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峡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
Hello!关于重庆三峡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的问题,相信宝子们想得到具体了解,今天学姐就给大家详细解读,一起来看看吧~
一、师资力量
截止2023年2月,重庆三峡学院有教职工1390人,其中专任教师961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6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137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83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15人。
二、科研成果
截止2023年2月的近5年间,重庆三峡学院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横向课题600余项,获省(部)级及以上优秀科研成果奖励26项。
三、教学资源
2010年,图书馆入选“第一批重庆市古籍重点保护单位”,65种古籍入选“第一批重庆市珍贵古籍名录”。三峡特藏书库收集整理反映三峡历史、地理、文化、文学、旅游、社会生活及三峡库区人物著作和传记等各种文献、、视听资料8万多件。
以上就是学姐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重庆三峡学院师资力量怎么样的问题哦~主要罗列了以上几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关于该院校还有更多内容值得大家去了解哦~
宁波市图书馆肇始于民国十六年(1927)的宁波市市立图书馆,后易名鄞县县立图书馆。
1949年6月,宁波市军管会文教部接管鄞县县立图书馆。经清点,藏书15万余册,古籍占半。职员尚余3人。尔后经宁波市文教局组织整理其藏书,将可用之图书移交市人民文化馆阅览室,古籍移藏于天一阁古物陈列所。
1953年10月29日,宁波市图书馆在中山公园旧馆址重新成立,工作人员6人,馆舍面积660平方米,藏书8946册,部分为宁波市文化馆交回来的前鄞县县立图书馆藏书。采用《全国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设外借室、成人阅览室、儿童阅览(采编)室。
1954年1月1日,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年末藏书18985册。
1956年,设专职馆长,工作人员11人,增设科技图书资料室。
1957年,整理前鄞县县立图书馆移藏于古物陈列所之古籍,于尊经阁设宁波市图书馆古籍阅览出借处。同年,增设农村图书流通书库。
1958年3月,开始建立中共宁波市图书馆党支部。
1962年9月9日,迁馆于药行街桑园巷前仁慈堂旧址,设于尊经阁之古籍阅览处和设于儿童公园内之儿童图书室同时迁入。馆舍1400平方米。工作人员10人,设采编室、外借处、古籍部、少年儿童阅览室、流通辅导组。“文革”前,藏书159249册,内古籍73000册。“文革”期间,古籍和许多名著被禁锢,不少借出图书收不回来。
1969年10月,馆舍被占为市文化系统“斗、批、改干校”、图书馆关闭。
1970年2月21日,宁波市图书馆建制撤销,组成宁波市图书文物馆。
1978年11月5日,宁波市图书馆恢复建制,工作人员14人,启用前被禁锢之图书,使用《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全部馆藏开始整理改编,开办图书馆专业函授班、电大班、短训班,培养青年骨干。
1983年,工作人员24人,藏书316万册,设古籍书库、采编组、社科组、科技组、宣传辅导组、少年儿童图书室、后勤组等机构。
1985年,新建4300平方米的阅览大楼,馆舍面积达6288平方米。
1988年11月,迁入位于永丰路新落成的宁波市包玉刚图书馆。
1989年5月1日正式开馆。新馆地处姚江南堍,面临江滨公园,交通便利,环境清幽宜人。
2001年市政府投资2000多万元再次进行扩建装修,总面积达到12000平方米 。
不可以,石家庄市图书馆禁止使用USB口对手机进行充电。
数字资源阅览室须知:
为了您的个人信息安全,也为了图书馆公共网络的安全,禁止使用U盘,移动硬盘,内存卡,手机等移动存储设备。也禁止使用USB口对手机进行充电。禁止浏览反动、色情网站页面,禁止玩游戏,禁止随意下载、安装软件。读者不准随意挪动、拔插拆卸电脑设备,如发现故障请及时告知工作人员处理。读者请规范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请勿传播各种非法信息。
扩展阅读
石家庄市图书馆是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同时也是河北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拥有156 万册古籍是其馆藏图书的一大特色。在众多的古籍中,不乏熠熠生辉的善本:有34种,640册被收入《中国古籍善本书目》,600余种近万册收入河北省古籍善本书目。其中《周易传义大全》和《湟中牍》,《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为全国独家收藏;《易经讲意纲目集注》、《四书大文》、《学林就正》、《新刻三苏论策选粹》等4种为包括本馆在内的全国两家收藏;《学林就正》和《曾西墅集》被《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收入其中;清末抄本《延庆州乡土志要略》也为孤本。有8种古籍入选《国家第三批珍贵古籍善本名录 》,18种入选《河北省第一批珍贵古籍名录》。石家庄市图书馆古籍藏书在河北省图书馆界,无论总量还是善本数量,均可令人称道。本馆古籍收藏条件较好,配置了专门书库和樟木书柜,及相应的配套设施,现有的古籍书库环境、条件基本达到了恒温、恒湿、防尘、防光、防老化的效果,对古籍存放起到了较大的保护作用。
湘潭市图书馆创建于1954年7月。1954年5月,湖南省人民政府文化事业管理局决定将南岳图书馆迁往湘潭市。该馆的古籍被分别运往长沙湖南图书馆、衡阳市和湘潭市;其人员、设备及新书全部运往湘潭。同年8月20日,湘潭市图书馆在湘潭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内临时开馆。
1955年5月,该馆迁入大同北路(今建设北路)新建馆舍,面积540平方米,藏书32万册。
1960年10月迁雨湖路,面积656平方米,藏书9万余册。
1984年2月迁湖园路新建馆舍,建筑面积5238平方米。藏书40余万册,其中古籍16万余册。总馆地址:湖南省湘潭市湖园路38号,分馆地址:湖南省湘潭市雨湖路264号。 2月
2月23日,迎新春有奖猜谜活动在本馆一楼大厅举行。读者们兴致勃勃地参与其中,提前感受春天的气息。
我馆副研究馆员林掘之与其女儿李林颖编辑出版的《历届奥运风采》一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3月
3月28日,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金铁龙、省图书馆副馆长伍艺、辅导部主任罗晓初一行4人,在市文化局局长张迎高、副局长蒋明龙陪同下,考察我馆的古籍保护和文化共享工程建设及运行情况。
我馆推出“奥运”专题新书,在一楼中小学生阅览室和二楼成人阅览室均设有专门的位置陈列,以满足大家对奥运的好奇和关注。同时,为满足广大读者对长株潭两型社会的知识需求,特推出一批两型社会建设系列新书:如《循环经济与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4月
4月8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局长、党委书记张迎高莅临我馆视察。张局长在听取了我馆工作情况汇报后对我馆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提出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领域;以活动为载体,使图书馆服务工作更具活力;加强宣传力度,使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为全社会广泛认同并得到广泛支持;保住国家一级图书馆品牌,巩固图书馆事业发展成果等四点要求。
同日,怀化市北城区图书馆一行五人来馆参观交流。
4月18日至23日,第三届“读书乐”全国摄影巡回展在我馆展出。共展出作品200多幅。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局长、党委书记张迎高主持开幕式,市政府副市长苏健全致开幕辞。这是湖南省首家图书馆与上海图书馆共享展览资源的一次成功合作。
我馆新领导班子组成:通过竞聘程序,经上级党委批准,组成由李维石任馆长,李翠平任党支部书记,龚文南任业务副馆长,聂帅任行政副馆长,欧阳贤珍为工会主席,刘军为党支部副书记的新一届馆领导班子。
5月
5月14日,我馆召开“和谐湖南”美文诵读比赛活动工作会议。市文化局文艺科科长肖建强、市教育局负责人、各县(市)区文化局、图书馆负责人出席此次会议。会议就比赛的活动方案、选手选拔办法等进行了认真地探讨。
5月15日,美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总领事白小琳向我馆赠送“美国法律文库”图书27册,馆长李维石于湘潭梦泽山庄接收了这批图书。
5月19日下午2:28,我馆工作人员默哀三分钟,悼念汶川大地震死难者。在馆领导的带领下,各部门的工作人员为灾区捐款4700元。
5月20日,馆长李维石参加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常务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并就任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
5月26日—6月5日,我馆举办服务宣传周系列文化活动:一、开展农家书屋建设调研活动:李维石馆长陪同省新闻出版署领导一道前往雨湖区长城乡羊牯村、岳塘区荷塘村、湘潭县梅林桥飞龙村进行考察调研。二、参与在白石公园举行的全市“灾难应急自救知识”宣传活动。三、专门制作30块“五环旗下--文化共享奥运行”的展板,在本馆、学校、居民小区等地巡回展出,组织观看奥运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现场直播。四、5月28日,为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和老年公寓送去一批图书及杂志。五、6月1日,本馆工作人员和有关单位一同前往湘潭市特殊学校参加“庆六一”活动,为特殊学校的孩子们捐赠了一批图书,并展出奥运知识展板。六、举办《家庭常见病辅助保健按摩》《足浴保健按摩》两场健康视频讲座,播放《功夫之王》《斯亚玛勇士》等**。
6月
6月21日,我馆党支部、团支部参与市直机关工委在雨湖路举行的“两型社会建设”主题版报宣传一条街活动,并向全市人民发出了“节能减排、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的倡议书。
6月30日,湘潭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业务培训班在我馆举行。来自雨湖区、岳塘区的图书馆(室)、街道文化站及村级基层网点的20多名管理员参加了培训。
7月
7月1日,市政府副市长苏健全莅临我馆视察,对图书馆的发展提出三点要求:
一、做好管理文章。进一步加强管理,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现有设施的作用,加强公共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贯彻和落实公共图书馆的公益性原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社会大众的全开放。
二、强化服务意识,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要满足读者多元化的阅读需求,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形式,如休闲阅读,个性化阅读,以吸引更多的读者和家庭参与阅读,使阅读成为良好的个人习惯,从而有益于个人,有益于家庭,有益于社会。要充分利用共享工程的资源,使之为全民阅读提供优质服务。
三、加快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要更新观念,创新思路,充分发挥图书馆的人才优势和资源优势,重视古籍保护和利用;呼吁和争取加大对图书馆的投入,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快速发展。
7月3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检查组来我馆检查,国检组对照条例逐项检查我馆消防安全、环境卫生工作和共享工程支中心、盲人阅览室、成人借阅、少儿借阅、古籍书库、多媒体报告厅等服务窗口,对我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7月9日下午,韶西逸夫学校假期写话班的同学们来我馆参加“图书馆之旅”活动。
8月
8月6日,我馆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一行20余人,前往炎陵县开展“红色之旅”活动。
北京奥运会期间,我馆在一楼多媒体报告厅内进行奥运赛事实况转播,读者在此可以免费观看到精彩的奥运赛事。
8月24日—26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少年儿童图书馆专业委员会、长春市文化局主办的“第七届海峡两岸儿童图书馆与中小学图书馆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馆长李维石出席会议。李维石、龚文南论文《儿童自主阅读的基本特征及对策》获研讨会征文一等奖,
9月
9月9日,我馆在湘潭市特殊学校举办“庆双节”灯谜游艺会活动。
9月16—20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学术研究委员会地方文献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2008年全国地方文献工作学术研讨会”在长春召开,副研究馆员文鸣出席会议。文鸣在会议上交流获征文一等奖的论文《试论地方文献工作与图书馆社会资本的关系及意义》。
10月
10月7日(重阳节),我馆举行离退休人员重阳节座谈会并聚餐。
10月25日,全市少年儿童“和谐湖南”美文诵读比赛在我馆举行。经过激烈的角逐,湘潭江声实验学校一举夺冠,岳塘区湘钢三校、湘乡韶峰学校分获二等奖,韶山实验中学、雨湖区韶西学校平分三等奖。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金铁龙、省少儿图书馆副馆长杨柳、邓镰、郭坚、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志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化局局长、党委书记张迎高和主办单位的领导,亲历决赛的全过程,并对此次诵读比赛活动给予很高的评价。
10月27-31日,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在重庆召开,副馆长龚文南出席会议。李维石、龚文南论文《儿童自主阅读的基本特征及对策》获年会征文二等奖。
11月
11月2日,组织全馆在职员工至海南岛五日游。
11月22日全省少年儿童“和谐湖南”美文诵读决赛于在长沙举行,全省十四个地州市代表队参加决赛。经激烈的角逐,选自湘潭江声实验学校的黄婷婷、易可欣、周晔、毛玮东、刘继和湘潭县一中的肖湘杰等6名中学生组成的湘潭市代表队荣获金奖。湘潭市图书馆、湘潭县图书馆、韶山市图书馆获组织奖,周凤等6名老师获优秀指导奖。
11月24日,吉林大学张柏秋教授应邀在湘潭大学图书馆媒体报告厅作题为“科技查新”的学术报告。市图书馆学会组织湘潭大学、湖南科技大学、湖南工程学院及湘潭市县区图书馆同仁聆听报告。
11月26—27日,甘肃省白银市文化局副局长(兼任图书馆馆长)马俊明率该馆阅览部主任陈勇来我馆进行工作交流。副馆长龚文南、聂帅陪同至韶山参观。
本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湘潭市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查阅服务中心”在我馆正式挂牌对市民开放。
12月
12月10日,我馆工作人员送书至湘潭市拘留所。
12月10日至12日,由中国图书馆学会少年儿童图书馆专业委员会主办、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承办的“2008年全国少年儿童图书馆研讨会”在上海召开。副书记刘军、副馆长聂帅出席会议。
12月16日,我馆辅导活动部、少儿借阅部一行6人至湘潭县石潭镇彩虹希望小学开展送书下乡活动。该校接受了我馆捐赠的200余册图书。我馆工作人员还在该校组织开展了少儿有奖猜谜等游艺活动。
12月19日,湘潭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达潭发改字[2008]524号文件《关于湘潭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同意新建湘潭市图书馆新馆。
12月26日,我馆邀请市十六中曾更池老师在一楼多媒体报告厅举行“青少年文学知识”讲座。
12月30日,湘潭市图书馆学会在湘潭大学举行“迎新年联欢会”。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金铁龙、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雷树德、湖南省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杨柳应邀参加。上午,湖南图书馆副馆长雷树德作题为“地方文献与地方文化论例”的学术报告会。下午,“迎新年联欢会”游艺活动在湘潭大学体育馆内举行。
本年度本馆有邓瑞芳、唐星宇、颜开、赵立明、季亮、李小冬等6人获图书系列馆员任职资格,并受聘馆员职务。
本年度本馆有李维石、邓瑞芳、成小军等3人获记三等功奖励,彭立新、罗治江、张新浏、沈艾飞等4人获嘉奖奖励。 元月
元月17日上午,在本馆未成年人教育活动中心举行一年一度的迎新春有奖猜谜活动。
元月15日,馆行政与工会联合组织举办职工迎春文体活动。
2月
2月21日上午,湘潭市首家未成年人绿色网吧启动仪式在少儿图书馆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巧艺发表重要讲话。省财政厅、市关工委、团市委、市财政局、市综治办、市文化局、市妇联等部门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启动仪式。
3月
3月10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巧艺莅临我馆,听取了我馆新馆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汇报,并对我馆今后的工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认真履行公共服务职能,开展优质服务,进一步拓展服务范围,确保人民群众无偿利用图书馆的基本权益;二是继续探求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实现文献资料共建共享可行性途径,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献资料和更便捷的服务方式;三是已开放的未成年人绿色网吧要坚决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我市互联网持续健康发展,为未成年人教育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认真做好新馆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筹划建设河东新馆和扩建河西分馆预案,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月19日,馆党支部组织在职员工前往韶山参观学习。
3月27日,市文化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在本馆举行,局机关全体党员及市直文化单位领导班子成员70余人与会。
3月30日,本馆举办ILAS图书管理系统业务培训班,特邀湖南图书馆自动化部黄浩老师授课。
4月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本馆全面展开。馆党支部出台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和“第一阶段学习计划”;4月1日、9日、10日组织支委班子集中学习、讨论;4月13-17日,组织全馆党员(包括离退休党员)集中学习讨论。
4月24日,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金铁龙来馆督查文化共享工程有关工作。
4月29日,湖南省少儿图书馆举行德国专家阅读推广报告会,副馆长龚文南、辅导部主任彭立新专程与会。
5月
5月15日,研究馆员李翠平的著作《新农村信息工作》,副研究馆员李维石的论文《中国古代蒙学的阅读策略》分获湖南省图书馆学会第十届学术成果评奖二等奖。
5月18日,本馆接受省委、省政府赠书《湖湘文库》丛书(第一批),共计180册。全套丛书共700册,其中甲编445册,乙编255册。
5月底至6月初,本馆举办服务宣传周系列活动:1前往韶山市如意镇梅湖小学、湘潭县姜畲镇梅花小学、湘潭县响水乡桃李学校开展送书上门服务活动;2为市特殊学校学生送爱心活动;3在雨湖街头开展图书馆服务宣传周推广活动;4“莲城讲坛”系列活动,在一楼多媒体报告厅内分别播放《探索发现》及《生活常识》等视频讲座;5“弘扬湖湘文化,普及科学知识”系列活动,免费为未成年人播放纪念建国六十周年老**,指导少儿读者阅读科普电子读物等。
6月
6月12日,湘潭市文化局、新闻出版(版权)局在本馆举办“湘潭市农家书屋管理员培训班”,来自全市5个县(市)区的95名农家书屋管理员参加培训。
6月16日上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暨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在本馆一楼会议室召开。会议由市图书馆馆长李维石主持。市文化局分管领导,市委组织部远教中心主任,县(市)区图书馆馆馆长及文体局负责人与会。
6月23日上午,省净化社会环境督察组来馆督察指导工作,着重对绿色网吧管理情况及未成年人网上活动情况进行考察。省督察组对本馆的工作给与充分肯定。市委副书记曾震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巧艺、副市长苏健全陪同督查。
7月
7月7日下午,市文化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评议大会在本馆一楼多媒体报告厅召开。省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文化单位专技人员代表、基层单位代表、服务对象代表、离退休人员代表共计50多人与会。
7月15日-7月30日,副馆长龚文南、馆员张新浏至湖南图书馆参加国家古籍中心举办的古籍普查培训班。
7月份,本馆未成年人绿色网吧每周一至周二免费开展暑假电脑教学,所教内容包括Photoshop图像处理,Flash动画,金山打字等。
8月
8月1日-8月31日,本馆举办“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经典红色**展播”活动。每天上午9点在一楼多媒体报告厅免费播放经典红色**。同期在一楼大厅举行“腾飞的中国”展。
8月12日起,馆党支部组织开展吴大观同志先进事迹学习活动。
8月25日,本馆组织参加全省“文化共享工程知识与技能”网络竞赛,荣获团体银奖,冯蛟荣获个人二等奖。
8月27日下午,湘潭市文化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结测评大会在本馆举行。省党代表、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服务单位代表、群众代表、市直文化单位负责人59人与会。
8月31日,本馆报送的服务成果《为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服务》获第七届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评奖一等奖,《湘潭市未成年人绿色网吧的建立及社会效益》和《加强农村信息服务推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分获第七届全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成果评奖二等奖。
9月
9月中旬,市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检查组对湘乡市图书馆、韶山市图书馆、湘潭县图书馆开展评估定级检查。
9月8日上午,市文化系统第二次党代会暨表彰会在本馆隆重举行。局机关工作人员及来自市直文化单位的党支部委员、基层单位党员、离退休党员代表60余人出席会议。
9月16日下午,本馆送书至雨湖路道路提质改造施工现场,慰问进城务工人员。
9月24日,湘潭市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支中心在湘乡一职举办湘乡市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干业务培训班。来自湘乡市各街道、社区、乡镇的20余名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专干接受培训。
10月
10月14日,省文化厅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检查组对我馆进行检查。省评估组的领导和专家听取本馆工作汇报,认真查阅30多卷评估资料,并深入本馆湖园路和雨湖路的服务窗口视察设施建设使用及开展服务情况。省评估组充分肯定了我馆各方面的工作,并对充分发挥图书馆公共服务职能等提出宝贵意见。
10月26日,本馆举行离退休老干部重阳节座谈会。
11月
11月2至6日,副研究馆员文鸣出席在绿城南宁召开的2009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其论文《方志文献篇与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刍议》获2009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二等奖,副书记刘军的论文《公共图书馆如何开展弱势群体服务工作》获2009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三等奖。
11月15日,全省少年儿童“新中国60周年道德模范故事会”读书竞赛活动决赛在娄底市隆重举行。湘潭江声实验学校唐古拉、周一诺、唐闻晓、贺晗紫、胡博诚同学组成的湘潭市代表队出色演绎的《顶峰之歌》、《文花枝的故事》荣获银奖,周凤、盛也、马霞等获优秀指导奖,湘潭市图书馆、湘潭县图书馆获组织奖。
11月-12月全市“莲城读书月”活动期间,本馆组织开展了系列活动:1向老干部活动和老年公寓送去书刊300册、向雨湖区平政路平湖小区图书室送去期刊100册;2至湘潭县响水乡九华小学开展送书下乡活动,送去各类少儿书籍336册,并开展了有奖猜谜、套圈、钓鱼等益智项目;3举办“台湾映象摄影展”,展览展示了蔡文祥、康村财等9位台湾优秀摄影家的100幅摄影佳作。
11月底,借助市委组织部远教中心平台,在全市1621个行政村中建成文化共享工程村级基层服务点1351家,实现83%的挂牌率。
12月
12月31日下午,省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金铁龙在长沙市图书馆主持召开长株潭三市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工作会议。本馆馆长李维石、长沙市图书馆馆长王自洋、书记张晓原、株洲图书馆馆长黄小平与会共商大计,并对各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开展共建共享工作,建立长株潭地方文献数据库,公共馆数据库形成规模后与高校馆资源共建共享,制定共建共享工作远期规划和近期目标进行了可行性探讨。
本年度有刘军获图书系列副研究馆员任职资格,冯璇、左明军获图书系列馆员任职资格,分别受聘副研究馆员和馆员职务。
本年度有彭立新获记三等功奖励,赵茜、林掘之、欧丹杨、冯蛟、邓瑞芳、成小军、姚建平、龚文南等获嘉奖奖励。
大水乡古镇第一名:周庄
周庄古镇
周庄,1086年有记载,位于上海、苏州、杭州之间。作为一个泽国小镇,四面环水,还得坐船出行。小镇四面环河,桥街相连,深宅大院,重脊高檐,河港廊坊,骑楼,竹石篱笆,水榭亭台。是一个古朴幽静的地方,是典型的江南小桥流水人家。
唐风遗风,宋水依依,烟雨江南,碧玉周庄。拥有千年历史和丰富吴文化的周庄,以其精致的水乡风貌、独特的人文景观和淳朴的民风成为东方文化的瑰宝。周庄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成为吴文化的摇篮,江南水乡的典范。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荣获迪拜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典范奖、联合国亚太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杰出成就奖、美国政府奖、世界最具魅力水乡、首批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中国环境奖、国家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镇。
依托水乡古镇独特的旅游资源,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旅游业。依托水乡古镇,不断挖掘文化内涵,完善景点建设,丰富旅游内容,加强宣传推广。经过十余年的努力,成功打造了“中国水乡第一镇”的旅游文化品牌,开创了江南水乡古镇游的先河,成为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区,荣获“外国人最青睐的50个地方”、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中国知名旅游品牌等荣誉。
周庄镇位于苏州市东南38公里处。古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写过“黄山是中国的山川之美,周庄是中国的水乡之美。”海外报刊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已有近900年的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西晋文学家张,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都曾在周庄居住。庄也是元末明初江南首富沈万三的故乡。周还留下了柳亚子、等人的足迹。
庄门票价格在100元以内,高中以下(含高中)(10人以上)学生团体5折,学生团体(10人以上)8折。60岁以上老人凭有效证件半价优惠;持残疾证的残疾人半价优惠;1米以下儿童免费,11~14米儿童5折。
大水乡古镇第二名:西塘——梦里水古镇(浙江嘉兴)
西塘古镇
西塘古镇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距嘉善县城11公里。从上海坐火车嘉善下车后,坐中巴到西塘35元。西塘是一座有着千年历史的古镇。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吴越与中国的交汇之地,因此被称为“吴根越角”、“越鲛人家”。到了元代,市场初步形成。西塘和其他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就是古镇临河的街道都有回廊和棚子,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回廊一样。在西塘旅游,下雨天淋不到雨,晴天晒不到太阳。
小桥流水人家,是水乡的特色。西塘旅游环境和治安好,民风淳朴,卫生条件好。很多住在河边的人用拖把擦洗长廊的地板。
俯瞰水乡,白墙墨顶,船影闪闪,宛如一幅薄雾笼罩下的淡色宣纸画;走进古镇,林
西塘,河流纵横交错,碧波荡漾,清晨,小桥流水,薄雾如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船平平,是江南水乡的典型写照。王献桥建于宋代,来凤桥、五福桥和卧龙桥建于明清时期。它听了千百年来流水的潺潺声和浅吟浅唱的橹声,读遍了两岸房屋和新人的变迁。依河而建的街道,依水而建的房屋,尤其是总长近千米的走廊和棚子,让整个小镇在记忆中渐渐淡去。虽然变黄了,但渐渐清晰起来:狭长的石皮巷,陌生而又亲切,前面经过,后面似乎有自己脚步的回声;唐宓、尊文堂、薛宅等。都是明清建筑。古老而简单的房子显然是西塘人的标志。顺着深深的屋墙望去,小院的阳光缓缓移动,像流动的黄金散落在斑驳的木墙上,让人感叹时光的逝去。
在西塘的一些古老屋顶上,有近英尺的瓦草。据说,房子的前主人的灵魂附在这些草上,使它们生长得如此茂盛,保护了古老房屋的宁静和长寿,以及古镇的繁荣与和平。
嘉善水乡风情旅游区以风情万种的水乡风情为特色,由纵横交错的河网、湖泊、水、虾、鱼组成,尤其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的西塘。
门票:游船80元/船(12人,停靠薛寨,游览路线钱塘人至七王爷庙)。西塘旅游通票60元(含11个小景点)。
大水乡古镇第三名:同里——东方威尼斯(江苏苏州)
同里古镇
吴江市同里镇,位于苏州东南27公里处,是一个以‘小桥流水人家’的诗画闻名中外的古镇。1980年被列为太湖风景名胜区之一,1982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像一颗珍珠镶嵌在同里、冶泽、南星、庞山、九里五湖之中。该镇被“川”形河道及其纵横交错的支流分成七个“小岛”。由于同里地处泽国的河网地带,历史上因交通不便而发生的战争很少,保留了许多古建筑。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完好的水乡古镇之一。因为水变成了花园,家家与水相连,户户与船相连,形成了一幅层次错落的美丽画卷。自古以来,诗人和知识分子都对此赞不绝口。
同里因为水多,所以桥多。镇上有大小桥梁40多座,大部分是宋代以后各个时期修建的。著名的有建于南宋宝年间的泗本桥和建于元至正十三年的桥。成品,架设在河上的太平、李记、长青桥,是同里过去结婚用的唯一轿子,以示吉时。小东溪桥,素有读书桥之称,是一座‘一月明有规矩影,两岸书随歌单’的桥桥,生动地记录了当时同里人的勤奋学习和艰苦奋斗,证明了同里自古以来文化发达,‘学名’繁盛。
有原八景、二八景、后四景等220个自然景点。到目前为止,一些景点仍然保存完好。一级保护区内,明清建筑占7/10,400年以上的文化遗址、遗迹、遗迹、遗迹依然存在。深宅大院小花园随处可见。现存的著名园林和古建筑有静修园、耿乐堂、环翠山庄、三歇堂、石雨堤、沃云庙、城隍庙、尚义堂、甲寅堂、崇本堂等。清退园,建于清光绪年间,因亭台楼阁、山石皆紧贴水面,如在水面之上,故又称贴水园。它
乌镇,浙北杭嘉湖平原上一个古朴典雅的地方,是浙北殷蜀地区,地厚人密。它历史悠久,早在6000年前就有祖先居住在这里。
乌镇是一个水陆交汇的地方,水从四面八方涌来,争流斗艳,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镇内内河河网密布,支流众多。千百年来,民居依河而建,傍桥而建,绵延千余米的古岸、水榭、长廊,依然透露着水乡的韵味,形成了典型的江南水乡风貌。
乌镇自古繁华,民风淳朴。高峰时“商、财、税四集于一郡,塔在宫中,桥空,府城气象如此”——《吴琴镇志》。桐乡特有的拳船、花鼓戏、皮影戏、石翔等民俗风情,水乡的原始风貌,千年积淀的文化底蕴,让乌镇成为江南古镇中独树一帜的佼佼者。
钟灵乌镇是一个美丽的小镇,有许多学者和人才。从宋代到清代,进士64人,举人161人。如昭明亲王、赵、陈、张养元、鲍廷博、夏同山等,在这里学习生活过的,以及在斯土生土长的茅盾、沈泽民、孔别井等,都很有名,留下了许多文物。正是因为他们有着乌镇丰厚的文化底蕴,才有了乌镇江南第一古镇的地位。
如果你一个人泛舟,徜徉在街头,你都会被这个地方的纯净、美丽、沉静所陶醉,让你深深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喃喃内涵。
在江南,有很多像乌镇这样的古镇,它们像珍珠一样美丽而宁静。除了小桥流水,人家水乡风情,精致典雅的民居建筑,乌镇充满了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这可能是它历史最悠久,文化最发达的原因。
乌镇在古代被称为吴敦,它在春秋时期越过了吴江的边界。直到唐朝的咸通才称之为乌镇。乌镇历史悠久。根据对镇东“谭家湾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石器、骨器、兽骨的鉴定,属于马家浜文化类型,处于新石器时代。可见,6000多年前,乌镇的先民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门票价格:60元。乌镇的小餐馆很便宜。每个人花二三十块钱,中午吃顿好的。如果想省一点,也可以花5块钱吃一碗乌镇特产红焖羊肉面。
大水乡古镇第五名:交趾——难忘古镇(江苏苏州)
焦固镇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高度评价江苏吴县市陆贽镇。作为神州的优秀古镇,陆贽镇果然名不虚传,有着2500年的文明史。尤其是她的古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居,一千三百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让人叹为观止。人们来到_直,很多人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个‘_直’是怎么来的,这里为什么叫_直?据公元《甫里志》年记载,鲁直原名富丽,因镇西有‘富丽堂’而得名。因镇东有直港,通六处,水流如‘鲁’般清凉,故改名为‘鲁直’。也有人说,古代的独角兽'陆段'考察了中国的土地鲁直,看到这是一个风水宝地,所以它长期落在鲁直。因此,自鲁直有史以来,从未有过荒战、旱涝灾害,人民年年丰衣足食。当人们进入古镇时,他们会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_直古镇特有的新鲜感。镇内河水清澈,环境幽雅,名胜古迹遍布全镇,鸭沼清风、枝清泉、吴淞雪浪、海之钟、日落浮图、鱼莲花灯丘、西汇小城等历史景观。都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虽然在经历了历史的磨难后,大部分都被拆除了,但依然可以找到它们当年的壮丽景色。始建于公元503年,距今已有1495年的历史,是国务院首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芝雕刻的九尊罗汉泥塑,虽然在苍桑已有数千年历史,但仍保存完好。梁代在推福里建第一座禅林,罗汉追根溯源,赞其为江南无双的佛像。早年郭沫若老师看过后说,‘宝圣寺的罗汉像,胸中筋骨,手中脉络,被宗教题材所束缚,但真实感却以无穷的力量强加于人,使人感受到一种高贵的美’。宝生寺内的斗鸭池、小虹桥、清风亭,是晚唐著名诗人、文学家陆桂蒙留下的遗迹。他曾是湖州、苏州刺史的副官,但家境贫寒,生活艰苦,经常和农民一起耕田。他最早发明了牛犁给农民翻地,当地农民特别敬重他。多水多桥是陆贽的另一个特色。
_直在江南一直享有‘桥都’的美誉。一平方公里的古镇区域内,现存宋、元、明、清石拱桥72座半,现存41座,形态各异,各具特色。有多孔的大石桥、单孔的小石桥、宽敞的拱桥、狭窄的平顶桥、装饰性的双桥、左右相邻的姐妹桥、方便镇民的平桥。其中,有五座双桥是两座桥成直角连接的。许多有识之士感慨地说,看鲁直其实就是参观一座古桥博物馆,其密度远超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古银杏是_直的古标志之一。这不仅是历史文化名镇_直的古老象征,也为_直的风光增光添彩。目前全镇共有银杏树7棵,其中宝胜寺周边有4棵。最大的树有1300岁,它的高度是50米。它不可能被三个男人包围。虽然经历了千百年的风霜,她依然高大健壮。著名教育家、作家叶圣陶在鲁直任教期间,曾写过《高大的银杏树》一文。他对鲁直古银杏树的评价是“形象高大,意志坚强,气魄雄伟”。因此,叶先生临终前,嘱托亲属将他的骨灰全部安放在四棵银杏树下(保圣寺),所以现在叶先生的墓就设在鲁。当人们目睹这个小镇的古街、古宅、深巷时,领略了_直古镇的另一番风味。
镇上有9条主要街道,都是鹅卵石和花岗岩铺成的。小区依河而建,桥上人走,船在水中航行。街道两旁店铺林立,生意兴隆,游客络绎不绝。无论临街的房子,还是临河的房子,都是砖墙、木门窗、带棱纹的青砖。大部分是明清时期的房子,墙上都是花纹装饰。古镇里有58条小巷,最深处有150米长。巷子里有3、5、6栋房子,最深的是7栋。是_直农村妇女的传统服饰,是具有_直特色的水乡风情。直立的农村妇女,她们一直是以发髻、头巾、拼布衬衫、裤子、裙子和绣花鞋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服装。_直农村妇女到苏州、上海去特别显眼,被城里人称为‘苏州少数民族’。至今,_直地区仍保留着江南水乡妇女的传统民族服饰。尤其是在小镇的西部,40岁以上的女性还是很受欢迎的。镇上每天都能看到穿着这些传统服饰的妇女去赶集,这也是水乡古镇一道亮丽的风景。此外,陆贽镇还有许多古代名人的遗址。镇北有东北、北宋白莲花寺,镇西有孙飞墓,镇北有夫差太子宫,镇南有西汉宰相张苍陵墓。近两年来,镇政府投入了更多的人力、财力和精力,做了大量的工作,使老城区修复如初,恢复了沿街河棚、《沈宅》、《万盛米行》、《萧宅》等一大批古民居和历史景观,改造了古街、古桥、护岸。同时用古宅装饰0755-7900。漫步古镇,欣赏小镇风光,看古桥驳岸,看渔船,真的很独特很有趣。门票:60元(所有景点)
大水乡古镇第六名:南浔——曾经是最富有的古镇(浙江湖州)
南浔镇
南浔位于浙江省湖州市,杭嘉湖平原腹地。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北临太湖,东临江苏省。距苏州市区仅51公里。坐小巴12元,经过著名的水乡同里。
《江南园林志》记载,“一镇五园,皆为巨构,唯江南所见”。
到了清代,根据当地人的富裕程度,按照动物的大小,南浔人被描述为“4头大象,8头牛,72只金狗”。1000多万头大象、100多万头奶牛和30多万只狗的财富。
南浔有许多名胜古迹,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充满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也洋溢着江南古镇诗画一般的韵味。
南浔自古以来文化繁荣,人才辈出,书籍取之不尽。明代有“九里三亭旧,十里两书”之说。仅宋、明、清三代,南浔就出了41名进士。
南浔镇建镇至今已有745年,经济繁荣程度在明万历年间至清中叶达到顶峰。南浔历史文化悠久,从宋代到清代共招进士41人。著名的名胜古迹有叶嘉图书馆、孝廉庄、柳永庄园、张静江故居、张世明故居、白碱楼、宋代古石桥等。
江南四大图书馆之一的叶嘉图书馆是由清代学者刘承干于1920年至1924年间修建的。在高峰期,图书馆的藏书达到了60万册。现为浙江省图书馆古籍书库。园中的荷塘、假山、亭台,处处透露着江南园林的小巧与独特。它的主要建筑是西式的修道院图书馆。
金童桥,一座宋代的古桥,第三年重建
南浔门票价格在60元左右。一票到底,隔天有效。学生证、老年人证、教师证可享受五折优惠,12m以下门票免费。景区80元/船的游船,每船可坐8人。
大水乡古镇第七名:木渎——吴文化的聚宝盆(江苏苏州)
杜牧古镇
木渎位于苏州城西南十公里,太湖西南五公里。胥江与湘西在此交汇,灵岩、田萍、狮山、衡山、姚峰等著名的吴中山脉呈拱形环绕,犹如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境内风景秀丽,物产丰富,四面环山,故有“聚宝盆”之称。
木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吴越的春秋时期,名胜古迹很多。除了山川奇观、婀娜小桥流水,还有古宅幽深的小巷隐隐。镇内河流纵横,桥街相连,其中徐希、湘西为吴越遗存,山塘老街为甘龙御路,小城镇人家临街或枕河,白墙黛瓦,重脊高檐,是典型的水乡古镇风貌。古镇毗邻深宅大院,尤以颜佳园、二号公馆、古松园等私家园林闻名,其中颜佳园是苏州园林的代表作,是江南名园。
木渎古镇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其独特的格局在众多江南古镇中实属罕见。木渎门票价格古镇园联票60元(含颜佳园25元,红印山房25元,古松园15元,排名第二的政府10元)
十大水乡第八名古镇:现代都市(上海)朱家角——古镇
朱家角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三省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邻虹桥国际机场,北邻昆山,南接嘉兴,西邻王萍。淀山湖下游和黄金水道曹刚河穿镇而过。九条长街沿河延伸,数以千计的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古老的石桥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玩腻了价格差不多的人造景观,人们无不惊讶于上海郊区居然还有保存完好的自然景观。在这里,我们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难怪同济大学的一位著名教授,在参观完朱家角后,不禁赞叹:“朱家角有如此丰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是上海之宝,更是国宝”。台湾省已故著名作家三毛,被这里“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迷住了,被这里安静、处处有画、时时有诗的风格陶醉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中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字。
“小桥流水的自然风光,就是原来的明清街”。许多影视导演都会情不自禁地注意到这里的自然户外场景,他们成群结队地来到这里。他们一次又一次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韵搬上银幕和电视,有时还会出现几部影视节目同时开播的盛况。朱家角已成为国内外影视节目拍摄的热点,被誉为“上海郊区的好莱坞”。
朱家角,一个著名的城镇,历史悠久。1958年,在炼铁的时候,镇民们奇迹般地挖出了镇北的淀湖。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以及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物。1959年,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车、印花陶片等。是在淀山湖钓上来的。这些新石器时代到战国时期的遗物,足以证明朱家角的先民在几千年前就在这里劳动生活了。
朱家角,才子
朱家角门票价格60元(联票,含10个景点),单票10元。10人以上团体9折,30人以上团体8折,学生券8折,70岁以上老人券8折,离休干部免票。
大水乡古镇第九名:广府——香雪海故里(江苏苏州)
府谷镇
在太湖之滨,灯尾山脚下,有一个半岛,这就是著名的江南探梅胜地————广府古镇。小镇总面积约58平方公里,距苏州约28公里。
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六七千年前。考古学家在东太湖湖底发现了六七千年前的大米、瓦片、丝绸、天鹅绒、竹子和纺车的遗迹。相传,广福镇是王武养虎的地方。梁肖在龟峰修建光复寺时,就以此寺命名。历代诗人、词人以“湖光山色”“洞天福地”吟咏这里的景色,故名广府。
在广府,“邓维访梅”早已成为习俗。登巍山种梅始于汉唐,发展于宋元,兴盛于明清,被誉为“登天下第一”。梅花除了观赏外,还可以入药和食用,所以当地人以种植梅花为职业。宋孝廉、张承诗《王韬纪念馆》有“望千户(横)种梅如谷”之句,“十里梅乡”就是当时真实情景的写照。康熙南巡写下了“登微久知,看梅花早春,花开千树缤纷,相对欢喜”的诗句。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江苏巡抚罗松来此赏梅,赋诗《萧芳芳影视艺术馆》首,“香”名扬天下。帝六次登临魏访梅,六次赋诗,有御碑石刻为证。
古老的文梅轩和梅花亭,掩映在梅花之间,宛如漂浮在浩瀚雪海上的玉宇琼阁。人走在蜿蜒幽深的花道上,大有“满山遍野花,不知高低路远近”的感觉。登上梅花亭,可以看到漫山遍野,山谷连绵,雪海碧波荡漾,银波炫目,蔚为壮观。
光复塔位于古镇西街,位于光复寺内,是古镇的象征。光复寺建于梁大同年间,距今近1500年。大雄宝殿是一座佛寺的正殿。眼前铸铁鼎烛光摇曳,香烟缭绕,枝桠挺拔的明香樟树冠如伞遮天蔽日,满目苍翠。
光思寺也被称为铜观音寺。相传宋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张村民在泥地中挖出一尊唐代观音铜像。铜像是金色的,明亮的。身高1米左右,身材丰满,心地善良,穿锦缎,戴珍珠,赤着脚,轻盈地踩在莲花宝座上,神态自然。左手下垂,掌心向外,五指自然微弯,称为“心愿印”;右手自然屈臂至肩,掌心向外,五指向上,称为“十五为阴”。这尊铜像最初是供奉给光复寺的,此后多次被盗并追回。相传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夏至秋,吴中“从不下雨”,江南大旱,水井干涸,湖泊干涸,田地龟裂,欢迎铜官印入城,“祈雨”。道观十三年(公元1833年),吴中大水、铜官印再次迎入城,“祈文,天就晴了”。
值得一提的是,光复寺桥是一座梁式石桥,因与寺前石阶连接成两个凹形轴对称图案,民间俗称“翻转桥”。栏杆、锁石、盖石均用武康石凿成,故称琵琶桥或环石桥。云龙和万字纹的石雕
司徒寺位于镇西的灯尾山脚下。历史上,汉光武帝刘秀凤,封24岁的邓禹为大司徒,去讨赤眉,率军出征。平定天下后,邓禹一度隐居。司徒寺现存房屋为清末民初重建。院内四棵古柏是邓禹亲手栽种的,已经茂盛了近2000年,堪称奇迹。据说乾隆皇帝南巡来到这里,被四棵古柏所吸引,惊叹不已。他给四棵柏树起了“青、奇、古、奇”的名字。“青”柏的树干挺拔,高耸入云,树冠精致,树冠繁茂。“奇”柏遭雷劈为二,身裂腹空,皮青,烂而不枯;“古”柏纹理盘旋,古朴苍劲,看似柔弱刚强,体态苍劲;“奇怪”三部曲,游龙走蛟,满枝绿枝,样子怪异。其中四家有“奇奇怪怪的画难塑造,风和火雷霆抢不走”的美誉,堪称江南一绝。在观景大厅西侧的画廊里,有一座明代《吴东水乡妇女服饰馆》年的石雕,一座《探梅》年的宝塔纪念碑和其他精美的石雕。其中,康熙御书“宋风水月”的铭文最为引人注目。
神恩寺,位于古镇玄木山,始建于唐代天宝年间,南宋宝年间重建。依山而建,居高临下,风景秀丽,素有“三龙三凤,胜天下”之称。该寺历经兴衰,历时九年(公元1349年)。江南著名的高僧从杭州来到吴,复兴了佛教。圣恩寺起死回生,逐渐成为江南名寺。明朝时,神恩寺扩建。一时间僧徒云集,名僧辈出。康熙三次南巡,乾隆六次南巡,都去了神恩寺。后殿的岩石奇形怪状,高耸入云,虽然是天然的,但看起来像是人工雕刻的。这就是古今著名的“真假山”。
光不失历史沧桑与自然创造,但历经风霜依然美丽,无声无名,但芬芳浮动。500多年的历史可以作证,山水是光明幸福的载体,梅花是光明幸福的使者,文化是光明幸福的灵魂。
大水乡古镇第十名:安昌——感受绍兴民俗(浙江绍兴)
安昌镇
位于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始建于北宋,因战乱多次烧毁,明清重建。其建筑风格继承了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古朴典雅。是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特产安昌香肠、白糖远近闻名,水乡风情的水上婚礼也独具特色。
是有着千年历史的江南水乡古镇。古镇有伊河沿岸数里的古集市,古色古香的店铺和民居,独具特色的作坊,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蜿蜒幽深的石巷,古老的小石桥,这些都让安昌古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游览。常的小桥很有特色,各种牌坊、梁、亭,古朴典雅。素有“清水穿街过巷,彩虹过江十七桥”之称。在安昌,还可以看到浓浓的江南民俗。绍兴几千年的民俗风情在这里展现的淋漓尽致: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婚,传统的手工酿酒,穿梭的乌篷船甚至还有祈福、包粽子、串香肠、拉糖等江南习俗。由师爷故居改建而成的绍兴石页馆、安昌民俗馆、安昌文史馆等景点的开放,赋予了古镇浓厚的人文气息,使其真正成为“水乡文化长廊”、“民俗长卷”、“人物长街”
本文2023-08-05 05:52:37发表“古籍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yizhai.net/article/1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