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神话狐妖和狐仙有那些?有没有排行?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08-05浏览:1收藏

古代神话狐妖和狐仙有那些?有没有排行?,第1张

古代神话中著名的狐妖有:

1、苏妲己。出自《封神演义》,九尾狐所化,变作绝色美女魅惑商纣王,*乱后宫,陷害忠良,滥杀无辜,颠覆了商朝的江山,最后被姜子牙抓住杀死。苏妲己是最有名的狐妖,俗语中把勾引别人老公的妖艳女人叫做狐狸精,也出自于她。

2、玉面狐狸精。出自《西游记》,牛魔王的小老婆,以色侍人,没什么战斗力,被猪八戒一钉耙打死了。

3、圣姑姑。出自《三遂平妖传》,是一只已经成为天狐的狐妖,天狐更是传说的存在。

4、辛十四娘。《聊斋志异》中的善良狐妖,一心想得道成仙。

5、女娇。《吕氏春秋》记载,大禹来到涂山,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并听见涂山人唱歌,说“绥绥白狐,庞庞九尾”,如果你在这里“成家成室”,就会子孙昌盛,于是大禹便娶了涂山氏的女孩子,叫做女娇。

扩展资料:

古代神话中狐妖的等级

古代神话中,狐妖的等级很直观,按尾数来划分,尾越多,灵力越强。

1、普通狐狸精只有1~3尾。通常只修炼了百年,不能变化为人形。

2、中等妖狐有4~6尾。修炼了数百年,可以变化为人形。

3、大妖狐有7~8尾。修炼了500年以上,可以随意变化。

4、天狐有9尾,修炼了千年以上,可以上天入地,法力高强。《山海经》中曾记载:“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食者不蛊。”这是有关九尾狐最早的记载。

参考资料:

-九尾狐

-狐妖

1、黄仙,是指民间的黄鼠狼,唤作“黄二大爷”,旧时民间所供之仙胡,白,黄,柳,灰五大仙,名之曰“保家仙”。而“胡黄”是对狐崇拜的发扬,包含了民间的胡仙崇拜,后又增加了黄仙这个新成员。每家都用木板制作胡黄常蟒的牌位,直接写上供奉即可,是中国民间信仰,大部分分布于东北。

2、狐仙,民间传说狐狸能修炼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妖媚惑人,必受其害。民间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在中国北方有狐仙信仰,以乞求狐仙保佑食物年年不断。民间也多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即指七窍全开之人被狐仙附身后,可预测凶吉。

扩展资料:

黄仙,被人崇拜一是因为它同狐狸一样体态颇为美丽而又性情狡黠,使人感到神秘;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它可以左右人的精神世界,与一种精神错乱的疾病有关。

狐仙,是东北五仙之首,也是供奉者最多的保家仙(第二多的是“黄仙”)。相传狐仙重情重义,有仇必报,有恩必还,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就曾写过《胡四娘》《胡大姑》这类有关狐仙与人的故事。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狐狸能修炼成仙,化为人形,与人来往。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 " 万物有灵 " 观念。把它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 " 物之老者,其精为人 " 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

参考资料:

——黄仙

参考资料:

——狐仙

参考资料:

——保家仙

东北五大仙家之狐仙

默娘玄幻奇谈

2020-04-21 19:05

关注

中华民族对狐崇拜已有几千年历史,源于原始社会“万物有灵”观念。最早从涂山氏一族的故事开始,《吕氏春秋》曾记载治水的大禹到涂山时,遇见一只九尾白狐,后来化身为美丽的女子,施法堵住了洪水顺应天意并嫁给了大禹。九尾狐仙拯救苍生立下了汗马功劳被玉帝册封为九尾娘娘。后人就把九尾狐奉为图腾、精灵,可以修仙,所谓“物之老者,其精为人”先秦古籍《山海经》已有精怪九尾狐的记载。

民间传说狐能修练成精,化为人形,神通广大,若人类对之不敬,则以术弄人。民间尊为狐仙奉祀,以避祸免灾,祈求平安。

《聊斋志异》记载:“有狐在月下,仰首望天际。气一呼,有丸自口中出,直上入于月中;一吸,辄复落,以口承之,则又呼之,如是不已。” 民间称之为狐仙金丹。相传狐仙的内金丹能解百毒,人吃了能增加千年道行。有起死回生的作用。但狐仙若失去自己的内金丹,便会功力全失,打回原形。

狐家仙源流谱有八位太爷和一位太姑。他们是同父异母所生的兄妹,胡大太爷和胡二太爷战死疆场后被封神,由胡三太爷掌管天下胡家的出马仙。

胡三太爷曾救驾唐王,唐王亲封“胡三爷”。相传,唐王兵败单身被围,危急之时,一将救驾杀入重围,护送唐王且战且走,唐王见救驾之人非朝中将官,马上边跑边问:“救驾者何人也”?来人答曰:“胡三也”。慌乱之中唐王错听为“胡三爷”。回宫后即立像拜奉,亲笔题:胡三爷。因世间人皇为真龙天子,上承天命,金口玉牙,自此胡三爷受封,民间称为“胡三太爷”,胡家诸仙驻足昆仑山戊云洞。

胡三太爷胡三太奶的庙在全国不止一间,胡三太爷神通广大也不止一个化身,有的化身则在道家修,是道家护法并渡化众生,有的化身修的是佛道,是佛家护法则用佛法渡化众生。总之就是为了渡众生在不同的道化不同的身,用不同的方法。

而天师府的狐仙娘娘的则是因报恩张天师皈依天师门下,后也被封为狐仙娘娘。狐仙娘娘则是胡三太爷的妹妹。都是一个家族。

最后说下在东北就有狐仙下马的说法,就是说狐仙抓到弟子,将弟子七窍串开之后就可以附体预测吉凶。

胡仙在一个堂口中一般都是坐堂教主,当然也有偶尔特例是其他仙家坐堂,因人而异。胡家师傅性情稳重,而且擅长的本领很多,比如说查姻缘,婚姻方面,上方胡家一柱香的功夫便可以送药,还可以帮人驱魔。

下篇讲述东北五大仙家之黄仙

类似的问题回答过几个,对提问者多少有些帮助,

复制粘贴给你。

上古,我的理解是先秦时期

你要看玄幻小说?那一定不会是真实神话。

我推荐几本,山海经(超级经典,力荐!!!~~不看后悔!!!~~~~)

楚辞(有提到很多神话故事和人物)

庄子列子淮南子(这种子类的东西,有真相,也有为了宣传自己的学说编造,特别是庄子同学………………不过淮南子的神话还是不错的,韩非子里也小提过几次)

神异经(很神奇的书,不过不太好买到……泪目……)

述异记(性质和神异经一样)

神仙传(道教神仙有很多,后人演绎的,没意思,是传说不是神话……但作为玄幻素材还是凑合……至于他是不是列仙传,我不知道……)

搜神记(其实吧这是传说,和神话已没什么太大关系了)

绎史(本来挺正经一书,结果有很多神话碎片……)

史记(想知道炎帝皇帝他们家的事儿么?请看《三皇本纪》……)

白虎通号(我不知道这是什么,不过很多神话论述都会引用他……)

左传(有的时候君臣谈话就神叨起来了……国语也是,古人果然很信神仙啊……)

三教搜神大全(好像是元明清的书,我对宗教神话神仙没什么兴趣,不过你可以看一看)

论衡 订鬼篇(好吧其实他是很无聊的一篇论文,不过其中有几个引注绝无仅有,如书中言引用山海经的段落,山海经中并没有,怀疑是已亡俟的篇章,还是有价值的)

周书(讲那么古老的时代,不可能不提神仙灵异)

路史(我没看过,也不知道他讲的是什么,不过它有蚩尤传,还介绍了很多黄帝的事,很神奇吧)

穆天子传(就是以神话小说,挺短,讲周穆王会见王母娘娘……好囧…………)

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看过后者,里面有很多让人喷饭的传说故事)

拾遗记(里边有关于古代豢龙的传说,很牛吧~)

博物志(异闻里有很多神话传说)

竹书纪年(神话啊,个别语段有提到)

首先我觉得你的概念有点模糊,我不知道你是想看正宗的神话呢还是想看演义性质的。

正宗的神话,你还是看袁珂先生的《中国古代神话》,非常棒,是先秦时期的,从女娲盘古到周幽王,论断也很赞!!!!!如果想看学术论文,我现在看的是王小盾《中国早期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

如果你想看演义小说(即非正宗神话),看《西游记》《封神演义》,其实这类小说《聊斋志异》《搜神记》《神异经》《神仙传》……

恩,就这样~~

《子不语》是清代袁枚(1716-1797)所著,共二十四卷,又有续集十卷,合计三十四卷,约一千则。《阅微草堂笔记》则是清代纪昀(1724-1805)从乾隆五十四年至嘉庆三年陆续写成的,全书包括《滦阳消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共五种,总名《阅微草堂笔记》五种,后通称为《阅微草堂笔记》,合计二十四卷,收文言笔记一千一百九十六则。

《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都有很多以鬼魅为主人公的故事,二者所塑造的鬼的形象有着相同之处。

《子不语》卷十四中,写到鬼“喜气暖,人旺处则聚而居,如逐水草者然……贫苦寥落之家,鬼往来者甚少,以其气衰地寒,鬼亦不能甘此冷淡故也……”,从中可以看出袁枚笔下的鬼喜欢人多的地方,是害怕寂寞的;同样的,《笔记》卷二《滦阳消夏录》二中,鬼经常聚集在人烟稠密处,僻地旷野很少有鬼。《子不语》卷九,人呼吸就可以把鬼吓跑。更有胜者,鬼被人撞散后要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还颇为费劲(《子不语》卷十四)。《笔记》中则说,鬼遇见了人就要避开,因为他怕阳气。(卷二《滦阳消夏录》二)。《子不语》卷二十二,提到了饿死鬼抢馒头的事情;而在《笔记》中,鬼也能吞吸酒的气味,(卷十一《槐西杂志》一)。《子不语》数卷提到鬼为自己找替身的故事;而在《笔记》中,作为鬼,最大的愿望就是再次托生人世,(卷三《滦阳消夏录》三)。值得注意的是两部书中,居然有内容完全一致的作品,《续子不语》卷五和《笔记》卷一《滦阳消夏录》一中所载的故事,除了极个别的字句有所出入外,行文完全一样。按照两篇文章的相似度来看,应该是其中一人收入了另一人集子中的故事,究竟是谁收入了谁的,有待考证。

究其具有雷同或相同故事的原因,两位作者几乎是同一时代的人,所听闻的故事情节类似也是情理之中。两位作者又都是当时具有渊博学识的文人,还都采用文言进行写作,两部作品存在相似之处在所难免。

但是,《子不语》和《阅微草堂笔记》中鬼魅的形象又有着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子不语》中,善鬼很少,多数为恶鬼。

①有毫无瓜葛,被鬼纠缠的。《子不语》卷三,恶鬼马大一定要娶阳间女子朱氏为妻,不从,就殴打朱氏。后朱氏去城隍祈求,才保平安。后来却又有同为鬼魂的马大之妻张氏为

夫报仇,差点把朱氏的眼睛抓瞎,朱氏只好又祈求于城隍,鬼夫妻都受到了惩罚,朱氏才得到了安宁。《子不语》卷九,说有五个鬼,只有一个有一只眼,其他都是盲的,因此四鬼都听这个鬼的话。他们到一家旅店,听从这个鬼的命令才敢吸食旅客们的阳气。被一个鬼吸就会生病,被五个鬼一起吸就会死掉。旅店的客人倒了大霉。

②有得罪了鬼,被鬼报复的。《子不语》卷六,尹月恒怀抱菱角,路经坟地,有鬼想吃菱角,但是尹月恒不给,鬼就来到他家里,作祟,直到把尹月恒害死才作罢。《子不语》卷十一,陈庶宁因为笑话一个名叫张文华的鬼的诗文,就被鬼害死了,从中可以看出能咏诗的不一定就是善鬼。《子不语》卷八,吴云从的小公子无意把尿尿在了鬼头上,鬼就附身在小公子的身上,要吃要喝,还带他的兄弟来一起吃喝,家人没有办法去城隍祈求,鬼才作罢。《子不语》卷十六,潘淑聘妻未嫁,就死了,在临死前,嘱咐岳丈要妻子为他守志。但是,岳丈又把女儿嫁给了别人,即将成婚时,潘淑附身在妻子身上作祟。岳丈家的教书先生张生用“未嫁之女,有何守志之说”问鬼,鬼不能回答,就走了,却把妻子变成了歪嘴。《子不语》卷一,有武艺的张士贵买了有鬼的房子住,看到鬼就用箭射他,射中了,鬼大笑说,“必灭汝家”。第二天,他的妻子和儿子都死了。一个月后,他在墙壁的夹层中发现了妻子和儿子,他们又复活了。那个鬼想害人,但是生死有命,鬼也没有办法。

③有鬼用各种手段索要祭品的。《子不语》卷八,一个小鬼假装雷神,骗吃骗喝,戏弄人。《子不语》卷二,有鬼附人身,自称“纪大将军”,索要饮食,被一个豪士陈对轩怒骂之后,才逃走了。《子不语》卷二,某侍卫不小心把一老翁推入井中,没有救他就逃走了。晚上就有鬼来作祟,要求“欲我安宁,须刻木为主,写我姓名于上,每日以豚蹄享我,当作祖宗待,我方饶汝”,侍卫家只好听从。后来在路上又遇到老翁,才知道他并没有淹死,是一个鬼冒名前来索要饮食。《子不语》卷二十四,胡某外出,有鬼附胡妻,说,胡某客死他乡,需要“供木主祭我,并广招名僧超度我”,胡家就为他举行了祭奠仪式。后来,胡某回家,才知道是诈酒食、骗超度的无赖鬼。

④有鬼戏弄人的。《子不语》卷二十四,鬼假扮神仙骗沈济之,他家后院有金子,沈挖了半天也没有,因此脾气变得很暴躁。《子不语》卷二十四,鬼假扮神人告诉冯香山科举的试题,入考场果然是,但是沈生却名落孙山。他后来又听到鬼诵读他的文章,鬼说这是榜首的文章。沈生就以为第一名偷了他的卷子,上告官府,查实第一名的文章并不是他的,判他诬告,发配黑龙江。

而在《笔记》中有那么多的善鬼。

①有善论诗文的斯文鬼。卷一《滦阳消夏录》一,写王执信随父在榆林时,曾在野寺经阁下闻鬼论诗。一鬼评唐彦谦诗格不高,但又称赞唐“禾麻地疫生边气,草木春寒起战声”是佳句,另一鬼则自荐其诗,“阴碛日光连雪白,风天沙气入云黄”乃写边塞风景的绝句。评唐彦谦诗的那个鬼很不服气,亦自夸其“山沉边气无情碧,河带寒声亘古秋”写边城日暮之状最为逼真。两鬼自吟自夸,得意非凡。卷十《姑妄听之》二写清秘堂两诗鬼评诗。一鬼说,“今日楼上看西山,知杜紫微‘雨余山态活’句真神来之笔!”一鬼说,“此佳句在‘活’字又佳在‘态’字,烘出‘活’字。若作‘山色山翠’则兴象俱灭矣!”鬼既为鬼,却也颇有雅致。卷十四《槐西杂志》四,写两鬼论文章格调流派之高下。鬼说道:“大抵能挺然自为宗派者,其初必各有根底,是以能传。其合亦必各有流弊,是以互诋。然董江都、司马文园文格不同,同时而不相攻也。 李杜王孟诗格不同,亦同时而不相攻也。彼所得者深焉耳。后之学者,论甘则忌辛,是丹则非素,所得者浅也。”两鬼之论深刻而切中要害。

②有充满感情的柔情鬼。卷十二《槐西杂志》二,写有男女二鬼,到了重新投胎做人的时候,感情太好,不想分开。因为他们在生前就很恩爱,死后情意更笃,比起人间同床异梦的夫妻胜过千万倍。卷四《滦阳消夏录》四,写佃户何晚上在麦田守夜,遇到一老翁自称其曾祖父,自诉其情道:“鬼自伺放焰口求食外,别无他事,惟子孙念念不能忘,愈久愈切。但幽明阻隔不得音问。或偶闻子孙炽盛,则跃然以喜者数日,群鬼皆来贺。偶闻子孙凋零,亦悄然以悲数日,群鬼皆来唁。较生之望子孙,殆切数倍。”这位老翁即使死后也没有忘记子孙,他的语言中饱含着长辈对后辈的眷恋。可见鬼虽为异类,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极富感情的。

③有明辨是非的正义鬼。卷二《滦阳消夏录》二,写卖糕的小儿二格,观灯时被苑户常明所杀。常明因官库丢失玉器收监受刑,二格之魂为他辩护,“玉器非所窃,人则真所杀,我即所杀之魂也”。二格虽然是鬼,但是仍然罪罚分明,对于如此深仇大恨的仇人,他大可以把玉器失窃之事也推到常明身上,加重他的刑罚。卷四《滦阳消夏录》四,写鬼议论人间义理,对某公以道学自任甚为不满,厉声呵斥,“时方饥疫,百姓颇有死亡。汝为乡宦,既不思早倡义举,旋粥舍药,即应趁此良夜闭户安眠,尚不失自了含。乃虚谈高论,在此讲民胞物兴。不知讲之天明,还可作饭餐,可作药服否?”之后就拿砖打道学先生,先生仓惶而逃。

《笔记》中,作者借冥界为我们描述了一种理想化的世界:死生虽殊,性灵不改,境界亦不改。山川风月,人见之,鬼亦见之; 登临吟咏,人有之,鬼亦有之; 鬼何不如人且幽深险阻之胜,人所不至,鬼得以魂游; 萧寥清绝之景,人所不睹,鬼得以夜赏,人且有时不如鬼。彼夫畏死而乐生者,如嗜欲攫心,妻孥结恋,一旦舍入冥漠,如高官解组,息迹林泉,势不能不戚戚; 不知本住林泉,耕田凿井,田熙相安,原无所戚戚于中也(卷七《如实我闻》一)。这分明是借鬼域投射现实人生,在这里,做鬼的乐趣比做人的乐趣要多得多,这个理想化的世界,多少表达了作家的向往。

探究形成两部作品不同的原因。袁枚的《子不语》取意于《论语·述而》所谓“子不语怪、力、乱、神”,表明所记正是大圣贤所不想说也不愿说的。正如袁枚在自序中所言,这是他从事文史之余“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的自娱之作。袁枚在文学传作中,就倡导“性灵说”,反对清初以来拟古和形式主义的流弊。性灵说,即要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这也影响了《子不语》的创作,作品中表达了作者诙谐而放达的性格和反对旧传统的思想。而纪昀作为一代大儒,身居高位的他是无法完全逃脱礼教对他的束缚的。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常常依托鬼魅故事寓意现实人生,通过鬼魅与人的爱恨情仇,鬼魅的世界来影射真实生活。在作品中,作者做了大量有意识的改造,很多故事都融入了他深刻的思想(大至对人生的感悟,小到对诗文的理解),展现了作者的精神世界。《笔记》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作者借“神道设教”来劝导世人的主旨,作品就是要借题发挥以达到劝善惩、挽救世风的效果。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