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天皇是不是从古到今都是同一家人在当的?为什么中国几百年就换了,但是他们不会?多久了?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0浏览:7收藏

日本的天皇是不是从古到今都是同一家人在当的?为什么中国几百年就换了,但是他们不会?多久了?,第1张

  一直是一个家族。

  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靠口头背诵神话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查证。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可做参考。然而该纪录却是转录而来,并非一二级史料,却文中可以看出中日语言误译的问题。虽在《日本国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一人之天下。”一辞,不过“万世一系”四字则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新左右才形成,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自公元6世纪大和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但从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直至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的大战。

  因为自古日本天皇就没有实权,只是一个象征,也就是傀儡,真正有实权的是幕府将军,你没发现幕府将军是经常换的吗?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人太少了,常常百来人得战斗就是一场规模很大的战役了。人少了,思想也就简单了,不想我国那么多人,稍微一挑动,就是几十万农民起义。

  高中历史选修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识记 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理解 幕府统治的实质及锁国政策的影响;东西方的差距,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国门;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运用 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分析;情境再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日本实际上是由幕府和藩国共同构成的封建统治国家;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 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学工具

 幻灯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日本和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历史上曾经有大化改新,通过学习中国唐朝的先进制度实现了历史上第一次飞跃。从1192年,日本进入长达600多年幕府统治时期;这一封建统治,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这一历史事件发生在日本天皇睦仁改年号为明治的这一年,所以叫“明治维新”。明治维新是日本由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的转折点。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述内容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封建等级制度

 提问:19世纪中期,日本的社会性质是什么统治阶级中包括哪些人学生思考并回答:

 日本处于封建社会的德川幕府时代,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不同等级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在统治阶级中,有天皇、将军、大名、中下级武士,而掌握实权的是将军,被统治阶级包括农、工、商、贱民。

 1603年初,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在江户设立幕府,建立起统一中央集权的幕府统治,从此二百六十多年的德川幕府或江户幕府的统治开始。当时,天皇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虽然享有崇高威望,但并没有实权,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是幕府的最高首领,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

 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结合教材中封建等级图示,对此进行讲解。士是统治阶级,包括将军、大名、武士。约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农”、“工”、“商”及“贱民”为被统治阶层;“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随着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封建领主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改变日本原有的阶级结构。

 2闭关锁国政策

 提问:德川幕府建立后,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同时幕府还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提问: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给日本带来了什么影响(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长期的闭关锁国由于对商业活动进行严格限制,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从而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闭关锁国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缓慢,但到19世纪初,日本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

 19世纪中叶,日本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农民无法承受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不得不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和法规的束缚,去做教师、医生或从事商业和手工业,有的甚至投身为商人家中的养子,武士的特权和利益受到挑战,逐渐产生了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让学生阅读思考学思之窗,引导学生分析武士地位的变化对日本带来的影响:中下级武士的穷困潦倒,使他们从幕府统治的基础转变成反幕府统治的力量,让学生思考这说明了什么问题(说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封建落后的国家,落后挨打,遭受侵略也是历史的必然,

 二、黑船事件

 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的完成,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1853年,美国海军将军佩里率领一支由4艘军舰组成的舰队来到日本,强行闯入日本港口。代表美国政府要求同日本建立外交关系和进行贸易,并约定将在第二年再来日本,听取答复。因为佩里舰队的军舰是黑色的,船上的蒸汽机又冒着黑烟,所以日本历史上把这一事件称之为“黑船事件”。

 1854年日美签订《日美亲善条约》这是日本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个条约;随后,英、俄、法等国也效仿美国,同日本签订了所谓的“亲善条约”。

 提问:这给日本带来了怎样的影响日本被迫开埠通商,列强同时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协定关税、设立租界等各种特权,日本紧锁两百多年的国门终于被资本主义国家的坚船利炮打开,不得不面向世界,走向开国。但日本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从而引起整个日本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三、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1西方列强的殖民侵入

 开国后,西殖民势力不断向日本渗透,日本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欧美国家和廉价工业品大量涌进日本,日本的原料如生丝、棉花等又源源不断运往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日本的黄金大量外流,钱价下跌,物价暴涨,洋货大量输入传统的纺织业等民族经济遭到打击,人民生活更加困苦,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纷纷进行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农民起义次数剧增, 1865~1867年平均每年发生553起;城市贫民起义次数也显著增加,1865年~1867年平均每年发166起。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侵略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无尽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也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及发展,新兴地主和高利货商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他们对自己政治上无权的处境越来越不满;长期受幕府排挤长州、萨摩等西南诸藩,大名也不满现状;作为幕府统治基础的中下级下士,因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现实更加不满,这一切反映了幕府统治基础的进一步动摇。在长期与外国人打交道中,一些有识之士,目睹了工业文明的优势,开始从国外购进机器,建立工厂,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受幕府排挤的西南诸藩,大名们看到了幕府的软弱无能,采取自强的改革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成为后来倒幕运动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力量,这就为日本社会的变革奠定了基础。

 课后研讨

 “历史和现实说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通则畅,阻则滞。” 试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来论证这一道理。要求史实明确,论据充分,所举例子不少于三个。

 思路: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无数世界历史的史实证明了这一通则。历史成为世界史的趋势一旦出现,一个民族或国家不是在投入这股大潮中走向繁荣,便是在隔绝于这个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是实现崛起的最大动力。举的例子可以有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中国的明清的闭关锁国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本课小结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腐朽黑暗的统治使国内农民起义暴动不断发生。50年代,日本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更加暴露出其腐朽、虚弱。列强的入侵,不仅使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而且也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幕府统治的基础发生动摇。

 课后小结

 十九世纪中期日本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幕府统治下的日本闭关锁国、封建落后,腐朽黑暗的统治使国内农民起义暴动不断发生。50年代,日本因屈服于西方殖民者的武力威胁而被迫开国,更加暴露出其腐朽、虚弱。列强的入侵,不仅使日本的民族危机加深,而且也使幕府成为众矢之的,同时在统治阶级内部也发生了严重分裂。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日本封建经济的进一步解体、社会矛盾的空前激化、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社会阶级结构的进一步分化,幕府统治的基础发生动摇。

 课后习题

 “历史和现实说明,开放则兴,封闭则衰;通则畅,阻则滞。” 试以历史小论文的形式来论证这一道理。要求史实明确,论据充分,所举例子不少于三个。

 思路:开放则兴,封闭则衰,无数世界历史的史实证明了这一通则。历史成为世界史的趋势一旦出现,一个民族或国家不是在投入这股大潮中走向繁荣,便是在隔绝于这个大潮之外而走向衰落。对外开放是经济发展最强劲的发动机,是实现崛起的最大动力。举的例子可以有新航路开辟后西欧的荷兰、英国、法国等、中国的明清的闭关锁国和今天的改革开放、日本的明治维新等。

 高中历史选修1《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教案二

 ★课标要求

 了解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1、德川幕府的统治:识记俄幕府统治的建立,封建等级制度,锁国政策与封建统治的动摇。

 2、黑船事件:识记“黑船事件”、《日美亲善条约》、锁国走向开国。

 3、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识记殖民势力的进一步渗透,社会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4、理解幕府统治的形成和锁国政策的影响,黑船事件使日本被迫打开了国门。

 (二)过程与方法:

 1、用图示法综合探究、比较探究幕府统治危机与明治维新的关系。

 2、分析封建领主经济的瓦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了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闭关锁国、封建落后将会造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2、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是内、外因造成的,它是引起社会变革的根源。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社会状况及危机。

 难点:日本由锁国走向开国的主、客观因素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三个方面向学生阐述了明治维新前德川幕府统治下的日本状况,即德川幕府的统治,黑船事件和日本社会危机的加剧。说明由于封建领主经济的衰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阶级矛盾的尖锐和激化,从根本上动摇了日本幕府封建统治的基础,随着西方殖民势力的渗透和侵略的加剧,日本被迫从开国,各种危机进一步加剧,为维新变革准备了最基本的条件。建议在教学中适当补充相关资料,采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问题研讨的方式进一步理解幕府统治的实质;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推翻幕府统治、实行社会改革,才能实现富国强兵。

 ★教学过程及要点:

 〔新课导入〕采用谈话法导入:

 日本是一个岛国,茫茫大海,造成了日本同外国交通的不便,也保护了日本免受外国的侵略。但19世纪中叶,日本“躲进小楼成一统”的锁国局面,很快就被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破,不得不打开国门。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一,展示19世纪中叶日本形势图,认识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港口城市;

 问题二,根据前面单元所学的相关内容理解日本国门被打开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

 由此进入新课学习。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

 1、建立:

 (1)时间:17世纪初 德川幕府或称江户幕府

 幕府一词原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后来日本武士的首领将军控制中央政权,又把以将军为首的政权称为幕府。

 镰仓幕府(1192~1333年):12世纪前后,日本武士集团逐渐形成分别以源氏和平氏为中心的关东、关西两大集团。皇室和贵族依靠他们进行政治斗争,两大集团自己也因争权夺利而互相斗争。12世纪后半期,关西武士集团平氏取得优势,当权20多年。1185年,关东武士集团首领源赖朝打败平氏,取得对中央政权的控制。第二年,他在镰仓(在本州岛南岸,临相模湾)建立幕府,1192年,又从朝廷取得征夷大将军的称号,成为日本的实际统治者。幕府依靠武士作为统治的支柱。武士对将军宣誓效忠,缴纳贡物,并服兵役;幕府保护武士的家传土地所有权,对有功者赐给土地和官职,派武士到地方上去担任“守护”,夺取实权。幕府自己设置官吏,分别掌握行政、军事、司法权力,还派人到首都京都监视朝廷。幕府实际上是朝廷之外的政府,在首都的中央政府名存实亡。由于源赖朝的幕府设在镰仓,故源赖朝创立的幕府统治又称为镰仓幕府。镰仓幕府统治日本一百多年(1192~1333年),1333年灭亡。

 室町幕府(1338~1573年):天皇政权掌握实权没有几年,由于武士首领足利尊氏叛乱,天皇被迫南逃;足利在京都扶立了一个傀儡天皇,日本历史上出现了南北两个天皇的局面。足利家族的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时,力量壮大,在京都的室町建立幕府新址,并在1392年合并了南北朝,这就是日本历史上的室町幕府(1338~1573年)。

 德川幕府(1603~1867年):1573年,织田信长的军队灭亡了室町幕府,织田信长死后,其部将丰臣秀吉掌握了政权,但丰臣秀吉没有设立幕府,而是利用天皇的朝廷行使权力。丰臣秀吉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没有取得胜利,不久去世。1603年,丰臣秀吉的部将德川家康打败竞争对手,取得征夷大将军称号,在江户开设幕府,开始德川幕府(也称“江户幕府”,1603~1867年)对日本260多年的统治,共经历了15代将军。

 (2)政治特点:天皇是名义上最高统治者,而幕府首脑将军掌握实权;形成幕藩体制。

 天皇虽然享有崇高威望,名义上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朝廷设在京都,但并没有实权,而实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将军也是最大的封建主,直接管理着全国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许多重要城市,全国其他地区分成大大小小两百多个“藩”,藩的首领大名享有藩的世袭统治权,但必须听命于将军。将军与大名都养着自己的家臣即武士,武士从将军或大名那里得到封地和禄米,但必须效忠将军或大名,这些武士一般是职业军人,拥有佩刀的特权,他们构成了幕府统治的基础,从而形成了由幕府和藩构成的封建统治制度即幕藩体制。德川幕府为了从思想意识上培养武士这个支柱,大力宣扬武士应具有忠、义、勇的“武士道”精神,使武士为其效力和卖命。

 备课资料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是日本神道教的主要内容。它原是日本封建武士的道德规范。日本武士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在日本历史上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最早的武士是在大化改新之后,作为封建贵族庄园的护从而出现的。后来武士不断壮大,开始介入政治。它本身分化出将军、大名、家臣、足轻、乡士等20多个等级,成为日本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势力。

 封建时代的武士,以“忠孝”和“武勇”为最高信条,随时准备去为他们的主人赴汤蹈火,为了表示他们的忠诚,维护他们的荣誉,他们会切腹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

 日本的文化主体是输入中国文化和经中国输入的,带有中国文化的印度文化。但是,日本有选择地将其“日本化”。中国文化以“仁”为核心,日本文化以“忠”为核心。日本取了“义礼智信,忠诚孝悌”,唯独忽略中国人奉之为首的“仁”。在古代,中日两国社会顺序都是“士农工商”,但是中国是“文士”,日本却是“武士”。

 武士道作为一种思想已达到了宗教的高度,它起源于中世纪对领主、藩主的绝对忠诚。对上级无限的忠诚,绝对服从。注重信、义、勇三条准则,崇尚武力和冒险,大无畏的献身精神,集体观念高度深化。武士道从其发端之初起,统治了日本1000多年,其代表作是《地陶闻书》,它的主题十分明确:荣誉,慷慨赴死,对藩主的忠诚和修身。赴死的思想贯串全书。在危险的境遇中它不会去想怎样保全自己的性命,而会勇往直前,投入敌人阵中,迎接死亡。因此,武士道也被称为“战士之道”。

 2、政策:

 (1)幕藩等级制度:

 为巩固幕府统治秩序,德川幕府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将军、大名、武士占日本全国人口的10%,属于统治阶级。工商业者占人口的百分之十,经营工商业,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农”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是受压迫受剥削的主要群体,他们不仅交租还要负担各种杂役和劳役;处在社会最底层的是“贱民”。各等级界限森严,世袭不变,互不通婚,衣食居住都有区别。

 注意:教材中的士、农、工、商四个等级结构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森严的等级,重农抑商思想。

 (2)闭关锁国政策:

 ●目的: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

 德川幕府统治前,日本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商船远航到中国、朝鲜及东南亚各国。16世纪下半期,西方商人和传教士开始到日本活动,以传教士为先导的欧洲殖民势力迅速向日本渗透,全国天主教徒从30万猛增到70万人。一些藩国通过与西方国家的贸易,壮大了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德川幕府建立后,为巩固统治,防止外部势力对日本的侵入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从1633年起曾多次发布“锁国令”。

 ●内容

 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禁止日本与海外交往,把外国商人和传教士驱逐出境;

 ②只许同中国、朝鲜、荷兰等国通商,而且只准在长崎一地进行,对外商业活动受到严格控制;

 ③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许在国外的日本人回国,甚至禁止制造适于远洋的船只。

 ●评价

 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西方殖民势力渗透,维护日本的独立。

 消极:阻碍了日本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趋势。

 比较日本幕府锁国政策与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但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3)限制工商业政策:

 闭关锁国本身就严格限制了商业活动,同时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严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

 建议教师引导学生把幕府统治限制工商业的政策与“工、商”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分析,进而理解这一政策的消极影响。

 3、危机:德川幕府统治开始出现危机,封建统治基础开始动摇。

 (1)表现:

 ①严格的等级制度虽然维护了封建统治,但也激化了社会矛盾。

 ②长期的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近代日本的落后。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冲击了封建自然经济。

 德川幕府统治建立后,全国形成了统一的市场,农民负担相对减轻,生产积极性提高,因此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村手工业也迅速发展,并逐步同农业分离,新的手工业中心和商业中心也随之形成。商业性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引起了农村自然经济的日益解体。18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的萌芽产生,新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从根本上动摇了幕府统治基础。这一段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建议教师点到为止,不宜大量补充教材。

 ④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工商业者也不满严格的限制和掠夺;19世纪中叶,中下级武士阶层地位恶化,迫于生计,逐渐滋生出反抗幕府统治的思想。

 (2)影响:1837年大盐平八郎起义表明日本封建社会统治基础已开始动摇。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107“学思之窗”,回答:这种变化对日本封建秩序有什么影响

 提示:封建统治阶级与商人的关系,武士地位的变化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下级武士尤其是下级武士,生活的贫困。迫于生计,他们采用各种方式并逐渐滋生了反抗思想,因此冲击幕府统治和等级制度,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说明了幕府统治开始危机。

 二、黑船事件:

 1、背景:(西方列强侵略日本的背景)幕府实行闭关锁国,欧美列强窥视日本,把侵略矛头指向了日本。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日本被纳入侵略目标。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急需扩大海外市场和掠夺原料, 19世纪中期,亚洲许多国家已相继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日本也成为列强侵略的目标。其实从18世纪中叶起,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就开始窥视日本,首先是沙俄。1711年和1804年俄国两次要求通商,遭到拒绝。列强的多次叩关,均未能打破其锁国政策,19世纪中期,西方列强在打开亚洲许多国家的大门后,又把侵略的矛头指向日本。

 2、经过:

 (1)1853年,佩里率舰队叩关,史称“黑船事件”;

 1853年7月8日,美国东印度舰队佩里准将率领4艘战舰驶入日本江户湾前,用武力威胁日本幕府停止“闭关锁国”的政策。

睦仁,为孝明天皇的第二皇子,生母中山庆子于嘉永5年9月22日(1852年11月3日)13时左右于京都石药师的中山邸中将他产下。9月29日,其父,孝明天皇即赐名“祐宫”,直至安政3年(1856年9月29日)才从中山邸移至宫中扶养。

万延元年(1860年)闰3月16日,原预定而晚两年的皇室仪式终于进行。同年7月10日,英照皇太后将睦仁纳为子息,立定储君,其原因为日本皇室的继承只限嫡子,不承认庶子,但此举也影响尔后婚姻制度如大正天皇也为庶子出生。9月28日,封亲王,并赐与讳名“睦仁”。

庆应三年(1867年)孝明天皇驾崩,继为天皇。翌年(1868年)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依《易经·说卦传》之“圣人南面而听天下、向明而治”改元“明治”,并将纳一条美子为皇后,是谓昭宪皇太后。

即位之初,于9月3日就颁布江户改称为东京诏书,将“江户”改名为“东京”,随后历经江户幕府戊辰战争,维新志士推翻德川幕府的统治,而在革命份子的鼓舞之下,于12月9日宣布王政复古,拥戴以他为首的政府建立君主专制政权,并大力推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明治维新改革。明治二年(1869年)10月13日,开始迁都东京,直到明治四年(1871年)8月23日完成首都机能转移(日语:首都机能移転)。

明治45年(1912年)7月30日,因糖尿病去世,享年59岁。明治天皇与昭宪皇太后去世后,灵柩由火车运送经东海道本线运到京都府,葬于京都市伏见桃山陵。 嘉永五年 (1852年) 11月3日,明治天皇出生,是孝明天皇的第二位皇子。母亲是英照皇太后。真正的生母是权大纳言(中山庆子)。

万延元年(1860年)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 庆应3年(1867年)在倒幕运动期间孝明天皇突然死去,睦仁十六岁继承皇位。1月9日(1867年2月13日),睦仁举行践祚典礼。在革命分子的鼓舞之下,同年12月9日实行“王政复古” 。

庆应4年(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政变 ,迫使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给天皇睦仁 。3月发布 《五条誓约》,接着倒幕军在京都附近打败幕府军 ,不久又进占 江户。7月,天皇睦仁将江户改名为东京。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年号取自《周易》,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 )。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太后)举行大婚之礼。 明治2年(1869年)明治天皇 再度抵达东京,并定东京为首都,以图安定人心。

明治4年(1871年)实行 废藩置县。

明治5年(1872年) 解除禁止土地买卖的禁令 。制定学制,设立教部省。

明治6年 (1873 年)1月发布征兵令,7月发布地租改正条例,着手土地改革 。

明治7年(1874 年)1月提出民选议员的建议书。

明治8年(1875 年)6月制定报纸的诽谤罪。9月发生江华岛事件。

明治9年 (1876年 )10月发生神风连之乱,秋月之乱,萩之乱。

明治10年 (1877 年)2月西南战争爆发。

明治11年( 1878 年)日本陆军卿(陆军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要求军人必须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必须以“武士道”作为军人精神的根本。

明治14年(1881年)发布《军人敕谕》。

明治15年(1882年)颁布 《军人敕谕》,强调效忠天皇的建军思想。派遣伊藤博文赴欧洲考察制宪,贯彻天皇主权、宪法钦定的立宪原则。

明治22年(1889年)制订并颁布 《大日本帝国宪法》 和《皇室典范》。

明治23年(1890年)10月发布《教育敕语》 。形成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的基本法律和意识形态的支柱 。 明治25年 (1892 年)7月,大清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率领“定远”号、“镇远”号两舰抵达日本横滨访问,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军国主义势力乘机挑起民族对立情绪,促使明治天皇发布诏敕:“国防一事,苟患一日,或将遗百年之悔 。”因此他命“朕兹省内廷之费,6年期间每年拨下30万日元,并命文武官僚,除特殊情况外,在同一期间,纳其薪俸1/10 ,以资补足造新式军舰之费” 。

明治26年(1893年)明治天皇下达造舰诏书,带头实行扩军备战。

1894-1895年亲自指挥甲午中日战争。

1904-1905年又发布宣战诏书,挑起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战胜俄国,是亚洲国家首次战胜任何欧洲国家。

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明治天皇越发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 明治政府于1889年(明治22)制定大日本帝国宪法(明治宪法),这部东亚首部的现代成文宪法是摹仿普鲁士宪法的钦定宪法。明治宪法第一条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之。」明治宪法系基于天皇主权的原理,由天皇总揽立法、司法、行政之统治权。此外,行政各部的官制、陆海军的统帅、宣战的公布、条约的缔结等,都属于天皇的大权。从此,天皇摇身一变,成为神圣不可侵犯的「神人」。

明治45(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明治天皇去世,享年61岁。他的一生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国家诞生的同义字。

明治天皇是日本天皇中最特殊的一个天皇。在他之前,女天皇可以堂而皇之的登上帝位,古代的日本,就曾出现过六个女帝。日本的年号是摹仿中国的制度而制定的。只要有祥瑞的征兆等因素,一个天皇可以容许变更多个年号。但是从明治天皇以后,一个天皇只限一个年号。因此也可以年号来代替天皇的称呼,例如明治天皇、大正天皇、昭和天皇等。从前的天皇,权力不是落在地方豪族或外戚贵族的手上,就是落在武家政权的手中。天皇可以说是只是一个傀儡,到了明治天皇,他总揽大权于一身。皇室典范是皇室制度的基本法律,1889年(明治22)于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下制定。在明治宪法下,皇室典范异于一般法律,与宪法同为最高法规。

现行皇室典范,系于日本国宪法制定时同时修改,并以一般法律施行。与旧典范之最大相异处,首先在于皇室继承只限于嫡出(正妻所生),不承认庶出(正妻以外所生)。明治天皇及大正天皇全系庶出。此改变乃为尊重婚姻制度而来。其次,现行典范承认平民之皇太子妃。战前,皇太子妃必从皇族或三大贵族家庭中挑选。江户时代以前,日本允许女天皇的存在。但明治以后的皇室典范规定,只有男系的男子才能继承皇位。

明治天皇在位的45年期间,是近代日本改革最为显著的时期,日本实现了 社会 、经济、军事等多方面的发展,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并完成了向帝国主义的转变,走上军国主义、称霸世界的道路。

嘉永五年(1852年)11月3日,明治天皇出生,是孝明天皇的第二位皇子。母亲是英照皇太后。真正的生母是权大纳言(中山庆子)。万延元年(1860年)被定为储君,并赐名睦仁。

嘉永七年(1854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强迫日本与其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叩开了日本的大门以后,在民族危机一天天紧迫的情况下,日本不少有识之士也“获得了西方科学和思想的相当知识”,“习知海内外的发展大势”,思想解放比较早。所以处于正在成长时期的睦仁虽身居宫廷,也会不自觉地受到时代思想潮流的冲击和不同程度西方文明的熏陶,而具有改革 社会 的远大的政治抱负 。

庆应三年(1867年),在倒幕运动期间孝明天皇突然死去,睦仁十六岁继承皇位。庆应三年(1867年)一月九日(2月13日),睦仁举行践祚典礼。在尊王攘夷派的鼓舞之下,同年12月9日实行“王政复古”。

睦仁继位之初,正是德川幕府封建统治摇摇欲坠之时。由于德川幕府对西方列强的入侵束手无策,所以从19世纪50年代在日本列岛上勃然兴起的“尊王攘夷”运动已逐渐发展为“尊王倒幕”运动。参加“尊王倒幕”运动的主要是长州、萨摩等西南四强藩内主张改革的资产阶级下级武士们,以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为代表。

庆应四年(1868年)1月,倒幕派发动政变,迫使德川幕府的将军德川庆喜把政权交给天皇睦仁。3月发布《 五条誓约 》,接着倒幕军在京都附近打败幕府军,不久又进占江户。7月,睦仁将江户改名为东京。8月27日举行即位典礼,9月8日改年号为明治 (年号取自《周易》,圣人南面听天下,向明而治) 。10月,明治天皇抵达东京执政。12月,返回京都,与一条美子(昭宪皇太后)举行大婚之礼。

明治二年(1869年),明治天皇再度抵达东京,并定东京为首都,以图安定人心。明治天皇于明治四年(1871年),也就是他十九岁亲政以后,他全力去实行“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的誓言,于亲政当年11月就派出了岩仓具视、木户孝允、大久保利通和伊藤博文等率领的大型使节团,到美、英、法、德、俄等十二国进行考察,这次考察直到明治六年 (1873年)九月结束,共用了近二年时间,名义上是谋求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修改不平等条约,实际上是学习欧美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经验,以用来进行维新,实现日本资产阶级的近代化。

明治十一年(1878年),日本陆军卿(陆军部长)山县有朋发布《军人训诫》,要求军人必须把天皇当作超人的神来崇拜,必须以“武士道”作为军人精神的根本。

明治十四年(1881年)发布《军人敕谕》。明治十五年(1882年)颁布《军人敕谕》,强调效忠天皇的建军思想。派遣伊藤博文赴欧洲考察制宪,贯彻天皇主权、宪法钦定的立宪原则。

明治二十二年(1889年)制订并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和《皇室典范》。明治二十三年(1890年)10月发布《教育敕语》。形成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国家的基本法律和意识形态的支柱 。

明治十五年(1882年)11月,海军卿川村纯义就提出了一个八年造舰计划,预计从明治十六年(1883年)起8年中投资2600万日元,建造大小舰只及鱼雷艇32艘。由于当时日本陆海军经费已高达国家财政预算的27%,要扩充海军,每年还要增加402万日元,从国家财政中已无法追加军费预算,而要增加税收必然会引起民怨沸腾。对此,明治天皇于明治十五年(1882年)11月向各地方长官发布了必须扩充军备的敕谕,12月又向中央各省卿发出了如下谕令:“顾方今宇内形势,整备陆海军实为不得已之事,此际宜酌定时机,竭尽庙议,庶几不误国家之长久之计。”遵照天皇的谕令,太政大臣三条实美指示大藏卿采取措施,将酿造业、烟草业等税收增加至2400万日元,以供海军造舰之用 。

明治天皇带头从皇室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充作造舰费,并于明治二十年(1887年)3月14日发布了如下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由于天皇带头捐助,内阁首相伊藤博文随即在鹿鸣馆召集地方官员发表鼓动演说,要求地方有志之士以天皇为“榜样”,捐出海防献金。全国华族和富豪无不为之“感动”,半年之内,捐款达203万日元,掀起了一股扩充海军的热潮。

明治二十六年(1893年)2月10日,明治天皇将内阁大臣、贵众两院议长和枢密院顾问官等人召至宫中,当面向他们发布敕谕,说:“国防之事,苟拖延一日,将遗恨百年”,要求政府和议会“协衷共济”。还表示今后6年之内每年从皇室经费中拨出30万日元,并命令文武官员在尔后的6年中也要抽出1/10的月薪上缴国库,用以补充造舰经费之不足。在明治天皇的威压下,在野党只得偃旗息鼓,与政府妥协,重新审议了预算案,减少了削减额。这次举动首开天皇压制议会之恶例。就这样,在明治天皇不遗余力的支持下,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大体上完成了海军造舰计划,建成了一支拥有31艘军舰、24艘鱼雷艇、总排水量61373吨、具有相当规模的近代日本海军,这也是明治天皇一天只吃一顿饭省钱建海军的由来。

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春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后,日本统治集团便一致把它视为发动侵朝侵华战争的良机,并一步步地引向了开战的轨道。伊藤首相进宫上奏明治天皇。明治天皇随即在宫中召见陆军大臣大山岩、海军大臣西乡从道、参谋总长炽仁亲王以及海军军令部长中牟田仓之助,并当面下达了如下敕令:“今朝鲜内乱蜂起,其势猖獗,为保护侨居该国的我国国民,决定派遣军队。卿等应悉心协商,妥善处理。

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7月17日,即英日同盟达成的第二天,日本大本营召开了第一次御前会议,明治天皇亲自出席。会上,正式作出了对中国开战的决定。明治二十七年(1894年)7月23日,驻汉城的日军在大鸟圭介率领下占领了朝鲜王宫,拘禁了国王李熙,威逼国王的生父大院君李昰应出任摄政,组织了傀儡政府。25日,大鸟更迫使大院君宣布废除中朝两国间所有商约,并“授权”日军驱逐在朝清军。同一天,日本侵略者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丰岛附近海面对中国军舰发动突然袭击,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

当丰岛海战日军偷袭得手、初战告捷之后,明治天皇开战前的谨慎不满情绪便一扫而光,全身心地投入了这场不义战争,担当起了战争的最高统帅。在战争业已开始的8月1日,明治天皇发布了对华正式宣战的诏书。诏书极尽颠倒黑白之能事,通篇是欺世盗名的一派胡言。本来是用突然袭击的卑劣手段,挑起丰岛海战,却倒打一耙,说成是清军“要击我舰于黄海,狂妄已极”,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其目的无非是把发动甲午战争的责任强加于中国。诏书最后称:事既如此,朕虽始终与和平相终始,以宣扬帝国之光荣于中外,亦不得不公然宣战,赖汝有众之忠实勇武,而期速克和平于永远,以全帝国之光荣。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中国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沙皇俄国对中国东北地区也抱有野心,因而伙同德意志帝国、法国进行干预,明治天皇只好下诏放弃对辽东半岛的永久占领。这在日本引起极大反响,“卧薪尝胆”式的报仇意识迅速蔓延。明治政府未及宣战就给与对方俄国以“劈头的一击”,先发制人,重创旅顺口的俄国舰队,掌握了初期制海权;在战争后期,双方陆军力竭之际,日本联合舰队在日本海大海战中几乎全歼俄国前来增援的波罗的海舰队,取得“前古未有的大胜利”,完全控制了日本海、黄海的制海权,很快迫使沙俄战败求和。

明治四十年(1907 年),日本与法国签订《日法协定》,相互承认在中国及其周边地区的利益;明治四十二年(1909 年)11月,日本驻美大使高平小五郎与美国国务卿罗脱在华盛顿签订了有关太平洋问题的换文,史称“罗脱—高平协定”,此文件实际相互承认各自在太平洋的既得利益;为加强与英国的关系,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日本与英国签订了第三次日英同盟条约。日本积极展开外交攻势,有其策略上的考虑,但是也从侧面反映出日本的国际地位日益得到西方列强的认可。“在亚洲大陆上,日本成了帝国主义角逐中的正式成员。”通过上述外交活动,日本的势力范围得到了西方列强承认,于是在日本主权线之外的漫长海上利益线,再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抗衡。这样,日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东洋霸主。同时,明治天皇成了“东亚霸主”。随着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胜利,明治天皇越发确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明治天皇从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就患上了糖尿病。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秋天,明治天皇前往福冈县视察日军大演习时,尿蛋白突然大量增加,病情加剧。明治四十五年(1912年)7月30日凌晨零时四十三分,明治天皇去世,享年60岁 。明治天皇去世后,嘉仁继位,在皇宫偏殿举行了登基典礼,并接受了象征“皇位”的三种神器——八咫镜、草雉剑、八坂琼钩玉。按照传统,根据中国《周易》中的“大亨以正,天之道也”,定新年号为“大正”,嘉仁成为日本第123代天皇——大正天皇。

明治天皇从继位、维新、对外战争,发展资本主义到资本主义在日本最后确立的 历史 ,不能不说作为本来是封建诸侯的明治天皇在继位之后,顺应了 历史 的发展,“准确而及时地”掌住了日本国家的航舵,使其不仅摆脱了落后和民族危机的局面,而且迅速地成为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难怪日本人把明治天皇统治的时间称之为“明治中兴”。所以明治天皇在日本和世界 历史 上的进步作用是应该肯定的。但是,他那种穷兵赎武的对外扩张侵略政策,只能给日本人民和他国人民带来惨重的战争灾难,这些则是明治天皇 历史 性的罪恶 。

 日本明治天皇一生对位的三位中国皇帝

 睦仁,第122代日本天皇,号明治。他活了60岁,一生对位过三位中国皇帝。单纯地讲述一个人的丰功伟绩过于无聊,对照一位皇帝与三位皇帝的故事则相对有趣。

 不同之“治”

 同治皇帝长明治天皇4岁,6岁登基。但是这位长于深宫的青年18岁亲政后对执政一事兴趣不大,他在内监和宠臣引导下常常微服私行,常到北京崇文门外的酒肆、戏馆、花巷,寻花问柳。野史记载:“伶人小六如、春眉,娼小凤辈,皆邀幸。”

 睦仁也喜欢出巡,规模要比同治的大,更接近于同治的先人干隆。据日本史书记录,1876年至1881年,天皇几乎每年一次对全国不同地区进行为期40至70天不等的地方巡幸,这些巡幸规模宏大,涉及地域广泛,其作用则是“密切了地方官吏、户长、豪农等地方领导者同天皇之间的关系,使人民知道了天皇的存在……”。此外,天皇亦通过预览小学教则纲领和小学校教员须知,对教育进行直接干预。

 同治的身体不太好,这一点连民间都有耳闻。1874年,刚刚19岁的同治去世,据清室记载,同治帝是死于天花。但民间传说同治是死于梅毒。据说睦仁幼年少言寡语,身体也颇为羸弱。但16岁继位后,明治维新时期的核心官员大久保利通、三条实美、木户孝允等人开始逐步培养其性格与志向,他们将以往天皇身边的人——公家女官换上了年轻士族,其中有个山冈铁太郎(山冈铁舟1836—1888)在剑道练习中毫不客气地击败天皇,在相扑或柔道的比试中,毫不留情地将明治天皇摔出场外,这些粗犷的教育训练出来的身体自画像上可一窥,相当强壮。

 史称“同治中兴”的时代与同治皇帝没多大关系,但是日本“明治维新”则与这位睦仁天皇紧密相连。在亲政后不久,他便率领公卿诸侯祭告天地,宣读《五条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新,共展经纶;

 三、文武百官以至庶人,务使各遂其志;

 四、破除旧日陋习,一切从天地间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展皇基。

 这是日本崛起的宣言书,不久他们将证明这一点。从身体到爱好,两位皇帝治下的开明时代已经显示出截然不同的取向,未来的战争在开始就已写定结局。

 “光”“明”殊途

 1874年,3岁的光绪皇帝登基。

 22岁的明治送给了他一份礼物,已经练了6年兵的日本出兵入侵中国台湾。不久就由恭亲王奕代表清 ,大久保利通代表日本 ,在北京签订了《北京专条》。内容并不复杂:承认日本派兵侵台是“原为保民义举起见,中国不指以为不是”;被害难民之家,中国给抚恤银10万两;日本退兵,其在台地方所有修道、建房等件,中国愿留自用,付银40万两。

 大清国的重臣们认为给点银子让日本人开路就行了,但是明治 试探出的可不只是给银子的事这么简单。此时的光绪仍在熟悉巨大无比的皇宫,世界对他来说只是紫禁城,因为他只有3岁。

 一晃20年,在光绪长大的过程中,明治天皇没忘了时时给他送“礼”,礼单如下:明治八年(1875年),派兵入侵朝鲜,制造江华岛事件,次年迫使朝鲜 签订《江华条约》。明治十五年(1882年)利用“壬午兵变”,迫使朝鲜签订《济物浦条约》。明治十八年(1885年),利用“甲申政变”强迫朝鲜 签订《汉城条约》,并与清 订立《天津专条》。1885年中法战争后,明治 进一步加紧了侵朝侵华战争的准备,终于在1894年利用朝鲜“东学道”农民起义挑起了甲午战争。

 光绪皇帝在1889年亲政。古老的政治把戏再次上演,朝中随即形成了以光绪皇帝为首的“帝党”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之间的明争暗斗。为了安抚慈禧太后,光绪的选择是为她重修颐和园,为此不得不向各地的官员摊派银两,最大的一笔来自李鸿章,来自海军军费。

 日本的明治天皇并未松懈,这一年他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俗称“明治宪法”,得以确立他的权力,也将日本的政治制度西化推到了 时代。大清国则要到1906年,在内外相逼的情势下,才会有“立宪”的想法,那时距这个帝国的落幕已剩下最后6年,光绪皇帝的生命也即将走到尽头。

 1894年,中日开战。此年明治42岁,光绪23岁。但他们所主导的国家,可以把年龄互换一下。

 明治走上了自己一生的事业巅峰,他亲任日军最高指挥官,对外主导甲午战争(1894年)、日俄战争(1904年),并在甲午战争次年派遣桦山资纪接收台湾,全岛居民不服日本,抗日而发生乙未战争(1895年),两次对外一次对内战争皆由日本取得胜利。台湾和朝鲜半岛因此成为日本殖民地,库页岛则纳入日本帝国版图。日本迅速发展成现代东亚第一帝国。

 光绪在战后,锐意变法革新,“不做亡国之君”,于1898年起用康有为、梁启超等推行新政,并以谭嗣同等四军卿架空原有的军机大臣,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当权保守派的反对。于是新政百日后凋谢,光绪自此失去自由,1908年,在慈禧逝世前一天被毒杀于瀛台,终年38岁。

 满州无国

 明治天皇的标准像为军装照。正当壮年的睦仁穿着西方军人仪典服饰,浓眉重须,相当具有军人气息与男子气概。衣着打扮既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尚,也能代表一种文化的转向。明治时代,军官、官员开始穿着西式的服饰。据记载,睦仁平时带头穿军服、吃西餐,也因此留下了多幅军装照片。睦仁缔造的日本陆军开始采用的军服一度还保留有和服式样,后来则聘请美国南北战争中的退役军官来训练日本新军,美式军服成为日本最流行的样式。

 尽管溥仪与他的上一任不一样,从一开始就学习英语,甚至穿着西服,喝过咖啡。但他一生中唯一的军装照,则是在“满州国”当皇帝的时候。但是他不明白,即使他们的祖先攻占了中原之后,这里仍只有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1906年溥仪登基时,明治领导下的日本刚刚战胜了俄国,成为了东方霸主。这是现代史上,第一次东方国家战胜了西方国家。于是数以万计的中国人开始留学日本。

 睦仁在位共45年,于1912年7月30日病死,由于在位期间使日本由落后的封建小国一跃成为军国主义强国,他被后来的日本军国主义政权奉为“旷代圣主”。三个月后,溥仪宣布退位,大清帝国随即落幕。

 

 此后则是民国时代,溥仪仍将出现在历史舞台上。不过,他必须仰仗明治天皇的孙子裕仁天皇的庇护,如此行径在中国历史上不乏其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儿皇帝。

日本的天皇是不是从古到今都是同一家人在当的?为什么中国几百年就换了,但是他们不会?多久了?

  一直是一个家族。  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