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老师书法作品的四字成语
1 形容书法作品的四字成语
你好,关于书法作品的四字成语,我给你写了几个,你去看看好了
横扫千军 形容诗文、书法等气势宏伟、气魄很大
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丰筋多力 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
矫若惊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力透纸背 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
入木三分 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铁画银钩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2 赞美老师的四字成语,急需四个德高望重
为人师表
耳提面命
有教无类
言传身教
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呕心沥血
披星戴月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因材施教
师道尊严
教无常师
能者为师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循循善诱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鞠躬尽瘁
良师益友
良师诤友
百世之师
诲人不倦
以上都是赞美老师的四字成语。
3 形容书法艺术的成语有哪些笔底龙蛇、笔精墨妙、笔走龙蛇、蚕头燕尾、藏头护尾、沉著痛快、沉着痛快、初学涂鸦、跌宕遒丽、丁真楷草、丁真永草、飞龙舞凤、丰筋多力、凤泊鸾漂、凤舞龙飞、凤翥鸾回、古肥今瘠、鹤膝蜂腰、胡肥钟瘦、画沙印泥、画蚓涂鸦、家鸡野鹜、家鸡野雉、剑拔弩张、矫若惊龙、矫若游龙、劲骨丰肌、渴骥奔泉、渴骥怒猊、渴鹿奔泉、力透纸背、临池学书、柳骨颜筋、龙飞凤舞、龙盘凤翥、龙蛇飞动、龙蛇飞舞、龙伸蠖屈、龙跳虎卧、龙威虎振、龙威虎震、龙骧豹变、龙翔凤舞、龙翔凤跃、鸾回凤舞、鸾漂凤泊、鸾飘凤泊、鸾跂鸿惊、鸾翔凤翥、落纸烟云、绵里裹铁、妙在心手、墨债山积、怒猊抉石,渴骥奔泉、怒猊渴骥、飘飘欲仙、飘如游云、群鸿戏海、如锥画沙、入木三分、善书不择纸笔、唐临晋帖、铁画银钩、唾玉钩银、汪洋大肆、汪洋闳肆、汪洋恣肆、文采炳焕、下笔风雷、仙露明珠、写经换鹅、心正笔正、学书不成,学剑不成、严家饿隶、颜骨柳筋、颜筋柳骨、颜精柳骨、一字见心、银钩虿尾、银钩铁画、银钩玉唾、游云惊龙、右军习气、虞褚欧颜、臻微入妙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剑拔弩张:剑从鞘里 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信笔涂鸦: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画后用“信笔涂鸦”、“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信手涂鸦:信:听凭,随意;信笔:随便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后来用“涂鸦”或“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
4 形容一个人书法写得好用什么成语(词语)越多越好书法:笔酣墨饱:笔墨运用得很畅快,很充分多形容书法、诗文酣畅浑厚笔走龙蛇:笔下龙蛇腾跃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洒脱也代指挥毫写字初写黄庭:黄庭:道家经典《黄庭经》,晋人有《黄庭经》小楷书帖旧时评论书法有“初写黄庭,恰到好处”的成语后用来比喻作事恰到好处春蚓秋蛇:比喻书法拙劣,像春天蚯蚓和秋天蛇的行迹那样弯曲剑拔弩张:剑从鞘里 了,弓也张开了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也比喻书法雄健,有气势举例发凡:左丘明为《春秋》作传,把《春秋》书法归纳为若干类例,加以概括的说明后因称分类举例以说明一书的体例为“举例发凡”参“发凡起例”力透纸背:原指书法遒劲有力,现也用来形容诗文生动,深刻有力龙飞凤舞:如龙飞腾,似凤飞舞原形容气势奔放雄壮现多形容书法笔势活泼,形容灵活熟练地书写,也形容栩栩如生的龙凤造型艺术龙蛇飞动:形容书法笔势的劲健生动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鸾飘凤泊:鸾: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原来形容书法潇洒,毫无拘束也比喻进修生夫妻离散鸾翔凤翥:翥:高高地飞起比喻书法笔势飞动的姿态美女簪花:形容书法或诗文风格的娟秀多姿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相传晋��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墨汁渗入木板有三分深),现多形容分析、描写、议论的深刻有力铁画银钩: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又刚劲又漂亮。
5 送给老师的扇面书法 四字成语龙飞凤舞
lóng fēi fèng wǔ
解释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出处汉·张衡《东京赋》:“我世祖龙飞白水,凤翔参墟。”宋·苏轼《表忠观碑》:“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龙飞凤舞,萃于临安。”
结构联合式。
用法多用于形容书法笔力的气势。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凤;不能读作“fēnɡ”。
辨形凤;不能写作“风”。
近义词挥洒自如、无拘无束
例句他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前铺好一张大红纸;手提毛笔;正准备~一番。
6 赞美老师的四字词语有哪些1、呕心沥血 [ ǒu xīn lì xuè ]
释义
比喻费尽心血。多用来形容工作、事业、文艺创作等方面用心的艰苦。
出 处
唐·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例 句
李老师~地培育出一代又一代的国家栋梁。
2、诲人不倦 [ huì rén bù juàn ]
释义
耐心地、不厌倦地教导别人。《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诲:教导。倦:厌倦。
出 处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例 句
他一生勤勤恳恳,~,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才。
3、良师益友 [ liáng shī yì yǒu ]
释义
使人得到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好朋友。
出 处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虽然有那良师益友;苦口婆心的规劝;却总是耳边风;纵有时听得入耳;自己要想发愤为雄;都是一般虎头蛇尾。”
例 句
正因为经常有几位~的规劝,他才不至于滑入犯罪的深渊。
4、为人师表 [ wéi rén shī biǎo ]
释义
师表:榜样,表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
出 处
《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
例 句
人民教师要~,就必须在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表率。
5、春风化雨 [ chūn fēng huà yǔ ]
释义
适宜于草木生长的风雨,比喻良好的教育。
出 处
《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之化者。”
例 句
老师的一番话语重心长,如~般渗入我心头。
1 赞美老师的书法作品(四字的)
悔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桃李天下、师恩似海、诲人不倦,良师益友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鞠躬尽瘁 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教导有方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辛勤劳碌。
2 汉字形体优美成语多一点,老师要求的,四字成语笔走龙蛇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蚕头燕尾 形容书法起笔凝重,结笔轻疾 丰筋多力 丰:丰满,丰实;筋:肌腱或骨头上的韧带;多:多余书法有筋骨,笔力雄健比喻字体结构坚实而丰满,笔力强劲有余胡肥锺瘦 胡:三国时的胡昭;锺:三国时的锺繇胡昭的字体肥,锺繇的字体瘦形容书法各擅其美 矫若惊龙 矫:矫健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渴骥奔泉 骥:骏马如同骏马口渴思饮,飞快奔赴甘泉一般形容书法笔势矫健也比喻迫切的欲望 龙飞凤舞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龙蛇飞动 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龙跳虎卧 比喻文笔、书法纵逸雄劲 鸾飘凤泊 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鸾翔凤翥 翔:盘旋而飞;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美女簪花 簪:插戴形容书法娟秀也比喻诗文清新秀丽 怒猊渴骥 猊:狻猊,即狮子;骥:骏马如愤怒的狮子撬扒石头,口渴的骏马奔向泉水形容书法遒劲奔放 群鸿戏海 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如锥画沙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铁画银钩 画:笔画;钩:钩勒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仙露明珠 比喻人风神秀异也形容书法秀逸圆润 颜筋柳骨 颜:唐代书法家颜真卿;柳:唐代书法家柳公权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 游云惊龙 形容书法精妙 笔底龙蛇 犹言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凤舞龙飞 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凤翥鸾回 翥:高飞比喻书法笔势飞动舒展 凤泊鸾漂 飘、泊:随流飘荡原形容书法笔势潇洒飘逸,后比喻夫妻离散或文人失意 矫若游龙 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同“矫若惊龙” 柳骨颜筋 唐·柳公权的书法骨力遒健,结构劲紧;颜真卿的书法端庄雄伟,气势开张后因以之称其书法的字体和法度 龙盘凤翥 比喻山势雄壮蜿蜒指王者的气象亦比喻书法笔势飞动 龙蛇飞舞 形容书法笔势遒劲生动 龙伸蠖屈 形容笔势飞动,书法高超 龙威虎震 形容气势奔放雄壮常形容书法笔势的遒劲有力,灵活舒展 龙骧豹变 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龙翔凤舞 犹言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 龙翔凤跃 原形容山势的蜿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同“龙翔凤舞” 鸾跂鸿惊 比喻书法笔势飞举之态 落纸云烟 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飘飘欲仙 欲:将要飘飞上升,像要超脱尘世而成仙多指人的感受轻松爽快亦形容诗文、书法等的情致轻快飘逸 颜骨柳筋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同“颜筋柳骨” 颜精柳骨 指颜柳两家书法挺劲有力,但风格有所不同也泛称书法极佳同“颜筋柳骨” 银钩虿尾 比喻书法的钩、挑等笔画遒劲有力,有如银钩和蝎尾银钩铁画 钩:钩勒;画:笔画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银钩玉唾 比喻他人的书法笔画有如银钩,遒劲有力;言谈有如吐玉,弥足珍贵。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韩愈《听颖师弹琴》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 韩愈《送灵师》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 杜甫《野老》
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 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
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 韩愈《送灵师》
闻道溪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 —— 张籍《送僧往金州》
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 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 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 佚名《对联》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送老师的书法作品可以是赞美祝福老师的,比如说春华秋实,润物细无声,为人师表,师恩如山,尊师重教,因材施教,虚怀若谷,明辨是非,璞玉浑金,德艺双馨,厚德载物,师恩如海,桃李满园。
或则是写“为人师表,诲而不倦”、“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春蚕品格,温暖传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等,这样的书法既表达了对老师深深的赞美崇敬之情,又有着纪念价值。
扩展资料
书写注意
1、姿势要正确,两脚平放地上,两手据案,肩平、背直、头正,目注纸上。
2、握笔要指实掌虚,执笔在指,运笔在腕。开始练字枕腕,逐步提腕、悬腕。
3、笔法要分清,一般分方笔和圆笔两种,还要明确中锋、侧锋、卧锋的应用部位。
4、要注意章法,就能把许多字写成篇章。整幅作品的分布,如字距、行距、字的大小、高低、留出天地等。要在书写前就设计好,做到心中有数,使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大小适宜,疏密得当,即富于变化而又浑然一体。
1、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6、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7、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8、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9、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10、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
11、圣人无常师。
12、务学不如务求师。
1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14、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15、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16、举世不师,故道益离。
17、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18、古之学者必严其师,师严然后道尊。
19、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0、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万龙孙绕凤池。
师恩难忘,难报师恩,老师是我们这辈子最值得感谢的人。我们要懂得感恩。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感恩老师的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感恩老师的书法作品欣赏
感恩老师的书法作品1
感恩老师的书法作品2
感恩老师的书法作品3
感恩老师的书法作品4
书法之境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无不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三境,是晚清大学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之三句话。这里他引用古人词句,形象地道破了“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三境界,也可以说是进入艺术创作的三部曲。书法艺术创作也与之相类。
一寻寻觅觅,刻意求是
书家在潜心研讨前贤艺术经验、广鉴博览之后,最关心、最苦恼的是寻求表达自己意象性情的书法语言。他想创作理想的书法作品,往往在各种风格的古代优秀书法作品的缝隙间寻求自己的出路,寻找表达自己性情的风格、技巧。以楷书创作为例,他想创作一幅表现庄严正大内容的作品,这时,颜真卿的《东方朔画像赞》、《颜氏家庙碑》等作品可能最早示现于他的脑际。接踵而至的可能是北齐《文殊般若经碑》、《吕望表》等作品。宋代苏东坡,元代耶律楚材,清代何子贞、钱南园、翁同龢等人的作品也自然会涌上他形象思维的屏幕。这些在雄健庄严大纛下面的各种书法艺术作品都在激发、启迪、鼓荡着他的书法灵感,诱发手中的笔向着雄强浑厚的风格去追求。这时所产生的作品,可能是以颜鲁公艺术风格为基点脱颖而出的全新的楷书作品。这样的作品,既不是颜,也不是颜体大拼盘,而是颜书流派的又一支。他想创作一幅清新秀丽、洒脱不羁的楷书作品,就可能会游刃于王羲之、王献之、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裴守真诸大家的艺术风格之间。
在这一境界中,创作者一方面带着沉重的传统包袱,努力追求帖意、古意,追求笔笔有来历,笔笔不虚;另一方面不断将古法分析、综合、选择、捕捉,寻找自己的书法语汇,寻找笔势、气韵中的自我。这是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许多书家在第一境中,应该说更多地在书法技巧上寻找自我。他们困惑、迷惘、朝思暮想,极力想走出自己的路子。他们时而悟得一星半点,信心百倍;时而百思不得其解,心灰意倦,茫然不知所措。这一境界的难处也正在于此。我国古代的大书家们大都是在这一境界中找到了出路。米芾“临字”、“集字”就是进入第一境界的典范。清代何子贞的颜体行楷书风格的形成也是在这一境界。近代书法艺术大师于右任先生“朝临石门铭,暮写二十品。辛苦集为联,夜夜泪湿枕”一诗是他进入书法创作第一境界的艰苦情状的写照。他的极有个性的行楷书作品就是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进入第一境界的里程碑。
二冲破传统,不断否定自我
传统的法度、程式既给了书家以美的范例,同时限制着书家个性之表达。明智的书家“全是古人,何处着我”(刘自椟先生传贺伯箴先生语)的慨叹便自然产生了。于是,寻找自我、完善自我,冲破古人窠臼的新过程、新境界便开始了。这是书法创作中最艰苦的境界。
李骆公先生曾说:“做人不能过河拆桥,搞艺术一定要过河拆桥。”“过河拆桥”才能创造出全新的划时代的艺术作品。“过河拆桥”就是否定古人、冲破古人的过程。古代有创造性的书法大师无一不是“过河拆桥”的好手。王羲之的行书、草书摆脱了魏晋以来隶书、楷书的规矩,写得笔意流动、联绵,点线之间流露出逸气、静气,实际上是对前代书法的“过河拆桥”。王羲之是东晋的书法革新大师。
宋代米芾经过“临字”、“集字”之后,极力“刷字”,他的《多景楼诗》等作品就是他冲破古人藩篱,寻找自我、完善自我的艺术成果。清代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也是冲决传统理法,追求自我的产物。明末清初倪元璐、黄道周、傅青主、王觉斯、朱耷等大师们追求的也是自我书法意识的体现。应当承认他们找到了有别于古人的自我,而且努力完善它。
也就是在这一境界中,书家不但要冲破、否定古人,也要不断否定自我,否定背着因袭重担的自我。于右任先生早年的书法有赵孟頫等人的影子,但经过不断地锤炼、否定,60岁前后形成自己独特的草书风格,被海内外书家誉为“旷代草圣”。
历代书法大师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代书家的崛起,不但要敢于在继承传统之后努力冲破传统,也要勇于不断否定和冲破自我,在新的基础上,完善新的自我。为此,必须有王国维所点示的精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 情之所至,物我皆忘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张旭进入了书法创作的最佳境界,“天地万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正因为这样,他的书法才达到“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的最高境界。当其挥毫染翰之时,真正到了心忘手、手忘法,纯是天真自然的佳境。“书为心画”只有在这时才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怀素也曾进入这一境界,他“粉壁长廊数十间,兴来小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驰毫骤墨列奔驷,满座失声看不及”。他进入忘我的角色了。“笔下唯看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却书书不得”。“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人人欲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自叙帖》中并没说怀素真的喝醉了酒才能作书的,但他描绘了怀素寄兴笔墨时如醉如痴的情态,这是创作的最佳境界,是忘传统之法、忘自我的最佳创作境界。
当你痴心于书法的时候,第三境界就在你的笔下孕育着。当你进入第三境界“情之所至,物我皆忘”的时候,你也许不理解自己在做什么,更不会意识到你已进入了艺术创作的最佳境界。书圣、书仙、书魔、书狂、书怪、书癫不就是这样产生的吗正像孙行者经过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之时,他还以为自己仍然是花果山的猴子。猴子成佛,艺术创作的道理大约也是这样。
1 赞美老师的诗句书法形式
群峭碧摩天,逍遥不记年。拨云寻古道,倚石听流泉。花暖青牛卧,松高白鹤眠。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忠臣无境外之交,弟子有柬修之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赞美老师的书法作品(四字的)悔人不倦 废寝忘食 埋头苦干 兢兢业业 尽心尽力
一丝不苟 文思敏捷 聪明过人 青出于蓝 一鸣惊人
桃李争妍 后继有人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 循循善诱 潜移默化 和蔼可亲
无微不至 勤勤恳恳 良师益友 桃李芬芳 教导有方
辛勤劳碌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桃李天下、师恩似海、
诲人不倦,良师益友
教无常师 良师益友 能者为师 青出于蓝 师道尊严
研桑心计 一字之师 尊师重道 春风化雨 呕心沥血
蜡炬成灰泪始干 循循善诱 诲人不倦 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门 先圣先师 良工心苦 门墙桃李 良师出高徒
鞠躬尽瘁 诲人不倦 良师益友 师道尊严 教导有方
默默无闻 孜孜不倦 德才兼备 辛勤劳碌
3 硬笔书法赞美老师的诗句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 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 韩愈《听颖师弹琴》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
—— 韩愈《送灵师》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 杜甫《野老》王子停凤管,师襄掩瑶琴。
—— 李白《金陵听韩侍御吹笛》灵师皇甫姓,胤胄本蝉联。 —— 韩愈《送灵师》闻道溪阴山水好,师行一一遍经过。
—— 张籍《送僧往金州》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 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 张籍《送稽亭山寺僧》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 佚名《对联》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4 硬笔书法赞美老师的诗句下面举5个例子:
1、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2、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唐代:杜甫
原文: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3、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唐代:白居易
原文:
绿野堂开占物华,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
译文:绿野堂开着占尽了万物的精华,路人说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学生遍布天下,何须在房前再种花呢。
4、远师 唐代:白居易
原文:
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
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
译文:在朝中做官的我和在南寺的自远禅师,什么时候能再相见呢?大概要等到我心中没有世俗之事的时候吧。
5、野老 唐代:杜甫
原文: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
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
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译文:江岸回曲,竹篱茅舍,我正在草堂前的江边漫步观赏, 柴门歪歪斜斜的却自然而然的正好迎着大江。
而那边澄碧的百花潭种渔民们正欢快的下网捕鱼呢 ,连那一艘艘商船也映着晚霞,纷纷在此靠岸了。
我想到那返回故里的路途,然而剑门失守,不尽归路断绝,整个局势都是那样危急,使人忧念日深,可我这浮云般的漂泊之身却滞留蜀中。
去年洛阳再次失陷后,至今尚未光复,而西北方面的吐蕃又在虎视眈眈,蜀中也隐伏战乱的危机听那从萧瑟秋风中的成都墙头传来的画角声,凄切悲凉。
赞美老师书法作品的四字成语
本文2023-10-30 23:42:20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