经总要》,《练兵实纪》,《兵器图说》都有记载,而令人更惊讶的是飞钩的寿命之长,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二破武汉之时正是陈玉成亲率敢死队用飞钩夜间偷袭得手。即便到了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我人民军队也多次利用飞钩建立功勋。飞钩用于攻城多为人知晓,事实上,飞钩在防守上的功绩也是勿需多让。一旦攻方以云梯冲城,如果你有足够的冷静,足够的准确,足够的力量,足够的敏捷便可用飞钩将云梯拉倒或拉垮,将梯上之人尽皆摔死。当然,在飞箭如雨的战场,你还要有足够的命大才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动作。
飞钩用于夜袭给防守者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古时的大城尤其是京师,都是占地广大,人口众多。北京俗称“四九城”指四十里的城墙九个门;唐代的长安人口百万。如果敌方“悄悄的进村,放枪的不要”,想在这样的大城只靠人力夜夜备袭显然是不现实的,如是,恐怕敌方尚未来袭自己已经心力憔悴。《三国演义》中曹刘争汉中,曹操临河下寨,刘军不得进,后诸葛亮正是用疲兵之法逼退曹军。这时狼牙拍和檑义夜该大显身手了,狼牙拍以铁钩,铁钉置于木版或绳网上,夜间悬于城上,若敌以飞钩夜袭便被钩住扎伤不得攀缘。檑义夜是狼牙拍的近亲,只是其将钩钉置于圆木之上,除了可防夜袭,还可当檑石滚木投下。
车
车,古来城关或是高墙深池,或是居于险要,所以攻守战具皆为庞然大物。若想灵活应用,仅凭人力则实在是有些费力不讨好,即便是体力比人高那么一点点的牛马,面对数十吨的重物也不免有望洋兴叹之感,所以古人大多将战具装上战车(如巢车,霹雳车等)。可想而知若没有车的发明,攻城战将乏味的多。
中国的传说中,发明车辆的桂冠属于夏朝的奚仲。夏商之时,就有大规模战车决战的描写。但是面临着缺乏实物证据的难题。如果传说属实的话,中国使用车辆就不应迟于公元前23世纪。1972年,在河南安阳出土了一座商代车马坑。里面车厢,车轴,车辕皆制作精良,证明当时车辆技术已经发展的极为完善了。
抛石机
抛石机(又称炮),相传炮发明于周代,叫“抛车”。抛石机利用杠杆原理,将石头抛射出去。由抛杆,抛架和机索三部分构成。抛杆设一横轴,顶端连有一副皮兜绳;机索由数十上百根绳索组成。每根绳索需要1——2人拉拽。
东汉时期,炮已成为备受重视的攻城战具。公元200年,曹操袁绍战于管渡,曹军使用一种自行炮——霹雳车攻破袁军壁楼,大获全胜。唐宋以后,炮的使用更为普遍。宋代的陈规在《城守录》中感慨的写到“攻守利器,皆莫如炮。攻者得炮之术,则城无不拔;守者得炮之术,则可以制敌。”
在中国炮的使用史上,蒙古人处于突出重要地位,对中国炮的使用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公元13——14世纪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建立了空前而且很可能绝后的庞大帝国。虽然蒙古无敌的铁骑是这个神话的根本,但蒙古强大的炮兵却赋予了蒙古军队摧毁一切防御的巨大破坏力,是蒙古从草原之王走向世界霸主的重要标志。 蒙古的炮称为“回回炮”,它是一件“驳来品”进口货,是当年蒙古西征时从波斯人手中学来的,也算中国早期知识引进的成功范例。“回回炮”上出现了类似射击计算表的刻度,极大的提高了射击的精度。古籍上曾经记载“回回炮”在攻襄阳时发挥的巨大作用:“中人立毙,中地下陷三四尺”,也正是“回回炮”一阵齐射将襄阳的城墙击毁,历时三年的襄阳大战终于在“回回炮”的怒吼声中尘埃落定。
在中华5000年的辉煌史上饱受战争的累累剑痕,《战国策。秦策》有云:“昔者神农伐补遂,黄帝伐逐鹿而擒蚩尤,尧伐驩兜,舜伐三苗,禹伐共工,汤伐有夏,文王伐崇,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天下,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其间或有吊民伐罪的凛然正气,或有抗暴抑强壮志豪情,更有争夺权力的荼毒生灵。战国时燕将骑劫攻即墨不克乃尽掘齐人祖坟;秦之王贲伐魏以水灌大梁,一代名城毁于一旦;蒙古西征,兵锋所至有反抗者尽皆屠城。难怪兵圣孙子称其为“此攻之灾也”,但攻守双方所用战具则成为了古人智慧的集中代表。
中国古代的传统兵器是相当的繁多、复杂,通常大家都听说过各种兵器,诸如刀、枪、剑、戟、斧等。在中国 历史 上各个时期虽然兵器的命名有所不同,接下来就和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冷兵器都有哪些,欢迎阅读!
古代兵器冷兵器
(1)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拐、弓箭、抓、矢”。
(2)指“刀、枪、剑、镗、棍、叉、耙、鞭、锏、锤、斧、钩、镰、扒、代、抉、弓、矢”。
(3)指“枪、戟、棍、钺、叉、镗、钩、槊、环、刀、剑、拐、斧、鞭、锏、锤、棒、杵”。简称为“九长九短”(前九个为九长,后九个为九段)。
(4)指近代戏曲界有人称之为刀、枪、剑、戟、斧、钺、钩、叉、鞭、锏、锤、抓、镋、棍、槊、棒、拐、流星锤等十八种兵器。
古代十八般兵器详解
刀:刀是我国最早出现的兵器之一,在原始社会时期,刀被用来切、砍、刮,或者割兽皮。宋代所用的环首长刀还被传至日本、朝鲜。
枪:枪是古代战场上使用最广的长形武器,它在历史上的发展趋于完善与简单,便于使用,到了21世纪,流行的枪有很多种,比如大枪、花枪、双头枪等。
枪
剑:剑被尊为古代的圣品,是短兵器的一种,特点是刚柔相济,它的大小必须根据人为标准来制定。
镗:镗由枪发展而来,自隋朝就有长1尺半,多为力大身高者使用。
棍:棍有“百兵之首”的美称,长约13至26米,是一种没有刃的武器,古代多称棍为“棒”。
叉:叉较于其他兵器来说较晚出现,属于中国 武术 中的长兵器,被称为猎手之首。
耙:耙出现的时期同弓弩矛盾相近,历史非常悠久,准确的来说它为农具,并非兵器。
鞭:鞭是短兵器的一种,有单、双、软、硬之分,鞭的使用者奥球协调性强,既要有击打的速度,也要有灵活的方法。
锏:锏没有刃,属于短兵器,出现的时期和剑大致相同,因为使用不如刀、剑广泛,被称为杂兵。
锤:锤是古代兵器,属于一种比较重的武器,大致的分类是长柄锤、短柄锤、链子锤等。锤的 使用方法 要根据锤的特点而异,只能钝击,造成的伤害远不及枪、刀致命。
斧:斧的起源很早,早在远古时期原始人类就用利器作为劈东西的工具,它的用法很多,可以劈、砍、剁、抹、砸、搂、截等。
钩:钩由弋演变而来,带有多刃,武术中所用的钩分为单钩和双规钩,在春秋时间,钩和弋、戟同用。
镰:镰的形状和镰刀相似,但长短大小不一。
棒:帮属于棍种,长约五尺,种类很多,如钩棒、抓子棒、大棒等。
拐:拐俗称“拐子”,由铁或木制成,分为两类,分别是长拐和短拐,长拐一般长四尺,而短拐不足三尺。
抓:抓又被称为挝,分为长械和软械,杆长约为两米。
槊:槊属于重型兵器,多用于马上作战,分类很多,结构复杂,多为力气大的人使用。
戟:戟始于弓箭之后,形状和弋相似,两边皆有横刃。
索套棉绳:准确的来说索套棉绳不属于兵器,归为暗器,用法虽然简单,但是要求使用的人武功必须高强。
俗话说“三百六十 五行 ,行行出状元”,十八般武器在中国在各个时期各显神通,象征和代表了中华武艺和武器,为中国的 文化 添上了宝贵的一笔。十八般兵器后来还演变为十八般武艺,代表了能使用十八般兵器的本领,是中国宝贵的文物和文化。
世界著名冷兵器
中国冷兵器
戎
中国古代对兵器的总称。如弓、丈、矛、戈、戟称五戎。《礼记·王制》:戎器不粥于市。郑玄注:“戎器,军器也。”
五兵
一组兵器的合称。关于五兵的记载,最早见于《左传》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 515 年),“楚国的子恶清令尹子常,曾。取五甲五兵……惟诸门左”。五兵又有车兵五兵与步兵五兵之分。据《考工记·庐人》记载,车兵五兵为戈、支、戟、酋矛、夷矛;这五种兵器都插放在战车的车舆上,供甲士在作战中使用。步兵五兵,据《周礼·夏官·司右》郑玄注所引《司马法》文记载,包括弓矢、支、矛、戈、戟,中国西周和春秋时期军队配置的伍的兵器装备。当时认为,步兵的这五种杀伤方式是当时步兵的一个基本编制单位和杀伤距离各不相同的兵器所构成的梯次配置的组合体,可以充分发扬多种兵器协同的威力,即《司马法》所阐明的“兵惟杂,兵不杂则不利"的原则。此词渐渐流为对兵器的泛称。
十八般兵器
中国民间对古代兵器的泛称。源于"十八般武艺"之说。十八般武艺是指使用兵器的技艺,由于多是兵器名称,久之,便演化出"十八般兵器"一说,其具体说法有八、九种之多,较为常见约有两种,一种是指刀、枪、剑、哉、棍、棒、梁、镜、斧、饿、铲、镀、鞭、锏、锤、叉、戈、矛十八般。另一种说法,出于明代谢肇制《五杂组》和朱国帧《涌幢小品》中,是指弓、鸳、枪、刀、矛、剑、盾、斧、饿、戟、鞭、锏、挝、受、叉、爬头、绵绳、自打。前 17 种是兵器名称,第 18 种是徒手拳术。
古代作战器械
古代用于作战工程保障的器材的统称。按尺寸可分为大型、中型、小型器械;按作用可分为攻击型、防守型、机动保障型、维修保障型等;按使用范围可分为步骑战阵器械、攻守城器械、水战器械,车战器械等。
印度古兵器
珂罗摩迦
印度古籍记载的一些尖端锋利的劈刺武器。其中有:镊积底,有 4 臂长,金属制的手执武器;帕罗斯,24 安古尔(安古尔相当于 1 英寸)长的双柄铁制武器;恭特,长约 7 臂,或 6 臂,或 5 臂的 标枪 ;哈特邀,三角矛;米底帕拉,巨型标枪;首罗,尖角矛;达摩罗,前端如箭形,长 4 臂、或 4 臂半、或 5 臂的木棍;猪耳,顶端如猪耳形,锋利的木棍;逝那那,铁制武器,两端各有三角,长有 20、22、24 安古尔,中间有双柄;迎罗帕那,手中投掷物,即矛,重量分别为 7、8、9 邀尔沙(1 邀尔沙等于 16 克),可投出一石驮努沙(1 驮努沙即 l 弓的长度);特拉悉迎,尖端锋利的铁制武器。
盔甲
冷兵器时代头部和躯干各部位防护装具的统称。它的名称繁多,但基本上分为护头的盔和护身的甲两部分。甲又可分为甲身、甲裙、甲袖和配件几部分。早期,人们用兽皮柳条,有垫衬材料的布套,木头等固定在躯干上用以防护兵器的攻击。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逐步出现了皮盔甲、膝盔甲、铜(青铜)铸盔甲。整块金属锤炼而成的板甲、金属 编织 的锁子甲等等。较早的铜制盔甲出现于亚洲。公元前 2600 年左右的两河流域、殷周时代的中国、吠陀时代的印度都已出现了铜盔甲。最早大量使用铁制盔甲是中东的亚述人。在盔甲的普及过程申,还出现了颈甲、面甲、腕甲、胸甲、手套等防护特定部位的配套甲具。封建时代的亚洲一些国家和中世纪的欧洲盔甲倍受重视,制作极为完善精美,也较昂贵,还出现了金银、稀少皮革制作的盔甲。随着近代火器的广泛使用,古代盔甲茬战场上的防护作用逐渐降低,最终被以现代技术制作的防弹背心、钢盔等取代。
1 冷兵器史话之“刀”
2 冷兵器史话之“枪”
3 冷兵器史话之“剑”
4 冷兵器史话之“锤”
5 冷兵器史话之“戟”
6 冷兵器史话之“斧”
、项羽:霸王枪在《西汉演义》故事中天下无敌,也是以后各代枪法的鼻祖。
由于是最早的枪,传到后来一定有遗漏或者有后人补充完善的地方,因此不好说霸王枪是否强于后人的枪法。
感觉霸王枪属于力量型,需要项羽这般力大无穷的人才能发挥最大威力,也就是说不要说戳刺,即使用枪杆扫也能死一大片。
2、赵云:赵云的枪在《三国》评话中被称为“百鸟朝凰枪”,其变化复杂,虚实并济,属于技巧型。
赵云之所以成为三国故事中的常胜将军,很大程度上仰仗于高超的枪法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没有真本事哪来一身的胆量?赵云的枪可以击败张绣、张颌、张任这三条名枪,可见其非凡的功力。
凡是听过评话三国的,无不对赵云的“七探蛇盘枪”这一自创的绝招印象深刻!赵云的枪综合了以上两种枪法,可谓三国中的第一枪。
3、马超:马家的枪在《三国》中仅次于赵云。
说次于只是因为两人没有交手的记录,而马超的战绩也不如赵云那么显著。
但是仅凭他能和张飞的矛大战三天三夜不分胜负,就可看出其枪法的高超。
马家枪也属于力量型,适合与许楮、张飞这类的悍将交手。
4、张绣、张任:在评话《三国》中,二张的枪和赵云的枪是出于同一师门,只是各有应敌变化的不同而已。
张绣是大师兄,号称“枪王”,在长坂坡与赵云大战三百合,却死于赵云的蛇盘枪下;张任的枪法不及大师兄和小师弟,但是张任更有机智,竟然可以射杀庞统,不过在武力上敌不过张飞和赵云。
5、孙策:孙策的枪有点类似于霸王枪,也属于力量型。
不过孙策没有与三国中其他名枪交手的记录,因此是否徒有虚名尚不得知。
6、姜维:姜维的枪在《三国》中没有出处,最显赫的战役是在天水关与老赵云大战百合不分胜负。
赵云是年老力衰,还是起了怜惜之意,不得而知。
7、伍云召:伍家枪成名于《隋唐演义》的南阳关,是隋唐里的第一枪,无人可敌。
可惜伍云召死于一匹畜生的尾巴下,死得有些不明不白。
感觉《说唐》里“罗成夺魁”这一回死掉的英雄太多了,如果伍云召不死,罗成哪能夺魁?我一直把伍云召看作是与三国中赵云似的人物。
8、罗成:《隋唐》故事中流芳百世的名枪。
罗家枪属于技巧型,最大特点是能败中取胜--“回马枪”开创了枪法中崭新的一面,可与关羽的拖刀计媲美。
正因为这点,使得罗成几乎成为了象赵云一样的常胜将军。
最终罗成被苏定方设计害死,其时隋唐故事也近尾声,可见其在小说中的生命还是挺长的。
9、罗松罗永年:只在单田芳《隋唐》评书中出现的人物,使用双枪,其枪法更胜于罗成。
如果让他与伍云召交手,不知谁胜谁负?
10、丁延平:双枪将,罗成的义父。
单田芳《隋唐》评书中出现的人物。
11、薛刚:不知薛刚怎么会改练了枪,薛仁贵应该是练戟的才对。
薛家枪在武则天时代是第一名枪,可惜他的儿子薛葵改练了锤,使得薛家枪后继无人。
12、高思继:《赵匡胤演义》中最著名的高家枪。
“白马银枪”高思继是五代十国第一名枪,他的孙子高怀德、高怀亮亦成为了北宋开国的英雄。
只是传到后来,高家枪不如杨家枪了,高怀亮也改练了双鞭。
倒是呼延瓒继承了高家枪,并把高家枪改成了呼家枪传了下去。
13、杨衮:“火山王”杨衮的枪也是五代十国的名枪,其名头甚至比高家枪更响亮。
他原是唐末潼关名将金刀杨会之子,自幼随父学刀,后又向神枪手夏书棋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锤,练会全身武艺,名震中原。
他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为兄弟。
不过杨衮精通各种兵器,他的七个儿子有的学枪,有的学刀,学多了也就杂了。
结果杨继业擅长的是刀,倒是他的孙子杨延昭、杨延嗣将杨家枪发扬了光大。
杨家枪不愧为北宋第一名枪。
14、王彦章:五代十国时期大梁的铁枪将,在残唐演义及评书中是一位武力更甚于高思继的名枪。
曾日不移影,连败唐将一十三员。
《旧五代史》卷21《王彦章传》说,他‘常持铁枪,冲坚陷阵‘,当时人把他称为‘王铁枪‘。
王彦章骁勇善斗,每战必胜,然而最后还是败在枪法似更高一筹的夏鲁奇(即夏书棋)枪下。
但,宋以后的话本杂剧里,‘王铁枪‘是五代故事里最重要的人物,‘铁枪‘的名号也随之传扬天下,后来不断有人以‘铁枪‘作为名号,应该与王彦章的影响有关。
五代另一个惯使铁枪的将军,是后梁的王敬荛。
15、呼延瓒:老呼家的枪是跟老高家学的,呼延瓒的枪法不及高怀德、高怀亮,他唯一的贡献是把这一路枪法传了下去。
16、杨延嗣:杨继业第七个儿子,人称杨七郎,自幼受高人指点,又从爷爷杨衮那里继承了杨家枪,成为了抗辽战役中的一代枪王。
杨七郎的枪将力量与技巧融合在了一起,只可惜死得太早,他的枪没有传人。
而六郎杨延昭的枪纯粹就是照搬杨衮的枪法,一直到年纪大了才有所创新,其力量方面显得不足。
17、岳飞:岳家枪是南宋年间的名枪,可惜的是他的儿子岳云练了锤,岳雷继承了枪法,却没有发展和创新。
18、陆文龙:陆文龙用的是双枪,枪法比岳飞更好。
陆家枪是否有传人不得而知,反正双枪甚是难练,凡是练了双枪就可出名。
19、高宠:高宠是高思继的后代,竟然学到了失传已久的家传绝学,高家枪到了他手里又重现辉煌。
可惜杰出的将领总容易英年早逝,等到高宠死后,高家枪算是彻底失传了。
高宠是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可见高家枪的威力。
20、杨再兴:杨延昭的后代,再次将杨家枪发扬光大。
杨再兴也死得很早,在小商河被金军乱箭射死。
21、李全夫妇:李全是金末纵横山东的‘红袄军‘首领,五代王彦章以后最有名的铁枪将。
《大金国志》卷25说他‘身长八尺,手执铁枪。
‘《宋史》卷475本传也说他‘能运铁枪,时号‘李铁枪‘。
‘李全的夫人姓杨,号李姑姑,也以枪法驰名,曾自称‘二十年梨花枪天下无敌‘。
明清以来的流传甚广的梨花枪(即六合枪)就托名于她。
22、林冲:林冲的枪是《水浒》故事中的第一枪,所向披靡,使得林冲成为又一个常胜将军。
林冲的枪(矛)有点怪,是介于矛与枪之间的。
张飞的蛇矛没有留情结,并且在矛尖上开叉,好比蛇信一样,因此与枪有明显的区别。
而林冲的矛和枪一样既有留情结,也只有一个枪尖,唯一与枪不同的地方是整个枪尖呈S型。
因此可以说他是矛,也可以说他是枪。
23、卢俊义:水浒中的河北玉麒麟,号称“枪棒双绝”,枪和棒都使得很好。
卢俊义马战时经常用枪,步战时经常用棒,曾活捉曾头市名将史文恭。
卢俊义的枪法应和林冲在一个水平上。
(此将由superjo和“灯下骷髅谁一剑”补充)
24、杨志:杨志也是杨家枪的后人吧,尽管杨家枪传到他手里已经不全了,但是残缺的杨家枪仍然使杨志成为水浒中的一名勇将。
25、董平:又是一个练双枪的,双枪将董平的枪法在水泊梁山众将中仅次于林冲和卢俊义。
26、张资禄:金国鄜州名将,号称“张铁枪”,是金国的骁将,被蒙古勇将吾也而俘虏,抗节不屈而死。
事见《元史·木华黎传》、《吾也而传》及《元史·史天倪传附史枢传》。
(由fqxxy转马明达文以补充)
27、隋世昌:蒙古军将领用铁枪者以隋世昌最有名。
《元史》卷166《隋世昌传》载:‘隋世昌,其先登州栖霞人。
善骑射,身长八尺,锻浑铁为枪,重四十斤,能左右击刺。
‘隋世昌的父亲原本也是金朝军官,后降顺元太宗。
浑铁即未经锻炼的铸铁,以铸铁为枪,枪体笨重无弹性,又重达四十斤,足见其人必是非常健壮多力的人。
说隋世昌‘能左右击刺‘,说明他的铁枪不止用于直剌,还可以左右横‘击‘。
一个‘击‘字,对我们了解铁枪的实用功效大有帮助。
28、白燕驼:元朝第一名枪,在评话《英烈》中被誉为“枪祖宗”。
白家的枪多半是继承了三国时期赵云的枪法,很多绝招都有相似之处。
29、方国珍:在评话《英烈》中号称“枪王”,是仅次于白燕驼的名枪。
他是白燕驼的徒弟,但是却反叛了元朝,成为一路诸侯。
在著名的武校场一段书中与常遇春交手,因爱惜对方枪法而故意败走,成全了常遇春夺得武状元。
在北方评书《明英烈》中使枪的名气不大。
30、常遇春:无论是南方评话《英烈》还是北方评书《明英烈》,常遇春的枪都是前半部书中的一代名枪。
感觉常家的枪好象当年的罗成,其经历也非常相似,都是在武科比试中夺得了状元却都受到朝廷的迫害。
作为明朝开国功臣,马跳围墙的常遇春成为了流传后世的名将。
31、田再彪:单田芳《大明英烈》中著名的小将,也是明朝历史上继常遇春之后的又一条名枪。
32、岳伦:绰号“金眼雕”,单田芳《明英烈》中第一名枪,被称为“八宝陀龙枪”。
据说是岳飞的后人,使的是岳家枪,但是绝招正是罗家的卧马回身枪。
33、张兴祖:《明英烈》中的名枪,岳伦的徒弟,实际跟岳伦兄弟相称。
岳伦将“八宝陀龙枪”传与他后,他枪挑了元朝名相脱脱太师,威震天下。
34、王玉:评话《英烈》中的后起之秀,原来只是朱元璋手下一个马兵,徐达兵困牛塘角时受胡大海推荐,单枪匹马杀出重围,回京城搬救兵。
王玉的枪法比常遇春更胜一筹。
35、张永祥:清代武将用铁枪的并见于史载的很少。
比较著名的是清嘉庆年间的‘张铁枪‘――张永祥。
清吴振棫《养吉斋余录》卷9《张永祥传》载:‘张永祥,淮宁人,枪法精绝,人呼为张铁枪。
嘉庆丁巳二月,白莲贼齐王氏,即所谓齐二寡妇者,自楚掠豫,将南趋襄城。
永祥以乡兵三百败之庐氏。
当事给永祥把总衔,意不屑也。
后十年,阮相国元抚河南,召祥给役麾下。
抚浙时,复携与俱,使教温宁营枪法。
闻永祥甚驯谨,而临事慷慨,无所挠阻,有古烈丈夫风。
乃混迹绉铃,不能以功名显。
惜哉。
‘张永祥在当时颇有名声,嘉庆间杨铸(子坚)也曾写过一首《张铁枪歌》,记张永祥随阮元(芸台)缉捕海盗等事,后又在扬州知府屠倬幕中掌书记,可见张确实是一位难得的文武兼长人材。
1.朴刀 2.象鼻刀 3.双手带 4.春秋大刀 5.长杆尖大刀
6.青龙偃月刀 7.龙头状元刀 8.三尖两刃刀 9.乾坤日月刀
10.枪
11.龙枪 12.凤枪 13.拐枪 14.抓枪 15.线枪 16.锥枪 17.棰枪 18.铁枪
19.旗枪 20.梭枪 21.花枪 22.拐刃枪 23.拐突枪 24.短刃枪 25.短锥枪
26.单钩枪 27.双钩枪 28.板门枪 29.鸦项枪 30.蒺藜枪 31.九曲枪 32.三眼枪
33.雁翎枪 34.虎牙枪 35.梨花枪 36.环子枪 37.透甲枪 38.火焰枪 39.金钱枪
40.蛇镰枪 41.铁构枪 42.欺胡大 43.巴尔恰 44.留客住 45.竹条镖 46.大鹏鸟枪
47.捣马突枪 48.十字镰枪 49.太宁笔枪 50.苗族村枪 51.太极大枪 52.伞头蛇尾枪
53.三尾短标枪 54.少林挠钩枪 55.双头钩镰枪56.蛇矛 57.双头蛇矛
58.戈
59.少林戈 60.青龙戟 61.三戈戟 62.九曲戟 63.典韦戟 64.月葫戟 65.钩镰戟
66.方天画戟 67.少林蛇尾戟
68.殳
69.战国殳 70.少林殳 71.齐眉棍 72.夹刀棍 73.连珠棍 74.梢子棍 75.两头梢子棍
76.龙棒 77.杵棒 78.马棒 79.抓子棒 80.狼牙棒 81.牛头杆棒 82.拦马橛棒
83.带矛狼牙棒 84.武当玄武棒 85.行者金箍棒
86.锚斧 87.月牙斧 88.凤头斧 89.鱼尾斧 90.鳌头斧 91.长柯斧 92.宣花斧
93.矬子斧 94.车轮斧
95.钺
96.对钺 97.套钺 98.铲钺 99.降魔钺 100.月上钺 101.双手钺
102.马叉 103.火叉 104.飞叉 105.叉杆 106.苗叉 107.三头叉 108.龙须叉
109.牛角叉 110.三股叉 111.四平叉 112.五股钢叉 113.抱头钢叉114.捻军铁叉
115.少林独股叉 116.笔挝 117.鹰爪 118.朝天爪 119.金龙抓 120.笔砚抓
121.金瓜锤 122.悬星锤 123.朝鲜打糕槌 124.燕子 125.燕咀 126.金牛
127.雷震 128.阴阳 129.夜战 130.风翅 131.九曲 132.五齿 133.元宝铁
134.梅花镏金 135.风翅镏金 136.燕翅镏金 137.齿翼月牙 138.九齿迎风
139.沙氏燕子 140.长铲 141.月牙铲 142.金钟铲 143.葫芦铲 144.凤翅铲
145.槊
146.掌槊 147.禹王槊 148.枣阳槊 149.混唐槊 150.护手槊 151.少林长槊
152.响钯 153.拍钯 154.六齿钯 155.七星钯 156.排耙木 157.九齿钉钯
158.雁镰 159.手镰 160.清代镰 161.少林长镰 162.劈水亮银錾163.少林劈雷錾
164.狼筅 165.牛角 166.判官笔 167.齐头 168.铁莲花 169.避云锄
170.日本 171.刺天皇 172.朝天镫 173.八岔树 174.少林铁板175.天罡拦面叟
176.天荷凤尾镡 177.壬九夺命丧 178.八能九环禅杖 179.双月捧镫状元笔
180.少林八宝避云伞 181.双棍 182.连珠双棍 183.太极扎杆 184.双头双枪
185.拦马双橛
二、短兵械
1.汉刀 2.苗刀 3.菜刀 4.戒刀 5.鱼鳞刀 6.鬼头刀 7.雁翎刀 8.砍马刀 9.龙鳞刀
10.滚珠刀 11.鱼头刀 12.三环刀 13.云头刀 14.柳叶刀 15.浪花刀 16.太极刀
17.八卦刀 18.九环刀 19.三环尖刀 20.五齿九环刀 21.金挝钜齿刀 22.护手狼牙刀
23.侠家单剑刀 24.苗族尖刀 25.壮族齿刀 26.景颇长刀 27.彝族短体插刀
28.越剑 29.古龙剑 30.七星剑 31.龙泉剑 32.鱼藏剑 33.蛇形剑 34.彝族波形剑
35.镰斧 36.峨眉 37.钩镶38.少林金钩
39.铁鞭 40.方节鞭 41.太师鞭 42.秦家鞭 43.雷神鞭 44.蛇形鞭 45.尉迟恭鞭
46.袖锏 47.龙头锏 48.狼牙锏 49.混元锏 50.方楞铜锏
51.棒槌 52.五星骨朵锤 53.蒺藜骨朵锤 54.鞭杆
55.太极棒 56.柯藜棒 57.护手狼牙棒
58.丁字拐 59.二字拐 60.刀枪拐 61.上下拐 62.十字拐 63.孙膑拐 64.钩镰拐
65.鸳鸯拐 66.少林牛头拐
67.灵牙杖 68.达摩杖 69.少林龙头杖 70.少林灵云杖
71.铁扇
72.天罡劈水扇 73.武当太极金扇
74.草镰 75.镰 76.鸡爪镰 77.并头镰 78.风车镰
79.马牙刺 80.蜈蚣刺 81.乾坤圈 82.跨虎篮 83.镏
84.马架 85.板凳 86.铁笛 87.铁箫 88.铁齿 89.铁镐 90.铁棱
91.铁算盘 92.铁扫帚 93.铁如意 94.铁琵琶 95.阴阳钟 96.量天尺
97.龙头船 98.独脚铜人 99.吕祖金锥 100.傣族铁齿 101.护身金佛
╬
102.铜头铁身娃娃槊
三、双兵械
1.月牙刀 2.麟角刀 3.镔铁双刀 4.别离双刀 5蝴蝶双刀 6.鹿角双刀 7.乾坤日月轮刀
8.双凤日月追魂刀 9.龙凤双剑 10.四门九指剑 11.双马戟 12.回族双戟 13.少林双戟
14.双斧
15.双板斧 16.风头双斧 17.子午钺 18.护手钺 19.金钱钺 20.双手钺 21.蛇形钺
22.龙行双钺 23.子午鸳鸯钺 24.鸡爪鸳鸯钺 25.少林护手双钺 26.八卦子午鸳鸯钺
27.八卦鸡爪鸳鸯钺
28.梅花钩 29.蜈蚣钩 30.鹿角钩 31.双镰钩 32.虎头双钩 33.凤翅双钩
34.双鞭
35.双侠鞭 36.竹节双鞭 37.清代双锏 38.少林双锏 39.凹面双锏 40.布依双锏
41.立瓜锤 42.卧瓜锤 43.雷公锤 44.螺丝锤 45.霸王锤 46.卧瓜铜锤
47.护手六棱锤 48.八棱紫金锤 49.武当双木槌
50.双挠爪
51.虎爪双抓 52.少林追魂铲 53.武当自然双铲 54.京城荷叶双铲 55.男女童子槊
56.苏勒拐 57.葫萍拐 58.鸭子拐 59.双短拐 60.丁字双拐 61.牛心双拐
62.孙膑双拐 63.浮萍双拐 64.八角双拐 65.牛心里拐 66.少林转堂拐
67.少林沉香拐 68.少林乾坤双杖 69.少林分水双錾
70.双圈
71.袖圈 72.乌龟圈 73.乌鳌圈 74.少林如意圈 75.日月乾坤圈 76.日月风火圈
77.少林日月乾坤圈
78.双轮
79.少林五行轮 80.风火双轮 81.火焰风火轮
82.挎虎拦 83.跨虎双拦
84.手刺 85.月牙刺 86.峨眉刺 87.三星刺 88.双轮刺 89.鹿角刺
90.三星针 91.八卦龙形针 92.高祖太阳针
93.判官双笔 94.状元双笔 95.龙凤日月双笔
96.双手镰 97.鸡爪镰 98.鸡刀镰 99.获手师 100.双铁尺 101.少林双橛
102.羊角双橛 103.太极图 104.九龙套 105.五合掌 106.子午钉
107.金刚凿 108.日月牙 109.日月魂 110.双钹 111.铁筷子 112.点穴针
113.宫天梳 114.铁拳窝 115.双迎刷 116.僧鞋 117.铁印 118.鸳鸯手盔
119.少林宝镜 120.双钵 121.日月双 122.闭血鸳鸯铎 123.闭血鸳鸯幡
124.闭血鸳鸯 125.鸡爪阴阳锐126.莲花夺命钎 127.千里追凤鹤128.护手双狼牙棒
中国古代的武器(包括攻城的器械)?
本文2023-10-30 21:21:36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4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