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图书馆的古籍保护
上海图书馆藏有已编古籍130余万册(其中善本约18万册)、碑帖16万件(其中善本2千余件)、明清近代尺牍11万8千通。馆藏的大量增加,充分说明在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下,上图对搜集保藏传统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在可能的条件下,上图尽力做好古籍保护工作。尤其是1996年新馆落成,极大改善了古籍庋藏条件,如善本书库已做到恒温恒湿,后来又为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藏品制作了楠木盒加以珍藏。1996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上图专门成立了抢救历史文献工作组,开始对大量累年积聚成堆的未编文献进行抢救整理。这是历年来上图对古籍所开展的最大规模整理保护工作,前后已持续近十年,至今仍未终止,业已取得显著成果。如建成总共800平方米的家谱、碑帖专库;对大批破损家谱及部分碑帖予以修复;编纂出版了反映1万1千余种10余万册馆藏的《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初步摸清馆藏碑帖家底,其数据库也在制作之中。这不仅使大宗尘封数十年的历史文献得到有效保护,并使之为读者所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上图仍有约50万册古籍、2万余件碑帖尚未整理编目,大批虫蛀、残损古籍有待精心修复。囿于目前人力、物力等条件限制,古籍整理保护工作仍将是一场持久战。
1990年~1993年完成了市文化局科研计划项目“自动古籍图书超高频杀虫机”研制,并获得了1993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4年~1997年又完成了科研项目“用拟除虫菊酯对馆藏图书、资料防蛀方法的研究”,并获得了1997年度文化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考试科目
参 考 书 目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图书馆学基础》 1《图书馆学基础教程》 2《图书馆学基础》 王子舟 吴慰慈 武汉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2004
《科技信息检索》 1《科技文献信息溯源-科技文献信息检索教程与学科资源实用指南》 2《网络信息的检索与利用》
3《科技文献检索》 孟连生等 黄如花 赖茂生 高等教育出版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2002
1994
《信息组织》 1《信息组织》
马张华 戴维民 清华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2004
《目录学概要》 1《中国目录学史》
2、《图书馆古籍编目》 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
姚名达 商务印书馆(上海) 中华书局 1957或重印版 1985或重印版
《情报学基础》 1《信息管理教程》
2《数字时代情报学理论与实践》 张广钦 贺德方等 北京大学出版社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5
2006
《计算机软件基础》 1《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C++版)》(第二版)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
2《软件工程》(原书第6版)计算机科学丛书
3《数据库处理——基础设计与实现》(第八版) 国外计算机科学教材系列 Clifford AShaffer[美]著,张铭译 IanSommerville(英)著,程成 陈霞等译
DavidMKroenke[美]著,施伯乐 顾宁 孙未未译 电子工业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2
2003
2003
《文献资源建设》 1《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 2《信息资源共享》 肖希明袁琳著 程焕文潘燕桃主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2004
《编辑学概论》 1《编辑本论》 2《知识传播学》 3《出版发行学基础》 吴平 倪延年著 罗紫初等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山西经济出版社 2005
1999
2000
《程序设计》 在《计算机软件基础》三本参考书的基础上参考:计算机科学丛书《Java编程思想》(第3版) Bruce Eckel(美)著,陈昊鹏 饶若楠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古典文献学》 《中国古文献学史》 孙钦善 中华书局 1994或重印版
《信息分析》 1《信息分析基础方法及应用》 2《信息分析导论》 朱庆华主编 包昌火孙振誉等 科学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2007
目前,正规的图书馆的图书分类基本都是遵循《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分的,有22个大类。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
图书馆源于保存记事的习惯。早在公元前3000年时,巴比伦的神庙中就收藏有刻在胶泥板上的各类记载。最早的图书馆是希腊神庙的藏书之所和附属于希腊哲学书院(公元前4世纪)的藏书之所。
我国的图书馆历史悠久。只是起初并不称做“图书馆”,而是称为“府”、“阁”、“观”、“台”、“殿”、“院”、“堂”、“斋”、“楼”罢了。如西周的盟府、两汉的石渠阁、东观和兰台、隋朝的观文殿、宋朝的崇文院、明代的澹生堂、清朝的四库全书七阁等等。“图书馆”是一个外来语,于19世纪末从日本传到我国。
据《在辞典中出现的“图书馆”》说,“图书馆”一词最初在日本的文献中出现是1877年的事;而最早在我国文献中出现,当推《教育世界》第62期中所刊出的一篇《拟设简便图书馆说》,时为1894年。
图书馆的职能
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
从有了人类社会以来,便产生了文字,用来记录这些文字的载体—图书也就应运而生。它记载了从古至今人类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图书馆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收集、加工、整理、科学管理这些珍贵的文献资源,以便广大的读者借阅使用。图书馆是作为保存各民族文化财富的机构而存在的,它担负着保存人类文化典籍任务,是图书馆最古老的职能。它是以文献为物质基础而开展业务活动的。但近年来由于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图书馆不但保存手写和印刷的文献,还保存其他载体形式的资源,而且保存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使用。
二、开发信息资源
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也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由于当今社会文献的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社会文献的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文献的时效性强;文献的传播速度加快;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文献所用语种在扩大,质量下降等特点,使人们普通感到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发包括下面几项内容:第一,对到馆的文献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借阅室,以便科学排架,合理的流通;第二,对馆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第三,通过最现代化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
去除封皮污垢的方法。
假如封皮是塑料压膜的,只需用肥皂水清洗,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假如封面是纯纸面的,无论是灰尘、蝇屎还是一般的污迹,都可以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除。
假如封皮有笔迹等污迹,处理方法大体可以分为四类:
1铅笔痕迹:用橡皮擦。
2墨水痕迹:据说可在书页下垫一张吸水纸,用20%的双氧水溶液浸湿污斑,然后在书页上再放一张吸水纸,上边压以重物。等到墨水被双氧水溶解吸收,纸张干后,墨迹也就跟着消失。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油笔(圆珠笔)痕迹:我只能用细砂纸反复摩擦。这种方法实在粗暴,可我没有别的好办法。
4油迹:据说,在油迹上放一张吸水纸,用熨斗轻轻熨烫几遍,油垢即可被吸入纸内,使书页平整干净。这种方法我也没用过。
假如封皮原有破损,又被书商或某人修补过,处理方法比较复杂,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1胶布粘贴:很多人喜欢用透明胶布(带)粘补书页,但时间久了,胶布会起化学反应,严重腐蚀书页。因此,胶布粘补法最不可取,遇到这种情况,我只能狠狠心,把胶布撕掉了事,虽然这有可能损坏书页的完整,可我也没有别的办法可用。
2糨煳或胶水粘补:糨煳或胶水对书页的损伤也很大,更会将前后几页书粘连在一起,不利于阅读。对此,可以采用清水浸泡的方法,去除书页中的糨煳或胶水,然后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小纸条重新粘补。
2004年9月3日,我曾买过一本封面与扉页被糨煳紧紧粘连的《阿凡提的故事》(张世杰编译,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63年初版,1979年4印),我将该书的封面与扉页泡在水里,再一点点地揭起,最后终于让完整的扉页展现在眼前
这里提到的乳白胶,学名叫做“聚醋酸乙烯乳液”,呈乳白色,不透明,故名。在我看来,它的粘补效果最佳,而且也不会让书页起皱。
《中国书画装裱》(王栋编着,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中介绍过一种修补书画的方法,在修补旧书时也可借鉴:“下水浸泡,放进有泻水孔的水池或水盆内,塞住泻水孔,将开水倒进水池浸烫,浸泡半日后,最上一层老尘即脱离画面,溶于水中,水呈黄赭色。然后拔出塞子,放出脏水,查看浸泡效果。……如果经过几次浸泡仍不能使积尘尽去,可在清水中加进少量漂白粉,漂去最后一层积尘。”
假如封皮有未曾处理过的破损,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1裂口:假如裂口处露出明显的纸纤维,又不“缺肉”,将少量乳白胶涂抹于患处,抚平裂口,干后即可粘合(裂口两面最后垫上塑料薄膜,免得乳白胶粘在衬页或扉页上)。假如裂口“缺肉”,只能用涂抹乳白胶的小纸条粘补,最好使用与封皮纸质、颜色相同的纸条,这样看起来更加美观自然。《中国书画装裱》中说:“补救裂缝用签条法,即在裂缝处用宣纸在背纸后面煳上一条,上覆背纸夹在中间……”这种方法跟我采用的似乎差不多少。
2书脊开裂:假如仅仅是开裂,用乳白胶粘补即可;假如书嵴破损严重或者已经不复存在,可以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纸条的宽度要恰好覆盖过封皮一点,这样才能耐翻。
3破洞:用涂抹过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纸条粘补。《中国书画装裱》中曾这样说:“网纸法:在残洞处涂上浆糊,贴上一块宣纸,待干后用手撕去四圈边,由于残洞处已经贴牢,四边撕去后的形状正好和残洞一样,覆盖后将这层纸夹在中间。用这种方法补残,就叫‘网纸’”。
3
再说说书页的处理方法。
其实,上述的各种方法也适用于书页,但书页的破损有几点特殊之处。
1霉斑:封皮很少有霉斑,它一般都存在于书页上。《中国书画装裱》中介绍说:“在霉斑处涂上‘灰锰氧’,霉斑即变成紫色;然后再涂草酸,即可由紫转黄,轻霉即可尽去,重霉即可减轻。……唯有紫斑难去净,只能减轻。”在网上查,《劳动报》上有篇文章《各路藏品价值打折后的“消梅”攻略》,说“用高锰酸钾溶液3%,以棉签或者毛笔涂刷霉渍处,一二分锺后,再用5%的草酸溶液涂上,即可去掉霉斑。”
这些方法我都没试过,因为我对霉斑不太反感。2003年2月24日,买到一本《庾信诗赋选》(谭正壁等选注,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2月初版),书页上有一些紫色的霉斑,看起来有如水墨画,漂亮极了,至今仍然留着它们,舍不得清洗掉。
2铁锈:有的旧书用铁钉装订,受潮后钉子容易生锈,据说用草酸或柠檬酸液可以擦去铁锈,然后用清水洗,用吸墨纸压好书页,晒干即可。但这种方法我没用过。
3裂口:一般情况下,用涂抹乳白胶的同质同色的小纸条直接粘补。假如裂口比较长,或者出现在正文上,却不能随便粘补,因为书页两面都有字,处理时必须慎重。但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用及窄的小纸条粘补,粘补时让纸条粘在每行的空隙处,这样就会影响正文的阅读了。不管怎样,我只用乳白胶粘补,绝不用糨煳、胶水或透明胶布,因为它们对书页的危害太大。
2004年8月1日,我曾经买到一本《古城秘密》下册([法]勒白朗着,周瘦鹃译,文艺书局康德五年十一月一日印刷),当时只修补了破损的封面。几天后,它不知怎麽,从书架上落到地上,我却没有发现。我的猫觉得它是磨炼爪子的好工具,嚓嚓几下,撕裂了几页正文,我只好用小纸条来粘补,使用的就是上面说的那种方法。
4菜渍:总有人看书时喜欢大吃大嚼,嘴巴又闭不严实,或者原本有漏洞,把红烧狮子头、鸡蛋炒柿子之类的残骸洒到书页上。这怎麽办?我无计可施,只能在心中咒骂那些馋鬼。
5潮迹:总有人喜欢把书往水里丢,以为这样就可以教会它游泳。据说,可用明矾溶液涂洗书页上的潮迹,但我没有试验过,因为我索性不买浸过水的旧书,除非毫无选择。
6虫洞:书上的虫洞,可以参考上面介绍过的“破洞”处理法修补。但我从未试验过,因为我喜欢虫洞。一次,朋友送我一本商务印书馆民国版《西画概要》(吴梦非着,百科小丛书),里面的虫洞缥缥缈缈,形态万千,巧夺天工,美不胜收,令我叹为观止。这样的精美的虫洞,我说什麽也要保留下来。
7折角或缺角:很多人看书时喜欢对手动手动脚,拥有把每一页书看成毛边的本事。时间一久,很多书页上都会出现折角或缺角,不利于书的翻阅。我的处理方法是,用涂抹乳白胶的纸条粘补在书页的折角或缺角上,增加它的硬度或使其恢复原来的长度。对于有折角或缺角的封皮,也可用这种方法处理。
8图书馆印章或签名:很多旧书里都有图书馆印章或签名,有的可以用上述的化学方法去除,有的我实在无能为力,索性用剪刀剪掉,然后以白纸粘补,只图眼前清静。
4
有的旧书装订质量欠佳,尤其是铁钉书和胶粘书,开裂现象比较严重。我认为,唯一可行的处理方法就是小心地撕下旧书封皮,然后给书钻孔,用敲直的曲别针代替缝纫针,用细线装订。然后,用乳白胶粘补好封皮。以后,此书基本不会出现开裂现象,除非遇到非常非常严重的损伤。
再简单说说旧书的保养。《图书馆古籍编目》(中华书局1985年初版)中还介绍说,旧书应该防火、水、潮、虫、鼠、尘、强光、高温,书房窗户应装上毛玻璃或百叶窗。我却没有这些条件,只是让我的旧书随遇而安,因为我始终相信,在一般情况下,书的生命永远比人长久。
图书馆给图书编码一般是利用中图法加上条形码给图书编码。
1、利用中图法,可以给每一种书一个号码,即分类号,然后各个图书馆再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在分类号后面加上书次号,和分类号一道组成索书号,将索书号贴在书籍上。
2、将条形码贴在书的书名页。
3、将贴好索书号和条形码的书按一定的顺序上在书架上。
4、将索书号和条形码输入数据库系统。
5、编码完成这时,书就可以借阅了。
扩展资料:
功能作用
出版单位、发行单位及图书馆均可通过中国标准书号实现数据检索和信息查询,快速识别出版物的不同版本及不同产品形式,准确定位每一出版物。
中国标准书号的使用,对出版业而言,除有助于图书出版、发行、经销、统计与库存控制等管理外,更便于出版物的国际交流;对图书馆等数据单位而言,可简化采购、征集、编目、流通、馆际互借等工作。
中国标准
1982年中国参加ISBN系统,并成立中国ISBN中心(设在国家新闻出版署)。中国标准书号(China Standard Book Number)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至1988年1月1日完全取代原用的统一书号。
中国标准书号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ISBN,是主体部分;第二部分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基本大类类号和种次号。类号除工业技术诸类图书用两个字母外,其他各学科门类图书均用一个字母。
种次号是同一出版社出版同一学科门类图书的顺序号,由出版社自行编定。类号与种次号之间用中圆点(·)隔开。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分两行排列,也可用斜线隔开,排成一行。例如ISBN 7-144-00316-X/TP·340。
分配规则
适用对象:向中国ISBN管理机构申请并获得出版者号的出版机构或组织所出版的专题出版物。
适用范围:
1、印刷的图书和小册子(以及此类出版物的不同产品形式);
2盲、文出版物;
3、出版者无计划定期更新或无限期延续的出版物;
4、教育或教学用影片、录像制品和幻灯片;
5、磁带和CD或DVD形式的有声读物;
6、电子出版物实物载体形式(机读磁带、光盘、CD-ROMs)或是在互联网上出版的电子出版物;
7、印刷出版物的电子版;
8、缩微出版物;
9、教育或教学软件;
10、混合媒体出版物(内容以文字材料为主的);
11、地图及教学制图、图示类出版物。
参考资料:
这个需要看你的图书馆应用的编制方案,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其索书号为:中图分类号\著者号(+版次号+特殊区分号)\年卷集册序号,根据不同的需要也可以按中图分类号\种次号进行编制。
在国际上有种通行的“书号”标准——ISBN(国际标准书号),我国在1982年起加入ISBN,现在国内正规途径出版的每一本书都有唯一的ISBN号。例如7-121-02344-X。现在我国的ISBN号为10位,到2007年将会升为13位。
我国的标准书号除了包含ISBN外,还有一个“图书分类—种次号”。“图书分类—种次号”由图书所属学科的分类号和该类号下的种次号两段组成,其间用中圆点“·”隔开。如TP·340。所以,在我国一本书的书号一般形为:7-144-00316-X/TP·340。
分类索书号
主要包括4种:分类/著者字顺索书号、分类/书名字顺索书号、分类/年代顺序索书号、分类/图书编目次序索书号。它们的结构大体相同,都由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分类号,列于上行;另一部分为书次号,即著者号、书名编号、图书出版年代号、该类图书编目先后次序号,列于分类号下一行。少数图书,索书号仅由上述两个基本部分组成。但对大多数图书,为了使索书号具有专指性,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附加下列符号:
①附加书名号,仅加于著者号后面,以区别同类中同一著者的不同著作。
②版次号,加在著者号或书名号的下一行,以区别同一著作的不同版本。
③册次号或部次号,加在著者号等4 种号码的下一行,以区别多卷书的不同卷册及同一书的不同复本。此外,必要时还须在分类号上面附加文种号(用以区别外文书)、文献类型标识符(如工具书标识符)或特藏号。
中国大多数图书馆采用的是分类/著者字顺索书号和分类/图书编目次序索书号。
图书馆的图书编目分类方法基本有两种~Deway Decimal 和library of congress 这两种编目分类。 1Deway Decimal 杜威十进分类法(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DDC)是广为全球各地图书馆使用的分类法,这个分类系统最早在1873年时Melvil Dewey有此分类构想,而于1876年正式出版。目前,负责DDC出版的是Forest Press,而它于1988年成为OCLC下的一个部门。 DDC是用传统的学科来分类,总共以10个主要的学科(main classes)来涵括所有的知识体系
每个大类下又再细分10类(divisions),接在又再分成10小类(sections)。DDC中每个学科都会给予特定范围的数字来表示,它的十个大类(main classes)分别是: 000 Generalities 总类 100 Philosophy
parapsychology and occulti
psychology 哲学、心灵学及超自然学、心理学 200 Religion 宗教学 300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 400 Language 语言学 500 Natural sciences and mathematics 自然科学与数学 600 Technology (Applied Sciences) 科技(应用科学) 700 The arts 艺术 800 Literature (Belles-letters) and rhetoric 文学(纯文学)及修辞学 900 Geography
history
and auxiliary disciplines 地理学、历史及相关学科 第二层的分类有100个divisions,是以三个数字中的第二个数字表示,例如:500表示自然科学,510则表示数学、520是天文学、530则是物理学。第三层的分类则有1000个sections,是以三个数字中的第三个数字表示。举例言,530表示物理学,而其下的531则是古典力学、532是流体力学,而533则是气体力学。在这种分类精神下,可以得知DDC的类目间是有层级关系的,因此在书架上置于相邻的资料,都可知道他们在内容是相关的。 DDC共出版两种纸本型式:完整版及节缩版,其中节缩版主要是提供馆藏量低于20
000册的图书馆使用。完整版目前最新的是1996年出版的第21版,共计四大册,内容分为九大部分:第一册中主要是描述21版新增特色、杜威十进分类法简介及使用方法、名词解释及索引、复分表及20版与21版之间之异同比较;第二册及第三册则是分类法的全文;第四册则是提供相关索引(Relative Index)及实际进行分类时之指引。 除了纸本外,DDC另有出版光碟型式的Dewey for Windows,内容每年更新一次,于一月出版;也有Web型式的WebDewey in CORC,每季更新一次。同时,每月一号Forest Press的网站上,也会列出部分增订的款目;每二个星期,则会则列出LCSH标题与DDC分类号的对照表。 2 Library of congress 美国国会图书馆自1802年正式成立以来,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在分类处理馆藏资料。开馆之初依书的大小排列,1812年时将资料分成18类再依大小排列,1815年购得杰佛逊总统丰富藏书后即采用其分类方式,将图书分成三大类四十四类,1897年迁入新馆后为因应庞大馆藏,便有研拟新法之计画。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结合分类馆员与学科专家一起研发,考量实际藏书及当时出版的各学科目录而编订,于1901年发表分类大纲,1902年首先完成印行「Z 目录学与图书馆学」,其余学科类目则陆续出版及修订,保持类目之新颖,以能容纳更多更新的资料。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是采用英文字母和 数字混合组成的标记法。主类以一个字母表示(I、O、W、X、Y五个字母尚未使用),其下则分衍成若干副类,亦是以一个大写字母代表(K 法律下的副类则是以二个大写字母代表)。小类则以 数字表示,将1至9999的数字加于主类及副类后细分,这些数字是按算术次序递进的,必要时还可加小数点复分,理论上可增至无穷尽,小数点后的数字则是十进法展延。各大类除主表外,大多编有专用复分表(包括形式、语言、地理、时代、主题等)。 美国国会图书馆分类法主要分成二十大类: A General Works 总类 B Philosophy; Psychology and Religion 哲学、心理学与宗教 C Auxiliary Sciences of History 历史辅助科学 D General and Old World History 通史与古世界史 E-F American History 美洲史 G Geography; Maps; Anthropology; Recreation 地理、地图、人类学、休闲活动 2008-03-18 14:28:16 补充: H Social Sciences;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社会科学、经济与社会学 J Political Science 政治学 K Law 法律 L Education 教育 M Music and Books on Music 音乐 N Fine Arts 美术 2008-03-18 14:28:38 补充: P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语言学与文学 Q Science 科学 R Medicine 医学 S Agriculture 农业 T Technology 技术 U Military Science 军事科学 V Naval Science 海军学 Z Bibliography and Library Science 目录学与图书馆学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简称《中图法》,现为第五版。包括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图书五大部类,22个基本大类。
具体如下:
A、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B、哲学、宗教。
C、社会科学总论。
D、政治、法律。
E、军事。
F、经济。
G、文化、科学、教育、体育。
H、语言、文字。
I、文学。
J、艺术。
K、历史、地理。
N、自然科学总论。
O、数理科学和化学。
P、天文学、地球科学。
Q、生物科学。
R、医药、卫生。
S、农业科学。
T、工业技术。
U、交通运输。
V、航空、航天。
X、环境科学、劳动保护科学(安全科学)。
Z、综合性图书。
编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图书馆和情报界又编制了几十部文献分类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东北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法》(1949);山东图书馆编的《图书分类新法》(1951);《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3);《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1957);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58);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编的《武汉大学图书分类法》(1959);《大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1960年出版,1963年改名为《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草案》);《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1975)等。
文献整理:
文献整理包括文献的分类、主题标引等内容。文献分类不仅为编制分类目录和文献排架提供依据,也便于图书馆统计、新书宣传、参考咨询等。文献主题标引是根据文献内容所讨论的主题范围,以主题词来揭示和组织文献的。
文献分类和主题标引是揭示文献内容的重要手段,文献著录则是全面地、详尽地揭示文献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的主要手段,它便于读者依据该文献的各种特征确认某种文献,获得所需文献的线索。
图书馆员把各种款目有序地组织成图书馆目录(见目录组织法)以揭示图书馆馆藏。图书馆目录是检索文献的工具,也是打开图书馆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
图书馆基本秩序:
严禁在图书馆内吸烟。
保持室内整洁,禁止将食物及饮料带入馆内;请勿随意搬拽阅览桌椅。
保持室内安静:入馆请将呼机和手机关机或调为静音状态;在馆内请轻声交谈,以免影响他人阅读。
尊重管理人员,做个文明读者。
爱护书刊资料及一切公共财物,请勿涂抹、撕毁、私藏书刊。
开发信息资源:
图书馆收藏着大量的文献信息资源,积极地开发,广泛地利用这些文献资源是图书馆的重要职能之一,它也是图书馆承担各种职能的基础。由于当今社会文献的生产数量大、增长快;社会文献的类型复杂、形式多样; 文献的时效性强;
文献的传播速度加快;文献的内容交叉重复;文献所用语种在扩大,质量下降等特点,使人们普遍感到利用起来十分不容易。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科学分析综合指引,形成有秩序、有规律、源源不断的信息流,进行更加广泛的交流与传递,使读者更好地利用它们。
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开发包括下面几项内容:
第一,对到馆的文献进行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加工,最后调配到各借阅室,以便科学排架,合理的流通;
第二,对馆外文献信息资源进行搜索、过滤,成为虚拟馆藏,形成更加宽广、快捷的信息通道;
第三,通过最现代化的手段——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使馆藏文献走向数字化。
以上内容参考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本文2023-08-05 05:50:42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