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关附近旅游景点介绍 潼关附近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栏目:古籍资讯发布:2023-10-31浏览:3收藏

潼关附近旅游景点介绍 潼关附近旅游景点介绍图片,第1张

潼关旅游景点大全

1、黄河风景区

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秦、晋、豫三省交界。东至黄河护岸23号坝,西至黄河公路大桥,南至207省道,北至黄河中心线,东西全长5公里。黄河公路大桥,同蒲铁路大桥飞架南北,连霍高速公路与游览区平行相距不足百米。

2、佛头山风景区

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以秦岭支脉佛头山为主体的山岳型风光及宗教文化风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称佛头山。自古即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

3、潼关湿地公园

位于关中平原东端,东至河南、西至华阴、南至港口、北至大荔。东西长218公里,宽65公里,总面积3750公顷。湿地范围内的珍惜鸟类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完整,共有野生鸟类119种,珍贵的鸟类和水禽有天鹅、鸳鸯等。

4、岳渎景区

陕西省潼关县的生态景观公园,位于县城关镇管南村北的塬畔上,距县城仅3公里。岳乃名山,渎为圣水。“五岳四渎”,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和长江、黄河、淮水、济水。黄河出晋陕峡谷,跃鲤鱼龙门,直奔西岳华山和潼关。

5、杨震廉博物馆

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占地83亩,距潼关古城6公里,潼关县城16公里,总投资约3500万元。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开园迎客。主展区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和放映厅。

潼关有什么好玩的景点

1、佛头山:佛头山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以秦岭支脉佛头山为主体的山岳型风光及宗教文化风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称佛头山。自古即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

因其山顶常年白云萦绕又称“白云山”。佛头山的驰名,主要源于潼关妙善公主在此学佛行法并最终在山顶佛崖寺修成千眼千手菩萨(即千手佛)的美妙传说。

2、潼关杨震廉政博物馆:杨震廉博物馆,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占地83亩,距潼关古城6公里,潼关县城16公里,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开园迎客。主展区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和放映厅。

四知堂建筑面积1780平房米,共有上下两层,一层布展区,面积1160平方米,主要反映了杨震的生平事迹及后人对杨震的缅怀之情,二层主要展示的是杨震家族群英谱。

3、陕西潼关黄河国家湿地公园国家湿地公园:潼关黄河湿地公园位于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区,东以黄河为界,与山西、河南相临,西沿渭河至华阴、潼关县。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约宽15公里,总面积467万公顷。

湿地境内地势平坦宽阔,沿黄河呈南北带状,沿渭河又呈东西带状。受黄河泥沙影响,常年积水,形成沼泽、草甸和盐碱地带。园区有六条支流注入黄河和渭河,到了汛期,黄河水常倒流到渭河和洛河,成为这一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

4、潼关县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潼关县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黄河小北干流潼关段黄河大堤而建,地处黄河第一湾,是典型的河道水利景区,交通便利,景区水利特色鲜明,具有相当开发潜力,水文化历史积淀深厚。

西起潼关港口老码头,东至潼关七里村工程23号坝,南邻老310国道和工程背水坡护堤地,北至黄河中心线的东西走向。面积约243平方公里。正确处理水资源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贯彻"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原则,保证水资源和环境免遭破坏,实现水资源和沿黄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潼关十二连城是当地著名文物遗址,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距潼关县城东约3公里的禁沟西岸,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时代原定为唐代到清代之间。后有学者认为其时代上限应在汉魏时期或早到西周。

以上内容参考_-潼关

潼关旅游景点大全 潼关旅游景点

1、潼关

“鸡鸣闻三省,关门扼九州”,这个重要的兵家之地正如杜甫所言是“艰难奋长就,千古用一夫”。位于陕西东部渭河下游、旧潼关县港口镇东南的黄河边上,与崤函古道东口的函谷关遥遥相对,守卫着这条古道要津的西口。历史上因其守望着崤函古道中百余公里的桃林而又称为桃林塞。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2、潼关古城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潼关,从始建至唐代,两经迁徙,三地设防,城池多变,设施不一。东汉初期,废弃位于河南灵宝县的函谷关,汉献帝先后迁关于河南新安及弘农衡山岭,又于建安年间,迁关于潼关上南门外,即今港口镇杨家庄、城北村一带。潼关之名,始自于此。其建筑情况志书缺少记载

3、岳渎景区AAA

岳渎景区是陕西省潼关县的生态景观公园,位于县城关镇管南村北的塬畔上,距县城仅3公里岳乃名山,渎为圣水。“五岳四渎”,即泰山、华山、衡山、恒山、嵩山和长江、黄河、淮水、济水。黄河出晋陕峡谷,跃鲤鱼龙门,直奔西岳华山和潼关,形成了中华大地上惟一的“岳渎相望”的奇致大观和绝美的仙境 岳渎阁景区占地1120亩,总投资16亿元,于2012年6月实施,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接待游客10万余人次。

4、杨震廉政博物馆AAA

杨震廉博物馆,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占地83亩,距潼关古城6公里,潼关县城16公里,总投资约3500万元。分为祠前区、祠院区、墓园区和绿化区。于2011年9月26日正式开园迎客。主展区四知堂、正气厅、浩然厅、清风廊和放映厅。四知堂建筑面积1780平房米,共有上下两层,一层布展区,面积1160平方米,主要反映了杨震的生平事迹及后人对杨震的缅怀之情,二层主要展示的是杨震家族群英谱;正气厅布展面积162平方米,展厅征集的全国政治、书画名家歌咏杨震、歌颂廉政的500余幅作品展;浩然厅布展面积162平方米,展出与杨震有关的一些文物;

5、潼关万盛园景区AAA

万盛园是潼关县具有代表性一个著名民营企业,以生产酱菜为主兼制调味品。她所沿用清道光年间酱园店铺“万盛园”老字号牌匾,具有上百年历史。所以,潼关县万盛园酱菜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可以称百年企业,是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保护单位。该企业在第六代传人宋岗山总经理的打造下,“万盛园”牌酱菜已成为陕西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

6、潼关杨震墓冢

潼关杨震墓冢杨震墓祠位于潼关县高桥乡四知村村东,渭河南岸,老西潼公路北。西距华山13公里,泉湖休闲渡假区2公里,东与拟建的黄河文化公园相距2公里。原墓祠座北向南,东西长约200米,南北长约250米,占地75亩。

7、潼关黄河风景区国家级湿地公园

黄河风景区度假游乐中心东区(黄河金三角游览区)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秦、晋、豫三省交界。东至黄河护岸23号坝,西至黄河公路大桥,南至207省道,北至黄河中心线,东西全长5公里。黄河公路大桥,同蒲铁路大桥飞架南北,连霍高速公路与游览区平行相距不足百米,景区大门即在207省道旁。

8、潼关佛头山

佛头山风景区位于潼关县安乐乡境内,是以秦岭支脉佛头山为主体的山岳型风光及宗教文化风景区。景区面积15平方公里,其主峰海拔1806米,因酷似佛首,故称佛头山。自古即有“关南名胜”、“西岳第二奇山”之称,为古今著名避暑游览胜地。因其山顶常年白云萦绕又称“白云山”。佛头山的驰名,主要源于潼关妙善公主在此学佛行法并最终在山顶佛崖寺修成千眼千手菩萨(即千手佛)的美妙传说。

9、潼关古渡坊景区

潼关桃园古渡坊地处黄河湿地公园,南踞女娲东山景区,北临黄河,主要分为仿古商业业态区、关中文化展演区和古栈道桃园风景区。仿古商业业态区以潼关地域文化产品为主体,配合明清风格仿古建筑、传统园林绿化、整体打造出古街业态;关中文化展示区主要是以潼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腔、庙会等,提供表演、展示、交流的区域,整体打造出古戏和古市的状态。

10、潼关黄河湿地公园

潼关国家级黄河湿地公园位于关中平原东端,东至河南、西至华阴、南至港口、北至大荔。东西长218公里,宽65公里,总面积3750公顷。湿地范围内的珍惜鸟类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完整,共有野生鸟类119种,珍贵的鸟类和水禽有天鹅、鸳鸯等。

11、秦王寨马趵泉

秦王寨马趵泉秦王寨,即今太要镇的窑上村,距今潼关县治东南约10余公里。相传是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此屯兵养马,故名“秦王寨”。秦王寨巍然高踞,四面环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天然的军事屯寨。

12、潼关酱菜博物馆

潼关酱菜博物馆是陕西省唯一一家酱菜专题博物馆。该馆座落于陕西省潼关县城,是潼关县万盛园酱菜调味品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兴建,由企业法人宋岗山倡导组建而成。主体风格仿古雅致,建筑面积400_,展厅分为三部分,分别为“历史渊源”、“精艺佳方”、“酱香久远”。

13、杨素墓

杨素墓杨素(公元544—606年),字处道,南北朝弘农华阴人(即今潼关县水峪口村)。史载,他初仕北周,后从隋文帝定天下,历任大将军、州总管、右修仆射、大仆射、尚书、大司徒、太尉等职。因功加上柱国,封越国公。曾参与杨广弑父,篡位得逞,恃功骄横于一时。是一个“骨朽人产骂未销”的人物。杨素墓位于今县治城北约五里许之吴村乡亢家寨(又名“家圪塔”)。曾被群众挖掘,陵墓甬道两侧绘有壁画,甬道全用青石铺砌,青石墓门上镌刻着两个不同姿态的神像,意态生动,门框上方有“天官赐福”四个笔力苍劲的字。

14、潼关佛头崖

潼关佛头崖佛头崖,在今潼关县治南10公里的安乐乡的松果山上,因其形似佛头而得名。它是秦岭在潼关境内最高的山峰。《潼关县新志》称“关南名胜,无逾此者。”佛头崖山势峻峭,直若刀劈。崖上树木挺拔、郁郁葱葱。山径蜿蜒曲折,俗称“十八盘”人科其上,若步云梯。佛头崖有唐贞观十年(公元636年)兴建的菩萨庙一座,正殿五间,僧舍十间。庙院依山临壑,风景秀丽。庙前古树参天,松柏掩映。庙后悬崖陡壁,直插云霄。环顾山间,重峦叠翠,云雾缭绕,秀冶欲滴。

15、十二连城烽火台遗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十二连城,又名烽火台,俗称墩台。位于禁沟西岸。北起禁沟与潼河交汇处,南至蒿岔峪口。烽火台以土筑成,方梯形,底边长105米,高76米,夯层9—14厘米。《潼关卫志·兵略》:“古设十二连城于禁沟之西,由南郊以抵山麓,计三十里,而十二连城乃三里一城也。

16、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

潼关县金三角黄河水利风景区位于陕西省,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依托黄河小北干流潼关段黄河大堤而建,地处黄河第一湾,是典型的河道水利景区,交通便利,景区水利特色鲜明,具有相当开发潜力,水文化历史积淀深厚。西起潼关港口老码头,东至潼关七里村工程23号坝,南邻老310国道和工程背水坡护堤地,北至黄河中心线的东西走向。面积约243平方公里。

17、泗洲城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泗洲城遗址时代:西周地点:潼关县太要镇南巡村保护范围:遗址墙体(包括暴露于地面上的部分和地下部分)四周各外延4米。建设控制地带:A区四周各外延2米。

18、秦王寨

秦王寨,位于潼关县太要镇窑上村,距潼关县约10余公里。相传唐初秦王李世民在此屯兵养马,故名“秦王寨”。秦王寨巍然高踞,四面环沟,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一个天然的军事屯寨。寨子里曾有讲武厅、跑马场、射箭台和城墙等古迹。解放前仍存有跑马场两处,人称“东马套”和“西马套”。射箭台南北各有3座。

19、杨震家族墓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震家族墓时代:东汉地址:渭南市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保护范围:杨震廉政博物馆围墙以内。建设控制地带:A区外延20米。2014年,杨震家族墓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

20、潼关南寨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寨遗址时代:新石器时代地点:潼关县城关镇南寨子村保护范围:南至南寨子村委会以南600米,西临沟畔,东至南寨子村五组,北临沟畔。建设控制地带:A区南、东各外延100米,西、北同A区。

21、马超枪刺曹操——古槐

马超枪刺曹操——古槐古槐,相传是当年马超枪刺曹操时误刺的槐树。汉献这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八月,西凉马超同汉丞相曹操激战于潼关,曹军败,曹操割须弃袍而逃,马超为父报心切,挺枪跃马,紧追不舍,至古槐下,曹操绕树而跑,马超盯住曹后心,举矛猛刺,误中槐树,拔矛不出,曹操才乘机逃走。诸葛亮《后出师表》上说曹操“殆死潼关”,指的便是这场恶战。古槐原在潼关故城东大街福盛东中药店内。

潼关有哪些旅游景点

潼关位于渭南潼关县港口镇,地处关中平原东部,是中国古代著名关隘之一。 潼关的形势非常险要,南有秦岭。东南有禁谷,谷南又有12 连城;北有渭、洛二川会黄河抱关而下,西近华岳。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过去人们常以“细路险与猿猴争”、“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形势的隆要。

1佛头崖

佛头崖山势比较峻峭,起势像刀劈一般。崖上树木繁多。山路较为曲折,在攀登的时候,像在登云梯。佛头崖上有唐贞观年建的菩萨庙。庙院风景秀丽、古树参天。庙后的悬崖陡壁,直插云霄之间。山间重峦叠翠,云雾缭绕。远眺山处,可将田陌村舍,滔滔黄渭尽收眼底。库院近处有两处水潭甘美,饮之可口,吸引游人樵夫流连忘返。

2明潼关城遗址

潼关是古代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也曾经热闹繁华多,但由于多次战争对其的破坏,加上近年的城市开发、水库建设和公路修建对其的影响,古城建筑已经残缺,现只在东门和北门还留有几段土墙遗址。到此凭吊怀古,会有很深的感触。

3风陵渡

黄河流过河口镇后,为南北走向的吕梁山所阻,折向南流,奔腾于陕西、山西两省边界的峡谷之间。河水从壶口瀑布泻下后,出龙门继续向南流,到潼关附近,因受东西走向的秦岭山脉其中一条支脉华山所阻,折向东流。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冲,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其名字是因附近的风后陵而取的。相传黄帝六相之一的风后,与蚩尤作战被杀,埋葬在这里,后来建有风后陵。

潼关旅游景点

潼关旅游景点如下:

1、雄关虎踞。

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2、禁沟龙湫。

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有江南水乡风韵。

3、中条雪案。

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4、风陵晓渡。

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潼关在哪里:

潼关在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港口镇。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潼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东端,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东接河南省灵宝县,西连本省华阴市,南依秦岭与本省洛南县为邻,北濒黄河、渭河同本省大荔县及山西省芮城县隔水相望。

潼关有什么旅游景点

1、雄关虎踞:

东门城楼北临黄河,面依麒麟山角,东有远望沟天堑,是从东面进关的唯一大门,峻险异常,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2、禁沟龙湫:

碧波荡漾,鱼跃兴波,绿树成荫,花香鸟语,有江南水乡风韵。

3、中条雪案:

银为树,玉作峰 ,粉塑栏杆,素裹山川。倘好雪后新晴,则银光四射,琼瑶失色,云游雾荡,观者恍惚置身于仙境之中。

4、风陵晓渡:

遥望黄河上下,烟雾茫茫,桅灯闪烁。船只南北横驰,彩帆东西争扬,古渡两岸回荡着优美的清晨争渡的交响曲。

5、黄河春涨:

黄河上游的万山丛中,积雪消融,封冰解冻,黄河流量剧增。站在潼关城头北眺 东望,只风银光四闪的冰凌伴随着河水,汹涌而下,水于一色。

6、道观神钟:

钟亭周围绿树参天,白云缭绕,晨昏扣之,钟声抑扬顿挫。“宫商递变,律吕相生,声扬远闻”,清脆悦耳。

 1、《三五历纪》记载:大禹同伯益民治水,在开挖徙骇河时建立殿堂,纪念盘古。

  2、《元史本纪世族七》记: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

  3、明永乐四年重修,成化元年知县刘素再修,(二十年后倒塌)。弘治十四年知县周忠,易小以大,易甓 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历时四年而工成。

  4、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水汴刷庙毁,故南迁河西,并有传“盘古墓在水中,又石棺,铁锁系之”之记。但是新建的盘古庙规模缩小了很多。

  5、中华民国五年盘古毁于天火。主持僧本信信苦形(用两根铁丝穿在脚后跟的筋骨之间,用一条铁链再连在一起,以示自己有罪带镣),徙步去天津斋化。得津沽巨商宁世福等八家施舍,遂于民国八年重修,历时十年。不仅殿堂比以前又小了不少,而且因资金不足,有些工序未能如愿便草草收工。

  1937年9月18日,几名日军占领盘古殿顶,向百姓开枪,后进驻伪军,建立据点。在1946年秋,青县人民武装攻克盘古据点,盘古整个盘古庙毁于一旦。可谓“建于战乱,毁于战乱。”

  6、1987年秋盘古人自发成立“盘古庙筹建委员会”。借村民一处,权作“盘古庙堂”。92年重修盘古墓,建了盘古墓碑亭。2005年再度粉刷、修整。

  (建国后盘古庙的三大殿被拆除将木材用于了建设县政府剧院。所剩房社成为新成立的盘古人民公社的办公所在地。2008年在道路阔宽过程中,所剩房社也被拆除。)

  盘古的现在和被毁之前

  现在的盘古可以用一首诗简单的描述:

  盘古深潭

  王家彦 青县城人

  曲径孤村古庙残,下临潭水拥湍澜。

  涛惊不见鼋鼍窟,崖峭那寻鸳鸯滩。

  漠漠断碑横草底,苍苍老树入云端。

  烟波日暮渔人去,明月一湾万丈寒。

  现在的盘古庙由一两个村民看守着,当朝拜者步入万有之祖“盘古”祠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望之俨然,即之也温”的盘古圣像。拜毕,方见神龛两侧的对联,即

  上联: 日(ri) 日日(zhao) 晶(jing) 日日日日(hua) 朝 天 地

  下联: 月 (yue)朋(peng) 月月月(suo)月月月月(luo) 明 乾 坤

  此联为邑人戴绍惠老先辈所撰。其含义还要从盘古说起。相传,盘古辟开混沌,为使宇宙光明永固,便置十日十月于太空,日为阳,月为阴,即是阴阳,也是夫妻。上联的“朝”字即含此义,让它们轮流值日,日出为昼,月出为夜,十日一轮。到了夏仲康时,十日并出,灼热难当,草木枯焦,这时有穷国9在今山东德州以南)君“后羿”,射落了九个太阳,解救了火热中的黎民。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后羿射日”。天上丧夫的九个月亮,自然闭门不出,不再为容了。只剩下一个日,一个月。

  盘古被毁之前:

  被毁前的盘古庙,状似北京故宫三大殿,石、砖、木结构,**琉璃瓦封顶,金碧辉煌,蔚为壮观,二十里外清晰可见。

  前殿为盘古殿亦称大殿,建在青石砌起的高台上,围以汉白玉栏杆,占地一田三分,台阶十八级,为十八层地狱之说,殿高三丈六尺,象征三百六十周天,飞檐椽子一百零八根,按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而布,从庙的前后左右四方数,每天才椽二十八根。每根椽头吊铜铃一枚,照工、商、角、征、羽五音而置,有“微风摇铃天动乐”之美誉。殿顶黄瓦有“光洒殿顶地生辉”之称。四条斜脊置彩龙、凤、狮子、河马等动物,形神各有千秋。四角拱斗悬挑,若雏燕临空,似天宫琼阁坠落凡尘,常呈腾反之势。

  殿内,盘古坐像,高一丈零八寸(为盘古万八千岁之说),铁质涂金,额角披叶(项叶十片为天干,腰围十二片为地支)手托日月。龙眉虎目,皂白分明,隆准海口,大耳有轮,望之俨然,细瞻,既传开拓者之神威,又现祥慈之淑气。胸阔能容天地,乳丰润育生灵,可谓形神尽善,妙绝尘寰。

  另据《皇朝通志》载:康熙三十六年为盘古庙立御碑一座。上注:明铁铸涂金盘古像,为弘治年所造历四百七十年,其形外表丝毫无损,内无半点锈迹。

  中殿,亦称接引殿。青砖蓝瓦,古朴庄重。殿内正面供奉:“释迦牟尼”贴金泥塑像,两侧十八罗汉,神形妙趣横生,壁绘玉宇琼阁,若阴若现于云雾之中。佛祖身后立一板墙,断一殿为两宫,后宫塑背南面北股坐莲盆,普渡众生的观音菩萨,代替了炼石补天的女娲,但同为女性,唯增玉女金童。

  后殿,亦称:“三教殿”。青砖灰瓦,古朴典雅。殿内改禹为龙王,增孔子、老子,老君居中,左龙王,右孔圣。

  三殿中的配祭安排,融会了宗教文化、民族文化为一体,又反映了原始的纯真。

  三教殿前,合欢树两株,干粗盈围。花期朵朵朱樱映日,新叶如葱,昼展夜合。殿后悬钟古槐枝繁叶茂。三大殿两侧为参天松柏,参差碑林占据。禅房、经房、库房亦在东侧。

  盘古庙群体占地一十八亩,围红墙,高九尺。山门对联:

  (上) 开天辟地,位列三才而立已。

  (下) 育世长民,首出万物以为君。

  山门照壁,高一丈八尺,彩瓷上绘制八仙过海的图画,栩栩如生。

  盘古庙会每年两次,三月初三和九月初九两次举行,(始于三国魏)庙会正期四天延期或十晌或半月不定又有唱戏的、说书的、马戏杂耍等助兴。期间善男信女、寺院僧道、商贾游客车马舟楫云集于此。

  五、盘古迷哦重修计划和面临的问题

  无论过去如何辉煌,但是现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都只是一片废墟和一座由单独的房间组成的小庙。这很让里人伤感和愧疚。重修盘古庙,为盘古再造金身的呼声一直在民间传响。

  值得高兴的是在各方的努力下,青县人民政府通过了《以“精神投资”为先导,启动青县经济腾飞》的重修盘古庙振兴盘古文化的决议。

  盘古重修蓝图:

  主体工程占地270亩,以九尺红墙围之。首为“盘古祠”(近代被毁前规格),次第“娲皇宫”、“禹王殿”、“灵宵殿”、“封神阁”、“道院”、“儒院”、“观音殿”最后是“盘古文院”。并建立“茶香斋”、“妙语斋”、“泼墨亭”、“太始宫”。

  山门增加一对对联:

  上联: 大凡生灵皆有本、生之本乎,灵之本乎,合二为一。

  下联: 万有之源始欲斯,天始于斯,地始于新,一分为二。

  重修“盘古墓”再凿“盘古潭”,筑“四季阳春”之山,开“幽园信步”之地,兴一年两度的盘古庙会。

  田中角荣与盘古庙

  1940年秋,根据报告有个日本军官到盘古庙烧香,活动在盘古庙附近的游击队接到要活捉的通知。于是展开了行动,一切都很顺利,但是追到大庙时有一个叫田中的军官找不到了,原来盘古铁像是中空的,田中藏在了盘古的肚子中得以幸免。

  后来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向周总理提出要到河北青县的盘古庙降香还愿。此后在田中角荣去世后其女儿继承田中遗愿要重修盘古庙,在九十年代左右曾经出巨资给青县政府要求重修盘古庙,但是青县政府挪用了这笔钱,最后只在县城修建了一个盘古市场(后更名青县蔬菜批发市场),修盘古庙的事情被一直搁置了下来。

  现在向盘古村的老人提到此事时,盘古的老人们会很高兴的给你将,并推测在正式修盘古庙时田中角荣的后代一定还会出资相助。

  盘古碑记

  明弘治谏议大夫左长史翰林检讨马政撰文。

  盘古氏,人祖也。生于混沌之初,鸿蒙未判之先。穴居而野处,草衣而木食,污尊而抔饮。当此之时也,无三光五岳之名,无三皇五帝之作,无三坟五典之书,列于太易、太初、太始、太素之说也。盘古氏,生参三才而赞两仪,子三皇而孙五帝,盖自是而人极始立,人道始明,人文始著。故曰:一气未分道在天地,两仪既判,道在圣人,盘古氏以之,自是而有卦画,而有结绳,而有网罟人制,何者不自盘古氏肇邪?自是而有耒耜 ,而有衣裳,而有律吕之音,何者不自盘古氏来耶。史弁 三皇,书冠五帝,古今上下知有三皇五帝,而不知有盘古氏,岂荒远在所略耶!侧闻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不有我祖,何开我人。岂可使古今上下知有我人而不知有我祖也!茫茫堪舆,俯仰无垠,知者盖寡,谁其貌 之。青实故虚也,在邑南十有五里,邃 故迹可寻,第恐庄列之言涉于虚,史传之纪沦于妄,夷考其实,有庙在里,有墓在沟,突兀如昔;自有国有家而即有也。皆青人之所见闻者,矧可绎思 。走童而谒,尚记陈容古貌,精爽逼人。土僧传说:杨仆等建造,弘治戊申刘侯视篆,得陈景春氏作俑,而一新之,犹未备也。讫周侯下车,得孙克晖作倡而大新之。易小以大,易甓 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使万古不易之基,一旦而改观。祝之而雨,祷之而晴,报应如响,谁之绩欤?谓可无记,以垂永久,昭后来也。记欤,敢从而铭之,铭曰;盘古有庙,青人瞻眺;盘古有像,青人仰望;盘古有沟,青人夷游;盘古有墓,青人慨慕;盘古有门,青人见闻;盘古有里,青人振起;盘古有名,青人勒铭。

  弘治十七年岁在甲子春正月丁丑立石。 答案补充 对了岑溪石庙景区有盘古神像不多要3月初3才开光我国西南地区一些民族中,还流传着崇拜盘古的各种仪式和神话你可以到那去看看 答案补充 盘古王庙位于花都区狮岭镇的北面,倚盘古王山而建。坐落于盘古王山麓正中的盘古王庙,建于清嘉庆十四年(1809年),后烧毁,到光绪二十七年(1909年)重建,保存至今。

易经》概述

中国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原名《易》、《周易》,汉代人通称为《易经》。“易”字,一说为“简易”之义;另一说为“变易”之义,意为以揲蓍数目之变,推求问事之变,借以释疑。“易”前“周”字,一说指周代人的筮法;一说指周遍之易,即探求普遍的变易法则。汉代人所说的《周易》,包括经、传两部分,传是对经的解释。《易经》则指六十四卦的卦象、卦辞、爻辞而言。

《易经》成书于何时,作于何人,迄今无定论。《汉书·艺文志》提出“人更三圣”说,认为伏羲氏画八卦;周文王演为六十四卦,作卦辞和爻辞;孔子作传以解经。“五四”运动以后,史学界对传统说法提出怀疑,认为卦和爻辞中讲到周文王以后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足证《易经》成书非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出现了周初说、春秋中期说和战国说,所据不一。

《易经》的卦象指卦的图像,由阳爻“-”和阴爻“--”两种爻象,按每卦六画排列组合而成,共六十四种卦象。卦中六画的排列从下到上,用初、二、三、四、五、上表示位序,阳爻称九,阴爻称六,爻象共三百八十四。解说卦象的辞句称为卦辞,系于卦象之下,解说爻象的辞句称为爻辞。卦辞共六十四条,爻辞三百八十四条,加上乾卦“用九”,坤卦“用六”,总称为筮辞,共四百五十条。

六十四个卦象的排列顺序,现传有两种本子:一是通行的《周易》本,分上下经,上经始于乾卦,次为坤卦,下经终于未济卦;二是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本,首卦为乾,次卦为否,终于益卦。卦辞和爻辞的内容大致有三类;一是讲自然现象的变化,用来比拟人事;二是讲人事的得失;三是判断吉凶的辞句。据研究,卦、爻辞反映了奴隶制的社会生活。

《易经》虽属占卦书,但在其神秘的形式中蕴含着较深刻的理论思维和朴素的辩证观念。例如,它承认事物存在着对立面,六十四卦由三十二个对立卦组成,其卦的爻象和爻辞反映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大人”和“小人”、吉和凶、得和失、益和损、泰和否、既济和未济等一系列对立统一的现象,它还承认对立事物的互相转化。从《易经》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辩证法思想的萌芽,因而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战国后期,对《易经》的研究逐渐成为一种专门学问,一些系统阐释《易经》的文字陆续被收集起来,汇成《五传》。至汉代,经学兴起,其中关于《周易》经传的解释,称为易学。易学源远流长,历时2000余年,形成了许多流派,如象数学派、义理学派等。许多著名哲学家,依据《周易》经传提供的思想资料,建立起自己的哲学体系。

《易经》的版本,流传下来影响大的是三国魏王弼注本、唐孔颖达疏,亦称《周易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朱熹撰《周易正义》,为宋代以后通行本。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抄写于汉文帝初年,与传世各家《易》本均不同,是现存《周易》中最早的别本。古今解易者影响较大和具有特色者有:唐朝李鼎祚《周易集解》、唐朝孔颖达《周易正义》、宋朝程颐《程氏易传》、宋朝朱熹《周易本义》、现代闻一多《周易义证类纂》和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儒家重要经典之一。一名《易》,又称《易经》,包括经和传两部分经本是占筮书,其基本因素为阳爻(―)、阴爻(),把三爻重叠起来, 构成八卦, 即乾,坤,震,艮,离,坎,兑、巽。八卦再重叠起来,构成六十四卦,如泰,否,每卦均有六爻。经包括六十四卦的卦象、卦名、卦辞、爻辞四部分。卦辞是解释全卦的含义,爻辞是解释每一爻的意义。《易经》分为上下两篇,上经从乾到离,凡三十卦;下经从咸到未济,凡三十四卦,熹平石经《周易》即如此划分,知汉以来传本未变。

周易是根据数的阴阳和随机性,推断事物凶吉的书

一般人看不懂,但也没有必要去钻研它我也曾经看过(老师推荐的),但是看了2遍还是不能领悟简直不知所云周易严格的说是一本主观唯物主义哲学书籍,它集天文、数学、兵法、治国方略、做人处世、道德修养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一体,是一本锻炼人思维的好书。许多诺贝尔获奖者都是借助它成功的。我想当年的马克、恩克斯在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前也看过它。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把周易的内容高度概括而已。

在古时,科学很落后,对很多自然现象不能解析,为此就出了<周易>学说

简单地说,

1易本是算命的,

2但到了周易,孔子基本上是从哲理方面解释易,虽然此解释同样也可适用于占卜,但周易列为经书,只因其包含全面的哲理

3周易不能作为占卜的书,因孔子只从哲理理解易,基本没有关于占卜的论述后世的占卜,是从易中的最基本定理重新创造的,基本与周易无联系

4哲理适用于任何人,但以周易用于占却不会有实践意义,

5占卜者依然把周易列为占经是因周易还没有把易的基本原理抛弃,而其他易经已失传了

《周易》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部内涵精深、影响广泛、流传久远的典籍,有“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之称。几千年来,《周易》以其外在的魅力(奇特的结构形式和抽象的符号显示),以及博大精深的内涵(千古永辉的义理和复杂神奇的运算机制),吸引着人们在各个领域对其进行研究和应用,形成了庞大的易学研究体系。

《周易》一书有《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所构成,从总体上看它是一部指导人们和利用自然规律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著作。其中,《易经》是我国古代先哲通过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长期观察,以及对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及其结果进行高度总结概括后而形成的。它集中反映了宇宙万事万物的现象和发展变化的饿规律。《易传》则是对《易经》进行解说,用来阐发义理的哲学典籍。

《周易》历经数千年之沧桑,已成为中华文化之根,《周易》的品格和精神深藏于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中。易道讲究阴阳相济、刚柔有应,提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五千年文明史上,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久历众劫而不覆,多逢畏难而不倾,独能遇衰而复振,不断地发展壮大,根源一脉传至今,是与我们民族对易道精神的时代把握息息相关的。

《周易》是我国古代—部指导人们认识和利用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哲学典藉,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对其书名含义,历代有多种各有一定道理的解说,其中东汉易学家郑玄说:“《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是讲“日月之道普照周天。”

一、阴阳:《易传·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观念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万物万象,在其内部同时存两种相反的属性,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为用,处个不断的变化之中;其运动是以彼此消长的形式进行的。并始终处于彼消此长,此进彼退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保持着事物的正常发展变化态势。阴阳观念是一种朴素的唯物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周易》的主旨,就在于指导我们在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关系上保持阴阳的动态平衡。

二、爻:在《易经》中,爻是组成卦的基本单位,其中“—”称作阳爻。“--’称作阴爻。

三、卦:由阳爻和阴爻按照一定规律分别组合,进而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变化规律的排列符号,就叫做“卦”,卦是为特定目的《占筮》而组成的符号排列,是《易经》的基本组成单位。

四、八卦: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

五、六十四卦:由八个单卦以不同的次序两两重合、就产生了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别由六个爻组成,也叫别卦或重卦,其中由八个单卦自身相重所成的六爻之卦,也叫做纯卦,其卦名同单卦。

楼上的网站也可以看一下

作为山西省 历史 文化名城的浑源县,实在是一座藏着诸多秘密的神奇而美丽的古老城市,如果你不小心走进这片土地,就像掉入了一个深不可见底的东方文明深海,一定会被它的无穷无尽的秘密所吸引、所震撼。其中,古老神奇独特的水神文明,实在是让游客心向往之、叹为观止。

自古以来,浑源县驻守着两位水神,其中一位水神是玄武大帝。 玄武,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天之四灵之一,又名龟蛇,是一种由龟和蛇组合成的民族图腾。《楚辞·远游》注云:“玄武,北方神名”、“召玄武而远游”。洪兴祖补注曰:“说者曰:‘玄武为龟蛇,位在北方故曰玄,身有鳞甲故曰武。’蔡邕曰:‘北方玄武,介虫之长。’”

大约在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龙、凤、虎、龟被视为“四方神兽”,成为主管四方、保佑四方的天神图腾,受到先民们的崇拜。据说,“四方神兽”中的龙、凤图腾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象征,而龟、虎则可能是依据惊心动魄的战争而创意出的独特的图腾。《易经》记载,夏禹治水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裂纹,纹如文字,禹取法而作《尚书·洪范》“九畴”。古代认为出现龙负图、龟出书的“河图洛书”奇异之象是帝王圣者受命之祥瑞。

据说玄武源于远古星宿崇拜,是指二十八宿按东南西北分为四象中的北方玄武七宿。四象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指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北宋天禧三年(公元1019年),《云笈七签》记载:“夫四象者,乃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也。青龙者,东方甲乙白虎者,西方庚辛金朱雀者,南方丙丁火玄武者,北方壬癸水。能柔能刚,经云:上善若水,非铅非锡,非众石之类,水乃河车神水,生乎天地之先,至药不可暂舍。能养育万物,故称玄武也。如志士烧炼丹鼎,知此四象者,十方天人莫不瞻奉。古经云‘四神之丹’,此是也。”

汉代之前,玄武还只是神龟的形象。汉代以后的瓦当、壁画、砖雕、墓葬石刻中的玄武,在神龟的基础上增加了蛇的形象,龟蛇缠绕、两头相斗的图像,既突出玄武食蛇除恶的勇猛,又展示出中国文化龟灵蛇寿的神奇。学者康笑胤在他的《中国神话学考证》中论证:玄武乃玄蛇、龟武之化身,玄蛇是龙首凤翅蟒身;龟武乃龙首鳌背麒麟尾,它们是上古神兽腾蛇及赑屃的演变,也是北方民族龙图腾跟龟图腾的融合,龙蛇原是一体,鳌是龟的演变,即龙之子赑屃的前身或另一种称呼。龟和蛇在中国古代认为是灵兽,象征长寿,汉朝以前贵族长配以玉制龟佩,在日本受古代华夏文明影响,取名字和制作图徽常用龟字及龟图案。

北宋时期,玄武改名成真武,是为了避宋朝赵家圣祖的讳。顾颉刚在研究颛顼时,谈到了颛顼与真武的关系:“盖颛顼者,北方之上帝,犹今民间所祀之玄天上帝,故北维为其所建,玄宫为其所居。”也就说,颛顼就是玄武,就是玄武大帝,就是真武大帝,就是主导北方、驻守北岳恒山的最高主管神灵。宋元时期,真武由北宫玄武被抬升至真武真君、安天元圣帝,再抬升至玄天上帝的宝座。明朝时期,由北方入继大统的明成祖,视镇守北方的玄武为其护佑之神,主世界、江河、淮海,兼四足负荷之事。之后,玄武作为北岳恒山之神,在民间群众的心中地位日隆。

《玄天上帝启圣录》一书记载了玄天上帝(即北岳玄武大帝)的修行之路。玄天上帝天性纯良,酷爱修行,由于修行特别虔诚专一,于是感动了玉清圣祖紫元君现身,传授给他无极上道。玄天上帝精进修炼五百年之后升天而去,吸取坎离真精,归根复位,在天上位居三境辅臣,在红尘位居十方大圣,显名亿劫,与天地日月齐寿,功德圆满。

玄武在华夏文明中的地位如此之高,那为啥被作为水神崇拜呢?一是因为他是北岳大帝。《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记载:“北方黑帝,神名叶光纪,精为玄武”,“北方七神之宿,实始于斗,镇北方,主风雨”。《后汉书王梁传》记载:“玄武,水神之名”。北方玄武于八卦为坎,于五行主水。雨水为万物生长所需,且水能灭火,所以玄武的水神属性无可置疑,受民间重视和信仰实至名归。在广东资料里又有这样关于玄武大帝水神祭祀的说法。据屈大均考证认为,广东人既祀赤帝又祀黑帝,黑帝是玄武大帝,位居北极而司命南溟。南溟之水生于北极,北极为源头,而南溟为尾巴。祭祀赤帝者为了冶水之尾,祭祀黑帝用来司水之源。二是因为北岳大帝是颛顼,颛顼是治水之神。颛顼比大禹治水还早。《史记·律书》记载:“颛顼有共工之陈,以平水害。”共工本来是治水的官员,但是却不治水,反而制造水患。《史记会注考证》指出:“共工之作乱,振涛洪水,以祸天下,故云水害。”共工制造水患的目的是为了和颛顼争帝。据《山海经·海内经》记载:共工的孙子曀鸣也是制造水患。《淮南子·览冥训》记载:“蛟虫死,颛民生。”华夏文明离不开治水,包括颛顼的五帝也一直和水患作抗争,《尚书·尧典》记载,舜帝也曾经“流共工于幽州。”直到大禹终于“辟除民害逐共工”,“卒布土以定九州”,彻底取得了治水的成功,奠定了华夏文明发展的基石。

清朝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写了真武大帝的形象:“其像披发不冠,服帝服而建玄旗,一金剑竖前,一龟一蛇,盘结左右。”浑源县的北岳恒山主峰过去就叫玄武峰,玄武峰正殿上供奉着龟蛇盘缠的玄武大帝神像,山腰的龙泉观中还有相距不到一米的一苦一甜两口玄武井,北岳恒山下坐落着一座龟城蛇街72条绵绵巷的独特浑源玄武古城,每年前来祭拜玄武大帝和参观玄武古城的游客络绎不绝,华夏玄武水神文明已经深深地浸润到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了。

另一位水神是律吕神。 据考证,全国祭祀律吕水神的仅仅浑源一地,实在让人费解。在浑源县城北7里的凤凰山上,有一座依山傍水的寺庙名为律吕神祠,风景绝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 上被称为“神溪夜月”,为浑源古八景之一。远望,蒹葭苍苍,墟里生烟;近观,荷风习习,神祠印月,堪称“塞外江南”。

据民间传说,“律吕神祠”和当地流传的一个传说有关。在唐代大和元年六月初一的晚上,浑源人张珪夜宿神祠,观罢壁画,躺下很快进入梦乡,梦中听到天乐和鸣,环佩叮咚,一个美丽的天仙站在空中语:“律吕,律吕,上天判汝,是月25日行硬雨。”语毕遂腾空而去。第二天,张珪就把所梦之事具告乡邻,乡邻虽然半信半疑,但还是急急忙忙割麦,到了25日那天果然下了一场大雨,由此人们以张珪梦中天仙之语命名该神仙为律吕神,之后在当地湖边建祠供奉。每年农历五月初一,神溪村都会举行纪念水神的盛大庙会,浑源县周边地区成千上万的善男信女摩肩接踵,聚集在神溪村律吕神祠进行祭祀。现在,这里已经是国家级神溪湿地公园,古韵新景相映成趣,每年慕名前来祭祀、 旅游 观光的各地游客源源不断。

浑源得名也源于水,据说是南山上八水汇浑之意。浑源的水也特别神奇:浑源汤头温泉是北方第一泉,康养疗愈效果明显,曾经建有北魏行宫,皇帝妃嫔每年都到此沐浴避暑;浑源神溪湿地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荷花盛开,天鹅栖息,风景绝美;浑源的恒山湖是中国第一任水利部长钱正英设计建造的拱形大坝水库,悬寺飞瀑,虹桥飞架,湖光山色,山水圣境;浑源甘泉酿出的浑源酒,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余味绵长,古语有:“吸水烟下兰州,喝烧酒浑源州”的美誉,曾经获得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

民间人士说,浑源的水这么好,就是因为浑源有两位水神坐镇的原因。大家姑妄言之,咱们姑妄听之,权当一乐。

潼关附近旅游景点介绍 潼关附近旅游景点介绍图片

潼关旅游景点大全1、黄河风景区位于黄河潼关辖区东段,秦、晋、豫三省交界。东至黄河护岸23号坝,西至黄河公路大桥,南至207省道,北至黄河...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